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复习知识点

城市规划复习知识点城市规划考点复习整理名词说明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构造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改变。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反映了工业化程度、社会开展水平。
城市规划对必须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开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立的综合部署、详细支配和实施管理。
城市总体规划:对必须时期内城市性质、开展目标、开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立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根底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根底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支配。
城市具体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必须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立用地所作的详细支配。
限制性具体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立地区的土地运用性质和运用强度的限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限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限制的规划要求。
修建性具体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限制性具体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城市经济建立和社会开展状况,遵照实际须要对已经批准的总体规划作局部性变更。
局部调整的确定由城市人民政府作出,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
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是指城市人民政府在实施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发觉总体规划的某些根本原那么和框架巳经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立和社会开展的要求,必需作出重大变更。
修改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进展,并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立和开展须要实行规划限制的区域。
城市性质:城市在必须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开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城市设计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建筑学城市规划设计原理考试重点一、选择题(15分)1、《城乡规划法》的基本情况。
2、了解田园城市、卫星城、《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P21)3、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规划期限与作用等P48)4、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P62)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P84)6、居住区的用地分类?——居住用地组成与分类(P88)、居住区的组成(P365)7、城市道路的分类?——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P286-287)8、绿地率与绿化覆盖率的关系?——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布置(P446)二、名词解释(20分)田园城市风玫瑰图日照标准人口毛密度城市化城市性质人口机械增长率道路宽度与路幅宽度邻里单位日照间距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容积率三、简答题(36分)1、城市化发展过程会经历哪三种阶段?有何特征?(P10)2、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分类及特征?(P78-79)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的定义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自己寻找)4、详细规划有哪两种类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P51)5、城市用地分类代码与用地名称?(P84)6、居住区的交通组织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P432)7、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要求与方式。
(P411)8、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P432)四、作图回答题(14分)1、城市道路横断面有哪几种基本形式?分别适用于何种情况?(P294)2、公路与城市联结的方式?(P311)3、住宅建筑组合的基本方式及其特点如何?(P387)4、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P379)5、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模式及其特点如何?(PPT上)五、论述题(15分)(任选一题回答)1、结合实际试论当前城市规划中的问题及其见解2、试谈住宅建筑群体组合设计在住区社会环境方面能起的作用。
3、试论当今居住区规划的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师复习资料城市总体布局城市规划师考试.doc

§1、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1.1 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演化 1.2 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优化 1.3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2、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2.1 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2 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2.3 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2.4 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3、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 3.1 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 3.2 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 3.3 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 3.4 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4、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优化 4.1 不同角度多做不同方案 4.2 方案比较的内容 4.3 综合评定方案,归纳汇总提高§5、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5.1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置 5.2 城市景观规划 5.3 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工程设施与城市景观规划§6、几种不同类型的城市总体规划 6.1 矿业城市 6.2 风景旅游和纪念性城市 6.3 山地城市 6.4 港口城市例: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市区总体布局 1. 市区布局结构要从疏解中心城人口和降低建筑密度,增大经济总体规模,提高经济总体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出发,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形成分工合理、布局科学、高效协调的城市发展的整体态势。
构筑福州市区发展新格局。
以中心城为依托,以空港、海港为导向,沿江向海,东进南下,有序滚动发展,形成“一城三组团”的布局结构。
2.中心城在功能重整、有机分散的基础上,以内涵发展为主。
中心城要形成市域、省域及海峡西岸的经贸、金融、科技、文教、信息的中心,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把工业和人口向三个组团和外围城镇转移。
三个组团要利用开放政策优势和大型基础设施优势,接受中心城的辐射,成为工业、交通主要发展地区,形成相对独立的、具有相当规模的新城镇,分担和补充中心城的功能。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1.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布局原则、经济适度原则、生态环保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和人文关怀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2.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城市调查研究、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四个阶段。
