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散文阅读教学如何设计教案

散文阅读教学如何设计教案散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对散文文本的理解与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设计好的教案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下面将介绍散文阅读教学如何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在设计教案时,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散文文本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例如,让学生能够理解散文的主题思想,把握散文的情感表达,掌握散文的语言技巧等。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是很重要的。
教师要选择经典和具有一定难度的散文文本,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挑战学生的语言能力。
同时,教材的选择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进行合理搭配,确保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三、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是设计教案的核心,合理的教学步骤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散文文本。
下面以一篇散文《春天的故事》为例,介绍教学步骤的设计。
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张图片或一段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背景和情境,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
2. 预习:简单介绍散文的作者和背景,让学生对散文的整体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理解:通过快速阅读散文,让学生捕捉到散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散文的基本内容。
4. 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散文的文体特点、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散文。
5.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就散文的意境、情感或其他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散文的主题思想,并与其他散文进行对比和联系,加深对散文的理解。
7. 提升:提供一些扩展练习或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对散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和教具。
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散文阅读。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具、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钱钟书的《窗》教学设计

钱钟书的《窗》教学设计新城中学丁晓艳钱钟书的《窗》一文,是粤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三单元的一篇极具哲理性的散文。
这文章篇幅虽不长,但作者通过写我们平时常见的窗,引发了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思考。
下面是我对《窗》的教学设计。
窗钱钟书一、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作品,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学习议论散文以智性见长,以幽默娱人的特点。
2、体会课文的情物交融并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
3、学习文章以自我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书写个人的见解和感受的方法,从而学会关注生活,有意识地感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4、通过优美句段的欣赏,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学习于平凡中见深意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
(3)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
(二)难点(1)对课文蕴涵的主题思想的理解。
(2)对优美句段的欣赏和课文精彩语言的把握。
(3)学习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新意的思想方法。
三、课型:讨论型四、教学方法:学、做、导合一五、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窗含西岭千秋雪,请对出下联:(门泊东吴万里船)二、作者背景及作品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钱先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学者和作家。
《窗》选自《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的作品著作书目:《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1941年,《人、兽、鬼》(短篇小说集) 1946年,《谈艺录》(文论) 1948年,《管锥篇》(1-4册,文论) 1979年,《围城》(长篇小说)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三、给下列红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的意义:凭眺(tiào ):在高处向远处看(多指欣赏风景)。
奢侈(shēchǐ):花费大量的钱财追求过分的享受。
斟酌(zhēnzhuó):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案

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散文以及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 提升学生对文学欣赏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1. 探究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散文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3. 阅读和欣赏优秀散文作品。
4. 进行散文写作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散文概述(探究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帮助学生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先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你听过散文吗?散文是什么样的文学形式?- 你能说出一些散文作品的名字吗?你对它们有什么样的印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给出散文的定义和特点的简要介绍,并可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散文作品的摘录来加深学生对散文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部分:散文风格与表达方式(分析散文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和分析一些散文片段,引导学生发现散文的独特魅力和独特之处。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用词精炼、意境丰富,通过细腻的描述和比喻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 着重于抓住人物、事件和场景的细节,通过细节的描写展现深层次的意义。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并讨论具体的散文作品,让学生深入理解散文作品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第三部分:散文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散文作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然后进行讨论和分析。
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阅读和理解:- 散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是什么?它给你的思考和感悟是什么?- 散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散文中的意象和比喻有哪些能够给你带来共鸣的地方?通过阅读和欣赏,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欣赏能力,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和感悟散文作品。
