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二语文综合练习二参考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综合练习 语文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综合练习语文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伎(jì)俩孝悌(tì)郓(jùn)城噤(jìn)若寒蝉B.手腕(wǎn)下载(zǎi )撮(chuō)合碧溪岨(jū)C.提(dī)防哂(shěn)笑伺(sì)机命途多舛(chuǎn)D.傩(nuó)送蹿(cuàn)红赝(yàn )品彤(tóng)云密布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博弈蹩脚纹身再接再励B.尺牍讥诮鳟鱼迄今为止C.蚁冢蕴藉眩耀没精打彩D.筹画仓廒角隅富丽堂黄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远东杯”2012年斯诺克锦标赛决赛今天在宜兴准时开赛,经过8盘对决之后丁俊晖不孚众望....,在家乡获得本次冠军。
B.这位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马克·扎克伯格,于2006年创办自己的公司facebook,如今已是亿万富翁。
C.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D.因为出版社催稿催得很紧,他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夜以继日,手不释卷....,终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这部十余万字的小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2年大选堪称美国50年来竞争最激烈、分歧最大的一次选举,这次选举不仅没有弥合共和、民主两党在“经济悬崖”危机上的分歧,而且进一步加剧了矛盾。
B.“双户口”的存在,使一些人成为特权公民,让他们在买房、贷款、子女上学、计生、社会福利等方面享受“双公民”待遇,并为一些官员隐藏财产提供了方便。
C. 联合国安理会23日决议是朝鲜不久前发生人造卫星做出的,决议扩大了制裁朝鲜机构和个人的范围,中国在对决议草案做了大量修改的努力之后,投了赞成票。
全国2020届高考Ⅱ卷语文试卷和答案深度解析

2020年全国高考Ⅱ卷语文试卷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
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湖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

2023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第5题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给.予(jǐ)震颤.(chàn)埋.怨(mān)吮.吸(yǔn)B.黯.淡(àn)纤.细(xiān)空旷.(kuànɡ)惆.怅(chóu)C.胭脂.(zhī)脊.背(jí)笨拙.(zhuō)呼啸.(xiào)D.悸.动(jì)搅.乱(jiǎo)草茎.(jīng)闪烁.(shuò)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漫游自鸣得意杜撰困惑不解B.企图高深莫测栅栏莫名其妙C.振动微乎其微震惊礼尚往来D.殒首垂涎三尺恶耗委屈求全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除了对肉体的摧残,疫病还拷问着人性,让人们在回首疫情时,揭开包裹在人和社会之外的表象,反思自身如何才能变得更友善、更强大。
B.蓝光能量比较高,可以透过眼睛晶状体直达视网膜,对其造成光学伤害,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引发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生。
C.戏曲年画是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带给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让人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D.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
4.下列依次填入画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人在古镇,前瞻是景,顾盼也是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意十足的爬山虎贴墙疯长,紧紧密密,像一张张陈年的迷彩蛛网,又像一幅幅苍老得无从辨识的老地图,把古镇装扮成一个展览馆。
古镇把春的生机、夏的苍翠、秋的艳丽、冬的清新全画在墙上,是江南的水墨,是乡愁的油彩,是飘落的画笺。
①再一眼便越过了对岸的庭院②望得到河里的水、水上的波③你的目光从街心穿过厅堂④落在一窗的绚烂或者一墙的青葱上A.②③④①B.③②①④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5.从下列各句的备选成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相应横线处。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Ⅱ)(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写作的自由冯骥才①我的经历有点奇特。
