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营养学教案1

合集下载

运动营养学教案模板及范文

运动营养学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运动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了解不同营养素在运动中的作用和需求。

- 认识到合理营养对运动表现和健康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 学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饮食计划。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日常运动和饮食实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运动营养和健康的关注。

- 树立科学的生活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运动营养学概述2. 营养素的基本知识-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 矿物质3. 运动中的能量需求与供给4. 运动饮食计划制定5. 运动营养补充品的使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4. 角色扮演法5. 实践操作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运动营养学概述1. 导入:介绍运动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讲解:运动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

3. 讨论:运动营养对运动表现和健康的影响。

第二课时:营养素的基本知识1. 讲解: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的基本知识。

2. 讨论:不同营养素在运动中的作用和需求。

3.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营养素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第三课时:运动中的能量需求与供给1. 讲解:运动中的能量代谢过程。

2. 讨论:不同运动项目的能量需求特点。

3. 实践操作: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饮食计划。

第四课时:运动饮食计划制定1. 讲解:运动饮食计划制定的原则和方法。

2. 角色扮演:模拟制定运动饮食计划的过程。

3. 评价:对制定的饮食计划进行评价和改进。

第五课时:运动营养补充品的使用1. 讲解:运动营养补充品的作用和种类。

2. 讨论:运动营养补充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运动营养补充品的使用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2. 饮食计划制定质量3. 运动营养知识掌握程度4. 运动表现改善情况范文运动营养学教案:蛋白质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蛋白质的基本知识。

体育营养教案

体育营养教案

体育营养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体育营养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学段:中学生(初中)学科:体育教案目标:1. 学生理解体育营养对身体健康和运动表现的重要性。

2. 学生了解并掌握保持健康饮食习惯的基本原则。

3. 学生能够制定个人营养计划,以满足他们的体育锻炼需求。

4.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营养知识应用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内容和活动:1. 导入(5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份具有吸引力的丰盛健康的饮食图片展示,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食物如何为运动员提供能量和营养。

- 引发学生对体育营养主题的兴趣。

2. 知识介绍(15分钟)- 介绍体育营养的定义和意义,包括提供能量、维持身体机能、促进恢复和增强免疫力等。

- 引导学生思考健康饮食如何对个人体育锻炼水平、持久力和表现产生影响。

- 解释食物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 基本原则介绍(15分钟)- 介绍保持健康饮食习惯的基本原则,如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多样化食物选择等。

- 强调避免过度依赖加工食品、糖分和垃圾食品,鼓励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和谷物等天然食物。

- 引导学生了解并懂得正确的饮水量和运动前后的饮食时间安排。

4. 营养计划设计(20分钟)- 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体育运动员的不同需求(如足球、游泳、篮球等)制定营养计划。

- 学生需要考虑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消化时间以及不同运动项目对能量的需求。

-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营养计划,并进行讨论和反馈。

5. 营养知识应用活动(20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设计并呈现一个真实生活场景,展示他们如何将所学的体育营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 场景可以是健身房、学校食堂、家庭餐桌等。

-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场景表演,并讨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所学的饮食原则。

