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肠道外营养
全胃肠道外营养支持

全胃肠道外营养支持对不能自胃肠道供给足够营养物质的患儿可经静脉途径给予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和水,称为全胃肠道外营养(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TPN),又称全静脉营养。
如患儿可经胃肠道获得部分营养物质,尚需经静脉补充不足,则称为部分胃肠道外营养(PPN)。
国内外众多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TPN对于提高危重患儿的救治成功率,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有显著作用。
一、原理在严重创伤和重症感染后,患儿出现高代谢和高分解状态,糖原消耗及脂肪动员,可出现负氮平衡,血浆蛋白降低,抗体形成减少,全身抵抗力低下,形成难以控制的感染症、细胞功能损害,甚至恶病质。
营养支持是适应机体高代谢、高分解反应的特点,满足机体代谢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的增加,维持或增强机体对抗感染的防御机制以及促进损伤后期组织的修复。
二、适应证危重患儿如不能由胃肠道得到足够的营养供应时,即应考虑给予静脉营养:1.处于应激或高代谢状态的危重症患儿如严重感染、烧伤、多器官功能衰竭。
2.患儿营养状况良好,但预计2周或更长时间内不能进食(包括鼻饲)。
3.患儿营养状况差,5天以上不能经胃肠道提供营养或3~5天内经胃肠道提供营养少于需要量的80%,或每天经胃肠道提供营养少于需要量的60%,持续1个月以上。
4.重度营养不良。
三、操作步骤全合一TPN营养液的配制:近年来认为全合一营养液不影响疗效,且更实用方便。
1.用物准备根据医嘱备好药物、一次性全静脉营养输液袋、不同规格一次性注射器数支(一种药物用1支注射器,不能混用)、消毒用物、无菌手套、无菌纱布、无菌棉签、弯盘等。
2.配制①常规消毒药物。
②将电解质(10%氯化钾注射液等)加入氨基酸溶液或葡萄糖液中,充分混匀。
③注射用水溶解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加入氨基酸溶液或葡萄糖液中,脂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剂中。
或将水溶性维生素溶解至脂溶性维生素中,充分混匀后加入脂肪乳剂中,混匀。
全胃肠外营养与全合一

全胃肠外营养与全合一(TPN & AIO)一、TPN的概况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是指通过胃肠外途径提供机体代谢过程所需全部营养的营养支持方法。
目前采用的主要途径是经静脉内输给,故又称静脉营养。
由于TPN 所供给的营养素不需要经过胃肠道即可直接被机体组织所利用,所以也称TPN为人工胃肠道。
自20世纪60年代末TPN在国际上广泛用于外科,并迅速发展,被公认为20 世纪近代外科的重大进展之一。
根据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ASPEN)统计,全美有60万人/年在使用营养支持治疗,并且TPN已经走出医院,进入家庭,每年约有7000人进行家庭TPN。
我国开展TPN也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并且创造了靠TPN维持妊娠全过程并获得分娩成功的首例世界记录。
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TPN 在我国的临床应用也日益广泛,不但外科和儿科开展肠外营养,而且普及到内科、妇产科、肿瘤科等等。
TPN具有双重含义。
一是Pareteral即肠外之义,它是指当胃肠道不能用于供给营养或不能供给足够的营养,就必须从胃肠外供给,所以TPN 的概念在理论上包括从静脉、动静脉导管、肌肉、皮肤,甚至腹(膜)腔提供营养。
另一含义也许是更重要的,即Total(完全),要求输入的营养素的“质”和“量”能满足一个正常人或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
不能低于正常而达不到营养支持的效果;也不能“过高”,“过高”反而给病人带来许多危害。
TPN对其适应症患者有显著效果,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加快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但在应用过程中,尤其行中心静脉输入的TPN从中心导管的插入和维护,营养液的配制,液体输入速度的控制,到代谢方面的监测,不良反应的防治等都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一个环节上的失误就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所以有必要系统学习和掌握TPN这一门现代技术。
二、TPN的营养成份(一)碳水化合物是供能的基本物质,每克能提供16.72 kj (4 kcal) 能量。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26
周围静脉营养举例
营养成分 6-8%复合氨基酸 10-20%脂肪乳剂 10%葡萄糖溶液 复合微量元素 肠外用维生素等 数量 800 ml 400-800ml 1500-2000ml 10ml 约 40ml
27
23
2、感染性并发症: 局部感染、 导管性感染或败血症、 肠源性感染
24
3、代谢性并发症: 高血糖性昏迷、 低血糖休克、 高脂血症、 氨基酸代谢异常、 电解质紊乱、 肝脏损害
25
(九)临床试用配方
中心静脉营养举例
营养成分 10%复合氨基酸(如天津 18F, 11.2%Novamine) 20%脂肪乳剂 40%葡萄糖溶液 复合微量元素 10%葡萄糖溶液 肠外用维生素等 数量 550 ml 500ml 500ml 10ml 1000ml 约 40ml
高支链、低芳香族复方AA溶液--肝功障碍或肝 昏迷患者; 以EAA为主AA溶液--肾衰
17
4、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水溶性Vit:常规提供
脂溶性Vit、微量元素:体内有一定储备,短 期TPN者不致缺乏,但长期禁食者应提供。
18
(五)输注方法
1.
全营养混合液 (total nutrition admixture,TNA)方式: 将所需营养物质,无菌条件下混合置入由聚合 材料制成的输液袋。 注意事项: 当天配当天用,暂不输注时,可保存于4℃冰箱 内,于输注前0.5~1小时取出待输。 输注时间一般需12--16小时以上。
3
(二)禁忌证:
麻痹性和机械性肠梗阻、 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严重腹泻、 极度吸收不良等
4
三、肠内营养制剂和选择
1、自然食品制剂: 牛奶、肉类、鱼类、水果和蔬菜等(匀浆 膳) 适合:经口或胃肠道功能完好者。
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

