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案例完美版 (2)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个人卫生的基本知识。
2. 学会正确的洗手、刷牙、洗脸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学前儿童个人卫生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 教育幼儿如何做到正确的洗手、刷牙、洗脸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PPT、教学视频、洗手液、牙刷、牙膏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卫生的活动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卫生保健,引起幼儿对课题的兴趣。
2. 基本知识讲解:教师利用PPT和教学视频向幼儿讲解学前儿童个人卫生的基本知识,如正确的洗手、刷牙、洗脸方法等。
3. 实践操作:教师演示正确的洗手、刷牙、洗脸方法,并引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注意指导幼儿掌握要领。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良好生活习惯,让幼儿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作业布置1. 回家后,幼儿需与家人一起进行正确的洗手、刷牙、洗脸等生活自理能力实践。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卫生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实践卫生保健情况的反馈。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幼儿回家后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以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1. 学习正确的饮食习惯: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向幼儿讲解正确的饮食习惯,如不偏食、不挑食、不吃过多的零食等。
2. 认识食物中的营养:教师向幼儿介绍各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让幼儿了解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如自己搭配一份均衡的午餐,培养幼儿的搭配能力。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健康饮食习惯,让幼儿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七、教学内容与过程1. 认识身体的基本部位:教师通过图片、游戏等形式向幼儿讲解身体的基本部位,如头、手、脚等。
学前教育幼儿卫生保健教案精选

学前教育幼儿卫生保健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卫生保健》教材第三章“幼儿饮食营养与卫生”,详细内容包括:幼儿饮食营养需求、食品安全与卫生、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饮食营养需求,掌握基本的营养知识。
2. 培养学生关注食品安全与卫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饮食营养的合理搭配。
教学重点:食品安全与卫生、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各类食品、餐具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饮食习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幼儿饮食卫生的关注。
2. 新课导入:(1)讲解幼儿饮食营养需求,引导学生了解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2)分析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探讨如何培养健康饮食习惯,让学生认识到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份不合理的幼儿食谱,让学生进行评价和改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饮食经验和健康习惯。
4. 例题讲解:(1)计算幼儿每日所需能量及营养素。
(2)分析常见食品安全问题及预防措施。
5. 随堂练习:(1)设计一份合理的幼儿食谱。
(2)列举自己生活中的健康饮食习惯。
(2)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幼儿饮食营养政策及发展趋势。
六、板书设计1. 幼儿饮食营养需求2. 食品安全与卫生3. 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本节课内容,为一名3岁的幼儿设计一份合理的早餐。
(2)谈谈你对健康饮食习惯的认识,列举自己在生活中实践的健康饮食行为。
2. 答案:主食:燕麦片、牛奶蛋白质:鸡蛋、豆腐水果:苹果、香蕉蔬菜:西红柿、黄瓜(2)健康饮食习惯认识及实践:认识:健康饮食习惯对幼儿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有助于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实践:每日按时就餐,不偏食、不挑食;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过期、变质食品等。
学前教育幼儿卫生保健精品教案精选

学前教育幼儿卫生保健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卫生保健》教材第四章“幼儿饮食与营养”部分,详细内容涉及幼儿饮食的合理安排、营养需求与平衡膳食的基本知识,以及食品安全和卫生习惯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幼儿饮食与营养的基本知识,能够合理安排幼儿的饮食。
2. 培养学生关注幼儿食品安全和卫生习惯的意识,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幼儿饮食与营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饮食的合理安排、营养平衡的计算与应用。
教学重点:食品安全和卫生习惯的培养、平衡膳食的基本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食品、餐具等)、膳食宝塔模型。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幼儿园实际生活中的饮食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幼儿饮食与营养的重要性。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1)幼儿饮食的合理安排。
(2)营养需求与平衡膳食的基本知识。
(3)食品安全和卫生习惯的培养。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如何计算幼儿每日所需营养素,以及如何做到膳食平衡。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现场计算并设计一份幼儿的一日食谱。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设计成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幼儿饮食与营养饮食安排:早餐、午餐、晚餐、加餐营养平衡:膳食宝塔、五大类食物食品安全与卫生:清洁、保存、烹饪2. 设计幼儿一日食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份符合幼儿营养需求的一日食谱,并计算其中的营养素含量。
2. 答案:参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在本节课中,对幼儿饮食与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食品安全和卫生习惯的重视程度。
