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热传递)

合集下载

【物理知识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物理知识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物理知识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当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内能增大,反之亦反;
2.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的三种形式:热传导、热对流(一般见于气体和液体)以及热辐射。

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必须有温度差。

内能是物体、系统的一种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或系统都具有内能,不依赖于外界是
否存在、外界是否对系统有影响。

内能是一种广延量(或容量性质),即其它因素不变时,内能的大小与物质的数量(物质的量或质量)成正比。

当系统发生某一变化,从原先的平衡态过渡到另一个新的平衡态时,内能的变化量仅
取决于变化前后的系统状态,而与这个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例如变化的快慢)以及变化经
历了怎样曲折的过程(例如是经历一个等温过程、等压过程还是一个任意过程)完全无关。

内能的这一性质和功、热量有着本质的区别。

功和热量都是系统与外界之间交换的能量,或者说系统(从外界)吸收或放出(给外界)的能量。

一旦系统对外界做了功或传了热,这部分能量就不再是系统的能量(即不再
是系统内能的一部分),而是变成外界物体的能量(构成外界物体内能或动能的一部分)。

系统只存在或含有内能(内能的存在不依赖于外界),不存在热量或功(离开外界和
系统的相互作用,谈不上热量和功)。

仅当系统在外界(外力或温差)的作用下,系统内
能中的一部分以功或热量这两种能量形式传给外界(或反之)。

功和热量的大小,不仅取
决于系统变化前后的状态,还取决于变化的每一细节过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 在平⽇的学习中,是不是经常追着⽼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 1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做⽆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做⽆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或单个分⼦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的热运动和分⼦间的相互作⽤⼒有关。

从宏观的⾓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个物体,温度升⾼,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量分⼦的⽆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分⼦⽆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度、形变有关。

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如静⽌在地⾯⼟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简称焦。

⽤J表⽰。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12.3. 做功和内能的改变(II )
1、热机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的内能 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2、常见的热机可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 。
3.汽油机:在汽缸内燃烧汽油,产生的高温高压 燃气,使燃气推动活塞而做功的。 (1)构造
(2)汽油机在工作时,活塞在汽缸里做往复运动, 活塞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外一端的过程叫做一 个冲程 (3)内燃机的工作过程由:吸气冲程、压缩冲 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四个冲程形成一个工 作循环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 B.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热量 C.温度越高的物体,热量越多 D.热水和冷水混合时,能量从热水传给冷水
4、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时,会发现 薄壁金属管内乙醚会沸腾,产生的 乙醚蒸气会把塞子冲开,这种现象 的解释是:来回拉绳子时,克服绳 子和管壁的__摩__擦__做了功,使绳和 金属管的内能增加,__温_度___升高。 金属管又和乙醚进行了_热__传_递__使乙 醚的内能增加,__温__度__升高,直到 乙醚沸腾,产生大量的乙醚蒸气, 蒸气膨胀把管塞冲开。
5、柴油机是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热机,已知
某型号柴油机得效率是30%,在柴油机内完全 燃烧2kg柴油能放热 6.6×1_0_7 __J,这些热通 过柴油机得转化能对外做有用功 1.98×1_0_7J,
(柴油的热值是3.3×107J/kg)
习题:
1、下列现象中,是用做功的方法来减小物 体内能的是( D ) A 、钻木取火 B 、用铁锤不断地敲打铁钉 C、 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有灼热感 D、 水蒸气冲开水瓶塞子
2、用铁锤敲打铁钉,铁钉温度会升高 这是因为( D ) A.铁锤把温度传给了铁钉 B.铁锤把热量传给了铁钉 C.铁锤把内能传给了铁钉 D.铁锤对铁钉做了功

3.1功热和内能的改变

3.1功热和内能的改变

3.1 功、热和内能的改变知识点一、焦耳的实验1.绝热过程:系统不从外界吸热,也不向外界放热的过程.2.代表性实验(1)重物下落时带动叶片转动,搅拌容器中的水,水由于摩擦而温度上升.(2)通过电流的热效应给液体加热.3.实验结论:在热力学系统的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系统做的功仅由过程的始末两个状态决定,不依赖于做功的具体过程和方式.4.内能:只依赖于热力学系统自身状态的物理量.知识点二、功与内能的改变1.功与内能的改变在热力学系统的绝热过程中,当系统从状态1经过绝热过程达到状态2时,内能的变化量ΔU=U2-U1,等于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W,即ΔU=W.2.理解(1)ΔU=W的适用条件是绝热过程.(2)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系统做功,系统的内能增加;系统对外做功,系统的内能减少.知识点三、热与内能的改变1.传热(1)条件:物体的温度不同.(2)传热:热从高温物体传到了低温物体.2.热和内能(1)热量:在单纯的传热过程中系统内能变化的量度.(2)热与内能的改变当系统从状态1经过单纯的传热达到状态2时,内能的变化量ΔU=U2-U1等于外界向系统传递的热量Q,即ΔU=Q.(3)传热与做功在改变系统内能上的异同.①做功和传热都能引起系统内能的改变.②做功时,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发生转化;传热只是不同物体(或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内能的转移.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的比较[例题1](2023•慈溪市校级开学)在一个真空的钟罩中,用不导热的细线悬吊一个铁块,中午时铁块的温度是28℃,晚上铁块的温度是23℃。

