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焊接技术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教程

焊接技术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教程

焊接技术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教程焊接技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金属连接方法,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和建筑行业。

本文将介绍焊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教程,帮助读者了解焊接的工作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焊接技术的基本原理焊接是通过加热和熔化金属材料,使其在熔融状态下相互结合,形成一个坚固的连接。

焊接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热源:焊接过程中需要使用热源,常见的热源包括火焰、电弧和激光。

火焰焊接是通过燃烧气体产生的火焰加热金属材料,使其熔化并连接。

电弧焊接是通过电弧放电产生的高温加热金属材料,使其熔化并连接。

激光焊接则是通过激光束的高能量加热金属材料,使其熔化并连接。

2. 焊接材料:焊接过程中需要使用焊接材料,常见的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和焊剂。

焊条是一种金属棒状材料,通过加热熔化后与工件连接。

焊丝是一种金属丝状材料,通过电弧或激光加热熔化后与工件连接。

焊剂是一种用于清洁和保护焊接区域的化学物质,可以提高焊接质量和强度。

3. 焊接方法:焊接过程中有多种不同的焊接方法,常见的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焊接、自动焊接和半自动焊接。

手工焊接是由焊工手动操作焊接设备完成焊接工作,适用于小型和复杂结构的焊接。

自动焊接是由机器或机器人自动操作焊接设备完成焊接工作,适用于大批量和重复性的焊接。

半自动焊接则是焊工通过半自动焊接设备完成焊接工作,结合了手工焊接和自动焊接的优点。

二、焊接技术的使用教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焊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清洁和处理焊接表面,确保其干净和光滑。

其次,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根据工件的材料和要求进行选择。

最后,准备好所需的焊接设备和工具,包括焊接机、焊接电源、焊接面罩等。

2. 焊接操作:在进行焊接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合适的焊接位置和姿势,确保焊接区域易于操作和观察。

其次,根据焊接方法的要求,调整焊接设备的参数,如电流、电压和速度等。

然后,将焊接材料预热至适当温度,开始焊接操作。

电焊是什么原理

电焊是什么原理

电焊是什么原理
电焊是指利用电弧或电阻加热的方法来将金属材料连接在一起的工艺。

其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电弧原理:利用电弧产生高温,将金属材料的表面加热至熔点或焊接温度,形成液态金属池,然后冷却固化,从而实现金属的连接。

