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热传递(5)
第二节 内能 热传递

铁佛中学活页教案授课教师李中权授课日期课型新授课班级三(2)、(4)、(6)课题第二节内能热传递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地描述内能和温度地关系.2、知道一般情况下,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
3、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能正确使用“热量”这一术语。
4、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1、体验用类比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过程,学会迁移学习。
2、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
2、通过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会自己查找资料,培养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关于内能、热量的概念,类比分子动能和物体动能,内能和机械能的异同。
教学难点认识内能及相关定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及内能、温度与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集体备课个人修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新课1、物体是否具有动能、势能,我们是如何判断的?结论:机械能的存在可以凭肉眼判断,即它是一种外部形式的能量。
2、一杯开水可以烫伤人体,说明它具有能量,就像各种燃料燃烧时产生热一样,这种能量的存在,你可以凭肉眼看到吗?结论:一般凭肉眼是不能判断的,但可以通过其他感官发现,即它是一种内部形式的能量。
这种能量叫内能。
二、预习设计、成果展示如同运动着的物体具有动能一样,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如同用弹簧相互联系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一样,分子之间也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作用,因此也具有势能。
三、小组合作、师生探究1、探究分子动能、势能与物体动能、势能的关系。
(1)阅读课文并讨论分子动能、势能与物体动能、势能之间的联系。
(2)归纳统一结论并完成填表:对象物理量分子间(内部)物体间(外部)动能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同物体动能:物体由于做机械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异分子热运动是永不停息的,即分子动能不为零异机械运动包括静止,即物体动能在物体静止时为零势能同分子势能:分子间由于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而产生的能量同弹性势能拉伸时各部分之间相互吸引(弹簧直观演示)压缩时各部分之间相互排斥(弹簧直观演示)重力势能物体与地球之间相互吸引异分子间作用力异物体间作用力归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023年中考物理题型专项训练:材料阅读题

材料阅读题1.请阅读《国之重器——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并回答问题。
国之重器——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从人类第一次仰望星空,到试图用“中国天眼”破译日月星辰等天文现象的奥秘,从探究万物组成到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透视物质的微观结构,都得益于实验条件的拓展和技术手段的进步。
在宇宙中,高温、高压、强磁场等极端环境比比皆是,而我们地球上的生活环境是一个相对温和的环境,要发现更多的新现象,就需要建造极端条件实验室,拓展研究空间。
所谓极端条件,指的是在实验室中人为创造出来特别低的温度、特别强的磁场、特别高的压强等(如图所示)实验条件。
通过创造极端条件,可以发现和揭示许多在通常条件下观察不到的奇异物质特性。
例如,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电阻就变成了0(如铝在-271.76 ℃——即1.39 K——以下时电阻为0),这就是超导现象。
肩负原始创新重任的国之重器——国际首个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布局在北京怀柔科学城,并已投入使用。
该项目拥有极低温(可达1 mK)、强磁场(可达32.35 T)、超高压(可达3.8×1011 Pa)和超快光场(时间分辨率可达10-18 s)极端条件实验装置。
科学家们将极端条件进行综合运用,大大拓展了物质科学的研究空间,为发现新物态、探索新现象、开辟新领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我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中的一个极端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成功完成了10 000 m的深潜试验,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超高压极端条件的压强约为“奋斗者”号在10000 m深海中(海水密度取1.0×103kg/m3)承受压强的________倍。
(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4 B.40 C.4 000 D.400 000(3)强磁场的产生需要大电流,但电流越大,导线的温度就会越高,通常会导致铝导线等熔化,给强磁场的产生带来限制。
内能+热传递-教案

