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设科学区角环境

论文--创设科学区角环境
论文--创设科学区角环境

论文--创设科学区角环境

论文--创设科学区角环境

浅谈科学创设幼儿园科学区角环境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黄惠琴

摘要: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的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幼儿科学教育的一种形式。科学教育区角活动强调必须给幼儿提供自由、创新、平等、尊重的心理环境和创设丰富的、有趣的、多元的物质环境。同时投放具有目标性、针对性、可探究性的、生活化的、合适数量的材料,让幼儿在宽松、自由、有效的环境中体验科学,获取知识,以全面提升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科学教育环境材料科学区角

科学区角活动不同于幼儿园其他活动,幼儿在科学区的探索活动是自主的、自由的。他们在教师创设的区域环境中,寻找到了他所感兴趣的问题,自主、自信地开展活动,他可以自由支配面前的一切,不用关注教师的态度,在区角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完全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参加小组或个人的探索活动,自主地决定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它是一种宽松的共同学习或个人学习的活动。因此,要有效的开展科学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科学创设幼儿园区角环境是关键。

一、科学创设幼儿园科学区角环境

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强调一点“做”学而不是“讲”科学,幼儿园里

的科学教育更应该强调让幼儿做科学,让幼儿做科学既包括观察、体验,也包括实验、操作、表达和交流。如在科学区,幼儿会利用科学架上的材料,电池、纸棒、圆珠笔,然后自己来动手操作、探索,从而来发现塑料圆珠笔在头发上摩擦后会产生静电,静电会吸引纸棒顺笔杆牵引方向转动。引发幼儿对静电产生兴趣。让幼儿做科学对于幼儿教师来讲,既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也是对科学教育环境和条件的改变。要让幼儿做,就得有做的环境、做的条件,这就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区按内外层面及不同场地归属等的不同,可分心理环境科学区和物质环境科学区;班级的科学角和全园共用的科学活动区等。

幼儿园科学区,它可以引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与动机,暗示幼儿学习的方向,激励探索的热情。要创造良好的科学区,要包括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所谓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指给幼儿提供开放、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师生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动的,让幼儿在宽松、自由、有效的环境中体验科学,获取知识。

(一)自由、创新、平等、尊重的心理环境,应该要注意:

(1)自由与创新是幼儿进行科学区角活动的前提

新《纲要》指出:“为幼儿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实践证明,宽松自由的气氛,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为孩子设计、规划

好所有的活动细节,不要嘲笑孩子在科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幼稚,不要为孩子在科学活动中出现的暂时或停止而焦虑,更不要在孩子玩得兴高采烈的生硬地打断他的游戏。科学区的探索或操作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的过程,幼儿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各种尝试和验证,获取感性的、直接的经验。所以说自由和创新是幼儿进行科学区角活动的前提。 (2)支持与鼓励是幼儿进行科学区角活动的动力。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的世界是他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只是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的确,探索是幼儿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途径。作为教师,应该尽量多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支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在幼儿科学区角活动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有的幼儿的水平差异,而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活动材料,对该幼儿不合适。

(3)平等与尊重是幼儿有效进行科学区角活动的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说:“爱是用心灵去体会最细微的精神需要”。教师的爱,对幼儿的尊重为幼儿发展创造一种无压抑感,充满激励的良好气氛。尊师重到被一直

被视为学习的硬道理。可是,在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利用科学物品进行游戏时,由于年龄的限制,探索过程容易出现失误。这时,身为教育权威的教师一言一行对幼儿起着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信任、了解幼儿,把自己与幼儿放在一个水平的学习位置,幼儿会觉

得教师与自己是平等的,一样的,更好的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反之,教师如果高高在上,总是用自己的准则来约束幼儿的行为,幼儿唯恐做错,畏手畏脚,幼儿表现出来的是紧张和遵循,他们的行为也只是指向外在的目的而不是内在的追求。

(二)创设丰富的、有趣的、多元的物质环境

无论是法国的“做中学”,还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都阐明了操作在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这也正是当今幼儿教育者追求的,与幼儿的发展十分顺应的一种思路。而科学区域活动中的物质环境,独具一格,在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中,科学材料的选择往往直接影响幼儿的探索和求知,因此,物质环境是幼儿开展科学区角活动的基础,提供一个丰富的、有趣的、多元的物质环境,是幼儿有效的开展科学区角活动的基础。

