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危重病的会诊和抢救病例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及报告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及报告制度一、引言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及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救治、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组织专家对疑难、危重病例进行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诊疗方案。
本制度旨在规范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和报告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二、疑难、危重病例的定义及范围1. 疑难病例:指诊断不明、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的病例。
2. 危重病例:指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例。
3. 疑难、危重病例的范围:(1)罕见病、罕见症状、罕见并发症的病例。
(2)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感染、严重创伤等病情危重的病例。
(3)诊断不明,经多次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
(4)治疗难度大,疗效不佳,需要特殊治疗的病例。
三、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的组织与实施1. 讨论组织:(1)成立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小组,由相关科室主任、主治医师、护士长组成。
(2)讨论小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会。
(3)讨论会邀请相关科室专家、护士、技师等参加。
2. 讨论流程:(1)病例筛选:各科室将符合疑难、危重病例定义的病例提交给讨论小组。
(2)病例病例报告人详细汇报病例的病史、诊断、治疗经过及目前状况。
(3)讨论:参会人员针对病例提出疑问、分析原因、探讨治疗方案。
(4)总结:讨论小组对病例进行总结,形成讨论意见。
(5)反馈:将讨论意见反馈给病例所在科室,指导后续治疗。
3. 讨论要求:(1)讨论会应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参会人员积极发言。
(2)讨论内容应真实、客观、全面,避免主观臆断。
(3)讨论会应做好记录,包括病例报告、讨论内容、讨论意见等。
四、疑难、危重病例报告制度1. 报告对象:各科室发现的疑难、危重病例。
2. 报告流程:(1)病例所在科室应及时向讨论小组报告病例。
(2)讨论小组对报告的病例进行审核,确定是否纳入讨论。
(3)纳入讨论的病例,按照讨论流程进行讨论。
(4)讨论结束后,讨论小组将讨论意见反馈给病例所在科室。
疑难、危重病患者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

疑难、危重病患者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概述疑难、危重病患者的诊治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和共同决策,以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本文档旨在介绍疑难、危重病患者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的相关内容。
目标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对单个医师来说可能是挑战性的,因此为疑难、危重病患者建立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的目标如下:1. 促进医疗团队之间的协作和沟通,确保有效的信息交流。
2. 提供全面的医疗评估,结合不同专业的意见和知识,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避免治疗过程中的错误和冲突,提高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程序和流程1. 确定需要多学科联合会诊的疑难、危重病患者。
2. 组织会诊团队,包括各专业的医师和其他相关专家。
3. 制定会诊的目的和议程,明确参与者的角色和职责。
4. 确定会诊时间和地点,并通知相关参与者。
5. 在会诊过程中,各专业医师提供自己的专业意见和建议,共同讨论病情和治疗方案。
6. 会诊结果由主治医师整合,形成综合的治疗方案,并与患者和其家属进行沟通和协商。
7. 医疗团队按照综合治疗方案实施治疗,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责任和沟通1. 主治医师负责组织和协调多学科联合会诊,确保会诊过程的顺利进行。
2. 会诊团队成员应积极参与讨论和决策,提供专业知识和建议。
3. 医疗团队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有效的沟通,解释治疗方案和预期效果,回答相关问题。
4. 会诊结果和治疗方案应及时记录和通知各相关人员,以确保一致性和连续性。
5. 定期组织例会或讨论会,评估治疗效果,并进行经验总结和分享。
总结疑难、危重病患者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是为提供最佳医疗服务而建立的重要机制。
通过协作和共同决策,可以提高疑难、危重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首诊、会诊、危重抢救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1.病人首先就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须及时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检查、作出初步诊断与处理,并认真书写病历。
2.诊断为非本科疾患,需请其它科室会诊。
若属危重抢救病人,首诊医师必须及时抢救病人,同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坚决杜绝科室间、医师间推诿病人。
3.被邀会诊的科室医师须按时会诊,执行医院会诊制度。
会诊意见必须向邀请科室医师书面交待。
4.首诊医师请其它科室会诊必须先经本科上级医师查看病人并同意。
被邀科室须有二线医师以上人员参加会诊。
5.两个科室的医师会诊意见不一致时,须分别请示本科上级医师,直至本科主任。
若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由首诊医师负责处理并上报医疗管理部门或总值班协调解决,不得推诿。
6.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危重病人抢救,在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所有的有关科室须执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去。
