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的减法 教案

合集下载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教案)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教案)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2.熟练掌握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3.能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1.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2.能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难点1.部分学生对于进位和退位的概念理解不深。

2.连续进位或连续退位的情况下数字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1.白板、黑板、彩色粉笔、橡皮、钢尺。

2.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相关例题。

3.学生练习的相关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引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当我们进行加法和减法计算时,如何处理进位和退位呢?请同学们尝试回答。

2.讲解(1)连续进位加法首先,对于连续进位加法,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进位,进位指的是一个数位上的数值超过了这个数位的最大数值,进位的数量是1,也就是说,如果某个数的个位数是9,那么在进行加1的操作时,它就会进位,成为10,而这里的1就是进位的数量。

我们再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例如:549+375=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需要把两个数的每一个数位相加,首先是个位,4+5=9,这里没有进位,就可以直接写下来,接着是十位,4+7=11,这里有进位,我们就要先把1进位,然后再跟5加起来,得到12,于是我们就可以写下数字2,接着是百位,5+3=8,没有进位,就能写下数字8,于是我们得到551+375=926。

(2)连续退位减法接着,我们来学习一下连续退位减法,当进行减法计算时,如果求减数大于被减数,我们需要借位。

而连续退位指的是,多位数字都需要借位的情况下,数字应该如何变化。

这里,我们同样用一个例子来说明:853-267=首先我们需要把两个数的各个数位相减,开始是个位,3-7不够减,需要借位,于是个位变成了13-7=6,接着是十位,5-6也不够减,这里又要借位,于是十位变成14-6=8,接着是百位,8-2=6,这一步没问题,依次,就能得到答案:853-267=586。

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连加连减法教案

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连加连减法教案

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连加连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三位数连加连减法,并掌握其计算方法;2. 能够进行简单的三位数的加减练习,增强计算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十位数的借位概念;2. 三位数的连加连减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三位数的数位概念;(2)十位数与个位数的连加和连减计算方法;(3)三位数的连加和连减计算方法。

2. 教学方法(1)通过游戏、练习板书、多媒体互动教学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2)理解教师讲解的计算方法,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学生自主掌握连加连减计算方法;(3)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1.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三位数,什么是三位数呢?三位数就是由百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组成的一个数。

2. 接着,我们来认识一下连加和连减。

连加就是两个数相加的和,例如:10+11=21,11+19=30;3. 再来看一下十位数和个位数的连加和连减。

我们先以55-21为例,可以分解为50-20和5-1,其中50-20=30,5-1=4,55-21=30+4=34。

同样,我们也可以得出55+21=70+6=76的计算方法。

4. 我们来看一下三位数的连加和连减计算方法。

例如:231+64-27,我们可以先从个位数开始计算,1+4-7=-2,不符合十位数的计算要求,需要向十位数借1,变为3+6-2=7,再从十位数开始计算,3+6=9,7-2=5,答案为259。

5.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板书、多媒体互动教学,帮助学生巩固掌握计算方法。

五、教学要点1. 小学生数学的学习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辅导;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互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练习板书、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使得学生们能够有效地掌握了三位数的连加连减计算方法,并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无明显问题段落,无需删除。

第六单元是整数加、减法教学的最后一个单元。

本单元安排的口算、笔算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需要的、经常接触的、最基本的运算。

笔算的教学要求基本控制在三位数加、减的范围内,以确保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时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本单元适当加强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发展估算能力。

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全面理解和掌握笔算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还为进一步研究两位数乘两、三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加、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结构,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三位数加、减法笔算中连续进位加和退位减、隔位退位减。

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探索并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整百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能正确的进行接近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估算。

2.使学生探索并理解两、三位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经历探索并归纳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概况和推理能力。

本单元的重点是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以及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为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教材第59-60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整合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得数。

2.使学生在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并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发展初步的分析、比较和抽象、概况等思维能力;体验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感受转化思想,积累联系已有认识研究新知识的初步经验。

3.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交流等活动,产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初步培养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提升研究数学的自信心。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和退位)(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和退位)(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和退位)(教案)1. 教学目标•知道三位数相加、相减的方法,分析不进位不退位的情况;•能够通过实际问题中这种情况的分析,应用所学的三位数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2.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的三位数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不进位不退位的精确分析方法。

