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外营养

合集下载

胃肠外营养

胃肠外营养

胃肠外营养胃肠外营养是按照患者的需要,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患者所需的全部能量及营养素,包括氨基酸、脂肪、各种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

㈠目的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从胃肠道营养、胃肠道需要充分休息、消化吸收障碍以及存在超高代谢等的患者,保证热量及营养素的摄入,从而维持机体新陈代谢,促进患者康复。

㈡分类根据补充营养的量,胃肠外营养可分为部分胃肠外营养(PPN)和全胃肠外营养(TPN)两种。

根据应用途径不同,胃肠外营养可分为周围静脉营养及中心静脉营养。

短期、部分营养支持或中心静脉置管困难时,可采用周围静脉营养及中心静脉营养。

长期、全量补充营养时宜采取中心静脉营养。

㈢用法胃肠外营养的输注方法主要有全营养混合液输注及单瓶输注两种。

1.全营养混合液输注即将每天所需的营养物质在无菌条件下按次序混合输入由聚合材料制成的输液袋或玻璃容器后再输注的方法。

这种方法热氮比例平衡、多种营养素同时进入体内而增加节氮效果;同时简化输液过程,节省时间;另外可减少污染并降低代谢性并发症的发生。

2.单瓶输注在无条件进行全营养混合液输注时,可单瓶输注。

此方法由于各营养素非同步进入机体而造成营养素的浪费,另外易发生代谢性并发症。

㈣禁忌证1.胃肠道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

2.估计应用时间不超过5天。

3.患者伴有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出凝血功能紊乱或休克时应暂缓使用,待内环境稳定后再考虑胃肠外营养。

4.已进入临终期、不可逆昏迷等患者不宜应用胃肠外营养。

㈤并发症在患者应用胃肠外营养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1.机械性并发症在中心静脉置管时,可因患者体位不当、穿刺方向不正确等引起气胸、皮下气肿、血肿甚至神经损伤。

若穿静脉及胸膜,可发生血胸或液胸。

输注过程中,若大量空气进入输注管道可发生空气栓塞,甚至死亡。

2.感染性并发症若置管时无菌操作不严格、营养液污染以及导管长期留置可引起穿刺部位感染、导管性脓毒症等感染性并发症。

全胃肠道外营养支持

全胃肠道外营养支持

全胃肠道外营养支持对不能自胃肠道供给足够营养物质的患儿可经静脉途径给予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和水,称为全胃肠道外营养(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TPN),又称全静脉营养。

如患儿可经胃肠道获得部分营养物质,尚需经静脉补充不足,则称为部分胃肠道外营养(PPN)。

国内外众多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TPN对于提高危重患儿的救治成功率,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有显著作用。

一、原理在严重创伤和重症感染后,患儿出现高代谢和高分解状态,糖原消耗及脂肪动员,可出现负氮平衡,血浆蛋白降低,抗体形成减少,全身抵抗力低下,形成难以控制的感染症、细胞功能损害,甚至恶病质。

营养支持是适应机体高代谢、高分解反应的特点,满足机体代谢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的增加,维持或增强机体对抗感染的防御机制以及促进损伤后期组织的修复。

二、适应证危重患儿如不能由胃肠道得到足够的营养供应时,即应考虑给予静脉营养:1.处于应激或高代谢状态的危重症患儿如严重感染、烧伤、多器官功能衰竭。

2.患儿营养状况良好,但预计2周或更长时间内不能进食(包括鼻饲)。

3.患儿营养状况差,5天以上不能经胃肠道提供营养或3~5天内经胃肠道提供营养少于需要量的80%,或每天经胃肠道提供营养少于需要量的60%,持续1个月以上。

4.重度营养不良。

三、操作步骤全合一TPN营养液的配制:近年来认为全合一营养液不影响疗效,且更实用方便。

1.用物准备根据医嘱备好药物、一次性全静脉营养输液袋、不同规格一次性注射器数支(一种药物用1支注射器,不能混用)、消毒用物、无菌手套、无菌纱布、无菌棉签、弯盘等。

