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

初中化学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

初中化学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化学物质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并通过化学反应相互转化。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及其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1.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成分。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界存在的,其余是人工合成的。

常见元素有氢、氧、碳、铁、铝等。

元素以化学符号表示,如H代表氢元素,O代表氧元素。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有固定的化学式,如水的化学式为H2O,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常见化合物有水、盐、糖等。

3.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物质,其成分比例可以随时变化。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化学式,如空气、海水等。

4.酸、碱、盐:酸是指具有酸性的化合物,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等;碱是指具有碱性的化合物,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盐是酸和碱中和反应产生的化合物,具有中性。

5.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其中发生氧化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发生还原的物质叫做氧化剂。

氧化剂通常含有氧元素,如氯氧化剂;还原剂通常含有金属元素,如铁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类型。

6.水:水是生命的基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

水的化学式是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状态。

水的凝固点是0°C,沸点是100°C。

7.盐和碳酸盐:盐是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其中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碳酸盐是一种重要的盐,由碳酸和金属元素组成,如钠碳酸盐(小苏打)、钙碳酸盐(大理石)等。

8.金属与非金属:金属是一类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和延展性的元素,如铁、铝、铜等;非金属是一类不具有金属性质的元素,如氢、氧、碳等。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一、元素的化学性质1.元素的原子结构: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的构成等;2.元素的化学活性:元素的化合价、化合能力等;3.元素的氧化还原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原理等;4.元素的电性和金属性:元素的电负性、电离能、原子半径等;5.元素的地壳丰度和存在形式: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存在的化合物等。

二、常见化学元素及其性质1.金属元素:铁、铜、锌、锡、铝等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2.非金属元素:氢、氧、氮、碳、硫、磷等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3.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规律、周期表的各种分类和用途等;4.难溶于水的元素:炭、硫、硅、铝等元素的溶解性和存在形式等;5.稀有元素:稀有气体、稀土元素、过渡金属等的特性、应用等。

三、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1.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2.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3.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醇、醚、酮、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4.聚合物: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

四、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反应类型的定义及示例;2.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计算等;3.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焓变、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

五、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平衡方程式的给定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位置的调节等;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试错法、代数法等;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计算、体积计算、摩尔计算等。

六、化学分析方法1.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2.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3.光度法:光度法的原理、操作和应用等;4.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的原理和应用等。

普通化学第3章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普通化学第3章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三章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 化合物
2010-3-17
三课时
讲授内容
• 一、钠及其化合物 • 二、铝及其化合物 • 三、铁及其化合物 • 四、硬水的软化
• IA族的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可溶 于水的碱,所以称作碱金属。
• 碱金属元素包括:锂、钠、钾、铷、铯。 以钠为代表,学习钠的有关知识。
一、钠及其化合物
Al
熔点/℃
660
Al2O3 2050
(2)铝的化学性质
4Al+3O2=2Al2O3
与硫、卤素的反应(学生自己写化学方程式)
2Al+6HCl=2AlCl3+3H2↑ H+
Al2O3+6HCl=2AlCl3+3H2O 2Al+2NaOH+2H2O=2NaAlO2+3H2↑ OH-
Al2O3+2NaOH=2NaAlO2+H2O
剂。
腐植酸钠
腐植酸钠是一种高分子非均一 的芳香族,是多羟基、羧酸的 钠盐,外观为黑色粉状、晶状 固体。溶于水,呈碱性。具有 离子交换、吸附、络合、螯合、 絮凝、粘结等多种功能。
主要规格:
腐植酸 (干基计) ≥60.0% 水不溶物(干基计) ≤15.0%
水 份 ≤15.0% PH 8.0-10.0
•主要用途: 工业方面:用于陶瓷增效剂,钻井泥浆降失水剂, 混凝土早强减水剂,废水处理剂、软水染色剂,离子交换剂、 锅炉水处理剂等。 其他方面:主要用于土壤改良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养殖池水 处理剂、饲料添加剂及兽药制剂等。
• C. 宝石:红宝石——铬元素

蓝宝石——铁、钛等元素
(2)氢氧化铝Al(OH)3
• 为白色胶状沉淀,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 与酸反应生成铝盐,又能与碱反应生成偏 铝酸盐。 Al(OH)3+3HCl=AlCl3+3H2O Al(OH)3 +NaOH=NaAlO2+2H2O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元素和化合物是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它们是理解和研究物质及其性质、变化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元素和化合物的定义、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元素的基本概念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每个元素都有独特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元素通常以符号表示,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氧元素的符号是O。

