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古诗诗意及其鉴赏

合集下载

七夕这首诗的诗意

七夕这首诗的诗意

七夕这首诗的诗意
《七夕》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后两句通过老牛的举动,写出了老牛的善解人意,借此表达了作者对牛郎织女的同情。

全诗如下:
> 七夕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意思是:抬头仰望明月长空,感慨漫漫历史长河中七夕节都如出一辙。

牵牛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其中却饱含着永远无法割舍的欢情与离恨,每年都在这个夜晚重复上演。

此诗首句通过描写牛郎织女在七夕之夜横渡喜鹊搭建的银河相会的情景,引出下文。

第二句感叹时光流逝,指出牛郎织女虽然一年只见一面,但是他们的爱情却能天长地久。

最后两句则是作者的感慨,牛郎织女一年只见一次,其中的相思之苦可想而知。

整首诗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七夕》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七夕》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七夕》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七夕》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夕》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七夕》的作者是温庭筠,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77卷。

《七夕》原文七夕作者:唐·温庭筠鸣机札札停金梭,芙蓉澹荡生池波。

神轩红粉陈香罗,凤低蝉薄愁双蛾。

微光奕奕凌天河,鸾咽鹤唳飘飖歌。

弯桥销尽愁奈何,天气骀荡云陂阤。

平明花木有秋意,露湿彩盘蛛网多。

《七夕》注释①生池:全诗校:“一作秋水。

”②旧俗七月七日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祈请牵牛、织女。

见《渊鉴类函》引崔皇《四民月令》。

神:全诗校:“一作夜。

”③凤:全诗校:“一作风。

”④崔寔《四民月令》载,祈请牛、女二星神者,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如地河波光辉曜,为乞愿之征应。

天:全诗校:“一作曙。

”⑤弯桥:传说七夕使鹊为桥以渡织女。

见《岁华纪丽·七夕》引《风俗通》。

愁奈:全诗校:“一作奈愁。

”⑥骀荡:舒缓荡漾。

陂阤:倾斜貌。

⑦秋:全诗校:“一作愁。

”意:全诗校:“一作思。

”⑧旧俗,七夕妇人结彩楼,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蜘蛛的一种)结网于瓜,则以为得。

见《荆楚岁时记》。

《七夕》作者介绍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不如李商隐。

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温庭筠的诗全集栏目。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

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

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

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七夕的古诗诗意及其鉴赏

七夕的古诗诗意及其鉴赏

七夕的古诗诗意及其鉴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七夕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时刻。

七夕的古诗承载了浪漫与美好的情怀,展现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本文将通过鉴赏几首七夕的古诗,探讨其中的诗意与艺术魅力。

第一首诗是《七夕》,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杜牧。

这首诗描绘了牛郎织女在银河上相会的情景,古人将牛郎星和织女星看作七夕节这一天特别明亮的两颗星星。

诗中的银河被形容为"银河落九天,牵牛织女遥相见",生动地表达了两个相爱的人因为银河的阻隔而难以团聚的惆怅之情。

整首诗充满了对爱情的思念和渴望,通过牛郎织女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于天人之间爱情的向往和祈愿。

诗中的词语简洁明了,抒情动人,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第二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鹧鸪天·七夕》。

这首诗以七夕节为背景,描绘了场景中男女两个恋人相遇的情景。

诗中用“七夕”的词语来传达节日的主题,以鹧鸪的鸣叫来表现男女主人公相互呼唤和心有灵犀的感觉。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悠扬的音韵,辛弃疾成功地表现了七夕夜晚浪漫而独特的氛围,唤起人们对爱情的思考和珍惜。

这首诗结构完整,意境深远,节奏感强烈,展现了辛弃疾对爱情的豪迈与执着。

第三首诗是元代文学家马致远的《七夕寄杨柳郎》。

这首诗以七夕节为背景,以寄托思念之情赞颂了女子的痴情。

诗中写道:“宫花寂寞开无主,烟草沉沉带寒绿。

碧箫声里忆君恩。

”这首诗以女子的视角来叙述思念之情,将对爱人的眷恋写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细腻而含蓄的描写,展现了女子内心的柔情和对爱情的执着。

通过对这几首七夕的古诗的鉴赏,不难发现这些诗歌都具有浓郁的情感和深刻的诗意。

古人通过这些诗歌来表达他们对于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探讨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