5 维生素
❖ 在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上占有重要地位。三大营养 成分的正常代谢以及某些生化和生理功能的进展都 需要有各种维生素的参与,处于应激状态〔如手术、 烧伤、败血症等〕的危重病人,维生素的需要量那 么显著增加。人体所需维生素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 大类。为了制剂稳定,适宜临床使用,现临床使用 为复合维生素制剂,品种及规格:注射用水溶性维 生素〔水乐维他〕,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维他利 匹特〕。
肠外营养的禁忌证
❖ 〔一〕胃肠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 ❖ 〔二〕需急诊手术者,术前不宜强求肠外营养; ❖ 〔三〕临终或不可逆昏迷患者。
肠外营养的方法
❖ 不超过2周的肠外营养,可采用周围静脉补给 营养:3%~5%氨基酸和10%葡萄糖或氨基 酸、10%葡萄糖和10%~20%脂肪乳剂。长 期的肠外营养及高渗性营养液〔20%~35% 葡萄糖〕应采用中心静脉插管,24小时连续 滴注。导管可经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等途 径放置到上腔静脉。
❖ 水溶性维生素与维生素K1也不能同时参加到TPN中。 因为水溶性维生素中都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12等 均与维生素K1发生氧化复原反响。
输入途径
❖ 1、外周静脉:短期(1-2周)的TPN可采用外周静脉补充。
❖ 2、中心静脉:脉管径粗,血流快输入的液体可很快被 稀释不引起血管壁的刺激,不受液体浓度及速度的限 制保证机体对热量及营养物质的需要
加其他药物,也不宜在静脉输注营养液的线路中参加其他药物。
配制中本卷须知
❖ 配制TPN时,最好是同一个厂家的产品混合在一起 相对稳定。因不同厂家消费的脂肪乳、氨基酸和葡 萄糖的相容性也不一致。
❖ 维生素C与维生素K1注射剂不能同时参加到TPN中。 因为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复原性,与维生素K1混合 后可消费氧化复原反响,而致维生素K1疗效降低。
肠 外 营 养

TNA的优点:
1.比较佳的热氮比和多种营养素同
时进入体内,增加节氮效果; 2.简化输注过程,节省护理时间; 3.降低代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4.减少污染机会.
2.单瓶输注:
在无条件TNA方式输注时,可以 单瓶输注,但由于各营养素非同步 输入可造成某些营养素的浪费.此 外,若单瓶输注葡萄糖和脂肪乳剂, 可因单位时间内进入体内的葡萄糖 和脂肪乳剂量较多而增加代谢负荷, 甚至并发与此相关的代谢性并发症. 故单瓶输注时氨基酸与非蛋白质能 量溶液应合理间隔输注.
另外要注意各营养素的混合: ①安达美 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不得与维生素C、 磷酸氢钾相混合;(AA) ②水乐维他、维 他利匹特(FAT)不得与安达美直接混合; ③钙与磷酸盐可形成沉淀,应将钙剂加 入葡萄糖内,磷酸盐加入氨基酸内,分别 稀释后,再将氨基酸和葡萄糖混合,肉眼 检查袋内无沉淀产生,然后才能加入脂 肪乳剂,并且要边加边摇动使其充分混 合,以预防微粒的产生。
7.生长激素:基因重组的人生
长激素具有明显的促合成代 谢作用,对于特殊病人(高分 解代谢状态,肠瘘等)同时应 用生长激素能增强肠外营养 的效果.但应严格掌握指征和 疗程.
•输注方法:
• 1.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ent admixture,TNA)
方式,即将每天所需的营养物质在无菌 条件下按次序混合如聚合材料制成的 输液袋或玻璃容器后再输注.TNA有称” 全和一”溶液,也就是我们应用于临床 的3L塑料袋内.这样同时进入人体内的 各种营养素各司其职,对合成代谢有利, 从而强调了所供物质的完全性和有效 性.
肠外营养的输入途径:
由于全营养混合液的渗透压不 高,故经周围静脉输注并无困难,适 宜用量少,PN支持不超过2周者,对 于需长期PN支持者,则中心静脉导 管输入为宜(如颈内静脉或锁骨下 静脉等等).全营养混合液需12~16 小时内输完,也可以24小时连续输 注.
肠外营养的使用规范及流程