6. 总结和评价(5分钟)- 回顾本课程中所学的体育营养知识和技巧,并解释它们的重要性。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提供反馈。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第一章: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1.1 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的益处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促进骨骼健康改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1.2 了解体育锻炼对心理的益处减少压力和焦虑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情绪稳定性和抗挫能力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1.3 了解体育锻炼对社交的益处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扩大社交圈子提高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第二章:营养与健康的关系2.1 了解营养对身体的益处提供能量和营养素促进生长和发育维持身体功能和生理平衡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2.2 了解营养对心理的益处提高大脑功能和记忆力增强情绪稳定性和抗挫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2.3 了解营养对社交的益处提高社交自信和吸引力增强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促进社交活动和交流第三章:体育锻炼与营养的相互作用3.1 了解体育锻炼对营养需求的影响增加能量消耗提高营养素的需求量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影响营养代谢和调节3.2 了解营养对体育锻炼的支撑作用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促进肌肉恢复和修复增强身体耐力和抗疲劳能力提高运动表现和效果3.3 了解体育锻炼与营养的平衡合理安排饮食和锻炼时间选择合适的食物和营养补充品避免过度锻炼和营养不良保持身体水分和电解质平衡第四章:常见营养问题和解决方法4.1 了解营养不足和过剩的问题营养不良和饥饿问题肥胖和超重问题营养失衡和健康问题营养依赖和食物依赖问题4.2 了解解决营养问题的方法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健康的食物和饮料控制饮食量和频率咨询营养师和专业人士4.3 了解体育锻炼与营养的关系体育锻炼对营养摄入的影响营养对体育锻炼的支撑作用体育锻炼与营养的相互作用常见营养问题和解决方法第五章:制定个性化的体育锻炼与营养计划5.1 了解个性化的体育锻炼计划的重要性考虑个人身体状况和能力设定具体可行和有挑战性的目标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频率调整锻炼强度和运动类型5.2 了解个性化的营养计划的重要性考虑个人身体需求和健康状况设定合理的饮食目标和计划选择合适的营养补充品和保健品调整饮食结构和食物选择5.3 制定个性化的体育锻炼与营养计划综合考虑个人的锻炼和饮食偏好结合个人的健康和营养需求制定具体的锻炼和饮食计划定期评估和调整计划第六章:运动营养补充策略6.1 理解运动营养补充的基本原则确定补充时机和剂量选择合适的营养补充品遵循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避免非法药物和添加剂6.2 学习运动营养补充的常见形式碳水化合物补充蛋白质补充电解质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6.3 实践运动营养补充的案例分析马拉松运动员的能量胶补充举重运动员的蛋白粉摄入足球运动员的电解质饮料选择运动员的维生素补充计划第七章:特殊人群的体育锻炼与营养7.1 分析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老年人的骨骼健康和代谢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营养需求慢性病患者和康复期的营养7.2 制定特殊人群的体育锻炼计划考虑身体状况和能力选择适宜的运动类型和强度注重安全和避免伤害结合功能性训练和康复运动7.3 综合特殊人群的体育锻炼与营养计划结合医疗和专业建议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和锻炼计划监测身体状况和进展定期评估和调整计划第八章:体育锻炼与营养的监测与评估8.1 理解体育锻炼与营养监测的重要性跟踪身体状况和进展评估锻炼和饮食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调整计划和策略8.2 学习体育锻炼与营养监测的方法身体指标的测量(如体重、体脂比)运动表现和成绩记录营养摄入的记录和分析生理和心理指标的评估8.3 实践体育锻炼与营养监测的案例分析使用运动手表和健康APP记录数据定期进行体能测试和运动表现评估记录饮食摄入和营养素摄入量分析生理和心理指标的变化趋势第九章:健康风险与体育锻炼与营养9.1 识别体育锻炼与营养相关的健康风险过度锻炼和运动损伤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电解质失衡和水分不足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9.2 预防体育锻炼与营养相关的健康风险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和饮食计划学习正确的运动技巧和姿势保持适当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营养评估9.3 应对体育锻炼与营养相关的健康问题及时就医和咨询专业人士遵循医嘱和治疗计划调整锻炼和饮食策略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第十章: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可持续发展10.1 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社交和家庭生活的平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10.2 学习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策略学习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技巧参与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关注健康和社会议题10.3 实践健康生活方式的案例分析组织健康讲座和工作坊参与体育赛事和健身活动推广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和服务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介绍了体育锻炼与营养的关系,分为十个章节。

初中生体育营养教案

初中生体育营养教案

初中生体育营养教案1. 课题:《初中生体育营养知识教育》2. 课时:1课时3. 年级:初中一年级4. 教学目标:- 了解体育营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适宜的体育营养摄入方法- 培养良好的体育饮食习惯5. 教学内容:- 体育营养的基本概念- 体育营养的重要性- 适宜的体育营养摄入方法- 体育饮食习惯的培养6.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7.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课后体育营养实践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体育营养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 展示一些体育营养的案例,如运动员的饮食安排,引起学生对体育营养的关注。

2. 体育营养的基本概念(10分钟)- 教师讲解体育营养的定义、组成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体育营养的基本知识。

- 学生通过笔记或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体育营养的基本概念。

3. 体育营养的重要性(10分钟)- 教师讲解体育营养在体育锻炼中的重要性,如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运动能力、预防疾病等。

