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的今昔
苏州河恶臭现象和基本整治

清 康熙十一年(1672年) 韩佐周在宋家桥(海瑞建闸 处)重建三洞石闸(今福建路 桥处),俗称“老闸”。 闸 上有桥,可通行人。逾三年, 石闸裂陷,再建。此桥在鸦片 战争前为苏州河上仅有的一座 桥梁。 康熙十八年(1679年) 在关桥闸废毁处设渡口,为 头坝义渡。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九月二十六日,上海开埠。
苏州河的过去和现在
索引
• • • • • 1、苏州河的简介 2、苏州河的历史 3、苏州河恶臭现象和基本整治 4、苏州河整治的现状(简单口述) 5、苏州河发生的变化对于上海的影响
黄浦江主要支流,又名吴淞江,是上海境内仅次 于黄浦江的第2大河。因发源于苏州附近的松陵 地区,古名“松江”,又因流域在古代吴国境内, 故称之为“吴淞江”。吴淞江源出太湖瓜泾口, 穿过江南运河,流经吴江、苏州、吴县、昆山、 嘉定、青浦等县市,在上海市区外白渡桥附近注 入黄浦江。全长125公里,平均河宽约40~50米, 流量平均仅10立方米/秒,旱季则接近于零。低 水位时水深2米左右,是上海通往江苏南部主要 水上交通线和上海市区重要航道。
同治元年(1862年) 开设兆丰洋行的霍锦士· 霍格兄弟 在今中山公园北部建乡间别墅, 名兆丰花园。1914年工部局扩建 为极司非尔公园,7月1日对外开 放。民国33年(1944年)改名中 山公园。 同治四年(1865年) 英租界工部局招工,挑土填平外 摆渡到今北京路一带的泥滩,使 之成为平地。同治七年(1868年8 月8日)建成公共花园(俗称外摆 渡公园)──上海最早的公园。 1946年改称黄浦公园。
宋 宝元元年(1038年) 两浙转运副使叶清臣,疏盘龙 江、沪渎港。
明 永乐元年(1403年) 户部尚书夏元吉治水苏松,浚吴 淞江南北岸安亭等浦港,导吴淞 江水由浏河白茅入海(挚淞入 大观三年(1109年) 浏)。又采纳叶宗人意见,浚范 两浙监使请开淘吴淞江,复置 家浜引浦(大黄浦)入海(黄浦 十二闸,于四年(1110年)动工。 夺淞),逐步形成了现在的黄浦 这是吴淞江下游置闸的最早记录。 江水系。 元 至元三十年(1293年) 任仁发著《浙西水利议答录》, 阐述吴淞江淤塞原因,低洼地区 作用以及浙西治水方法等。 嘉靖元年(1522年) 巡抚李充嗣主持疏浚吴淞江,西 起夏驾浦,东至嘉定龙王庙旧江 口止。在头坝(今乍浦路桥处) 建闸,称关桥闸。
苏州河的过去和现在 2

• 苏州河在上海境内的全长53.1km。 • 有河必有桥,苏州河上的桥使南、北 两岸连成体,促进了上海的发展。 • 每座老桥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外白渡桥在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1873建木桥, 1907)建钢桥)
向西就是乍浦路桥(1873建木桥, 1927改建钢筋水泥桥)
朝外滩方向望去:四川路桥-乍浦路桥-外白渡桥
桥旁的居民居住条件很差,等待改造。
再过去是西藏路桥(1853建木桥,1922建钢筋 水泥桥)
河岸北面是中国第一家面粉厂,原福新面粉厂。
“八百壮士”四行仓库保卫战,抵住了日军多次进攻。
乌镇路桥(1929年建木桥,1948、1999重建 钢筋水泥桥)
乌镇路桥南岸
改造后南苏州路干净、整洁
新闸桥(1735建浮桥,1916建钢桥, 2001新建人行桥)
有许多 人在苏 州河边 度过他 们的一 生。
• 苏州河两岸 的旧房子, 幽暗,破旧。 很长时间里, 很多上海人 就居住在这 样的弄堂里。
但他们都把自己收拾得 干净整洁,在外全然不 见住房局促的样子。
从市民生活到 工业发展,旧 迹和展望,已 经改变的和正 在改变的,苏 州河边都能找 到。
甚至沿着苏州河,可以找到上海的历史。
一百多年来,城市长足发展的过程 是与人力影响和支配苏州河的过程 连在一起的。人力的影响和支配, 使苏州河日甚一日地被两岸的社会 经济构造所笼罩,也使苏州河在不 息的流淌之中一点一点地失去了自 然本色。 20世纪中期那一场改造中国的革命,使许多东西
都发生了变化,但这一条流过城市的河流却仍然 在视野之外。40多年前,小学课本描述工厂里的 烟囱冒出来的浓烟,是以盛开的黑牡丹为比喻的。 其夸张和遐想既显露了文人浪漫的不着边际,又 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对工业化的理想 与期望。 在21世纪到来的时候,沿河两岸正在新播绿色。 绿色延伸促成了希望和憧憬的延伸。我们期待着 新世纪的苏州河重现烟雨中的灵秀,夕照下的妩 媚;水里鱼游,岸上鸟鸣。有万千心愿的牵动和 盼望,这天已经来到。