我是在文化大革命降临中国的时候开始写作的;我写了至少一百万字,非但没有一个字发表过,反而要把我写的人物换上外国人的名字,上边还故意署上外国作家的名字,以便一旦被人发现就解释为外国文学的手抄本一一当然这想法既幼稚又悲哀;可是回忆那种写作,我却真正的享受着写作的自由。
尽管我身在绝对的思想专制的时代,但一旦拿起笔来,我的精神立即神奇般进入了绝对自由的境界。
我百分之百地发挥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我还感到了一种庄严的历史的使命与责任,写作的心态无比虔诚和圣洁,以致常常忘了外部环境的残酷。
②我由此感受到,写作是一种灵魂的自由,是人类一种伟大的精神行为。
自由注定是写作的本质。
自由对于写作是与生俱来的。
我们选择了写作,实际上就是选择了自由一一自由的思想与自由的表达。
然而自由不是空泛又美丽的奢谈。
只有面对着束缚与禁锢,自由才是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才显示出它高贵的价值与神圣的必要。
所以自由的光芒总是散发在它被争取的过程中。
再进一步说,写作的自由有两层含义,一是外部的环境的自由,二是内心的自由;作为写作本质的自由首先应该在写作者的心里。
那就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为自由而写作,放弃这种意义的写作,写作就是制造文字的垃圾。
③然而,自由的对手不一定像强敌一样总站在对面。
对于当前的中国文学来说,外来的强迫性的文化专制已不复存在。
但市场的霸权同样可以混灭精神的自由。
它无时无刻不在招徕你,改变你,改造你,使你逐渐变成可供消费的商业形象。
人类正在走向一种困境:它所创造的一切方式,都带着难以拒绝的负面。
于是,自由与否的关健,取决于我们自己。
(选自2016年《当代》,有删改)1.作者在第一段叙述自己写作的经历有何作用?2.结合原文,阐述文中画线句的内涵。
3.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写作自由”?请结合全文简要阐释。
2020学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卷)语文-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语文注意事项: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
.……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
”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弄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
”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
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徒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
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
2020年秋季期8月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2020年秋季期8月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D(A项扩大范围,原文是“产权人修缮确实有困难的,可以向地方政府文物主管部门申请经费支持”B项强加因果;C项混淆关系,把未然当已然,原文是“建议重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空间”;)2. B(“构成递进关系,层层深入”错误,应为“并列关系”)3.A(表述绝对化,原文是“唤醒地域传统冰雪文化自觉....同时,要吸纳与其冰雪相关联.与其文化相融合的多方主体参与”)4.D(原文强调的意思是一味追求数量和短期流量而不求质量且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方式是错误的,而不是“线上教育企业追求数量和短期流量是错误的”)5. C(“因为这样有利于视频受众把复杂的知识点做机械切分”说法错误,“把复杂的知识点做机械切分”应是视频教学中文科教学者)6.内容上的侧重:①材料二侧重报道线上教育对教师教学产生的诸多局限问题。
②材料三侧重报道线上教育中各地的学生面临的问题。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何突出:①材料二主要通过对比的方式来突出报道重点。
②材料三主要通过实例来突出报道重点。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7.A(“倒叙”错误,应为“插叙”。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8.①讨厌并阻止儿子养猫,并在深夜里把沈小安心爱的大黄猫从被窝里揪出,后来又让沈小安把大黄猫丢出家门;②为孙女能常来看他并讨好孙女而养猫,并把猫当成自己的伴儿,对儿子提出的“不想养就别养”的意见不置可否。