3. 教学难点•学生能否独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进位不退位的情况;•学生是否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精确解决问题。

4.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笔等;•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5. 教学过程5.1 导入•老师可以通过举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体验运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快乐和挑战;•在学生较为熟悉加减法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找规律引出不进位不退位的情况。

5.2 展示•老师可以通过黑板或者幻灯片等方式,给学生展示一些不进位不退位的情况,并通过演示给出解决方案;•让学生自己思考这些情况可能产生的原因。

5.3 实践•老师可以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具有不进位不退位情况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完成问题的解决,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5.4 总结•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不进位不退位的精确分析方法,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解决技巧;•引导学生积极总结今天所学知识,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6. 课堂练习6.1 单项选择题1.(填写题目)•A. 选项A•B. 选项B•C. 选项C•D. 选项D答案:(填写答案)6.2 计算题1.请计算:(填写题目)答案:(填写答案)7.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数学作业。

•老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调整作业难度。

8. 教学反思•怎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进位不退位的精确分析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解决技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了充分激发?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三位数的加减法▏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三位数的加减法▏沪教版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P20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熟练掌握千以内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推算能力、迁移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千以内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千以内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配套软件平台,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数射线:这条数射线上的数字是怎样排的?2、复习旧知:(1)小青蛙从0跳到300,提问:300是由()个()组成的。

(2)小青蛙从0跳到100,提问:100里面有()个十,100的一半是()。

3、学生根据问题指出小青蛙该跳到的地方。

(1)5个十是() 3个百是() 2个百是()(2)由9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3)45个十是() 38个十是()4、提问:小青蛙使劲一跳的成绩是300,请你想想可以从几跳到几?二、情境演示:1、师演示主题图:小青蛙甲从200向前跳到500,小青蛙乙从900往后跳到500。

2、提出问题:请你讲讲小故事,并且用算式来进行表示。

分组讨论。

3、交流汇报:(1)小青蛙从200向前跳到500。

算式怎样列?200、300、500各表示什么意思?(2)小青蛙从900往后跳到500。

算式怎样列?900、500、400各表示什么意思?4、齐读算式,比较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

(出示课题)三、探究尝试:1、出示:800—200=(1)让学生尝试练习,并说出是怎样想的?(2)8个百减2个百等于6个百是600,板书:800—200=600试一试:900—600=200+700= 700—500=300+400=小结:整百数加减整百数的计算要以“百”作计数单位。

2、出示:120—40=120减40等于多少?你们会算吗?同桌讨论。

120是12个十,40是4个十,12个十减4个十等于8个十。

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

2. 相关练习题的讲解与练习。

教学重点:1. 掌握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

2.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不连续进位、退位的概念。

2. 正确进行三位数加减法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两位数加减法,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减法中的进位和退位现象。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加减法时,遇到了进位和退位的情况。

那么,你们知道三位数加减法中也会有进位和退位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三位数加减法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三位数加减法。

2. 讲解不连续进位、退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不连续进位、退位与连续进位、退位的区别。

3.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不连续进位、退位的过程。

4. 引导学生总结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

5. 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对齐、计算顺序等。

三、课堂练习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3. 学生互相检查,纠正错误。

四、巩固提高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汇报展示,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答案。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

2. 强调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教案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教材分析评析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教案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教材分析评析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第54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55页的“想想做做”。

【设计意图】:“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笔算(不含隔位退位)”是学生在已经积累了有关加减法的经验和掌握了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此学生在学习例题时,可以自主探索并理解减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和计算原理,从而教学中只要把重点放在探索为什么退位和怎样退位这一问题上。

为了让学生突出这一重难点,我用情境导入,将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对比中了解今天的学习任务,并应用已有知识经验尝试练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计算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其次,为了逐步增强学生的验算意识,提高学生验算减法的能力,我把验算融入到需要解决的算式中,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验算的价值,发展学生的验算意识。

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推理的能力,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连续退位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今天,刘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到动物乐园去参观,高兴吗?不过,参观还得先闯过山羊公公这一关。