2. 拓展延伸:结合幼儿生长发育特点,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饮食与营养的调整。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案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时:5课时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大一学生教材:《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卫生保健需求。
2. 掌握儿童生活卫生、饮食卫生、运动卫生、心理卫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儿童卫生保健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卫生保健需求。
2. 儿童生活卫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睡眠卫生等。
3. 儿童饮食卫生:食品安全、营养均衡、饮食习惯等。
4. 儿童运动卫生:运动原则、运动项目、运动损伤预防等。
5. 儿童心理卫生:情绪管理、心理健康促进、心理疾病预防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儿童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儿童卫生保健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儿童卫生保健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实践操作法:进行儿童卫生保健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质量。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
二、第一课时: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卫生保健需求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2. 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需求和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3.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需求。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卫生保健需求。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质量。
三、第二课时:儿童生活卫生教学目标:1. 了解儿童生活卫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生活卫生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案(全)

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 掌握学前儿童的基本健康知识和保健技能。
2. 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卫生惯和生活方式。
3. 提高学前儿童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和成长发育。
2. 学前儿童的常见疾病预防和保健知识。
3. 学前儿童的营养需求和合理膳食安排。
4. 学前儿童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5. 学前儿童的安全教育和急救知识。
三、教学方法1. 前导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保健技能。
2. 讨论交流法:通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对健康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3. 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表、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
4. 实践操作法:在实践环节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兴趣。
2. 传递知识:分别介绍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常见疾病预防和保健知识、营养需求和膳食安排、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安全教育和急救知识。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正确洗手、如何做到每日定时和充足的睡眠等。
4.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提出问题和意见。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情况、课堂讨论的表现等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同时可以通过作业考核、小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价。
以上是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案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步骤,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旨在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教案.doc

绪论1.1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这门课程?有什么用处?首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一门基础课程。
与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及幼儿园的各领域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学习《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在对儿童的身体构造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对儿童进行科学的保健。
为将来在学前教育岗位上做好幼儿的保育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1.2什么是健康?如何去评价儿童的健康?案例:琪琪和妈妈去逛商店,琪琪很喜欢柜台上的芭比娃娃,妈妈出于各种原因没有买,此时的琪琪就开始哭闹、尖叫、在地上打滚、用头撞墙、撕东西、扯自己的头发。
琪琪的表现正常吗?根据健康的定义标准我们来谈谈琪琪的行为是否健康。
WHO(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1)躯体健康,无躯体疾病(生长发育良好机能协调发展,体格强健)1)生长发育良好,体型正常,身体姿势端正(小胖子)2)机体对内外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3)体能发展良好(运动能力)引导不爱运动的孩子运动(2)心理健康,无心理疾病1)智力发展正常(两岁半了,依然不能很好的辨认颜色)2)具有良好的情绪特征3)个性特征良好4)社会适应良好(自闭症儿童)5)没有明显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回过头来,我们看一下琪琪的行为。
妈妈不给琪琪买娃娃,琪琪便大喊大叫,在地上打滚。
琪琪她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说琪琪在心理健康上存在着问题。
因此健康必须包括两个部分,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
