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教学的重难点突破

合集下载

初中中长跑重难点教案

初中中长跑重难点教案

初中中长跑重难点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中长跑的动作要领,学会呼吸方法和步伐节奏的配合。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练习,学练结合,发展体能,提高有氧代谢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练习过程中形成互帮互助的意识,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途中跑,中长跑的呼吸与步伐节奏的合理配合。

难点:合理分配体力。

三、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中长跑的话题。

2.队列队形练习:进行原地转法练习。

教学组织:四列横队。

教学要求:队列整齐,步伐一致。

(二)准备部分1.游戏热身:捕鱼游戏游戏方法:学生在指定的区域充当“鱼”,教师充当“渔夫”,学生听到教师的口令后迅速跑动,躲避“渔夫”的捕捉。

教学组织: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轮换游戏。

教学要求:注意安全,积极参与,充分活动身体。

2.关节活动:颈部、肩部、腰部、膝关节的活动。

教学组织:学生成体操队形,按教师指令进行活动。

教学要求:活动充分,避免运动损伤。

(三)基本部分1.技术教学:途中跑技术(1)教师示范途中跑技术,强调呼吸与步伐节奏的配合。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教学组织: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示范者,进行途中跑技术练习。

教学要求:动作规范,呼吸与步伐节奏协调。

2.实践训练:中长跑练习(1)学生进行中长跑练习,教师观察并指导。

(2)学生根据自己的体力合理分配速度,注意呼吸与步伐节奏的配合。

教学组织: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中长跑练习。

教学要求:合理分配体力,注意安全。

3.比赛环节:小组接力赛(1)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接力赛。

(2)教师担任裁判,记录比赛成绩。

教学组织:学生在操场划定区域进行接力赛。

教学要求:公平竞争,积极参与。

(四)结束部分1.放松活动:学生成体操队形,进行全身放松活动。

2.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教学情况,表扬优秀学生。

跑的专门性练习教案

跑的专门性练习教案

跑的专门性练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跑的基本技能和动作要领。

2. 提高学生的跑步速度、力量和耐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体育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跑步基本动作训练:起跑、起跳、落地、摆臂等。

2. 跑步专门性练习:折返跑、接力跑、障碍跑等。

3. 跑步辅助性练习: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灵敏性训练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跑的基本技能和动作要领,跑步专门性练习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跑步动作的规范性,学生的体能和耐力提升。

四、教学资源:1. 体育场地和设施:跑道、接力棒、障碍物等。

2. 教学器材:计时器、测量工具、音响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5分钟):1.1 组织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

1.2 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如高抬腿、摆臂等。

2. 基本技能训练(15分钟):2.1 起跑训练:教授学生起跑技巧,进行起跑练习。

2.2 起跳训练:教授学生起跳技巧,进行起跳练习。

2.3 落地训练:教授学生落地技巧,进行落地练习。

2.4 摆臂训练:教授学生摆臂技巧,进行摆臂练习。

3. 专门性练习(20分钟):3.1 折返跑:组织学生进行折返跑练习,提高学生的速度和耐力。

3.2 接力跑:组织学生进行接力跑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3 障碍跑:组织学生进行障碍跑练习,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4. 辅助性练习(10分钟):4.1 力量训练:进行一些简单的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等。

4.2 柔韧性训练:进行一些简单的柔韧性训练,如拉伸、关节活动等。

4.3 灵敏性训练:进行一些简单的灵敏性训练,如变换方向跑、障碍物穿越等。

5. 结束活动(5分钟):5.1 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慢跑、拉伸等。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根据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水平,适当调整练习的强度和难度。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体育精神。

途中跑技术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途中跑技术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途中跑技术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教学途中跑技术时,以下是一些重点和难点需要关注:教学重点:1. 姿势和动作:重点教授正确的跑步姿势和动作。

这包括正确的脚步着地、臂部摆动、身体姿势等。

确保学生理解并能够正确执行这些基本的跑步动作。

2. 步频和步幅:教导学生正确的步频和步幅的平衡。

步频是指每分钟脚步的数量,步幅是指每步距离的长度。

要教授学生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步频和步幅,以提高跑步效率和速度。

3. 呼吸控制:教授正确的呼吸技巧,帮助学生在跑步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呼吸节奏和深度。

这对于增强耐力和避免肌肉疲劳非常重要。

4. 转向和转弯技巧:学习如何正确转向和转弯是跑步中的重要技巧。

教导学生如何利用身体的转向和手臂的摆动来更有效地转弯,避免能量的浪费。

教学难点:1. 动作纠正:很多学生可能有不正确的跑步习惯和动作,如过度摇晃身体、踩地过重或姿势不正确等。

纠正这些错误动作可能需要时间和耐心,并通过示范和指导来帮助学生逐步改正。

2. 身体协调:跑步需要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运动,包括腿部、臂部、躯干等。

一些学生可能在这方面有困难,需要特别的训练和练习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3. 耐力和速度训练:跑步需要一定的耐力和速度,但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这可能是挑战。