元素的主要特征包括:1. 原子结构:元素的所有原子都具有相同的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壳。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也是元素的标识符。

2. 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原子的电子结构决定。

元素可以通过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来形成化合物。

3. 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熔点、沸点等。

每个元素都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可以用于元素的鉴别和分离。

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构成了地壳、大气、生物体等各种物质。

元素的丰度以及元素的性质对于地球上的生命和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具有新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合物的特征包括:1. 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数比例是固定的。

2. 化学性质:化合物具有与原子不同的化学性质。

它们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元素或与其他化合物形成新的化合物。

3. 物理性质: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可以与组成它的元素的物理性质不同。

例如,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如沸点和密度。

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水、盐、糖等。

化合物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如药物、塑料、合成纤维等。

三、元素和化合物的重要性及应用元素和化合物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基础科学研究:元素和化合物的研究是化学科学的基础。

通过对元素和化合物性质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结构和反应机理,推动化学科学的发展。

2. 材料科学:元素和化合物是制备各种材料的基础。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而化合物则是由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新物质。

在化学中,元素和化合物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性质和重要性。

一、元素的概念和性质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目前,已经发现了118个元素,其中92个是自然存在的,其他的都是人工合成的。

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原子序数、原子符号和原子量。

元素的性质可以通过其原子结构来描述。

元素的性质由其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以及电子的排布方式。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而中子的数量则可以改变元素的同位素。

电子的排布方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如反应性和化合价。

元素可以根据其在化合物中的位置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常见的金属包括铁、铜和铝。

非金属通常是质地脆硬,不具备导电性和热导性,例如碳、氧和氮。

类金属则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性质,如硅和锗。

二、化合物的概念和性质化合物是由两个或更多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形成涉及元素之间的原子组合和化学键的形成。

化合物可以以不同的比例和方式组成,因此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化合物的性质由其组成元素和它们之间的化学键类型决定。

化合物可以是离子性的,其中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如氯化钠(NaCl)。

化合物还可以是共价性的,其中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来形成化学键,如水(H2O)。

化合物可以具有不同的物理状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这取决于化合物的熔点和沸点。

化合物的性质还可以通过其溶解性、反应性和化学稳定性来描述。

三、元素和化合物的重要性元素和化合物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础,包括我们身体中的化学物质,如氧、碳和钙。

元素和化合物在科学研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反应和转化过程,科学家们可以揭示物质世界的奥秘,并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药物开发、材料科学和环境保护。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及其应用课件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及其应用课件

K5=K1·K2/(K32·K4)= 107> 105
(4)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或过量CO2的离子方程式。 。
(5)向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SO2的离子方程式。
ClO- + H2O + SO2 ═ SO42- + 2H+ + Cl-

(6)向FeBr2溶液中通入等物质的量Cl2的离子方程式。
2Fe2++2Br-+2Cl2===2Fe3++B①r②2+HH2CC4OOC33- l-
。 HCO3- +H+
CO32- +H+
③HClO
ClO- +H+
(7)S将OS2+O2C和l2C+l22混H合2O,==漂=4白H+性+减S弱O24的⑤-④ ⑤+原CH=a2①2CC因COO+33l(+(-②用sC) a-2离+③+2子CC×OlO2方32-。--=(④aC程qa)C+式OC3a表↓2++(2a示Hq)C)lO。
Na2CO3+Ca(OH)2===CaCO3↓+2NaOH 。
(3)向NaOH、Na2CO3、NaHCO3溶液中逐滴滴入少量盐酸,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
O_H__-_+__H_+_=_=_=__H_2_O_;__C_O__23_-_+__H_+_=_=_=_H__C_O_- 3_;__H_C_O__-3_+__H_+_=_=_=__H_2_O_+__C_O__2_↑____ 。
Fe(OH)2制备常用方法:
方法一:有机覆盖层法将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 插到液面以下,并在液面上覆盖一层苯或煤油(不能 用CCl4),以防止空气与Fe(OH)2接触发生反应,如图 1所示。