从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高度情感和艺术才华,他们用简练的语言和精确的描写,刻画出了七夕节特有的浪漫和倾慕之情。

除了表达浪漫情怀,七夕的古诗还常常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节日氛围。

《七夕》原文及翻译赏析

《七夕》原文及翻译赏析

《七夕》原文及翻译赏析《七夕》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6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七夕》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夕》原文及翻译赏析 1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翻译缑山仙子王子乔性情高远,不像牛郎织女要下凡人间。

皎洁的月光中停下吹凤箫,摆一摆手告别人间去成仙。

听说黄河竹筏能直上银河,一路上还挟带着天风海雨。

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缘分,分别后谁知道各自向何方?注释缑山:在今河南偃师县。

缑山仙子指在缑山成仙的王子乔。

云渺:高远貌。

痴牛騃女:指牛郎织女。

在这里不仅限于指牛郎织女,而是代指痴迷于俗世的芸芸众生。

凤箫声:王子乔吹笙时喜欢模仿凤的叫声。

时人:当时看到王子乔登仙而去的人们。

槎:竹筏。

银河:天河。

尚:还。

前缘:前世的因缘。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词,题为七夕,是写与友人陈令举在七夕夜分别之事。

上片落笔先写陈令举之风度,他高情云渺,如侯家人于缑氏山头的王子晋在风箫声声的新月之夜,没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飘然而去。

与友人在七夕夜分别,词人自然想到牛郎织女,但陈令举不像他们那样痴心于儿女之情。

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来到银河之中,当他回到人间时,就挟带着天上的天风海雨。

接着他评价二人的友谊能够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缘,当天风海雨飘飘散去之后,友人也将随风飘去。

写送别,一般人都会徒增伤感,而词人却是豪气纵横,驰骋想象,遨游天界银河,如陆游所说“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一般写七夕银河,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类的柔情凄景,而词人笔下那天风海雨之势,正显露了他不凡的气魄与胸襟,这种逼人的天风海雨,便是他豪放词风形象性的说明。

赏析二“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赞美王子乔仙心超远,若有若无,不去学习牛郎织女身陷情网,作茧自缚。

七夕原文及赏析

七夕原文及赏析

七夕原文及赏析《七夕》是一首经典的古文诗歌,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珍品之一。

本文将为您带来《七夕》的原文及赏析,帮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内涵和美妙。

《七夕》原文如下:银河落九天,渺渺上青天。

牛郎织女会,肯恨近分离。

当时鸾镜前,何事不可怜?正奇绝世会,何年再相见?如今念牵牛,堂堂赴天庭。

天上人间隔,岂得长相忆?出兵挟明月,侍女在洞房。

思归且短信,哭绝哽声长。

罢嬉谁肯去,屈指割肠书。

鸳鸯成双对,终不随牛渡。

《七夕》这首诗描述了牛郎织女在天河两岸相遇的情景,表达了隔离的痛苦以及他们渴望团聚的心情。

作者借助天上人间的隔离和相思之苦,将爱情的辛酸和坚守深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两句“银河落九天,渺渺上青天。

”揭示了牛郎织女相隔千里,无论在天上还是人间,都是相距甚远。

诗中再现了牛郎织女在七夕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难得的相聚,以及他们对这一刻的无尽思念。

“牛郎织女会,肯恨近分离。

”这两句用到了古代的交感词“肯恨”,表达了他们并不真正愿意分离,希望能够永远相聚。

接下来的几句“当时鸾镜前,何事不可怜?正奇绝世会,何年再相见?”通过描述他们在相聚的那一刻的情景以及对未来的期盼,表达了他们对于时间的担忧和对分离的忧虑。

这些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于牛郎织女爱情的深入思考和细致描绘。

诗的后半部分再次突出了两者分离的痛苦。

“思归且短信,哭绝哽声长。

”这两句表现了牛郎织女对于团聚的渴望和无尽的相思之苦。

“罢嬉谁肯去,屈指割肠书。

”这两句借用了“罢嬉”和“割肠书”等意象,强调了两者对于分离的无奈和痛苦。

“鸳鸯成双对,终不随牛渡。

”这句则用鸳鸯的形象来比喻他们的真挚爱情,强调了他们不愿因分离而放弃对爱情的坚守。

通过《七夕》这首诗,作者生动地描绘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同时展示了他们对于团聚的无尽思念和易逝的珍贵时刻。

