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球计数板的使用
血球计数板计数法

精度高
血球计数板由精密的网格构成,能够精确地 计算细胞数量,误差较小。
样本用量少
血球计数板计数法需要的样本量较少,适用 于珍贵样本的计数。
缺点
主观性强
血球计数板计数法需要人工识别和计数细胞,因此容易受到主观因素 的影响,不同操作者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无法计数非网格区域细胞
血球计数板上的网格区域有限,对于非网格区域的细胞无法计数,可 能会造成计数误差。
改进样本处理方法,提高细胞分散效果,降低细胞聚集现象, 提高计数的准确性。
增加血球计数板的网格密度,以减少计数误差,提高计数的准 确性。
将血球计数板计数法与其他检测方法相结合,如染色法、流式 细胞术等,以提高计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6 血球计数板计数法:血常规检测中的血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降低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也 可见于慢性病、肿瘤、月经期、孕妇等生理性贫血。
白细胞计数结果解读
白细胞计数正常值
成人(4.0~10.0) × 10^9/L,新生儿 (15.0~20.0) × 10^9/L。
白细胞计数升高
常见于感染、炎症、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等,也可 见于生理性升高,如剧烈运动、体力劳动、月经期 和排卵期等。
常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 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 合征等,也可见于某些药物影响 或放化疗后骨髓抑制。
05 血球计数板计数法的优缺点
CHAPTER
优点
操作简便
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是一种直接、快速的细胞 计数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适用范围广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细胞计数,包括细 菌、红细胞、白细胞等。
总结词
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在血常规检测中广 泛应用,用于准确计数红细胞、白细 胞和血小板等血细胞数量,为临床诊 断提供重要依据。
血球计数板的计数方法

血球计数板的计数方法血球计数板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设备,用于进行血液细胞计数。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球计数板的计数方法,包括准备工作、样本处理、装载计数板、显微镜观察和计算结果等方面。
一、准备工作1.清洁:将血球计数板从存放位置取出,用酒精或去离子水擦拭干净,确保无灰尘和污垢。
2.检查:检查血球计数板是否完好无损,如有破损或变形应及时更换。
3.校准:使用前应进行校准,确保读数准确可靠。
二、样本处理1.采集样本:从受试者的静脉或指尖采集适量的血液样本,并将其加入到已经预先混合好的抗凝剂中。
2.混匀:轻轻摇动管子使其充分混匀,避免产生气泡。
3.稀释:将适量的稀释液加入到混合好的样本中。
通常情况下,白细胞需要进行稀释,而红细胞不需要稀释。
具体稀释倍数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装载计数板1.取出计数板:将血球计数板取出,放在干净的台面上,注意不要碰到玻璃面。
2.装载样本:使用移液器或吸管将稀释好的样本加入到计数板的样本槽中。
注意不要加过多,以免溢出。
3.震荡:轻轻震动计数板,使其充分混合。
四、显微镜观察1.调节显微镜:将显微镜调整到适当的倍率,并调节焦距,以便观察细胞。
2.观察细胞:在计数板上找到一个适当的视野,并开始观察细胞。
对于白细胞和红细胞,应分别选择不同的区域进行观察。
3.计数细胞:使用目镜和标尺,在每个小方格内逐一计数细胞。
对于白细胞和红细胞,应分别进行计数,并记录下来。
五、计算结果1.白细胞计算:根据已经记录下来的白细胞数量和稀释倍数,按照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白细胞计数结果。
2.红细胞计算:根据已经记录下来的红细胞数量和稀释倍数,按照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红细胞计数结果。
3.血红蛋白计算:根据已经记录下来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按照公式进行计算得出血红蛋白计数结果。
4.其他指标计算:根据实验需要,可以进一步计算其他指标,如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等。
六、注意事项1.避免使用过期或损坏的血球计数板。
2.样本必须充分混匀,以确保稀释均匀。
血球计数板的计数方法

血球计数板的计数方法血球计数板是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计数工具,用于进行血细胞计数。
