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治疗足跟痛28例

合集下载

局部阻滞配合小针刀治疗跟骨骨刺痛28例报告

局部阻滞配合小针刀治疗跟骨骨刺痛28例报告

局部阻滞配合小针刀治疗跟骨骨刺痛28例报告
邓西华
【期刊名称】《广西医学》
【年(卷),期】2001(023)002
【摘要】@@ 跟骨骨刺痛是疼痛门诊常见病之一,中药贴敷、薰洗、针灸、理疗、局部阻滞有时无效,手术治疗疗效较确切,但创伤较大,病人难以接受。

作者共接诊本病46例,其中28例经上述方法治疗无效者,改用局部阻滞配合小针刀治疗,现总结如下。

rn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
龄23~70岁,最大年龄组35~55岁之间;病程2周~8年,平均10.2个月;
单侧22例,双侧6例;有外伤史者3例。

1.2 诊断要点:(1)不同程度足跟底痛,晨起较痛,步行数步或数分钟后缓解,劳累后又加重;(2)足跟处局部深压痛;(3)X线片示跟骨骨刺,部分病例可见跖长韧带和跖腱膜近端钙化影;且压痛点与
跟骨骨刺部位相符。

【总页数】2页(P367-368)
【作者】邓西华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二附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针刀疗法配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跟骨骨刺84例 [J], 刘建仁;樊粤光;范光顺
2.小针刀疗法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跟骨骨刺临床分析 [J], 付艳红;孙履东;赵宏澜;赵美清;
3.局部痛点阻滞联合针刀松解治疗跟骨骨刺所致足底疼痛120例 [J], 李高桥;马瑞敏;刘建军
4.局部神经阻滞配合中草药熏洗治疗足跟痛疗效观察 [J], 杨晓嫒;佘志银
5.关节镜下骨刺清除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痛性跟骨骨刺30例 [J], 刘新权;邹文;叶青华;龚礼;侯慧铭;周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针刀联合封闭治疗治疗跟骨骨刺24例

小针刀联合封闭治疗治疗跟骨骨刺24例

小针刀联合封闭治疗治疗跟骨骨刺24例跟骨骨刺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又是治疗学上的疑难病,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一般采用局部封闭或行跟骨骨刺切除术治疗,但封闭治疗未去除病因,易复发;手术创伤大,不易被患者接受。

2009.3-2014.3年,笔者对24例跟骨骨刺患者采用小针刀疗法配合封闭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4例。

男16例、女8例。

年龄38-62岁,单足发病者17例,双足发病者7例。

X片示均有明显骨刺。

病程6月-5年。

1.2临床表现足跟底部疼痛,走动后好转,晨起或休息后再开始,活动时疼痛厉害,有的要1-2小时预备活动后才能走路。

1.3诊断标准:1.3.1足跟底部疼痛,跟骨结节处压痛明显。

1.3.2患足足弓加深,跖长韧带和跖腱膜(让患足生平时)象弓弦一样在足弓处可清楚摸到。

1.3.3 X线片示:患足跟骨结节处有尖嘴样骨刺生成。

2 治疗方法2.1小针刀治疗让患者俯卧治疗床上,足跟朝上,踝关节下垫一薄枕将足垫稳使足稍悬于床缘,在压痛最明显处标记进针点,经严格消毒后,左手握住患足,右手持针刀沿标记点进针刀,刀口线和足纵轴平行,针体和足跟底后平面垂直进针刀深度达骨面,对跖长韧带和跖腱膜附着处作横行切开三、四刀,纵行疏通剥离感觉粘连组织松动,调整针刀方向(结合X片)铲刨骨刺感觉骨面无明显骨性突起,将针孔压迫1-2分钟无菌纱布覆盖,医者左手使患足过度背曲,同时右手拇指向足背方向推顶足弓部象弓弦一样的跖长韧带和趾腱膜,这样做2、3次即可。

回家休息1天。

2.2封闭治疗针刀治疗后5—7天疼痛明显减轻,常规消毒后用5ml空针抽取醋酸泼尼松龙1ml+2%利多卡因1ml沿厡针刀进针处垂直进针到骨面稍退针注药封闭治疗,无菌敷料遮盖针眼,第二天去纱布。