这首诗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与共鸣,让人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感受到那份浓浓的爱意和隔离的痛苦。

正是因为这种深情和内涵,使得《七夕》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珍品。

七夕白居易赏析

七夕白居易赏析

七夕白居易赏析一、原诗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二、诗句赏析1. 首联描绘景象- “烟霄微月澹长空”,此句勾勒出七夕之夜的天空景象。

“烟霄”描绘出天空中那种烟雾朦胧的感觉,七夕的夜晚,天空中有些许淡淡的云雾。

“微月”点明月亮的状态,不是满月,而是一弯淡淡的月牙,这种淡淡的月色给整个天空增添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

“澹长空”中的“澹”字用得精妙,它写出了月光洒在广阔天空时那种清淡、朦胧的效果,营造出一种浩瀚而又略带惆怅的意境。

- “银汉秋期万古同”,“银汉”即银河,“秋期”指的是七夕,传说中牛郎织女在秋天的七夕相会。

这句诗强调了七夕这个特殊的时间以及银河这个特殊的空间,“万古同”三个字有着深刻的内涵,它表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从古至今,年年如此,银河见证着他们不变的爱情约定,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爱情的永恒性与规律性,在时间的长河中,这个秋期是固定不变的,也为后面抒发欢情与离恨奠定了基础。

2. 颔联抒情- “几许欢情与离恨”,这是诗人对牛郎织女爱情的深刻思考。

牛郎织女一年才能相会一次,他们之间有着相聚的欢乐,然而更多的是长久分离的痛苦与怨恨。

“几许”一词,看似在询问,实则是一种感慨,表达出这种欢情与离恨的复杂与难以度量。

他们的爱情既有相会时的甜蜜,又有分离时的痛苦,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是世间爱情的一种典型写照。

- “年年并在此宵中”,进一步强调了七夕这个特殊的夜晚。

每年的七夕,牛郎织女的欢情与离恨都会集中展现。

这个夜晚,承载着他们太多的情感,它既是重逢的欢乐时刻,也是即将再次分离的痛苦前奏。

同时,诗人通过描写牛郎织女的情感,也可能是在借古喻今,反映人间爱情中的悲欢离合,人们在爱情中也常常会有相聚的欢乐和分离的痛苦,七夕这个节日就像是一个情感的汇聚点,将这些复杂的情感集中体现出来。

七夕李商隐原文翻译赏析

七夕李商隐原文翻译赏析

七夕李商隐原文翻译赏析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浪漫节日,源于古代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故事。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以各种方式表达爱意,享受和亲人或伴侣一起度过的时光。

而李商隐的诗作《七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七夕》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节日诗作,描绘了在这个特殊的夜晚,两位相爱的人被天上的牵牛织女分开的情景。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和翻译。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银烛秋光冷画屏,我用冷漠的态度,表明了自己内心的寂寞。

轻罗小扇扑流萤,把我关在屏风后,用轻轻的扇子拍打飞舞的萤火虫。

我身处夜幕笼罩的天阶,这里的夜色宛如冰冷的水。

我躺在床上仰望着,看着天空中的牵牛织女星。

牵牛织女星是牛郎和织女的化身,传说中他们在每年的七夕这天才有机会相聚一次。

李商隐以此为背景,表达出自己在这个夜晚感到的孤独和思念。

匆匆过了去,年迈的杜鹃都已经飞走了。

而我,孤独地躺在床上,凝望着星空,思念着远在天边的爱人。

这种孤独、思念的情感通过短短的几个字,表达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楚和希望。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诗的结尾,李商隐用了两个后两句,表达了对爱情的珍惜和持久的承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人意味着这份爱情只存在于回忆之中,已经追溯不回当初的感觉。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诗人告诉我们,尽管岁月已经使他们的感情慢慢淡化,但他并不后悔付出所有,为了心爱的人,他甘愿变得憔悴。

通过这首诗,李商隐用简练而精确的词语,将复杂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诗中流露出的孤独、思念和承诺,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感受。

赏析《七夕》是一次情感的追溯,诗人通过描绘牵牛织女星和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和珍惜。