电弧产生的高温主要是通过电子在电场中的加速运动所释放的能量。

2. 电阻加热原理:通过将电流通过金属材料,使其内部发生电阻加热现象,从而使金属加热到熔点或焊接温度。

电阻加热是利用金属材料电阻产生的热量来实现焊接的。

3. 焊接材料原理:在电焊过程中,一般会使用焊丝或焊条作为填充材料。

这些焊接材料在焊接时会被加热熔化,并与基材或其他焊接材料融合,形成焊缝。

4. 保护气体原理:在某些焊接过程中,需要使用保护气体来防止焊接区域与外界气氛发生反应。

保护气体可以起到防止金属氧化、氮化等的作用,从而保证焊接质量。

总的来说,电焊借助电弧或电阻加热的原理,通过加热金属材料使其熔化,再冷却固化实现金属的连接。

同时,使用适当的焊接材料和保护气体,可以提高焊接质量。

焊接 2

焊接 2

(2)焊接的冶金特点 1)熔池中冶金反应不充分,常发生偏析、夹杂等 缺陷 2)氧、氢、氮等气体分子吸收电弧热量易分解成 活泼原子和离子。 熔滴过渡时与气体和熔渣接触面积超过普通炼钢 过程。 电弧长度越大、氢、氧、氮等气体侵入机会多。 3)渗合金、补充烧损元素,起脱氧作用。 4 )焊缝中硫和磷的质量分数超过0.04%时,容 易产生裂纹。应选用含硫和磷低的焊接原材料。
6、锤击焊缝法(如图3-17)
(四)焊接变形的矫正 1、机械矫正法(如图3-19)
图3-19 机械械矫正法 a)压力矫正b)锤击矫正变形的步骤
2、火焰矫正法(如图3-20)
图3-20 火焰矫正法 a)T形梁的火焰矫正b)薄板波浪变形的火焰 矫正
第二节 焊条电弧焊
电弧焊利用电弧作为热源的熔焊方 法。焊条电弧焊是用手工操纵焊条 进行焊接的电弧焊方法。
1、焊缝金属区 2、熔合区 焊缝与母材交接的过渡区, 即熔合线处微观显示的母材半熔化区 (0.1-0.4mm)(危险区或) 3 、热影响区、材料因受热的影响(但未 熔化)而发生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 区域。 过热区(危险较大)、细晶区、不完全再 结晶区、再结晶区
四、焊接应力与变形
原因:焊件不均匀局部加热和冷却是导致 焊接应力和变形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焊接应力与变形的产生(如图3-8、 3-9、3-10)
焊接工艺规范:指焊件所有有关的加工和实践要 求的细则文件,可保证熟练工操作时质量的再现 性。 包括:焊条型号(牌号)、焊条直径、焊接电流、 坡口形式、焊接层数 1、焊条直径的选择 δ ≤4mm d=δ ;δ >4mm采 用多层焊 2、焊接电流的选择 焊接电流I = k d 立、横、仰焊时,焊接电流比平焊时减少 10-20% K=经验系数(30-40A/mm) 3、焊层数 n=δ /d

焊接的基础知识及注意事项

焊接的基础知识及注意事项

焊接的基础知识与注意事项一、焊接的基本原理:1、在焊接时,首先焊接剂扩散,随后焊锡熔化扩散,在此之间焊接出现以下三种情况:①浸锡②扩散③合金化合金化:通过扩散三种类别以上的金属熔合后,其性质改变成另一种金属(合金)现象;扩散:溶化的焊锡必须一边扩散一边溶合在金属面,此种现象即为扩散。

加热冷却2、焊接原理示意图:固体液体固体熔化扩散二、焊接的目的:A、电气性能顺利导通;B、有足够强度的机械性,不会脱落;C、不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故障;三、焊接适用的地方:适用于接合金属,使金属之间电源导通,尽量以低温接合,以免造成部品不良。

四、焊接的基础知识:1、焊接的方法:要准确无误的清洁、加热、焊接三要素,这是最基本也是电最重要的条件,如果这三要素中,有一个没有得到充分准确的执行,就会造成焊接不良,成为故障的隐患。

2、焊接的三要素:清洁:金属表面的清洁、焊接设备的清洁,焊接附属品设备的清洁;加热:烙铁头的接触方法、加热的温度;焊接:焊锡的用量、烙铁头的撤离方法、焊接的难易程度;3、松香特点:清洁、绝缘、助焊;4、助焊剂(松香)的作用:A、除去氧化物B、防止在焊接过程中出现氧化C、降低焊锡的表面张力(向外扩张)7、捍接的方法:A:手工焊接(电烙铁焊);B:回流炉C:波峰焊8、焊锡的种类:A,焊锡棒:作为焊接,接合金属物质所采用,焊锡棒一般用于流动式焊接(波峰焊)B,锡丝:装有助焊剂的焊锡丝直径为0.3—2.0mm的线状焊锡,中心部有凝固状的焊剂装入;C,焊锡膏:主要用于印刷式焊接(适用于细小的和微小的电路机板----回流焊)9、焊锡丝的规格:A,0.8mm B,1.0mm C,1.2mm D,1.6mm10、烙铁的构造:烙铁嘴、加热部、把柄、电源线,电源开关。

11、烙铁头的材质:纯铜12、常用烙铁的温度范围,烙铁在工作时,其功率不同它的温度也不同3、焊接的五步操作法:A清洁:将烙铁头在湿水海绵上处理清洁干净,一边清洁一边确认要焊的位置,并准备好焊锡丝;B加热:握紧烙铁对准要焊的地方,加热;C熔化焊锡:、让焊锡丝接触母材(即铜箔)使适量焊锡熔化;D撤离焊锡丝:焊锡加适量后,迅速将焊锡撤离焊点;E拿开烙铁:熔化的焊锡在铜箔预定的范围内,充分扩散后,拿开烙铁;(注意:先拿开焊锡丝再拿开烙铁)。