如一周后有疼痛需再次封闭。

3 结果3.1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足跟疼痛消失,局部压痛消失,行走正常,随访一年以上无复发;显效:足跟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局部压痛明显减轻,劳累或天气变化时有轻微疼痛;好转:疼痛减轻,劳累或天气变化局部症状加重;无效:自觉症状或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

针刀松解术治疗跟痛症30例

针刀松解术治疗跟痛症30例
现报道结果 如下。 1 临 床 资 料
1 . 1 一 般 资料
前缘各垫一软枕 , 足跟 朝上 。在跟 骨结节 前下缘 跖腱 膜 中央处 及其 内侧缘约 2 c m处定 点 , 常规 铺 巾, 取 1 %利 多卡 因局 部浸 润 麻醉 , 医者严格无菌操作 , 带 无菌手套 , 用汉章 I型 4号 直型 , 垂 直 于皮肤进针 刀 , 使 刀 口线 与跖腱 膜走 形一致 。直刺达 骨面 后 纵疏横剥 2刀 , 以分离跖腱膜与跟骨 结节之 间的粘连 , 然后调 转 刀 口线 9 0度 角 , 提插 切割 至 刀下有 松动感 为宜 , 在 跟骨 骨 面上 向前下铲拨 2—3刀 。治疗 结束 后 , 局部 压迫止 皿 3 m i n , 用创 可 贴 敷贴 针眼。如 1次未愈者 , 1 周 后进行第 2次治 疗 , 但最 多 不
超 过 2次 。
2 . 2 对 照 组

6 0例患者均来 自谷城 县 中医院针灸科 , 按 照 随机对 照 的原 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3 O例 , 男 l 4例 , 女 l 6例 ; 年 龄 在3 8— 6 5岁 , 平均 ( 4 7 . 3 6±8 . 5 8 ) 岁; 病程 1月 一3年 , 单足 1 7
士研 究生 , 湖北 武汉 4 3 0 0 6 5 )
基金项 目: 湖北省教 育科 学“ 十二五” 规 划课题 ( 项 目编号 : 2 0 1 4 B 0 9 5 ) 。 通讯作者 : 陈双 平( 1 9 8 9一) , 女, 湖北 中医药大学 2 0 1 4级硕 士研 究生 , 研 究方向 : 针 刀治疗脊柱相关疾病 的临床研 究。E—m a i l : c a p —
对照组采用 中药 熏洗治疗 。药物组 成 : 伸 筋草 、 透骨 草 、 海 、 黄芪 、 木 瓜各 2 0 g 。 煎

小针刀治疗跟痛症的临床观察30例

小针刀治疗跟痛症的临床观察30例

Cl i ni c a l Obs e r v a t i o n O n He e l Pa i n o f 30 Ca s e s Tr e a t e d wi t h Ne e d l e . kn i f e The r a p y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o f Ne e d l e . k n i f e i n he t t r e a t me n t o f He e l P a i n c o mp a r i n g wi h C t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F u mi g a t i o n .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he t f u t u r e r t e a m e t n t o f t h e d i s e a s e . Me t h o d s : F r o m J u l y 2 0 1 4 t o Ma y 2 0 1 6 . 6 O c a s e s o f
o r t h o p e d i c p a t i e n t s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e x p e r i me n t a l g r o u p a n d c o n ro t l ro g u p . A mo n g t h e mI 3 O c a s e s we r e t r e a t e d wi h t r a n d o m n u mb e r t a b l e me ho t d , a n d t h e e x p e r i me n al t g r o u p wa s re t a t e d wi Ⅱ 1 s ma l l n e e d l e k n i e. f T h e c o n t r o 1 g r o u p wa s t r e a t e d wi h t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针刀治疗跟痛症病案一则(附解剖、X线对比图)

针刀治疗跟痛症病案一则(附解剖、X线对比图)

