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
《陆羽与<茶经>》教案陈秀娥

《陆羽与<茶经>》教案陈秀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羽的生平和《茶经》的成书背景;(2)掌握《茶经》的主要内容和茶道的基本原理;(3)能够品鉴不同种类的茶叶,并了解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研究陆羽与《茶经》;(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茶叶品鉴实践活动;(3)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茶经》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茶道观念;(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陆羽的生平及其在茶文化史上的地位;2. 《茶经》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茶文化的影响;3. 茶道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对《茶经》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评价;2. 茶叶品鉴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2. 学生准备:预习《茶经》相关内容,了解陆羽的生平和茶经的成书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陆羽的生平和茶经的成书背景;(2)引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茶经》相关内容,了解其主要思想;(2)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总结茶道的基本原理。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茶经》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茶文化;(2)教师讲解茶道的基本原理,并进行实践演示。
4. 小组合作(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茶叶品鉴实践活动;(2)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总结各自品鉴心得。
5. 茶叶品鉴(1)学生分组进行茶叶品鉴,了解不同茶叶的特点;(2)学生分享品鉴心得,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6. 批判性思维(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茶经》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2)各小组分享评价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7.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2)强调茶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陆羽与《茶经》教案 教学设计

陆羽与《茶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陆羽的生平和《茶经》的成书背景,掌握《茶经》的主要内容和茶道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茶经》的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茶道观念。
二、教学重点1. 陆羽的生平和《茶经》的成书背景。
2. 《茶经》的主要内容和茶道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茶经》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
2. 茶道技巧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陆羽生平、茶经内容、茶道技巧等。
2. 准备茶具和茶叶,以便进行茶道演示和实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陆羽的生平和《茶经》的成书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茶经》选段,理解文本内容,并结合注释解释生僻词语。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解读《茶经》的文言文,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4. 茶道演示教师展示茶道技巧,讲解茶道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引导学生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5. 茶道实操学生分组进行茶道实操,体验泡茶、品茶的乐趣,教师点评并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茶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茶道观念。
7. 课后作业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陆羽的其他著作和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2. 邀请茶艺师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茶道的内涵和技巧。
七、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给予及时的口头评价和鼓励。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3. 茶道实操评价:评价学生在茶道实操中的动作规范、茶艺表现、团队协作等情况,给予积极的反馈。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完整版

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和默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会写“煎、吭、舀、茶”,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如火如荼”等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去品读理解文本,进而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三、教学准备: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及陆羽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介绍陆羽的资料。
2.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是按总——分的顺序来行文的,从茶乡想到陆羽总起引出后面的三个事例(辨别江水、撰写《茶经》、推广茶艺),以此来表现陆羽。
这节课我们接着在作者畅达的语言中去品读、去感悟。
二、细读品味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自由读,思考: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些语句写到了陆羽能用一句话概括吗2.默读第四句话,想想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辨别江水(1)自由读文,找找文中哪些段落是写陆羽辨别江水这件事(2-8自然段)(2)学生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情景,感受人物形象。
从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文中哪些语句具体地表现了陆羽精通茶艺课件出示:(军士取来水后,陆羽马上用勺子舀水。
他看了一下,又用勺子轻轻地掂了掂水,说:“这水是临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陆羽没有吭声,默默地将瓶水往外倒。
倒至一半时,他又用勺子取水扬了扬,说:“这才是南零的水呢!”)(3)陆羽一舀、一掂、一倒就分辨出江水来,难怪军士不由衷的感叹:“陆先生,您真是神了!”(师生齐读这句话)(4)质疑:为什么一舀、一掂、一倒就能分辨出江水来引导生结合学习链接理解4.拒绝做官,撰写《茶经》(1)快速浏览,找找哪些段落写了这件事(9-11自然段)(2)出示自学提示:①陆羽为什么要写《茶经》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部书的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②为了写《茶经》,陆羽做了写什么花了多长时间读到这里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学生自学,划词句,作批注。
陆羽与《茶经》 教案教学设计