焊接工艺及原理

焊接工艺及原理

焊接工艺及原理一、焊接基本原理焊接是一种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使两个分离的物体产生原子间结合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高温或高压使两个工件产生塑性变形,以实现连接。

二、焊接方法与分类1.熔焊:将工件加热至熔点,形成熔池,冷却凝固后形成连接。

常见的熔焊方法包括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激光焊等。

2.压焊:通过施加压力,使两个工件在固态下产生塑性变形,实现连接。

常见的压焊方法包括电阻焊、超声波焊、摩擦焊等。

3.钎焊:使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作为钎料,将工件加热至钎料熔化,填充接头间隙,实现连接。

常见的钎焊方法包括火焰钎焊、烙铁钎焊等。

三、焊接材料1.母材:被焊接的金属材料。

2.填充金属:用于填充接头间隙的金属材料,可根据母材和焊接方法选择。

3.钎料:用于钎焊的金属材料,其熔点应低于母材。

四、焊接工艺参数1.焊接电流:焊接过程中通过的电流大小,直接影响焊接质量和效率。

2.焊接电压:电弧焊中电弧两端的电压,影响电弧的稳定性和焊接质量。

3.焊接速度:焊接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完成的焊缝长度,影响焊接效率和接头质量。

4.预热温度:对于某些高强度钢或铸铁等材料,焊接前需要进行预热以提高接头质量。

5.后热温度:焊接完成后对工件进行后热处理,以促进接头组织转变和消除残余应力。

6.保温时间:后热处理过程中保持工件温度的时间,影响接头组织和性能。

五、焊接变形与控制1.热变形:由于焊接过程中局部加热和不均匀冷却导致的变形。

控制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焊接顺序、采用对称焊接、局部散热等措施。

2.残余应力变形: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在工件内部造成的变形。

控制方法包括合理安排焊接顺序、采用振动消除应力等方法。

3.收缩变形:由于焊接过程中熔池的液态金属凝固后体积收缩导致的变形。

控制方法包括减小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增加填充金属等措施。

六、焊接缺陷及防止1.气孔:由于保护不良或母材有锈等原因导致的气体未及时逸出形成的空穴。

防止方法包括加强保护、清理母材表面等措施。

焊接技术的基本原理

焊接技术的基本原理

焊接技术的基本原理焊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方法,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建筑业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

它通过将两个或多个金属材料加热至熔点,使其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坚固的连接。

焊接技术的基本原理涉及到热传导、金属熔化和凝固等过程。

1. 热传导焊接过程中,热传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焊接电弧或火焰产生的高温会使接头区域的金属材料加热,然后通过热传导向周围的材料传递热量。

这种热传导过程会导致接头区域的金属材料温度升高,最终达到熔点。

2. 金属熔化当金属材料的温度达到熔点时,其固态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液态金属。

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材料(焊丝或焊条)通常会被加热至熔点,然后通过熔化的焊接材料填充接头区域,形成焊缝。

焊接材料的选择取决于所需的焊接强度、耐腐蚀性和其他特性。

3. 凝固一旦焊接材料被加热至熔点并填充接头区域,它会开始冷却并凝固。

凝固过程是焊接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它决定了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强度。

凝固过程中,焊接材料中的金属原子重新排列,形成结晶体,并与周围的金属材料相互连接。

这种结晶体的形成使焊缝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焊接技术还涉及到其他一些重要的概念和过程。

4. 焊接电弧焊接电弧是一种高温等离子体,由焊接电流在电极和工件之间产生。

通过控制电弧的位置和强度,可以实现对焊接过程的精确控制。

焊接电弧的稳定性对焊接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5. 焊接材料选择在实际焊接中,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对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焊接材料的选择取决于所需的焊接强度、耐蚀性、耐高温性以及与被焊接材料的相容性。

常见的焊接材料包括焊丝、焊条和焊粉等。

6. 焊接技术的分类焊接技术可以根据焊接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

常见的焊接技术包括电弧焊、气体焊、激光焊、摩擦焊等。

每种焊接技术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适用范围。

总之,焊接技术的基本原理涉及到热传导、金属熔化和凝固等过程。

理解这些原理对于掌握焊接技术并实现高质量的焊接非常重要。

焊接的基本知识

焊接的基本知识

焊接的基本知识焊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方式,它通过将金属部件加热至熔点,并将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固的结合。