苏州河的前世今生

苏州河的前世今生母亲河之争人们普遍认为上海城市是近代从外滩口黄浦江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许多人的眼里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学术界也有很多学者赞同这一观点。
但是我们查阅了许多资料典籍、经过数次的实地考察并参观了博物馆以后,越来越相信苏州河才是上海真正的母亲河。
源远流长苏州河苏州河发源于太湖,曾经是上海通往江苏南部的主要水上交通线和上海市区重要航道。
《后汉书·左慈传》中有“所少吴淞江鲈鱼”,因此人们以此为据,认为苏州河原名吴淞江。
在明代以前,苏州河比黄浦江宽阔浩荡,横贯上海与江南各繁华区域,是上海地区最重要的航道。
19世纪英国人入侵中国,在上海建立租界,才把吴淞江称作苏州河。
所以直到今天,苏州的上游还是称作吴淞江,而下游黄浦江汇入长江的交汇处还叫吴淞口。
苏州河畔青龙镇──上海城市的起点上海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青浦的崧泽文化、青龙古镇。
青龙镇位于现在上海青浦的白鹤,唐天宝年间逐渐兴盛。
苏州河流经青龙镇的一段支流被称为青龙江。
青龙镇北临青龙江,东濒大海,“依海枕江,襟湖带浦”,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航运发达,成为江南地区内外贸易的最早港口。
青龙镇的兴盛有赖于盛唐时期开放的国策,依托于苏州河优越的航运条件。
这里贸易发达,中外交流频繁,佛教空前发展。
现今,我们还能在古青龙镇一睹东南第一寺青龙寺兴旺的香火,并从保存完好的古青龙塔想像当年的佛教盛况。
但苏州河有其致命的缺点,即河道曲而多湾,明散文家归有光有句:“古江蟠曲如龙形”。
因而河沙逐年淤积,到了元代,苏州河就变成仅以一箭就可以射越而过的小河。
原来是支流的黄浦江,宽度并没有太大改变,所以才形成今天支流宽过主流的局面。
明代以来,苏州河就逐渐衰落了。
于是海口东移,青龙镇也随之没落。
由此可见,从历史渊源来看,苏州河作为上海的母亲河更具有说服力。
苏州河──无可替代的航运枢纽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清政府开海禁,从而促进了对外贸易,也使上海内河航运有极大的发展。
苏州河的变迁

苏州河是黄浦江主要支流,又名吴淞江,是上海境内仅次于黄浦江的第2大河。
在上海市区外白渡桥附近注入黄浦江。
全长125公里,,是上海通往江苏南部主要水上交通线和上海市区重要航道。
蜿蜒绵长的苏州河水,恰似缓慢搏动的历史脉络,于波涛中,目击这座东方巨城的沧桑巨变……其间,无数真情的故事,动人
心魄,令人们于惊鸿一瞥中,得窥历史的真谛。
经过历届政府长达二十余载的综合
治理,“母亲河”由此奇迹般地“复活”了。
从2000年8月起,苏州河已经开始出现
了浮萍、小鱼等一些生物,水也变得青黄了。
今天的苏州河,更是旧貌换新颜。
两
岸的居民打开窗门,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两岸美不胜收的绿化地带已成为市民锻
炼身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苏州河边上
的工业旧址也焕发着新的生机,不少厂房
旧址已华丽转身成时尚的艺术新地标,成
为海内外艺术酷爱者的另类天堂。
苏州河的故事

苏州河的故事苏州河位于吴淞江下游流经上海段(一般以北新泾为界,以西仍称吴淞江,以东称苏州河),历史上曾有过松江、沪渎、吴淞江等多个名字,自明代永乐、正德、隆庆年间的三次疏浚后基本奠定了如今的格局。
上海开埠后,来沪侨民因发现顺着这条河流直上可抵达苏州,于是就以Soochow Creek(苏州河)相称,从此无数有关上海的故事便在这条苏州河上轮番上演着,而其中就有不少故事与苏州河上的桥梁有关。
外白渡桥:位于苏州河近黄浦江处,1907年底建成,在此之前,这里还曾先后建造有“威尔斯桥”与“花园桥”。
威尔斯桥于1856年竣工,由英国侨民威尔斯等集资组建的“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投资建造,桥梁为木结构“吊桥”,行人过桥需收取“过桥费”,因在上海用语习惯中,河流上游称之为“里”、下游称之为“外”,且过河需要“摆渡”,故而“威尔斯桥”又被称作“外摆渡桥”。
“威尔斯桥”建成的十余年后,由于该桥身出现开裂以及当初的建造方也无意出资对其进行维修等原因,故工部局在19世纪70年代中叶时在“威尔斯桥”的边上又委托英商有恒洋行再新建一桥,因新桥位于“外滩花园”一侧,故此桥也被称为“花园桥”,新桥建成后原本的“过桥费”也随之取消,由此据称“外摆渡桥”也就逐步被传成了“外白渡桥”。