2.配制①常规消毒药物。

②将电解质(10%氯化钾注射液等)加入氨基酸溶液或葡萄糖液中,充分混匀。

③注射用水溶解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加入氨基酸溶液或葡萄糖液中,脂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剂中。

或将水溶性维生素溶解至脂溶性维生素中,充分混匀后加入脂肪乳剂中,混匀。

胃肠外营养

胃肠外营养

胃肠外营养胃肠外营养液的合理使用胃肠外营养(又称静脉营养):胃肠外营养的发展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进步,是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它与一般临床上常用的静脉补液有根本的区别,静脉输液除了供给液体外,只能供给一小部分热能和部分电解质,而胃肠外营养可以按照病人的需要输入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包括热能、氨基酸、脂肪、各种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胃肠外营养不受病人食欲和消化功能的影响,在病人不能进食,没有消化酶的参与下,仍能使患者得到其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

是抢救重危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

主要适用于不能经口或鼻饲摄取食物者如肠梗阻、坏死性胰腺炎、消化道病等;因消化或吸收障碍无法通过胃肠系统获取营养时,如严重胃肠水肿、吸收不良综合征;超高代谢致营养不足,如严重烧伤、创伤;严重营养缺乏而需手术者以及需特殊营养配方者。

在具体实施中可分为部分肠外营养(PPN)和全胃肠外营养(TPN)二种,部分肠外营养主要是经肠营养摄入不足的一种补充,全胃肠外营养亦称全静脉营养,其提供的热能和营养素可满足生长和代谢的需要。

如处理得好需要时可长期使用达数年。

①部分肠外营养(PPN);又称低热量肠外营养,根据患者经肠营养不足的具体需要,经周围静脉补充水解蛋白、氨基酸、葡萄糖及电解质,需要时还可另再经一周围静脉补充脂肪乳剂及维生素,由于此种方法只能提供部分的营养素需要,一般常用于无严重低蛋白血症,基础营养状况尚可的病,人,常用的营养液有复方氨基酸、5~10%葡萄糖电解质和10~20%的脂肪乳剂或单输等渗氨基酸。

②全胃肠外营养(TPN):可分由中心静脉输入含一定浓度的氨基酸(4.75%),葡萄糖(25%)、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标准中心静脉营养的葡萄糖系统和经周围静脉输入氨基酸、葡萄糖、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混合液及以另一线输乳化脂肪的脂肪系统,此二系统各有利弊,可由临床医师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来选定。

全胃肠外营养使用技术比较复杂,要求严格,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要对病人进行严密细致的全面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监测,除每日记录出入液量,注意全身反应外,还应观察血常规、电解质、血糖、氧分压、血浆蛋白、尿糖、酮体及尿生化等情况,要根据病人体内代谢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营养液配方,防止发生并发症,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消毒,保护好输入导管,做好导管的护理、防止感染、防止导管拔出,导管进入静脉处的敷料每24小时应更换1次,更换时严格按无菌操作程序处理,注意观察换下的敷料有无异常情况,留置的导管只能专作输入营养液的入口,不能兼作采血样、监测静脉压、投药、输血等用途。

