方城县著名作家情况简介
方城县著名作家情况简介[模版]
![方城县著名作家情况简介[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2fd53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5.png)
方城县著名作家情况简介[模版]第一篇:方城县著名作家情况简介[模版]南阳市方城县本土著名作家情况简介良好的文化、文学生态环境是加速方城作家群体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反过来说,方城作家群体的形成,又会对文化生态环境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他们通过文学作品,弘扬方城优秀的历史文化,歌咏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并以这些作品颇具亲切感的魅力,成为凝聚全县人民加快发展的粘合剂。
同时,方城作家群体也以其在文学方面的影响,成为提高方城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树立好形象的一张文化名片。
1、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激发创业热情。
在方城作家中,有不少人以方城的历史文化为题材,创作出了一批优秀作品。
熊飞的长篇历史小说《陈胜王》,以陈胜起义为内容,描绘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融入了丰富的历史、社会、文化内容,揭示了陈胜不畏强暴、知难而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他的另一部长篇历史小说《风雨堵阳》则以方城人尹敏、董讠斤为刘秀集团争夺天下献谋出力和湖阳公主刘黄在炼真宫修炼为题材,描绘了东汉初年历史的风云变幻和人物内心的真挚情感,笔力所及,都与楚汉文化密切相关。
其他如郭国祥的长篇历史小说《博望侯张骞》、王红璐的长篇历史小说《张释之传》,或者描写了张骞开放开拓、坚韧不拔、不辱使命的胆略和气魄,或是描写了张释之刚正不阿、公正廉明的法制精神。
董玉泉的《水仙魂》、《冷月无声》两部长篇小说,均以方城小镇和悠悠潘河碧水为背景,展现了潘河水上商业文化的兴衰和底层人物的繁杂命运。
这些历史文化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以其生动丰富感染、影响着更多的人,不但滋润着他们的心灵,增强着他们辨别善恶的能力,而且也激发了他们参与方城发展的热情。
同时,这些文化精神也将会以书籍的形式,流传得更为久远。
2、歌咏美好家园,铸造方城意识。
每个作家都有深厚的家园意识,家乡的一草一木在他们心中都能鲜活、幻化成一首诗、一篇文。
方城作家也不例外。
河南名人大全

河南名人大全白居易新郑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桦信阳市人著名作家,成名作《今夜星光灿烂》);白圭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人,以擅长经商而名满天下,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白寿彝开封市人著名史学家,曾总主编了《中国通史》百里奚河南南阳人,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比干河南人秉志开封市人动物学家,教育家。
我国近代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毕生为开创和发展我国的生物学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柏杨辉县人著名作家,成名作《丑陋的中国人》蔡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我国古代第一位著名的女诗人蔡琰:字文姬,河南尉氏县人,东汉才女。
蔡邕之女。
著有五言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蔡邕尉氏县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曾任左中郎将曹刚川舞钢现任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曹谨沁阳人抗英保台曹靖华卢氏县人著名翻译家,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俄语系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世界文学》主编。
岑参新野人唐代著名诗人常香玉巩县(今郑州巩义市)豫剧表演艺术家,中国第一位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 ,小香玉郑州市人著名豫剧演员陈鲁豫河南人香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陈明洛阳《寂寞让我如此美丽》《为你》《快乐老家》陈胜登封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平河南原阳人,西汉时期政治家、谋略家陈星聚临颖县陈台乡陈村人台北知府,光绪年间台北抗法保卫战陈中焦作市人中国第一个奥运会跆拳道冠军陈元光固始县人治理漳洲42年,勤于吏冶,政绩显著,被尊为"开漳圣王"。
陈新庄焦裕禄式的好书记程颢嵩县人宋明理学的创始人程琳洛阳市人著名歌手,成名曲《风雨兼程》程颐嵩县人宋明理学的创始人。
崔颢开封人唐代著名诗人,《黄鹤楼》流传千古 ,崔琦宝丰县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及巴克利物理大奖大禹夏朝的开国君主,治水神工邓艾义阳郡棘阳(今南阳新野县)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邓颖超河南省光山县周恩来夫人, 原全国政协主席邓亚萍郑州市乒乓球世界冠军邓禹汉南阳郡新野(今新野县人)东汉开国勋臣。