焊接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和建筑领域,因其可靠性和经济性而备受青睐。

本文将介绍焊接的基本知识,包括焊接的原理、常见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和设备。

一、焊接的原理焊接的原理是基于热能传递和材料熔化再凝固的过程。

焊接时,焊接电流或者火焰使焊接部件受热,达到熔点并熔化形成熔池。

熔化的材料液体状态下流动,两个焊接部件的金属混合在一起,并在冷却后形成坚固的连接。

二、常见的焊接方法1. 电弧焊接:电弧焊接是一种常见的手工焊接方法。

它通过产生电弧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熔化焊接材料并连接金属部件。

电弧焊接适用于多种金属,例如钢铁、不锈钢和铝等。

常见的电弧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电弧焊、氩弧焊和埋弧焊。

2. 气体焊接:气体焊接是利用气体燃烧产生的高温热源进行焊接的方法。

常见的气体焊接方法包括氧乙炔焊、氧煤气焊和氧气焊。

气体焊接适用于较薄的金属材料,例如铝和铜。

3.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是一种利用熔化的焊条作为填充材料,同时通过保护气体保护熔池的焊接方法。

常见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包括氩弧焊和惰性气体保护焊。

三、焊接材料1. 焊接电极:电弧焊接和熔化极气体保护焊中使用的焊接材料被称为焊接电极。

焊接电极的选择应根据焊接金属的种类和特性进行。

常见的焊接电极包括碳钢电极、不锈钢电极和铝合金电极等。

2. 焊剂:焊剂是一种用于清洁焊接表面和保护熔池的物质。

它可以帮助去除氧化物和杂质,并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焊接过程。

焊剂的种类根据使用的焊接方法和金属材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四、焊接设备1. 焊接机:焊接机是用于提供焊接电流的设备。

根据不同的焊接方法和需求,可选择不同类型的焊接机,例如手持电弧焊机、氩弧焊机和埋弧焊机等。

2. 焊接面罩:焊接面罩是用于保护焊工眼睛和面部的设备。

它能保护焊工免受电弧光和飞溅的伤害。

焊接面罩通常配有可调节的滤镜,以过滤强光。

焊接专业认字知识点总结

焊接专业认字知识点总结

焊接专业认字知识点总结一、焊接原理1. 焊接的定义及应用焊接是通过加热金属材料并加入填充材料(焊接材料)以在其冷却时形成接头来连接两个金属工件的过程。

焊接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包括制造业、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建筑业等。

2. 焊接的基本原理焊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热能将填充材料融化并与工件表面结合,形成均匀的接头。

热能可以通过火焰、电流或激光等形式传递给工件表面和填充材料。

3. 焊接的热影响焊接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和快速冷却,从而对工件材料产生热影响区。

热影响区的大小和深度取决于焊接材料、焊接方法和焊接参数等因素。

4. 焊接金属材料的熔化金属材料在加热过程中会熔化,形成流动的液态金属,填充材料也会随之熔化并与工件表面结合。

5. 焊接接头的形成在熔化金属冷却凝固后,形成焊接接头。

接头的质量取决于焊接过程的参数和技术。

二、焊接工艺1. 焊接方法常见的焊接方法包括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激光焊和电阻焊等。

不同的焊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工件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

2. 焊接材料焊接材料包括填充材料和保护气体。

填充材料用于形成焊接接头,而保护气体用于保护熔化金属和防止氧化。

3. 焊接设备焊接设备包括焊接机、电焊枪、焊接电源和辅助设备等。

不同的焊接方法需要不同的设备来实现焊接过程。

4. 焊接工艺参数焊接工艺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和预热温度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对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5. 焊接过程控制焊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焊接参数和工件位置,以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和一致性。

三、焊接质量控制1. 焊接接头质量评定焊接接头的质量评定包括外观、尺寸、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等方面。

这些方面的评定标准对于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2. 焊接质量缺陷常见的焊接质量缺陷包括气孔、夹杂、裂纹和表面不平整等。

这些缺陷会降低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防止。

3. 焊接工艺改进通过改进焊接工艺参数、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等方面来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和一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焊接基本原理焊接:被焊工件的材质(同种或异种),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的材质达到原子间的结合而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