-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体育营养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

4. 适宜的体育营养摄入方法(10分钟)- 教师讲解适宜的体育营养摄入方法,如平衡饮食、合理搭配、定时定量等。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法,探讨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体育营养摄入计划。

5. 体育饮食习惯的培养(10分钟)- 教师讲解如何培养良好的体育饮食习惯,如坚持饮食计划、合理搭配食物、注意饮食卫生等。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法,分享自己的体育饮食习惯,互相学习和借鉴。

6.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体育营养的重要性。

- 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将自己的体育营养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体育营养素养。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体育营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适宜的摄入方法。

通过课堂实践和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体育饮食习惯,提高体育营养素养。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导言:运动营养学是一门研究运动员饮食和营养需求的学科,旨在帮助运动员提高体能、促进康复和增强竞技表现。

本文将探讨运动营养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以确保学生们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一、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运动营养学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们了解运动员的营养需求,掌握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的能力,并学会评估不同营养策略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1.2 课程内容该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 运动员的能量需求和营养素摄入-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功能和摄入建议- 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的重要性- 饮食计划的制定和调整- 运动前、中和后的饮食策略- 营养补剂的使用与安全性二、教学方法2.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教师将向学生介绍运动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师可以使用案例分析、图表和多媒体资料等教学辅助工具,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兴趣。

2.2 实践操作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将包括实验室实验和实地考察。

学生将有机会测量食物的营养成分、评估运动员的饮食记录,并与专业人士一起制定饮食计划。

2.3 学生讨论和小组项目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学生们将有机会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

例如,他们可以就某种营养策略进行辩论,并为特定类型的运动员设计饮食计划。

三、评估方式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3.1 课堂测试学生将接受定期的课堂测试,以检查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2 实验报告学生将完成实验室实验,并提交相关的实验报告。

这将评估他们的实践操作和科学写作能力。

3.3 小组项目评估通过评估小组项目的质量和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评估学生们的团队合作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4.1 主教材- 运动营养学教材,作者:XXX- 运动营养学原理,作者:XXX4.2 参考资料- 运动营养学杂志- 国际体育营养学会网站五、课程进度安排5.1 第一周:课程介绍和基本概念- 介绍运动营养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解释运动员的能量需求和营养素摄入建议5.2 第二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讨论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运动中的作用- 分析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建议和最佳来源5.3 第三周:脂肪和维生素- 探讨脂肪的功能和摄入建议- 介绍维生素的重要性和运动中的需求5.4 第四周:矿物质和水- 说明矿物质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强调水的重要性和运动中的水摄入建议5.5 第五周:饮食计划和调整- 学习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的方法- 掌握根据运动需求调整饮食计划的技巧5.6 第六周:运动前、中和后的饮食策略- 讨论运动前的能量补充和预防低血糖- 探索运动中和运动后的饮食策略,以促进恢复和提高表现结语:通过运动营养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学生们将获得全面的运动营养知识和技能,为他们在运动领域取得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营养与运动教案[1] 2

营养与运动教案[1] 2

营养与运动高一年级:15——20班场地:教室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合理膳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展示评价等教学手段,了解体育锻炼时的营养需求和原则。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营养观,改掉不良生活方式,并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意识,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

教材分析:①、教学重点:营养素的功能来源,体育锻炼与营养②、教学难点:学会根据不同的锻炼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的补充。

教学方法:语言法(讲授法、引导与提问法、口头评价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指导: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师生互动,自我展示课的内容:提问: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大家知道健康的四大基石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合理膳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全的心理)。

导入: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健康的四大基石,但是光知道这四大基石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明白什么样的营养搭配才是合理膳食,如何养成良好的个人饮食习惯,体育运动与营养有什么关系,之后才能更加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怎样才能达到健康的四大基石的要求,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

首先来看一下营养和健康的关系。

一、营养与健康营养是健康的基础。

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应包含有六种营养素,如果摄取的不足或不平衡,就会造成营养不良,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而营养过剩则会导致肥胖,损害身体健康。

提问:那位同学能告诉我们六种营养素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评价各种营养素的功能和主要来源:1、糖:构成机体组织,供给热量,并是体育运动中的能量来源。