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背景

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背景方城山位于中国河南省方城县境内,是中国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素有“中华神韵之源”之称。
方城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方城县的七叔祖旧题是一个古老的传统,每隔一段时间,方城县的人们都会组织活动,前往方城山寻找七叔祖旧题。
这个活动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方城县的历史文化,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独特景点和特色活动之一。
方城山的历史和文化方城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这座山曾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道教文化中,方城山被视为“天岳”、“大荒山”的代表,是道教信仰的重要圣地。
此外,方城山还有众多古代文化遗迹和历史建筑,如方城寺、玉皇殿等,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瑰宝。
七叔祖旧题的由来七叔祖旧题起源于明朝时期,据传是明朝时期的一位高官七叔祖在方城山修行时留下的题诗。
这位七叔祖是当时的方城县的知名人物,他对方城山的景色和文化非常热爱,并且在修行中有所领悟。
他在山上留下了一首诗,以表达他对方城山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这首诗被后人传颂下来,成为了方城县的传统文化。
七叔祖旧题的重要性七叔祖旧题是方城山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体现了方城山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这个传统活动不仅是对七叔祖的敬仰和怀念,也是对方城山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寻找七叔祖旧题,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方城山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其中的神韵和情趣。
方城寻七叔祖旧题的活动安排方城县每年都会举办寻七叔祖旧题的活动,在活动中,人们可以亲自前往方城山寻找七叔祖的题诗。
以下是方城寻七叔祖旧题的活动安排:1.报名参加活动:在活动开始前,人们需要报名参加活动,以便组织者做好准备工作。
2.出发前的准备:在活动开始前,人们需要准备好适合登山的装备,如登山鞋、背包等。
3.上山寻找七叔祖旧题:活动当天,人们会集合在指定的地点,由专业导游带领大家上山寻找七叔祖旧题。
导游会向大家介绍方城山的历史和文化,并且指导大家如何寻找七叔祖的题诗。
南阳历史名人

西周时期政治家军事家申伯申伯(西周厉王至宣王时期人),西周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申国(今河南省南阳市)开国君主。
西周宣王(前827年~前782年)时,为了遏制“南土”楚国势力的崛起,又能“封建亲戚以蕃屏国”,宣王于公元前827年或稍后改封其舅申伯于南阳,建立申国。
南阳,原为西周谢国封地。
为了新建申城,宣王命召伯虎从淮夷前线调至南阳,“于邑(城垣)于谢”,“定申伯之宅(宫室)”,营建先王“寝庙”,划定“申伯土田”。
申伯就国的时候,宣王为其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大臣尹吉甫作《崧高》一诗歌咏其事,此篇后收入《诗经》。
申伯就国南阳后,改进石、陶生活用具,发展金属生产工具,扩大黄牛饲养,鼓励国人垦荒。
同时调整防御思想,加强战车与水军建设,有效地阻止了楚国势力的北进,为南阳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宣王中兴”作出了贡献。
西周末年,幽王废申后所生之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引起了申侯(申伯之子)的不满。
申侯与缯、西戎联合伐周,导致西周的灭亡。
公元前770年,申侯立太子宜臼为周王(周平王),迁都洛邑,再次充当了扭转乾坤、开辟新时代的角色。
南阳城市文明的开拓者□张晓东有文字记载历史以来,关于南阳城市建设的历史,可能要追溯到西周。
这一成就应归功于申伯,《诗经》有句专门歌颂申伯的诗里提到:“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
从大周宫廷正式下文件,修建申伯宫室的那一刻起,南阳的城市文明就拉开了序幕。
由于申伯领导有方,垦荒屯田,改进工具,申国一天天强盛起来。
它不仅遏制了楚国,而且成就了“宣王中兴”。
仰仗申伯的文治武功,又兼南阳特殊的地理优势,南阳很快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城市。
在此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南阳成为东周的冶铁中心,并发展成商贾云集的“六大都会”之一。
申伯揭开了南阳城市建设的新篇章,可以说,申伯是开拓南阳城市建设第一人。
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百里奚百里奚(约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21年),姓百里,字子明,春秋时期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秦统一天下的奠基丞相。