儿童时期是培养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的重要时期。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只会上课是不够的,必须要学会正确认识儿童的身心特点,保障儿童的健康发展。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第一章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一章是基础章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章,主要介绍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特点,要求掌握幼儿身体八大系统及感觉器官相关的卫生保健措施。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案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重要性。
3. 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定义。
2.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重要性。
3.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定义。
2. 讲解:讲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探讨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作业:1. 复习所学内容,总结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基本概念。
2. 思考举例说明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重要性。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教学目标:1. 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2. 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3. 理解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2. 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3. 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2. 讲解:讲解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3. 小组讨论:探讨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的关系。
作业:1. 复习所学内容,总结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2. 思考举例说明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3. 思考举例说明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的关系。
第三章:儿童营养与保健教学目标:1. 了解儿童营养需求的基本特点。
2. 掌握儿童营养评价的方法。
3. 理解儿童营养与保健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儿童营养需求的基本特点。
2. 儿童营养评价的方法。
3. 儿童营养与保健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儿童营养需求的基本特点。
2. 讲解:讲解儿童营养评价的方法。
3. 小组讨论:探讨儿童营养与保健的关系。
作业:1. 复习所学内容,总结儿童营养需求的基本特点。
2. 思考举例说明儿童营养评价的方法。
3. 思考举例说明儿童营养与保健的关系。
第四章:儿童心理发展与保健教学目标:1.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2. 掌握儿童心理保健的方法。
3. 理解儿童心理发展与保健的关系。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案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2. 掌握学前儿童日常生活、饮食、睡眠等方面的卫生保健知识。
二、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2. 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的卫生保健3. 学前儿童饮食的卫生保健4. 学前儿童睡眠的卫生保健5. 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卫生保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日常生活的卫生保健,饮食的卫生保健,睡眠的卫生保健,体育锻炼的卫生保健。
2.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饮食的卫生保健,睡眠的卫生保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日常生活的卫生保健,饮食的卫生保健,睡眠的卫生保健,体育锻炼的卫生保健。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卫生保健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学前儿童卫生保健》2. 课件:讲解PPT3. 案例:选取相关案例进行分析4. 课堂讨论:准备相关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引发学生对卫生保健的关注。
2. 讲解:详细讲解日常生活的卫生保健、饮食的卫生保健、睡眠的卫生保健、体育锻炼的卫生保健等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卫生保健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选取一个实际案例,分析其卫生保健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八、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课堂讨论的深度等,以便于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九、课程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的参与度等。
2. 考试成绩:考察学生对卫生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
十、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医生或营养师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的专业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案例
案例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患儿,女,1岁。
多汗,易惊三个月。
近三个月出现多汗,睡觉时出汗更明显,常常湿透枕巾。
稍有声响即惊醒,并苦恼不止,夜间更明显。
患儿白天玩耍正常,吃奶好,大、小便均正常。
患儿系35周早产儿,11月份出生,因没有母乳,人工喂养,至今尚未添加辅食。
方颅,颅后枕秃,前囟1.5cm×1.5cm,肋缘外翻,串珠。
问题:该患儿可能罹患的疾病是什么?病因是什么?如何处理?
案例2
某幼儿园中班发现了一例病儿,其初步症状为:发热、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
发热2~3天后发现在口腔两侧的颊结膜上出现灰白的针尖大的小点。
该园认为病儿换了流行性感冒,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将病儿进行隔离,除医务人员外其他人不能跟其接触;把病儿住室打开进行通风;对该病儿采取了降温处理。
①该病儿患了什么病?该园的诊断是否正确?
②该园采取的措施哪些是恰当的?哪些不够明确?
③该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案例3
某幼儿园幼儿,男,4岁。
冬季某日晨检,老师发现该幼儿精神不好,眼泪汪汪的,认为他可能与其他幼儿闹了情绪,也就没仔细询问和检查。
上午上课时,该幼儿的精神明显不好,满脸通红,老师送他回家休息。
上午10点左右,老师和保健医生去看他,发现他咳嗽,体温39.8℃,打了一针退烧针,但没有明显退热,该幼儿脸色苍白,口唇发乌,呼吸增快,老师立即将他送去医院。
经过医生治疗,半个月后该幼儿病愈出院。
①请分析该幼儿患的是什么病?
②其提出判断依据?
③此病例分析对你有何启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