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营养学

合集下载

运动营养学

运动营养学

运动营养学运动营养学08021203 2012301873 黄睿萌一、什么是健康?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答:健康: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肉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它包含了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

传统的健康观念主要是指一个人生理功能状态良好,没有疾病或病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是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道德健康。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已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健康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因素:四种主要因素:环境因素、生物遗传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及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1. 环境因素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空间及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生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之总和。

因此,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又称物质环境,是指围绕人类周围的客观物质世界,如水、空气、土壤及其他生物等。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在自然环境中,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因素包括动物、植物及微生物。

一些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但另一些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却通过一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甚至危害人类的健康。

自然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包括气流、气温、气压、噪声、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等。

在自然状况下,物理因素一般对人类无危害,但当某些物理因素的强度、剂量及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超出一定限度时,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自然环境中的化学因素包括天然的无机化学物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及动物和微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

一些化学元素是保证人类正常活动和健康的必要元素;一些化学元素及化学物质在正常接触和使用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当它们的浓度、剂量及与人体接触的时间超出一定限度时,将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

(2)社会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相互间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

运动营养学复习

运动营养学复习

运动营养学复习绪论一.运动营养学的概念营养:有机体从外界吸取需要的物质来维持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作用。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运动营养学:是研究运动或运动训练过程中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素:食物中具有营养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素和水等。

合理营养:是指膳食中应该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摄入体内的食物易于消化吸收,并能促进食欲,对机体无害。

三. 运动营养学的任务任务之一:研究人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能量的消耗规律;任务之二:研究营养素的构成及其构成对人体运动能力或体能的影响与规律。

任务之三:有关运动员营养水平的监控与评价。

任务之四:不同人群、不同环境等条件下的营养学规律及其可采用的对策与措施。

第一讲运动营养的生理生化基础一.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糖、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糖、水、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素。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构成人体组织促进生长发育;构成机能物质;调节生理功能;供给热能等2.必需氨基酸: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太慢,无法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途径供给的氨基酸分子。

8种必需氨基酸是: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

此外,对于儿童而言,组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

2. 糖的生物学功能供给能量最主要也是最经济的功能物质。

人体每天膳食中的热能供给量的60-70%来自糖。

1g=4.1千卡的热量。

可供机体所有组织利用,特别是大脑、骨骼肌、心肌等。

比脂肪易消化、耗氧少,并且不受氧供限制。

2. 糖的生物学功能:a.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

存在于一切细胞之中。

构成细胞膜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等。

节省蛋白质作用;充足的糖储备,可保证蛋白质的再合成。

足量的糖有助于ATP的生成。

而ATP有助于氨基酸合成。

b.抗生酮作用。

当糖供给不足时,会造成脂肪分解不彻底。

酮体增加。

进而机体内酸性物质增加。

运动营养学

运动营养学

运动营养学:名词:1、碱性食物: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钠、钾、钙、镁等碱金属元素,在体内代谢产物呈碱性,称为碱性食物。

2、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较慢,不能满足机体需要,但它又是维持机体生长发育,合成机体蛋白质所必需的氨基酸。

3、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

4、蛋白质生物价:蛋白质的生物价表示食物蛋白质在机体内真正被利用的程度。

5、运动饮料:营养成分和含量能适应运动员或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的运动生理特点的特殊营养需要并能提高运动能力的软饮料。

6、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由于进食而引起机体能量代谢额外增加的现象,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7、必需脂肪酸:机体生理需要,但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率较慢,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叫做必需脂肪酸。

