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成语故事15篇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的四字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的四字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的四字成语故事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舌战群雄,锦囊妙计,羽扇纶巾,鼎足三分,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说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做诸葛亮,如果能够获得他的协助,就可以获得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至隆中回去造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

张飞冒着大雪又走进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说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

刘备非常沮丧,只好遗留下一封信,说道渴求获得诸葛亮的协助,讨平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使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东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过来,刘备向他求教讨平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

诸葛亮应允了。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草船借箭周瑜非常嫉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

诸葛亮爽快地应允了,说道:“我3天之内就送来10万枝箭过来。

”周瑜很惊讶。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

周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怀疑,不知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样。

至第三天,天还蒙蒙亮,诸葛亮便派遣人将鲁肃找来,说道:“恳请您和我一同取钱箭。

”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出来,一直往江北进发。

当时,长江上雾云很大,对面看不见人。

鲁肃心里不明白,问诸葛亮怎么回事。

诸葛亮只是苦笑,并不提问。

没多久,船紧邻曹操的水寨。

有关三国故事的四字成语故事

有关三国故事的四字成语故事

有关三国故事的四字成语故事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舌战群雄,锦囊妙计,羽扇纶巾,鼎足三分,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说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做诸葛亮,如果能够获得他的协助,就可以获得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至隆中回去造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

张飞冒着大雪又走进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说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

刘备非常沮丧,只好遗留下一封信,说道渴求获得诸葛亮的协助,讨平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使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东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过来,刘备向他求教讨平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

诸葛亮应允了。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草船借箭周瑜非常嫉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

诸葛亮爽快地应允了,说道:“我3天之内就送来10万枝箭过来。

”周瑜很惊讶。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

周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怀疑,不知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样。

至第三天,天还蒙蒙亮,诸葛亮便派遣人将鲁肃找来,说道:“恳请您和我一同取钱箭。

”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出来,一直往江北进发。

当时,长江上雾云很大,对面看不见人。

鲁肃心里不明白,问诸葛亮怎么回事。

诸葛亮只是苦笑,并不提问。

没多久,船紧邻曹操的水寨。

出自于《三国演义》中经典的成语故事

出自于《三国演义》中经典的成语故事

出自于《三国演义》中经典的成语故事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其文笔生动优美,辞藻丰富。

更是诞生了许多后世沿用至今的四字成语,而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它的小故事。

只有了解这些小故事,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三国演义》,正确引用成语。

下面小编为大家梳理了一部分出自于《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

桃园结义: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

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人们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着焚香结义。

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便谈到:"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清代一些会党如三合会等,在他们颇为庄重的入会仪式上,必定不会忘记插上桃枝,以此象征他们是在桃园结义。

草船借箭: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

”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

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

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

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

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

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

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

”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

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成语及成语故事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成语及成语故事
而曹操舍弃鞍马,改用船舰,与生长在水乡江东人来决一胜负.现在正是严寒,战马缺乏草料.而且,驱使中原地区士 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区,不服水土,必然会发生疾疫.这几方面是用兵大患,而曹操都贸然行事.将军抓住曹操时机, 正在今天.我请求率领精兵数万人,进驻夏口,保证能为将军击破曹操.”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生阅读指导书目
章 二
三国成语故事-二六多个
挟天子以 挟辅着皇帝,用皇帝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 令诸侯 领导名义按自己意思去指挥别人.
大惊失色 指非常害怕吃惊,变了脸色.形容极度惊恐.
横槊赋诗 横着长矛而赋诗.指能文能武英雄豪迈气概.
章 二
三国成语故事-二六多个
枝附叶从
对酒当歌
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魏鹊无枝
土鸡瓦犬
名实相符 望风而逃 长驱直入 月明星稀
三 国
此时曹公军众已染疾病,初一交战,曹军败退,暂驻军于乌林 地带,周瑜等人在南岸,双方隔江对峙. 周瑜利用曹操骄傲轻敌 ,设计诈降,命其率小战船十艘,上装 柴草,灌以膏油,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 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舟船 被烧,伤亡惨重,又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 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著名战例.此战为而后三国 鼎立奠定了基础.