铁块的内能()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解答】解:因为物体的内能与温度、体积有关,当铁块的温度降低时,铁块的体积变化很小,所以其内能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例题2](2023•和平区模拟)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由摄氏温度t升至2t,对应的热力学温度便由T升至2TB.相同温度下液体中悬浮的花粉小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越剧烈C.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D.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也越小【解答】解:A.温度由摄氏温度t升至2t,对应的热力学温度便由T升至T′,且T=(t+273)K,T′=(2t+273)K,所以T′不等于2T,故A错误;B.相同温度下液体中悬浮的花粉小颗粒越小,受力越不易平衡,布朗运动越剧烈,故B错误;C.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内能,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故C正确;D.若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越小;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越大;若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越大;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越小,所以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不一定越大,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也不一定越小,故D错误。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第2课时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生活事例.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3.通过分析、对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教学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学难点】热量的概念,做功和热传递的比较.【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压缩空气引火仪、塑料瓶(带塞子)、打气筒、乙醚、脱脂棉等.学生:铁丝、铁锤、砂纸、火柴、保温水瓶(盛有热水)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上一节课时我们认识了内能,知道了内能与温度的变化关系,知道了内能的影响因素,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两个实验,想想老师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实验1:把一根粗铁丝,在酒精灯上加热,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实验2:教师引导两名同学上讲台,演示两手互搓实验,发现手互搓后变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学生观看实验后,对改变内能的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趁机引入课题.【进行新课】知识点1 热量和热传递1.热传递师:改变物体的温度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那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使一根粗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大家可以通过交流、讨论、动手做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然后看看谁想出的办法多.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各种猜想,并思考、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学生发表各自探究后的意见.教师收集、整理并点评使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的办法:①可以用锤子敲打铁丝;②用砂纸摩擦铁丝;③用开水烫;④点燃火柴加热;⑤弯曲铁丝;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方法进行分类归纳,并说出分类依据.生:①②⑤外力做功;③④给它加热.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①②⑤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而③④的“加热”其实是使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如何变化呢?生: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板书: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两个物体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2.热量的概念师请同学们再想想,如何能使一杯开水的内能减少呢?生1:把开水杯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会儿.生2:在开水杯中放入冰块.生3:把开水杯放进冰箱中一会儿……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热量.板书: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热量来解释开水温度降低过程中内能的变化.生:开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内能减少;而冷水、冰块周围的气体、冰箱中的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大.知识点2 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师:再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冬天,我们感觉手很冷时,为了让手变得温暖,你通常有哪些做法?生:双手来回搓;往手上哈气,握着热水袋、暖炉;晒太阳;烤火;劳动;跑步……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并予以肯定.师: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在我们用气筒不断给自行车车胎打气的过程中,你能感觉气筒壁的温度有什么变化?生:气筒壁温度升高了.师:好,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教师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验分两步进行,为便于比较,第一步中厚玻璃筒内先不放易燃物,直接压缩筒内空气.师提问:筒内空气的温度、内能有无变化.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空气内能增加与否怎么能看得见?教师接着演示第二步:将易燃物棉花放入厚玻璃筒内,并压缩筒内空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棉花燃烧起来)师接着提问:(1)研究对象是什么?(2)为什么放入棉花?生:(1)研究对象是空气,而不是棉花.(2)放入棉花的目的是利用转换法显示空气温度升高.教师总结:这个实验说明空气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内能增大.师: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内能增大,那反之,如果物体对外做功,内能有何变化?好,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实验.(师演示:教材P9页《演示》中的实验2.)提示:用饮料瓶代替大口玻璃瓶进行实验(更安全,现象更明显).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瓶盖跳起说明了什么?出现水雾是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水雾起了什么作用?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发表各自看法.教师点评:压缩气体时,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空气将热量传递给水,使水的温度升高.瓶内气体推动塞子做功时,内能减少,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白气”(小水滴).这个实验说明了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板书: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师:同学们,内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与内能打交道,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利用内能.内能利用得好时能给我们人类带来好处,利用得不好时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请大家阅读教材P9页《科学世界》——“地球的温室效应”短文.并请大家思考“地球的温室效应”是怎么回事?我们有什么想法?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言.【课堂交流、小结与延展】师同学们,我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知道内能的概念,了解了内能的特点,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还明白了内能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呢?请相互交流、讨论.生1: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内能不同于机械能,是微观分子具有的能量的体现.生2: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任何物体,任何状态下都有内能.生3:内能和机械能等其他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生4:热传递过程中有内能的转移,那么,进行热传递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师:从上面实验中,把开水倒入冷水中,开水放出热量,冷水吸收热量,开水温度降低,冷水温度升高,最后,两者温度相同时,不再进行热量传递.可知,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生5:我们说物体温度高,温度低,那也可以说物体含有热量多或含有热量少吗?师:这个问题提得好,“热量不能含有,温度不能传递”.因为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体现出来的,没有温度变化,就没有热量变化,所以,热量是动态量;而温度则不一样,是状态量. 生6:发生热传递的两个物体的内能是如何变化的?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课后你们可以根据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去探究,找到正确的答案. 【教师结束语】同学们,我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不仅收获了不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两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类比法”和“转换法”.我们通过把内能与机械能进行类比,大家知道了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而且还知道了影响内能的因素.我们通过转换法,知道了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内能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不知不觉地利用它.大家深深体会到,物理是一门有趣有用的科学.只要大家平时多关注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现象,勤于思考,就会轻松地学好物理。