食物来源:谷物、水果、蔬菜、面包等。

2、脂肪:构成机体组织,体内热量的主要来源。

脂肪有贮存和提供能量,维持体温,保护脏器等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奶酪、油、人造奶油等。

3、蛋白质: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它是供给人体热量的来源之一,并能调节机体代谢和抵抗疾病。

体育与营养教案

体育与营养教案

体育与营养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标体育和营养是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肥胖、缺乏运动等健康问题。

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体育和营养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本教案旨在通过体育课程结合营养教育,提高学生对健康生活的认识,并培养其良好的体育运动和饮食习惯。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1 了解体育与营养的重要性;1.2 掌握体育运动原则与方法;1.3 了解科学的饮食搭配原则。

2. 教学方法:2.1 讲授与讨论结合,通过阅读讨论材料的方式介绍体育与营养的重要性;2.2 示范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示范和实践操作的方式教授体育运动的原则和方法;2.3 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讲解以及案例分析的方式教授科学的饮食搭配原则。

三、教学步骤与计划1. 第一课时:1.1 教师介绍课程内容和目标;1.2 讲解体育与营养的重要性;1.3 分发相关阅读材料,学生课后预习。

2. 第二课时:2.1 学生讨论阅读材料中的问题与观点;2.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体育运动的原则与方法;2.3 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体育运动实践活动。

3. 第三课时:3.1 教师讲解科学的饮食搭配原则;3.2 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健康饮食的重要性;3.3 学生制定个人饮食计划。

4. 第四课时:4.1 学生分享个人饮食计划;4.2 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4.3 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和健康饮食的持续实践。

四、教学评估与总结1. 教学评估:1.1 通过学生讨论和参与体育运动实践活动的表现,评估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原则和方法的掌握程度;1.2 通过学生制定的个人饮食计划和实践情况的报告,评估学生对科学饮食搭配原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教学总结:2.1 总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2.2 分享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学资料,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

《体育锻炼与营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与营养的关系,认识到合理营养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营养知识,学会合理搭配膳食,增强身体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体育锻炼与营养的关系2. 合理营养的重要性3. 常见营养知识介绍4. 膳食搭配的原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锻炼与营养的关系,合理营养的重要性,膳食搭配的原则。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锻炼与营养的关系,合理营养的重要性,膳食搭配的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常见营养知识。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膳食搭配的实践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则关于体育锻炼与营养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体育锻炼与营养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合理营养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常见营养知识。

4. 讲解膳食搭配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搭配膳食。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膳食计划。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体育锻炼与营养关系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合理营养重要性的认识。

3. 评价学生对膳食搭配原则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体育锻炼与营养的关系、合理营养的重要性、膳食搭配原则等内容的PPT。

2. 案例材料:提供一些关于营养与体育锻炼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膳食搭配实践材料:提供一些膳食搭配的实用工具和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体育锻炼与营养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合理营养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 第二课时: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常见营养知识。