正确的计数方法对于获得准确的结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血球计数板的计数方法。
首先,准备工作。
在进行血球计数之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包括血球计数板、显微镜、计数用盖玻片、血细胞计数液等。
确保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完整,以免影响计数结果。
其次,取样。
取适量的血液样品,使用吸管或注射器将血液滴在计数板的计数室中。
注意避免气泡的产生,以确保计数的准确性。
然后,计数。
将计数板放置在显微镜上,调节镜头至适当倍数。
在计数室的九个小方格中,选择几个进行计数。
根据所选小方格的面积和深度,计算出所选小方格的体积。
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所选小方格中的血细胞数量,并进行计数。
接着,计算。
根据所选小方格的体积和计数结果,计算出每升血液中的血细胞数量。
通常情况下,计数板上的每个小方格代表的体积是已知的,根据这一体积和计数结果,可以得出血细胞的浓度。
最后,记录。
将计数结果准确记录下来,包括所选小方格的数量、计数板的倍数、计数室的体积等信息。
这些记录对于结果的准确性和可复现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血球计数板的计数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保持耐心和细心,避免因匆忙而导致计数错误。
其次,要进行多次计数,并取平均值,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总之,血球计数板的计数方法是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技术。
正确的计数方法能够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介绍的计数方法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提高血球计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于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如下:
1.血球计数板在使用前应先进行清洗和消毒,以确保使用时的卫生
性和准确性。
2.使用血球计数板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中的步骤进行操作,
避免出现误差。
3.在进行血细胞计数时,应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以确保检测结
果的准确性。
4.使用血球计数板时,应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安静,避免干扰和
误操作。
5.血盖片应具有一定的重量,平整、光滑、无裂痕,厚薄均匀一致。
6.红细胞稀释液应等渗、新鲜、无杂质微粒。
7.严格操作,从消毒、采血、稀释、充池到计数都应规范。
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

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
一、注意事项
1. 血球计数板只能用于血液检查,不能用于测量其他物质;
2. 将血球计数板放置于平面上,确保平稳,防止晃动和碰撞;
3. 在开始测定之前,要根据靶点的电极安装完整;
4. 滴血时要涂抹几种抗凝剂,防止血液沉淀。
如果血液较深,可在计数前用刨子将血液挖出。
二、步骤
1. 将血液精确滴在血球计数板上;
2. 连接血球计数板上的接头,打开电源;
3. 根据靶点调整电位器;
4. 将光学镜头的焦距调节到节点最佳状态;
5. 通过镜头观察血液样本,一次性计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
6. 通过刀片移动的方式,进行血球的细致观察和计数;
7. 计数结束后,关闭电源,清理血球计数板上的血液,清洗各个部分,涂抹上抗菌剂。
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

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用于测量血液中各种血球数量的实验室工具。
下面是使用血球计数板的一般步骤:
1. 准备工作:
- 清洁血球计数板:使用酒精或其他适当的清洁剂将血球计
数板彻底清洁,并确保完全干燥。
- 准备血液样本:采集血液样本,并将其置于抽血管中。
2. 充填血液样本:
- 将橡胶管连接至抽血管的一端,并将另一端放入含有适当
稀释液(例如乙醇,盐水等)的试管中。
- 轻轻压抽血管,让血液与稀释液混合,确保样本适当稀释。
3. 填充计数室:
- 将计数室的一角放入混合好的血液样本液中。
- 逐渐放松手指,使液体自然充满整个计数室。
4. 观察计数室:
- 使用显微镜,在10倍或40倍放大倍数下观察计数室的血
球图像。
- 记录计数室内的血球数量。
5. 计算血球数量:
- 将计数室中各种血球的数量进行计算和统计。
- 根据计数室内的面积和深度,计算总血球数量。
- 可以使用计数室所覆盖的血球数量与已知的面积,以得出
总血球数量的近似值。