针刀治疗跟痛症病案一则(附解剖、X线对比图)患者:李某某,女,35岁,自由职业主诉:双足跟部疼痛5年,加重2月现病史:患者诉五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小腿后侧及双足跟部疼痛,尤其在负重爬楼或跑步、跳跃后加重,疼痛持续发作,活动不利,久行久立后症状加重明显,休息后可稍缓解,疼痛的性质为刺痛。

曾在当地施针灸、封闭及中药勳洗及一次针刀等治疗,上述症状有所缓解,但一直未愈。

近2个月以来,患者双下肢小腿后侧及双足跟部疼痛加重,步行困难,严重影响其生活,为求诊治,遂来我科就诊。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无外伤及其他特殊病史。

查体:患者,双足跟骨内侧结节、跖腱膜中央部及内侧部压痛(+),足背伸时,足跟疼痛症状加重。

辅助检查:双足跟正侧位X片示:“双侧跟骨骨刺”。

门诊行心电图、血常规、胸片、血糖、凝血四项、肝肾功能、抗“O”及RF,均无明显异常。

诊断:跟痛症(双侧)治疗:第一次针刀治疗:局麻下行左足跟部针刀治疗,在跟骨结节前下缘和内缘定点,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I型4号针刀对跖腱膜中央部及内侧部进行松解,术后被动牵拉左足跖腱膜2次,无菌纱布覆盖针刀口,绷带包扎。

跖腱膜结构及针刀松解示意图第二次针刀治疗:局麻下行右足跟部针刀治疗,方法同左侧。

随访:患者足跟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针刀伤口轻微疼痛,嘱其注意休息,未给予特殊处理。

随访:患者足跟部疼症状消失,可以正常步行。

拍片复查:患者双侧跟骨骨刺仍然存在,与术前相比明显变钝。

患者针刀术前与术后1年跟骨骨刺对比图讨论:压痛是跟痛症最常见而且是诊断最可靠的体征,压痛点常在跟骨内侧结节、跖腱膜中央部及内侧部,负重时因被动牵扯跖腱膜,可加重症状。

X线片不是确诊的重要依据,X线可用于判断足弓情况及跟骨骨刺存在情况,但跟痛症和跟骨骨刺之间尚无确切对应关系,有很多患者没有跟骨骨刺但是足跟痛症状很重,也有不少患者长有跟骨骨刺但是没有足跟痛症状或是症状很轻。

此位患者是较典型的跟痛症患者,双侧都长有跟骨骨刺。

小针刀治疗跟骨骨刺32例

小针刀治疗跟骨骨刺32例
( 收稿 日期 2 0 —62 ) 0 90 —9
跟骨 骨刺是 临床上 骨伤科 的常见病 , 中医学认为 导 致 本病 的根本原 因是 肝 肾不 足 , 阳亏 虚 , 使 筋 骨 失 肾 致 养, 气血受 阻 , 或兼 风 湿 内侵 所 致 。我 们 采 用针 刀 疗 法
治疗 跟骨 骨刺 , 得 良好 效果 , 取 报道 如下 。
可扪及 结节 样绳索 样硬块 , X 线诊 断 为 右跟 骨 骨刺 。 经
3 g 黄柏 2 g 生大黄 lg 五倍子 2 g 乳香 、 0, 0, O, 0, 没药各 1 g 5,
连翘 1 g 蒲 公 英 1g 冰 片 ( 下 ) g 5, 5, 后 5 。上 药 加 水 至
50 m[ 水浸泡 1 ri , 至 20 ~ 30 ml 00 凉 5 n后 煎 a 0 0 0 0 去渣 , 放
疗效标 准 : 治愈 : l 临床症状 及体 征消失 , 行走 活动 功 能正常 ; 显效 : 临床 症 状 及 体 征 消 失 , 局 部 有 轻 度 压 但 痛; 效: 无 治疗前后 无 明显改善 。 在3 2例跟骨 骨刺 中 , 痊愈 2 例 , 7 . ; 4 占 5 0 显效 6 例 , 1 . ; 占 8 8 无效 2例 , 6 3 ; 占 . % 总有效 率 9 . 。 38
( 龙 江 省 大 庆 市让 胡 路 区人 民 医院 ,6 3 8 黑 145)
跟 腱 膜 挛 缩 引 起 跟 骨 附 着 点 持 续 的牵 拉 损 伤 , 带 韧
和 腱 膜 的纤 维 也 不 断 地 被 撕 裂 , 体 为 了 加 强 此 处 人 的强 度 , 防止 被 拉 断 就 使 附 着 点 不 断 钙 化 骨 化 , 而 从
形成骨刺 。

