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4萃取碘和溴的现象
高一化学复习——海带提碘与海水提溴

专题二海带提碘与海水提漠知识梳理一、海带提碘1.海带中碘元素的检验(1)检验原理①2I-+Cl2===!+2Cl-或2I-+H2O2+2H+===!+2H2O(填离子方程式)。
②碘单质遇淀粉变蓝。
(2)实验流程步骤2.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原理及实验流程⑴原理①选取氧化剂(氯水)将1-氧化为碘单质,离子方程式:2I-+Cl2===2+2Cl-o②溶液中的碘单质用苯或CCl4萃取、分液提取。
(2)实验流程3.萃取与分液(1)萃取:利用某种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能力的不同,用一种溶剂将其从原溶剂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加入的溶剂称为萃取剂。
(2)分液:利用分液漏斗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
分液操作一般与萃取结合使用。
⑶操作方法川量简量艰川ml.做的他利水洛 液,倒入登遗蛆中,然后再注 入4 1nL 四冢化«(,盖好玻璃塞, 溶液分层,四狐化碳在下层 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岐迪寒,左手 握住适塞部分.把分俄漏斗倒封 过来藏林.使附神液体充分接触 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梁台上静置, 捕体分"层,」:层为忒层।无色; F 层为根的四氢化独房,显熊色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的破 斶塞打开(使联匕的凹槽或d 守L 对掂漏斗的小孔k 再将分液漏斗下 面的活塞柠开一使卜一层液体制烧坯壁流下,待下层液体淹尽时. 及时关闺活塞,上层液体从分液 漏斗上旦倒出(4)注意事项①振荡时,要不时的旋开活塞放气,以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引起危险。
②分液时,要将漏斗下端管口紧贴烧杯内壁,使液体顺利流下,防止液体飞溅。
③下层液体要从下口放出,恰好流尽时及时关闭活塞,防止上层液体流出。
④上层液体要从上口倒出,保证上层液体尽量少地沾附下层液体。
「理解应用」海带、紫菜中均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流程如下,思考解答下列问题:⑴碘在海带中的存在形式是一(2)实验操作③的名称是 ______⑶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 程式是(4)实验操作⑤中可选用的有机试剂为______ (填字母),说明未选取的理由:。
溴、碘的提取

或将干海带灼烧后的灰烬作为提取碘的原料。
【知识点睛】灼烧操作所用的仪器
【规律方法】溴、碘的性质决定提取方法
(1)提取溴时用热空气使溴从混合液中逸出 ,原因是溴的沸点
低、易挥发。
(2)提取碘时采用萃取的方法,原因是相比较溴而言I2难挥发, 采用萃取的方法更合适。
海水中溴元素以Br-形式存在,工业上用空气吹出法从海水中 提取溴的工艺流程如下图:
实
验
实验现象 溶液由无 __色变为 黄 __色,滴加CCl4静 置后,上层溶液无 __ 紫红色 色,下层呈____ 溶液由无 __色变为 黄 __色,滴加CCl4,静 无 置后,上层溶液__ 紫红色 色,下层呈____
化学方程式 2KI+Cl2==== ___________ 2KCl+I2 _______
【解析】选A。甲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 ,溶液变橙色, 说明甲溶液含Br-,加入氯水后,置换出Br2,再加丙溶液,颜色
无明显变化,说明丙溶液中不含I-,故丙中含Cl-,则乙中含有
I -。
【知识拓展】Br2和I2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溶剂 溶质 Br2 水 橙黄 有机溶剂(苯、四氯化碳) 橙红
I2
黄
紫红
1.某加碘食盐包装袋上标有“忌高温蒸炒”,由此判断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食盐是纯净物
B.食盐中加入了碘单质 C.所加含碘物质受热易发生反应 D.加碘食盐难溶于水 【解析】选C。碘盐中的碘是以碘酸钾的形式存在的,碘酸钾 高温下不稳定易变质,所以不宜高温蒸炒。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碘易升华,所以要保存在铁盖旋紧的试剂瓶中
二、溴、碘的性质
1.单质的物理性质
碘和四氯化碳的分离实验探究