8、基础代谢:即用于维持体温和呼吸、循环、排泄、腺体分泌等必要生理机能所需要的热能。

9、平衡膳食:均衡膳食系由多种食物构成,它不但要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正常生理需要,而且还要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以利用它们的吸收和利用,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选择:1、营养不良性水肿是由什么摄入不足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食物纤维2、对于比赛中有体重级别要求的运动员,平时应该将体重控制在目标体重多少?1-3、3-6、6-10、10以上3、哪种饮食被证明能够增强运动员的耐力?高脂肪、选高糖、普通混合膳食、没有膳食被证明有任何效果4、为提高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膳食中应摄入较高的?5、运动员饮料的含糖量应不超过?4%、6%、选8%、10%6、为保证能量代谢的顺利进行,耐力性运动员膳食中应该注意补充什么?维生素D、C、蛋白质、脂肪7、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最低的是?高糖、选高脂肪、高蛋白、混合8、我国运动员膳食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糖摄入不足、蛋白质脂肪摄入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维生素无机盐摄入不足9、平时膳食中注意补充胡萝卜素可以预防什么病?佝偻、夜盲、脚气、败血10、我国运动员热源之比例的标准一般可采用什么?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

运动营养学

运动营养学

运动营养学:是营养学的分支,是一门研究合理营养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和健康影响的新兴学科。

营养:是机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以满足其自身生理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需要的必要生物学过程。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人体有益的化学物质,六大类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糖类、矿物质、维生素、水营养素的三大基本功能:提供能量,构建机体和修复组织,调节代谢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膳食指南: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 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4. 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 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 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 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 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 如饮酒应限量。

10. 吃新鲜卫生的食物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在推荐膳食摄入量(RDAs)基础上修订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其中包括四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第一章1.人体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的热效应三个方面。

2.能量单位:千卡或焦耳3.能量系数:每克碳水化物,蛋白质、脂肪在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值。

4.三种产能营养素的能量系数分别为:1g碳水化合物=4kcal;1g蛋白质=4kcal;1g脂肪=9kcal5.基础代谢:是指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率:指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能量消耗。

6.生热效应:指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

7.食物的热效应:是指由于进餐后几小时内发生的超过RMR的能量消耗,过去称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食物热效应的高低由食物种类决定。

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消耗本身产生的能量最高。

8.影响人体基础代谢的因素:年龄;性别;体型;不同生理、病理状态的影响;其他因素的影响;尼古丁和咖啡因可以刺激基础代谢水平升高。

运动营养学

运动营养学

一、运动营养学概念运动营养学是营养学的一分支,是营养学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我国著名运动营养学家陈吉棣教授认为运动营养学是研究运动员在不同的训练或比赛情况下的营养需要、营养因素和机体机能,运动能力、体力适应和恢复以及与运动性疾病防治关系的科学。

其研究目的是为运动员适应运动强度供给能量提供理论依据,为运动员延迟疲劳和加快恢复,提高训练效果和竞技水平提供合理膳食结构计划。

运动营养学研究范围大致包括:1.对各类食物营养价值的分析,研究食物所含的营养素,以及各种营养素的来源、功能、供给量、消化吸收过程;2.研究热能的获得,机体的机械功、渗透功、化学功的热能供给与平衡;3.研究机体的组成成分以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与补充;4.依据生理学、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及机体的需要,利用高科技技术,不断开发,研制具有提高运动能力的营养产品,以纠正运动性营养不足,治疗运动性疾病;5.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角度,探讨营养物质尤其是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中草药有效成分在抗疲劳、提高运动能力方面的机制。

为进一步寻求新的营养物质奠定理论基础。

二、人体对营养的需要食物中的有效成分称为营养素。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概括为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糖类(亦称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水和食物纤维。

在这些物质的共同作用下,使生命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机体通过食物与外界联系,保持内在环境的相对恒定,并完成内外环境的统一与平衡。

运动员由于训练、比赛等活动、各类物质的消耗较一般人要多,对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较高。

七类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挥各自特有的功能1.供给热能、维持体温,并满足生理活动和从事生活劳动和运动训练的需要。

2.构成细胞组织,供给生长、发育和自我更新所需要的材料;并为制造体液、激素、免疫抗体等创造条件。

3.保护器官机能,调节代谢反应,使机体各部分工作能协调地正常运动。

三、营养学发展简况与运动营养学的兴起四、运动营养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以及发展趋势营养学是在生理学、生物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运动营养学》课件

《运动营养学》课件

合理的营养摄入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免疫系 统和代谢状态,预防慢性疾病和提高整体 健康水平。
运动营养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
运动营养学起源于古代奥运会,那时运 动员通过特殊的饮食来增强体能和表现