比热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入焊件的热能。

焊接温度场:焊件上包括内部某瞬时的温度分布称为温度场。

稳定温度场:焊接温度场各点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动时,称为稳定温度场;随时间而变动时,称为非稳定温度场。

准稳定温度场: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饱和状态,形成暂时稳定的温度场。

焊接线能量:电弧在单位焊缝长度上所释放的能量。

熔滴比表面积:熔滴的表面积与其质量之比 .R VA ρρ/ 3/S==短渣:随温度升高粘度急剧下降,随温度下降粘度急剧上升。

(适用所有焊)长渣:随温度升高粘度下降缓慢的熔渣。

联生结晶:焊接过程中,焊缝区在冷却过程中以熔合线上局部半融化的晶粒为核心向内生长,生长方向为散热最快方向,最终长成柱状晶粒。

晶粒前沿伸展到焊缝中心,呈柱状铸态组织,此种结晶方式为联生结晶。

竞争生长:晶粒长大具有一定结晶位向,当晶粒最大结晶位向与散热最快方向一致,最有利于晶粒长大,晶粒优先得到生长,当这两个方向不一致时,晶粒长大停止。

短段多层焊:多层焊时每道焊缝长度在50至400mm,在这种情况下,前层焊缝冷却到较低温度才开始焊接下一道焊缝。

长段多层焊:多层焊时每道焊缝长度在1m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前层焊缝冷却到较低温度才开始焊接下一道焊缝。

焊接热循环:焊接过程中热源沿焊件移动时,焊件上某点温度由低而高,达到最高值后,又由高而低随时间的变化称为焊接热循环。

碳当量:把钢中合金元素按其对淬硬的影响程度折合成碳的相当含量。

焊接热影响区: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焊缝两侧处于固态的母材发生明显的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称为焊接热影响区。

焊接拘束度:R单位长度焊缝,在根部间隙产生单位长度的弹性位移所需要的力。

焊接拘束应力:热应力、组织应力、结构自身拘束条件所造成的应力,三种应力的综合作用统称为拘束应力。

焊接的优点:成形方便、生产成本低、适应性强1、节省材料,减轻结构重量,经济效益好;2、生产周期短、效率高;3、结构强度高,接头密封性好;4、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1、CO2气体保护焊接低合金钢应采用何种焊丝?为什么?答:CO2保护可防N,但不能去O。

根据硅锰联合脱氧原则应采用Si,Mn高的焊丝或药芯焊丝,以利于脱氧。

2、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的特点是什么?答:1、焊条熔化及熔池形成;(焊条的加热及熔化、熔池的形成)2、焊接过程中对金属的保护;(保护的必要性、保护的方式和效果)3、焊接化学冶金反应区及其反应条件;(药皮、熔滴和熔池反应区)4、焊接工艺条件与化学冶金反应的关系;(熔合比与熔滴过渡特性的影响)5、焊接化学冶金系统及其不平衡性;3、低氢型焊条为什么对于铁锈、油污、水份很敏感?答:低氢焊条的特点是焊缝金属含氢量极低,焊缝的塑性、韧性较高,适用于各种重要焊接结构和大多数低合金钢。

由于这类焊条的熔渣不具有氧化性,一旦有氢侵入熔池将很难脱出。

4、焊接时为什么要进行保护,常用措施有哪些?答:无保护的危害:1、焊接工艺性能变差、2、焊缝成分显著变化(有益合金元素减少、有害杂质增加)3、焊缝力学性能降低、措施:1)、气体保护(惰性气体、CO2、混合气体)2)、熔渣保护(埋弧焊、电渣焊、不含造气成分的焊条和药芯焊丝焊接)3)、渣气联合保护4)、真空保护5)、自保护5、熔池的形状和尺寸和焊接工艺参数的关系?答:6、熔渣的作用1)、机械保护作用;2)、改善焊接工艺性能作用;3)、冶金处理作用7、选择脱氧剂的原则1)、脱氧剂在焊接温度下对氧的亲和力应比被焊金属对氧的亲和力大;2)、脱氧的产物应不溶于液态金属,其密度也应小于液态金属密度;3)、必须考虑脱氧剂对焊缝成分、性能以及焊接工艺性能的影响8、焊接时金属氧化的途径有哪些?焊条电弧焊时熔滴过渡特性焊接区气体的来源?答:金属氧化途径:1、自由氧对金属的氧化、2、CO2对金属的氧化、3、水蒸气对金属的氧化、4、混合气体对金属的氧化焊接区气体的来源:1、焊接材料、2、热源周围空气、3、焊条和焊件表面存在铁锈、油漆和吸附水等4、母材和填充金属自身因冶炼而残留的气体9、为什么不锈钢焊条的长度较短?答:不锈钢电阻较大,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电阻热较高,导致焊条药皮发红乃至脱落,焊接区得不到保护,导致焊接工艺性能、冶金性能和机械性能变差。