(1)丰富的科学区角物质环境。

科学区角活动是以材料为主的,是以“材料为中心”的一种物质环境。首先,要保证幼儿有丰富(种类和数量)的材料去探索、去发现。在活动中提供数量充足的各种材料,可以给幼儿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并有效地减少幼儿”无所事事”及相互争执等现象。其次,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而应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动材料难易度上体现出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材料及方法进行操作、探索,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如,在科学区“有趣的泡泡”活动中我们投放了三个层次的材料,第一层次的材料有现成的泡泡水、清水、洗涤剂,可以

满足第一层次幼儿的发展水平,学习吹泡泡,区分清水和洗涤;第二层次的材料有各种粗细长短质地不同的工具(铅网、纱网、等)吸管,可以满足达到第二层次的幼儿的发展水平,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比较泡泡的不同;第三层次的材料有有刻度的透明容

器、小印章等,可以满足达到第三层次幼儿的发展水平,探究泡泡水的配制方法,体验浓度关系,并用印章进行简单的记录。可见,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幼儿发展的水平,一种材料多种玩法,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需求,如果只是投放了同一层次的材料,只考虑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这样就会阻碍了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的发展。

(2)有趣的科学区角物质环境

幼儿天生好奇,在材料提供上尊重和支持幼儿自发地对材料产生兴趣,能使幼儿探索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而科技发现区中材料的使用是激发兴趣的最佳手段。因此,在活动中配以设计新颖、有趣的材料,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会使幼儿在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索操作活动,促进幼儿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动手的能力。例如,幼儿园可以为幼儿提供各式各样的”有趣镜子”,有使图像变大的放

大镜;有看得远的望远镜;有色彩斑斓的万花筒;有变化多端的多棱镜等。幼儿在摆弄这些镜子时,不仅了解到有各式各样的镜子及其产生的许多不同程度的科学现象,而且使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等得到不同的提高。

(3)多元的科学区角物质环境

多元化的材料应来源与日常的生活,涉及的层面很广,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幼儿园科学区角材料外,也可以有师生变废为宝的作品,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小飞机,有巧手父母制作的电动玩具和印刷用的丝网,还有大家一起搜罗的各种纸张等等,甚至日常最普通的衣架都成了实验的宝贝,幼儿在玩衣架平衡时可以清楚的比较水果的轻重,并可以自己动手用积木使左右平衡。

二、创设幼儿园区角环境的注意事项

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是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感知和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的支持为辅的活动。幼儿在科学区域活动中可以自主地操作、自由地交往、自由地发挥想象,激发创造潜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区角活动中幼儿主要是通过与材料的交互作用而得到发展,如:在科学区中教师往往会投放磁铁、放大镜、各类木板、瓶罐等,幼儿根据提供的材料,自由选择,进行操作研究。因此,科学区角活动材料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媒介。科学区的材料投放和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投放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的材料

(1)材料的目标性

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是和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材料投放应有目标性,教师在投放操作材料时,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材料是否符合本年龄段的幼儿,同时,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需要。在材料投放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

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例如,幼儿在探索物体的沉浮时,幼儿们对沉浮的现象非常感兴趣,教师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如瓶子、弹珠、木头、泡沫、回形针等,并设计了记录表(如图), 下页余下全文论文--创设科学区角环境

让幼儿记录活动结果。

记录表在整个活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围绕着目标去探索,不仅使操作更具有目的性,避免了幼儿受到较多活动材料的干扰,出现随意性,同时也起到提示幼儿的作用,让他们的操作更具有条理性。

(2)材料的针对性

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具有针对性。同样是结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适中、重量轻、便于搭盖、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可以为他们提供需要更多拼插技能的建构材料,同时也要注重材料的多样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

2、投放具有可探究性的材料

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探究是幼儿在动脑思考基础上的动手操作,是幼儿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所以,投放材料时应考虑到材料能否支持