陆羽与《茶经》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背景,激发学生对陆羽与《茶经》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陆羽的生平和对茶叶的研究。
简介《茶经》的内容和对中国茶文化的贡献。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茶叶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陆羽和《茶经》的相关内容。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茶叶和茶文化的基本认识。
第二章:陆羽生平介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陆羽的生平事迹,理解他对中国茶文化的贡献。
2.2 教学内容:讲述陆羽的生平故事,包括他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和对茶叶的研究。
强调陆羽对茶叶的热爱和专注,以及他写作《茶经》的动机。
2.3 教学方法:使用故事叙述法,生动地讲述陆羽的生平故事。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他们对陆羽的看法。
2.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陆羽生平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他的评价。
第三章:《茶经》的内容概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茶经》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理解其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概述《茶经》的三卷内容,包括茶的种类、炮制、品鉴和饮用。
强调《茶经》对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性和对后世茶道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使用资料展示法,向学生介绍《茶经》的内容和结构。
鼓励学生讨论和分享他们对《茶经》的理解。
3.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茶经》内容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第四章:茶叶的炮制和品鉴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茶叶的炮制和品鉴方法,理解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讲述茶叶的炮制方法,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和干燥。
介绍茶叶的品鉴方法,包括外形、香气、口感和汤色。
4.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演示法,向学生展示茶叶的炮制和品鉴过程。
鼓励学生亲自尝试和体验茶叶的炮制和品鉴。
4.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茶叶炮制和品鉴方法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五章:茶叶的饮用文化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茶叶的饮用文化,理解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陆羽与<茶经>》教案陈秀娥

《陆羽与<茶经>》教案陈秀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羽的生平和茶文化背景;(2)掌握《茶经》的主要内容和茶道的基本原则;(3)学会鉴赏茶叶的品鉴方法和茶叶艺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茶经》;(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陆羽的茶道思想与现代茶文化的联系;(3)实践茶道技艺,提升审美能力和生活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茶道的尊重和热爱,树立正确的茶道观念;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陆羽的生平及其茶文化地位;(2)《茶经》的主要内容及其茶道思想;(3)茶道技艺的实践与鉴赏。
2. 教学难点:(1)陆羽茶道思想与现代茶文化的联系;(2)茶叶品鉴方法的应用;(3)茶道艺术的表现形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陆羽的生平和茶文化背景;(2)引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茶经》选段,了解其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关注陆羽的茶道思想,思考茶道与现代茶文化的联系。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比较分析陆羽的茶道思想与现代茶文化的异同;(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茶道实践:(1)讲解茶叶品鉴方法,指导学生实践操作;(2)演示茶道技艺,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3)欣赏茶道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整理《茶经》的主要内容和茶道思想;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茶道的认识和体会;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茶文化学习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学习陆羽的茶道哲学,理解其对茶的态度和精神追求;(2)通过茶叶制作过程的学习,了解茶叶的种类和加工工艺;(3)深入学习茶道礼仪,掌握基本的茶道操作规范。
陆羽与《茶经》 教案教学设计

一、陆羽与《茶经》教案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了解陆羽的生平和他在茶文化中的地位。
2. 学习《茶经》的主要内容和茶经对后世茶文化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陆羽的生平介绍2. 《茶经》的主要内容3. 《茶经》对后世茶文化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陆羽的生平和对茶文化的贡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茶经》的主要内容和茶经对后世茶文化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茶经中的重要观点和茶叶的品鉴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陆羽的生平和对茶文化的贡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茶经》的主要内容:介绍茶的起源、制茶工艺、品茶方法等。
3. 分析《茶经》对后世茶文化的影响:讲解茶经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茶经中的重要观点和茶叶的品鉴方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报告的质量。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茶经》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相关的历史和文化教材。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陆羽的生平和对茶文化的贡献。
3. 茶经原文: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教学延伸:1. 深入了解陆羽的其他著作和对茶文化的影响。
2. 参观茶叶博物馆或茶叶种植园,实地了解茶的制茶工艺和品茶文化。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六、陆羽与《茶经》教案教学设计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陆羽的生平、茶经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茶文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茶经》的文学特色及茶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八、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深入了解陆羽的生平和茶经的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陆羽的生平,对茶经有所了解。
《陆羽与茶经》 教学设计3篇

《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3篇《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和朗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会写“煎、舀、吭、茶”,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等词语。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__内容,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同时理清__的结构。
【教学用具】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以及陆羽的资料,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点拨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热热身,和我一起写四个字(陆羽茶经)教师在黑板写,学生在写字板上写。
2、课前我们同学们收集了一部分的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用简短的语言来介绍你收集的有关他们的资料。
3、那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陆羽和茶经的关系。
教师:非常好。
在大家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陆羽是中国茶史上一位传奇人物,而茶经则是他写的一部书。
【教师在黑板上填书名号和与字】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名人,看看从文中我们又会知道些什么?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要做到两点:一、一边读一边想本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二、一边读一边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并做上标记。
2、下面请同学们将不理解的词语画到白板上。
3、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画出的词语,全班共同理解词语意思。
煎茶:把茶放入水中煮沸,使所含的成分水中。
吭声:出声;说话。
多用于否定式。
如__中的:“陆羽没有吭声。
”舀水:用瓢、勺等取水。
功名利禄:功名,旧指科举或官职名称;禄,旧称官吏的奉给。
指科举应试考中以后升官发财。
泛指名利地位。
如火如荼:荼,茅、芦等植物开的白花。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
原形容军容壮盛,后多形容声势浩大、气氛热烈等。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
比喻历史悠久。
千载难逢:载,年;逢,遇上,碰到。
一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
形容机会非常难得。
博学多才: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陆羽与茶经》教案