专业化发展
20世纪70年代,随着竞技体育的迅速 发展,运动营养学逐渐成为一个专业
领域。
初步发展
20世纪初,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人 们开始系统地研究运动与营养之间的 关系。
运动中营养补充
水分补充
运动中应定时补充水分, 以维持身体水分平衡,预 防脱水。
能量补充
运动中适时补充能量,如 运动饮料、能量棒等,有 助于维持运动表现和预防 疲劳。
电解质补充
运动中出汗会导致电解质 流失,适时补充电解质, 如盐丸、镁丸等,有助于 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
运动后营养补充
蛋白质补充
运动后及时补充蛋白质,如鸡胸肉、鱼、豆腐等 ,有助于促进肌肉恢复和生长。
饮食建议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避免过度摄入糖分和高热量食物。
老年人
营养问题
老年人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等问题 。
运动营养补充
适量补充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有助于维持肌肉和骨骼健康。
饮食建议
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摄 入,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
运动营养学
目 录
• 运动营养学概述 • 运动与能量消耗 • 运动与营养需求 • 运动营养补充策略 • 特殊人群的运动营养学 • 运动营养学实践与应用
01
CATALOGUE
运动营养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运动营养学是研究运动与营养之间相 互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合理营养支持 运动能力的科学。

运动营养学全集

运动营养学全集
三、分类: 1、宏量营养素 又称热源物质 :是指蛋白质、糖和脂肪。 2、微量营养素:是指矿物质和维生素。 3、其他营养素:是指水、纤维素 。
第一节 运动与宏量营养素
一、运动与糖类 又称碳水化合物 一 概念: 血糖指数 GI :是指含糖食物摄入后与参照食物 一般是葡萄糖
摄入后血糖浓度变化程度的相对能力。 条件要相同才准确 二 组成和分类 1、组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分类:分为三类 1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2 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3 多糖:淀粉、糖原、糊精等。 三 营养功能
二 体质:是指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注:体质即人体质量,包括体格、体能和适应能力三个方面。
三 影响体质与健康的因素 1、先天影响因素:遗传决定了生长发育的可能性。 2、后天影响因素:环境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生物学因素 病原 微生物、内在缺陷 ;生活方式;卫生保健设施。
运动营养学
教学要点
第一章 运动营养基础
重点与难点: 六大营养素的营养功用,供给标准及热能消耗的测定与计算方法。
前言
一、营养:是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利 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 养分或养料 来维持生命活动 的全过程。食物中的养分称营养素。
二、功用:概括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1、供给能量。 2、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的材料。 3、在人体物质代谢中起调节作用。
注:供能条件→强度要中偏小,时间要长。
四 供给量 1、运动员应占总能量的25%—30%为宜。 2、普通人不宜超过总热量的30%。
五 食物中脂肪营养价值的评价 1、消化率:熔点高过人体体温的就难于消化。 2、脂肪酸的组成:必需脂肪酸的含量与数量 3、维生素含量:脂溶性维生素。 4、稳定性:贮存或烹调不容易变质,500—600℃易产生癌烃。

运动营养学

运动营养学

运动营养学1.三大产能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

2.宏量营养素: 糖,蛋白质,脂肪,水。

3.微量营养素: 维生素、矿物质。

4.不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称: 非必需营养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称: 必需营养素。

5.营养学: 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其主要研究食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食物营养成分在机体里分布、运输、消化、代谢等。

6.营养学的特点: 社会性,应用性,针对性。

7.运动营养学: 是运用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营养需要及其与运动能力、机能适应和恢复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8.运动营养学的特点: 普适性,差异性,实用性,综合性。

9.运动时合理营养的意义:①是运动时能量供应的重要保证。

②是保持适宜体重和体脂的关键措施。

③是延缓运动疲劳和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

④是加快运动后体能恢复的有效途径。

⑤是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维持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