6. 清洗和储存:
-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彻底清洗计数室,确保无血液残留。
- 将计数室储存在干燥,洁净的地方,以防止污染和损坏。
请注意,使用血球计数板可能需要一定的实验室训练和技巧,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血液分析时,应遵循实验室的操作指南和安全规定。
血球计数板的计数方法

血球计数板的计数方法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用于计算血球数量。
具体的计数方法如下:
1. 准备工作:首先,确保血球计数板干净,无污染。
可用洗涤剂和双蒸水进行清洗和冲洗,然后用无纹纸巾擦干。
2. 取血样:使用无菌针头采集一定量的血液样本,通常使用的样本量为0.02毫升。
3. 加样:将血液样本滴入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区。
滴落的血液应均匀地分布在计数区的每个小方格内。
4. 观察:视觉放大镜或显微镜的帮助下,通过目镜观察计数区的血球数量。
5. 计数:随机选择若干个小方格,计算这些方格中血球的数量。
一般使用的计数面积为3个或4个方格。
6. 计算:将所选方格中的血球数量相加,然后乘以血球计数板的稀释倍数和倒干涉系数。
根据计算公式,可得出血球的浓度,常用单位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血球的数量。
7. 结果:将最终计算出的血球浓度记录下来,并报告给相关的医务人员或研究人员。
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血球计数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避免出现污染或操作错误。
在完成计数后,要及时清洗血球计数板,以备下次使用。
血球计数板计数实验

环工综合实验血球计数板计数实验实验报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先要测定每个小方格中微生物的数量,再换算成每毫升菌液(或每克样品)中微生物细胞的数量。
2.血球计数板计算微生物数量的优缺点是什么?血球计数板与平板稀释法对细菌个数进行测定,结果往往差别很大。
分析原因。
答:⑴将细菌(或其他微生物)以染料(例如结晶紫)染色后,直接以显微镜观察的方式计数,再推算回细菌数,所得即为总菌数,即死菌、活菌一并计算。
优点:简单、快速、重复性高。
不足:不能区分死细胞和活细胞,应用范围较窄;一些小的细胞在显微镜下很难看到;样品中菌液浓度不能低于106个/mL;不能用于菌丝体或呈链状而不分散的微生物测定⑵血球计数板计量时所得到的结果为死菌与活菌的总数,而平板稀释法培养得到的为活菌数目,因此结果差异较大。
四、实验步骤1.稀释:取接种酵母菌的斜面一支,加入5ml无菌水,摇晃试管一分钟,使形成菌液;将菌液倒入洁净的150ml锥形瓶中,加结晶紫三滴,摇晃2分钟,再加入无菌水至50ml。
2.镜检计数室: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
若有污物,则需清洗后才能进行计数。
2.加样品: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再用无菌的细口滴管将稀释的酿酒酵母菌液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不宜过多),让菌液沿缝隙靠毛细渗透作用自行进入计数室,一般计数室均能充满菌液。
注意不可有气泡产生。
4.显微镜计数:静止5分钟后,将血球计数板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计数室所在位置,然后换成高倍镜进行计数。
在计数前若发现菌液太浓或太稀,需重新调节稀释度后再计数。
一般样品稀释度要求每小格内约有5—10个菌体为宜。
每个计数室选5个中格(可选4个角和中央的中格)中的菌体进行计数。
位于格线上的菌体一般只数上方和右边线上的。
如遇酵母出芽,芽体大小达到母细胞的一半时,即作两个菌体计数。
计数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值来计算样品的含菌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使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的问题探讨
摘要:“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是新课标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的学生分组实验,需要学生学会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准确计数酵母。
通过结合“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这一实验和有关血球计数板的命题的分析,对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原理和操作方法中遇到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只作了基本的原则性指导,对一些操作过程的细节,没有作细化阐述,而这些细节都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所在。
