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与茶经》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陆羽与〈茶经〉》教案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陆羽与〈茶经〉》教案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欣赏茶艺表演的录象资料。

师解说。

(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

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

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

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

茶艺是一种文化。

起源于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自古以来,插花、挂画、点茶、焚香并称四艺,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

茶艺还是高雅的休闲活动,可以使精神放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化解误会和冲突,建立和谐的关系等。

是谁让茶的地位这么高呢?)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中国茶文化以及陆羽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积累运用。

(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自读词语。

同伴互助,理解词语意思。

煎茶:把茶放入水中煮沸,使所含的成分进入水中。

吭声:出声;说话。

多用于否定式。

如本文中的:“陆羽没有吭声。

”舀水:用瓢、勺等取水。

功名利禄:功名,旧指科举或官职名称;禄,旧称官吏的奉给。

指科举应试考中以后升官发财。

泛指名利地位。

如火如荼:荼,茅、芦等植物开的白花。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

原形容军容壮盛,后多形容声势浩大、气氛热烈等。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

比喻历史悠久。

千载难逢:载,年;逢,遇上,碰到。

一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

形容机会非常难得。

博学多才: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2.浏览课文,说说每个词语在文中指的是谁?如:()为了(),放弃了(功名利禄),我觉得他()。

【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词语应用和表达能力训练,也初步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3.自由读课文,读准音。

梳理课文故事条理。

把课文分成四部分。

和同桌讨论:课文从什么话题开始谈到了陆羽的?主要写了陆羽的哪几件事情?哪些段落写到了《茶经》?4.默读课文,说说四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从茶乡想到陆羽。

第二部分辨别江水的故事。

《陆羽与<茶经>》教案陈秀娥

《陆羽与<茶经>》教案陈秀娥

《陆羽与<茶经>》教案陈秀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羽的生平和《茶经》的成书背景;(2)掌握《茶经》的主要内容和茶道的基本原理;(3)学会鉴赏茶叶的品鉴方法和茶叶文化的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茶经》;(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陆羽的茶道思想对后世的影响;(3)实践茶叶品鉴技巧,提高生活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树立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陆羽的生平和《茶经》的成书背景;(2)《茶经》的主要内容和茶道的基本原理;(3)茶叶的品鉴方法和茶叶文化的历史价值。

2. 教学难点:(1)陆羽的茶道思想对后世的影响;(2)茶叶品鉴技巧的实践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熟悉陆羽生平和《茶经》内容;(2)准备茶叶样品,用于实践教学;(3)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内容,了解陆羽和《茶经》的基本情况;(2)查阅茶叶相关资料,提前了解各种茶叶的特点;(3)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茶叶生长、制作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茶叶;(2)简要介绍陆羽的生平和《茶经》的成书背景;(3)提问:同学们对茶叶有什么了解?《茶经》又是如何一本书?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茶经》,了解其主要内容;(2)分组讨论,探讨茶道的基本原理;(3)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茶叶的认识。

3. 合作探讨:(1)比较分析陆羽的茶道思想与后世茶文化的差异;(2)探讨陆羽的茶道思想对后世的影响;(3)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茶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4. 实践教学:(1)教师示范茶叶品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2)学生分组进行茶叶品鉴,体验茶道之美;(3)交流品鉴心得,分享感悟。

陆羽与《茶经》教案

陆羽与《茶经》教案

陆羽与《茶经》教案教案标题:陆羽与《茶经》教学目标:1. 了解陆羽和《茶经》的背景和重要性。

2. 探讨陆羽对茶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3. 分析《茶经》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4. 培养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陆羽和《茶经》,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

知识讲解:2. 介绍陆羽的生平和他对茶文化的贡献,包括他的经历、著作和对茶的研究。

3. 分析《茶经》的主要内容,包括茶的分类、制作、品尝和茶道礼仪等方面。

讨论与分析:4. 分组讨论学生对陆羽和《茶经》的理解和感受。

5. 引导学生分析《茶经》中的主要思想,如茶的精神、茶道的修养和茶文化的传承等。

互动活动:6. 组织学生进行茶叶品尝活动,引导他们品味不同种类的茶叶,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其味道和特点。