3. 第三课时:讲解膳食搭配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搭配膳食。

5. 第五课时: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膳食计划。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脂肪的生物学功能:
1)供给能量:脂肪是人体能量的重要能源,是产热量比糖和蛋白质更高的物质。每克脂肪可产9Kcul热量。是机体得要的能量储存形式。
2)是人体细胞重要组成成分:构成细胞生物膜。起作保护、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导、细胞免疫等作用。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维生素K、维生素D、维生素E、等脂溶性维生素,需要与脂肪结合才能被肠道吸收。
维生素的种类目前公认的是14种。分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维生素的功能: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维持正常的夜视力。与上皮细胞的生长有关。
维生素E、抗氧化、抗衰老、与生殖功能有关,维持良好的免疫功能。
维生素K、与凝血有关。
维生素D、促进胃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代谢,促进骨骼的发育。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C,抗氧化,抗动脉硬化,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损伤愈合。提高免疫功能。
各种食物锌含量见表。
运动与水:
水占人体重50%-60%,胖的人含水量较少,因脂肪组织不含水。
瘦的人含水较多。
正常人每天基本消耗的水是呼吸蒸发350ML左右,皮肤500ML左右。小便排除1000ML左右。大便排除150ML左右。总计2000ML左右。
维生素B.族。主要参与机体的能量代谢。
维生素的补充:
矿物质的营养:
二、运动与矿物质
在人体中除了碳、氢、氧、氮外、还有其他多种矿物质,如钾钠钙、铁……等。
每日需要量大于100毫克的叫宏量元素如钾、钠、钙、镁、氯、磷、硫。
每日需要量低于100毫克的叫微是元素如铁、锌、碘、铜等。
矿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
1、主要是作为人体的组织的合成材料,如钙、磷是构成骨骼的重要材料,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材料。
成年男性2.5克,女性1.5克。
锌的生理功能:
1、是人体多种酶的重要无素。
2、维持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主要影响淋巴细胞的功能。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婴细儿大脑的发育。
4、维持性功能的正常。
5、促进肌肉的发育。
运动与锌:
剧烈运动使血清锌增高,长时间运动使血清下降。
锌的供给和来源:
成年男性每日需要量15毫克,女性12毫克。运动员需要20毫克。
目前多数认为,每日蛋白质需求量为1.2-2克/每公斤体重。男性多于女性。膳食中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
4、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
含有8种必须氨基酸的蛋白质叫完全蛋白质。一般动物性蛋白质是完全性蛋白质。
植物来的蛋白质是不完全性蛋白质。
不完全蛋白质可以通过食物的搭配,来满足身体的需要,比如谷物和豆类食物的搭配。
功能性低聚糖包括:水苏糖、棉子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等。人体肠胃系统中没有可以水解这些低聚糖的酶系统,因此它们不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内,优先为双歧杆菌所利用,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
低聚糖味稍甜,因不被人体直接吸收,糖尿病等人群可以正常食用。
糖的来源:膳食中的糖,主要来源于谷物、根茎食品、糖制品、蔬菜内含有少量的糖。(详细见表1-4)
一起亚健康常见的原因有:1、过渡的疲劳。工作的强度、社会的压力等。
2、人体的自然衰老。
3、生理周期的变化强度改变。
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失眠、疲倦、烦燥、注意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性格偏执、忧虑、抵抗力下降等。
消除亚健康的方法:适度的运动、均衡的营养、保持乐观、贴近自然、适当的心理干预。
运动与健康:1、定期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适应性。2、定期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耐氧性。3、适度的运动可以降低神经肌肉的紧张性。4、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多器官的代谢功能。5、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
2、参与一些酶的构成。
3、维持免疫功能。
运动与铁
1、运动可以加快铁的代谢率。
2、运动提高机体对铁的需求量。
3、运动增加铁的丢失,细胞脱落、汗液排泄。
铁的供给量和来源。
铁的供给量运动的增加和怀孕、哺乳、经期的因素的影响。
来源以动物肝脏和豆类食物较丰富。铁制品烹调有利于补铁。
锌、
在人体中,锌大部分存在于人的肌肉、骨髓、其他组织器官中都存在微量的锌。
运动营养学教案
学习目标
掌握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掌握维生素的分类、生理功能及常见的缺乏证;掌握无机盐的生理功能,重点熟悉钙、铁、锌、硒在体内的代谢及生理功能;掌握水、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并了解常见的食物来源。掌握能量系数的概念及糖、蛋白质、脂肪的能量系数;掌握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部分及其影响因素;了解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
运动与宏量营养素:
一、运动与糖类:
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又称碳水化合物。糖的分类:根据分子结构的大小和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将糖分为单糖、双糖、多糖。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多糖:淀粉、动物体内的糖原。