如何正确使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种群数量进行计数,是本实验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中学实验条件,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相对容易,只要指导学生掌握血球计数板的正确使用便可。
但学生对血球计数板结构的认识不够明确,教师也讲解不清晰。
而在近年来的高考题或模拟题中多次出现相关的试题,而且不仅从如何计算酵母的数量的角度来考查学生,还从操作方法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处理方法来考查学生。
而教师在遇到这些问题往往让学生记答案,学生对这些问题仍是感到疑惑。
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将教师和学生在做该实验和相关命题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1 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计数原理
虽然不同版本的教材推荐使用的血球计数板的规格不同,人教版建议使用2mmx2mmx0.1mm方格,苏教版推荐使用1mmx1mmx0.1mm方格,但是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原理和方法是相同的。
以下以1mmx1mmx0.1mm方格的计数板为例分析结构和计数原理。
每个血球计数板上有两个计数室(图1)。
血球计数板上的符号和数字(图1)的含义是:XB-K-25为计数板的型号和规格,表示此计数板中计数室分25个中格;0.1mm为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室的高;1/400mm2表示计数室面积是1mm2(计数室边长1mm),分400个小格,每小格面积是1/400mm2(图2),9个大方格中只有中间的有小方格的中央大方格才是计数室。
不要认为9个大方格都是计数室。
计数室通常也有两种规格:一种是16x25型,即大方格内分为16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25小格(图2);另一种是25x16型,即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
但是不管计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每一大方格都是由16x25=25x16=400个小方格组成。
计数时,若计数室是由16个中方格组成,数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4个中方格(即100个小方格)的菌数。
如果是由25个中方格组成的计数室,除数上述4个中方格外,还需数中央1个中方格(即80个小格方)的菌数(图3)。
计数时对压在中格四条线上的细胞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细胞(一般选左边和上边的线)。
以1minx1mmx0.1 mm方格的计数板为例,如果是25个中格的计数室,计数的5个中格菌数共N个,那么1mL培养液中菌数=N/5x25x10000x稀释倍数。
如果是16个中格的计数室,计数的4个中格菌数共N个,那么1mL培养液中菌数=N/4x16x10000x稀释倍数。
2 血球计数板操作方法的注意事项
教师在介绍血球计数板的操作方法时,往往是比较简略的。
学生在操作中因为对操作要求不理解而造成操作不当,或者对操作中出现的异常问题的处理不知如何处理。
而通过分析近几年的有关血球计数板的相关试题,更注重操作方面的考查,而教师在这方面对学生分析阐述得少。
(1)在取样计数前,为什么要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振荡摇匀?
因为这样使酵母菌分布均匀,防止酵母凝聚沉淀,提高计数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减小培
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误差。
(2)为什么要先在计数室上盖上盖玻片,再滴加菌液?
通常滴加菌液时,采用的是“渗入法”:先将盖片盖住计数室,盖片的两端应搭放在计数室两侧的支持柱上。
从计数板中间平台两侧的沟槽内沿盖玻片的下边缘滴入一小滴(不宜过多,一般将滴管口沿盖片边缘与计数平台之间的空隙轻轻靠一靠即可),让菌悬液渗入并充满计数室,勿使气泡产生,并用吸水纸吸去多余菌液。
技巧: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培养液时要迅速,保证计数室被培养液充满,以减少误差。
但也可采用“压滴法”:先将适量菌液滴加在计数平台上,再将盖片从一侧压到计数扳上,使盖片搭放在两则支持柱上,将菌液滴压平。
不管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把握3个原则:加入待测菌液后,计数室内不能产生气泡;不能将菌悬液沾到盖玻片表面,以免污染显微镜的高倍镜头;不能将菌液沾到计数平台两侧的支持柱表面。
比较而言,渗入法更容易操作。
(3)如果先滴加菌液,再加盖玻片,容易出现什么误差?怎么处理?