⑥是防治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

10.糖的储存和提供能量:①每克糖在体内氧化可产生4 kcal能量。

②维持人体健康所需的能量中,55%~65%由糖提供。

③糖原是人体内糖的储存形式,分肝糖原和肌糖原。

④肝糖原维持血糖水平为红细胞,脑神经组织提供能量;肌糖原为肌肉供能量。

11.脂类的营养功能:①储存和供给能量,并能增加食物的美味和饱腹感。

②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

③提高糖的利用效率,节约蛋白质。

④隔热保护作用。

⑤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12.每克脂肪产生的能量约为9 kcal,人体摄入占比是20%~30%之间。

13.儿童除了成人的8种必需氨基酸外,还有组氨酸。

14.每克食物蛋白质在体内约产生4 kcal能量,蛋白质供能可占10%~15%。

15.维生素A的营养功能:①参与保持正常暗视觉。

②协助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生长和健康。

③促进正常生长发育的作用④抑癌作用。

⑤参与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

(视力集中的运动项目需要维A)16.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员营养学(参考)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营养学:是研究健身人群和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营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2、营养:机体从外界摄入食物在体内通过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人体需要的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机体摄取和利用食物的全过程)。

3、营养素:食物中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能够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

4、血糖指数:是指与参照食物(葡萄糖或白面包)摄入后血糖浓度的变化程度相比,含糖食物使血糖水平升高的相对能力。

5、必需脂肪酸:是人体所需要的,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一类脂肪酸。

6、必需氨基酸:在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人们把机体无法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途径获得的氨基酸。

7、平衡膳食: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恰当,膳食中所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与机体的需要两者保持平衡。

平衡膳食不仅能满足机体的各种生理需要,也能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是人类最合理的膳食。

8、合理营养:是指运动者一日三餐所吃食物中提供的热量和多种营养素与其完成每日活动的运动量所需消耗的能量和各类营养素之间保持平衡,即饮食中要有充足的热能,而且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含量和比例要适当,有充足的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分。

也就是说,每日各种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选择要得当,充足。

9、膳食纤维:是存在于食物中不被人体内淀粉酶水解的植物多糖。

10、糖负荷(糖添载)是通过训练与膳食糖补充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肌糖原储备以提高耐力运动成绩的一种营养学手段,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两种。

11、药膳: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可食性中药和普通食物原料共同烹饪加工成的色,香,味,型,效俱佳的膳食。

12、食物相克:是指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之间相互作用,使得某种营养成分丢失丢失甚至可能产生毒素的作用。

13、膳食调查: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对膳食摄入量进行评估,从而了解在一定时期内人群膳食摄入状况以及人们的膳食结构,饮食习惯。

14、食品安全: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15、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的产热效应):主要是指由摄入食物引起的一种额外的热能消耗,是食物消化,转运,代谢和储存过程中能量消耗的结果。

16、碱性或酸性食物:主要是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最后在人体内变成酸性或碱性的物质来界定,产生酸性(碱性)物质称为酸性(碱性)食物。

二,填空,判断
1、营养素大致可以分成6大类: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水。

2、每克葡萄糖可以提供16.7kJ,我国健康人群的糖类供给量为占总能量摄入的60%~70%。

每克脂肪在体内氧化可产生能量37.6kJ,一般占总热量的15%~25%。

每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可产生能量16.7kJ,占总能量的10%~15%。

3、维生素是维持身体生长与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组有机化合物,在身体中既不是构成
身体组织的原材料,也不是能量的来源,而是一类调节物质,在体内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4、维生素分类: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溶于水,易缺乏。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不溶于水,过量服用会造成在体内的蓄积,出现中毒。

5、运动员维生素的需求量比一般人群高,主要是因为运动训练使胃肠道对维生素的吸收功能降低,体内维生素的周转率加速,加之运动中的大量排汗等因素造成了机体需求量的增加,尽管如此,适量补充依然是最为重要的原则。

6、维生素A适合射击,射箭,乒乓球运动员的补充。

维生素E抗氧化与延缓衰老。

7、无论是膳食还是铁制剂中铁的存在方式有两种,即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

在膳食中提供的铁主要为非血红素铁,一般占食物含铁量的80%以上。

碳酸盐,钙,锌以及大量油脂类食物都会抑制非血红素铁的吸收;而肉类,维生素C是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的最好因子,酱油,发酵食品也有利于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8、肌酸的服用注意:不能用热开水冲饮肌酸,也不能和橘子汁或含咖啡因的饮料一起服用。