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

5 维生素
❖ 在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上占有重要地位。三大营养 成分的正常代谢以及某些生化和生理功能的进展都 需要有各种维生素的参与,处于应激状态〔如手术、 烧伤、败血症等〕的危重病人,维生素的需要量那 么显著增加。人体所需维生素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 大类。为了制剂稳定,适宜临床使用,现临床使用 为复合维生素制剂,品种及规格:注射用水溶性维 生素〔水乐维他〕,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维他利 匹特〕。
肠外营养的禁忌证
❖ 〔一〕胃肠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 ❖ 〔二〕需急诊手术者,术前不宜强求肠外营养; ❖ 〔三〕临终或不可逆昏迷患者。
肠外营养的方法
❖ 不超过2周的肠外营养,可采用周围静脉补给 营养:3%~5%氨基酸和10%葡萄糖或氨基 酸、10%葡萄糖和10%~20%脂肪乳剂。长 期的肠外营养及高渗性营养液〔20%~35% 葡萄糖〕应采用中心静脉插管,24小时连续 滴注。导管可经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等途 径放置到上腔静脉。
❖ 水溶性维生素与维生素K1也不能同时参加到TPN中。 因为水溶性维生素中都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12等 均与维生素K1发生氧化复原反响。
输入途径
❖ 1、外周静脉:短期(1-2周)的TPN可采用外周静脉补充。
❖ 2、中心静脉:脉管径粗,血流快输入的液体可很快被 稀释不引起血管壁的刺激,不受液体浓度及速度的限 制保证机体对热量及营养物质的需要
加其他药物,也不宜在静脉输注营养液的线路中参加其他药物。
配制中本卷须知
❖ 配制TPN时,最好是同一个厂家的产品混合在一起 相对稳定。因不同厂家消费的脂肪乳、氨基酸和葡 萄糖的相容性也不一致。
❖ 维生素C与维生素K1注射剂不能同时参加到TPN中。 因为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复原性,与维生素K1混合 后可消费氧化复原反响,而致维生素K1疗效降低。

胃肠外营养的注意事项

胃肠外营养的注意事项

胃肠外营养的注意事项胃肠外营养(TPN)是一种将营养溶液直接输入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通过血液传递营养物质以维持患者的营养需要的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无法通过肠道摄取食物的患者,如胃肠功能不全、结肠切除、严重消化道疾病等。

然而,胃肠外营养需要密切的监护和正确的操作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以下是一些胃肠外营养的注意事项:1. 严密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在开始胃肠外营养治疗之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体重、营养缺乏状况、肝肾功能等。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包括血液检查、营养参数监测等,以确保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2. 选择适当的输注途径和装置:胃肠外营养可以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注,需要选择合适的导管和输注系统,以减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同时,注意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皮肤护理和导管维护,包括定期更换导管和清洁保持导管通畅。

3. 确保营养方案的准确性: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同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代谢情况,调整方案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4. 防止感染:在输注胃肠外营养过程中,感染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

为了减少感染的风险,需要保持手卫生,采取无菌操作,定期更换输注系统和接口,以及接受适当的抗生素预防。

5. 监测并发症:胃肠外营养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包括电解质紊乱、肝功能异常、血糖异常等。

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出现的问题。

6. 逐渐过渡至口腔摄食:胃肠外营养通常只是一个过渡阶段,目的是恢复患者的肠功能,逐渐过渡至口腔摄食。

因此,在适当时机,需要对患者进行口腔摄食能力的评估,并逐步减少胃肠外营养的输注量。

总的来说,胃肠外营养是一种对于无法通过肠道摄取食物的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然而,正确的操作和严密的监测对于胃肠外营养的成功至关重要。

