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hco3元素质量守恒表达式
盐类水解(三大守恒)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盐类的水解

一起挑战
在0.1mol/LNa2S溶液中存在着多种离子和分子, 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B ) A. C (Na+) + c (H+)= c (HS-) + c (OH-) +2 c (S2-) B. C (Na+) + c (H+)= c (HS-) + c (OH-) + c (S2-) C. C (Na+) = 2c (HS-) + 2 c (H2S) + 2c (S2-) D. c (OH-) = c (HS-) + 2 c (H2S) + c (H+)
下一层:系数1
质子守恒:c(OH-)=c( HCO3- )+2c(H2CO3)+c(H+)
质子守恒 依据:c总(H+)得=c总(H+)失
NaHCO3 溶液:
H2CO3
得H+
H3O+ 上一层:系数1
得H+
HCO3-
失H+
H2O 基准物质:弱溶质粒子(n种)、H2O(n个)
失H+
CO32-
OH– 下一层:系数1
小结:水溶液中的两个平衡(电离和水解) 三个守恒(电荷、元素、质子)
①电荷守恒易错警示:系数看价态 特点:等号一端通常全部是阴离子或阳离子 ②元素守恒易错警示:角标交叉配 特点:等号一端通常各项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 ③质子守恒:找对基准物质,上天下地任你行 特点:等号一端通常为c(H+)或c(OH-)
质量守恒。例如,Na2CO3溶于水后,溶液中 Na+ 和 CO32-的原始浓度之间的关 系为: c(Na+)=2c(CO32-) 始。由于CO32-发生水解,其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除了 CO32-,还有 HCO3-和 H2CO3。根据碳元素质量守恒,有以下关系: 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物质的量 公式总结

“物质的量”的复习指导一、理清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三者的关系物质的量在国际单位制(SI)中是七个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用于表示微观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的数量,我们在计量物质的多少时通常就是用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SI单位;而阿伏加德罗常数NA则是mol这个计量单位的计量标准,此计量标准(注意:它不是单位)等于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的数量,根据定义,阿伏加德罗常数本身是一个实验值,其最新实验数据NA=6.0220943×1023mol—1。
如氧气分子的数量为此数的两倍,就可以记为2molO2。
二、识记两种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由固体配制溶液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摇匀仪器:容量瓶、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步骤:①计算②量取③稀释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摇匀仪器:容量瓶、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三、理解三个公式1.物质的量计算的万能公式:n=m/M=V(g)/Vm=N/NA=c*V=xs/[m*(100+s)]式中n为物质的量,单位为mol;m为物质质量,单位为g;M为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 -1;V(g)为气体体积,单位为L;Vm为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L•mol-1;N为粒子个数,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mol-1;c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1;V(aq)为溶液体积,单位为L;x为饱和溶液的质量,单位为g;S为溶解度,单位为g。
解答阿伏加德罗常数(NA)问题的试题时,必须注意下列一些细微的知识点:①标准状况下非气体物质:水、溴、SO3、CCl4、苯、辛烷、CHCl3等不能用Vm=22.4L/mol 将体积转化为物质的量。
②分子中原子个数问题:氧气、氮气、氟气等是双原子的分子,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白磷(P4)、臭氧(O3)。
③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Na2O2与H2O、Cl2与NaOH、KClO3与盐酸、铜与硫、电解AgNO3等。
电荷守恒与物料守恒