教导学生如何进行适当的耐力和速度训练,并逐渐提高他们的跑步能力。

4. 心理因素:跑步不仅仅是身体的运动,也涉及到心理的因素。

一些学生可能在坚持、自我激励或面对疲劳时遇到困难。

教练需要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这些挑战。

总的来说,在教学途中跑技术时,关注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步频和步幅的平衡、呼吸控制以及转向和转弯技巧是重要的教学重点。

同时,需要处理动作纠正、身体协调、耐力和速度训练以及心理因素等难点,以帮助学生发展出良好的跑步技术和习惯。

体育生强势起跑教案

体育生强势起跑教案

体育生强势起跑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掌握起跑姿势和动作要领;2. 能够熟练掌握起跑的技术要点;3. 能够在比赛中正确、快速、稳定地起跑。

二、教学重点。

1. 起跑姿势和动作要领;2. 起跑的技术要点。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正确掌握起跑姿势和动作要领;2. 如何在比赛中快速、稳定地起跑。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

教师向学生介绍起跑在田径比赛中的重要性,以及起跑对比赛成绩的影响。

通过视频展示世界级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示范。

教师向学生展示正确的起跑姿势和动作要领,包括蹲姿、手部位置、腿部动作等。

并强调每个动作的重要性和正确性。

3. 分组练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观察、纠正姿势和动作。

教师在一旁指导和纠正学生的动作。

4. 整体练习。

让学生进行整体练习,重复多次起跑动作,加强记忆和熟练度。

5. 比赛模拟。

设置比赛模拟场景,让学生在模拟比赛中进行起跑练习。

教师观察学生的起跑动作,及时指导和纠正。

6. 总结。

教师对学生进行起跑技术要点的总结,并强调练习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训练中多加练习,熟练掌握起跑技术。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起跑教学,学生对起跑姿势和动作要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正确掌握起跑的技术要点。

但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起跑动作中存在不规范的情况,需要在日常训练中加强练习。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耐心和细心,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起跑技术。

六、教学反馈。

通过教学反馈,学生对本次起跑教学表示满意,认为通过本次教学能够更好地掌握起跑技术,对自己的比赛成绩有很大的提升。

同时,学生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在日常训练中能够加强起跑练习,以便更好地应用到比赛中。

七、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起跑教学,学生对起跑姿势和动作要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正确掌握起跑的技术要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日常训练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希望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指导,学生能够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展现体育生的强势起跑能力。

《第二章 田径 快速跑 步频练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章 田径 快速跑 步频练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快速跑步频练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快速跑的正确姿势,包括正确的摆臂和腿部动作。

2. 通过步频练习,提高学生的跑步速度和体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快速跑姿势和步频练习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克服跑步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如畏惧摔倒或跑得太缓等。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充足的跑步器械和辅助设备,如跑步机、跳绳等。

2. 准备教学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快速跑的正确姿势。

3. 安排小组练习,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 设定合理的分组和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开始部分:集合整队,师生问好。

教师简单介绍课程内容和目标,强调教室纪律和安全。

2. 准备活动:* 热身操:全身关节运动、跳跃运动、扩胸运动、振臂运动、体侧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等。

*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各种跑的专门性练习,如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等,以活动肌肉,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3. 步频练习:* 教师讲解步频的观点和重要性,以及提高步频的方法。

* 学生分组进行步频练习,如原地快速高抬腿、快速前后摆臂练习等。

*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4. 合作跑练习:* 教师讲解合作跑的规则和方法,强调安全和合作。

*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跑练习,每组两人,一人卖力跑,一人卖力数步频。

* 教师巡视指导,对步频较缓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 心理拓展:* 通过小游戏或心理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和团队协作能力。

*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活动感受,总结收获。

6. 放松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全身放松活动,如轻松的拉伸运动、深呼吸等。

* 引导学生们安静地回到教室,整理队伍。

7. 教室小结:* 教师对课程进行总结,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有进步的学生。

* 提醒学生回家后继续进行步频练习,稳固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步频练习的方法,并在跑步中运用。

通用版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发展奔跑能力》说课稿

通用版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发展奔跑能力》说课稿

通用版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发展奔跑能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发展奔跑能力》是通用版体育与健康三年级教材中的一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奔跑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奔跑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图文结合方式,向学生介绍了奔跑的基本姿势、步频、步幅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结合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奔跑技能。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善于模仿和接受新鲜事物。

但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奔跑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奔跑能力,但奔跑姿势、步频、步幅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奔跑的基本姿势、步频、步幅等知识,提高奔跑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拼搏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奔跑的基本姿势、步频、步幅。

2.教学难点:奔跑姿势的正确性,步频、步幅的调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实践法、游戏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5分钟):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为课程做好准备。

2.基本技能学习(10分钟):(1)讲解奔跑的基本姿势、步频、步幅,并进行示范。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实践活动(10分钟):(1)学生进行奔跑比赛,要求注意奔跑姿势、步频、步幅。

(2)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游戏环节(10分钟):(1)设计奔跑相关的游戏,如“奔跑接力”、“穿越障碍”等。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负责、指导和评价。