肠外营养的使用规范及流程1. 什么是肠外营养?肠外营养,又称为全胃肠外营养,是通过静脉途径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一种方法。
它适用于不能通过口腔摄取足够营养的病患,如消化道吸收障碍、肠道功能障碍、消化道出血等。
肠外营养的目标是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促进康复。
2. 肠外营养的适应症肠外营养适用于以下情况的患者:•无法通过口服或肠道摄取足够营养的病患•消化道功能障碍,如胃肠道瘘管、肠瘘等•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如肠道混合痔管、短肠综合征等•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疾病需要休息消化道的患者•术后手术后肠道功能不能恢复3. 肠外营养的使用规范使用肠外营养需要遵循以下规范:3.1 患者评估在开始使用肠外营养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营养需求、肠道功能等。
评估结果将决定肠外营养的方案和持续时间。
3.2 营养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合适的肠外营养方案,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供给量。
3.3 营养物质的选择选择适合患者的肠外营养配方,其中包括不同类型的氨基酸、脂肪乳剂、电解质等。
根据不同病情,可以选择不同的配方和组合。
3.4 肠外营养的管理肠外营养的管理包括营养物质的配制、输注的方法、输注速度等。
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营养指标。
3.5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使用肠外营养时可能出现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
需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4. 肠外营养的流程使用肠外营养的一般流程如下:1.患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体重、身高、体重指数、胃肠功能、营养状态等。
2.肠外营养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肠外营养方案,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供给量。
3.营养物质的选择: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肠外营养配方。
4.营养物质的配制:严格按照肠外营养配方的要求配制液体,保持卫生和无菌操作。
5.输注方式和速度确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确定肠外营养的输注方式(如静脉持续输注、静脉推注等)和输注速度。
肠外营养

PN
肠 外 营 养
通过静脉为某些病人提 供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 促进合成代谢,维持结构蛋 白功能。
全肠外营养(TPN):所有营养素 完全经肠外获得的营养支持方式。
适应证
一、不能从胃肠道进食者 二、消化道需要休息或消化 不良者 三、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者 四、需要改善营养状况者
禁忌证
严重水、电解质、酸 碱平衡失调;凝血功能异 常;休克
肠外营养制剂
葡萄糖,脂肪乳剂,复方 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 微量元素
葡萄糖:PN主要能源物质。注意:不宜从周围静脉输 入;不宜输入过快过量;强调糖和脂肪双能量来源;对 糖尿病和手术创伤至胰岛素不足的病人必须补充外源性 胰岛素
脂肪乳剂:PN另一种重要能源;可经外周静脉输入; 对危重病人和肝功能不良者常选用中∕ 长链脂肪乳剂混 合液
肠 外 营 养 液 的 输 注 方 法
♣增加节氮效果,降低代谢
并发症发生率
♣使经外周静脉输注成为可
全营养 混合液 TNA
能
♣避免因脂肪乳剂输注过快
引起的副作用
♣无需排气及更换输液瓶,
简化输注步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减少污染和空气栓塞的机
会
单瓶输 注
护 理 措 施
♪合理输注 ♪定期监测评价 ♪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健康教育
常见护理诊断∕ 问题
潜在并发症:气胸、血管损伤、胸导管损伤、空气栓塞、导管移 位、感染、糖代谢紊乱、肝功能异常、血栓性静脉炎等
合理输注:注意输液顺序和速度,对已缺水者先补充部分 平衡盐溶液,已有电解质紊乱者先予纠正,TNA输注不超过 200ml∕ h,并保持连续性,不可突然大幅度改变输液速度,根据 液体出入量,合理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定期监测评价:最初3日每日监测,3日后视稳定情况每周 测1~2次;营养指标及肝肾功能测定每1~2周1次,每周称体重, 有条件时进行氮平衡测定 健康教育:PN相关知识,告知家属病人不能自行调节速度 并让其避免静脉导管脱出;尽早经口进食或肠内营养;出院指 导
完全胃肠外营养名词解释