9、运动饮料的特点:①一定的糖含量②适量的电解质③低渗透压④无碳酸气,无咖啡因,无酒精。

10、抗氧化剂含量丰富的食物如下:维生素E、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硒、螺旋藻、其他抗氧化剂(辅酶Q)。

11、药膳的应用原则:辩证施膳、辩病施膳、因人施膳、因时施膳。

12、常用的膳食调查方法:称重法、记账法、回顾询问法、食物化学分析法。

13、食物中毒的急救:催吐、导泻、解毒。

14、肌酸的服用方法:冲击量(肌酸负荷)法、维持量法。

三、简答
1、平衡膳食宝塔
共分五层:谷类食物位居底层,蔬菜和水果占据第二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奶类和豆类食物居第四层,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g。

盐不超过6g。

2、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如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③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④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畜肉。

⑤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⑥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⑦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⑧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⑨饮酒应限量。

⑩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3、减少脂肪健身人群饮食上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①摄入一定量的糖类。

②限制酒精的摄入。

③多吃奶和豆制品。

④膳食中不能缺少蔬菜水果
⑤尽可能多喝水。

⑥经常饮茶。

4、减少脂肪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误区?
①.多吃水果,减少脂肪。

②吃香蕉蘸蜂蜜可快速减少脂肪。

③以葡萄柚和菠萝代替一餐可减少脂肪。

④.持续吃苹果餐能减少脂肪。

⑤单一食物,减少脂肪。

⑥不运动仅控制饮食可减少脂肪。

⑦过分重视体重。

⑧短期内减重太多(一周500g)
5、亚健康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和生活方式安排原则?
①合理膳食营养均衡。

②多饮水,多喝茶,适量饮酒。

③养成吃水果的习惯。

④多吃碱性食物和可稳定情绪的食物。

⑤调整心理状态,及时调整生活规律。

⑥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
6、儿童少年健身锻炼的营养要求
①进食时间要与运动时间相适应:进餐2小时后开始运动较适宜,运动结束后应1h后进食。

②食物分配:三餐的能量分配大体为早餐30%.午餐40%晚餐30%c.食物选择
③食物选择:要选择易消化吸收且营养丰富的食物,食物样式要多样化,多食用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增进儿童少年的食欲。

7、肥胖症患者锻炼者锻炼期的膳食营养安排?
①限制膳食热量②适当的营养素分配比例③改变饮食习惯④注意多饮水⑤.控制饮食应持之以恒立⑥营养干预。

8、缓解运动性疲劳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原则和常用措施:
①防止乳酸堆积。

②运动前和运动中补糖,使肌糖原储备充足,保持运动中的血糖水平。

③注意赛前,赛中合理补充液体,保持机体良好的水合状态。

④校正运动前微量元素营养不足或缺乏状态。

⑤适量补充抗氧化物质有利于减轻疲劳,增强耐力,防止运动损伤和炎症。

⑥适量补充提升免疫功能的营养物质,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

9、长期减控体重期的膳食营养原则:
①控制每天摄入的热量,一般每周减轻体重不超过0.5kg。

②严格控制油脂类食物的摄入量,但绝不能完全戒断油脂类食物,应摄入一定量的含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植物油。

③供给充足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④不限制饮水。

⑤保持一定的食物体积,增加高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形成良好的饱腹感,降低饥饿带来的心理不适感。

⑥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尽量减少甜点,糖果,巧克力,零食和西式快餐的摄入。

⑦适当使用特殊减控体重的营养品。

10、运动营养补充的误区:
①过分强调特殊营养补充,忽视膳食营养的基础作用。

②强调宏量养素的摄入,忽略微量营养素的供给。

③强调蛋白质的补充,忽略糖类的摄入。

④强调晚餐的丰盛,忽略早餐的多样性。

⑤强调口渴补水,忽略补液的科学性。

⑥强调食物的品种,忽略食物的相克现象。

——2016年1月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