遵循上述的注意事项,可以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这种治疗,并尽早恢复肠道功能。

新生儿胃肠外营养

新生儿胃肠外营养

大量输入低温液体,可导致患者寒战、四肢厥 冷,局部刺激可引起血管痉挛和局部疼痛,严重的 可导致静脉炎。
低温输液使感冒、心脏病、高血压等病情加 重,一般规定TPN液配完后于4℃保存,输注前提前 1h从冰箱取出或现配现用,24h内输完。
TPN期间液体量、热卡及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
正常小儿液体需要量:100~150ml/kg.d 或1500~1700ml/m2.d,注意渗透压和肾脏溶质负荷
460.2和110为完全经肠道喂养推荐达到的热卡值, 292.9和70为完全经肠外营养推荐达到的热卡值。
双重能量供应:葡萄糖、脂肪乳
一般要求脂肪乳的供能比例不超过40%,
葡萄糖与脂肪乳的供能比为2:1可获得最佳的氮平衡且不 影响肝功能。
与高热量肠外营养比较,低热量肠外营养能明显降低应 激后患者的氧耗,减轻炎症反应,治疗费用也要低些。 因此,胃肠外营养液中营养素如葡萄糖、脂肪、氨基酸 的比例和用量应降到最低维持水平,可产生较好疗效。 研究表明,热氮比保持在200kCal:1g左右,可使原先受 损的肝脏迅速恢复。
❖ 三大营养素的能量分配比例为蛋白质15%,脂肪35%,碳 水化合物50%。
❖ TPN每日90cal/kg,相当于经口喂养的120 kc对降低补充 营养物质和热卡,能减少相关并发症。
应激期合成代谢明显受抑制,机体对营养液的输入 不应答,过度的营养支持不可能扭转和防止分解代 谢,却加重机体负担,使脏器功能受损.增加并发症 及死亡率。
手术后以及不显性失水减少(使用头罩、面罩吸氧,密闭式暖箱, 机械通气,环境湿度高等)则需减少液体量。
✓ 早产儿细胞外液所占比例大,肾功能欠佳,输液过多可使动脉导管 开放。
✓ 一般认为高湿度时补液量60~80ml/kg.d,中等湿度时补液量80~ 100ml/kg.d;低湿度时补液量100~150ml/kg.d。

胃肠外营养药物概述

胃肠外营养药物概述
已有多项临床试验证实了胃肠外营养药物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和提高 生存率方面的有效性。
新型胃肠外营养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如免疫营养素和细胞因子等,为临床治疗提供 了更多选择。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进一步探索胃肠外营养药物的作 用机制,以实现更精准的治疗。
研究不同患者群体对胃肠外营养 药物的反应差异,以提高治疗的
定期监测
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电解质和血糖水平等 指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合理膳食
在使用胃肠外营养药物的同时,患者仍需注意合理膳食,尽量选择 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05 胃肠外营养药物的研究进 展与未来展望
研究现状与成果
近年来,随着对胃肠外营养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提供能量,促进脂溶性 维生素吸收。
合成蛋白质,维持生理 功能。
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参 与代谢过程。
添加剂
01
02
03
04
电解质
维持体液平衡,调节酸碱平衡 。
微量元素
如铁、锌、铜等,参与生理功 能。
抗氧化剂
防止营养成分氧化,保持活性 。
其他添加剂
如稳定剂、防腐剂等,确保药 物稳定性。
制备方法与质量控制
个体化。
针对新型胃肠外营养药物的研发, 需要解决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验
证问题。
对临床实践的影响与意义
胃肠外营养药物的应用已经成 为了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在肿瘤、重症等领域。
正确使用胃肠外营养药物可以 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 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型胃肠外 营养药物的研发,未来临床实 践将更加依赖于这些药物治疗 方案。
分类