进入20世纪后,随着电车在上海的兴起,作为连接苏州河南北主要通道的木制“外白渡桥”显然已“难堪重任”,于是一座钢质桁架结构的“外白渡桥”于1907年在原址上被建起并于1908年时正式通车,这座桥一直保留至今并与两旁的浦江饭店、上海大厦、俄罗斯领事馆等一起成为了黄浦江苏州河交界处最为引人注目的景观之一。
乍浦路桥:也称“二摆渡桥”,此地原来曾先后有过传教士文惠廉建造的浮桥及工部局于19世纪70年代时建造的木桥,为侨民前往苏州河北岸的公济医院提供便利。
现此桥为1927年时竣工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因该桥身较陡,故而过去在行走于乍浦路桥时常会看到“推桥头”(“好心人”或“以此谋生者”帮助人力车夫推车上桥)的景象。
关于苏州河的作文

关于苏州河的作文在繁华的都市中,有一条河静静地流淌着,它就是苏州河。
它没有黄河的波澜壮阔,没有长江的雄浑浩荡,但它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与故事。
我第一次与苏州河相遇,是在一个阳光并不那么热烈的午后。
那天,我心情有些烦闷,便想着出去走走,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苏州河畔。
站在岸边,我看到河水缓缓地流淌着,水面上泛着微微的波光。
那波光并不耀眼,像是被岁月打磨过,显得有些柔和与沉稳。
河水的颜色不是那种清澈见底的蓝,而是带着一些淡淡的绿,还夹杂着些许泥土的黄,这是它独特的色彩,是岁月和生活赋予它的痕迹。
河边的堤岸上,铺着一块块并不规则的石板。
石板的缝隙里,钻出了嫩绿的小草,它们像是一群调皮的孩子,在石板的束缚下努力地探出头来,享受着阳光和微风。
沿着堤岸,种着一排柳树。
那柳枝细长柔软,随着微风轻轻摆动,仿佛是大自然的画笔在空气中随意地挥洒。
有的柳枝垂到了水面上,像是在与河水亲昵地低语。
柳叶已经长得很茂盛了,一片片细长的叶子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讲述着苏州河的故事。
我沿着堤岸慢慢走着,脚下的石板路有些不平整,偶尔会有一块稍微凸起,让我差点绊了一跤。
河边有几个老人正悠闲地坐着,身旁放着他们的鱼竿。
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河面,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但脸上却没有一丝急切,仿佛钓鱼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享受时光的方式。
不远处,有一对情侣手牵着手漫步,他们偶尔停下来,指着河面上的某一处,微笑着说着什么,那笑容里充满了甜蜜和幸福。
再往前走,我看到了一艘小船。
船身有些破旧,上面的油漆已经剥落了不少,但依然能看出它曾经的风采。
船头坐着一位船夫,他头戴一顶草帽,手中握着桨,缓慢而有节奏地划动着。
船尾放着一些渔具和几个水桶,想来这是他一天的生计。
小船在河面上缓缓前行,留下了一道长长的水痕,那水痕逐渐扩散,最后消失在河水的波动中。
河面上,还漂浮着一些落叶和花瓣。
落叶有的已经枯黄,有的还带着一些绿色,它们随着河水漂流,不知道最终会去向何方。
苏州河的故事

苏州河的故事【原创实用版】目录1.苏州河的概述2.苏州河的历史变迁3.苏州河的文化内涵4.苏州河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正文苏州河,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条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的河流。
它源自苏州西部的太湖,穿城而过,最终汇入上海的黄浦江。
苏州河不仅是苏州市的母亲河,还是江南水乡的代表之一,其历史变迁、文化内涵和现状发展都备受关注。
苏州河的历史变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5 世纪,当时的苏州河被称为“吴江”,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重要水道。
自秦汉时期以来,苏州河一直是苏州地区的交通要道和经济命脉。
沿途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因河而兴,逐渐形成了江南水乡的繁荣景象。
明清时期,苏州河的水上贸易达到了巅峰,成为了联系江南地区与外界的重要通道。