《陆羽与茶经》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茶经》的作者陆羽及其生平背景。
让学生了解《茶经》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茶文化的贡献。
1.2 教学内容介绍陆羽的生平背景和对茶的热爱。
介绍《茶经》的成书背景和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观看关于陆羽和《茶经》的短片。
学生分享他们对茶的了解和体验。
第二章:陆羽的生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陆羽的生平经历和他在茶道上的成就。
2.2 教学内容介绍陆羽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出生背景、成长过程和他在茶道上的探索。
2.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陆羽的生平。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陆羽的理解。
第三章:《茶经》的内容概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茶经》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介绍《茶经》的三卷内容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3.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阅读《茶经》的相关章节,了解其内容。
第四章:《茶经》的茶道思想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茶经》中茶道思想的基本原则和内涵。
4.2 教学内容介绍《茶经》中茶道思想的基本原则,如“茶禅一味”、“茶道即人生”等。
4.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章节,了解茶道思想的基本原则。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茶道思想的理解和体会。
第五章:《茶经》的影响和传承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茶经》对中国茶文化和茶道的影响和传承。
5.2 教学内容介绍《茶经》对中国茶文化和茶道的传承和影响,包括茶道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播。
5.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茶经》的影响和传承。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茶经》影响和传承的理解。
第六章:茶的种类与品鉴让学生了解中国茶的种类及特点。
培养学生对茶叶品鉴的基本技巧。
6.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主要茶类,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
教授茶叶品鉴的基本方法,包括观色、闻香、品味和触摸。
6.3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种类的茶叶样本,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区分。
组织茶叶品鉴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品鉴茶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生在山里,死在锅里,埋在罐里,活在杯里。
(打一物。
谜
底为:茶叶。
)这个谜语,形象生动,颇有创意。
茶本来生长在山里,茶叶采下后,投入高温的炒茶锅杀青炒制,茶叶的生命活动停止,制好的干茶,贮藏于茶叶罐里。
干茶放入茶杯,经开水冲泡,芽叶舒展,栩栩如生,生意盎然。
师:茶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饮品,(生说自己对茶的了解或认识),大家知道吗?茶的故乡在中国。
们的祖先在3000年前已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谈到茶,人们自然就会想到一部书和一个人,这部书就是《茶经》,这个人就是写这本书的作者茶圣陆羽。
(板书课题)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陆羽了解《茶经》。
通过上节初步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陆羽生平中有代表性的三件事,(师要生快速朗读课文再度熟悉这三个事例)读完同学们还记得是哪三件吗?(生齐答)
二、第一自然段
我们首先来看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中由什么话题开始谈到陆羽的?思考:哪几句话写到了陆羽?(2、3句)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地介绍陆羽?(参考:陆羽是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是唐朝复州竟陵郡人,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被人称为“茶圣”。
)
过渡:第4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生答:引出下文。
问:引出什么?答:辨别江水)生答:辨别江水(板书)
三、学习“辨别江水”
表演此情形!!!从表演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答:精通茶艺,板书)
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这一部分的内容,找出能具体表现陆羽精通茶艺的语句。