电荷守恒例子是Na2CO3因为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H+,CO32-,HCO3-,OH-根据电荷守恒可以得到:c(Na+)+c(H+)=2c(CO32-)+c(HCO3-)+c(OH-)解这种题目,首先写出溶液中存在哪里离子,再把阳离子放一边,阴离子放一边,如果阳离子是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那么前面的系数就要乘以一个2,阴离子也是一样的,像该例子,因为CO32-带两个单位负电荷,所以前面要乘以一个2,其他全部是一个单位电荷的,乘以一个1,可以不写出来。
物料守恒,即元素守恒例子:0.1mol/L的Na2CO3溶液,写物料守恒解因为c(Na+)=0.2mol/LCO32-在水中会水解,最后得到的物质有:CO32-,HCO3-,H2CO3但里面的C元素是没有变的,所以抓住C元素守恒可以得到:c(CO32-)+c(HCO3-)+c(H2CO3)=0.1mol/L那么根据物料守恒就可以得到:c(Na+)=0.2mol/L=2[c(CO32-)+c(HCO3-)+c(H2CO3)]NaHCO3溶液:C(H+)+C(Na+)=C(HCO3-)+2C(CO32-)+C(OH-) 这个式子叫电荷守恒因为溶液呈电中性,也就是说溶液中的正负电子是相等的。
只要找出所有带正电荷带负电的离子,分列在等式两边就可以了。
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带多个电子的离子,比如例子中的CO32-,前面的系数要乘以2C(Na+)=C(HCO3-)+ C(CO32-)+C(H2CO3) 这个式子叫物料守恒虽然弱酸根离子HCO3-既会水解产生H2CO3,又会电离产生CO32-,还有本身HCO3-剩余,但是C元素是质量守恒的,这时只要关注,所有C的去向,把三者浓度加起来即等于Na+的浓度C(H+)+C(H2CO3)=C(CO32-)+c(OH-)这个式子叫质子守恒这个比较难,你用上两式相减得到我们老师说(因为我就没懂)也没细讲。
不懂也不要紧,HCO3-离子的电离和水解促使水电离出H+,OH-生改变,但两者在数值上仍然相等,H+有一部分与HCO3-结合,生成H2CO3,OH-有一部分与HCO3-结合生成CO32-,因此得出上式电荷守恒利用溶液不显电性例NaHCO3溶液中C(H+)+C(Na+)=C(HCO3-)+2C(CO32-)+C(OH-) 这个式子叫电荷守恒因为溶液呈电中性,也就是说溶液中的正负电子是相等的。
2024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碱金属

2024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碱金属[复习目标]1.掌握Na 2CO 3、NaHCO 3的基本性质及相互转化。
2.掌握Na 2CO 3、NaHCO 3的鉴别及除杂。
3.了解碱金属的通性与特性及焰色试验。
考点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Na 2CO 3和NaHCO 3的比较(方程式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主要性质色、态白色粉末细小的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于水(20℃,S =21.5g)可溶于水(20℃,S =9.6g)热稳定性稳定,但结晶碳酸钠(Na 2CO 3·10H 2O)易风化受热易分解与H +反应CO 2-3+2H +===CO 2↑+H 2O(较快)HCO -3+H +===CO 2↑+H 2O(更快)与Ca(OH)2溶液反应Ca 2++CO 2-3===CaCO 3↓Ca(OH)2少量:Ca 2++2OH -+2HCO -3===CaCO 3↓+2H 2O +CO 2-3;Ca(OH)2过量:Ca 2++OH -+HCO -3===CaCO 3↓+H 2O与盐反应Al 2(SO 4)32Al 3++3CO 2-3+3H 2O===2Al(OH)3↓+Al 3++3HCO -3===Al(OH)3↓+3CO 2↑3CO 2↑与水作用水解,碱性较强水解,碱性较弱主要用途用于制玻璃、制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石油、冶金等工业中灭火器、治疗胃酸过多、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2.Na 2CO 3和NaHCO 3的相互转化Na 2CO 3①CO 2+H 2O ;②少量盐酸①固体加热;②液体NaOHNaHCO 3应用举例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除去杂质,并完成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内为杂质。
(1)Na 2CO 3(s)[NaHCO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综述知识讲解

