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教学设计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难点: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1.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学生回答:①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4.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目标导学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学生回答: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教师强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教师讲述: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3.教师提问: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学生回答: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层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力量,组织了各方的力量。
主要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平型关大捷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了解百团大战及其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的教学,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敌后战场的抗战,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烽火平型关》的图片,引导大家感受当时曲折的抗日斗争经历,展现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斗争中的悲壮与坚强。
从而导入本课学习(二)、讲授新课一、平型关大捷为什么会有平型关大捷?你知道其过程和影响吗?教师讲述:1937年9月,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的率领下,在平型关设伏,当日军1000多人进入伏击圈后,八路军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全歼日军。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设计意图:师生围绕平型关大捷,层层推进,互相启发。
问题分三个展开,使学生思维不断拓宽和深化。
这样也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智能层次目标,通过平型关大捷的分析,把思考的问题重新整合,从而让学生对意义有更深的认知。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1.为什么要建立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情况如何?建立后怎样进行抗战的?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1页内容,并讲述: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和苏南等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不同的战法。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掌握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
2. 理解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分析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主要战役和战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势图,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
2. 讲解新课(1)敌后战场的形成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
(2)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详细讲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敌后战场的重大战役和战斗。
(3)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分析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如游击战、地道战等。
(4)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情景:假设你是敌后战场的一名战士,请描述你参加的一次战斗。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本,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内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3. 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4. 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敌后战场的认识。
2. 课后阅读:阅读相关历史资料,深入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事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敌后战场的形成和主要战役战斗掌握较好,但对于战略战术的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以及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体涉及教材第3节“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和第4节“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识到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 让学生掌握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理解游击战争的特点和意义。
3. 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和游击战争的特点。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出敌后战场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新课:(1)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讲解日本侵华战争的背景,分析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不同角色,阐述敌后战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介绍游击战争的特点,分析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异同,强调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敌后战场的游击队员,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游击战争的特点。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和战役。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敌后战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2. 内容:(1)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2)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3)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4)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敌后战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分析敌后战场作战方式的特点。
(3)列举敌后战场的一个主要战役,并简要介绍该战役的经过和意义。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精彩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掌握敌后战场的主要战略战术。
2. 掌握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认识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重要性。
3. 了解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抗战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战略战术、主要战役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难点:理解敌后战场的战略意义,掌握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及其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新课:(1)敌后战场的形成: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阐述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
(2)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讲解敌后战场的主要战略战术,如游击战、运动战等。
(3)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分析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敌后战场的战士,讨论如何在敌后战场开展抗日斗争。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敌后战场的题目,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敌后战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1)平型关大捷(2)百团大战4.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答案: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它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为正面战场提供了有力支援,同时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建设创造了条件。
2. 作业题目:请列举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并分析其意义。
答案: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抗日战争的背景”,详细内容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和我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第二章“敌后战场的形成”,详细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第三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详细内容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掌握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
2. 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程,理解其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3. 认识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抗日战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引导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
3. 讲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程,分析其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4. 通过案例分析,详细讲解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一名游击队员,如何开展敌后抗战。
6.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敌后战场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敌后战场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2.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及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重要作用。
答案: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占领了大片领土,国民政府军队节节败退。
2024年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2024年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掌握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
2. 使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体会抗日战争的艰苦性。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抵抗侵略者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战略部署和主要战役。
难点:敌后战场的抗战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地图、抗日战争相关图片。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敌后战场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介绍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战略部署,引导学生学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
a. 敌后战场的形成:讲解国共合作抗日的背景下,敌后战场的形成。
b. 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分析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