10、为什么酸性焊条用Mn脱氧而碱性焊条用Si、Mn、Ti联合脱氧?答:酸性焊条含SiO2多,与MnO2形成复合氧化物降低氧含量,使渣中MnO2含量降低,浓度降低,从而使熔敷金属中的氧化物向渣中过度,达到脱氧目的。

在碱性渣中MnO的活度系数较大,不利于Mn脱氧,而碱性渣中Si的脱氧效果较好,Si的脱氧能力比Mn大,但生成的SiO2熔点高,不易聚合为大的质点,不易从钢中分离易造成夹杂,Mn和Si按适当比例加入金属中进行联合脱氧时可以得到较好的脱氧效果。

11、S、P对焊接质量的危害?控制措施?为什么碱性渣有利于脱S、P。

答:S的危害:降低冲击韧性和抗腐蚀性、产生结晶裂纹倾向更大。

措施:1)、限制焊接材料含S量:母材、焊丝、药皮或焊剂2)、用冶金方法脱SP的危害:减弱晶粒间结合力、冲击韧度降低、脆性转变温度升高。

措施:限制母材、填充金属、药皮和焊剂中的含P量。

(药皮和焊剂中的锰矿是导致焊缝增磷的主要来源)脱S:碱度大,则MnO、CaO等碱性氧化物就多,从而与系统中的S形成CaS等不溶于钢液的物质,有利于脱S。

脱P:增加熔渣的碱性可减少焊缝中的含P量。

12、N、H、O对焊接质量有哪些影响?控制焊缝中N、H、O量的主要措施是什么?答:N促使焊缝产生气孔、促使焊缝金属时效脆化、提高焊缝金属强度、降低塑性韧性。

措施:1、焊接区的保护(主要来源于周围的空气)2、焊接工艺参数(尽量采用短弧焊、增加焊接电流和焊丝直径)3、合金元素(增加焊丝和药皮中的含C量可降低焊缝中的含N量)H对焊缝的影响:氢脆(室温或低于室温发生)、白点(鱼眼)、气孔、冷裂纹。

措施:1、减少氢的来源(限制焊接材料中的H、清除气体中的水份、清除焊件表面的油污和杂质)2、焊接过程中利用冶金加以去除(药皮焊剂中加入氟化物、加入稀土)3、工艺处理4、焊后脱氢处理O对焊缝的影响:随着含氧量的增加,其强度、塑性、韧性都明显下降、引起热脆、冷脆和时效硬化、形成气孔、影响焊接过程的稳定性。

(为了减少焊缝含氢量,改进电弧特性有时故意加入一定量的氧化剂)措施:1、纯化焊接材料 2、控制焊接工艺参数 3、脱氧13、手工电弧焊冶金过程分几个阶段,个反应阶段条件有何不同,主要进行哪些物理化学反应?答:1、药皮反应区,主要物化反应:水分的蒸发、某些物质的分解、铁合金的氧化。

