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与热量的区别

合集下载

内能热量温度的区别及联系

内能热量温度的区别及联系

内能、温度、热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一、三者之间的区别1.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是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只有当物体内能改变,并与做功或热传递相联系时,才有数量上的意义.内能跟温度及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

2.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没有”或“含有”等.3.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其实质是内能的变化量.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含有的热量多”。

二、三者之间的关系1.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内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这是由于物体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变化了,温度有时变化有时却不变化.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还有液体沸腾过程,内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温度的高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因此,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动能增大,因此内能也增大,反之,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小.因此,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2.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物体的内能改变了,物体却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这是因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即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而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因此物体吸热或放热,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3.热量与温度的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变化,这是因为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同时,如果物体本身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冰的熔化或水的凝固).这时,物体虽然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物体温度改变了,物体不一定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变化了,温度改变了.三、跨越障碍1.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内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

内能热量温度三者关系辨析

内能热量温度三者关系辨析

内能热量温度关系辨析一.从概念上分析内能是指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热量:是指物体之间存在温差,使物体之间的能量产生传递,所以说热量是一种过程量,所以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

不可以说“含有”“具有”.而该传递过程称为热交换或热传递.热量的单位为焦耳(J).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二.辨析区别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联系1.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不一定吸收了热量,也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2.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物体不对外做功),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3.一个物体内能增加了,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液体沸腾时,温度的不变,内能增加.还有外界对物体做功.4.物体本身没有热量,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有了内能的转移时,才能讨论热量问题.5.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具有”热量.6.热量的多少与物体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无关.练习.判断.1、物体的温度升高,它一定吸收热量.( )2、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3、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就会增加.( )4、物体的内能增大时,它的温度就会升高.( )5、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6、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答案解析1.×.因为物体温度升高,除了热传递,还有可能是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2..×.晶体熔化,液体沸腾,内能增加,温度不变.3.√.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增加.4.×.晶体熔化现象.5.×.液体沸腾,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是温度不变.6.×.还可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温度增加.。

热量 内能的关系

热量 内能的关系

热量内能的关系热量和内能是热力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热量和内能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它们在物理学中的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热量的概念。

热量是一种能量的传递方式,当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时,热量就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热量的传递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进行。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而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和原子的平均动能之和,它是物体所具有的全部微观粒子的能量总和。

内能包括物体的热能、势能和动能等。

内能的单位也是焦耳(J)。

热量和内能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热力学第一定律来描述。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当一个系统吸收热量时,它的内能会增加;当一个系统释放热量时,它的内能会减少。

换句话说,热量是内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物理学中,内能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温度变化来间接计算。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当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它的温度会升高;当一个物体释放热量时,它的温度会降低。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温度变化来推断它的内能变化。

热量和内能还与物体的热容有关。

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物体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要吸收的热量。

不同物质的热容不同,它反映了物质对热量的吸收能力。

热容越大,物体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越小;热容越小,物体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越大。

总结一下,热量和内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热量是一种能量的传递方式,而内能是物体所具有的全部微观粒子的能量总和。

热量和内能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热力学第一定律来描述。

热量的传递会导致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而内能的变化又会导致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

热量和内能的研究对于理解物体的热力学性质和能量转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内能热量和温度关系

内能热量和温度关系

内能热量和温度关系内能、热量和温度是热学中三个重要的物理量。

学习内能的知识后,大多数学生对这三个物理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不能正确理解,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把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总结如下。

一、三者之间的区别1.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

只有当物体内能改变,并与做功或热传递相联系时,才有数量上的意义。

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内能和温度一样,也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等词来修饰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其单位是“焦耳”。

对于同一物体而言,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对于不同的物体而言,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之外,还与质量、体积、状态有关。

以水为例,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一桶水和一勺水相比较,由于单个水分子所具有的内能是一样的,由于一桶水所含的水分子数目较多,所以一桶水具有的内能就多;水通常以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三种形式存在,固态物质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液体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固体小,分子也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较自由,气态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极小,可以忽略不计,极度散乱,间距很大,由于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分子在排列组合方式上不同,导致分子间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也不一样,当然它们所具有的内能也不一样。

2.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是一个状态量,所以只能说“物体的温度是多少”。

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没有”或“含有”等。

两个不同状态间的物体可以比较温度的高低。

温度是不能“传递”和“转移”的,其单位是“摄氏度”。

从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它跟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情况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速度就越大,分子运动就越剧烈。

因此可以说,温度的高低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越高。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不可能都相同,我们把物体内分子动能的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

热量的计算方法,热量与内能的区别

热量的计算方法,热量与内能的区别

一、什么是热量?
在系统与外界之间,或系统的不同部分之间转移的无规则热运动能量叫做热量。

常用Q表示。

这种传热过程大多是与系统和外界之间,或系统的不同部分之间温度的不同相联系的。

热量是大家应该注意与内能区分的一个概念,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认为热量是系统与外界交换内能的净值。

比如,系统的温度比外界的温度高并与外界有热接触,系统内各个分子的热运动能量通过频繁的碰撞传递给外界,但同时外界分子的热运动能量同样也可以通过碰撞转移给系统,由于温度不同,系统转移给外界与外界转移给系统的热运动能量是不同的,这个差值就成为热量。

