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学案(一)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

李林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主备审核使用教师编写时间《林黛玉进贾府》(第1课时)边强【学习目标】1、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的相关知识。
2、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的分析评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理解课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4、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课前导学】一、知识链接。
1、曹雪芹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曾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乳母。
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其子也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先后遭遇了革职、家产抄没、下狱等,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
生活更加穷苦,“举家食粥酒常赊”。
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入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
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
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
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自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
80回以后他以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2、《红楼梦》《红楼梦》原名《石头记》,“红楼”即朱门之意,是豪门贵族的代称,“红楼梦”意为无论多么煊赫的权势,到头来无非是南柯一梦。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5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5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
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是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指导学生学习小说所运用的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2.思想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正确认识《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反封建的重要意义。
这种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则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特别是对贾宝玉的分析完成的。
3.《红楼梦》的开头四回是全书的序幕,为后面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作了铺垫。
教师简要介绍开头四回的主要内容,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
4.以教师分析讲解为主。
教学时数:1教时。
第一教时教学要点教师简要介绍作者、作品、《红楼梦》开头四回的主要内容;认字解词;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
教学内容与步骤1.教师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
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2.简要介绍《红楼梦》开头四回的内容。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林黛玉进贾府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3 学案

1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充分认识贾府的特点。
3.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1.阅读全文,把握选文的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2.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充分认识贾府的特点。
二、自练自测1.有关常识(1)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载,增删次”,创作了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名《》《》等),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作品的最高峰。
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多认为由续成。
课文《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原回题目是“,”。
后世对《红楼梦》的研究发展成为一种专门学问,称为“”。
(2)课文以为中心事件,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介绍了一大批主要人物。
作者介绍人物有详有略,重点介绍的有、、;仅作外貌描写,连名字也没有点出的是、和“三春”;只是介绍而并没有出场的是、。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敕.造( ) 阜.盛( ) 绾.着( ) 内帏.( )盥.沐( ) 两靥.( )忖.度( ) 宫绦.( )瞋.视( )纨袴..( ) 杜撰.( )懵.懂( )攒.聚( ) 翠幄.( )嫡.亲( )3.解释下列词语的词义。
形容:偏僻:风流:乖X:惫懒:可怜:便宜:风骚:纨袴:4.默写《西江月》二词。
三、质疑问难预习本文,你有什么问题?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1.了解相关情节,熟悉人物形象。
从下列题目中选择,分组讨论,写100~200字的文段。
(1)黛玉眼中的贾府(2)众人眼中的林黛玉(3)黛玉眼中的王熙凤(4)黛玉眼中的贾宝玉2.以林黛玉为例,谈谈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性。
3.结合《西江月》二词,思考作者写二词的用意。
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chì)绾.着(ɡuǎn)内帏.(wéi)懵.懂(měng)B.阜.盛(bù)忖.度(cǔn)宫.绦(tāo)盥.洗(guàn)C.簇.拥(cù)戏谑.(xuè)瞋.视(chēn)惫.懒(bèi)袴.(kù)两靥.(yàn)憨.顽(hān)鬓.发(bì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轩峻壮丽浑世魔王殓声屏气腮凝新荔B.寻悉觅恨蘖根祸胎姣花照水目若秋波C.顾盼神飞掩面涕泣小巧别致华冠丽服D.彩绣辉煌甜言密语娇生惯养面如桃瓣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X心武揭秘<红楼梦>》播出后,X教授的精彩演讲,使广大电视观众进一步了“《红楼梦》文化”的博大精深。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林黛玉进贾府》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林黛玉进贾府》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之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其中,林黛玉的形象深入人心,许多人都对她怀有深深的同情和怜惜。
作为必修课程,高一学生需要学习该书,那么如何做好《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的学习?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下人教版高一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的学习案。
一、教学目标1. 知道《红楼梦》的背景及作者介绍。
2. 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节选内容。
3. 掌握小说中人物的概述及其性格特点。
4. 知道《红楼梦》的结构、题材及其意义。
二、教学重点1. 小说人物的概述及其性格特点。
2. 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节选内容。
三、教学难点1. 对小说民族文化、道德观念等方面内涵的理解。
2. 对《林黛玉进贾府》的主题和思想感悟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和让学生画出地图,明确人物关系。
2. 阅读文本,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关系。
3. 少量课外阅读,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4. 课外作业及口头表达。
五、教学过程1. 了解《红楼梦》的背景及作者介绍。
教师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对其影响,创作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讲解。
帮助学生对小说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2. 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节选内容。
让学生阅读该章节的选段,带领学生回顾该选段中的重要事件和相关人物的性格特征等相关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该章节的核心内容。
3. 掌握小说中人物的概述及其性格特点。
根据小说中的人物关系网络,让学生使用笔画或图表来描述每个角色的外表、性格特点、内在感情等方面的描述,并分析这些特点如何在小说中表现。
4. 讲解小说的结构、题材及其意义。
对《红楼梦》的总体结构、主题思想及意义等方面进行讲解,为学生奠定进一步理解小说的基础。
5. 通过阅读文本,总结人物性格及其关系。
让学生一起完成小说中的角色关系网络图,并在讨论中了解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彼此的关系。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识记:作者、作品等相关文学常识。
二、理解:1.课文节选部分在《红楼梦》全书中的地位;2.了解课文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方法及作用;3.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使用说明】1.10分钟课前独立完成导学案.2.20分钟讨论、交流、质疑,老师点拔.3.10分钟当堂训练.4.5分钟巩固、记诵、小结.【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曹雪芹,名,字,号。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简介《红楼梦》《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