苏州河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不仅反映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还见证了苏州地区历史、经济、文化的演变。
从古至今,苏州河沿岸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如苏州的拙政园、狮子林、苏州博物馆等,都是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吸引了无数游客。
此外,苏州河还孕育了一批杰出的人才,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明代画家沈周等,他们都为苏州河的文化内涵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苏州河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和水生态破坏问题。
为了保护和恢复苏州河的生态环境,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法规、加强河道整治、建立生态保护带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苏州河的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水质逐年提升,沿岸风光也变得更加美丽。
展望未来,苏州河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
苏州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旨在将苏州河打造成为一条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廊道和文化景观带。
上海的苏州河的作文

上海的苏州河的作文在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里,有一条流淌着岁月故事的河——苏州河。
它不像黄浦江那般壮阔,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静静地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我第一次与苏州河的亲密接触,是在一个阳光不算太浓烈的午后。
那天,我原本只是想随便走走,没想到却误打误撞地走到了苏州河岸边。
刚走到河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略显斑驳的河堤。
河堤是用石头砌成的,石头的表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坑坑洼洼的,就像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的脸庞。
有些石头的缝隙里,还顽强地生长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草,嫩绿嫩绿的,给这古老的河堤增添了几分生机。
沿着河堤往前走,河水在脚下缓缓流淌。
河水并不是清澈见底的那种,而是带着一些淡淡的浑浊,仿佛承载着这座城市太多的记忆。
水面上,偶尔会有一艘小船驶过,船头劈开平静的水面,留下一道道涟漪。
船上的船夫悠然自得地划着桨,嘴里还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儿,那旋律在空气中飘荡,让人的心情也跟着轻松起来。
我站在河边,仔细观察着河水。
只见水中有不少小鱼在欢快地游来游去,它们的身影在浑浊的河水中若隐若现。
有时候,它们会突然聚在一起,像是在商量着什么秘密,然后又迅速散开,消失在水草之间。
河底的水草随着水流轻轻摇曳,像是在跳着优美的舞蹈。
河边的步道上,人来人往。
有牵着小狗散步的老人,小狗欢快地跑在前面,时不时回头看看主人有没有跟上;有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低声细语地说着情话,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还有一群孩子在追逐嬉戏,他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让人感受到了无尽的活力。
我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座桥上。
这座桥横跨苏州河,桥身上布满了铁锈,显示出它的年岁。
站在桥上,俯瞰苏州河,又是一番别样的景象。