其中城市调查研究是规划的基础,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是规划的核心,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是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是规划的最终目标。
3.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均衡发展原则、核心区合理布局原则、分块开发原则、景观保护原则和绿地保护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功能协调和空间合理利用。
4.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居住功能、产业功能、商业功能、文化功能、交通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
这些功能的合理划分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5.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的整体布局、城市的街区形态、城市的建筑高度和城市的公共空间。
这些空间形态的合理设计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舒适度。
6.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住房公平分配原则、城市设施公共化原则、城市服务公众化原则和城市管理公正化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社会公平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7.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原则、资源节约利用原则和环境污染控制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健康。
8.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适度规模原则、经济适度布局原则和经济适度功能划分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9.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体参与原则、利益相关方参与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
城市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复习资料第1章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早期城市的职能:(P4)非农人员聚居地;较强的防御能力;文化庇护、展示与传承。
1、城市的实质①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②一定区域的中心③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④城市是一种社会活动方式。
2、城市的特征①具有非农业的职能;②高密度的生活居住空间;③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④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古罗马的城市1、均选址于山岩或高地之上,先筑城墙,以一种统一模式修筑城市。
2、以宗教思想为指导,城市规划遵循城市奠基仪式所规定的条例,要求城市有一个规则的平面布局。
城市奠基仪式四阶段:①选址;②划分地区,再分地块;③确定街道走向;④城市奠基仪式。
古希腊的城市:古希腊史以“爱琴文化”,即克里特与迈西尼文化为其开端,约公元前3000-公元前2000年繁盛。
古希腊本土文化的四个时期: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1)普遍按希波丹姆规划系统进行规划建设。
(2)喧嚣的广场成为新的城市中心。
(3)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划分、广场规划布局都按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设计。
(4)城市广场普遍沿一面或几面设置敞廊,开间一致,形象完整。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
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以颂扬民主精神和人本主义思想为主流,反对教会和封建文化。
巴洛克风格为代表。
轴线、对称、比例、尺度、对景等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
第 2 章城市化与近现代城市规划工业革命对城市建设的影响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引起城市的畸形发展,市区地价昂贵,建筑拥挤,密度过高,居住条件恶化。
2.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引起了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破坏了原来脱胎于封建城市的那种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结构。
3. 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各种商业金融机构在市中心集聚,城市中阶级对立,两极分化极端严重。
城市设计概论城规复习资料

城市设计概论城规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有( ABDE )指标。
A主要的金融心B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C区域性机构的集中地D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E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2、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与代表人物是(BCD )A恩温卫星城理论B伯吉斯同心圆理论C哈里斯、乌尔曼多核心理论)霍伊特扇形理论3、21世纪城市所面临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ABC )。
A可持续发展B知识经济C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D互联网4、下列属于知识经济特点的是(ABD )A科技创新B信息技术C资金流动D人力素质5、当代城市规划重要实践在哪些方面(AD)A都市村庄B生态住区C大学城D产业园区6、目前阶段,我国实行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 )A法规体系B编制体系C行政体系D总体规划体系7、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或实践活动是( B )。
A西谛的工业城市B柯布西埃和他分别在1922 年发表的“明天城市”和1931后发表的光辉城市C 欧文、傅立叶和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D奥斯曼所进行的巴黎改建8、《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 B )。
A以人为本,功能分区 B物质空间决定论C综合多功能 D大众参与9、下列不属于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C )。
A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有序的配置城市空间资源B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C深化城市规划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D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运作10、城乡在发展中有何关系( B )。
A向心与离心、聚合和扩散B向心与离心、集聚与辐射C向心与离心、吸引与离背D吸弓|与离背、聚合和扩散11、下列不属于我国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D)A深入开展城市规划的研究工作B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C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D合理、有序的配置城市空间资源12、下列影响城市发规律的主要理论有哪些( CDE )A城市发展的区位理论B城市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C城市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理论D城市发展与交通通讯理论E城市发展的人文生态理论13、城市与区域的关系(ACD )。
(全)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考试复习要点

相关知识1第一篇建筑学一、熟悉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与交通联系P3-4+ 空间组成包括:主要使用部分(教室、实验室)、交通联系部分(走廊、门厅)、次要使用部分(厕所、仓库)三类空间。
+ 交通联系部分: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 水平交通:简单交通、主要交通兼顾他项功能、综合功能的廊道。
+ 垂直交通: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
*楼梯梯段连续踏步数不多于18级、不少于3级;*坡道一般8%—15%,常用10%—12%,残疾人使用的坡道为12%;*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同样重要,宜靠近布置,以利协调使用; *以电梯为主要交通的建筑物或建筑物内,电梯不少于2台;*电梯应位于核心位置,不宜在转角处紧邻布置,单侧排列不超过4台,双侧不超过8台;*自动扶梯一般为30度。
+ 人流组织分为平面和立体,人流疏散分为紧急和正常。
+ 室内空间组织:走道式、单元式、穿套式、大空间穿插与分割等组织形式。
+ 室外空间组合:建筑(群)及其附属建筑、室外场地、道路、广场、绿化、小品、道路入口等2、公共建筑的群体组合P11-12+ 要点:A 总体联系方便紧凑合理;B 室外空间组合完整统一;C 室外空间效果丰富多样。