幼儿动手动脑,积极探索。而那些能留给

幼儿更多操作空间和创造空间的“半成品”最具有探究性。这是因为,相对于“成品”来说,“半成品”能够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而相对于“原材料”来说,“半成品”又蕴含了一定的线索,可以引导幼儿完成自己的作品,它适应对客观世界缺乏经验的幼儿的水平。例如,有的教师给幼儿投放一个用硬卡纸做成的时钟,让幼儿依要求拨出不同的时间,就仅仅是一个机械的动手操作活动,不具有探究性。而给幼儿提供钟面、时针、分针、数字等材料,让幼儿自己拼装出时钟,这就提供了充分具有可探究性的材料,因为在组装时钟时,幼儿要不断地思考如何拼装各个部件,数字怎么安排,时针与分针如何协调,如何让各个部件活动起来等问题,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就不断进行了积极的探究。因此,我们在材料的提供上,应密切注意材料的探究性。因为只有具有探究性的活动材料才能真正的引起幼儿的兴趣,使活动具有持久性,也才能起到发展幼儿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的作用。

3、投放具有生活化的材料

很多教师为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挖空心思,其实,不是没有材料,而是我们不善于发现,周围有很多我们可以拿来做材料的东西。可以有师生变废为宝的作品,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小飞机,有巧手父母制作的电动玩具和印刷用的丝网,还有大家一起搜罗的各种纸张等等,甚至日常最普通的衣架都可以用来探索平衡的原理,幼儿在玩衣架平衡时可以清楚的比较水果的轻重,并可以自己动手用积木使左右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改善方法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改善方法 (一)创设丰富的、科学的物质环境。 1、重视三维空间的充分利用。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尽可能多为幼儿提供接受各种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促动幼儿的无意识学习的水平,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吸收知识。 (1)在室内外的地面可画上各种图形、谜宫,涂写上颜色或数 字、字母。增大幼儿受信息刺激的机会和供幼儿游戏使用,并通过游戏巩固学过的知识或获得某方面的煅炼。如在地面上画上中国地图,通过各种游戏形式,理解祖国辽阔的疆土的区域划分和分布,增减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又如“跳蜗牛”在蜗牛背的螺旋形上分格涂上鲜艳的颜色并写上数字,协助幼儿做辨色训练和巩固数字的理解。 (2)?空间布置是通过在空中吊挂各种具教育性和装饰性的物品来实现,而且更换方便。如一年当中有很多节日,而且有的相距时间较短,其布置花费时间较多,用空间布置去配合节日的主题教育是最好不过的了,例如中秋节的灯笼,国庆节的国旗、国徽等。 (3)墙面布置的作用除美化幼儿园外,还可在室内外开设绘画区、拼图区、自然风景区,科常区作业展览区、天气记录区等,充分发掘可操作性的布置,并根据教育需要灵活更换用途或内容。如要求幼儿观察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用自然物如:树叶、草、花、小动物模型,标本或图片布置在墙上,立体画面直观、生动、富有情趣,从而通过幼儿观察、动手布置,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征,又符合寓教于游戏中的原则。 2、环境创设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多数幼儿园的布置内容单调,多为动物、花草、树木、小朋友等。作者参观了很多幼儿园,经常见“一棵大树”就占用了墙壁的很大面积,但又没具备什么教育作用,显然是教师为了完成布置任务而已。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幼儿注意对象广泛、好奇心强的特点,布置内容系统与教育相适合的环境。如在同一个楼梯墙壁,由下而上创设一组系统的安全教育图,用故事的形式,通过主角移动,出现不同的安全教育情景。遇到火警拨“119”,过马路要走人行 道,让幼儿在每天上落楼梯时接受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自我保护的水平;在迎接香港回归的日子开辟一个分期知识园地“香港知多少”,每期一个主题,要求幼儿在家长、老师的协助下,用不同形式(图画、剪报、手工制作等)收集相关的资料,布置园地。 3、注重幼儿参与创设环境过程的体验。 以往幼儿园的环境一般都是由成人为幼儿提供,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参与到环境布置中去,结果影响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所以,现今幼儿园应该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