各科室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做病历记录。
7.首诊医师对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须先抢救,同时由病人陪同人员办理挂号和交费等手续,不得因强调挂号、交费等手续延误抢救时机。
8.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在病情稳定之前不得转院,因医院病床设备和技术条件所限,须由二线医师亲自察看病情,决定是否可以转院,对需要转院而病情允许转院的病人,须由责任医师(必要时由医疗管理部门或总值班)先与接收医院联系,对病情记录、途中注意事项、护送等均须作好交代和妥善安排。
9.首诊医师应对病人的去向或转归进行登记备查。
10.凡在接诊、诊治、抢救病人或转院过程中未执行上述规定、推诿病人者,要追究首诊医师、当事人和科室的责任。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1.抢救工作必须有周密、健全的组织分工。
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或本科值班人员。
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查房会诊及病例讨论制度及护理部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制度

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查房会诊及病例讨论制度及护理部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制度患者护理是医院中至关重要的工作之一,而对于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则需要更加细致、全面的关注和实施。
为了确保疑难危重患者得到最佳的医疗护理,医院中应建立有效的护理查房会诊及病例讨论制度,并加强护理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
一、护理查房会诊制度护理查房会诊是指护理部针对患者疾病情况、治疗进展及护理问题等情况进行的定期讨论和评估。
它是协调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的重要环节,旨在提高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效果。
(一)会诊程序及内容1.定期安排:护理查房会诊应定期进行,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进行每日、每周或每月等频次的安排。
2.参与人员:会议的参与人员应包括护理部的主管、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护理人员等相关人员。
3.内容安排:会诊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病情讨论、治疗方案评估、护理措施改进等方面。
同时,还应对患者的疾病进展、病情变化等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二)会诊流程1.会前准备:会前,护理人员应准备好相关的病历资料、医嘱等信息,并做好会议的组织工作。
2.会议议程:会议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a.召开会议并介绍参会人员;b.通报患者的病情、治疗进展等信息;c.开展病例讨论,各参会人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疑难问题进行探讨;d.制定治疗方案,并确定相应的护理措施;e.总结会议内容,明确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3.会后工作:会议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会议讨论的内容,并将医嘱和改进措施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二、护理部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制度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护理部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良好的协调与合作。
特别是在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中,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更为紧密,以确保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护理保障。
(一)建立协调机制1.明确职责:护理部和其他相关部门应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范围,避免各方责任模糊,导致协调困难。
2.制定沟通渠道: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确保护理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1例疑难危重病的会诊和抢救病例

1例疑难危重病的会诊和抢救病例患者李XX,男,27岁,因“被机器压伤致下腹部疼痛及双下肢活动受限30分钟”由我院救护车于2015年5月24日07:00接回医院。
查体:T 36.7℃,P 106次/分,R 20次/分,BP 83/60mmHg,SPO2 98%。
神清,对答切题。
口唇苍白,头部无伤口。
颈软,无压痛。
双肺呼吸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率10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平,腹肌紧张,下腹压痛,无反跳痛。
右下腹见长约15cm皮损及皮下瘀斑。
腰部、骨盆压痛,骨盆分离、挤压痛(+),腰部压痛、叩击痛(+)。
双下肢主动活动受限,皮肤感觉无明显减退。
腹壁反射存在。
病理反射未引出。
初步诊断:1.全身多处挫伤:脏器损伤?2.失血性休克。
处理:建立静脉通道双管快速补液抗休克、给氧、心电监测等抢救治疗,予心电图、床边B超、抽血化验等完善相关检查(因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暂不送行腹部CT等检查)。
床旁B超:肝脏、胆囊、脾脏未见明显异常。
双肾、双侧输尿管无扩张。
腹腔积液。
床旁X光结果示:右耻骨上支、下支骨折。
耻骨联合间隙稍增宽,半脱位?耻骨联合上方见小片状高密影,拟撕脱性骨折可能。
请外科、骨科、ICU等科室会诊,予行骨盆兜外固定,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经补液抗休克、输血后血压较前上升,为100/54mmHg,心率104次/分,于09:55在医生护士陪同下及持续心监吸氧、输血、补液的情况下送去影像科行胸部+全腹CT检查。
CT 急诊报告:1、拟右肾挫裂伤。
2、腹腔积液。
3、膀胱显影欠清,不除外破裂可能。
4、腰3-5椎体左横突骨折。
5、骶椎上部粉碎性骨折,左侧髋臼多发骨折,双侧耻骨联合上下支骨折。
