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与《茶经》 教学设计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陆羽与〈茶经〉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陆羽与〈茶经〉教学目标:1. 了解陆羽是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人;2. 了解《茶经》的内容和重要性;3. 能够品读《茶经》中的部分内容,理解并把握其主题和要点;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教学准备:课文《陆羽与〈茶经〉》、《茶经》文本、多媒体设备、茶具、茶叶、学生提问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一幅描绘陆羽与《茶经》的图片,引起学生注意。
2.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以下问题:a. 这幅图片中有什么?b. 这个人是谁?他在做什么?c.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画像?二、了解陆羽与《茶经》(10分钟)1. 教师用简单通俗的语言介绍陆羽是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人,并说明《茶经》是他所著的经典著作。
2. 引导学生思考:茶文化对中国人有哪些影响?为什么要学习和了解茶文化?三、品读《陆羽与〈茶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陆羽与〈茶经〉》,重点关注陆羽与《茶经》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 《茶经》是什么内容?b. 为什么《茶经》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c. 你觉得陆羽是一个怎样的人?四、讲解《茶经》中的篇章(15分钟)1. 教师介绍《茶经》中的几个重要篇章,如“茶道广州”,“礼记嘉禾歌”,“大观茶论”等,并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2. 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五、实践体验茶文化(15分钟)1. 准备好茶具和茶叶,向学生介绍基本的泡茶步骤。
2. 学生分组体验泡茶过程,品尝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3. 学生观察茶叶的颜色、形状和汤色,讨论不同茶叶的特点。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强调茶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
2. 学生提问环节:学生准备提问卡片,向教师提问关于陆羽和《茶经》的问题,教师借助卡片回答学生问题。
七、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回家了解并写一篇关于陆羽与《茶经》的小论文,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陆羽与<茶经>》教案陈秀娥

《陆羽与<茶经>》教案陈秀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羽的生平和《茶经》的成书背景;(2)掌握《茶经》的主要内容和茶道的基本原理;(3)能够品鉴不同种类的茶叶,并了解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研究陆羽与《茶经》;(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茶叶品鉴实践活动;(3)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茶经》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茶道观念;(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陆羽的生平及其在茶文化史上的地位;2. 《茶经》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茶文化的影响;3. 茶道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对《茶经》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评价;2. 茶叶品鉴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2. 学生准备:预习《茶经》相关内容,了解陆羽的生平和茶经的成书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陆羽的生平和茶经的成书背景;(2)引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茶经》相关内容,了解其主要思想;(2)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总结茶道的基本原理。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茶经》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茶文化;(2)教师讲解茶道的基本原理,并进行实践演示。
4. 小组合作(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茶叶品鉴实践活动;(2)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总结各自品鉴心得。
5. 茶叶品鉴(1)学生分组进行茶叶品鉴,了解不同茶叶的特点;(2)学生分享品鉴心得,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6. 批判性思维(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茶经》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2)各小组分享评价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7.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2)强调茶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陆羽与《茶经》教案 教学设计

陆羽与《茶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陆羽的生平和《茶经》的成书背景,掌握《茶经》的主要内容和茶道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茶经》的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茶道观念。
二、教学重点1. 陆羽的生平和《茶经》的成书背景。
2. 《茶经》的主要内容和茶道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茶经》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
2. 茶道技巧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陆羽生平、茶经内容、茶道技巧等。
2. 准备茶具和茶叶,以便进行茶道演示和实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陆羽的生平和《茶经》的成书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茶经》选段,理解文本内容,并结合注释解释生僻词语。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解读《茶经》的文言文,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4. 茶道演示教师展示茶道技巧,讲解茶道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引导学生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5. 茶道实操学生分组进行茶道实操,体验泡茶、品茶的乐趣,教师点评并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茶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茶道观念。
7. 课后作业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陆羽的其他著作和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2. 邀请茶艺师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茶道的内涵和技巧。
七、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给予及时的口头评价和鼓励。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3. 茶道实操评价:评价学生在茶道实操中的动作规范、茶艺表现、团队协作等情况,给予积极的反馈。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完整版