它的原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完成。
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性和高度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二.看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及贾府布局图(1)从图上找到选段中对应的的人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试在荣国府平面图上画出林黛玉进贾府走过的路线。
【导学案】1.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2.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3.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4.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当堂训练】阅读下面四个文段,完成1—4题。
①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优秀7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优秀7篇)《林黛玉进贾府》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红楼梦》的一些常识性了解,增加个人文化积累。
4.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描写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西江月》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可以从人物出场描写入手,研究描写人物的方法。
同时结合运用鉴赏分析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枉凝眉》。
导语:《枉凝眉》。
是大家熟悉的曲子。
歌中唱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结果呢?一个是整天为他哭泣(林),一个是整天为她牵挂(贾)。
“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对造成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近黛玉,走近宝玉,走近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简介作者及《红楼梦》创作《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
它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他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绔”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
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
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
高一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学案及答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编者:李素萍审查:王敏使用时间: 2013 年 2 月 25 日一、学习目标1.掌握小说阅读方法,初步认识《红楼梦》和曹雪芹。
2.认识课文中如何描绘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绘的作用。
3.剖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一样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资料增补小说简介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经过完好的故事情节和详细的环境描绘来反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因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形象的中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绘的角度有正面描绘和侧面描绘。
正面描绘又叫直接描绘,包含肖像、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细节;侧面描绘又叫间接描绘,是以别人言行来反应人物的性格特点。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绘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构造为:(序幕)-初步-发展-热潮-结局-(结尾))环境描绘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绘。
环境描绘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绘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址,季节,天气及花草鸟虫的描绘。
社会环境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它揭露了各样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阅读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1.明确小说的故事情节及情节安排的特点。
表达故事的方法有正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正叙:略。
倒叙:不准时间先后次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而后再按次序表达下去的一种方法。
它能够造成悬念,加强艺术成效。
插叙:在表达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相关的事件,而后再接上本来的事件写,这类写法叫插叙。
它能够帮助情节的睁开,丰富作品的内容。
补叙:在表达到必定的阶段时,对前方的事情做些增补、解说的表达叫做补叙。
它一般不发展本来的情节,只对前方的某些情节起增补、解说的作用。
2.剖析人物形象,掌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方法从剖析情节人手,掌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领会环境描绘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址。
②示意社会环境,揭露社会实质特点③揭露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精选5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精选5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分析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课文用肖像描写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3)区分、了解、并应用小说的相关写作手法。
2、能力目标(1)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分析、归纳、评价、写作等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研读小说过程中,培养审美眼光,领会人物的美感。
(2)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典型的环境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来体现性格特点。
2.难点: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教学策略】1、教法:讨论法、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还原法等综合运用2、教学对象分析及策略:现在高一文科班学生课外阅读量小面窄,本着巩固基础、迁移知识、加强能力的原则,强调突出重点、分散突破难点,补充延伸教材内容,采用设疑激趣、启发调动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用具媒体组合运用:多媒体平台、学生搜集的资料等。
4、资源开发利用:语文教材、《红楼梦》以及学生搜集、整理的各种资料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课前预习【预习提示】现存的《红楼梦》有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舒序本,这四个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
“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性质的一部小说,不仅写尽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众生相,展示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历史发展过程,也细致刻画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小说人物画廊。
这部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其主要人物各具情态,各有性格,无不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第一次出场,也是小说中最为集中描写人物的部分。
学习本文,重点就是学习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展开作了必要的交代。
第一回是开篇。
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关系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
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及其主要人物作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含蓄地将《红楼梦》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与本课相关的情节是: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给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
小说借林黛玉的眼睛,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贾府中主要人物关系,图示如下(括号中人物是佩偶):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从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开始,四任江宁织造,权势盛极一时,富甲一方。
后因清宫内部斗争激烈,其父被株连,获罪削官,家产被抄,家道日渐衰微。
曹雪芹的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是他创作《红楼梦》的重要背景。
★《红楼梦》属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现通行的版本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
该书全面地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1.注字音
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阜.盛敕.造
嬷.嬷螭.