2、熔滴反应区,特点:熔滴温度高、接触面积大、时间短、熔滴与熔渣发生强烈混合。

主要反应:气体的分解和溶解、金属的蒸发、金属及其合金成分的氧化还原。

3、熔池反应区:温度高,接触面积小、时间长、熔池温度分布不均匀。

14、焊条型号牌号,如E4207 J557答:第三位数表示焊条焊接位置,0、1用于全位置焊;2适用于平焊及横角焊;4用于向下立焊。

E4207:焊条型号,熔敷金属的最低抗拉强度为420MPa,适用于全位置焊的焊条。

J557:焊条牌号,熔敷金属抗拉强度不低于550MPa的结构钢焊条。

15、药皮的作用:1、机械保护作用 2、冶金处理作用 3、改善工艺性能。

16、焊芯的作用:导电、填充金属。

17、焊芯的要求:1、碳含量尽量低 2、锰的含量合适3、硅含量尽可能少4、硫、磷严格控制5、电阻率低,夹杂物少。

18、焊条的工艺性能包括哪些方面,对焊接质量有何影响?答:1、焊接电弧的稳定:影响焊接过程的连续性和焊接质量。

2、焊缝形成:影响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3、各种位置焊接的适应性:工艺性能良好的焊条能适应空间全位置焊接。

4、飞溅:过多的飞溅会破坏正常焊接过程,降低焊条的熔敷效率,增加清理工作量。

5、脱渣性:脱渣性差不仅清渣困难,降低焊接生产率,还会产生夹渣的缺陷。

6、焊条熔化速度:加入铁粉,可以提高焊条的熔化系数。

7、焊条药皮发红:药皮发红引起焊接工艺性能恶化,严重影响焊接质量。

8、焊接烟尘:烟尘含有各种致毒物质,污染环境,危害焊工健康。

19、焊缝中的气孔的种类及分布特征?答:析出型气孔:氢气孔、氮气孔氢气孔:焊缝表面,断面形状多为螺钉状,从焊缝表面看呈圆喇叭口形,气孔的四周有光滑内壁。

氮气孔:焊缝表面,蜂窝状,表面光滑。

反应型气孔:CO气孔CO气孔:焊缝内部,条虫状,表面光滑。

20、熔池的凝固特点?答:1、熔池体积小,冷却速度大;2、熔池中的液态金属处于过热状态;3、熔池是在运动状态下结晶。

21、焊缝金属中的偏析主要有哪几种?答:焊缝中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性:1、显微偏析;2、区域偏析;3、层状偏析。

22、稀土元素在焊接冶金过程中的作用?答:1、脱氧、脱氢、脱氮;2、改变夹渣物形态,提高焊缝性能3、减少裂纹4、细化晶粒,提高接头强度和塑性。

23、简述熔池结晶形态,并分析结晶速度、温度梯度和浓度对结晶形态的影响?答:结晶形态分为柱状晶(平面晶、胞晶、树枝状晶)、等轴晶(树枝状晶)。

平面晶→胞状晶→胞状树枝晶→树枝状晶→等轴晶R为结晶速速;οC为溶质浓度;G为温度梯度:G>0时形成平面晶;G<0时形成树枝状晶。

当R和G不变时,随着οC的提高,成分过冷增加,结晶形态从平面晶到等轴晶。

当G和οC一定时,结晶速度R越快,成分过冷的程度越大,结晶形态从平面晶到等轴晶。

当οC和R一定时,随着G的提高,成分过冷程度减小,结晶形态从等轴晶到平面晶。

24、焊缝金属中夹杂主要有哪几种,如何控制?答:夹杂主要为:氧化物、氮化物和硫化物。

措施:1、最重要是正确选择焊条、焊剂,使之更好的脱硫、脱氧;2、控制其来源,严格控制母材和焊材中杂质含量;3、选用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以利于熔渣浮出;4、多层焊时,应注意清除前层焊缝的熔渣;5、焊条要适当的摆动,以便熔渣浮出;6、操作时注意保护熔池,防止空气进入。

25、焊缝中的气孔的危害及控制措施?答:气孔的危害:1、减小有效截面积;2、应力集中;3、塑形韧性下降;4、疲劳强度下降;5、致密性。

措施:1、降低母材和电极金属中气体含量;2、消除和减少被金属吸收的气体和焊接材料中的水分,表面油污、水分和铁锈等。

3、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电流种类及操作技巧。

焊接时规范要保持稳定,并适当配合摆动,利于气体逸出。

26、由焊缝边缘到焊缝中心,结晶形态变化趋势?答:R和C增大,G减小,结晶形态由平面晶到等轴晶。

27、焊接热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1、加热温度高;2、加热速度快;3、高温停留时间短;4、自然条件下连续冷却;5、局部加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