(2分钟)课文第4第6自然段。
答:1、军士取来水后,陆羽马上用勺子舀水。
他看了一下,又用舀子轻轻地掂了掂水,说:“这水是临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
2、陆羽没有吭声,默默地将瓶水往外倒。
倒至一半时,他又用勺子取水扬了扬,说:“这才是南零的水呢!”
这两句话是抓住人物的什么来进行描写的?(生答:动作、语言、神态,师追问:最主要的是什么?生答:动作。
问:哪些动作?在书上把表示动作的词语划出来,生答:舀、看、掂、倒、扬。
师:通过对话及动作的描写就刻画出陆羽栩栩如生的神奇形象。
)
指导学生朗读1、2句,想想该读出陆羽怎样的语气?
(1、肯定;2、自信)
师总结:(其后可全班齐读。
)陆羽一舀、一掂、一倒就能分辨出江水来,难怪李季卿和在场的数十名宾客、随从听罢都“惊愕不已”,也难怪取水军士不由得感叹:“陆先生,您真是神了!”(师生齐读这个句子)(读出对陆羽的敬佩之情)
质疑:为什么陆羽一舀、一掂、一倒就能分辨出江水来?
(师结合学习链接加以解释:因为南零水与临岸江水,它们一轻一重,一清一浊,对学识渊博、精通茶艺的陆羽来说,自然不难分辨。
)
师小结:陆羽潜心研究茶艺,对茶、对水都了然于心,即便在同一个瓶子中,也能准确地分辨出南零水与临岸江水,其茶艺真是了不得,难怪被称之为“茶圣”。
)
过渡:难道陆羽被尊称为“茶圣”仅仅是因为他茶艺高超?生答:陆羽撰写《茶经》。
四、讲授“撰写茶经”。
(板书)撰写茶经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第9至11自然段,请思考:陆羽为什么要撰写《茶经》?
生答:“他的志向是推广茶艺,撰写茶经”。
师:他真是“志向远大”(板书)啊。
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茶经?
生答:“当时人们都以求取功名利䘵……而陆羽却毫不动摇。
”“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哦,是这一句)
师: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当时,人们都以求取功名利䘵为荣,不屑于写这样的“闲书”,而陆羽却(毫不动摇)。
(加粗让学生齐读。
)
师:这两句是对陆羽什么的描写?生答:神情态度。
毫不犹豫,表明他拒绝功名利䘵的态度十分坚决;那毫不动摇呢?又表明了什么,生:坚定,意志的坚定,师:什么意志的坚定,生:撰写《茶经》的意志的坚定。
师:从这里我们又能感受到陆羽什么样的品质呢?提问,谁能用一个四字成语来形容?淡泊明志(板书)
师小结:陆羽淡泊名利,拒绝做官,潜心撰写《茶经》,他对茶的痴迷,谁能比得上呢?难怪人们称他为“茶圣”!
过渡:既然坚定了意志来撰写《茶经》,那么就得行动。
师问:陆羽为撰写《茶经》做过了些什么呢?
生1答:二十一岁那年,陆羽为了搜集撰写《茶经》的资料,开始游历天下。
生2答:经过十六年的游历后,陆羽隐居浙江湖州,潜心从事茶的研究和著述。
师:也就说陆羽为了写《茶经》他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游历天下,搜集资料”,第二个阶段是“潜心研究和著述”,共历时“二十六年”。
师:在这二十六年里,陆羽仅仅游历就耗费了十六年,我们就来看看课文里陆羽游历天下,搜集资料的语句。
师读: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晒雨淋。
问:风餐露宿,日晒雨淋又说明什么?生答。
师:这些都是游历时经历的困难与艰苦,那下面一句:足迹遍布……吴越山川。
问:这又说明什么?生答。
师:没错,到过很多地方,游历的地域广。
每到一处他就向当地的百姓请教(生接答:如何种茶、制茶、烹茶、饮茶),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陆羽搜集资料很多,很详细。
过渡:陆羽为了撰写《茶经》,花了那么长的时间,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陆羽在这二十六年的时间里,除了课本里提到的,他一定要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挫折。
生答:不懂方言,被人嘲笑,交通不便,野兽,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师:这些都是关于游历,那么在撰写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困难,生:整理资料难,写作的枯燥,书没人看。
师:虽然漫长的26年时间陆羽遭受了不计其数的常人难以想你的困难,但他退缩了吗,放弃了吗?
生:没有
师:这说明他是多么的执着与顽强啊!
师:下面听老师来朗读课文,从中感受陆羽的这种宝贵的精神。
(师读第10段)
过渡:陆羽作出了无悔的选择,经过26年的艰苦努力,投入了巨大的热忱,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终于完成《茶经》这部传世经典。
那么茶经是记载什么内容的一部书呢?
生:答,师:后面读的句子都是为了说明哪一句话?生答:(11段第一句话)
师问:《茶经》有怎样的价值呢?
生答: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书,内容广泛,堪称一部茶道的百科全书。
过渡:撰写完茶经后,陆羽又投入了下一项工作,是什么?
五、讲述推广茶艺
(板书:推广茶艺)
师:陆羽推广茶艺产生了影响有哪些?
生:所到之处……完
师:师读后跟读,所到之处,关于茶的活动………………因此,陆羽被后人尊称为“茶圣”。
六、本课总结
师:下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本课主要写的人物是?及他的著作?陆羽为什么被尊为茶圣?(主要介绍了他的哪三个事迹。
)
生答。
(师:本文要写作上有什么特点:1、详略得当:以第二个事例最为详细、突出。
因为这是陆羽的主要成就。
2、过渡自然,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3、结构上,前后照应)
板书:陆羽与《茶经》
辨别江水精通茶艺
“茶圣”撰写《茶经》志向远大人品高尚
推广茶艺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