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分析现在城市规划 存在的问题 贾跃华 土木21班2120702010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存在的过度解析、过度细化等问题,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给予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充分突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对我国未来城市规划体系形成所起到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居环镜科学整体观城市规划人类聚居 引言“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区域及国家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人居环境的研究核心是人,倡导“以人为本,和谐人居”建设为目标。 1 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观”思想内 涵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关于整体与整体性的科学”,强调从整体出发思考人居环境,追求人居环境建设的整体利益,其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整体观”。 1.1从概念解释看 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 ,以下简称道氏) 认为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根据这种宽泛甚至有些模糊的解释,只要是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是人类聚居,而不论其位于何处、结构和形态如何,不论其尺度、层次如何,不论其设施标准、所包含的物质内容如何。简而言之,人居环境就是人类居住的地方,这是一个整体概念。 1.2从内容构成看 “居住”是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住房本身,而是几乎包含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自然基础、人类生活其间的实体空间等物质层面内容,也包括人和社会因子活动产生的精神和社会层面内容,同时还牵涉到人与环境关系的价值取向。正如道2氏所指出的,人类聚居就是“我们的生活系统”。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往往会对人居环境构成内容进行划分,如吴良镛先生将其分解为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五大系统,但这只是一种研究的手段,人居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构成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 1.3从层次构成看 层次观念是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层次人居环境单元居民量和具体内容不同,更重要的是在复杂程度和发展变化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造成人居环境出现种种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聚居的类型和规模缺乏统一的认识,常常出现概念上的混乱”。同时,现代人居环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不同层次人居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影响越来越广泛,甚至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独立的人居环境单元已不复存在,人类生活在一个完整的世界人居环境体系中。 1.4从学科构成看 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为核心的多学科群组,其外围学科涉及地理、环境、生态、哲学、艺术、民俗、历史、土木、心理、社会、经济、交通等领域,内容包含人类社会各个方面。 1.5从方法论思维看 人居环境科学不同于传统的多学科协作,也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跨学科或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更不