方城

中国最早的旅行家、探险家和外交家张骞
张 骞 广 场 张 骞 蜡 像
道教圣地炼真宫
炼真宫位于县城西北角北环路北侧。据《河南通志》 及明成化十二年《重修炼真宫记》碑文等资料记载, “乃东汉湖阳公主修真处”。湖阳公主刘黄为东汉 光武帝刘秀长姊,新寡后思嫁司空大夫宋弘,光武 帝亲自为媒,宋弘曰“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 不下堂”(《 后汉书· 宋弘列传》),刘黄惭愧, 建道观守真全节。晋时,葛玄曾修道于此。明永乐 年间,道教祖师张三丰在此修炼,因不修边幅,号 称邋遢张。
楚长城遗址
长征故事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近3000人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 副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 从鄂豫皖苏区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一路突破国民党军的 围追堵截,于26日进抵方城境内,在独树镇七里岗遭到国民党四十军庞 炳勋部和地主民团的堵击,英勇的红二十五军指战员舍生忘死,顽强战 斗,经过一昼夜激战,终于突出重围转危为安,迅速挺进伏牛山区,完 成了向陕北的战略转移,为迎接中央红军北上奠定了基础。红二十五军 独树镇七里岗战斗有20名红军将士英勇牺牲,包括刘华清在内的数十名 指战员负伤。1997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 胜利60周年大会上,把“血战独树镇”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 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嘉陵江等并列为红军长征中的最关键之战。 1996年月11月,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方城县委、县 政府在七里岗红军战斗遗址处建立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纪念碑,1997 年11月落成。纪念碑形如刺刀,蕴含“血战”之意,碑身25.34米,蕴 含红二十五军的番号和1934年的时代背景。刘华涛、程子华等党和国家 领导人亲题碑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务员成长启示录出版

桃李无言自成蹊无心插柳柳成荫
近日,由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作序、著名作家蒋巍题词的《公务员成长启示录》一书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谈及此书的成文出版,颇具戏剧性色彩:作者包鸣彦,现任方城县政协副主席,他在基层先后从事过教师、文秘、办公室主任、政策研究和行政领导等诸多岗位工作,工作经验丰富,社会阅历深厚,文字功底扎实。
参加工作三十多年如一日,工作之余从事政治经济理论研究,笔耕不辍,十多次获得国家及省市科技进步奖和社会科学奖。
这次,他根据日常所感所历或所闻所见,针对人生道路和职场就业等现实问题,撰写感悟,一事一议,探讨生活哲理,与同仁们谈笑研判,不想日积月累已有百余篇之多,同事、朋友来访拜读者皆曰文章朴实严谨,分析一针见血,道理浅显易懂,读后受益匪浅。
2010年,省内外专家学者晴来方城,又恰逢新华社和省人民出版社编辑得见此稿,津津乐道,深感填补解密人生之空白,意味深长,力荐出版。
后征得作者同意,最终此书才得以问世。
《公务员成长启示录》一书共24万字,从119个方面揭示了公务人员健康成长的秘诀,对于刚刚步入工作的年轻人,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于仍在职场中苦苦探索的中年人士,具有较高的启迪意义;对于经商、治学和务农等人士,亦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本书从点滴入手,由浅入深,以小见大,透视社会,静观职场成败,是一部不可不读的“社会学”书籍,足以使你规避人生凶险,跨越误区和弯道,快速步入成功的轨道。
河南方城本地的红色故事

河南方城本地的红色故事
方城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红色故事。
这些故事以英勇斗争、无私奉献和不屈精神为主题,展现了方城人民在革命年代的奋斗历程。
以下是方城本地的一些重要红色故事:
1. 西柏坡出发:许多青年方城人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奔赴瓦窑堡参加革命。
他们中的一位年轻人叫杨明胜,他在1927年就踏上了前往西柏坡的征途,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他的先锋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激励了很多方城青年投身革命事业。
2. 方城马家窑:马家窑是共产党在方城县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也是方城县红军起义和建军的重要地点。
在这里,红军战士们举起了反抗军阀和地主的火炬,开展了土地革命,解放了农民,开辟了革命道路。
马家窑成为了红色旅游景点,吸引着海内外的红色记忆之旅。
3. 方城五一口大会:1936年,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临时中央委员会在方城召开了著名的方城五一口大会。
这次大会标志着红军改编农军的决策正式被制定下来,为红军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方城五一口大会的召开地——五一口村成为了红色文化的象征,吸引了广大爱国人士的到访。