(每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斟情给分)9.①新颖别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概括故事情节。
为阻止儿子养猫而没有“给猫留门”,为了能和儿子、孙女一家团聚而坚持“给猫留门”。
③突出主题。
父母在关爱孩子时要多关注他的内心世界,不要粗暴地对待孩子成长中某一阶段的心灵寄托。
2020年北京市第二次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语文试题[答案]
![2020年北京市第二次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语文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3a0de1482fb4daa48d4b27.png)
2020年北京市第二次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语文试题含答案一、阅读《劝学》(节选),完成1-4题(16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智慧B.而闻者彰彰:清楚C.而绝江河绝:横渡D.君子生非异也生:习惯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A.①青,取之于蓝②而寒于水B.①輮使之然也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①故木受绳则直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①登高而招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对下面两句话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①学不可以已②金就砺则利A.①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
②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B.①学习不可以停止。
②金属靠拢磨刀石就锋利了。
C.①学习不可以停止。
②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D.①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
②金属靠拢磨刀石就锋利了。
4.荀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恶的,但“性恶”又是可以改变的。
在《劝学》中他运用一系列类比,论证了这个观点。
请用选文中的词语,将作者的论证补充完整。
二、文学常识与背诵默写(13分)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左传》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对春秋时期政治事件的描写繁复细腻。
《烛之武退秦师》详细描写了烛之武以其智慧和口才说服晋文公的过程。
B.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他的散文自然畅达,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词作开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力,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C.《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名篇,文章写景状物精彩,意境优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学年高二语文综合练习二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 C【解析】 A. 原文是“音乐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在原文中是就中国传统音乐而言的; B.选项表述的只是“民间音乐”,据末段,中国传统音乐还应包括文人音乐、宫廷音乐与宗庙祭祀乐等。
D.曲解文意,原文“古琴……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陈述对象是“古琴”,“必由之径”指的是“学习古琴是必定经由的途径”,意思是因为古琴具有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与文人雅士的精神志向相通,因此学习古琴被认为是古代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经之途。
2.【参考答案】D【解析】 D 项,文章没有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
3.【参考答案】C【解析】 C 项,“无法提升审美修养、养成理想人格”说法武断,原文说“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乐感’文化,注重心与乐相通相融”,只是强调学习欣赏者要用心感受其美、引发共鸣并获得审美熏陶,但并非一定要做到心与乐相通融才能提升审美修养、养成理想人格,心与乐不能相通相融的结果只是无法发挥或难以发挥中国传统音乐的美育功用,而且审美修养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养成还有许多音乐之外的途径。