环境科学专业毕业论文

澄江县阳宗镇大竹箐瘦大地普通建筑石灰岩矿开采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分析 刘飞 (玉溪师范学院环境科学系,2007级 2007044111) 指导教师:高小茵 提要:本文对云南澄江义丰砂石料厂通过竞拍取得的澄江县国土资源局拍卖的阳宗镇瘦大地普通建筑用石灰岩矿进行了环境影响分析。主要从项目开采对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固体废物和水土流失等方面进行。该项目的开采对于当地资源的利用,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石灰岩矿开采;环境影响分析。 引言 新建项目澄江义丰砂石料厂阳宗镇大竹箐瘦大地采砂场位于澄江县县城(凤麓镇)正北方向,平距约15公里左右。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3°00′15″~103°00′28″、北纬24°47′23″~24°47′23″,矿区平面投影面积为:0.0326km2,开采深度为:2225—2325米。矿区属澄江县阳宗镇管辖。矿区有简易公路通往阳宗镇,阳宗镇至澄江县有高等级公路相连。矿区至最近村庄大竹箐1km,大竹箐距离阳宗镇4km,距澄江县城约15km。建设项目区内植被类型主要以杂草为主,覆盖率约50%,生物群落一般,生态结构一般。项目区没有国家和省级规定需要特殊保护的动植物,不属于自然保护区。 本文从项目开采对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固体废物和水土流失等方面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的分析,从政府对于该项目环境影响的判断,对于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的预测,对策措施的选择和发展控制方向的引导开展此分析,以期该建设项目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没有做过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的监测,项目地处农村荒山坡,砂场所在地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周围是荒山坡和部分林地。根据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及项目周围环境情况,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属二类区,按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进行保护。评价区范围内大气扩散条件较好,环境空气质量可达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1.2 建设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过程中,地基开挖、原料运输、土建施工等产生的扬尘量较大,对周围大约200m范围环境空气会造成一定污染,应及时洒水抑尘,加强监督管理,运输车辆采取遮蔽、覆盖等措施,杜绝运输途中沿路漏洒,材料堆放要规整,场地挖方产生的土方应及时回填,使施工时产生的扬尘降到最低限度,达GB162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无组织排放的要求,即周界外最高点颗粒物浓度≤1.0mg/N m3。 1.3 生产运行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矿山露天开采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爆破、采装、破碎筛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炮烟。露天开采产生的粉尘大部分为粒径大的颗粒物,在重力作用迅速沉降,影响范围较小,通过采取洒水措施可防止粉尘高浓度扩散。项目地处偏远山区,距离居民区在800m,矿山露天开采产生的粉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范围较局限,并且只发生于白天。因项目作业场地开阔,炮烟很容易扩散,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1)粉尘:建设工程产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为:凿岩粉尘、爆破粉尘、矿石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露天采装时的扬尘以及运输扬尘。为无组织排放。 ①凿岩粉尘:凿岩钻孔时粉尘无组织排放量为2.90m3/a。 ②爆破粉尘:爆破产生粉尘约2.25m3/a。 ③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在晴天,每年破碎时产生的粉尘量为4.77吨/年,以无组织形式随风扩散。项目采用湿式破碎作业,即向空气中以及碎石洒水雾的方法降尘。其除尘率按80%计,粉尘排放量为1.908吨/年。在雨季,空气中水分含量大,矿石含水率高,破碎作业时基本不产生粉尘。 ④采装时筛分扬尘:根据类比,该项目筛分时所产生的无组织扬尘约为6.75m3/a。经洒水除尘后,除尘率按80%计,排放量为1.35m3/a。 ⑤道路扬尘:项目使用道路距离大竹箐村民小组约650m,且间隔许多高矮林木,要求运输车辆在经由居住区附近时以≤5km/h的速度行驶。根据《工业逸散性粉尘控制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环境创设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环境创设 发表时间:2015-11-20T16:02:01.460Z 来源:《教育研究》2015年8月供稿作者:黄芳[导读] 环境是幼儿学科学、进行科技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前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环境是幼儿学科学、进行科技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使环境不再是一种背景、一种装饰,而是一种活生生的课程 资源,是科学课程的延伸与发展,发挥其最佳作用呢? 1 科学廊———自然了解科学知识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探索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获取知识。因此,我们应尽量的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适宜幼儿操作的材料,以满足幼儿不断提高的探索欲望。幼儿园的长廊有3 米宽,比较宽阔,教师沿走廊摆上长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能力,提供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静态到动态的活动资源,为培养幼儿的创造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搭建了手脑互动、学玩结合的新平台,让幼儿通过科学小实验发现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萌发对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在有计划、有目的的小实验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从而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如大班纸张叠高,要求将一张A4 纸任意剪裁后,比赛叠高,不得使用任何黏胶和支撑物,结构直立10 秒以上,以结构的垂直高度记录成绩,一张简单的A4 纸在孩子的手中变得充满灵感和生命力。这种形式让孩子带着探索、带着发现,走进了一个个有趣科学小实验,在做做、动动、说说、想想中,既培养了孩子对科学的兴趣、探索了现象和原理,又锻炼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2 科学区———了解情况个别辅导幼儿的思维主要依赖于具体的动作和表象,所以,幼儿需要通过各种具体的活动来认识事物,学习科学。而丰富的物质材料能刺激幼儿的探索行为,班级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班级科学环境的创建非常关键,教师为幼儿们开辟了一块专门的区域,投入了未开展和已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的材料;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获得了科学活动的前期经验,延续着科学活动之后的探索,互相帮助、小组合作,教师对幼儿的前期经验有了了解,也能对能力不同的幼儿进行更有针对的辅导。如关于中班“光”的话题,就可在探索区放置手电筒、软管、水等操作材料,孩子们用手电筒从软管口向内照,观察软管在拉直和弯曲时的不同,发现光是直射传播的;在水中把镜子对着太阳照一照,镜子能反射出彩虹的颜色,原来光有七种颜色;筷子放入有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折弯了,原来光有折射作用……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寻找、探索、实践了解了光的物理现象,相信,在以后对事物的观察、理解、和思维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3 自然角、饲养园———观察照料激发情感幼儿园的科技教育除了可利用客观的环境,使幼儿在接触广阔的大自然、大社会中接受教育外,还应尽可能地创造幼儿园的微观环境。如:园地、自然角、科学发现室等,并充分发挥它们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小小窗口,我园的自然角在幼儿、家长的热情配合下,更显丰富多彩,充分发挥出科学教育功能。自然角、饲养园中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动植物的变化、照料动植物并尝试进行记录,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熟悉、了解、掌握记录和记录的方法,了解了一些生长过程变化较明显的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到种植小植物、照料小动物的过程和乐趣,产生了爱护植物的情感。科学环境课程是师幼共同构建、共同参与、富有儿童化和科学性的课程,科学环境课程努力让幼儿成为环境的设计者和创造者,追求环境与幼儿之间的“对话”,让孩子们遨游在科学的海洋中,真切地感受到科技活动所带来的快乐和收获。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三兴幼儿园