远处的高楼大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与这古老的苏州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时,一阵微风吹来,带来了一股淡淡的腥味。
这腥味并不难闻,反而让我感受到了苏州河的真实与亲切。
风中还夹杂着些许湿气,吹拂在脸上,凉凉的,很舒服。
不知不觉,太阳渐渐西斜,天边泛起了一抹绚丽的晚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民心工程”。这项综合整治工程是 一项长期并且复杂的系统工程,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对苏州河整 治工作予以高度重视,这是上海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1988年8月,时任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同志题词:“决心把苏州河 治理好。”为进一步加强对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1996 年,市政府成立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徐匡迪市长担任 苏州河整治领导小组组长,陈良宇常务副市长和韩正副市长担任常 务副组长。如此强大的领导阵容,在上海还是第一次。 2007年5月, 上海通过了《苏州河综合治理方案》。市政府提出两个治理目标。 一,2000年底消除黑臭;二,2010年鱼虾重现苏州河。 历史上的苏 州河水质清澈。 按照市委、市政府治理苏州河“以治水为中心, 全面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方针,市政府把苏 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确定为2000年到2002年上海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 的“重中之重”,要求以苏州河治理为重点,带动全市中小河道整 治,加快规划设施建设的步伐,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作用。通过系 统的截污、治污、引清、清淤、曝气和绿化等17项工程措施,计划 投资人民币200亿元,要求2000年基本消除苏州河干流黑臭,消除 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的黑带。 万名建设者经过3年多的努力,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在治水方面 总投资8605亿元的一期工程已经全面进入建设高潮,在两岸环境整 治和绿化建设方面也已经取得阶段成果。
日积月累,苏州河终于变成了一条丑陋的
“黑河”。到1978年,苏州河市区河段变 得终年黑臭,河水呈现沥青色,成了一条 “臭”名远扬的“死”河。“外白渡桥旁 的上海大厦,是当时鸟瞰外滩市容的制高 点,常请一些外宾登顶远眺,可苏州河与 黄浦江交汇处那条刺目的黑、黄分明的界 线,以及空气中的阵阵臭气,却大煞风景。 苏州河在哭泣啊!!
历史上的苏州河,也曾风光旖旎,水产丰富。
全长125公里的河道在上海境内就有53.1公里, 是上海名副其实的母亲河。现代工业的兴起让 苏州河饱受污染之苦。上世纪20年代,纺织、 面粉、粮油加工、机械化工等大批工业企业在 苏州河沿岸聚集,众多产业工人沿岸而居,苏 州河两岸内侧成了大片居民区,人口高度集中。 航船和附近居民习以为常地将垃圾、废物弃于 岸边河中,河道上经常可见大量废弃物四处漂 浮。更为严重的是,沿岸工厂视苏州河为露天 垃圾场,日日向河内大量排放废水、废物、废 气,致使河水恶性污染日甚一日,终致发黑变 臭。 换苏 后 着是 底 “ 刚 作 我 多在 会 岸已 游 了 苏 、 一 了州 来 垃我 的 别 到 , 第 、我 变 载经 人 围 州 电 次 装河 , 圾眼 呀 看 那 利 一 建的 的 满变 不 栏 河 视 , ,的 我 前 , 眼 儿 用 次 筑眼 像 了了 要 , : 上 我 我“ 机 的 ! 前 , 假 来 多中 以 绿样 在 让 每 了 们 们苏 会 怎苏 以 是 就 期 上 、, 前 树: 河 游 天 解 学 家州 到 么州 前 黑 闻 带 海 景上 一 河 边 人 都 到 校 附桥 了 会河 一 乎 到 我 是 观海 样 水 扔 不 有 上 去 近” 上 这: 到 乎 苏 到 美是 美 我清 垃 要 小 海 春 的已 海 样河 夏 的 州 上 岁 。