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和默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会写“煎、吭、舀、茶”,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如火如荼”等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去品读理解文本,进而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三、教学准备: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及陆羽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介绍陆羽的资料。
2.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是按总——分的顺序来行文的,从茶乡想到陆羽总起引出后面的三个事例(辨别江水、撰写《茶经》、推广茶艺),以此来表现陆羽。
这节课我们接着在作者畅达的语言中去品读、去感悟。
二、细读品味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自由读,思考: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些语句写到了陆羽能用一句话概括吗2.默读第四句话,想想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辨别江水(1)自由读文,找找文中哪些段落是写陆羽辨别江水这件事(2-8自然段)(2)学生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情景,感受人物形象。
从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文中哪些语句具体地表现了陆羽精通茶艺课件出示:(军士取来水后,陆羽马上用勺子舀水。
他看了一下,又用勺子轻轻地掂了掂水,说:“这水是临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陆羽没有吭声,默默地将瓶水往外倒。
倒至一半时,他又用勺子取水扬了扬,说:“这才是南零的水呢!”)(3)陆羽一舀、一掂、一倒就分辨出江水来,难怪军士不由衷的感叹:“陆先生,您真是神了!”(师生齐读这句话)(4)质疑:为什么一舀、一掂、一倒就能分辨出江水来引导生结合学习链接理解4.拒绝做官,撰写《茶经》(1)快速浏览,找找哪些段落写了这件事(9-11自然段)(2)出示自学提示:①陆羽为什么要写《茶经》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部书的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②为了写《茶经》,陆羽做了写什么花了多长时间读到这里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学生自学,划词句,作批注。
陆羽与《茶经》 教案教学设计

陆羽与《茶经》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背景,激发学生对陆羽与《茶经》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陆羽的生平和对茶叶的研究。
简介《茶经》的内容和对中国茶文化的贡献。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茶叶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陆羽和《茶经》的相关内容。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茶叶和茶文化的基本认识。
第二章:陆羽生平介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陆羽的生平事迹,理解他对中国茶文化的贡献。
2.2 教学内容:讲述陆羽的生平故事,包括他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和对茶叶的研究。
强调陆羽对茶叶的热爱和专注,以及他写作《茶经》的动机。
2.3 教学方法:使用故事叙述法,生动地讲述陆羽的生平故事。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他们对陆羽的看法。
2.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陆羽生平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他的评价。
第三章:《茶经》的内容概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茶经》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理解其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概述《茶经》的三卷内容,包括茶的种类、炮制、品鉴和饮用。
强调《茶经》对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性和对后世茶道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使用资料展示法,向学生介绍《茶经》的内容和结构。
鼓励学生讨论和分享他们对《茶经》的理解。
3.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茶经》内容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第四章:茶叶的炮制和品鉴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茶叶的炮制和品鉴方法,理解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讲述茶叶的炮制方法,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和干燥。
介绍茶叶的品鉴方法,包括外形、香气、口感和汤色。
4.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演示法,向学生展示茶叶的炮制和品鉴过程。
鼓励学生亲自尝试和体验茶叶的炮制和品鉴。
4.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茶叶炮制和品鉴方法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五章:茶叶的饮用文化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茶叶的饮用文化,理解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

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陆羽与《茶经》教学设计1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促使每个学生在多重对话中自行建构文本意义,获得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和默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蜀、荼”,会写“煎、舀、吭、嫌、荼”,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去品读理解文本,进而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写作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1.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及陆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一个中国茶的传奇人物的名字——陆羽。
再写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书的名字——《茶经》。
2.一位名人,一部名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名人,这部名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浏览课文,思考:文中主要写了陆羽的哪几件事?找出每件事的相关段落。
3.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这几件事。
4.思考第一自然段和下文的关系,理出文章的结构。
(总——分)三、再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1.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借助注音或工具书,读准词语的读音。
3.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4.个性化朗读自己积累的词语。
5.交流对“煎茶、源远流长、如火如荼”等词语的理解。
6.书写生字,摘录词语。
提醒注意“荼”与“茶”的区别,指导正确书写“荼”。