全胃肠外营养

全胃肠外营养

13
TPN的组成-----谷氨酰胺
在组织中含量丰富,它是小肠粘膜、淋巴细胞及胰 腺腺泡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为合成代谢提供底物, 促进细胞增殖。同时它还参与抗氧化剂谷胱甘肽的 合成。
水溶性差,目前应用二肽物质 (丙氨酰-谷氨酰胺)
14
肠内及肠外营养临床诊疗指南
常规肠外营养方案中不含谷氨酰胺,长期TPN将导致体内谷氨 酰胺耗竭,加重肠粘膜屏障损害,甚至导致肠道细菌易位和 免疫功能失调。胃肠功能衰竭时,口服谷氨酰胺制剂吸收较
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卡文)
三升袋配方
普通外科术后
• • • • • • • • • • • • • • 10%葡萄糖 1000ml 50%葡萄糖 200ml 30%脂肪乳 250ml 8.5%乐凡命 750ml 丙氨酰谷氨酰胺 100ml 水乐维他 1支 安达美 10ml 维他利匹特 10ml 格利福斯(有机磷酸盐) 10ml 10%氯化钠 80ml 10%Kcl 40ml 10%葡萄糖酸钙 10ml 25%硫酸镁 10ml 胰岛素 24u
11
TPN的组成-----氨基酸
• • • • 是肠外营养的唯一氮源。 成人在的氨基酸基础需要量(0.8-1.0g/kg/d) TPN推荐0.6-1.5g/kg/d,最大剂量2g/kg/d 热量与氮之比为100~150:1 ,此时氨基酸利 用最佳。
12
外科病人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
病人条件 正常-中度营养不良 中度应激 高代谢应激 烧伤 能量Kcal/kg/d 20-25 25-30 30-35 35-40 NPC:N 150:1 120:1 90-120:1 90-120:1
配制三升袋时注意事项
• 混合顺序:电解质、胰岛素加入葡萄糖中;水溶性维生素 加入氨基酸中;脂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中。将氨基酸、 葡萄糖、盐水加入三升袋后将脂肪乳加入三升袋内。在此 过程中应轻轻摇动三升袋,使袋内的药液充分混合均匀, 混合应不间断地一次完成。 • 营养液中不要加入其他药物; • 营养液应现配现用; • 钙剂应先加在葡萄糖液中,以免发生沉淀。加入氨基酸 再次检查袋内有无沉淀,如确认无沉淀,再加入脂肪乳液 体。 配好的营养液袋上写明床号,姓名,配置时间。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肠外营养
胃肠外营养是按照患者的需要,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患者所需的全部能量及营养素,包括氨基酸、脂肪、各种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

㈠目的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从胃肠道营养、胃肠道需要充分休息、消化吸收障碍以及存在超高代谢等的患者,保证热量及营养素的摄入,从而维持机体新陈代谢,促进患者康复。

㈡分类
根据补充营养的量,胃肠外营养可分为部分胃肠外营养(PPN)和全胃肠外营养(TPN)两种。

根据应用途径不同,胃肠外营养可分为周围静脉营养及中心静脉营养。

短期、部分营养支持或中心静脉置管困难时,可采用周围静脉营养及中心静脉营养。

长期、全量补充营养时宜采取中心静脉营养。

㈢用法
胃肠外营养的输注方法主要有全营养混合液输注及单瓶输注两种。

1.全营养混合液输注即将每天所需的营
养物质在无菌条件下按次序混合输入由
聚合材料制成的输液袋或玻璃容器后再
输注的方法。

这种方法热氮比例平衡、
多种营养素同时进入体内而增加节氮效
果;同时简化输液过程,节省时间;另
外可减少污染并降低代谢性并发症的发
生。

2.单瓶输注在无条件进行全营养混合液输注时,可单瓶输注。

此方法由于各营养素非同步进入机体而造成营养素的浪费,另外易发生代谢性并发症。

㈣禁忌证
1.胃肠道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

2.估计应用时间不超过5天。

3.患者伴有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出凝血功能紊乱或休克时应暂缓使用,
待内环境稳定后再考虑胃肠外营养。

4.已进入临终期、不可逆昏迷等患者不宜
应用胃肠外营养。

㈤并发症
在患者应用胃肠外营养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
1.机械性并发症在中心静脉置管时,可
因患者体位不当、穿刺方向不正确等引
起气胸、皮下气肿、血肿甚至神经损伤。

若穿静脉及胸膜,可发生血胸或液胸。

输注过程中,若大量空气进入输注管道
可发生空气栓塞,甚至死亡。

2.感染性并发症若置管时无菌操作不严
格、营养液污染以及导管长期留置可引
起穿刺部位感染、导管性脓毒症等感染
性并发症。

长期肠外营养也可发生肠源
性感染。

3.代谢性并发症营养液输注速度、浓度
不当或突然停用可引起糖代谢紊乱、肝
功能损害。

长期肠外营养也可引起肠黏
膜萎缩、胆汁淤积等并发症。

㈥注意事项
⒈严格执行配制营养液及静脉穿刺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⒉配制好的营养液储存于4℃冰箱内备用,若存放超过24⒊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