6、右侧第11后肋骨折,左侧第5.9及右侧第5.6前肋可疑骨折,有伪影。
7、目前所见,双肺未见明显异常。
左下腹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尿管持续引出血性液。
明确诊断:1.失血性休克2.骨盆多发骨折3.右肾挫伤、肾周血肿4.后尿道断裂 5.膀胱破裂?6.腹腔脏器损伤?7.腹腔积液 8. 右侧第11后肋骨折 9. 腰3-5椎体左横突骨折。
医院会诊制度与急诊抢救制度(三篇)

医院会诊制度与急诊抢救制度医院会诊制度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病情复杂、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诊治的情况下,通过医院内医疗团队或外部专家进行会诊,共同制定诊疗方案并提供医学建议。
医院会诊制度的目的是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医疗服务。
会诊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讨论、电话或在线会议的形式进行,所有参与会诊的医生都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了解,并提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急诊抢救制度是指医院针对急诊病人采取的紧急抢救措施,包括急诊病人到院后的初步诊断和治疗,以及转诊或住院后的迅速治疗和监护。
急诊抢救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急诊绿色通道,为急救病人提供优先诊断和治疗;急诊专业队伍,由急诊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组成,具备快速应对急重症疾病的能力;急诊设施和设备,如急救车、监护设备、呼吸机等;急诊抢救药物和治疗协议,针对不同急性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急诊抢救制度的目的是迅速、准确地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救治,尽早恢复病情,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生命安全。
医院应设立急诊区域,安排专门的急诊医疗团队,具备应对各种急症的能力,提供快速而有效的急诊救治服务。
医院会诊制度与急诊抢救制度(二)1. 医院会诊制度:医院会诊制度是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多个医生的专业意见来共同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情况下,进行集体研讨和讨论的制度。
会诊通常由主治医生发起,邀请其他相关科室的专家参与。
会诊可以通过面对面会议、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等形式进行。
医院会诊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全面、专业的医疗意见,确保病患得到有效的诊疗方案。
通过会诊制度,不同科室的医生可以共同讨论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充分利用各个专科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和水平。
2. 急诊抢救制度:急诊抢救制度是针对急诊科(急诊室)中发生的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的制度。
急诊抢救的目标是迅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迅速确定诊断和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以尽快控制和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
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查房会诊及病例讨论制度及护理部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制度

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查房会诊及病例讨论制度及护理部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制度一、引言在医疗机构中,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查房会诊及病例讨论是保证患者安全与优质护理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查房会诊及病例讨论制度,并阐述护理部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制度。
二、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查房会诊制度护理查房会诊是指护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的相关专家与护理人员的会议,重点讨论与疑难危重患者护理相关的问题。
此制度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护理服务。
1. 会议召集护理查房会诊的召集应提前安排,并通知相关专家和护理人员参加。
召集时需明确会议目的、时间、地点和议程,并确保参会人员能够抽出时间参加会议。
2. 会议议程护理查房会诊的议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例讨论:分享疑难危重患者的病情、护理需求和评估结果,共同讨论患者护理方案的制定和调整;(2)护理经验分享:护理人员分享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挑战和经验;(3)护理质量评估:评估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包括对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调查;(4)护理研究进展:推广护理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护理水平。
3. 会议记录护理查房会诊的记录应详实、准确,并及时归档。
包括与会人员的名单、会议讨论的重点和结论,以及后续行动计划等。
这些记录对于评估护理质量和追踪患者病情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病例讨论制度病例讨论是护理查房会诊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全面分析和讨论,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
1. 病例选取疑难危重患者的病例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1)疾病类型:涵盖不同的疾病类型,充分展示护理多样性和综合性;(2)护理水平:选取典型和困难的护理案例,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素质;(3)实施效果:选择已完成一定护理措施,有一定效果的患者病例。