四、听写词语,巩固积累1.听句子,根据句意写词语。
.(1)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博学多才)(2)源头很远,流程很长。
比喻历史悠久。
《陆羽与<茶经>》教案陈秀娥

《陆羽与<茶经>》教案陈秀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羽的生平和茶文化背景;(2)掌握《茶经》的主要内容和茶道的基本原则;(3)学会鉴赏茶叶的品鉴方法和茶叶艺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茶经》;(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陆羽的茶道思想与现代茶文化的联系;(3)实践茶道技艺,提升审美能力和生活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茶道的尊重和热爱,树立正确的茶道观念;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陆羽的生平及其茶文化地位;(2)《茶经》的主要内容及其茶道思想;(3)茶道技艺的实践与鉴赏。
2. 教学难点:(1)陆羽茶道思想与现代茶文化的联系;(2)茶叶品鉴方法的应用;(3)茶道艺术的表现形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陆羽的生平和茶文化背景;(2)引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茶经》选段,了解其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关注陆羽的茶道思想,思考茶道与现代茶文化的联系。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比较分析陆羽的茶道思想与现代茶文化的异同;(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茶道实践:(1)讲解茶叶品鉴方法,指导学生实践操作;(2)演示茶道技艺,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3)欣赏茶道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整理《茶经》的主要内容和茶道思想;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茶道的认识和体会;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茶文化学习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学习陆羽的茶道哲学,理解其对茶的态度和精神追求;(2)通过茶叶制作过程的学习,了解茶叶的种类和加工工艺;(3)深入学习茶道礼仪,掌握基本的茶道操作规范。
陆羽与《茶经》 教案教学设计

一、陆羽与《茶经》教案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了解陆羽的生平和他在茶文化中的地位。
2. 学习《茶经》的主要内容和茶经对后世茶文化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陆羽的生平介绍2. 《茶经》的主要内容3. 《茶经》对后世茶文化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陆羽的生平和对茶文化的贡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茶经》的主要内容和茶经对后世茶文化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茶经中的重要观点和茶叶的品鉴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陆羽的生平和对茶文化的贡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茶经》的主要内容:介绍茶的起源、制茶工艺、品茶方法等。
3. 分析《茶经》对后世茶文化的影响:讲解茶经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茶经中的重要观点和茶叶的品鉴方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报告的质量。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茶经》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相关的历史和文化教材。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陆羽的生平和对茶文化的贡献。
3. 茶经原文: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教学延伸:1. 深入了解陆羽的其他著作和对茶文化的影响。
2. 参观茶叶博物馆或茶叶种植园,实地了解茶的制茶工艺和品茶文化。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六、陆羽与《茶经》教案教学设计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陆羽的生平、茶经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茶文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茶经》的文学特色及茶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八、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深入了解陆羽的生平和茶经的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陆羽的生平,对茶经有所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羽与《茶经》(第二课时)
四川省自贡市高新区红旗小学校陈莉
《陆羽与<茶经>》是小学语文S
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2课的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以“中华文化”为话题编排了五篇课文,训练重点是“抓住文章结构的特点,体会优美的语句,理解文章的内容,加深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认识”。
《陆羽与<茶经>》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留有美名的传奇人物陆羽的生动事迹,赞扬了他似茶叶一般清纯的人品,歌颂了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选编本文的意图是提高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领悟文章所表达情感的阅读能力,加深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在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培养上还处于发展中,而本课教学内容对于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提升文化底蕴,具有较大作用。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巩固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感受陆羽的品质。
三、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去品读理解文本,进而感受陆羽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陆羽为什么被称为“茶圣”,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基于此,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体验,使每个学生在多重对话中自行建构文本意义,获得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引领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有几位老师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中国是礼仪之邦,既然咱们班来客人了,老师就代表我们六三班尽尽地主之谊,为各位老师献上一杯清茶。
(出示课件)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采茶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
说到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陆羽和他的《茶经》(板书课题)。
咱们首先来复习一下生词。
〈一〉课件出示生词,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煎茶舀水吭声巴山蜀水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
谈话:谁能用上课件中的词语给咱们讲讲课文写了陆羽的哪几件事?