教育部推荐中小学生阅读指导书目

刘备驻军樊口,每天派巡逻士兵在江边眺望孙权军队.士兵看到周瑜船队,就 立即乘马回营报告刘备.刘备派人前去尉劳.
周瑜对慰劳人说:“我有军事任务在身,不能委派 别人代理,如果刘备能屈尊前来会面,实在符合 我愿望.”刘备就乘一只船去见周瑜,说:“现在抵 抗曹操,实在是很明智决定.不知有多少战士?” 周瑜说:“三万人.”刘备说:“可惜太少了.”周瑜 说:“这已足够用,将军且看我击败曹军.”

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及人物

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及人物

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及人物1.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事描述:三国时期,曹操对刘备放弃益州颇为莫名其妙,于是派人问刘备是所谓"英雄无用武之地"为何意义。

刘备解释说,这里是兵荒马乱之地,有很多英雄出现,但适得其所的机会却寥寥无几,因此更要珍惜。

人物关系:曹操、刘备2. 庖丁解牛故事描述:庖丁是个熟练的烹饪师,他有一天看到一头牛,就能够轻而易举地了解到牛的大小形态、肌肉的组成、筋骨的走向及内脏的位置等,他的烹饪之功因此可以较佳选择合适的材料。

学者邹忌觉得庖丁对待牛的态度可以是哲学思维的缩影,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庖丁解牛》,从中有关哲学、道家等方面展开探讨,被逐渐转化成为人过程中的大智慧。

人物关系:庖丁、邹忌3. 资质中庸故事描述:三国时期的孔融,出身世家,但为人冷静,不好张扬自己的才学、家世,认为应该是积极做事,履行责任,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才是最值得推崇的品质。

他在家乡担任官员时,处理事务一本正经、实事求是,积极为百姓服务。

人物关系:孔融4. 兵不厌诈故事描述:孙权、周瑜联合对抗曹操,但是只要用计谋就可以将曹操迫降张夫人和郭嘉投降。

周瑜奋斗不懈,为将完成自己的初衷修改了自己早已定好的计划,于是向自己的父亲请求兵器,随后探察情况敌方城池,终于成功地重耍了一套整编计谋,使得曹操下意识地对外展现丧失军心,最终对军心失望,只能退兵回去,故曰"兵不厌诈"。

人物关系:孙权、周瑜、曹操5. 乘人之危故事描述:诸葛亮舌战群儒乘人之危,迫使群儒逐渐降低自己的条件,若不加入诸葛亮的阵营,当会由他自己点燃火药桶,半边城壁会立即被摧毁。

群儒无法承受压力,终于加入了诸葛亮的阵营。

人物关系:诸葛亮。

源自三国的十个成语故事

源自三国的十个成语故事

源自三国的十个成语故事三国是一个兵荒马乱、人才辈出的年代。

在三国里,战争风云,变化多端,叱咤风云人物,智慧勇猛事迹为人们留下了无数经典。

小编收集了源自三国的十个成语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1、【妄自菲薄】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2、【智取陈仓】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国,领精兵三十万奔陈仓道口而来。

陈仓口守将郝昭有勇有谋,更得大将王双相助,诸葛亮造云梯,制冲车,填城壕,掘地道,强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办法几乎都用上了,陈仓口还是久攻不下。

诸葛亮郁闷至极,一时无措,无奈问计姜维。

姜维仔细分析了陈仓城池坚固,兼守将郝昭坚持防御战,防御工事牢固,更得王双相助,认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于是建议诸葛亮暂停攻城,派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分兵把守关隘要道防止敌方从街亭进攻,自己派人献书诈降魏国大都督曹真,暗里袭击曹军大本营祁山。

曹真中计,损失兵折将,于是祁山攻克。

祁山一克,攻克陈仓口指日可待。

3、【巢毁卵破】在东汉末年孔子的后代孔融。

他自幼聪明知书达理,明礼数。

至今还流传着“孔融让梨”的故事。

可是这么一个贤人不幸被曹操手下杀害,被灭了全家。

那时,曹操发动五十万大军,准备南征刘备。

孔融提出不同的主张,却遭到曹操的拒绝。

孔融不服气,背后讲了愤愤不平的话。

曹操知道后,便下令处死孔融全家。

当时孔融的两个不满十岁的孩子正在家里下棋。

突然面临此大祸。

横眉冷对上前护住爹爹,孔融请求曹操官兵放过两个小儿,自己愿承受一切惩罚。

儿子却高声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宁死而不屈”。

这句话的意思是,鸟巢倒了翻在地下,怎么还有完好的鸟蛋呢?!“覆巢无完卵”,也成“巢毁卵破”,就是说家已被毁了,那还有个人的安危可谈!4、【顾曲周郎】东汉末年,吴中有一位名将叫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