7. 引导学生体验茶道礼仪,如如何泡茶、倒茶和品茶等。

总结与展示:8. 学生展示自己对陆羽和《茶经》的理解和感受,可以通过口头陈述、绘画、写作等形式。

9.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茶文化的重要性和陆羽的影响。

课后延伸:10. 布置学生自主学习任务,鼓励他们进一步了解茶文化和陆羽的相关知识。

11. 鼓励学生尝试制作茶叶或参观茶园,以提升对茶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评估方式:12. 通过学生的讨论参与度、展示表现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介绍陆羽和《茶经》。

2. 《茶经》的相关文本或摘录。

3. 茶叶样品和泡茶用具。

4. 绘画、写作等展示形式的材料。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陆羽和《茶经》的重要性,了解茶文化的基本知识,并培养了对茶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步骤中的讨论和互动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评估方式上,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人表现和小组活动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估,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024版六年级《陆羽与〈茶经〉》教案(共1)

2024版六年级《陆羽与〈茶经〉》教案(共1)
六年级《陆羽与〈茶经〉》教案(共1)
目录
课程介绍与目标 课文内容解读 知识拓展:茶文化历史与传承 实践活动设计:体验泡茶过程并分享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重传统文化,热爱民族瑰宝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01
CHAPTER
课程介绍与目标
《陆羽与〈茶经〉》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茶文化的代表人物陆羽以及他的著作《茶经》。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陆羽对茶文化的贡献。
分享交流泡茶心得,提升审美情趣
05
CHAPTER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重传统文化,热爱民族瑰宝
1
2
3
通过介绍茶的起源、传播历程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茶文化的深厚底蕴。
了解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引导学生思考茶文化所包含的礼仪、修身养性、审美情趣等方面,理解茶文化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滋养。
探讨茶文化的内涵
写作特点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述唐代茶文化的背景和陆羽的成就,然后分述《茶经》的内容和影响以及茶道的精神内涵,最后再总结全文。同时,文章还运用了举例、对比等写作手法,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具体。
关键语句解读及写作特点
03
CHAPTER
知识拓展:茶文化历史与传承
传说中神农氏发现茶,以及茶在古代文献中的记载。
总结回顾本次课程内容要点和收获
了解当地茶叶的品种和特点,走访当地的茶园或茶厂,实地观察和体验茶叶的种植和加工过程。
尝试亲手泡一壶好茶,品味茶汤之美,感受茶之韵味。
阅读《茶经》原文,选取其中一个章节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写出读书笔记。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技能
01
02
预告下次课程内容,做好预习准备

《陆羽与茶经》年级语文教案

《陆羽与茶经》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 案例分析等多种策略,帮助学 生全面理解《陆羽与茶经》的 主题。
组织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 讨论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 学习和理解《陆羽与茶经》的 内容。
引导学生反思
在课程结束时,引导学生反思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帮 助他们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效 果。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 以尝试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或使用现 代教学技术。
加强课堂管理
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参 与度和专注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情感目标
感受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 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 从茶的清香中感受到生活的美 好和宁静。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 神,让学生通过学习《陆羽与 茶经》,了解茶文化的内涵和 价值,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作业布置
总结词:巩固提高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作业,包括阅读《茶经》选段、写一篇关于 茶文化的读后感等,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 和写作能力。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完成时间和质量。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01
02
03
04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 陆羽和茶经的已有认知,以便 更好地引导他们进入主题。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
评估是否涵盖了所有重要的知识点,是否进 行了适当的拓展。
学生参与度如何
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达到了 预期的效果。
改进措施

《陆羽与<茶经>》教案陈秀娥

《陆羽与<茶经>》教案陈秀娥

《陆羽与<茶经>》教案陈秀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羽的生平和《茶经》的成书背景;(2)掌握《茶经》的主要内容和茶道的基本原理;(3)能够品鉴不同种类的茶叶,并了解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研究陆羽与《茶经》;(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茶叶品鉴实践活动;(3)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茶经》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茶道观念;(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陆羽的生平及其在茶文化史上的地位;2. 《茶经》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茶文化的影响;3. 茶道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对《茶经》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评价;2. 茶叶品鉴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2. 学生准备:预习《茶经》相关内容,了解陆羽的生平和茶经的成书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陆羽的生平和茶经的成书背景;(2)引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茶经》相关内容,了解其主要思想;(2)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总结茶道的基本原理。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茶经》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茶文化;(2)教师讲解茶道的基本原理,并进行实践演示。