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综述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综述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同为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
这三个守恒的最大应用是判断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式。
电荷守恒:是指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即溶液永远是电中性的,所以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量=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量1.溶液必须保持电中性,即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的电荷数2.除六大强酸,四大强碱外都水解,多元弱酸部分水解。
产物中有分步水解产物。
3.这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是多少,离子前就写几。
例如:Na2CO3: c(Na+)+c(H+)=c(OH-)+c(HCO3-)+2c(CO3 2-)因为碳酸根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所以碳酸根前有一个2。
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CH3COONa: c(Na+)+c(H+)=c(CH3COO-)+c(OH-)Na2CO3: c(Na+)+c(H+)=c(OH-)+c(HCO3-)+2c(CO3 2-)NaHCO3: c(Na+)+c(H+)=c(HCO3-)+2(CO32-)+c(OH-)Na3PO4: c(Na+)+c(H+)=3c(PO4 3-)+2c(HPO4 2-)+c(H2PO4-)+c(OH-)电荷守恒定律: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它指出,对于一个孤立系统,不论发生什么变化,其中所有电荷的代数和永远保持不变。
电荷守恒定律表明,如果某一区域中的电荷增加或减少了,那么必定有等量的电荷进入或离开该区域;如果在一个物理过程中产生或消失了某种符号的电荷,那么必定有等量的异号电荷同时产生或消失。
注意:1.正确分析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书写电荷守恒式的关键,需要结合电解质电离及盐类的水解知识,尤其是对多级电离或多级水解,不能有所遗漏。
如Na2CO3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和水解平衡:Na2CO3 2 Na+ +CO32-;CO32-+ H2OHCO3-+OH-;HCO3- +H2O H2CO3 +OH-;H2O H++OH- 。
化学守恒法

所谓守恒,就是指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存在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等。
应用守恒关系进行化学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守恒法解题是化学解题的典型方法之一,是常用的、重要的解题技巧。
化学计算中常用到的守恒法有得失电子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
应用守恒法解题,可使问题的化学内在关系更简捷地展现出来,简化解题过程,尤其是在解选择题时,可节省做题时间,提高解题速率。
一、原子守恒例1:将0.8molCO2完全通入1L1mol/L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1B、2:1C、1:1D、1:3解析:如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进行计算,就必须先写出涉及到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然后再列方程组求算,很繁琐。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因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会改变,所以在反应中钠离子与碳原子守恒。
假设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根据碳原子守恒有X+Y =0.8mol,根据钠原子守恒有X+2Y=1mol,解之得X=0.6mol、Y=0.2mol故X:Y=3:1,选A。
例2:将一定量NaOH与NaHCO3的混合物A,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V1L(V1≠0).将反应后的固体残渣B与过量盐酸反应,又生成CO2 V2L(气体体积在标况下测定)则(1)B的成分是A、Na2CO3与NaOHB、Na2CO3与NaHCO3C、Na2CO3D、NaOH(2)A中NaOH与NaHCO3共多少摩尔?NaOH与NaHCO3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解析:对于(1)由题知固体加热产生的气体体积不为零,则可说明有CO2生成,即碳酸氢钠过量,因此所得固体只有碳酸钠。
对于(2),因固体只有碳酸钠则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n(NaOH) +n(NaHCO3) =2n(Na2CO3)=2V2/22.4.又知经过充分反应后,碳酸氢钠中所含的碳元素全部被转化为二氧化碳,则由碳守恒可知n(NaHCO3) =n(CO2) =(V1+V2)/22.4,n(NaOH) =2V2/22.4-(V1+V2)/22.4=(V2-V1)/22.4 .n(NaOH)/ n(NaHCO3)=(V2-V1)/ (V1+V2)二、质量守恒例3: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克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克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A、46:9B、32:9C、23:9D、16:9解析: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比为9:22,结合方程式可以知道,反应生成的Q和R的质量比为18:22,也就是1.6克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了4.4克R,同时生成了4.4×18÷22=3.6克Q,消耗Y的质量为3.6+4.4-1.6=6.4克。
化学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综述