●课堂错题收集
●学霸笔记本: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知识脑图总结重难点
课后巩固
●请将本次课错题组卷,进行二次练习,培养错题管理习惯
●学霸笔记复习,培养复习习惯
1.把一乒乓球压入盛有水的烧杯底部(如图所示),松手后,乒乓球上升至水面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它的机械能不断增加。下列关于乒乓球机械能来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3)物体的内能还和状态有关。如:一定质量的固态晶体熔化为同温度的液体时,内能增大。
4.改变内能的方式
一根铁丝,我们将它来回弯折,它的温度会上升,如果我们将铁丝放到火上去烤,温度也会上升。可见,物体内能是可以改变的,而且改变的方法不止一种。归纳起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热传递
条件:温度差。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如果外界对物体做功,那么物体的内能将增大,如果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将减小。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其他形式的能量与内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常见的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 压缩体积,物体内能增加。例如:打气筒打气。
② 摩擦生热,物体内能增加。例如:钻木取火。
C.内能是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D.0℃时物体具有的内能为零
答案:B
2.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热水袋暖手,手温度升高
B.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
C.在炉子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答案:D
3.如图所示的事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D.升温多的物体不一定比升温少的物体内能增加的多
答案:BCD
第九讲 内能与热传递

内能与热传递1.掌握内能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2.学会运用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3.比热容的概念与公式运用【课堂导入】 思考: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热水和冷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热水能把人烫伤而冷水不能?思考:为什么抓着铁棍子的一端也会感觉到发热?热量是怎样“跑”到手上的?1、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举例)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2、内能的改变(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①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②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2)改变内能的方法①做功a.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b.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c.解释事例: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②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识点梳理重难点 第九讲【例1】擦燃火柴时,火柴的温度_____,内能_____。
这是通过_____的方式改变火柴的内能。
火柴放在火上也可点燃,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火柴的内能。
【例2】如图所示,在空可乐瓶内滴一滴酒精,用装有气门芯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通过气门芯向瓶内打气。
当塞子从瓶口冲出,原来透明的瓶内充满了白雾,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A .气体对外界做功,瓶内温度升高,内能减少B .外界对气体做功,瓶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C .气体对外界做功,瓶内温度降低,内能减少D .外界对气体做功,瓶内温度降低,内能增加【例3】质量、初温度都相同的水和铁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彼此接触时:()A .热量从铁块传给水B .热量从水传给铁块C .温度从铁块传给水D .温度从水传给铁块【例4】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则( )A .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B .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C .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D .物体的比热容一定增大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相等的1 kg 和100 g 的水内能相同B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C .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D .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2.对于下列四种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 .冷天人们喜欢搓手取暖是由于热传递改变内能B .下滑时臀部有热的感觉是由于克服摩擦做功C .酒精蒸发吸热用来给高烧病人降温D .水的比热容大用来冷却发动机3.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B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4. 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针对训练典例归纳D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1)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2)热传递的特点①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晶体熔化或凝固过程中,也发生热传递,但温度不变,内能变化) ②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③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④热传递的最终结果是热传递双方温度相等(3)摩擦、撞击等有阻力存在的方式都是做功思考:撒哈拉沙漠白天的温度高达60摄氏度而晚上的温度低至0摄氏度,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吗?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信息快递”: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就可以认为 内物质吸收的 相同.实验思考题:(1)小明的实验方法是在 相同的情况下,我们观察的是 ;(2)小华的实验方法是在 相同的情况下,我们观察的是 . 而课本中的实验是采取 (小明/小华)的实验方法.(3)实验中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是 .(4)在实验中用搅拌器给沙子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5)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观察 .2.分析与结论:怎样才能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差异?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它们吸收的热量是 (相同/不同)的,物理学中用 来比较各种物质的这种性质. 如果质量都取单位质量(1kg),温度都1℃,比较起来容易,进一步引出比热容的定义: _________的某种物质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 .3.比热容: 火星小贴士沙(1)符号:(2)单位:,读作 . (3)查表可知:水的比热容:,物理意义: . 4.思考讨论:①一滴水和一盆水的比热容谁大? .②把一根铁丝截为长短不同的两段,哪段铁丝的比热容大? .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1.从比热容表中可以看出: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不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相同/不同).2.讨论: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白天在阳光照射下,相同质量的砂石和水,如果吸收相同的热量,的温度升高的快,晚上如果放出相同的热量,则的温度下降得快.3.海陆风的成因:在沿海地区,白天的风通常从(大海/陆地)吹来,而晚上的风通常从(大海/陆地)吹去.在受太阳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地区(温度高/温度低),冬季比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大/小).1、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一物质的比热容(1)单位: 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2)比热容反映了物质的吸热本领,比热越大,不容易升温,也不容易降温。
物体的内能和热量传递