第讲元素与化合物

第讲元素与化合物

第一讲:元素与化合物在化学中,元素和化合物是两个基本概念。

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而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而成的新物质。

元素元素是一种物质,它由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目的原子组成。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余的是合成的。

每个元素都有一种化学符号,例如氧元素的化学符号为O。

元素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外层电子的数量、排布和结合方式。

元素又可以根据其性质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三种。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以及塑性和延展性,如铁、铜、铝等。

非金属元素则较为脆弱,通常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如氢、氧、碳等。

半金属元素则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如硅、锑、铟等。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而成的新物质。

化合物的性质与组成元素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通常具有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化学中,化合物的组成通常用化学式表示,如水的化学式为H2O,其中H代表氢元素,O代表氧元素,2代表氢元素的原子数量。

化合物的种类非常多,可以根据化学键类型分为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两种。

共价化合物通常由两个非金属元素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如水、二氧化碳等。

离子化合物则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通过电子的互相转移形成,如氯化钠、硫酸铜等。

除了以上两种类型的化合物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如配合物、氢键化合物、氢化物等。

元素和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元素和化合物之间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相互转化。

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化合物,或者化合物的分子通过化学反应断裂原子键而分解成元素。

例如,氢气和氧气可以通过电火花反应生成水:2H2 + O2 → 2H2O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氢气和氧气这两种元素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了水这种化合物。

另一个例子是硫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分解成硫酸和铜金属:CuSO4 → Cu + SO3 + O2在这个化学反应中,硫酸铜这种离子化合物分解成了硫酸和铜金属这两种元素。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归纳整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归纳整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归纳整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归纳整理第一部分金属元素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二、镁的性质1. 物理性质: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延展性。

密度较小,熔点较低,硬度较小2. 化学性质:三、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铝的性质①与非金属反应 4Al+3O2 点燃2 Al2O 3 ②铝热反应 2Al+Fe2O 3 高温 Al 2O3+2Fe(焊接铁轨) ③与酸反应2Al+6HCl == 2AlCl3+3H2 ↑④与碱反应2Al+2NaOH+2H2O == 2NaAlO2+3H2↑ 2、Al2O3(两性氧化物)①与酸反应Al 2O 3 +6HCl == 2AlCl3 + 3H2O Al 2O 3 + 6H+ ==2Al3+ + 3H2O ②与碱溶液反应 Al 2O 3 + 2NaOH === 2NaAlO2 + H2OAl 2O 3+ 2OH- === 2AlO2-+ H2O3、Al(OH)3(两性氢氧化物)①与酸反应Al(OH)3 +3HCl ==AlCl3 + 3H2O ②与碱反应 Al(OH)3 + NaOH===NaAlO2 + 2H2O ③受热分解 2Al(OH)34、Al(OH)3 制备AlCl 3 +3NH3·H 2O=Al(OH)3 ↓+3NH4Cl NaAlO 2 +CO 2+ 2H2O =Al(OH)3 ↓+ NaHCO 3 5、从铝土矿提取铝(优化32页)酸溶法碱溶法Al 2O 3+ 3H2O④ 电离方程式 H + + AlO2-+ H2O Al(OH)3 Al 3+ + 3 OH-四、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铁的性质物理性质: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密度大,熔沸点高,有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

化学性质:①与氧化性不太强的氧化剂反应,生成+2价化合物如S .I 2.H +.Fe 3+.Cu 2+Fe +CuSO4 = Cu + FeSO4 Fe +SFeS Fe +2Fe3+ ===3 Fe2+Fe +2HCl == FeCl2 + H2↑②与强氧化剂反应,生成+3价化合物如Cl 2.Br 2.HNO 3.浓H 2SO 4(△) 等氧化为Fe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元素及其化合物建知识网络明内在联系提炼1 常见物质的特殊颜色1.有色气体:NO2(红棕色)、Cl2(黄绿色);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NH3、HCl。

2.溶液中的有色物质: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MnO-4[紫(红)色]。

Br2在水中显黄(橙)色,在有机溶剂中显橙(红)色;I2在水中显黄(褐)色,在有机溶剂中显紫(红)色。

3.有色固体:(淡)黄(棕)色固体:Na2O2、S、FeS2、FeCl3;黑色固体:MnO2、C、CuO、FeO、Fe3O4;紫(黑)色固体:KMnO4、I2;(紫)红色固体:Cu。