这首诗既有对爱情的憧憬,又有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

它展示了李商隐独特的诗歌才华,让人感受到他眼中的世界。

七夕李商隐原文翻译赏析,向我们展示了这位唐代伟大诗人李商隐优美的诗歌才华。

七夕唐罗隐古诗及注释

七夕唐罗隐古诗及注释

七夕唐罗隐古诗及注释
摘要:
一、七夕的背景介绍
二、唐罗隐的生平简介
三、古诗《七夕》的内容解析
四、古诗《七夕》的注释解读
五、总结与评价
正文:
七夕,又称“牛郎织女节”或“乞巧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

七夕源于古代人们对星宿的崇拜,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成为象征爱情忠贞不渝的节日。

在这一天,年轻女子会向织女祈求智慧和手艺,许下对美好爱情的期许。

唐罗隐(约833年-910年),字昭谏,唐代著名文学家。

他生活在唐朝末年,经历了战乱和政治动荡,因此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寄托理想。

他的诗风清新自然,直接而质朴。

《七夕》是唐罗隐创作的一首描绘七夕节美景的诗歌。

全文如下:
银汉迢迢暂未通,忆昔娥儿共执手。

莫嫌薄幸双飞燕,地角天涯各相许。

这首诗以七夕为背景,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忠贞爱情的向往。

诗中“银汉迢迢暂未通”描绘了牛郎织女被银河分隔的景象,而“忆昔娥儿共执手”则表达了他们对彼此深切的思念。

尽管“莫嫌薄幸双飞
燕,地角天涯各相许”,但牛郎织女依然坚守着对爱情的承诺,无论距离有多遥远,他们始终相信彼此。

关于这首诗的注释,主要有以下几点:
1.银汉:指银河,古人认为牛郎织女被银河分隔。

2.娥儿:指织女,古代又称织女为娥儿。

3.薄幸:这里指双飞燕,暗示牛郎织女的爱情坚贞不渝。

4.地角天涯:形容距离遥远。

总的来说,唐罗隐的《七夕》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相会的场景,表达了对忠贞爱情的赞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夕的古诗诗意及其鉴赏七夕古诗(一) 行香子·七夕宋代:李清照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译文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

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

牛郎和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诗意:这首双调小令,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词首从人间的七夕着笔,写周围环境的沉寂和抒发主人公孤独痛苦的心情。

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大兴夸张之笔,说那几张飘然落地的梧桐老叶是。

呜蛩”所“惊落”,极写出万籁俱静的环境特点,烘托了词人内心孤寂凄怆的心情,引出了“正人间。

天上愁浓”的联想,把自己的心境与牛郎织女的离愁紧紧地编织在一起,成为所托之事与所言之情的纽带。

下面写牛郎织女的故事:“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描写牛郎,织女远隔云阶月地、莽莽星河不得相见的痛苦,正抒发了自己与丈夫身在异地,心相牵系的离愁;描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瞬息离散的苦难,正倾吐了自己与丈夫远隔千里、不得欢聚的别恨。

正所谓:“纵浮搓来,浮槎去,不相逢。

”整个上片由人间写到天上,于叙述中旬旬含情,句句扣紧着词人的感情脉搏。

最后,在下片词人的感情已经完全化他为我,将自己夫妻的境况与牛郎、织女的境况融合为一,因此,她从现实自我处境出发,展开了奇特的联想:“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天宇间风雨变幻莫测,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现在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这种推测联想,完全是移情的结果,含蓄婉转地抒写了人间七夕夫妻不得相见的难言苦衷。

尾句写天上七夕的自然景色,与首句人间七夕之景遥相呼应:一边是风雨飘忽,阴晴不定的银河两岸,一边是蟋蟀低吟、梧桐落叶的深闺庭院,这就开创出一种清冷凄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词人孤寂悲伧的心情。

尾句“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成功地提炼了口语,用排句形式集中描绘了宇宙天体的瞬息万变,在创造意境上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增添了词的音乐美。