第四部分:散文写作实践(进行散文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题目,让学生动手进行散文写作实践。
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方案

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方案一、选题背景散文是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对真实或者虚构的故事、人物或者事件的描写和叙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散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因此,设计一套有效的散文阅读教学方案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散文的特点和基本结构;2. 培养学生对散文文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3.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教学单元一:散文特点和基本结构的介绍a. 学习散文的定义和特点;b. 分析散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c. 阅读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品并分析其特点。
2. 教学单元二:散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a. 学习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b. 分析散文作品中的意象和符号的运用;c. 阅读一些经典的散文作品,学习其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3. 教学单元三:散文的主题与思想a. 学习散文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b. 分析散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c. 阅读一些具有深层主题的散文作品,并进行讨论和思考。
4. 教学单元四:散文的批判思维a. 学习如何对散文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b.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能够发现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c. 阅读一些争议性较大的散文作品,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五、教学方法1. 集体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共同探讨散文的特点、语言技巧和思想主题。
2. 阅读实践: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散文阅读,形成阅读习惯,并鼓励他们写读后感。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分析和解读散文作品。
4. 个性化任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布置个性化任务,如写一篇散文作品、朗读散文等。
六、教学评价1. 书面测试:通过阅读理解题和写作题,检验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口头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散文阅读教学教学设计

散文阅读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2.理解不同类型的散文的阅读技巧;3.运用所学技巧分析和理解散文作品。
二、教学内容1.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介绍散文的概念和起源;- 解释散文的特点和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2.散文阅读的技巧- 描述性散文的阅读技巧:理解文中描写的人、事、物的特点和意义;- 议论性散文的阅读技巧: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记叙性散文的阅读技巧:理解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
3.散文作品的分析和理解- 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如游记、随笔、散文小品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分析和理解散文作品。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 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散文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2.教学内容的展示与讲解(30分钟)- 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讲解不同类型散文的阅读技巧。
3.示范与实践(30分钟)- 选择一篇散文作品进行示范阅读,并逐步解析阅读过程;- 与学生一起分析其他散文作品,培养其分析和理解能力。
4.小组合作(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篇散文作品,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和理解;-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总结汇报,分享他们对散文的理解。
5.课堂总结(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散文阅读技巧;-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提醒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教学资源- 散文作品集- 阅读指导笔记- 分组讨论表格五、教学评估-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维发散能力;- 学生在总结汇报中的表达能力和对散文的理解程度。
六、拓展延伸- 教师可在下节课安排学生进行创作,要求他们以散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感受;- 学生可以自行阅读更多散文作品,扩展对散文的了解和欣赏范围。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其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散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体,它的阅读和理解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十分重要。
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永久的生命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分析文中优美语句,了解议论性散文语言的特点。
2.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和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分析文中优美语句,了解议论性散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和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第一课时一、铺垫蓄势,导入新课董卿在《朗读者》第二季第三期《生命》的开场白中说:生命是多么深邃的话题,它包含着人世间一切最极致的体验,生命可以是能够被毁灭,但不能够被打败那般顽强,也可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那般博大。
生命如果有颜色,会不会看上去就像梵高的《向日葵》和《星空》。
生命如果有态度,是不是听上去就是贝多芬的《田园》和《英雄》。
生命的意义是如此厚重,无论我们怎样全力以赴都不为过,因为我们生而为人,生而为众生。
是啊,有同感吗,同学们?在新冠肺炎面前,我们的生命是多么脆弱,但是所有最美逆行者都用他们的坚持与努力证明了,我们的生命又是多么顽强。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严文井,听听他对生命有着怎样的解读,听听他生而为怎样的人!【设计意图】董卿的开场白既有富有哲理,又有文采,可读性很强。
而且,短短的几句话中,诠释了她对生命以及生命背后的那个精神层面的“人”的理解。
用她的开场白导入,再联系2019年岁末、2020年初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能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生命”,带着思考,带着感慨走进课文。
二、自读课文,画出生疏的字词,通过注释或查字典解决臼齿:位于颔末端,较大的、以研磨为用途的牙齿。
兴味:趣味;兴趣;兴致。
洗涤:冲荡;清洗。
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牛犊:小牛。
炫耀:特意强调,夸耀自己。
茸毛:指人和动物的绒毛;植物体上的细毛。
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地不断向周围扩展滋生凋谢:草木花叶枯萎脱落。