一 丽 相澈 圾 靠 船 人 游 “变 读 呢水 天 一 河 海 的 个 。 信如 。 进 在 意 , 太成 书 ?就 就 片 上 玩 时 现 只镜 进 河 河 识 我 平了 , 我发 有 , 飘 。 候 代 要, 过 边 上 到 又 桥铁 看 可出 许 原 来 有 , 的 人河 人 , 面 环 看 ”桥 到 一一 多 先 的 一 那 、 们里 们 还 清 境 到 变, 上 点阵 的 苏 阵 次 时 繁 继小 的 在 除 的 了 成“ 海 也阵 人 州 阵 , , 华 续鱼 努 河 垃 重 苏 了外 了 不恶 在 河 臭 我 爸 的 努自 力 边 圾 要 州 “百 翻 喜臭 桥 的 味 和 爸 大 力由 , 写 , 性 诃 太渡 天 欢, 上 水 。 妈 妈 城 苏自 现 了 还 , 。 平桥 覆 它河 乘 可 妈 妈 妈 市 州在 在 告 在 开 我 湖” 地 。上 凉 是 妈 去 在 。 河地 的 示 河 始 从 ”也 的 面 。 清 告 四 上 上 一游 苏 语 边 保 报 重 变 还 ” 可 诉 川 海 海 定玩 州 , 建 护 纸 新 化 飘 可 见 我 路 工 人 , : :, …… …… 5 ……
这次朱老师布置了这个任务,组员们都很热情。其他小组的组员有些很主动地 去了苏州河畔。应该说,这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对于向我们一些没有去苏州河的。 只能查阅资料来完成这个任务。最方便也是最快捷的方长代劳)。查出 来的,也多半雷同。复制黏贴,也许连一眼都没看。朱老师的目的便不能达到了。 而所谓的合作有多少小组做到了。因为种种原因,朱老师的计划不能很好的让我 们受益【有点奇怪貌似】不过我相信会有很多童鞋认真完成的。我滴组员们对不 对啊~~
“ 苏州河变清”成为上海人的梦想。1998年以来,上海市把苏州河环境 综合整治作为一项实事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力度不断加大。苏州河水开始 变清了,有些指标甚至达到四类水标准;苏州河岸绿了,2005年沿线又新增 绿地15.6万平方米;苏州河已结束了27年鱼虾绝迹的历史。现在人们发现, 苏州河畔,正成为上海著名的水景区域,苏州河将从历史上以运输型、产业 型为主的河道,转化为如今以生态型、生活型为主的河流。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 一、干流水质主要指标年平均值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景观水标准 由于坚持了 截污治污、重在治本,苏州河干流在消除黑臭以后,主要指标CODCr、BOD5和 DO年平均值基本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景观用水标准(Ⅴ类水)。 最为黑臭的 武宁路桥断面水质数据表明,苏州河干流水质总体上呈现出逐年好转的良好趋势。 与1998年相比,2002年DO浓度几乎增长了一倍,CODCr、BOD5及NH3-N浓度 的降幅也均在60%以上,说明水质明显改善。而DO的增加,也为苏州河生态系统 的进一步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河道生态系统逐步改善 随着河道水质逐 步好转,苏州河生态系统也在同步改善,水生生物种类和底栖动物生物量不断增 加,水体的生物毒性下降,水中开始有鱼。
让
细看“景观苏州河” 治水人的辛苦没有白费,苏州河干流水质正逐年好转,现在主要指标 已经基本达到景观用水(国家V类标准)。 从苏州河口,记者乘船一路西行,船儿过处溅起朵朵水花,水色呈青 黄或青灰。随手撩起一捧河水,一直送到鼻子底下,除去一丝不易觉察的 水腥味外,再也闻不出其他味道。拿塑料杯舀上一杯水,透过水杯能看到 岸边的高楼。 历史上某个时候,这条河也曾水产丰富。“水脍松江鳞”的诗句,就 是送给河中鲈鱼的。环保专家带来了好消息:在污染最严重的武宁路桥岸 边,曾抓起过斗鱼和食蚊鱼。苏州河市区段发现的小型鱼类已达到4种, 作为清洁指示种的椭圆萝卜螺也现身其中。
苏州河
苏州河是吴淞江进入上海市区段
的俗称。在任何正规文件中,苏州 河的大名还是叫做吴淞江。 据上海 市档案馆研究员马长林介绍,苏州 河属于太湖水系,上海开埠前,苏 州河一直叫吴淞江,只是上海开埠 后,由于外国人发现可以乘船从这 条河到苏州,所以叫它为苏州河。 但是中国官方资料一直叫这条河为 吴淞江,所以吴淞江这个大名一直 没有改变。不过根据习惯,以北新 泾为界,吴淞江上游称为吴淞江, 当地百姓也是这么称呼的,而北新 泾以东为吴淞江下游,进入上海市 区,上海人称之苏州河 。
这些可爱的精灵在新世纪重现,带给了上海人一丝惊喜,还有许多浪 漫的期待。不过听监测人员说,美好的愿望,只能慢慢实现。英国泰晤士 河从臭水沟变成“最清澈的都市河流”,鲑鱼和名贵的大马哈鱼重新游回 其中,用了100多年。