总的看,这首词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

开头是寂静的人间七夕,结尾是风云变幻的天上七夕。

全篇以描绘牛郎织女的离愁,衬出词人自身的绵绵别恨。

描绘天下七夕又把自己的真情融于其中,以自己痛苦的切身感受,深切体验为天帝所责,为天河所阻的牛郎和织女的境遇。

这首词鼓起想象的羽翼,翱翔于天地之间。

开头,从静夜蛩鸣、梧桐叶落,想到自己身处在离恨孤寂之中;再由自身的孤寂,联想到将要相会的天上的牛郎织女的艰难处境。

她为牛郎织女感叹,感叹他们为浓重的离愁所苦,纵浮槎来去,也不能相逢;她为牛郎织女忧虑,忧虑他们经年才见,见后又别,别恨难穷。

最后,又遥望太空,寄情于风云变幻的天宇,希望天帝不再从中作梗,盼望牛郎织女不再有波折,顺利实现一年一度的会晤。

从而,使真、善、美得到统一。

这首词是咏七夕诗词中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

七夕古诗(二) 沉醉东风·七夕元代:卢挚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

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

庆人间七夕佳令。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译文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

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

诗意在这支小令中,作者化用唐杜牧《秋夕》,绘制成一幅静夜(望天河)图,并赋予新的内容、新的意境。

七夕之夜,月明风清,人们焚起香来庆贺节日。

渴望着心灵手巧的女子也拿出了针钱在梧桐树影下乞巧,看牛郎织女相会。

因此此曲具有一定的民俗学价值。

七夕古诗(三) 鹊桥仙·七夕宋代:苏轼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译文缑山仙子王子乔性情高远,不像牛郎织女要下凡人间。

皎洁的月光中停下吹凤箫,摆一摆手告别人间去成仙。

听说黄河竹筏能直上银河,一路上还挟带着天风海雨。

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缘分,分别后谁知道各自向何方?诗意这是一首送别词,题为七夕,是写与友人陈令举在七夕夜分别之事。

上片落笔先写陈令举之风度,他高情云渺,如侯家人于缑氏山头的王子晋在风箫声声的新月之夜,没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飘然而去。

与友人在七夕夜分别,词人自然想到牛郎织女,但陈令举不像他们那样痴心于儿女之情。

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来到银河之中,当他回到人间时,就挟带着天上的天风海雨。

接着他评价二人的友谊能够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缘,当天风海雨飘飘散去之后,友人也将随风飘去。

写送别,一般人都会徒增伤感,而词人却是豪气纵横,驰骋想象,遨游天界银河,如陆游所说“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一般写七夕银河,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类的柔情凄景,而词人笔下那天风海雨之势,正显露了他不凡的气魄与胸襟,这种逼人的天风海雨,便是他豪放词风形象性的说明。

七夕古诗(四) 七夕宋代:杨朴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译文如果织女不是见到牛郎她会怎么样?我愿意与织女共同弄梭织布。

期盼年年岁岁这样度过,其实在人间这样的事又是何其的多?只不过是没有发生在我身上罢了。

诗意唐诗主情,宋诗主理。

宋的这种主理的诗,对那些喜好唐诗的人来说,常有味同嚼蜡之感。

但诗如能用简捷的句子,深刻地表达一种哲理,也不能不说有其特殊的妙趣。

杨朴的这首《七夕》,就是具有这种妙趣的哲理诗。

诗的作者从牛郎、织女七夕踏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发端,别出新裁,表达了作者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前两句设问: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是怎么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来织满天的锦绣云霞。

这里的“须”字,是一种怀疑和否定,从正面来解释,就是没有必要来邀请织女作这一切。

这两句来得非常奇,出人意料,因为很多人把把牛郎织女的神话作为美妙的故事来接受,对其中所包含的意义从未提出过质疑。

以为神胜过人,天上的仙女自然比人间的一切都要聪明许多。

但诗人却对此表示怀疑。

前两句的这种怀疑只涉及到神话故事本身,但这已足以造成悬念。

这两句为诗的末联所发的奇论,做了有力的铺垫。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己多”。

这两句是说:每年人们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织女乞求赐予刺绣、纺织等的聪慧、智巧,但实际上,人间的智巧己经是很多了,多得有点可怕。

诗人在这里并非是在赞扬人间的机巧,而是来了一个大转弯,诗人此时想起的不仅仅是人间创造幸福的巧智,还有行恶的智巧:有巧取牵夺,互相倾轧,以及繁复、杂多而又绞尽脑汁的勾心斗角。