碘和四氯化碳的分离实验探究作者:唐敏来源:《化学教学》2010年第05期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5-0016-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问题的提出:在一次和北大教授严宣申老先生书信交流时,严先生在信中说:“高考试题中碘和四氯化碳的分离,答案为蒸馏,值得商榷。
”严老先生没有更多的解释。
然而高考、各种高考模拟试卷和各种参考书的答案都是蒸馏,我们平时教学时,也都讲蒸馏。
针对这一问题,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查证,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本文主要阐述了碘和四氯化碳分离的实验探究过程和一系列的思考,供同行们参考。
1 1994年上海高考化学题例析首先,我查阅了历年的高考试题,涉及上述问题的主要是1994、1997年的上海高考试题,模拟试卷和教参就不查证了。
这里以1994年上海高考试题为例。
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
实验室里从海洋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见图1):(1)指出图1中提取的过程中有关实验操作名称:①_______;③_______。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溶剂是_________。
A. 水、酒精B. 四氯化碳、苯C. 汽油、酒精(3)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需经过蒸馏。
指出图2所示实验装置中的错误之处;①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
(4)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I2熔点:114 ℃,沸点:184 ℃)最后碘晶体在_________里聚集。
2 蒸馏法分离的实验探究笔者做了如下系列实验:2.1实验1将上图修正(烧杯下垫上石棉网,温度计的水银球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冷凝水的方向反一反),然后进行碘和四氯化碳的蒸馏(2 g碘溶解于30 mL的四氯化碳中)实验现象:80 ℃水浴片刻,烧瓶中出现紫色蒸汽,锥形瓶中也开始收集到紫红色的液体。
最终烧瓶中残留很少量的碘,大部分的碘和四氯化碳都被蒸出。
高中化学优质课溴碘的提取

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近几年来,“互联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改造和影响着多个行业,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
每一次技术革新总会带来教育的重大变革。
微视频、翻转课堂等已悄然进入课堂……教师和学生面对种类和内容繁多的教学资源,限于时间、精力和财力,如何整合才能有效地促进教与学质量的提高呢?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将制作成的微视频放在互联网平台(如优酷网)中是一个较经济的措施。
但不足在于视频有时很难找到。
所以,在微博中建立视频名称并进行超链接即可解决。
对看过视频的同学,如果有问题,如何及时进行人数较多的在线反馈呢?我们发现微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三微(微视频、微博、微信)有个不足,不方便下载容量较大的音视频素材和PPT,而云盘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为云盘相对于传统的实体磁盘来说,更方便,用户不需要把储存重要资料的实体磁盘带在身上,却一样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从云端读取自己所存储的信息,也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学院院长肖知兴说过,建构式创新的本质是连接。
为此我们提出,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整合平台是“三微一云”。
同时,我们的课堂要相应变革,变成“翻转课堂”。
下面以说课课题“澳、碘的提取”为例来谈谈这一模式的应用。
今天说课课题是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澳、碘的提取》,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确立和重、难点分析、教法和学法指导、教学流程分析、教后反思,这七个角度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紧跟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指导从海洋中提取澳和碘,反过来,通过卤素单质与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中微粒结构发生的变化,进一步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同时,本节课和氯气的生产和性质同安排在专题二中,且在氯气之后,不仅突出它们都可以从海洋中获得,而且利用氯气的氧化性来提取澳和碘,容易得出氯澳碘的氧化性强弱,为必修二学习元素周期律提供了一个事实性的感性认识。
溴、碘的提取