4.有色沉淀:(1)白色沉淀:H2SiO3、AgCl、BaSO4(不溶于酸)、BaSO3、Mg(OH)2、Al(OH)3、BaCO3、CaCO3、CaSO 4、MgCO 3等;(2)红褐色沉淀:Fe(OH)3;(3)蓝色沉淀:Cu(OH)2;(4)黑(褐)色沉淀:CuS 、FeS ;(5)砖红色沉淀:Cu 2O 。

提炼2 特征反应1.产生气体 (1)与酸反应产生气体金属+HCl(或稀H 2SO 4)―→H 2↑; 金属+H 2SO 4(浓)―→SO 2↑; 金属+HNO 3(稀)―→NO↑; 金属+HNO 3(浓)―→NO 2↑;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 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 ;CO 2-3(HCO -3)+H +―→CO 2↑+H 2O ; S 2-(HS -)+H +―→H 2S↑;SO 2-3(HSO -3)+H +―→SO 2↑+H 2O 。

(2)与碱反应产生气体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NH +4+OH -=====△NH 3↑+H 2O 。

(3)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2Na +2H 2O===2NaOH +H 2↑; Mg +2H 2O=====△Mg(OH)2+H 2↑; 3Fe +4H 2O(g)=====高温Fe 3O 4+4H 2; C +H 2O(g)=====高温CO +H 2; 2Na 2O 2+2H 2O===4NaOH +O 2↑; CaC 2+2H 2O===Ca(OH)2+C 2H 2↑。

2.两溶液混合产生沉淀和气体(1)Ba(OH)2与(NH 4)2SO 4溶液:Ba 2++2OH -+2NH +4+SO 2-4=====△BaSO 4↓+2NH 3↑+2H 2O 。

(2)硫代硫酸盐与强酸反应:S 2O 2-3+2H +===S↓+SO 2↑+H 2O 。

(3)互相促进的水解反应:Al 3+与CO 2-3(HCO -3)、S 2-(HS -)、Fe 3+与CO 2-3(HCO -3)。

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可能是Al 、Al 2O 3、Al(OH)3、弱酸的铵盐、弱酸的酸式盐等。

4.三类特殊反应(1)归中反应:C +CO 2=====高温2CO 、6HCl(浓)+KClO 3===3Cl 2↑+3H 2O +KCl 、2H 2S +SO 2===3S↓+2H 2O 、S +2H 2SO 4(浓)=====△3SO 2↑+2H 2O 、4NH 3+6NO =====△催化剂5N 2+6H 2O 、Fe +2FeCl 3===3FeCl 2。

(2)歧化反应:Cl 2+H 2O===HCl +HClO 、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3S +6NaOH=====△2Na 2S +Na 2SO 3+3H 2O 、3NO 2+H 2O===2HNO 3+NO 。

(3)置换反应:①金属―→金属:金属1+盐1―→金属2+盐2;铝热反应。

②金属―→非金属:活泼金属(Na 、Mg 、Fe)――→H +或H 2O △H 2↑;2Mg +CO 2=====点燃2MgO +C 。

③非金属―→金属:H 2+金属氧化物――→△金属+H 2O ;C +金属氧化物――→高温金属+CO(或CO 2)。

④非金属―→非金属:2C +SiO 2=====高温Si +2CO↑;2F 2+2H 2O===4HF +O 2;X 2+H 2S===S↓+2HX(X =Cl 、Br 、I);Cl 2、Br 2、I 2之间的置换;O 2+2H 2S=====点燃2S↓+2H 2O 。

提炼3 重要的实验现象 1.燃烧时火焰的颜色(1)火焰为蓝色或淡蓝色:H 2、CO 、CH 4、H 2S 、C 2H 5OH 、S 等在空气中燃烧。

(2)火焰为苍白色:H 2在Cl 2中燃烧。

2.溶液中的沉淀现象(1)产生白色沉淀:Ca 2+与CO 2-3、SO 2-3;Ba 2+与SO 2-4、CO 2-3、SO 2-3;Ag +与Cl -;SiO 2-3与H +;Mg 2+与OH -。