三国成语故事

三国成语故事

三国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大全三顾茅庐东汉末年,中原各地都在打仗。

每股势力都想壮大自己,成为国家的唯一统治者。

其中有位叫刘备的英雄,他看到国家四分五裂,百姓被战争折磨,很想建立一个能让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战乱的国家。

但是,刘备的势力很薄弱,他身边只有两个能征善战的好兄弟——关羽和张飞,而缺少有智谋的人帮助他。

后来,有人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他才华过人、智谋深远,如果谁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平定天下了。

刘备听了很高兴,于是派人打听诸葛亮的消息。

那时,诸葛亮住在隆中的一间茅草屋里,过着悠闲的隐居生活。

为了能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刘备带着丰厚的礼物,在关羽和张飞的陪同下,一起去请诸葛亮。

他们到了诸葛亮的家门口,刘备亲自去敲门。

不巧,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失望地回去了,但他仍不放弃请诸葛亮的念头。

有一天,刘备听说诸葛亮回家了,就急忙带着关羽和张飞再一次去拜访。

那时正是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还下着大雪。

刘备冒着雪,走了很远的路,希望能用自己的诚意打动诸葛亮。

可是,这一次诸葛亮又没在家。

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离开了诸葛亮的茅草屋。

过了些日子,刘备准备再次去请诸葛亮。

这时,关羽和张飞都劝他不要去了,他们都觉得刘备没必要对诸葛亮这么恭敬。

刘备却说:“对于有才能的人,就要用尊敬的态度。

”然后,又和关羽、张飞第三次去请诸葛亮。

这一次,他们来到诸葛亮家时已经是中午了,书童说,诸葛亮正在午睡。

刘备没有打扰他,而是恭敬地站在门口等诸葛亮醒来。

刘备在门外等了很久,太阳晒得他满头大汗。

关羽和张飞都心疼地劝刘备到阴凉的地方坐下休息,可刘备觉得,那样不足以表示他对诸葛亮的敬意,于是他坚持守在门口。

诸葛亮醒来后,听说刘备为了不影响他休息,已经在门口站了几个小时,心里非常感动,赶快出门去迎接刘备。

诸葛亮邀请刘备到自己的书房讨论国家大事,他们发现俩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建立一个让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战乱的国家。

于是,诸葛亮决定接受刘备的邀请,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三国志成语故事

三国志成语故事

三国志成语故事《三国志成语故事中的动物智慧》篇①:《望梅止渴之灵猴觅水》在一片酷热的山林中住着一群猴子。

有一年,大旱来临,水源干涸,猴子们四处寻找却一无所获。

猴群里有一只聪明勇敢的小猴子,它不甘心就这么渴死。

它记得猴王说过,在很远的地方有片神奇的梅林,每到夏天树上就挂满了酸甜的梅子。

小猴子想,梅子多汁,只要找到梅林就有希望。

它自告奋勇地带着几个伙伴踏上了寻找梅林的旅途。

路途遥远又艰辛,其他伙伴累了想放弃,但小猴子坚持说:“咱们只要想着梅子的酸甜,就能攒起劲来。

”它们一路上克服了陡峭的山路和凶猛野兽的威胁。

最后虽然没有找到梅林,但是发现了一个隐蔽的小水洼,水源虽少,但足够猴群支撑一阵子了。

点评:小猴子在面临困境时表现出勇敢和自立。

它不轻易被困难打败,积极地依靠自己的信念去寻找出路。

孩子们呀,当你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像小猴子一样勇敢、自立。

遇到难题别轻易放弃,只要有信念,总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的。

篇②:《草船借箭之团结的蚂蚁》江边有一个蚁窝,蚂蚁们平日里总是辛勤地劳作,为冬天储备粮食。

有一天,蚁后得到消息,说江对岸有种特别的草籽,要是能收集来,来年的食物会更充足。

可是江水滔滔,小小蚂蚁怎么过河呢?有一只智慧的老蚂蚁站出来说:“咱们可以学习人类的草船借箭,用树叶做船。

”于是,蚂蚁们齐心协力,有的寻找大叶子,有的用丝线把树枝连接起来做帆,大家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可是在渡江途中遇到狂风,差点将“蚁船”吹翻。