2. 病例分析与讨论(1)患者信息梳理:对患者基本信息、病情及诊疗过程进行全面梳理,并准备相关的护理记录和医疗资料;(2)病情评估与分析: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等维度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3)问题识别与解决:及时发现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专家会诊共同制定解决方案;(4)护理方案制定:根据病情和问题分析结果,制定个性化和科学化的护理方案。
会诊疑难讨论等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一、各科抢救工作应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主治医师\ 护士长负责组织指挥。
应指派有一走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医师和护士担任抢救工作。
重大抢救需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并立即报告医务科或院长。
涉及法律纠纷时,要报告有关部门。
二、抢救器械及药品力求完备齐全,要走人保管,走位放置,走量储存,定期检查”随时补充。
值班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做到常备不懈,抢救室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三、医师未到前,护理人员应根据情况及时测脉搏血压、摩等。
建立静脉通道、止血、己血、给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四、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 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种规童制度。
抢救所需涉及有关科室部门,应全力配合,畅通无阻。
五、对危重病人抢救时必须做到检查细致、诊断准确、处置妥善,并要严密观察病情,记录及时完整,注明详细时间。
对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走后才能移动。
六、日夜有专人负责,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用药情况要详细交待。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所用药品的空安瓶,经两人核对方可弃去,口头医嘱执行时应加复核,并及时补记。
七、及时与病人家属及单位联系”病情变化随时告知家属/必要时请家属签字/病危要签病危通知单。
八、急诊科、临床各科抢救完毕,对危重病人和经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均要做好抢救登记、记录和小结,完整填写抢救登记簿或危重抢救(死亡)报告单中的各项内容,并要做好消毒工作。
转院.转科制度一、医院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对不能诊治的病人可转院诊治,由科内讨论或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请院长或主管业务副院长批准。
二病人转外地医院治疗时,应由经治医师写好病历摘要和申请转院证明,科主任审批签字,征得家属及单位同意, 并由医务科出具介绍信。
但急性传染病、麻风病、精神病、艾滋病、瘫痪病人不得转入外省市治疗。
三、病人转院,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疑难危重病的会诊和抢救病例2
一例黄疸病人的会诊和抢救记录
患者姚勇卿,老年男性,因“身目黄染、恶心欲吐1周,伴尿黄、粪色灰白2天”入院,入院症见:神清,精神可,恶心欲呕,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右胁肋部及腰部隐痛,无发热寒战,无腹胀、消瘦,无尿频、尿急、尿痛,眠可,胃纳一般,小便黄,大便次数稍多,量少,质软,色灰白。
舌脉:舌淡红,苔白厚腻,脉沉。
病情较重,入院后马上予辅助检查:腹部B超:1、胆总管上段明显扩张、肝内小胆管稍扩张、胆囊肿大图像2、右肝内小胆管结石图像。
不排除胆囊结石。
腹部CT:1、肝内胆管、肝总管及左右肝管、胆总管上段扩张3、肝右叶点状高密度影,拟为肝内胆管小结石或钙化灶。
肝右叶点状高密度影不能排除肝脏肿瘤或者肝吸虫,继续观察病情,必要时复查腹部CT。
急查生化:TB 132.2 umol/L,DB 95.3umol/L ,IB 35.9umol/L,ALT 448.5U/L,GGT 1833.6 U/L,ALP 407.9 U/L,TBA 77.8umol/L,AST 149.7U/L,GLU 6.29 U/L。
追问病史,患者2年前体检时发现有胆囊结石。
房耿浩主治医师结合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会诊后提出意见如下:考虑阻塞性黄疸可能性大。
引起阻塞性黄疸的原因是不排除是胆囊结石。
同时指示予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患者系老年男性,以身目黄染为主要表现,起病急,病程短,黄色鲜明如橘色,伴有湿热证候,应属于中医“黄疸-阳黄”范畴。
根据本病湿浊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外溢的病机,其治疗大法为祛湿利小便,健脾疏肝利胆。
故《金匮要略》有“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之训。
本病黄疸-阳黄,证属湿重于热,故以健脾利湿,清热利胆为法,方用茵陈四苓汤加减:茵陈20g,猪苓15g,茯苓15g,泽泻10g,炒白术15g,郁金10g,川楝子10g,佛手10g,陈皮5g,藿香20g,佩兰15g,厚朴15g,枳壳10g。
西医方面治予护肝退黄,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使用熊胆胶囊,甘草甜素,还原型谷胱甘肽,苦参碱,门冬氨酸钾镁等。
如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没有好转要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患者经住院治疗5天,症状有所好转。
但第6天病情有所加重,黄疸加重,大便干结。
复查生化示:TB 140.20 umol/L,DB 112.30umol/L ,ALT 86.2U/L,GGT 258.2U/L,AST 73.0U/L。
房耿浩主治医师指示中医治以利湿退黄,通腑泄热,方用茵陈四苓汤合大承气汤加减:茵陈20g,猪苓10g,茯苓30g,泽泻10g,炒白术30g,郁金10g,川楝子10g,佛手10g,陈皮5g大黄10 g芒硝10 g,枳实10 g,厚朴15g,虎杖10 g,。
西医方面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镁。
治疗3天后患者黄疸减轻,二便调。
患者经住院治疗10天,症状明显好转,无发热,黄疸消退。
复查生化示:TB 30.10 umol/L,DB 11.20umol/L ,ALT 36.4U/L,GGT 56.2U/L,AST 33.0U/L。
第11天治愈出院。
出院后予熊胆胶囊口服,嘱多饮水,饮食宜清淡,注意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