〈二〉指名选择课件中的词语汇报:课文写了陆羽的哪几件事?
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辨别江水撰写《茶经》推广茶艺
〈三〉谈话引入:人们对陆羽的尊称是什么?(板书:茶圣)你是怎么理解“圣”的?(称学识和技能有较高成就的人为“圣”)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疑问?陆羽为什么被后人称为“茶圣”呢?让我们到文中找出依据。
二、细读理解
〈一〉学习2—8自然段
谈话:请大家看到插图仔细观察,找找文中哪些段落是对这幅插图的描写。
1.出示插图一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文中哪些段落是对这幅插图的描写。
(2—8自然段)
2.小组分角色朗读2—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情景,并用“﹏”划出陆羽令自己佩服的语句,写上自己的感受。
3.指名汇报,结合重点词句体会陆羽精通茶艺。
(1)“陆君善茶,已是天下闻名。
”(擅长茶艺,名气很大。
)
(2)“他看了一下,又用勺子轻轻地掂了掂水,说:‘这水是临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
“陆羽没有吭声,默默地将瓶水往外倒。
倒至一半时,他又用勺子取水扬了扬,说:‘这才是南零的水呢!’”(一看、一掂、一扬,就能分辨出水的质量,精通茶艺。
)
4.指名汇报:为什么一看、一掂、一扬就能分辨出南零的江水来?(结合学习链接帮助学生理解)
5.如果你在场,会说什么?引导朗读“陆先生,您真是神了”。
谈话:下面咱们来分角色读读2-8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陆羽对茶艺的精通。
6.分角色朗读2-8自然段,感受人物形象。
过渡:陆羽潜心研究茶艺,对茶、对水都了然于心,即便在同一个瓶子中,也能准确地分辨出南零水与临岸江水,真是精通茶艺(板书),难怪被称之为“茶圣”。
陆羽被称为“茶圣”,仅仅是因为他精通茶艺吗?
〈二〉学习9—11自然段
谈话:陆羽被称为“茶圣”还因为他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
谁来说说《茶经》这部书记述了哪些内容?
1.指名说说《茶经》这部书记述了哪些内容?
“它不仅记载了神农氏最早发现茶的历史,以及中国主要茶产地的土壤、气候与生长情况,而且总结了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等方面的经验与技艺。
”
抓住“不仅……而且……”了解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记述相当细致,从而体会到陆羽投入了巨大的热忱,耗费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无悔的选择。
谈话:要完成这样一部杰作,得耗费多少心血啊!那为了写《茶经》,陆羽做了些什么?花了多长时间呢?
2.学生默读10自然段,思考:为了写《茶经》,陆羽做了些什么?花了多长时间?用“﹍”划出来,想象陆羽会遇到哪些困难,在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写上旁批。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晒雨淋,足迹遍布巴山蜀水、荆楚大地、吴越山川……每到一处,陆羽都向当地百姓请教如何种茶、制茶、烹茶、饮茶,并把搜集到的资料详细记入‘茶记’。
他还细心地将各种茶叶制成标本,随船运回老家。
经过十六年的游历后,陆羽隐居浙江湖州,潜心从事茶的研究和著述。
”
抓住“风餐露宿、日晒雨淋、遍布、每、都、细心、潜心”体会陆羽的巨大付出,不畏艰辛。
谈话:陆羽为了撰写《茶经》,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花了那么长的时间,让我们展开想象:陆羽在这二十六年的时间里,遇到过哪些困难?