4.【参考答案】C【解析】材料二中“单纯从经济总量看,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湾区相当”可知经济总量只是不逊色于“纽约湾区”,而非“世界级湾区”。
5.【参考答案】B【解析】 B 项“是我国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把未然表述为已然,由材料二“未来有望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级湾区竞争,成为国家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中的“有望”可知粤港澳大湾区还未真正成为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
7.【参考答案】B【解析】 B 项,文中塑造的麻子爷爷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绝情”二字与人物形象不符合。
10.【参考答案】 D 11.【参考答案】 A【解析】 A 项中的“祭酒”为汉魏以后的官职名。
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
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
清末始废。
12.【参考答案】C【解析】 C 选项中,严嵩实际并未转达张邦奇的话,而是严嵩刻意欺瞒皇帝之语。
14.【参考答案】B【解析】B 项中,衬托、紧张心情错,应该是用雨写出打仗后的轻松心情。
17.【参考答案】D【解析】第一处,此处由上句苏州的以黄花梨、紫檀木等优质木材为主材的家具引出,说的是另外地区的情况,因此强调选材的问题,应选择就地取材。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
就地取材:在本地找需要的材料。
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身的潜力。
第二处,虽然所给两个成语都有与众不同义,但别具匠心更强调匠心,而此处强调的是与以黄花梨等为主材的木材材料不同的竹材风格。
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
成语指文学艺术上或其他方面具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也作“独2具匠心”、“匠心独运”。
第三处,革故鼎新,指去除旧的,建立新的,革除旧弊,创立新制,此处未涉及旧弊和制度,对象不合,排除。
第四处,显示是出现的意思,而展示从优秀中选出来显示,更具有主动性。
语境主语是明式家具,18.【参考答案】 B【解析】语句复位题能较好地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是近年常考的题型。
解答时,要从语言表达连贯的角度思考,根据话题是否一致、句序是否合理、前后是否衔接等,选出补写最恰当的一项。
首先联系上文,语境讲的是明式家具制作工艺精细合理,括号内的语句主语都是高低宽狭的比例也是体现这一点。
接着观察四个选项,每个选项都有两个意思:适用美观、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姿。
再比较这两点的语意先后与轻重。
适用应是家具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纠正身姿坐姿是更高层次的作用,两者是递进关系。
A、 D 将这两点表述为并列关系,不恰当; C 项的表述本末倒置。
因此选B。
19.【参考答案】 C【解析】先看病句。
文中划线句子第一分句的主语是装饰主题,最后分句的主语是雕漆家具,结构混乱;“使它”与“都是”搭配不当;“无论在中国漆器史上,还是中国家具史上”关联词表述递进关系,因此连接的分句语序不当。
再看选项。
A 中第一分句的主语是装饰主题,“使它”中的“它”应是雕漆家具,指代不明。
B 项“它无论在中国家具史上,还是中国漆器史上”中途易辙,而且关联词连接的分句语序不当。
C 项句群的主语是雕漆家具,前后主语统一,语序恰当,表述简洁,语义明确,是正确项。
D 中“它”指代上句中的“花纹与雕刻手法”,不合逻辑主观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6.(6分)【参考答案】①从自然地理条件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范围适中,地理条件优越。
②从区域内外部联系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外向型程度最高,内部联系日益密切。
③从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水平较高,经济总量高,已出现创新型经济特征。
【评分标准】共6分,每小点2分。
答案划线处为答案要点,每处1分,8.(6分)【参考答案】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文中既有对麻子爷爷外貌,动作的正面描写,如“长得很不好看,满脸的黑麻子,个头又矮,还驼背”,“麻子爷爷紧紧地抓住牛绳,用那对混浊的眼睛望着它的眼睛”刻画了一个外貌丑陋不讨喜但内心柔软善良的形象;侧面描写“人们长久地站着不发出一点声息,像是都在认真回忆着,想从往日的岁月里获得什么,又像是在思索,在内心深处自问什么。
”又如写“它如果真的懂得人心,是永远不会恨他的”,从独角牛的角度写麻子爷爷的无私,善良,“人们长久地站着不发出一点声息”则以写人们的愧疚从侧面写出麻子爷爷舍己救人精神的伟大。