物体的内能和热量传递热量是一个物体由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的能量转移形式,而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和分子之间的能量形式。
物体的内能和热量传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下面我们将从理论和实际案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论角度在理论上,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成正比。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一个物体的内能变化等于外界对该物体做功和与该物体交换的热量之和。
内能的增加意味着物体的温度升高,而内能的减少则意味着物体的温度降低。
内能的传递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实现:1. 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之间的碰撞传递。
热传导是固体和液体中最常见的热能传递方式,例如我们在使用锅炉时,通过加热底部的金属板,热量会传递到锅中的食物从而加热食物。
2. 热辐射:热量以电磁波形式传递,不需要介质介导。
例如,太阳通过热辐射将热量传递给地球,使地球保持一定的温度。
3. 热对流:热量通过流体内部的对流传输,这种方式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例如,我们洗澡时使用的暖气片,通过将热空气输入到房间中,使整个房间的温度提高。
二、实际案例1. 热水壶的工作原理热水壶中的电热丝加热后,热量通过热传导进入水中。
水的分子开始振动,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当水烧开后,热量通过热辐射传递到壶的周围,使壶的外表温度升高。
这个过程中,热量不会消失,只是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并引起温度变化。
2. 烧煤取暖在寒冷的冬天,我们经常使用燃煤取暖。
当燃煤炉中的煤炭燃烧时,热量通过热传导和热对流传递到室内空气中,使室内温度升高。
这种方式也是内能传递的典型案例。
3. 电热毯的使用电热毯通过电能转化为热能,内能便通过热传导传递到毯子的表面和人体。
这样,我们可以在冬天的寒夜里感受到温暖舒适。
总结:物体的内能和热量传递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通过理论和实际案例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内能和热量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取暖、烹饪,还是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的应用,都离不开对内能和热量传递的理解。
通过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我们将更好地利用和控制内能和热量的传递,为生活和科技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物质的内能与状态变化

物质的内能与状态变化一、内能的概念1.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及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2.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物质种类有关。
3.内能是状态量,用符号U表示。
二、内能的改变1.做功:对物体做功(如克服摩擦力、压缩气体等),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2.热传递:物体与外界之间发生热传递,内能也会发生改变。
3.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实现,这两种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三、物态变化与内能1.熔化:固体吸热熔化成为液体,内能增加。
2.凝固:液体放热凝固成为固体,内能减少。
3.汽化:液体吸热汽化成为气体,内能增加。
4.液化:气体放热液化成为液体,内能减少。
5.升华:固体吸热升华成为气体,内能增加。
6.凝华:气体放热凝华成为固体,内能减少。
四、热量与内能的关系1.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量,用符号Q表示。
2.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3.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有意义。
五、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一个封闭系统的总内能保持不变,即ΔU=Q+W(其中ΔU表示内能的变化,Q表示热量,W表示做功)。
2.该定律说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热传递和做功来实现,且内能的改变量等于热量和做功的代数和。
六、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在一个热力学过程中,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2.该定律说明了热传递的方向性,即热量的传递总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进行。
综上所述,物质的内能与状态变化涉及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物态变化与内能的关系、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深入理解物质在不同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质量为2kg的铁块,温度为300K,放入一个温度为100K的环境中,求铁块的内能变化量。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的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①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②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很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3、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4、注意:能够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或微粒,无论多小,都不是分子,它们在外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
如:灰尘在空中飞舞,雪花飞舞,空气流动形成风。
都不是扩散现象。
5、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6、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分子间有个平衡距离(r0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r = r0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0②当分子间的距离r > r0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③当分子间的距离r < r0时,引力小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④当分子间的距离r> 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7、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现象:(1)铁棒很难被拉伸、平整的铅块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2)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第二节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5.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6. 热传递的理解(1)热传递的条件是: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2)热传递的方向:热量由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由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3)过程:高温物体放出了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获得热量内能增大。
内能 热传递