完全胃肠外营养名词解释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又称全静脉营养,是指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将所有营养物质直接输送到患者体内,以维持患者的营养供应。
TPN常用于无法通过口服或肠道摄入营养的病患,如重症脑损伤、胃肠道手术、肠梗阻等。
TPN提供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
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成分,用于修复和维护组织功能。
脂肪是能量来源,同时也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运载体。
碳水化合物是主要能量来源,能提供思维、运动等活动所需的能量。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可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TPN的制备需要严格的操作规范,并通过专业人员配制,确保配制液的营养成分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般来说,TPN的制备过程包括计算配方、准备成分、混合和储存等环节。
在计算配方时,需要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体重情况,合理确定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准备成分时,需要使用无菌仪器和器具,确保成分的无菌和安全。
在混合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成分的比例和混合的时间,以保证配方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最后,制备好的TPN配方需要储存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以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TPN的使用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化指标,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常见的监测指标包括体重、血糖、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等。
同时,也需要注意患者的排泄情况,确保充分的水分摄入和排泄,以维持正常的水电解质平衡。
总的来说,TPN是一种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将所有营养物质直接注入患者体内的营养支持方法。
它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配方的质量和安全,并且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化指标,以提供合适的营养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肠道外营养
一、概念
二、营养液
三、适应症
一、概念
全肠道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 TPN)是一种对于暂时或者不能进食或者进食后不能吸收的患者通过肠道外通路即经脉途径输送足
够的能量,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电介质,以纠正或预防营养不良状况,维持营养平衡,使肠胃道得到充分休息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营养液
TPN 配方由液体,葡萄糖,脂肪,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电介质等组成。
提供足够的水分(每千卡热量1ml液体),热卡(每日总热卡约30-32kcal/kg),与营养要素,以维持正常的营养与体重。
1、葡萄糖与溶液
传统上碳水化合物常作为肠道外非蛋白质热卡的主要来源,对于尿毒症患者,从理论上讲,输入浓缩葡萄糖液,将部分抑制氨基酸的糖元异生作用,从而减少尿素生成,促使非必需氨基酸的重利用,以合成蛋白质。
2、脂肪乳剂
经脉输入的脂肪乳剂与人体内的乳糜颗粒相似,只是缺少载脂蛋白外壳,然而,几乎一经进入血液,脂肪乳剂颗粒立即获得游离胆固醇载脂蛋白与胆固醇脂,从而在组织结构与代谢上与人体乳糜颗粒完全相同。
3.氨基酸溶液
包括必需氨基酸与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复方氨基酸溶液除了提供热卡外,主要是用于体内蛋白质合成代谢。
人体蛋白质由20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其中8种为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
精氨酸和组氨酸这两种非必需氨基酸在特殊的条件下(如婴幼儿、肾功能衰竭者)可变成必需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这三种支链氨基酸不经肝脏氧化而经肌肉组织代谢。
4、水与电解质
电解质每天的基本需求量,必需根据心、肾、肝功能不全的状况调整,如对需要限制钠摄入的患者应减少补钠量;尿毒症患者应减少补充钾量;而对于胃肠减压,腹泻或者瘘形成患者应增加补钾量(见图一)
[1]
5、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维生素缺乏可导致多种疾病早已经被人类所认识,TPN营养液中如果不注意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将会出现一系列的维生素缺乏症。
三、适应症
1、消化系统疾病
TPN逆转与胃肠疾病有关的营养不良状况能力是无疑的。
同时亦能通过禁食,减少胃肠道刺激,以助疾病改善。
如消化道痿、炎症性肠炎、短肠综合征、重症胰腺炎等
2、严重的创伤、大面积烧伤
外伤与烧伤导致与肌细胞分解代谢有关的氮、钾、磷等从渗液中大量流出,应激状况下,儿茶酚胺、胰高糖素、生长激素与糖皮质激素等分泌增加,使体内代谢率骤增,营养需求量增大。
因此及时给予TPN可能减少继续感染,低蛋白血症,多脏器损害等并发症出现。
3、严重的感染与败血症
持续高热与食欲减退使能量需求与代谢率明显增加,而营养摄入则明显不足,对此类患者应注意尽早给予营养支持疗法。
4、术前辅助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