诗人赋予末一行诗中的“巧”的含义已经不同于第三行诗中“巧”的含义。

恰是这种新的含义,不无道理,但又非常出人料想地拓宽了诗思的领域,这就便诗的情思和哲理向更深处开掘,一使诗具有了横空出世、奇崛诡辩之美。

当人间充分运用他的机巧来进行勾心斗角的时候,要邀织女来已无意义。

从四句诗的整体和诗情的深入来看,诗人的愤世嫉俗之情表现得很是恰当、巧妙、深刻。

杨朴在那样一个时代有这样一种思想和见识是很深刻的,加之诗语简练、晓白、朴实,就使诗思凝重、洗练,富有趣味。

七夕古诗(五) 七夕唐代:李贺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译文天河隐隐逢七夕,独处罗帐半夜愁。

乌鹊离去穿线月,萤火飞入晒衣楼。

牛女双星合又分,人世情侣望玉钩。

不见钱塘苏小小,独处寂寞又一秋。

赏析“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一写天上七夕,牛郎织女相会;一写人间孤男,夜半怅然怀愁。

银河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后重又分手的地方,因此称“别浦”。

今夜别浦云水迷茫,星汉闪烁,牛女在鹊桥上还能依相偎珍惜这美好的一瞬,互诉别后一年来的相思深情。

虽然匆匆一面,仍不免执手相看泪眼而黯然离去,但他们毕竟是喜得重逢,欢情如旧,悲中有乐。

默想自身,一年前此夕定情以后就天各一方,重会无日。

此刻已到了夜半,正是牛女情浓时;而诗人则只能怅卧罗帷之中,瞪大了眼,在相思中煎熬,心头的愁云越压越重,何况今后能否再见一面也在未知之天,真是“思牵今夜肠应直”(李贺《秋来》)。

相比之下,自己的苦况远远超过了牛女。

首联透过对比,宾主分明地对自己的相思苦情作了深一层的刻划,可谓出手不凡。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一夜容易,但在离人的心里却又是那般漫长。

新月终于悄悄地挂在天边,喜鹊搭桥的时限也已到来。

鹊群无可奈何地辞别了银月照映下的人间穿线乞巧的少女,鼓翅飞离而去。

牛女重又陷入痛苦相思岁月之中。

天色渐明,拂晓的轻寒,秋花映入诗人的曝衣楼。

七夕曝衣,是当时的习俗。

“花入曝衣楼”这一凄清的情景,定会勾起诗人对一年前七夕定情的缅怀,曝衣楼或许就是他们定情的场所。

本来,诗人长夜不寐,一缕情思时时萦绕着那远去的恋人;如今七夕刚过,只有秋花辉映于曝衣楼上,当年伊人的倩影却已渺如黄鹤,杳不可见。

这一颔联借用环境的陪衬和触景生情的手法,表现出时间的推移和诗人难以为怀的悲怆心情。

“天上分金境,人间望玉钩。

”天已经大亮了,诗人还痴痴地凝望着碧空的半弯缺月,潸然欲涕。

月亮本就像一面明镜,眼下却只剩下半轮,真成了破镜。

牛郎织女可能都各自拿了一半,苦苦地隔河相望了。

然而人间的破镜却难能重圆。

望着望着,他多么想借助天上的玉钩把两颗破碎的心钩连到一起,有情人总该重归于好。

颈联又着想天外,运用浪漫主义的妙笔,给这一幕爱情悲剧渲染上几丝美丽的光彩,虽然这毕竟属于幻想。

“钱塘苏小小,又值一年秋。

”幻想终于破灭了,诗人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中。

他日思夜想的恋人,可能是像南齐钱塘苏小小那样的名妓。

年前一别,刻骨铭心,不觉又到了秋风瑟瑟的季节。

别时容易见时难,诗人的遭际竟然比牛女还要不幸。

面对茫茫的前景,一阵阵难以言说的隐痛又袭上诗人心头。

这一貌似平谈的结尾,蕴蓄着无限缠绵的情思,表现出怅恨不尽的意味。

全诗以构思的新奇、抒情的深细以及语言的工整稳贴见胜,与李贺歌诗常见的惊才绝艳、秾丽诡奇多少有些不同。

他遣词造句均是生活中的常语,抒情含而不露,味而愈出。

特别是章法构思之妙实足令人折服,全诗从夜半写到天明,又以牛女的相会映衬自身的孤处,天上人间,融处生哀,充分显示出作者过人的功力。

黎简《李长吉集评》说:“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会,然亦有井然者,须细心寻绎始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