c.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讲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拟敌后战场上的一个战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敌后战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关于敌后战场的相关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a. 发展进步势力b. 争取中间势力c. 孤立顽固势力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a. 平型关大捷b. 百团大战4. 敌后战场的抗战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及其战略部署。
答案:敌后战场形成于国共合作抗日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开展敌后战场的抗战。
2. 作业题目:请列举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并分析其意义。
答案: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的伟大胜利。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的基本状况。
【新课导入】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进入了全民族抗战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为了抵御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中国军队进行了一次次的顽强抵抗,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基本情况,还记得有哪些主要的战役吗?(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那么共产党又是怎样领导人民抗战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抗日战场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些基本状况。
一、平型关大捷先用课件展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并提醒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注意华北日军的进攻方向。
教师提问:华北日军此时进攻的主要方向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向山西方向,在山西的中北部地区。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军这时进攻山西,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开赴前线并在平型关成功伏击日军,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胜利。
总结归纳: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平型关大捷的知识点: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中国军队意义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山西东北部平型关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全民族抗战以来第一个胜利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先用课件展示《地道战》的相关片段,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应内容,然后提问:(1)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了哪些抗日根据地?(2)敌后战场的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哪里?(3)敌后战场根据不同的地形特点采取了什么战法打击敌人?(4)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根据地实行了什么措施?首先讨论,然后让学生代表发言:(1)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
(结合相应的地图册)(2)延安。
(3)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
(4)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等。
教师过渡:日军以主要兵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
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组织了百团大战。
三、百团大战先利用课件展示《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分析讲述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的作用,通过提问使学生了解百团大战的背景,再结合教材知识让学生填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淞沪会战B武汉会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3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杀倭贼”的表现是
血战卢沟桥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A B C D
4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
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
挫折。”两则材料称赞的是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1.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措施
政治: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经济: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影响
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5.教师强调: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减租减租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增加了抗战的力量。
6主要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
7意义:有利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
学生回答: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教师强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教师讲述: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泰安高新区徂徕镇第一中学备课纸
备课类型________第__周第__课时总第____课时备课人________
课题
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备课时间
学
习目
标
1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知道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
2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正确分析、归纳历史资料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教师提问: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
学生回答: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层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力量,组织了各方的力量。主要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4.教师提问: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
一、平型关大捷
1时间:1937年9月。
2交战双方:林彪指挥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和日军板垣师团一部。
3结果:歼灭日军1000多人。
4意义: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捷)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1)全民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时间
1940年下半年华北地区
目的
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
规模
100多个团,2000千米的战线
目标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3.教师展示史料:
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击毙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个,并缴获大量武器。
6.教师讲解: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争的整体。
目标导学三:百团大战
1.教师讲解:经过发展,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在占领区的统治。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百团大战的相关信息
当堂达标测试题
1、1937年,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血战卢沟桥
2下面是1940年,一场重大战役的战绩统计表。结合有关史实可知该战役是
作战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日、伪军人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25万多人
2000多千米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学生回答:①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4.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目标导学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三、课堂总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积极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积极巩固壮大,成为抗日战争后期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
5狼牙山五壮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显示了中华儿女的宁死不屈的为伟大精神。这一壮举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B敌后战场C正面战场D十年内战时期
6“因念抗战中,华北阻寇骑平型雁门捷,阳堡显奇迹。”以下选项
与诗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最为相似的是
A南京大屠杀B血染卢沟桥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7日方《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记载,1940年8月20日夜,
(八路军)向我交通线发动奇袭,将铁路、桥梁及通信设施加以
炸毁或破坏---因此损害甚大。日军的这一作战记录是对下列哪一战事的总结
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武汉会战D台儿庄战役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在本课的教育教学中,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的主题进行讲述,通过多种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重要影响。通过启发式教学、小组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教育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中,特别注重对学困学生的引导和鼓励,通过问题的层次性的设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还有值得进一步提高的地方,比如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和运用、知识点之间的灵活过渡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2)主要根据地: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
(3)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
(1)军事上: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
(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2)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请结合上述内容讨论一下百团大战的意义?
学生讨论后回答:
回答一: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回答二: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回答三: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振奋了抗日的信心。
回答五:百团大战给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妥协投降活动以沉重打击。
(3)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三、百团大战
1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
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2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扫荡”和封锁,
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3时间:1940年下半年
4指挥者:彭德怀
5规模:八路军总部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
3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使学生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中的作用,明白抗击外来侵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教学重点
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难点
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学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共产党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