有信心吗?瞧,它来了——12-5 18-9 26-1267-27 90-50 54-9指名回答追问:54-9 你是怎么想的?2、谈话:动物乐园中可热闹了,小朋友们想去看看动物们的图书馆吗?看,动物图书馆都有哪些书?各有多少本呢?(指名回答)提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学生汇报,教师出示)(1)儿童小说比童话多多少本? 335-210=(2)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 335-185=(3)民间故事比童话少多少本? 210-185=让学生列式并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二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教案苏教版

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二年级数学下册三月份月考卷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10分)1.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里.(1)72-32÷8=()①5 ②68 ③32(2)8是4的()倍①2 ②32 ③4(3)得数比40大的算式有()①24+12 ②6×8 ③72÷9 ④30+10 ⑤79-12 ⑥57+242.在一个算式里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和乘除法,应该按照()顺序计算.A.先算加减法,再算乘除法 B.从左往右3、8×(6+3)的计算过程, 正确的是:()A. 8×(6+3)B. 8×(6+3) C. 8×(6+3)D.8×(6+3)=48+3 =9×8 =9 =8×9=51 =72 =72 =72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在下面各题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9×5=100 (2)()×7+60=1002. 3与 8的积是______,再除以4得______,综合算式()3.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4.()里最大能填几?3×()<16 ()×5<41 6×()<334×()<25 ()×7<67 8×()<505.6.在○里填上“>”、“<”或“=”.2×(14-8)○12 (7-5)×6○23三、计算题(38分)1.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写成一个算式(4分)(1)7×3=21 40+21=61 (2)36÷6=6 80-6=74 ()()2.列式计算.(8分)(1)57减28,得(),再加71,和是多少?(2)乘数是3,乘数是6,积是(),再加上29,得多少?(3)被除数和除数都是4,商是(),再乘以8,积是多少(4)63除以9,商(),再减去7得()3.计算下面各题.1)竖式计算.(8分)24÷6= 35÷7= 49÷8= 70÷9= 2).脱式计算(18分)12+15÷3 (12+15)÷3 9×(56÷7)(35+37)÷9 4×(16-9)57-(11+27)四、辨别方向与路线1、辨别方向(每空`2分,共10分)长方形在五角星的()面,三角形在五角星的()面,圆形在正方形的()面,圆柱体在梯形的()面,五角星在六边形的()面.2、辨别方向与路线(每空2分,共12分)小龙家距图书馆共有()站.小龙从家到医院经过( )个站点.小龙从家出发向()方向行驶到()站到游泳馆.小龙从游泳馆出来往()方向行驶()站到体育场.五、应用题(每题6分)1、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写出横式与竖式)2、王老师带了80元,买了8根跳绳,每根7元.还剩多少元?(写出分步与综合算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三位数的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减两、
三位数(退位)。
2.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
4.培养积极思考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方法: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集体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看算式,说得数:43+38= 65-27=
26+37= 73-28=
65+27= 56-39=
(说一说笔算两位数减法怎样算? )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利用以上的知识学习三位数(退位)的减法。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探讨:393-176=
提问:你能列出竖式吗? 生答:393-176=
提问:怎样计算这道算式?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竖式计算
(2)指名汇报并板演。
①刚才在计算时,大家都碰到了个位上的3减6不够减,你们是怎么办的?
②在十位上的数相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为了不忘掉被减数十位上退走的1,
可以怎么办?
提问: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怎样计算? (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
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我们在写竖式时一定要注意这几点,最后还不能
忘记写横式上的得数哦!
2.探讨600-160的计算方法 。
①刚才在计算时,大家都碰到了十位上的0减6不够减,你们是怎么办的?
②在百位上的数相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为了不忘掉被减数百位上退走的1,
可以怎么办?
提问: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怎样计算?
小组内讨论:用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通过讨论小结出: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作10再减。
三、教学例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如何列式计算。
a.先在计算器上拨一拨。与同学交流是怎么算的?
b.教师板演。
3.做易错提醒。
4.想想做做。
5.数学医院。
6.巩固提高a.检查蛀牙。
b.旅游团乘机。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我们要会用学
到的本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练习九第2题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退位)的减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