实验现象
溶液由无色变为橙黄色, 溶液由无色变为橙黄色,上 层接近无色, 层接近无色,下层呈橙红 由无色变为棕黄,上层接近 由无色变为棕黄, 无色, 无色,下层呈橙红 由无色变为棕黄, 由无色变为棕黄,上层接近 无色, 无色,下层呈紫色
化学方程式
无现象
不反应
二、溴、碘的提取
1.反应原理 1.反应原理 反应 非金属活动性: 非金属活动性: 活动性 氧化性: 氧化性: 2.工业提取Br2: 工业提取 工业提取 提取粗盐后的母液 通入 鼓入热 挥发出 提取粗盐后的母液→通入 2→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 挥发出 母液 通入Cl 鼓入 空气或水蒸气→挥发 Br2蒸气 冷凝得粗溴 精制得纯溴 蒸气→冷凝得粗溴→精制 冷凝得粗溴 精制得纯溴 3.工业提取I2: 工业提取 工业提取 海带粉碎 加水浸泡 通入Cl 过滤 提纯→I 粉碎→加水浸泡→通入 过滤→提纯 海带粉碎 加水浸泡 通入 2→过滤 提纯 2晶体 Cl2 > Br2 > I2 Cl2 > Br2 > I2
②卤素单质与H2O的反应 2F2+2H2O═4HF+O2,反应剧烈;说明氧化性:F2>O2 Cl2+H2OHCl+HClO,Cl2、Br2、I2与水的反应愈来愈微弱。 ③卤素单质及其卤化物间发生的置换反应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非金属性强的卤素单质将非金属 性弱的卤素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生成单质 Cl2+2Br-═2Cl-+Br2 Cl2+2I-═2Cl-+I2 Br2+2I-═2Br-+I2 这些均说明卤族元素单质间存在性质的递变性。所以 卤素单质的非金属性依氟、氯、溴、碘的顺序逐渐减弱。 :F2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是先与水反应 注:F2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是先与水反应
溴、碘的提取

工业提取I2:
海带
灼烧
残渣
海带灰
溶解、
过滤
含I-的溶液
氧化剂
碘单质
蒸馏
碘的有机溶液
有机溶剂
含I2的溶液
Cl2 + 2I - → 2Cl - + I2
第4节
溴、碘的提取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1、知道溴、碘单质的性质及其差异;
2、掌握卤素离子的检验;
3、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增强发现问题和
KBr 和 KI溶液,滴加AgNO3溶液, 再滴加稀硝酸,观察现象
现象:都出现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颜色分别为
原因:
KCl + AgNO3 == AgCl ↓ + KNO3 KBr + AgNO3 == AgBr ↓ + KNO3 KI + AgNO3 == AgI ↓ + KNO3
2015/11/3
高纯溴
热空气或水蒸气
溴单质
通入氯气
Br-
Br2+SO2+2H2O →2HBr+H2SO4
思 考
碘元素在海带中存在的形式如果以化 合态存在,如何把碘由化合态变为 游离态 并分离出来?
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先把这些植 物烧干,灼烧成灰(烧去有机物),再用 水浸泡;使其大部分的碘离子转入水中, 最后选用氧化剂将其氧化成单质碘。
[探究与深化]
看一看,想一想: • 溴水中加入四氯化碳、苯等有机溶剂,振荡。
颜色 溴水 橙黄 色 试剂 四氯化碳 (CCl4) 实验现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溴水
对实验“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碘”的探究