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
转移到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高温物体 内能发生转移 高温部分
低温物体
(不同物体之 间) (同一物体 之间)
低温部分
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 热量是物体内能改变的一种量度. 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通常用字母Q表示。 热量和内能的单位都是焦(J)。
苹果和地 球相互作 用具有势 能
运动着的分子 也具有动能
互相吸引的分 子也具有势能
结 论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 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炽热的灯丝温度 高达2500℃,它 具有的内能比常 温时多
同一物体,温度越 高,分子的无规则 运动越剧烈,内能 越多;反之,温度 越低,内能越少。 这就是说,同一物 体的内能是随着温 度的变化而改变的。液态空气的温度
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由于 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弹 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 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运动着的 篮球具有 动能
将已知事物跟 未知事物进行 比较根据它们 的相同或相似 推知未知事物 也可能有某种 属性这是科学 认识的一种重 要方法。
小结: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
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特点:
1、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内能
2、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导,对流,辐射.
传递的是什么?
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 叫做热量。
热量是物体内能转移多少的一种量度。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热量通常用字母__Q__表示。 热量的单位也是_焦__耳__,符号是_J__。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的机械能越大,具有的内能就越多 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 C、运动的物体有动能但没有内能 D、火红的铁块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也具有内能,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12.2 内能 热传递
思考
运动着的汽车具有动能,这个能量从何而来?
汽车的能量来自发动机中汽油燃烧所释放的能量。
这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一种能量, 这种能量就是内能
信息快递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故而知新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 且还存在排斥力。
黑洞
炽烈的恒星具有巨大 温度很低的冰山也具
的内能。
有内能。
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哪杯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 实验表明,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
炽热的灯丝温度 高达2500℃,它 具有的内能比常
温时多
(同一物体的内能 是随着温度的变化 而改变的)
同一物体
温度越高 内能越大
补充:内能还跟 物体的质量有关
身体健康,
学习进步!
液态空气的温度 为-200℃,它 具有的内能比常
温时少
饮料温度降低,
饮料和冰块放在一
冰块温度升高。
起,它们的温度会
它们之间发生了热传递 发生什么变化
1、铁勺放在热水中变热(传导 ) 2、烧水时先下面热后全热(对流) 3、在阳光下晒衣服(辐射)
平衡即温度相同
热传递的形式
温故而知新2
动能和势能
运动的篮球
苹果和地球相互作用
运动着的 篮球具有
动能
运动着的分子 也具有动能
将已知事物跟 未知事物进行 比较根据它们 的相同或相似 推知未知事物 也可能有某种 属性这是科学 认识的一种重 要方法。
类比法
苹果和地 球相互作 用具有势
能
互相吸引的分 子也具有势能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 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4、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会感到暖和。 是利用_热__传__递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选取你文具盒中的某个物体,想想 用哪些方法可以改变它的内能?
1.内能的定义
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2.热传递
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3、热量
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4、热量用字母_Q__表示。单位是_J___。
作业:
讨论、解答课本第40 页 WWW
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 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宁可失败在你喜欢的事情上,也不要成功在你所憎恶的事情上。 经验不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件,而是一个人如何看待发生在他身上的事。 人越是高兴的事情,越爱隐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爱小题大作。 计较的太多就成了一种羁绊,迷失的太久便成了一种痛苦。过多的在乎会减少人生的乐趣,看淡了一切也就多了生命的释然。 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沉默不是简单地指一味不说话,沉不住气的人容易失败,适时的沉默是一种智慧一种技巧一种优势在握的心态。
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C ) A、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大。
C、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的温度降低,它含有的热量就减少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的内能越大,含有的热量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