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1课件岳麓版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共40张PPT)

实质是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仁”和“礼”的关系
1、人而不仁,如礼何?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八佾》 ——《论语》
“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相 辅相成。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 “仁”是内在的自觉,“礼”是外在的约束。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1)“仁”
(三)孔子的思想
材料二: 子曰:“周监(通“鉴”)于二代,郁郁 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 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 2、他主张如何实现“礼”?
1、含义:西周时所追求的等级名份制度 (1)狭义:指周礼 (2)广义:指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2、途径:克己复礼、正名 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 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前551——前479 春秋 出生地: 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东方圣地)
称谓评价:
思想家、教育家、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出身阶级: 没落的贵族 整理作品:《诗》《书》《礼》《易》《乐》《春秋》 思想载体: 《论语》
(二)孔子的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
生于乱世
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
2004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 2555年。孔子故里曲阜隆重举 行了纪念活动。
来自海内外3000多名祭孔代表参加了 盛大的仪式。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1日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韩国大学生祭拜孔子
2003年10月到2004年2月在法国巴黎集美博物馆 举办了为期四个月的“孔子文化展”,每天参观人数 多达4000人,法国文化部长说到“孔子属于全世界, 属于全人类。”西方社会兴起了一阵孔子文化热。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共22张PPT)

A.老子的思想为现代物理学提供了哲学框架。
B.老子的“道”的观点蕴含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C.老子的哲学思想与量子论有相同的科学价值。
D.老子的思想是现代物理学发展的理论源泉。
Page 23
D.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
5、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 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
思想( )
A.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
B.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
Page 15
阅读延伸:何谓《六经》?
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六部儒家经典。始见于 《庄子--天运篇》,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汉书·艺文志》说, 儒家“游文于六经之中”。所谓“六经”,指《诗》《书》《礼》《易》《乐》 《春秋》。这些文献,当时并没有称“经”,直到战国后期,庄子转述孔子的话语 对老子谈论这六部著作时,才开始有“六经”之,即:《诗经》《书经》(即《尚 书》)《礼经》《易经》(即《周易》)《乐经》《春秋》。其中《乐经》已失传,所 以汉代以后通常称“五经”。
Page 11
整理归纳:
➢ 1、哲学观:孔子对鬼神持怀疑态度,子不语:“怪、力、乱、神”, 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具有唯心主义色彩。
➢ 2、伦理观:“仁”、“礼”、“孝”、“德”的思想。 ➢ 3、政治观:提倡“为政以德”,主张用“德”教化百姓,反对苛政
和任意刑杀;还讲“克己复礼”与“正名”,同时主张改良政治。 ➢ 4、教育观: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首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
Page 20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 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德经》第37章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 孔子与老子 教学课件(共20页)

老子的历史地位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练习1】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
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 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 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 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
老子的思想
哲学思想
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 也。”
老子的思想
政治思想
无为而治
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 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强调“无为无 不为”。
何谓“礼”?
克己复礼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孔子的思想
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
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希望每个人的行为都 符合礼的要求。
B ( )
【练习2】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务工子女)
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
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共49张PPT)

周游列国 叶叶落落归归根根
孔子周游列国
“颠簸流离, 游说列国,惶惶如 丧家之犬不可终 日。”
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来维
护统治谋求霸权; 孔子思想中, “礼”主张恢复旧有的统治秩
序,偏于保守,不能满足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需要, 不适应社会变革需求。
二、老子与道德经
1、老子其人
➢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楚国人。 ➢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博学多 识,精通礼法。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而成《道 德经》, 又称《老子》。 ➢全书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一直流传至 今.
“难与言”的外乡人;就成份而言,除了孟懿子、司马牛等少 数学生出身受贵教族育外者,的大范部围分大都,是孔平子民是,最如早子开贡创是私做学生的意人的,,子 张是农民,打颜破渊了“学穷在居官陋府巷的”局,面曾。参“提襟肘见”。所以,当 时就有人说“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中国教育史讲稿》
教: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如果不是经过冥思 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如果不是经过思考并 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也。”(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水 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
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 的毛的,不是吃的。”
孔子正色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但是,黍 米是五谷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中最上等的谷物 ,其地位是很高的。 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从不用。用尊贵的东西去 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今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 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的。故我不敢那样 做。” 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夫子所言,真是妙极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优质课件(36张)(共36张PPT)