……+ 空间组合类型:分散式布局和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
3、住宅建筑的类型及设计P14、16、17、18、19+ 层数类型:低层(1—3)、多层(4—6)、中高层(7—9)、高层(10—30层) 区位类型:炎热地区、严寒地区和坡地住宅性质类型:单一和底层公建式住宅。
构造类型:一般式和工业化住宅+ 多层住宅的平面类型:梯间式、外廊式、内廊式、集中式(点式) + 工业化住宅的模数构件法:单元、套型、基本间、部件定型法。
4、工业建筑P20+ 总平面设计特点(与他类建筑比较): A 简单流线与复杂流线的差别;B 简单环境影响与复杂环境影响的差别;C 单一尺度与多尺度的差别;D 多学科与多工种的密切配合。
城市规划复习资料整理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2.城市用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1)使用价值2)经济价值3.城市性质决定了城市建设的什么?确定正确的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他是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
4.城市功能是城市发展的什么?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
5.城市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1)铁路运输2)水路运输3)公路运输4)连续运输(传送带运输、管道运输等)6.分流制排水管道有什么管道和什么管道组成?分流制排水管道有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组成7.居住区规划设计应该充分体现居住环境的哪些方面?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充分体现居住环境的整体性、功能性、经济型、科学性、地方性与时代性、超前性与灵活性。
8.城市设计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什么?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9.城市化的概念是什么?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10.城市对外交通的概念是什么?城市本身与城市范围以外地区之间的交通,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11.容积率的概念是什么?项目用地范围内地上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12城市中心的概念是什么?城市中心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集中的地方。
又称为城市公共中心。
城市中心往往集中体现城市的特性和风格面貌。
13日照间距的概念是什么?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14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空寂引导措施。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2)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空间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4)提出市域城镇体制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5)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位工程设计提供依据;(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居住区规划结构基本形式: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以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以街道或里弄为单位组织居住区
21.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片块式布局(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的布置。优点:相对独立,容易分期,管理方便,分区明确,特色鲜明。缺点:空间呆板,人性化差,设施共享性差);轴线式布局(将居住区周边可利用景观通过轴线引入,一定空间要素沿轴线布置,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中心式布局(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居住空间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围合式布局(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的布置手法。优点:利于布置中心公共绿地。缺点:通风,采光不好,朝向不好,有压抑感,部分户型不好处理);集约式布局(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开发地下空间,使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或整体空间);隐喻式布局(将住宅组合中过程表现一定的寓意,形成有特色的居住场所);综合式布局。
14.居住区的规模:居住区的规模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表述,以人口规模为主要依据。人口规模受到总户数和户均人口数量的影响,户均人口是影响人口规模的关键指标。用地规模在指标体系上受到人均居住用地控制指标的控制。在同等的人口规模下,居住区内土地使用强度越高,其用地规模越小,土地使用强度越低,用地规模越大。
2.我国的城乡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城市规划(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措施。城市规划分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镇规划(镇的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镇的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分别是指对一定时期内乡、村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措施)。
11.居住区的分级: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4.邻里单位的来源:为适应美国1920年后,汽车时代的来临及城市大规模郊区化,是中产阶级的产物。目的是使人们居住生活在一个花园式的住宅区内,试图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塑造适合小汽车的空间尺度以及宜人的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空间,是邻里单位设计的核心理念。
6.扩大街坊的提出:在ຫໍສະໝຸດ 段内建立次一级的交通系统,以减少地方支路的干扰.随着汽车的大量使用,城市道路网格需要扩大和改造,因此,破坏了构成街坊的原有的规划形式,街坊由此得到扩大。
22决定日照标准的主要因素:①地理纬度:高纬度的北方地区比低纬度的南方地区在同一条件下达到同样的日照标准难度大的多②城市规模大小
23日照间距:为保证每户都能获得规定的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而要求住宅长轴外墙之间(正面间距)保持一定的距离。分为正面间距和侧面间距。L=a*(H1-H2)a:日照标准间距系数,H1前排建筑屋檐标高,H2:后排建筑底层窗台标高。L’=b*Lb:不同方位日照间距折减系数
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复习资料
————————————————————————————————作者:
————————————————————————————————日期:
ﻩ
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复习资料
1.城乡规划:以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任务/促进土地科学使用为基础/促进人居环境根本改善为目的,涵盖城乡居民点的空间布局规划.
15.影响居住区规模的因素:(1)公共服务设施(2)城市管理体制(3)基地自然条件(4)城市规模。此外,居住区的规模还受到住宅层数、城市道路交通的格局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和相互平衡的结果。
16.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主体形成的具有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制度与组织完善的社会实体。居住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居住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空间环境设施、社会文化、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特征的生活共同体。邻里,是指在一定地域的相互靠近这一自然条件基础上,结合了友好往来和亲戚、朋友关系而逐步形成的守望相助、共同生活的小群体。邻里关系,是一种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
24.住宅侧面间距:低层、多层不得小于8米,高层不得小于13米。
27住宅区的生活空间:
公共空间:供给居住区共同使用的场所。常常占据着居住区内中心地带或主要出入口。包括道路广场、中心公园、文化活动中心、商业中心等。
7.邻里单位和扩大街坊的比较:规划原则和邻里单位很类似,在建筑群体布置上,扩大街坊强调周边式,呆板一些;邻里单位强调自由式,活泼一些。
8.新城市主义的规划设计方法:TOD模式——由步行街区发展而来,是以区域性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以适宜的步行距离(一般不超过600米)为半径的范围内,包含着中高密度住宅及配套的公共用地、就业、商业和服务等内容的复合功能社区。TND模式——基本单元是邻里,邻里之间以绿化带分隔。每个邻里规模为16-81公顷,半径不超过400米。可保证大部分家庭到邻里公园距离都在3分钟步行范围内,到中心广场或公共空间仅5分钟的步行路程,内部街坊间距为70~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