比喻衰败,死亡。
学写两个易错字:臼、卑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1.理清行文思路提问: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哲理性散文,思路清晰,章法井然,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琥珀》教学设计 教案13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琥珀》是一篇有关人生哲理的散文,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那块透明的琥珀的故事,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读写本课“瞻望、葱郁、躯体、淹没、慧心、纯净、兴致勃勃、茁壮成长”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词句,学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3. 体会作者在松脂球形成和发现过程中引发的奇特想象,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想象的依据。
教学难点:体会想象的句子表达特点,能按顺序复述琥珀形成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有关琥珀形成过程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出示一块透明的琥珀)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琥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琥珀》。
它是一篇有关人生哲理的散文。
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它有什么特点?(晶莹剔透)那么你们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依据回答点拨引导学生把相应的语句读成“语气饱满、声音响亮的短句”如“在那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这块琥珀真是太美了,可在它里面有两个小东西好好地躺着。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学习课文解决这个问题好吗?(齐读课题《琥珀》。
) (二)初读交流,感知“美丽”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出课文中的数量词短语。
2. 交流课前预习中自学生字词情况:(1)同位互相指读生字:同桌之间互相用手指着双线格里的8个生字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2)集体反馈。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重点强调“脂”字的读音。
(3)词语解释:理解“拂拭”、“挣扎”、“怜悯”、“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并引导学生找近义词、反义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 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
渔翁(柳宗元)教学设计

渔翁(柳宗元)教学设计渔翁教学设计渔翁是一篇由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创作的散文,以其深邃的哲理和寓意深远的故事情节而闻名。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渔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生活态度。
本教学设计适用于高中语文课程。
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1. 学生能够理解渔翁的主题和寓意;2. 学生能够分析渔翁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3. 学生能够归纳总结渔翁的核心观点,并进行个人思考和论述;4. 学生能够运用渔翁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 (15分钟)通过展示渔翁的封面或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开展全班讨论。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渔翁的了解和描述,并激发学生对故事的想象。
2. 阅读理解与分析 (30分钟)学生开始阅读渔翁,并在阅读过程中记录关键词、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读完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渔翁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包括对比、象征和寓言等。
3. 分组讨论与展示 (3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或数段渔翁进行详细讨论和分析,并准备展示给全班。
每个小组应重点分析作者的观点、该段的主题及与整篇文章的联系。
展示结束后,全班进行共享和讨论。
4. 总结归纳 (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全文的角度总结渔翁的核心观点,学生归纳出渔翁讲述的寓意和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哲理。
然后,教师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和探讨。
例如,学生可以思考自己对“得失之间”的看法,以及如何将渔翁中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5. 拓展活动 (20分钟)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考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作文,以渔翁为主题,表达他们对于渔翁故事及其中寓意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也可以选择将渔翁的故事和哲理与现实生活情境相结合,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度文库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 哲理散文阅读(兼谈抒情散文)之整体感知技巧
设计与执教:佛山市禅城区张槎中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考散文阅读的考试要求; 2、 掌握哲理散文整体感知的一般方法; 3、懂得运用整体感知的方法筛选、整合信息,明确解题思路。 重点:掌握整体感知的一般方法 难点:懂得筛选、整合信息,明确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一)给学生出示中考散文阅读的考试要求。 1、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 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 3、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 4、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 5、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7、结合内容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明确:考点1、2、3是关于文章整体感知的考查,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1、知识导学 2、方法指引 (1)整体感知,读懂文章 (2)分析结构,理清思路 (3)分析主旨,把握情感 百度文库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 3、实战演练 二 知识导学: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 哲理散文是通过对社会、人生、日常生活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些哲理的散文。这类散文一般以议论为主,它的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它不需要严密的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那么,我们如何从整体上阅读哲理散文呢? 三 方法指引 (一)是要整体感知,读懂文章内容——明白文章写了什么 【方法】 首先从感知形象入手。一篇散文作品总有表达作者情感的载体——某人或某物或某事,因此感知文章就要从分析形象入手,概括文中形象的特征,形象的特征概括出来了,文章内容概括就迎刃而解。 举课文实例,师生交流。 例:《海燕》一文,只要抓住海燕的形象进行分析即可。 其次从感知关键语段入手。有的散文主要信息集中在某一关键语段,只要把这个语段的内容概括清楚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就尽在其中。 举课文实例,师生交流。 例:《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第一段通过与北平冬天的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再次,从感知重点语句入手。一些散文所蕴含的道理往往就集中在某一关键语句上,只要能把该语句的含义分析清楚,文章的主旨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 举课文实例,师生交流。 例:《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集中概括了文章的哲理。 最后是从遣词造句中入手。散文为了能够完美地表情达意,作者会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百度文库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3 番功夫,选用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词语,尤其是一些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我们只有多留心,多认真品味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 举课文实例,师生交流。 如《那树》——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