②细节描写。
文中“用手撑了一下地面,跌跌撞撞地向前扑了两下,居然又挺起来了,仍然牵着独角牛跑动”这一细节描写,刻画了麻子爷爷在关键时刻不顾一切无私救人的高尚品德。
③欲扬先抑。
小说先写麻子爷爷外貌丑陋,脾气古怪,不近人情,再写麻子爷爷为救小孩耗尽生命最后的一点力气,一抑一扬,突显了麻子爷爷的高大形象。
④对比。
文中作者既把麻子爷爷相貌的丑陋与善良的内心形成对比,又把一开始人们对麻子爷爷的误解到后面人们的愧疚进行对比,突出了麻子爷爷舍己救人的高贵品格。
⑤制造矛盾冲突。
麻子爷爷已经是即将入土的老人,在救亮仔的过程中有几次他差点跌倒,可是用手撑了一下地面,居然又挺起来,依然牵着独角牛跑动。
麻子爷爷是用自己的性命在拯救别人,赞美了麻子爷爷无私奉献的精神。
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
9.(6分)【参考答案】①写独角牛死在滩头,是一种悲剧式的结尾(1分),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1分)麻子爷爷为了救人耗尽生命,独角牛也不独活,突出了人们的愧疚之情,令人深思,给人警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
(1分)②写飘动的红布条,既在结构上呼应了标题,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
(1分)又在内容上深化了小说的主旨,十一根红布条也就是十一条人命,作者通过飘动的红布条,赞美麻子爷爷无私奉献之情。
(1分)此外,飘动的红布条,也是一种善良与无私奉献的象征,启示着人们不要因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人性至真至纯的一面。
(1分)【评分标准】答案分两个方面作答,其中回答出独角牛的死亡的艺术效果给3分,回答出飘动的红布条的艺术效果给3分。
考生对飘动的红布条的回答,必须突出在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各给1分,答出红布条的象征意义给1分。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服阕,即召为吏部右侍郎,掌部事。
推毂善类,人不可干以私。
(5分)(2)昼之所为,夕必书于册。
性笃孝,以养亲故,屡起辄退。
(5分)【参考答案】(1)(张邦奇)守丧期满,就被征召为吏部右侍郎,掌管吏部事务。
推荐贤才,别人不可以为了私利去求取(官位)。
(2)(张邦奇)白天所做的事,晚上必定写在本子上。
他生性非常孝顺,因为孝养父母的缘故,多次起用后就辞官。
【评分标准】(1)“服阙”、“推毂”、“干”各1分,句意2分。
句意分落实在“即召为吏部右侍郎,掌部事”和“人不可干以私”的“状语后置”上。
(2)“书”、“笃”、“退”各1分,句意两分。
句意分落实在“昼之所为”和“以养亲故”两句的大意上。
【参考译文】张邦奇,字常甫,鄞县人。
十五岁时创作《易解》和《释国语》。
考中弘治末年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担任检讨史官。
出京担任湖广提学副使。
对底下的人教诲道:“学习方面不像孔子、颜回,行为方面不像曾参、闵损,即使文章写得像杨雄、左思,我也要斥责他。
”任职三四年,诸位学生竞相勤勉。
当时世宗刚刚被推举为太子,献皇派遣他去考试。
于是特别设置了两张书桌,自己坐在北面,让太子坐在南面。
文章完成后,送太子入学。
世宗因此知晓邦奇。
嘉靖初年,担任四川提学,以孝顺父母的理由请求回家。
久而久之,桂萼掌管选拔官吏,任免天下提学官,起用邦奇到福建任职。
不久,选调外官进入坊局,张邦奇被改任右庶子,担任南京祭酒。
以身作则,学堂规矩齐整恭敬。
升迁为吏部侍郎。
遭遇父亲去世,回家守丧。
皇帝曾经侍奉太后拜谒天寿山诸位先帝陵寝,交谈间说到选择宰相的事。
太后说:“先帝曾说提学张邦奇器量学识非凡,日后可以任命为宰相,这个人现在在哪里呢?皇帝幡然醒悟,说:“还没有任用呢。
”张邦奇守丧期满,就被征召为吏部右侍郎,掌管吏部事务。
推荐贤才,别人不可以为了私利去求取。
铨部升职和任命官员,大多听命于宰府,唯独邦奇没有,大学士李时对他怀恨在心。
郭勋的家人触犯法律,郭勋带着丰厚的财物请求宽恕,邦奇没有同意。
皇帝想要立即任命邦奇为尚书,被这两人阻止。
不久改任掌管翰林院事,任职日讲官,加封太子宾客,改任掌管詹事府。
九年考核官员的政绩,被晋升为礼部尚书。
因为母亲年老想要便于奉养,于是改任南京吏部。
又改任兵部,参赞机务。
皇帝尚且怀念邦奇,时常跟严嵩谈及邦奇。
严嵩说:“邦奇生性非常孝顺,母亲年老,不愿意来北方。
”皇帝相信严嵩的话,于是没有召见邦奇。
二十三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被追赠为太子太保,谥号文定。
邦奇的学问以程朱理学为宗。
尊敬王守仁,友好相处,但是言谈间多有不合。
亲身修行力求实践,步步谨慎。
白天所做的事,晚上必定写在本子上。
生性非常孝顺,因为孝养父母的缘故,多次起用后就辞官。
邦奇的母亲在邦奇死之后才去世,寿命达到百岁。
邦奇对待寡嫂像对待母亲一样。
所创作的《学庸传》、《五经说》和文集,这些著作的纯粹都是出自于正道。
15.诗歌的题目是“喜雨”,你认为“喜”在哪里?(6分)【参考答案】①喜在打胜仗,从“散军”“前旌已贺”看出打仗告捷后大家心情的愉悦。
②喜在农事正常进行,从“南亩渐欣农事动”看出作者联想到农田上农民正常耕作,丝毫不因战事而受影响,作者感到欣慰。
③喜在当地局势太平,“一战功成”可见打仗后,当地局势太平,百姓生活安定,作者的心境平稳淡定。
【评分标准】每点2分,考生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