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问题探究
知识
第21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案】 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了。(采分点:蔽)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答案】 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采分点: 面刺) 9.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012年考】 【答案】 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讥讽(寡人的)过失,(并能)使我的耳朵听到的,可得下 等奖赏。(采分点:谤讥、市朝、闻) 10.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答案】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和庭院内像集市一样(喧闹)。(采分点: 门庭) 1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答案】 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采分点:期年、虽) 1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答案】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采分点:朝) 1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案】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采分点:所谓)
知识
第21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9.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012年考】 10.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字词释义
1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句子翻译 1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知识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第21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9.齐王在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之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请 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邹忌讽齐王纳谏初中经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初中经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初中经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初中经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篇一」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巨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今齐地方千里___________(2)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__(3)闻寡人之耳者___________(4)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___2.下面句子中与“皆以美于徐公”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万钟于我何加焉C.直通豫南,达于汉阴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方圆,面积(2)因受蒙蔽而不明(3)使听到(4)间或,偶然2.D3.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4.①说话要注意对象。

②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

③要委婉得体。

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意对即可)邹忌讽齐王纳谏初中经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篇二」【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原文及翻译(6篇)

邹忌讽齐王原文及翻译(6篇)

邹忌讽齐王原文及翻译(6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中心思想篇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是篇很好的文章,其中运用了很多对比手法,这也是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也给了我们一个很深的生活道理:“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解析这篇文章的经典,事实就是如此。

比如文中有,邹忌问妻子说:“吾熟与城北徐公美”?而妻子回答说:“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又去问小妾:“吾熟与徐公美”?小妾回答说:“徐公何能及君也?与客座谈曰:“吾与徐公熟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从以上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当邹忌问妻子时,语气缺乏底气。

而妻子的回答很肯定。

毕竟,情人眼里出西施。

而问道小妾时,语气有了些底气,但还是将信将疑。

而小妾的回答是因为她怕失宠、惧怕邹忌才像这样回答的。

而问到客人时语气就比较强硬了。

客人的回答是因为有事情想请邹忌帮忙,才这样说的。

邹忌固然是很帅的,但是徐公是美男子,自然邹忌比不过徐公的,见到徐公后,邹忌也承认了比不过徐公,后来明白了原因去向齐王提建议,对齐王说:“侍卫齐王的人,家里的人偏私于齐王。

广大朝廷,没有一个不怕齐王的,因为哪怕说错一句话,都有可能过不好日子。

而四海国境之内,没有一个人不怕齐王的。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哪里能听到所谓的真话呢?自己会被自己蒙在鼓里,刚愎自用。

真是要解除这种限制才能够进步,这也是生活、处事的道理。

其中还有一个细节,为什么邹忌去进谏,为什么齐王会那么听话呢?而历史上别的皇帝有些却听不进去呢?因为邹忌用的是生活中的事实,身边的道理来打动人。

忠言逆耳虽然好,但是却会让人听不舒服,从而可能会出现反效果,忠言顺耳利于听。

只有听了进去,才能行动,有所广益。

生活中也是这样的,你能够看得透吗?忠言逆耳与忠言顺耳你愿听那种呢?真话,你听得到多少呢?《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篇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2分。

共6分)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常识-诗词解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常识-诗词解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常识|诗词解析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或注释: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

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 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 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 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漂亮? 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

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

于是,邹忌上朝延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厉害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注释及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由刘向所创作的,本文通过齐人邹忌劝说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只有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纳谏除弊,方能把事情做好。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邹忌讽齐王纳谏》汉朝:刘向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谤讥一作:谤议)《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译文译文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

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 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1、文学常识填空。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它是西汉末年-------------编撰的一部--------------------体史书。

“讽”是--------------------------的意思。

2、解释下列加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邹忌讽修八尺有余。

()(2)形貌昳丽()(3)朝服衣冠()(4)孰视之()3、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的差异,妻妾客回答问题时语气有何不同?4、面对妻妾客不同程度的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二)二鹊救友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17),孵雏将出。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译文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两汉:刘向撰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谤讥一作:谤议)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漂亮。

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访问,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相”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认真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

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可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

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服,照着镜子,问他的妻子:我同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更美?妾说: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与他坐着聊天,他问客人: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心想: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哪!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
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重点字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

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高。

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

朝:早晨。

服:穿戴。

窥:照。

4.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第二天。

孰:仔细。

6. 期年:满一年。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当面指责。

8.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又一次。

9.时时而间进.时时:不时,有时候。

间:偶然。

进:进谏。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美。

私:偏爱。

11.谤讥于市朝。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讥:谏。

市朝:公共场所。

重点语句翻译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城北的徐公,是齐
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译: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译: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译: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给予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传到我的耳中来的,给予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理解性默写
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
丽。

2.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邹忌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4.邹忌从妻妾客人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5.邹忌推断出齐威王受蒙蔽的句子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6.齐威王采取的纳谏措施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7.威王广开言路后出现了门庭若市(成语)的局面,而无可进者后,会出现门可罗雀(成语)的场景。

阅读理解
1.本文的标题应该如何理解?
答:这是个兼语结构。

邹忌用巧妙设喻的方式委婉劝谏齐威王,齐威王从谏如流,积极采纳他的建议,实现了齐国的大治。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答: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
信。

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在什么情况下讽齐王的?
答:由一件家庭琐事引起联想,然后围绕这件家庭琐事展开思考并提问。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答: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5.邹忌是怎样把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联系起来的?
答:邹忌把妻、妾、客比齐王的嫔妃、群臣及其他诸侯国;把自己与徐公谁美的事比齐王治理国家之事;把自己所受的蒙蔽比齐王所受的蒙蔽。

6. 邹忌进谏时说到王之蔽甚矣就戛然而止,有什么好处?
答:齐威王是个聪明有为的君主,只要认识到自己受了蒙蔽,就会很清楚下一步该怎么办,所以不需说多余的话。

7.请你谈一谈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答: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8.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根据是什么?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答:根据是:勇气。

此举说明齐威王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9.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答: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10. 讽谏的结果如何?
答: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11.齐威王是怎样对待邹忌的进谏的?
答:首先肯定善,乃下令完全采纳了邹忌的建议。

12.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请举例说明。

想想,如果想劝谏成功需要什么条件。

答:历史上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魏征等劝谏唐太宗而有贞观之治;曹刿劝谏鲁庄公而大获全胜;邹忌劝谏齐威王而齐国大治。

历史上进谏难,纳谏尤难的反面事例:商朝的大臣比干,他力谏商纣王不要虐待人民,被纣王剖心而死;春秋时吴国的大臣伍子胥,他劝吴王夫差杀死越王勾践,以免后患,吴王不听,他坚决同吴王争论,最后被迫自杀;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蹇叔劝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而被嘲讽羞辱。

如果想要劝谏成功,不仅需要臣子以国家为己任,敢于进谏,还需要臣子善于进谏,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委婉说理;更需要君主有容忍之量,从谏如流。

13.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答: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

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14. 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参考: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15.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

16.王曰善。

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答: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

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17.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

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
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18.什么是设喻和类比论证?
答:设喻是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类比是一种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方式。

类比推理是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其结论不是必然性的。

两个同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越多,推出的结论就越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