方城本地的这些红色故事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光辉历程,也承载着方城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所做的巨大贡献。
这些红色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激励着方城人民继续向前、努力奋斗的动力。
方城将继续保护和传承这些红色资源,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铭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
11.静虚村记

A 生产方式:较落后的自然经济
“收了庄稼,满巷竖了玉米架,柴禾更是 塞满过道。”
B 生活方式:传统
吃:“鲜玉米棒子”、“漏鱼儿”、“搅 团儿”,“没有坐在桌前用餐的习惯,一律集 中在巷中,就地而蹲。” 穿:“衣着朴素,都是农民打扮。” 住:“几乎都是茅屋”,“屋舍相面,门 对着门,窗对着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结论:相对都市文明是一种落后的 社会形态。
“静虚村”名字的由来
“静虚村”是西安市郊一农村, “素称城外之郭”,贾平凹曾租居其中 以便于写作。“静虚村”是贾平凹自己 给村子起的名字,“静”“虚”二字凸 显了他所崇尚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 “静”乃沉潜于心,心与物齐; “虚” 则遁入空无,无即是有。以次命名,透 露着玄机和禅意。
课文分析
自然:环境优美、未受污染;树绿、水甜、空气新 人 :善、美 关系
课文分析
自然:环境优美、未受污染;树绿、水甜、空气新 人 :善、美 关系
人与人: 融洽
人与自然:
和谐
人与自然:
和谐
• 水:“吃了半年,妻子小女头发愈是 发黑,肤色愈是白晰,我也自觉心脾 清爽,看书作文有了精神、灵性了。” • 燕子:“从不撒下粪来,也不见在屋 落一根羽毛,从此倒少了蚊子。” • 蝴蝶:“从窗缝钻入,……一家人喜 爱不已,又都不愿伤生,捉出去放 了。”
人与人: 融洽
人与自然:
和谐
善
• “村人十分厚诚,几乎近于傻味,过路 行人,问起事来,有问必答,比比划划 了一通,还要领到村口指点一番。接人 待客,吃饭总要吃得剩下,喝酒总要喝 得昏醉,才觉得惬意。”
课文分析
自然:环境优美、未受污染;树绿、水甜、空气新 人 :善、美 关系
人与人: 融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市方城县本土著名作家情况简介良好的文化、文学生态环境是加速方城作家群体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反过来说,方城作家群体的形成,又会对文化生态环境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他们通过文学作品,弘扬方城优秀的历史文化,歌咏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并以这些作品颇具亲切感的魅力,成为凝聚全县人民加快发展的粘合剂。
同时,方城作家群体也以其在文学方面的影响,成为提高方城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树立好形象的一张文化名片。
1、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激发创业热情。
在方城作家中,有不少人以方城的历史文化为题材,创作出了一批优秀作品。
熊飞的长篇历史小说《陈胜王》,以陈胜起义为内容,描绘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融入了丰富的历史、社会、文化内容,揭示了陈胜不畏强暴、知难而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他的另一部长篇历史小说《风雨堵阳》则以方城人尹敏、董讠斤为刘秀集团争夺天下献谋出力和湖阳公主刘黄在炼真宫修炼为题材,描绘了东汉初年历史的风云变幻和人物内心的真挚情感,笔力所及,都与楚汉文化密切相关。
其他如郭国祥的长篇历史小说《博望侯张骞》、王红璐的长篇历史小说《张释之传》,或者描写了张骞开放开拓、坚韧不拔、不辱使命的胆略和气魄,或是描写了张释之刚正不阿、公正廉明的法制精神。
董玉泉的《水仙魂》、《冷月无声》两部长篇小说,均以方城小镇和悠悠潘河碧水为背景,展现了潘河水上商业文化的兴衰和底层人物的繁杂命运。
这些历史文化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
以其生动丰富感染、影响着更多的人,不但滋润着他们的心灵,增强着他们辨别善恶的能力,而且也激发了他们参与方城发展的热情。
同时,这些文化精神也将会以书籍的形式,流传得更为久远。
2、歌咏美好家园,铸造方城意识。
每个作家都有深厚的家园意识,家乡的一草一木在他们心中都能鲜活、幻化成一首诗、一篇文。
方城作家也不例外。
赵长春的“袁店河系列”小说、描绘了袁店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宛北三月的“堵阳屯”系列小说、贺金峰的“坷拉洼”系列小说,都对方城的地域生活和乡土文化作了精细描述。
中坡居士先后创作了《大乘山读诗》、《黄石山的灵气》、《山水与人文》、《灵魂的山水》等散文,对方城的自然山水进行了咏唱。
一地雪的诗歌中不少处都涉及了方城的地名、路名。
县文联组织出版了一本《春润方城》,汇集了诗词、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对方城近年来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多角度的描绘,这些作者既有年过花甲的老者,也有正在小学读书的稚子。
李然虽然远离故土,但却以一本诗集《阳光下的颂词》,对故乡的庄稼、田野、乡姑、母亲等进行了充满深情的吟唱。
家乡的一切,作为方城作家们血液中的一部分,汩汩流淌在他们的作品中,构成悦耳动听的乡情、乡思、乡愁和乡颂。