第十二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 知识点 梳理(精华)

第十二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  知识点 梳理(精华)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知识温故:1、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易错:分子的运动是看不见的,但是可以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运动。

不要把某些细小颗粒机械运动当作分子运动,如灰尘飞舞。

2.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注意: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当压缩物体时,分子闻斥力起主要作用,当拉伸物体时,引力起主要作用。

3、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固体扩散:墙角堆煤,时间长了,墙壁会变黑;粉笔的字迹渗入黑板中。

液体扩散:向清水中滴入红墨水,整杯水变红。

气体扩散:在花店里闻到花香;液化石油气泄露时,闻到异味。

4.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就是这个道理。

5、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物体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统称机械能。

第一节物体的内能1、物体的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而不是指单个分子的能量。

2、内能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

内能的表达方式:物体具有内能。

3、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物体质量、温度和体积、材料、状态,因为质量决定了分子的数目,温度决定了分子热运动的快慢,而体积与分子势能有关。

①内能与质量的关系:相同温度的同种物质,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②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同一物体质量不变,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内能越大。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①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微观);机械能是整个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宏观)。

②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密切相关;物体的机械能与温度无关。

③物体的内能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体积和温度,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内能永不为零;物体的机械能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相对位置和速度,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可能为零。

九年级上物理热和能知识点

九年级上物理热和能知识点

九年级上物理热和能知识点人教版九年级上物理热和能知识点上学的时候,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物理热和能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能量的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形下都具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J)2.阻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那么运动越猛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多。

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转变而转变的。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是:①做功;②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关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5.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发生热传递时,热量(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才停止。

14.2热量与热值1.热量:在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进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J)。

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1000J。

3.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的变化多少成正比。

4.热值:把1kg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5.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6.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qm或Q=qV7.Q表示热量,单位是焦(J),q表示热值,单位是焦/千克(J/kg)或焦/米3(J/m3);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V表示体积,单位是米38.氢气的热值专门大,为q氢=1.4×108J/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氢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1.4×108J。

9.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①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14.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热传
递)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热传递)
有两种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传热:当不同温度的物体相互接触时,低温物体的温度升高,高温物体的温度降低,这称为传热。

(2)热传递条件: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

(3)传热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4)热传递的结果: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持续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

小心:
(1)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而不是传递温度,更不是传递某种热的物质。

(2)热传递是将内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而不是从内能较多的物体传递到内能较少的物体。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如果你对一个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加。

(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

描述: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部能量的两种方式;功是其他形式能量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而传热是内能的传递;这两种方法相当于改变物体的内能。

注意:做功不一定都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

做功是否一定会引起物体内能的改变,这要看物体消耗的能量是否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如举高物体时,做功所消耗的能量变成了物体的势能,并未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所以物体的内能就没有改变。

如何区分在对象上工作和在对象上工作: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即内能的变化是由于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引起的,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则物体内能减小。

例如,当活塞被按下时,活塞会压缩玻璃气缸中的空气,并对气缸中的空气起作用(图a)。

棉花燃烧表明气缸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即气缸内空气的内能增加。

在这个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一根铁丝被快速反复弯曲数十次,铁丝的弯曲部分将被加热(图b),表明铁丝弯曲部分的温度升高。

铁丝的内能增加,而铁丝内能的增加是由于人们对铁丝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