4. 小组合作(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茶叶品鉴实践活动;(2)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总结各自品鉴心得。

5. 茶叶品鉴(1)学生分组进行茶叶品鉴,了解不同茶叶的特点;(2)学生分享品鉴心得,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6. 批判性思维(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茶经》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2)各小组分享评价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7.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2)强调茶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陆羽与<茶经>》教案陈秀娥

《陆羽与<茶经>》教案陈秀娥

《陆羽与<茶经>》教案陈秀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羽的生平和茶文化背景;(2)掌握《茶经》的主要内容和茶道的基本原则;(3)学会鉴赏茶叶的品鉴方法和茶叶艺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茶经》;(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陆羽的茶道思想与现代茶文化的联系;(3)实践茶道技艺,提升审美能力和生活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茶道的尊重和热爱,树立正确的茶道观念;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陆羽的生平及其茶文化地位;(2)《茶经》的主要内容及其茶道思想;(3)茶道技艺的实践与鉴赏。

2. 教学难点:(1)陆羽茶道思想与现代茶文化的联系;(2)茶叶品鉴方法的应用;(3)茶道艺术的表现形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陆羽的生平和茶文化背景;(2)引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茶经》选段,了解其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关注陆羽的茶道思想,思考茶道与现代茶文化的联系。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比较分析陆羽的茶道思想与现代茶文化的异同;(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茶道实践:(1)讲解茶叶品鉴方法,指导学生实践操作;(2)演示茶道技艺,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3)欣赏茶道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整理《茶经》的主要内容和茶道思想;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茶道的认识和体会;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茶文化学习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学习陆羽的茶道哲学,理解其对茶的态度和精神追求;(2)通过茶叶制作过程的学习,了解茶叶的种类和加工工艺;(3)深入学习茶道礼仪,掌握基本的茶道操作规范。

《陆羽与茶经》教案

《陆羽与茶经》教案

《陆羽与茶经》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茶经》的作者陆羽及其生平背景。

让学生了解《茶经》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茶文化的贡献。

1.2 教学内容介绍陆羽的生平背景和对茶的热爱。

介绍《茶经》的成书背景和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观看关于陆羽和《茶经》的短片。

学生分享他们对茶的了解和体验。

第二章:陆羽的生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陆羽的生平经历和他在茶道上的成就。

2.2 教学内容介绍陆羽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出生背景、成长过程和他在茶道上的探索。

2.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陆羽的生平。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陆羽的理解。

第三章:《茶经》的内容概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茶经》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介绍《茶经》的三卷内容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3.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阅读《茶经》的相关章节,了解其内容。

第四章:《茶经》的茶道思想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茶经》中茶道思想的基本原则和内涵。

4.2 教学内容介绍《茶经》中茶道思想的基本原则,如“茶禅一味”、“茶道即人生”等。

4.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章节,了解茶道思想的基本原则。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茶道思想的理解和体会。

第五章:《茶经》的影响和传承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茶经》对中国茶文化和茶道的影响和传承。

5.2 教学内容介绍《茶经》对中国茶文化和茶道的传承和影响,包括茶道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播。

5.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茶经》的影响和传承。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茶经》影响和传承的理解。

第六章:茶的种类与品鉴让学生了解中国茶的种类及特点。

培养学生对茶叶品鉴的基本技巧。

6.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主要茶类,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

教授茶叶品鉴的基本方法,包括观色、闻香、品味和触摸。

6.3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种类的茶叶样本,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区分。

组织茶叶品鉴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品鉴茶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羽与《茶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和默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去品读理解文本,进而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三、教学准备:
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及陆羽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高兴)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还有个谜,也很有趣,谜面为:
生在山里,死在锅里,
埋在罐里,活在杯里。

(打一物。

谜底为:茶叶。

)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一杯清茶,漂亮吗(点击打开图片)
2.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采茶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说到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陆羽。

人们尊称陆羽为——(茶圣。

)人们为什么称陆羽为“茶圣”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22. 陆羽与〈茶经〉(板书课题)来,把题目读两遍。