小针刀治疗顽固性尾痛症28例

小针刀治疗顽固性尾痛症28例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位,在尾底压痛点处常规消毒,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术者左手拇指紧压尾底部,右手以小针刀紧贴拇指边缘与人体纵轴平行刺入,针身与皮肤成90°角,当小针刀接触骨面或病灶区域时,患者有明显酸胀感。此时,先纵行切割数刀,然后再横向剥离,为防止病灶区再粘连,顺原针孔在剥离松解处注射醋酸确炎舒松-A 0.5ml,术后用创可贴覆盖针孔。若施术1次未愈,1周后可再作1次。
顽固性尾痛症临床较少见,表现为尾底部疼痛,一般因外伤后治疗不当或误治而致。笔者自1995年至今,用小针刀治疗顽固性尾痛症2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17~62岁;病程45天~6年,平均9个月。有外伤史者23例,包括尾骨骨折史15例和尾骨脱位史3例。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痊愈:尾底部压痛及酸胀、沉滞感消失,坐卧自如;显效:尾底部压痛消失,稍有酸胀,沉滞,坐时稍感不适;好转:症状稍有改善。
本组经治疗全部获效,其中痊愈23例,显效4例,好转1例。随访半年以上无1例复小针刀在剥离粘连、松解肌肉、疏通阻滞的同时,根据生物物理学原理,能刺激小血管扩张,增加局部病变区的营养供给,刺激神经末梢,加快局部代谢,促进炎症的吸收。适量应用药物,可帮助无菌性炎症的吸收,以防止再粘连。笔者体会小针刀针尖一定要到达骨膜,横行剥离要彻底,否则效果将大为逊色。
小针刀治疗顽固性尾痛症28例.txt*一篇一篇的翻着以前的的签名,那时候的签名有多幼稚就有多么的幼稚。你连让我报复的资格都没有-〞好想某天来电显示是你的号码。好想某天你的状态是为我而写。 有些人,我们明知道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
小针刀治疗顽固性尾痛症28例
更新日期:2010-12-21 点击: 黄军民

足跟痛小针刀疗法

足跟痛小针刀疗法

足跟痛小针刀疗法
足跟痛又称脚跟痛、跟骨骨刺、跟骨骨质增生。

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

此病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

久立或行走工作者多发,常由长期、慢性轻伤引起。

足跟痛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

巢元方称其为“脚根颓”,“脚根颓者脚跟忽痛,不得着也,世俗呼为脚根颓”。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也有记载为“足跟痛”。

(1)肝肾阴虚,痰湿、血热所致。

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2)慢性劳损。

因年老或体衰,加之久立、久行,局部劳损严重而发病。

足跟痛小针刀疗法一
针刀定点:阿是穴(骨刺尖部,压痛最明显处)。

操作规程:嘱患者仰卧,患足平稳放置,找出最明显的压痛点,常规消毒,使刀口线和纵轴垂直,针体和足跟呈60°斜角刺人,直达骨刺尖部,然后做横行切开剥离、铲削剥离3~4次后出针。

操作间隔:通常1~2次可痊愈,若未痊愈须隔5~7天后再做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针刀治疗足跟痛28例
目的:报道小针刀治疗足跟痛的疗效。

方法:用小针刀治疗足跟痛,缓解和改善站立及行走困难。

结果:28例患者,临床治愈11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2例。

结论:小针刀治疗对足跟痛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小针刀;治疗;足跟痛
足跟痛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以足跟部承重时足跟部疼痛为主症,痛甚者足跟不敢着地,严重影响站立及行走。