如果先滴加菌液,再加盖玻片(压滴法),容易使菌液沾到计数平台两侧的支持柱表面,在支持柱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而使盖片不能完全落在支持柱上。
盖玻片由于液滴的表面张力作用而未能严密的盖到计数板表面上,使计数室内的体积增大,计数结果将偏高。
应将血球计数板和盖玻片洗净、烘干重做。
(4)如果计数室中出现气泡,会出现什么误差?怎么处理?
如果计数室中出现气泡,会使盖玻片下有部分空间没有充满菌液,是待计数的菌液体积减少,导致结果偏小。
应将血球计数板和盖玻片洗净、烘干重做。
也就要重新制片。
为什么不采用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菌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的“引流法”?这是因为通过引流法,将盖玻片下方的液体可以进行置换,可能会去除部分气泡,但很难除尽气泡。
引出的菌液会带走部分细胞,造成误差。
菌液也容易沾到盖玻片表面,污染显微镜的高倍镜头而看不到目标。
(5)血球计数板应该如何正确清洗?
血球计数板使用结束后,应采用清水浸泡和冲洗的方式清洗,并进行烘干或自然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不能使用试管刷等硬物进行擦洗。
镜检每个小格中是否存有污物、残菌,如不清洁,需重新清洗直至洁净。
这是因为血球计数板的方格线非常精细、脆弱,当用试管刷擦洗时会造成线条磨损。
也不能用普通的餐巾纸等进行拭擦,可能磨损线条,也会在计数室中留下纸纤维等污物。
要用专用的拭镜纸轻轻擦拭。
另外在使用血球计数板前需要在显微镜下检查,不干净要清洗烘干再使用。
(6)使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要注意哪些问题?
①血球计数板加样后,需静置片刻再使用显微镜计数。
这是因为计数室中的菌悬液有一定的高度(0.1mm)。
需要让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的网格线中,避免细胞分布在不同液层深度,导致计数时被遗漏。
②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网格,也就是要先找到计数室(有小网格的部分)。
将第一个计数中格移到视野中心,再换高倍镜逐小格观察并计数。
观察时还应安排一个顺序,比如,依次按照左上中格、左下中格、右下中格、右上中格。
若有第五中格时,当计数到右上中格时,先向左移动两个中格,再往下移动两个中格便是最中间的一个中格。
小格的观察顺序最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逐格进行。
计数时压线的细胞本着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以免重复计数。
活酵母有芽殖现象,若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的一半时,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数;若芽体小于母细胞一半时为一个酵母细胞。
③因为生活酵母细胞的折光率和培养液的折光率相近,所以观察时要减弱光照的强度,
将视野调暗些。
但不能太暗,否则也看不清。
④每个样品计数应重复3次(每次数值不应相差过大,否则应重新操作),取其平均值。
(7)如果细胞数目过多,难以数清,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该进行稀释,然后再进行计数。
一般样品稀释度要求每小格内约有5~10个菌体为宜。
稀释时要注意:将1mL样液稀释10倍,不是加10mL无菌水,而是加9mL无菌水,即加水稀释后的体积是原来的10倍。
这点不仔细就很容易分析错。
例如将1mL样液稀释100倍,就应该加99mL水。
而不是90mL水。
(8)能不能区分活酵母细胞和死酵母细胞,避免计数出现较大误差?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理应为培养液中活菌体的数量变化,人教版教材中没有提出活菌和死菌的分开计数问题。
易理解成用总的菌体数作计数结果;苏教版教材中虽建议用台酚蓝染液染色,但没有说明这是对活菌(无色)和死菌(蓝色)的区分,并且是将染液直接滴在血球计数板上,菌液浓度改变,造成误差。
正确的做法应是另外制作装片,通过染色对活菌和死菌加以区分,算出两者比例,进一步换算出总菌体数中的活菌数。
由于台酚蓝染液配制相对复杂,且台酚蓝有一定致癌性,建议用吕氏碱性美蓝(亚甲蓝)染液对酵母菌染色,活的酵母细胞呈无色,死的或代谢衰弱的酵母细胞呈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