苏州河8万平方米的“梦清园”绿化工程开始启动,将建成集 监控、展示、休闲、科普于一身的环境教育基地。记者从市城市 规划设计研究院了解到,大面积“泼绿”,将使未来的苏州河变 成戴着“绿色项链”的景观河。 苏州河两岸已经批准建设的集中绿地,目前共有25处,面积 为25.9公顷。《苏州河滨河景观规划》中新增集中绿地95处,面 积达52公顷,其中吴淞路桥地区以及昌化路桥地区分别增设一处 开放式公园。今后,苏州河滨河沿岸的绿地总面积将达到100多 公顷,相当于10多个陆家嘴中心绿地那么大。 承载着上海人重现清清苏州河的梦想,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 一期工程昨日告竣,苏州河水达到了景观水标准,绝迹多年的鱼 儿也重返苏州河。根据市政府近日批准的《苏州河滨河景观规 划》,苏州河上将出现游艇集散枢纽等多处新的景观,四行仓库 等老建筑将予以保护。未来的苏州河将风景如画,苏州河从此跨 入了景观时代。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包括水域和陆域的整治,水域为上海境内的53.1公里河道和相应的支流河网水体,重点 在于改善水质。陆域范围东起黄浦江、西抵江苏省界、南邻淀浦河、北达蕴藻浜,总面积达855平方公里,整治重点 是建设市区段长23.8公里、宽16-20米的绿化带。 一期工程内容包括10个子项目,从水污染治理、水资源调度、沿线景观改造三方面入手,对苏州河干流、主要支 流和虹口港进行综合整治,实施期为1998-2002年。 苏州河治理一期工程自2007年以来,已经有7个子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截至11月20日,六支流截污工程土建 部分全面展开,已经敷设管道61500米,完成沉井231座,14座泵站中的7座已经开始设备安装,7座正在进行上部结 构施工,累计完成工作总量的74%。年内可完成干管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基本完成收集系统土建工程,预计2001年 上半年竣工。 虹口港、杨浦港旱流污水截流工程已经完成10072米管道敷设,石洞口城市污水处理厂已经完成一体化 反应池桩基工程和围堰工程。其中经过繁闹市区的管道采用了高科技手段,几乎是悄悄地从居民的楼底下穿行的。 综合调水是2008年年底可以消除苏州河干流黑臭的主要措施。从5月31日起,苏州河综合调水措施成为苏州河整 治的一项常规性工作。调水主要通过吴淞路闸桥涨潮关闸、落潮开闸,将苏州河水体变成由西向东单向流动的河流, 使河内的污水不再因潮水的涨、落而上下回荡。为了配合综合调水,木渎港、彭越浦、新泾港以及蕴藻浜等河道的闸 门也相应实行调度方案。 苏州河综合调水工程中的吴淞路桥闸改造和彭越浦泵闸建设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运行,保证了年内苏州河干流 基本消除黑臭,上游26公里的河道防汛墙建设也已经完成,上游的河道疏浚正在进行,已经疏浚约116.09万立方米预 计12月底竣工。 由于2008年6月19日入梅,7月2日出霉,属于“空霉”,因此调水难度大。经过各方的努力,2008年6月10日, 苏州河基本消除了黑臭,8月,在苏州河里出现了绿萍、鱼、鱼虫、乌龟等水生动植物。 自2008年5月31日调水以来,在感官上,苏州河干流已经基本不黑臭了,过去两岸的居民夏天不敢开窗,2008年 夏天可以开窗了。从苏州河河口、铁路桥、曹家渡等处的水体观测点反映的情况看,除部分时间受泵站排污影响外, 苏州河干流基本消除黑臭,水色呈青灰色或者青黄色。本来匆匆掩鼻而过的市民,如今开始向苏州河投去了关注的目 光,绿萍、小鱼、绿林、高楼,苏州河所有的这一切变化,成了街头巷尾老百姓的谈资。 苏州河支流污水截流工程是苏州河治水的主要措施,也是苏州河消除黑臭的重要前提。支流污水截流工程的污水 收集范围约200平方公里,计划截流污染源1635个,截流污水量25.44万吨/日,排放污水的80另外,一期40石洞口城 市污水处理厂将削减六支流截污中北片污水对长江大水体的污染。支流污水截流工程已经按计划全面开展,对截流的 污染源单位的纳管工作已经启动,2009年6底以前将完成污染源的截污纳管。闸北区粪码头搬迁在2009年上半年完成, 长寿路桥以东的环卫码头搬迁也力争明年一季度完成。 2002水质进一步改善,长寿路桥以东将建成滨河林荫道,2010州河与黄浦江、苏州河干流与支流水质的同步改 善,全面提高水体质量,恢复水系环境生态功能,使市区河段中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