由于足跟周围复杂的解剖结构,很难明确其疼痛的机制与病因学,对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1]。

足跟痛的治疗,总体上可分为药物内服、局部注射、针灸、手法、中药泡洗及外敷等方法[2-7]。

本科室采用小针刀治疗本病,获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全部28例均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在两科室门诊就诊的患者。

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47-65岁,平均(51±1)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2个月,平均1年5个月;全部病例为单侧足跟发病,左侧足跟痛10例,右侧足跟痛18例。

大部分患者均经过口服中、西药,或外治法治疗,效果不理想。

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足跟底及足心痛,胀裂感,站立、行走时加重,严重者足跟几乎不能着地,足跟底明显压痛;跟骨正侧位片显示跟骨结节前缘骨刺。

X线检查排除骨折、脱位等其它疾病。

2.治疗方法
操作:一般取俯卧位,在跟骨结节前下缘和内缘压痛点定位,以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使用汉章I型4号针刀,第一针从跟骨结节前下缘进针,刀口线与跖腱膜方向致,针刀体与皮肤呈90°角,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脂肪垫,到达跟骨结节前下缘骨面,调转刀口线90°,在骨面上向前下铲剥2刀,范围不超过0.5cm。

术后以创可贴贴于进针点,压迫数秒钟以防止出血。

第二针从跟骨结节内缘压痛点进针,刀口线与跖腱膜方向致,针刀体与皮肤呈90°角,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脂肪垫,到达跟骨结节内缘骨面,调转刀口线90°,在骨面上向前下铲剥2刀,范围不超过0.5cm。

术后以创可贴贴于进针点,压迫数秒钟以防止出血。

小针刀治疗一周一次,治疗3-5次,治疗后2小时内避免足底负重,24小时内避免伤口接触水。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足跟疼痛消失,行走和负重无疼痛。

显效:足跟疼痛消失,过度行走和负重稍有疼痛。

有效:足跟疼痛减轻,行走和负重时疼痛较前改善。

无效:足
跟疼痛减轻,行走和负重时疼痛无任何改善。

3.2 治疗结果
经1个疗程最多5次治疗后统计结果,28例患者,临床治愈11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86%。

4.体会
足跟痛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且女性居多,其发病机理不明确,但中西医都有自己的见解。

中医学认为,跟骨骨刺所致跟骨痛属于跟痛症范畴,乃因筋骨失养,筋脉挛急引起的。

现代医学认为,足跟底骨刺的产生,是由于足底跖腱膜的异常紧张引起的。

跖腱膜跟骨内侧结节附着处由于持续性的牵拉损伤而发生慢性纤维组织炎症,以后形成骨刺,骨刺又可引起足底筋膜拘挛而发为疼痛。

针刀医学则认为,足跟痛是由于跖腱膜的劳损引起跖腱膜起点的粘连瘢痕,长期应力集中,导致跟骨结节骨质增生。

小针刀治疗通过松解跖腱膜中央和内侧的粘连和挛缩,改变力平衡失调从而消除疼痛。

小针刀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病变组织施行剥离、切割松解,解除微细血管神经束的压力,恢复足跟局部软组织的生物力学和动态平衡,使疼痛得以缓解和消失。

足跟痛是针灸推拿科及疼痛科的常见病,但针灸、手法、中药内服或外用,效果不确切,且易复发。

而小针刀治疗操作简单,见效快,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近期和远期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永红.足跟痛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2013,44:24-25.
[2] 张家丽.中药熏洗治疗足跟痛4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3,10:27.
[3] 刘凤玲.中医治疗足跟痛[J].中国农村卫生,2013,01Z:241.
[4] 王艳梅,谭保华.针刺足三针治疗足跟痛110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23:166.
[5] 周雪峰,黄傅,刘洋.跟骨骨刺综合征治疗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4:324-326.
[6] 李兆武,李亚芳.曲安奈德痛点封闭配合复方风湿宁治疗足跟痛78例.[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0,3:163-164.
[7] 李新义.手法牵引加中药熏洗治疗足跟痛6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2:29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