大学物理规定,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Q取正;系统对外界放出热量,Q取负。

有特别规定的情况除外。

二、热量的计算方法
一个系统在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可以有三种计算方法。

一是使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来计算(见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知识点);二是使用比热来计算;三是使用摩尔热容来计算(见摩尔热容知识点)。

中学学过物质的比热c定义为:单位质量的物体温度每升高或降低一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按它的定义很容易得到热量的计算公式:
式中m为气体质量,ΔT为过程的温度差。

T1和T2分别是过程的初状态和末状态的温度。

按比热计算热量时应该注意,热量多少是与过程有关的。

不同的过程虽然温度差相同,热量是完全可能不同的。

这体现在比热c对不同过程取值不同。

在很多过程中,c还与温度有关,这时上面计算热量的公式应该改为积分。

内能、热量、温度三者的关系

内能、热量、温度三者的关系

1.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物体内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这是由于物
体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物体在发生 物态变化时内能变化了,温度有时变化有时却不变化。
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还有液体沸腾过程,内能 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温度的高低,标 志着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
而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 减少。因此物体吸热或放热,一定会引起内能的 变化。
3. 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变化,
这是因为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同时,如 果物体本身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冰的熔 化或水的凝固)。这时,物体虽然吸收 (或放出)了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可见温度,热量的变化能决定内能变化, 而热量,内能的变化不能决定温度的变化 内能,温度的变化不能决定吸收放出热量大小
物体温度改变了,物体不一定要吸收或
放出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对物体做功 (或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变化 了,温度改变了。
1,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
2,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 × 3,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
4,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
5,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 6,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热量 ×
1.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 能的总和。 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只有当物体内能改变,并与 做功或热传递相联系时,才有数量上的意义。 2.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 ,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对同一物体而言, 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没有”或 “含有”等。 3.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其实质是内能的变化量。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 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 出多少”,不能在热量名词前加“有”或“没有”“含有”。

物体的内能与热量

物体的内能与热量

物体的内能与热量在物理学中,内能和热量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内能是物体所具有的能量的总和,包括分子和原子的动能和势能。

热量则是指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当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异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一、内能的概念和计算内能是物体所具有的能量的总和,包括物体的分子和原子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其他宏观微观粒子的能量。

内能的计算公式为:E = K + U其中,E表示内能,K表示动能,U表示势能。

动能可以分为平动动能和旋转动能。

平动动能是物体由于直线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t = 1/2 * m * v^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旋转动能是物体由于旋转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r = 1/2 * I * w^2其中,I为物体的转动惯量,w为物体的角速度。

势能可以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位于高度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Ug = m * g * h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弹性势能是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Us = 1/2 * k * x^2其中,k为弹性系数,x为物体的形变程度。

二、热量的传递和计算热量是指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当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异时,热量会自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热量的传递方式包括传导、传热和辐射。

传导是指物体之间的接触传热,其中热量的传递方式有导热和对流。

导热是指物体内部的分子通过碰撞传递热量,而对流则是指液体或气体的分子通过自然对流或强制对流传递热量。

传热是指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热传递方式传递热量。

直接传热包括对流、辐射等,间接传热通过传热介质如水、空气等介质传递热量。

辐射是指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不需要介质传递热量。

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 = m * c * ΔT其中,Q表示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

三、内能和热量的关系内能和热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其内能会增加;当物体放出热量时,其内能会减少。

物理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复习知识点

物理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复习知识点

物理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复习知识点物理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复习知识点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物理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复习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物理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复习知识点篇1一、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是一个状态量,所以只能说“物体的温度是多少”。

两个不同状态间的物体可以比较温度的高低。

温度是不能“传递”和“转移”的,其单位是“摄氏度”。

从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它跟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情况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速度就越大,分子运动就越剧烈。

因此可以说,温度的高低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分子的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表现为分子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具有的能量表现为分子势能。

内能和温度一样,也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等词来修饰,其单位是“焦耳”。

对于同一物体而言,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对于不同的物体而言,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之外,还与质量、体积、状态有关。

以水为例,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一桶水和一勺水相比较,由于单个水分子所具有的内能是一样的,由于一桶水所含的水分子数目较多,所以一桶水具有的内能就多;水通常以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三种形式存在,固态物质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液体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固体小,分子也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较自由,气态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极小,可以忽略不计,极度散乱,间距很大,由于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分子在排列组合方式上不同,导致分子间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也不一样,当然它们所具有的内能也不一样。

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与热量的区别
1、内能是一个状态量,一个物体在不同的状态下有不同的内能。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与一段过程对应,它表示由于热传递而引起的变化过程中转移的能量,即内能的改变量.
如果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可言,但此时仍有内能.
3、内能是由系统状态决定的。

状态确定,系统的内能也随之确定。

要使系统的内能发生变化,可以通过热传递或做功两种途径来完成。

而热量是传递过程中的特征物理量,和功一样,热量只是反映物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所迁移的能量,是用来衡量物体内能变化的。

有过程,才有变化,离开过程,毫无意义。

4、就某一状态而言,只有“内能”,根本不存在什么“热量”和“功”,因此,不能说一个系统中含有“多少热量”或“多少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