以上资料体现了老子怎样的辩证法思想?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矛盾双方可以 互相转化。
无为而治
【板书设计】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二)孔子的思想
1.“仁者爱人”和“为政以德” 2.“礼”的学说:等级与秩序 3.鬼神观:重人事,远鬼神 4、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老子及其思想
定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 作用, 对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美德的形成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礼”的学说:等级与秩序
礼 孔子学说之
仁
爱忠 人恕
正周 名礼
礼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周礼》中,把所有仪礼概括为“五礼”,即:祭 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在各种典礼、仪式 当中,不同社会地位的参与者都有各自不同的严格 的具体行为规范,通过这些行为规范区别尊卑、亲 疏礼。,周礼。 (实质: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孝,仁之本也。 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仁 孔子学说之
爱忠
仁 人恕
仁的表现:
孔子像
对个人: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 人际关系:。 对统治者: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 意刑杀。
仁 孔子学说之
爱
仁人
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孔子像
体现了人本思想,对调整人际关系,稳
不去干涉它)。 ” ----天道自然无为
老子所说的“道”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 “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道无形无 迹,玄妙莫测,是无意志,无为的自然本体。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 家。他否定天命权威,崇尚自然,要求人们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
【板书设计】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二)孔子的思想
1.“仁者爱人”和“为政以德” 2.“礼”的学说:等级与秩序 3.鬼神观:重人事,远鬼神 4、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老子及其思想
定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 作用, 对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美德的形成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礼”的学说:等级与秩序
礼 孔子学说之
仁
爱忠 人恕
正周 名礼
礼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周礼》中,把所有仪礼概括为“五礼”,即:祭 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在各种典礼、仪式 当中,不同社会地位的参与者都有各自不同的严格 的具体行为规范,通过这些行为规范区别尊卑、亲 疏礼。,周礼。 (实质: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孝,仁之本也。 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仁 孔子学说之
爱忠
仁 人恕
仁的表现:
孔子像
对个人: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 人际关系:。 对统治者: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 意刑杀。
仁 孔子学说之
爱
仁人
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孔子像
体现了人本思想,对调整人际关系,稳
不去干涉它)。 ” ----天道自然无为
老子所说的“道”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 “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道无形无 迹,玄妙莫测,是无意志,无为的自然本体。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 家。他否定天命权威,崇尚自然,要求人们顺应自然。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第1课孔子与老子(共53张)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以德教化、反对苛政 和任意刑杀。
为政以德(以德治国) “仁”在政治上的实用表文档 现
4、天命思想:
《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雍也》
论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敢问死?”
语 曰:“未知生,焉知死?”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单元概述:
1、两条线索:一是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到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的演变过程; 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 的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里了 应有的贡献。
2、掌握理论: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 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 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
实用文档
老子名言欣赏:
以柔克刚 以德抱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辩者不善 善者不辩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遇弱示强 遇强示弱 善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道德经》
实用文档
(三)老子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影 响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探讨宇宙起源的 哲学家; 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中国的哲学、伦 理学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都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实用文档
老子的哲学思想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 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
子课件
2020/9/25
孔子先后获得这些封号:
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 宣尼公” 唐玄宗封孔子 “文宣 王” 元代被封为“大成至圣 文宣王” 清代被尊为 “大成至 圣文宣先师”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
孔子及其思想的历史地位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影 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孔子思想在汉代大一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的 发扬和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老子简介
老君岩(宋代建于福建泉州清源山)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 春秋楚国人 • 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简介
• 孔子,名丘,字仲尼
(前551—前479)
• 春秋鲁国人 • 思想家 • 政治理论家 • 教育家 • 儒家学派创始人
核心
仁
爱人
实施方式 “忠恕” 之道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核心
礼
西周等级 名分制度
孔子拜谒老子
哲学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辩证法
哲学思想
辩证法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阅读以下孔子名言,总结其治国之道。
子课件
2020/9/25
孔子先后获得这些封号:
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 宣尼公” 唐玄宗封孔子 “文宣 王” 元代被封为“大成至圣 文宣王” 清代被尊为 “大成至 圣文宣先师”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
孔子及其思想的历史地位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影 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孔子思想在汉代大一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的 发扬和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老子简介
老君岩(宋代建于福建泉州清源山)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 春秋楚国人 • 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简介