对实验“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碘”的探究作者:顾晔来源:《化学教学》2007年第03期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3-0007-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人教版新教材《化学1》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实验1-4)“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介绍了一个重要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萃取。
具体操作为:“⑴用量筒量取10mL饱和碘水,倒入分液漏斗,然后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⑵......”[1]。
笔者在课前准备该实验时发现,将分液漏斗静置分层后,下层呈紫色,上层仍为棕黄色(比原碘水颜色略浅),碘水在萃取前后的颜色变化不大。
当时有老师提出实验室配制的碘水浓度太大,加入的CCl4不足以将碘水中的碘完全萃取。
可是,当增大萃取剂用量,并进行多次的萃取后,结果仍不能让我满意,似乎萃取效率很低;而《分析化学》对此进行过定量计算:等体积的CCl4从碘水中萃取I2时,全量一次萃取,萃取百分率可达98.8%[2],若分三次萃取,萃取百分率接近100%[3],这显然和上述实验现象不相吻合。
经查阅资料,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29g(20℃),常温下的饱和碘水不会溶解过多的碘,可碘水颜色为什么那么深?原来实验员配碘水时是将碘溶解在KI的稀溶液中,碘容易溶解在KI溶液中。
会不会由于试剂KI的加入造成了碘水在萃取前后的颜色变化不大?笔者准备了以下几个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1 通过对比实验找出问题所在1.1 实验准备实验1用两种不同方法配制饱和碘水碘水(A)的配制:取少量单质碘加入烧杯,加100mL水溶解,只有极少量碘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再加入数滴1mol/L KI溶液,液体呈棕黄色,烧杯底部残留极少量固体。
碘水(B)的配制:取相同质量的碘加入烧杯,加100mL水溶解,加热40s液体呈棕黄色。
1.2 实验现象对比实验2用CCl4萃取碘(分2次萃取)具体操作:分别往梨形分液漏斗A、B中加入碘水(A)和碘水(B)各12mL,再分别加入5mL四氯化碳,充分振荡,静置分液,记录现象;有机层转移到小烧杯中,水层仍保留在分液漏斗中,继续向分液漏斗A、B中分别加入5mL四氯化碳,充分振荡,静置,记录现象(见表1)。
《蒸馏和萃取》知识总结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3课时蒸馏和萃取知识点一:蒸馏1. 原理: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2. 实验仪器①蒸馏烧瓶:蒸馏烧瓶属于烧瓶类。
蒸馏烧瓶与普通烧瓶不同的地方,在于瓶颈部位有一略向下的支管,它是专门用来蒸馏液体的容器。
蒸馏烧瓶有减压蒸馏烧瓶及常压蒸馏烧瓶2类。
常压蒸榴烧瓶也分支管在瓶颈上都、中部和下部的3种,蒸馏沸点较高的液体,选用支管在瓶颈下部的蒸馏烧瓶,沸点较低的则用支管在上都的蒸馏烧瓶。
而支管位于瓶颈中部者,常用来蒸馏一般沸点的液体。
蒸馏烧瓶的规格以容积大小区别,常用为150mL和250mL 2种。
②冷凝器:冷凝器又叫冷凝管,是用来将蒸气冷凝为液体的仪器。
冷凝器根据不同使用要求有多种结构不同的类型。
内管有直型(如图1-3中所示)、蛇形和球形3种。
直型冷凝器构造简单,常用于冷凝沸点较高的液体,蛇形冷凝管特别适用于沸点低、易挥发的有机溶剂的蒸馏回收。
而球形者两种情况都适用。
冷凝管的规格以外套管长度表示,常用为200 mm、300 mm、400 mm、500 mm和600 mm等几种。
直形冷凝器使用时,既可倾斜安装,又可直立使用,而球形或蛇形冷凝器只能直立使用,否则因球内积液或冷凝液形成断续液柱而造成局部液封,致使冷凝液不能从下口流出。
③应接管:也叫尾接管或称接受器又名牛角管。
它与冷凝器配套使用,将蒸馏液导入承接容器。
应接管的弯角约为105°,便于和蒸馏烧瓶支管75"角相配,安装后二者保持平行。
应接管的规格以上口外径和长度表示,常用为18×l50mm、25×180mm和30×200mm 3种)。
使用时,应接管的上口通过单孔橡胶塞与冷凝器的下端管口相连。
应接管的下口直接伸入承接容器内。
④温度计:温度计是用于测量温度的仪器。
其种类很多,有数码式温度计,热敏式温度计等。
而实验室中常用为玻璃液体温度计,简称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