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综述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同为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
这三个守恒的最大应用是判断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式。
电荷守恒:是指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即溶液永远是电中性的,所以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量=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量1.溶液必须保持电中性,即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的电荷数2.除六大强酸,四大强碱外都水解,多元弱酸部分水解。
产物中有分步水解产物。
3.这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是多少,离子前就写几。
例如:Na2CO3:c(Na+)+c(H+)=c(OH-)+c(HCO3-)+2c(CO3 2-)因为碳酸根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所以碳酸根前有一个2。
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CH3COONa:c(Na+)+c(H+)=c(CH3COO-)+c(OH-)Na2CO3:c(Na+)+c(H+)=c(OH-)+c(HCO3-)+2c(CO32-)NaHCO3:c(Na+)+c(H+)=c(HCO3-)+2(CO32-)+c(OH-)Na3PO4:c(Na+)+c(H+)=3c(PO43-)+2c(HPO42-)+c(H2PO4-)+c(OH-) 电荷守恒定律: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它指出,对于一个孤立系统,不论发生什么变化,其中所有电荷的代数和永远保持不变。
电荷守恒定律表明,如果某一区域中的电荷增加或减少了,那么必定有等量的电荷进入或离开该区域;如果在一个物理过程中产生或消失了某种符号的电荷,那么必定有等量的异号电荷同时产生或消失。
注意:1.正确分析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书写电荷守恒式的关键,需要结合电解质电离及盐类的水解知识,尤其是对多级电离或多级水解,不能有所遗漏。
如Na2CO3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和水解平衡:Na2CO3 2 Na+ +CO32-;CO32-+ H2O HCO3-+OH-;HCO3- +H2O H2CO3 +OH-;H2O H++OH-。
物质的量 公式总结

“物质的量”的复习指导一、理清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三者的关系物质的量在国际单位制(SI)中是七个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用于表示微观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的数量,我们在计量物质的多少时通常就是用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SI单位;而阿伏加德罗常数NA则是mol这个计量单位的计量标准,此计量标准(注意:它不是单位)等于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的数量,根据定义,阿伏加德罗常数本身是一个实验值,其最新实验数据NA=6.0220943×1023mol—1。
如氧气分子的数量为此数的两倍,就可以记为2molO2。
二、识记两种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由固体配制溶液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摇匀仪器:容量瓶、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步骤:①计算②量取③稀释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摇匀仪器:容量瓶、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三、理解三个公式1.物质的量计算的万能公式:n=m/M=V(g)/Vm=N/NA=c*V=xs/[m*(100+s)]式中n为物质的量,单位为mol;m为物质质量,单位为g;M为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 -1;V(g)为气体体积,单位为L;Vm为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L•mol-1;N为粒子个数,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mol-1;c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1;V(aq)为溶液体积,单位为L;x为饱和溶液的质量,单位为g;S为溶解度,单位为g。
解答阿伏加德罗常数(NA)问题的试题时,必须注意下列一些细微的知识点:①标准状况下非气体物质:水、溴、SO3、CCl4、苯、辛烷、CHCl3等不能用Vm=22.4L/mol 将体积转化为物质的量。
②分子中原子个数问题:氧气、氮气、氟气等是双原子的分子,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白磷(P4)、臭氧(O3)。
③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Na2O2与H2O、Cl2与NaOH、KClO3与盐酸、铜与硫、电解AgNO3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hco3元素质量守恒表达式
nahco3元素质量守恒表达式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这个定理也被称为“物质守恒定律”或“定律质量守恒”,是化学的一条基本定律,由18th世纪的法国化学家Antoine-Laurent Lavoisier在1789年首次提出。
nahco3即氢氧化钠,是一种无色粉末,在常温下不溶于水,但易溶于水,溶解后呈试剂水碱性,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它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用作食品添加剂、工业原料、农药中间体和消毒剂。
nahco3元素质量守恒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nahco3 → nah + co2
其中,nah为氢核,co2为二氧化碳,上式中,nahco3的化学式为nahco3,此时,nahco3的质量守恒表达式的右侧即为nah的质量加上co2的质量,而左侧则是nahco3的质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得出:
nahco3 → nah(1)+co2(16)
从上面的式子可以清楚地看出,在nahco3发生化学反应时,每一个nahco3分子中的氢核数量始终是1,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氢核数量始终是16,这就是nahco3元素质量守恒表达式的意义所在。
通过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原物质的质量如何转化为反应产物的质量,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物质发生反应的结果。
此外,质量守恒定律还可以为化学反应提供一种衡量标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判断物质是否真正发生了化学反应,从而更好地掌握反应的结果。
总之,nahco3元素质量守恒表达式指的是nahco3发生化学反应时,nah和co2的质量总和等于nahco3的质量,这是由质量守恒定律提出的一个基本定律,可以有效控制物质在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变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反应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