这些作品,会使人们从内心深处增强方城意识,从而使更多的人不由自主地加入“谁不说俺家乡美”的大合唱之中,进而催促他们融入加快建设家乡的时代洪流。
3、发挥品牌效应,树立方城形象。
文化、文学就是一种品牌。
像二月河,现在就成了南阳的一张文化名片。
方城作家群体中,目前
已有多名人员在省、市文坛具有一定知名度,像董玉泉、苏菡玲、一地雪、赵长春、中坡居士、熊飞等。
中坡居士从90年代初,就开始了散文创作和南阳作家作品研究,迄今已发表文学评论40多篇,几乎涉及南阳所有的重要作家。
现在,南阳作家只要出有新书,就会送他品评。
方城作家群体在以自己的整体优势在省、市文坛赢得声誉的同时,也从文化、文学的角度树立了方城的良好对外形象。
名家简介
一、熊军祥。
熊军祥,现任方城县第三届作家协会主席。
作为一名挚爱这片热土的本土作家,熊君祥在冗杂的公务之余,以家乡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传奇故事为背景,以饱蘸深情和才情的文笔,先后创作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故土情三部曲”《陈胜王》、《烟雨堵阳》和《剑气如虹》(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年12月版),以文学的方式,为增加地方历史的厚度和文化的亮度涂抹上了浓重的一笔。
“故土情三部曲”凝结着熊君祥十余年的心血和汗水,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一个作家执著文学创作的丰硕成果,而且可以看到一个作家对挖掘、呈现地方历史文化的责任和担当。
熊军祥在《剑气如虹》的后记中写道:“经历两番寒与暑,心香一瓣献故土。
恨无妙手写精神,雨润花心自甘苦!”这首诗就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他在写作这部小说过程中的诸般心绪和遗憾。
二、包鸣彦。
包鸣彦,河南方城人。
中国行政学会会员,经济师,现任方城县政协副主席。
1975年起,先后发表论文、报告文学、通讯等120余万字。
主持重大课题研究的不少建议被纳入领导决策,
十七次获省市自然科学和社会实用科学成果奖。
编著有《伏牛星火》、《讴歌与探索》等。
三、武建华。
武建华,网名武晓溪,大专学历。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当代作家协会一级会员。
祖籍社旗县。
上世纪60年代生于方城县券桥乡。
1981至1998年在方城一职高任教,1989年调入方城县委宣传部工作至今。
共在欧洲时报、美国侨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光明日报、香港大公报、台湾中原文献、莽原、河南日报、南阳日报、躬耕等50多家报刊、电台发表新闻、论文、文学等各类作品4000多篇,其中文学作品300多篇、首。
作品荣获地市级以上奖励80多件次,其中国家级新闻、论文奖励2件次,全国诗歌、散文、小说大赛奖励5件次。
1988年小小说《拜》荣获吉林人民出版社《新村》杂志社“新苗杯”全国小小说大赛优秀。
1997年报告文学作品荣获《人民日报》(海外版)迎香港回归征文大奖赛二等奖。
2008年有3件诗歌散文作品入选当代文学选萃《2008年度诗歌散文精选》等文本。
四、苏玉熙。
苏玉熙,河南方城人,国家干部,大专学历。
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主编报告文学集《风采录》。
1989年创作的小品《势利眼送礼》获河南省文艺会演编剧一等奖,后被南阳电视台改编成电视剧。
2002年创作出十一集电视连续剧《江淮大侠》。
2005年出版了《中国丧葬文化》一书,获南阳市社会科学一等奖。
长期从事《易经》、史学、宗教、民俗等方面的研究。
曾撰写有《人.自然.住宅》和《破译人体密码一四柱中的生命三节律》等论文
多篇。
五、张中坡。
张中坡,1974年2月生,方城县博望镇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张中坡现在方城县政府办公室工作。
张中坡,这位南阳作家群中的青年才俊,以20来岁的年纪初登文坛,就左右开弓,一方面积极写作散文作品,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南阳作家作品,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1993年以来,分别在《南阳日报》、《南阳晚报》、《躬耕》、《教育时报》、《河南日报》、《河南新闻出版报》、《中国艺术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文学评论等作品100 多篇。
2000年8月,个人作品集《千年大雪》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2年3月,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
2004年,其文学评论《行者独行》获南阳市第二届文学艺术成果奖,散文《大乘山读诗》获南阳市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
六、刘春林。
刘春林,本名刘轶旻,常用名刘春林,笔名流源。
生于1967年8月,男。
现在河南省方城县发改委工作。
主要作品散文集《烟雨望花湖》等。
七、王国梁。
王国梁,1955年12月生,河南方城县人,大专学历。
中国书协书画法培训中心2007年首期培训班结业。
现为河南省书画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南阳市书画家协会理事,南阳市硬笔书画协会副主席,方城县书画影石协会主席。
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展览并有获奖。
八、刘学超。
刘学超,汉族,1950年生,原籍河南省方城县赵
河镇枣庄村,现籍方城城关,中共党员,贫农家出身,县政府农经委退休,坦然斋耗老。
其余乃一片云。
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