谈话:在漫长的二十六年里,陆羽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但他退缩了吗?让我们齐读这段话,表现出陆羽面临的重重困难和他的坚持不懈。
过渡:是呀!陆羽为了撰写《茶经》,奉献了他大半辈子的时间,历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为什么要选择这么一条艰辛的道路呢?是别无选择了吗?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决心撰写《茶经》这部书的?
3.指名汇报:陆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决心撰写《茶经》这部书的?结合课件体会陆羽人品高洁。
“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
“当时,人们都以求取功名利禄为荣,不屑于写这样的‘闲书’,而陆羽却毫不动摇。
”
抓住“毫不犹豫”“毫不动摇”因势而导:陆羽拒绝做官意味着拒绝了什么?选择撰写《茶经》意味着选择了什么?引导朗读这两句话。
4.师小结:陆羽淡泊名利,拒绝做官,潜心撰写《茶经》,真是人品高尚、志向远大(板书:德高志远)啊!难怪人们称他为“茶圣”!
过渡:课文除了写陆羽“辨别江水”和“撰写《茶经》”之外,还写了什么事?
〈三〉学习12自然段
指名读第12自然段,其余思考:陆羽推广茶艺产生了那些影响?
学生汇报,结合课件了解陆羽推广茶艺对国内外的影响,激发民族自豪感。
“所到之处,关于茶的各种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tú)。
自陆羽竭力推广茶道以后,饮茶的人越来越多,茶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
“同时,茶和茶文化不仅在中国绵延发展,还传到一衣带水的日本,形成了著名的日本茶道。
”
抓住“如火如荼”“日益”“不仅……还……”了解陆羽推广茶艺对国内外的影响,激发民族自豪感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谈话:陆羽推广茶艺对国内外的影响这么大,真是贡献卓越(板书)呀!作为中国人,你骄傲吗?请用朗读把你的自豪表现出来吧!
〈四〉梳理结构,总结本课
1.指名汇报:陆羽为何被后人尊称为“茶圣”?
2.教师总结:文章采用总分结构:1自然段是文章的总起(板书:总起),从茶想到“茶圣”陆羽;2-12自然段选择了他生平有代表性的三个事例一一分述(板书:分述)表现陆羽:辨别江水,说明他精通茶艺;拒绝作官,撰写《茶经》,说明他德高志远,坚持不懈;推广茶艺,说明他贡献卓越。
他耗尽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和精力,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茶圣”!)
三、拓展延伸
〈一〉补充《陆羽与智积法师》的故事和智积法师死后陆羽怀念他的诗《六羡歌》。
唐朝茶圣陆羽,幼得智积法师指点,为智积法师煮茶。
其天资聪颖,茶悟极高,很快便得到智积法师的疼爱,智积法师非陆羽的茶不饮。
后来,陆羽云游他乡,智积法师便再也不喝茶了。
唐代宗李豫听说此事,不肯相信。
于是,他传智积法师进宫,命宫中茶师奉上最好的茶。
智积法师喝了一口就放下不喝了,叹口气说:“真想喝徒儿陆羽煮的茶啊!”其实唐代宗早已密召陆羽进宫,一听此话,让陆羽亲自煮茶,送与智积法师品尝。
智积法师一饮而尽,老泪纵横:“这多像是陆羽煮的茶啊!”唐代宗很是感动,安排师徒二人见面了。
智积法师圆寂后,陆羽十分怀念他,写了一首诗:“不羡黄金罍(léi),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竞陵城下来。
”《六羡歌》表明了陆羽的恬淡志趣和高风亮节的精神,他不羡慕荣华富贵,念念不忘的是故乡的西江水。
〈二〉播放茶艺表演视频。
四、布置作业
〈一〉学完本文,你想对陆羽说什么?请把它写下来。
〈二〉搜集关于茶文化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