窄裉.袄厢庑.
宸.翰錾.银
黼黻
..洋罽.
内帏.憨.顽
懵.懂罥.烟眉
咽
呜咽.
哄
哄.骗咽.喉起哄.细嚼慢咽.哄.动
攒攒.珠髻
厦
抱厦.积攒.厦.门
屏
屏.风
伺
伺.候敛声屏.气伺.机
2.写汉字
词语易错字词语易错字
金wěi彝洗shù
wéi幕咳sou
纤wéi lǎ叭
放dàn 笑yè
垂xián 服yīng
蜿yán yàn品
3.积名句
(1)闲静时如姣花照水,______________。
心较比干多一窍,______________。
(2)一双丹凤三角眼,______________,身量苗条,______________,粉面含春威不露,______________。
(3)面若__________,色如__________,鬓若______,眉如______,面如______,目若______。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答案:1.fùmókèn chén fǔfúwéi měng yèyān yàn cuán zǎn píng bǐng chìchīwǔzàn jìhān juàn hǒng hòng hōng shàxiàcìsì2.蜼帷维诞涎蜒漱嗽喇靥膺赝
3.(1)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病如西子胜三分(2)两弯柳叶吊梢眉体格风骚丹唇未启笑先闻(3)中秋之月春晓之花刀裁墨画桃瓣秋波
1.这篇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请归纳概括。
2.快速默读第二部分,思考:林黛玉进贾府都见到了哪些人?
3、(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课文第1段交代,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要求:
1.请大家速读课文,同位或前后位同学互相交流补充,然后概括归纳。
2.读课文时要动笔,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作为阐述观点的有力佐证。
A贾府
(1)宏伟的外观
(2)讲究的布局
(3)华贵的陈设
(4)威严显赫的气势
B人物
(1)非凡的服饰
(2)骄矜的气质
(3)繁琐的礼仪
(一)荣国府院落方位示意图
(二)课文结构图
各具情态异彩纷呈
——《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出场艺术《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通过林黛玉的见闻,让《红楼梦》一书的主要人物纷纷登台亮相,由于作者的笔法高超,全文读来丝毫不乱,人物形象各具情态,显得摇曳多姿,异彩纷呈。
一、烘云托月,绿叶衬花——贾母的出场描写。
林黛玉进贾府,首先要拜见的当然应是贾母。
但作者没有急于让林黛玉过早地见到贾母,而是在见面之前极力渲染贾府的排场与气势,不论是那一拨又一拨训练有素、服务周到的轿夫、婆子、丫头,还是那“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以及那紫檀架子大理石插屏,那雕梁画栋、穿山游廊并挂于其上的鹦鹉、画眉等鸟雀,无不体现荣国府的威严、权势、地位,体现着这一显赫贵族府第的无上威势与奢侈华贵。
这气势,这礼仪,这“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氛围,这膏粱锦绣之家的繁文缛节,无不在渲染贾母这位老太君的威严。
二、先声夺人,八面玲珑——王熙凤的出场描写。
王熙凤的出场可分为四步:第一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生动地表现了其不同一般的地位;第二步,刻画外貌,表现她那美丽动人的外表背后隐藏着的刁钻与狡黠;第三步,见黛玉,面面俱到,八面玲珑,滴水不漏,圆滑之至;第四步,回王夫人,既显示其精明能干,又讨得王夫人的欢心。
仅此四步,便把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明是一盆火,暗里一把刀”的凤辣子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侧面铺垫,明贬暗褒——贾宝玉的出场描写。
作者在贾宝玉的出场上下了相当大的工夫。
在贾宝玉出场之前,首先通过侧面描写介绍了别人对他的看法,欲扬先抑;贾宝玉在一阵脚步声中正式出场,不免让林黛玉“吃一大惊”,原来这贾宝玉是一位“外貌最是极好”的年轻公子,通过黛玉的观察,写出了贾宝玉的英俊潇洒;再用两首《西江月》揭示其“本性”,展现了贾宝玉不合世俗的叛逆性格;最后又写其与黛玉的谈话及摔玉事件,揭示其“甜言蜜语”“有天无日”与“疯疯傻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