低聚糖:(Oligosaccharide)是由2-10个单糖形成的低度聚合糖;分功能性低聚糖、普通低聚糖两烊。其中,蔗糖、乳糖、麦芽糖等属于普通低聚糖,不是人体有益菌的增殖因子。
脂类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物质,过少和过多都会影响人体健康。过多,引起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等。过少会影响免疫功能,皮肤疾患等。动物脂肪主要是饱和脂肪酸,目前的研究证明,过多的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重要因开绿灯。注意适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的供给,可以降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3、运动员脂肪需要量。膳食中脂肪供给占总供给能量的30%。按体重计算以每公斤体重15克脂肪为宜。动物性脂肪占40%,植物性脂肪60%。
小结:糖的分类、作用、需要量占总摄入能量的55-65%。
多摄入多糖,减缓糖的吸收的促进肠道功能。
脂肪的分类、作用、需要量占总摄入量的20-30%。
注意:
不饱和脂肪酸的补充,摄入指肪中,饱和脂肪占40%,不饱和脂肪酸60%。
控制胆固醇的摄入。每日不超过300毫克。
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建筑材料。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0-15%,不同年龄需要量不同。
2、矿物质与蛋白质协同,构成人体细胞内外环境的渗透压。如钾、钠。
3、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
4、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5、是人体内许多酶的重要元素。
一)钙、
钙是人体内含量丰富的矿物质。为体重的1.5%-2%。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骨骼是人体的钙库,血液中钙浓度高时,存放在骨骼中,钙浓度低时,可从骨骼中释放到血液。
营养与健康: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也在于营养,21世纪提出了快乐运动的理念,体能消耗小,运动方式活、技术要求低、经济负担小、时间要求松是快乐运动的特点。二十一世纪也提出了营养的新要求,全面、均衡、合理的营养。这是本课程需要研究的。
第一节:运动与营养素
营养素:食物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代谢,并能够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的物质。
血糖指数(GI):进食某种食物后,机体血糖浓度的变化,与进食葡萄糖或白面包时,导致血糖浓度的变化相比。含糖食品引起血糖变化的能力。
各种血糖指数如表(1-3)
食物的血糖指数可以指导合理的膳食。
二、运动与脂类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是一种化学组成和结构有很大差异的有机物,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膳食脂肪通常包括甘油三脂、磷脂、胆固醇。
钙的来源以奶和奶制品最好、蔬菜和豆类含量也丰富。
铁、
人体内铁居微量无素之首,约4-5克。铁在人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功能铁,一种是储存铁。
功能铁主要能与形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一些酶。
储存铁储存在肝、脾、骨髓、血液中。
铁可以循环再利用,损失主要因为出血、细胞坏死脱落。
铁的生理功能:
1、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运动前被糖、运动中补糖、运动后补糖。
(1-2)板书
糖的需要量:糖在人体内的储存形式有三种,肝糖原、肌糖原、血糖。普通人体内储存的糖约500克左右,肝糖原约100克左右,肌糖原约400左右,血糖约5克左右。训练有素的运动员肌糖员可达到600—800克。
运动时体内储存糖大量消耗,需要从食物中补充。
2000年WHO建议,每日糖的供给量占食物能量共给量55%—65%。并建议纯能量食物,提倡合理、均衡的能量供给。保障营养素的合理全面供给,改善胃肠道功能。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思考:
1、糖、脂肪、蛋白质的主要生理作用?
2、糖在身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总量是多少?
3、什么是必须脂肪酸和必须氨基酸?
4、糖、脂肪、蛋白质在膳食总能量中的比例?
5、胆固醇的不良作用?
如何控制摄入?
1、了解四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和功能。
2、了解水溶性维生素B/c的功能和来源。
1、了解钙、铁、锌的生理功能。
蛋类和奶类含有8种必须氨基酸,是优质蛋白,全营养蛋白。植物蛋白含的必须氨基酸不全,但可以通过食物搭配获得平衡。
运动与微量营养素
一、运动与维生素:
维生素的定义: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和健康不可缺少,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的一类小分子化合物。
维生素的特点:不是机体的组成原料,不提供能理、人体不可缺少、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必须食物供给。
运动加速钙在骨骼中的沉积,所以运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发育。有利于中老年人防止骨质疏松。
女性运动的特点雌激素是维持吸收和骨形成平衡的重要因素。
运动人群比不运动人群需要更多的补钙。
3)钙的供给量和来源
普通人钙的供给为每日1001毫克,运动员1200毫克,两者的最大耐受量是2000毫克。过量会导致便秘、结石。还会影响其他矿物质的吸收。
各种食物的脂肪含量见表1-6
三、运动与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基本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有一些复杂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其他微量元素。
1、蛋白质的生物学特征:
1)构成人体组织。蛋白质占细胞干重量的8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