3.课文讲了陆羽生平中有代表性的三件事,同学们还记得是哪三件吗1、辨别江水2、撰写《茶经》3、推广茶艺
二、品读课文,了解传奇事迹,感受精神品质
(1)这三件事中,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呢
他能把装在一个瓶子里的水分辨出哪是南零水,哪是临岸江水,太神奇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2)快速朗读这一部分的内容,找出描写陆羽动作的词和他所说的话。

(2分钟)
(3)你来说说,你找出了哪些表示陆羽动作的词(舀、看、掂、倒、扬)(如没有找全,再叫另一同学补充)
(4)那陆羽说了什么话呢
1.军士取来水后,陆羽马上用勺子舀水。

他看了一下,又用舀子轻轻地掂了掂水,说:“这水是临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2.陆羽没有吭声,默默地将瓶水往外倒。

倒至一半时,他又用勺子取水扬了扬,说:“这才是南零的水呢!”
3.陆先生,您真是神了!
指导学生朗读。

试读1、2句,想想该读出陆羽怎样的语气陆羽一舀、一掂、一倒就能分辨出江水来,难怪军士不由得感叹:“陆先生,您真是神了!”(读出对陆羽的敬佩之情)(4)文中除了陆羽、军士,还有李季卿的语言描写,下面我们分角色把这部分内容读一遍,谁来扮演陆羽( )、军士( )、李季卿( )(其他同学读旁白)
质疑:为什么陆羽一舀、一掂、一倒就能分辨出江水来
师小结:陆羽潜心研究茶艺,对茶、对水都了然于心,即便在同一个瓶子中,也能准确地分辨出南零水与临岸江水,其茶艺真是了不得,难怪被称之为“茶圣”。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1.陆羽被称为“茶圣”还因为——他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着——《茶经》。

谁来说说《茶经》这部书记述了哪些内容
课件出示:
《茶经》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述也相当细致。

它不仅记载了神农氏最早发现茶的历史,以及中国茶产地的土壤、气候等情况,而且总结了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等方面的经验与技艺。

2.《茶经》这部书内容那么丰富,陆羽是怎样写出来的呢
请同学们把课文第9、10自然段齐读一遍。

读得非常流畅。

为了写《茶经》,陆羽经历了哪些事,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吗试试看!
3.你来说说,他经历了哪些事(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8)课件8出示:
游历天下——请教百姓——制成标本——隐居写书—增补修订是呀!这是一个相当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我们从文中的数字也可以看出来
4.陆羽为了撰写《茶经》,花了那么长的时间,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一下陆羽在这二十六年的时间里,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挫折。

(叫3-5位同学说一说)
出示课件10: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一下陆羽在这二十六年的时间里,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挫折
是呀!陆羽为了撰写《茶经》,奉献了他大半辈子的时间,历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为什么要选择这么一条艰辛的道路呢是别无选择了吗(不是)(指名说说)
课件11出示:(在“毫不犹豫、毫不动摇”下加着重号)
1、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他的志向是推广茶艺,撰写《茶经》。

2、当时,人们都以求取功名利禄为荣,不屑于写这样的“闲书”,而陆羽却毫不动摇。

谁来读读这两个句子
3.课文除了写陆羽“辨别江水”和“撰写〈茶经〉”之外,还写了什么事(推广茶艺)
4.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思考:陆羽推广茶艺产生了哪些影响
(关于茶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饮茶的人越来越多,茶的地位日益提高,茶文化在中国绵延发展,还传到了日本。


5.总结:
陆羽精通茶艺,耗尽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和精力,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着——《茶经》;周游各地,推广茶艺,为茶和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真不愧“茶圣”这一尊称呀!
四、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话要对陆羽说呢
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思想教育: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而不懈地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我们才会活得更出色!更有价值!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采茶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不但有茶艺,还有茶联呢。

2.读一读下面的茶联:(读2遍)
振兴古国茶文化茶亦醉人何必酒
扶植民族艺术花书能香我不需花
过渡: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茶有茶圣——陆羽,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圣人,你能将下列人物与其称号连线吗?
3.将下列人物与其称号连线。

杜康诗圣
吴道子史圣
张仲景酒圣
杜甫书圣王羲之画圣司马迁医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