5.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提出改进意见。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奔跑基本姿势正确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程中的表现,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初中跑步教案10篇

初中跑步教案10篇

初中跑步教案10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跑步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

2. 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跑步基本技巧:起跑、起跑后的加速、途中跑、冲刺。

2. 跑步训练方法:定时跑、定量跑、间歇跑、接力跑。

3. 跑步比赛规则及安全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跑步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

2. 教学难点:跑步技巧的运用和训练方法的实施。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跑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 跑步基本技巧讲解与示范(15分钟)起跑:教师讲解起跑的动作要领,示范起跑动作,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起跑后的加速:教师讲解起跑后的加速技巧,示范动作,学生练习。

途中跑:教师讲解途中跑的姿势和步频,示范动作,学生练习。

冲刺:教师讲解冲刺的技巧,示范动作,学生练习。

3. 跑步训练方法讲解与实践(20分钟)定时跑:教师设置时间,学生进行定时跑步训练。

定量跑:教师设置距离,学生进行定量跑步训练。

间歇跑:教师设置时间段,学生进行间歇跑步训练。

接力跑:学生分组进行接力跑训练,教师指导。

4. 跑步比赛规则及安全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跑步比赛的规则,包括起跑、跑道、冲刺等环节。

同时强调比赛过程中的安全事项,提醒学生注意自我保护。

5. 课堂小结与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跑步技巧和训练方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进行跑步训练,记录训练时间和距离,总结自己在训练中的不足之处。

2.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跑步比赛规则和安全知识。

3. 学生与家长分享跑步心得,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锻炼活动。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和方法,相信学生能够掌握跑步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耐久跑教案

小学耐久跑教案

小学耐久跑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小学耐久跑训练,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

2. 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1. 耐久跑的基本技术动作和注意事项。

2. 提高学生的耐力和持久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在跑步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呼吸。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坚持不懈地完成跑步训练。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 学生自由活动,放松身体,热身准备。

- 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预防肌肉拉伤。

2. 技术指导(10分钟)- 介绍耐久跑的基本技术动作,包括正确的姿势、脚步、手臂的摆动等。

- 讲解正确的呼吸方法,在跑步中保持深呼吸,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

- 强调注意事项,如不要剧烈加速或突然刹车,跑步时保持平稳节奏。

3. 训练实践(30分钟)- 分组进行跑步训练,每组由一名队长带领,保持一定距离。

- 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和状况,选择适当的目标距离和速度。

- 每组进行多次跑步,逐渐提高距离和速度,增加训练强度。

- 教师观察学生的跑步姿势和呼吸情况,给予指导和鼓励。

4. 恢复活动(5分钟)- 跑步结束后,进行适当的恢复活动,如慢走、简单拉伸等,减少肌肉疲劳。

- 进行简单的呼吸放松训练,调整心态,保持平静和舒适。

5. 总结评价(5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训练成果和感受。

-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动力。

- 向学生提出跑步训练的家庭作业,每天坚持跑步锻炼,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五、教学资源:1. 校园操场或足够大的户外空间。

2. 计时器或秒表。

3. 集体操音乐。

六、教学反思:通过耐久跑训练的实施,学生的体质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很多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在训练中表现不够积极,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

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体育锻炼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跑步教学的重难点突破短跑是小学体育教材中主要的内容之一,是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必然练习项目,根据这个单元跑的练习,结合自己的经验,我觉得在进行跑的单元练习时候要做到:
1、明确目标,树立信心
有目标才能有动力,有目标才会积极进取。

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跑步兴趣的首要基础就是明确的目标。

利用儿童对教师的充分信认感、依赖感。

在小学低段体育教学的起始阶段体育教师就应当向学生渐渐渗透跑步锻炼对人类身心发展的具大作用。

让学生明白通过跑步可以使自己身体变得更强壮,可以使自己的意志更坚定以克服更大的困难。

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文字、绘画、影像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出来。

在学生心中奠定跑步健身的理论基石。

在学生心中树立跑步健身的明确目标。

让学生对参与跑步健身充满期待
2、循序渐进,运动量要适中
跑的运动负荷相对来说是非常大的,一节跑的课的运动负荷安排科学的来说应该是学生的心率曲线呈现出上升—稳定—下降趋势,为了实现遵循这一规律,我在本单元实践课的教材选择上注意运动量的大小搭配合理,以及强度出现的时机安排恰当。

例如:本单元中的50米快速跑,在课开始阶段可以安排运动量较小的准备活动,这样的游戏可以使学生在运动时候不感到疲惫,而在课结束阶段则安排一些放松练习内容,从而可以确保学生在整堂课中的生理负荷有一个正常曲线变化。

3、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理念中也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心里健康,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其注意力维持的时间比较短,稳定性比较差,他们只有短时间地集中注意于他们要完成的动作和感兴趣的事物上,对那些过分抽象、枯躁无味,与他们的感知较远的教材内容则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而且跑步又是一个比较枯燥的项目,所以,我在这个单元教学时注意选择生动活泼的内容作为搭配教材,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从而能自觉努力地去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