但它们紧紧抱在一起,互相鼓励。

最终到达对岸,收集了很多草籽。

点评:这个故事里的蚂蚁展现出团结的力量。

每只蚂蚁都发挥自己的作用,遇到危险也不各自飞散。

小朋友们啊,在生活中也要学会像蚂蚁一样团结,比如和小伙伴们做游戏或者一起做小组作业的时候,团结起来就能把事情干得又快又好。

篇③:《七步成诗之挑食的兔子》森林里住着一只小兔子,这只小兔子可挑食了,只爱吃胡萝卜。

有一次,家里的胡萝卜吃光了,外面又下着大雪。

兔子妈妈说:“宝贝,咱们得吃点其他食物啦,像青菜、蘑菇都很不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成语故事15篇三国成语故事15篇三国成语故事11.三国成语故事经典:势如破竹三国时,司马炎当上晋国的皇帝,史称晋武帝。

他吞并了蜀国后,又出兵灭吴,准备统一中国。

司马炎召集大臣们商量灭吴大计,许多人主张马上灭吴,等积蓄了足够的兵力再说。

因此,司马炎一直下不了决心。

这时,大将杜预写了一道奏章给司马炎,认为必须乘吴国衰弱的机会,一举歼灭。

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大臣张华征求意见。

张华权司马炎趁早伐吴。

司马炎便下了决心,封杜预为征南大将军,南下灭吴。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20多万兵马,分成六路,讨伐吴国。

第二年,杜预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将伍延。

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闻风丧胆,纷纷开城投降。

接着,司马炎下诏,命杜预从水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

有人担心吴国立国长久,一下子歼灭它不切实际,主张把战役推迟到冬天。

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如今晋军斗志昂扬,犹如利刀劈竹子,劈过几节后,就迎刃破裂,灭吴不会再费大的气力了!”在杜预的指挥下,晋军一鼓作气,攻占了吴国国都建业,终于统一了全国。

2.三国成语故事经典:出言不逊汉献帝建安五年,曹操亲率精兵攻打袁绍的粮仓乌巢,袁绍不听大将张郃的援粮仓守军的建议,采用谋士郭图的取曹大本营的建议,结果兵败,郭图借机诬陷张郃对袁绍出言不逊,造成张郃投奔曹操,助曹统一北方。

6.乐不思蜀: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

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

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

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

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3.三国成语故事经典:负薪救火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

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

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

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

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

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的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厘王坐卧不安。

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厘王本来就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

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这样用领土、主权,想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者的欲望。

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

”但是,安厘王不肯听从苏代的话,仍然一味屈膝求和,这样过了没多少年,魏国终于被秦国灭亡。

4.三国成语故事经典:士别三日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

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

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

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跟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

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谋略,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5三国成语故事经典:户枢不朽三国时期,广陵的吴普、彭城的樊阿都跟着华佗学医。