(2)产生黄色(浅黄色)沉淀:Ag +与Br -、I -;H 2S 溶液与O 2、SO 2、Cl 2等。

(3)产生黑色沉淀:Fe 2+、Cu 2+、Pb 2+与S 2-。

(4)产生红褐色沉淀:Fe 3+与OH -。

(5)产生蓝色沉淀:Cu 2+与OH -。

(6)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①向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液]中通入CO 2或SO 2至过量;②向铝盐溶液中滴加强碱溶液至过量;③向偏铝酸盐溶液中滴加强酸至过量;④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

(7)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Fe 2+与OH -。

3.产生气体的现象(1)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此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SO 2,原溶液中含有SO 2-3或HSO -3。

(2)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且此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气体是CO 2,原溶液中含有CO 2-3或HCO -3。

(3)与碱溶液反应且加热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此气体为NH3,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4)电解电解质溶液时,阳极气态产物一般是Cl2或O2,阴极气态产物是H2。

4.溶液变色现象(1)变红色:石蕊+酸;酚酞+碱;Fe3+与SCN-。

(2)变蓝色:石蕊+碱;碘水+淀粉溶液。

(3)浅绿色变黄色:Fe2+与Cl2、Br2或HNO3。

(4)黄色变浅绿色:Fe3+与Fe、SO2-3或S2-等。

(5)品红溶液褪色:遇Cl2、SO2、次氯酸盐[如NaClO、Ca(ClO)2]、Na2O2等,但加热后又恢复为红色的是SO2。

(6)溴水褪色:遇H2S、SO2、碱、活泼金属等。

(7)酸性KMnO4溶液褪色:遇H2S、SO2、Fe2+等。

(8)卤素单质在水、有机溶剂中的颜色变化:如将Cl2通入含Br-的溶液中,溶液变为橙色,若加入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则有机层变为橙红色;将Cl2通入含I-的溶液中,溶液变为棕黄色,若加入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则有机层变为紫色。

回访1 (2016·全国甲卷)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 【导学号:】A.NaHCO3、Al(OH)3B. AgCl、NaHCO3C.Na2SO3、BaCO3D. Na2CO3、CuSO4回访 2 (2015·全国卷Ⅰ)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 mol·L-1CuSO4溶液Mg(OH)2的小际相符的是( )选项①中物质②中物质预测②中的现象A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B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C氯化铝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D.草酸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溶液逐渐褪色1.(2016·河南洛阳统考)下列过程中,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是( )【导学号:】A.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将HCl通入NaAlO2溶液中C.加热溶有SO2的品红溶液D.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2.(2016·河北三市二次联考)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然后滴入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所得沉淀为BaSO3,后转化为BaSO4B.将浓硫酸滴入蔗糖中,得黑色蓬松的固体,并该过程中浓硫酸仅体并搅拌有刺激性气味现吸水性和脱水性C.向FeCl2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出现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FeCl2溶液部分变质D.向含有足量淀粉的FeI2溶液中滴加2滴氯水溶液变蓝还原性:I->Fe2+3.(2016·东城统考)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选项①中的物质②中的物质预测装置中现象A.NO2蒸馏水试管充满无色溶液B.SO2紫色石蕊溶液溶液逐渐变为红色C.NH3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D.Cl2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4.(名师押题)( )实验试剂甲试剂乙试剂丙丙中的现象A.浓硫酸Na2SO3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浓盐酸KMnO4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C.稀盐酸CaCO3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浓氨水CaO AlCl3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易错警示:(1)CO2通入CaCl2溶液不会产生沉淀。

(2)高炉炼铁时的还原剂是CO,焦炭的作用是燃烧提供能量和产生CO。

(3)NO2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但不是酸性氧化物。

(4)SO2和Cl2的混合气体,可能不具有漂白性。

(5)SO2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是利用SO2的漂白性。

(6)SO2不能漂白石蕊溶液。

(7)硅单质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

(8)Fe、Al能用于盛放浓硝酸是因为“钝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隔离Fe、Al与硝酸的接触。

热点题型2 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物质型1.(2016·陕西咸阳一模)向氯化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无沉淀。

若再通入下列某气体或再加入下列某物质,一定无沉淀生成的有( )①通入氯化氢②通入氯气③通入氨气④通入二氧化碳⑤通入硫化氢⑥通入二氧化氮⑦加入氢氧化钠⑧加入三氯化铁A.①④⑤⑦B.①④C.①⑤⑧ D. ②③⑥⑦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3溶液后出现红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