• 孔子,名丘,字仲尼
(前551—前479)
• 春秋鲁国人 • 思想家 • 政治理论家 • 教育家 • 儒家学派创始人
核心
仁
爱人
实施方式 “忠恕” 之道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核心
礼
西周等级 名分制度
孔子拜谒老子
哲学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辩证法
哲学思想
辩证法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阅读以下孔子名言,总结其治国之道。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共43张PPT)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3时14分45秒上午3时14分03:14:4521.8.28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2、哲学思想
材料: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以上资料体现了老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矛盾双方可以 互相转化。主张“以静制动”、“以弱胜强”。
2、政治思想
材料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材料二: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 至老死不相往来。
“无为而治”:(无为: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
以“无事取天下”,反对威逼百姓。只有这样才能 真正取得“无不为“的效果。
小国寡民:主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原
始纯朴小国寡民的消极思想,具有保守性。
老子画像
以柔克刚 大智若愚 知人者 深藏若虚 自知者明 疏而不失 欲擒故纵 始于足下 功成身退
一、仁者的叮咛—— 孔子
(一)走近孔子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政治理论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二)孔子的思想
1、政治思想 2、哲学思想 3、教育思想
1、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
“仁”仁:者爱人 方法 忠恕之道
统治者 平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周:礼 方法
克己复礼 正名 以礼治国
“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A.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 B.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C.春秋时期的社会秩序 D.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为政以德” 改良政治
孔
子
有教无类
教育:
因材施教 实事求是
温故知新、坚持不懈
学思结合、当仁不让
老
哲学:“道” 辩证法思想
子
政治:“无为而治”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①“仁”
②“礼”
③“为政以德” ④“有教无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
3.为政以德(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 神观(天命思想)
“敬鬼神而远之”,并主张把探讨和解决社会实际 问题放到首位。 思考:这一做法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问题探究 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为什么他的主张 却不被统治者采纳呢?
不同点:
①老子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建立了宇宙本体论; 孔子重人与人的关系,由此建立了伦理学;
②在治国方案上:孔子主张以德治民,维护礼制;老 子主张“无为而治”,对“礼”持否定态度;
③孔子的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 和道德准则;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课堂小结
思想:“仁”和“礼”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治大国如烹小鲜。”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 取天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 以智治国,国之福。”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 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 则无不治。” 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成就总结: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 扩大教育范围,促进社会发展。 ❖总结了一套先进的教学方法。
整理六经,继承传播文化。
(三)孔子的历史地位 1.变迁: 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经历代不断创新改造, 汉朝至清朝一直是正统思想; 2.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深远影响; 3.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1)含义: “爱人”
A.对统治者而言,要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B.对所有的人而言,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特任,以此 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2)实现途径: “忠恕 ”
2.“礼” (政治思想)
(1)含义: “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 名分制度
(2)礼的实践方法:
第1课 孔子和老子
一、孔子的学说
(一)孔子简介: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 时期鲁国人, 思想家、政治 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论语·为政》
(二)孔子的思想 1.“仁”的思想——核心(政治思想)
5.教育思想
教育原则: 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当仁不让于师”等。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他的教育思想对现在有什么借鉴作用?
二、老子及道家思想
老子,姓李,名耳,楚 国人,东周典藏史官, 主要思想体现在《道德 经》中。
1.探讨宇宙自然的本源和规律——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道”是凌驾于天的世间万物的本原,是一个高度抽象、 概括的、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A.“仁”和“礼”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忠恕”之道
3.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万物的本原
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
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 )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问题: 1.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礼的主张,为何没有人接受? 2.当时各国的国君没有采纳孔子的主张,但为何儒家思
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①春秋时期社会混乱、礼崩乐坏,孔子的思想不符合诸 侯的需要,因而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这也体现了其 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②孔子“仁礼德”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后经发 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 文化的主流。
“克己复礼”
“正名”
齐景公问礼,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反映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问题探究 提问:“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 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 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 求仁的境界。
思考:你认为老子的思想有局限性吗?
4.历史影响: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探讨宇宙起源的哲学家;
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中国文化、哲学、伦理 学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历史感悟:学习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你更喜欢 谁的思想呢?
老子与孔子的思想有何异同? 相同点:
①都反对苛政和过度压迫百姓; ②都不迷信“天命”,远鬼神而重人事; ③都为统治者提供了治国的方案; ④都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