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让学生说说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二)是要分析结构,理清思路——明白文章怎样写 诀窍:找要素、理顺序、抓线索 1、找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理顺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注意标志性的语句、段落) 3、抓线索——有的文章有明(事件)、暗(感情)两条线索 如《藤野先生》 向学生介绍寻找线索的方法: ①文章的标题; ②各段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各段的中心句; ⑤过渡性语句; 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明确:在阅读时,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和句子,找准文章线索,从而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如《那树》,线索是:那树的生命经历,文章的思路——描写了那树在早期、近期、现时的不同经历。 《春》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三)是要分析主旨,把握感情——弄清文章为什么这样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百度文库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 【方法】 首先要熟悉散文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作品风格以及散文创作的时代背景等。 然后是从文章所选的材料中概括主旨。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从文章所选的材料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感情,从而把握住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如《那树》,作者描写那树在早期、近期、现时的不同经历,目的是借那树的命运,引发深重的思考:人类的文明发展应该如何与自然共存? 其次要抓住散文的文眼。散文思想感情的表达,有的是显性的句子,我们谓之文眼,有的是隐性的句子,实际上也是文眼,需要我们去概括。文眼往往就是作品中最精彩、最传神、最使人动情、最耐人寻味的语句,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作用。阅读时只要抓住这个眼,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 有的文眼在篇首,有的在篇末,有的在篇中,这个文眼好像一根红线连贯全文,把握了这根红线,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就不在话下。 如朱自清《背影》一课的文眼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背影” 朱自清《春》的“文眼”在结尾三个比喻句上,也就是赞美春天的新、美、健,充满着希望和力量。 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的“文眼”在开头,也就是“没有风声、温暖、响晴,是个宝地”等词语上。找到了“文眼”,概括主旨起来就方便多了。 第四是把握散文的感情基调。一篇散文从第一个字开始,就已经定下了一个基调,所以我们对于散文的开头不可以掉以轻心,开头往往为通篇铺下全篇语言的底色。阅读时,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尤其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如朱自清的《背影》的开篇——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开篇就奠定与父亲的深情。 【提示】概括主旨的对策: 1、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2、辨清类型(叙事、写景、咏物、咏史……) ①写景——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之处; 《雪》:朔方的雪——孤独、不妥协的抗争精神;《春》、《济南的冬天》 百度文库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5 ②写人——因人抒情——主旨在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藤野先生》、《阿长与》 ③写物——借物抒情——主旨在物人相通之处; 《爱莲说》,“莲”——高洁、正直、通达、不攀附权贵等——“君子” ④哲理——托物说理——主旨在物与理相通之处。 《陋室铭》,“陋室”——表达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志趣。 3、注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格式:此文通过描写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或此文通过记叙了……的故事(经过等),表现了作者……的态度(或思想感情),表现了对……的赞美(或揭露、批判)。 如《春》,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4、抒情散文中的“哲理”(主旨)常常隐含在以下几方面: ①文章的标题; 《成熟的稻谷会弯腰》、《每一屡阳光都该照耀到新生命》 ②点明文章时代背景的句子; ③“物”的形象或物的象征意义;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野菊花》、《秃的梧桐》 ④强烈感叹式的抒情句子; 《海燕》的结束语 ⑤对人对事作出评判的议论句子(文中警句、篇末结束语);《紫藤萝瀑布》、《谈生命》 ⑥主人公在关键情节中自我感悟的句子; 《走一步,再走一步》、《散步》 ⑦人物之间触及人生哲理的对话; 阅读时应迅速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旨的提示语、关键词语,然后将其加工、概括。强调三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小结:整体阅读感知的三步方法——明白文章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 四 实战演练 学生阅读赵丽宏的《看雪》一文,然后根据本课学习过的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解决文后练习。 看雪 赵丽宏 百度文库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6 年初在北京,正好遇上一场大雪。 雪是无声地降落的。那天傍晚天色灰暗,也没有大风呼啸,以为只是个平平常常的阴天。第二天一早醒来,发现窗外亮得异常,原来外面的世界已经严严实实地被耀眼的白雪覆盖了。从近处屋顶上的积雪看,这一夜降雪约有三四寸厚。而此刻,雪已经停了。离我的窗户最近的一根电线上居然也积了雪,雪窄窄地薄薄地垒上去,厚度居然超出电线本身的四五倍,所以看起来那根电线就像是一条长长的雪带。凭空徒添这许多负担的电线在风中紧张地颤抖着,显得不堪重负,真担心它马上就会绷断…… 这是怎样的一夜大雪?那些飘飘洒洒的轻盈的雪花在夜空中飞舞时,当是何等的壮观!假如集合这地面上的所有积雪,大概能堆成一座巍峨的雪山了吧。有什么能比大自然玄妙的造化和神奇的力量更使人惊叹呢! 雪的世界是奇妙的。在一片茫茫的白色云中,城市原有的层次都淡化了、消失了,一切都仿佛融化在晶莹的白色之中。下雪之前的世界究竟是何种颜色?现在竟然想不真切了,人真是健忘。 然而,这雪景似乎不宜久看,看久了眼睛便会有一种被刺痛的感觉。也许,人的眼睛天生是喜欢丰富的颜色的吧。白色,曾经被很多人偏爱,因为它拥有很多美好的属性,譬如纯洁,譬如宁静,譬如清高,等等。但是大多数人的喜欢白色,恐怕只是喜欢一束白色的小花、一朵白色的云、一方白色的丝巾、一件白色的连衣裙……要是白到铺天盖地,那就消受不起了,眼前这无边无际的雪景,便是极生动的一例。 茫茫的白色世界有一些鲜亮的色彩开始蠕动。几辆汽车像笨拙的甲虫爬上了马路,行人也三三两两走上了街头。车和人经过的地方,清晰地留下痕迹。车辆和脚印毫不留情地撕开了雪地神秘的面纱——积雪原来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厚,车辙和脚印中显露出大地原有的色彩。晶莹寒冷的雪只是表象罢了。 一群孩子走到楼前的雪地上,又是滚雪球,又是打雪仗,尖尖的嗓音和雪团一起飞来飞去,弄得一片喧闹。最后他们的目标一致起来——堆雪人。极有耐心地用手捧,用脚刮,一个矮而胖的雪人居然歪歪斜斜地出现在孩子们面前。雪人周围的雪黯淡了、消失了,孩子们在欢言笑语中清除了他们这方小小天地里的积雪。他们又奔着喊着跑去开拓他们的新疆域了,雪人孤零零地丢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