吴普按照华佗的医术治病,病人大多都好了。

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当活动,只是不应当过度。

活动活动,五谷之气得以消化,血脉得以通畅,疾病就不容易萌生,好比转动的门轴不易腐朽一样。

所以古代的方术之士做通导吐纳的功夫,模仿熊攀树木、鸱鸟回头的动作,来舒展身腰,活动关节,为的是不易衰老。

我有一套方法,叫五禽戏,第一个叫虎功,第二个叫鹿功,第三个叫熊功,第四个叫猿功,第五个叫鸟功,也是用来祛除疾病,并且有利腿脚,起到通导吐纳作用的。

身体不舒服时,起来做一套禽戏,全身热汗沾衣,敷一些粉,会通体轻快,肚子也想吃饭了。

”吴普照着这套功夫做,活了九十多岁,还耳聪目明,牙齿完整坚固。

三国成语故事2三国时,黄忠和严颜攻占太阳山后,黄忠又带领人马向定军山进军。

来到定军山,黄忠多次去挑战,定军山的守将夏侯渊就是不出来应战。

因为那里地形相当复杂,也离开不清楚敌人的详细情况,黄忠只好安营扎寨住下来。

这时,曹操命令夏侯渊主动出击,并写信告诫,一要刚柔结合,二要有勇有谋。

夏侯渊反复琢磨,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

他让夏侯尚去引诱黄忠,自己乘机大伏击。

结果,黄忠手下的'将军陈式果然上了当,被夏侯渊活捉。

黄忠很着急,采纳法正的意见,大军队的所有钱物都赐给全军将士,将士们一时间斗志昂扬,决心死战到底。

当天,军队就启程了。

每行走一段路程就设下一道营垒,然后又继续向前推进。

黄忠行军谨慎,防备又严密。

夏侯渊不听张颌劝阻,轻率出击,不仅吃了败战,还伤了部将夏侯尚。

黄忠的军队顺利推进到定军山下,夺取了定军山对面的高山。

三国成语故事3三国时期,东吴有一员叫甘宁的大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

因有战功,被任命为西陵太守、折冲将軍。

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后,被迫向江陵撤退。

孙权和刘备的联軍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南郡(今湖北江陵境内)。

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以逸待劳,奋勇击退了吴軍的先头部对。

吴軍大都督周瑜大怒,准备与曹仁一决高下。

甘宁根据当时的形势,上前劝阻,认为南郡与夷陵互为犄角,应该先袭取夷陵,然后再进攻南郡。

大都督周瑜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他领兵攻取夷陵。

甘宁领兵直逼夷陵城下,与魏軍守将曹洪激战。

曹洪败走,甘宁命令部下迅速夺取夷陵,这样就对南郡造成很大威胁。

但是当时甘宁的.兵力很少,只有几百人;入城后立即招兵,但也不过千人。

当天黄昏,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为了夺回夷陵,派曹纯和牛金引兵与曹洪汇合,共聚五千余人,把夷陵城团团围住。

曹軍架设云梯攻城,被甘宁守軍击退。

第二天,曹軍堆土构筑高楼,然后在高楼上向城中射箭。

箭如雨发,射死射伤不少吴兵。

这时,城中吴軍将士都有些紧张和害怕,只有甘宁一个人同平常一样,谈话笑容非常自然,一点也不紧张恐惧。

他命人收集曹軍射来的数万枝箭,选派优秀射手,与魏軍对射。

由于甘宁率軍沉着顽强的固守,曹軍无法攻破城池。

后来,甘宁派人突围向周瑜告急,周瑜即刻发兵前来解围,最终赢得了胜利。

比喻无论周围环境、气氛如何变化都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毫不在意和惧怕。

自若,自由自在的样子。

三国成语故事4【成语】:三顾茅庐【成语发音】:sāngùmáolú【成语解释】: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三国成语故事5刮目相看出自三国东吴軍师鲁肃之口。

东吴吕蒙,勇敢善战,20多岁就已成为名将,但出身贫贱,早年没有读书机会,在吴主孙权的.启发下,于繁忙的軍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发愤读书,越读越起劲。

随着知识领域的不断扩大,见解也日益深刻。

軍师鲁肃领兵经过吕蒙驻地,以为吕蒙是个大老粗,不屑去看他。

部下有人建议,吕将軍进步很快,不能用老眼光看他,还是去一趟吧!鲁肃前去看望,吕蒙设宴招待。

席上,吕蒙问:軍师这次接受重任,和蜀国大将关羽为邻,不知有何打算?鲁肃答道:兵来将当,水来土淹,到时再说吧!吕蒙听了,婉言批评说:现在吴蜀虽然结盟联好,但关羽性同猛虎,怀有野心,战略应该早定,决不能仓促从事啊!并为鲁肃筹划了五项策略。

鲁肃听了,非常折服,并拍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我总以为老弟只会打仗,没想到学识与谋略也日渐精进,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三国成语故事61、四面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故事: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yú姬jī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

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释义: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周围环境,而导致自己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