浅谈幼儿园科学活动区的环境创设

浅谈幼儿园科学活动区的环境创设 一、概述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现在的幼儿教育往往过多重视集体教学,采用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幼儿“真理”,幼儿往往是被动接受的容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指引了当前幼儿科学教育的方向。 二、幼儿园科学活动区的环境创设科学活动区域的环境创设对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热情,帮助幼儿完成探索过程十分重要,本文就科学活动区的环境创设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1.依据科学活动目标设置科学区域内容活动区域内容的设置应努力顺应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遵循科学性、生活性、兴趣性、实践性的原则。幼儿操作、实验、探索的场所——科学探索区内容的生成主要来源于以下两方面:(1)由幼儿最近发展需要而来。维果茨基发展区域理论提醒我们:当孩子跳一跳,够得着的状况下学习是最有效的,问题过难或过易均无意义。天气渐冷时,孩子会发现嘴巴里会呼出白气,水会结成冰,大班的孩子会问“为什么”,孩子产生了疑问,大班孩子已需要了解这些知识,这就生成了课题“水的三态变化”。(2)由外界信息传递而来。许多随手可得的东西,源自孩子的生活,我们要善于捕捉孩子生活中有价值的信息。如:“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孩子们兴趣浓厚,“飞船为什么会升空”这么深奥的问题,出自孩子的口中。这些源于生活又是幼

儿感兴趣的科学探索活动只要动手做了,就会有体验,有收获,同时又有挑战性,因为在实践的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对培养幼儿积极探索、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很有价值。 2.投放适宜的材料,营造一个丰富的有感知的物质环境可以说科学活动区域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如何投放适宜材料十分重要。对材料的投放我们是这样做的:(1)材料的投放应具有目的性。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是与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也就是说是将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中。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班级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2)提供的材料应具有操作性、开放性的特点。材料的操作性和开放性应以适应各年龄段幼儿的游戏水平为准则。如:小班幼儿对现成的科学玩具比较感兴趣,他们对有趣的声控玩具非常感兴趣,喜欢操作会说话的小鹦鹉、一有声音就会扭动的扭扭虫等。中大班幼儿则对自制的科学玩具和可操作的、或能参与制作的废旧材料更感兴趣。如:与声音玩具相比,他们更爱操作磁铁玩具,因为磁铁玩具能给幼儿提供较广阔的探索空间,一块小小的磁铁能引发幼儿无穷的探索。(3)材料应具有趣味性。实践中我们觉得有趣的材料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他们能在操作中感受材料的动感变化,觉得有趣。所以,投放材料要适合幼儿“玩中学”的特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在“沉与浮”科学探索活动区,我们为幼儿准备了盛水的容器,以及各种材料制成的有趣的物品,如玻璃球、积木、铁块等。

环境科学专业实习报告

专业实习报告 学校:玉溪师范学院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班级:xx 级环境科学 学号:xxx 姓名:xxx

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各高校的扩招政策,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都在源源不断的增加,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此外,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中,专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专业实习能够让我们通过实践真正的了解社会,能让我们学到课堂之外的东西,也让我们开拓了视野,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在实习期间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的了解,让我们对未来自己的职业目标更加明确。我很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样的机会,在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过程,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一、实习的目的 在经过了大学四年的对环境科学专业的理论学习,让我们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知识都有一定的掌握。对于即将离开大学校园的我们来说,每一个大学生心中肯定都希望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是和自己的专业有关,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的每一个任务。此次的实习目的如下: 1、理论与实践结合。将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的环境科学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习,我们能够切身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需求,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自身对社会的适应性,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实习,了解环境科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从而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同时在实习过程中,获得更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增加我们的社会阅历;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在实践中锻炼胆量,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其他社交能力;

环境法概论论文

2013-2014第一学期 通选课《环境法概论》课程论文题目:环境管理不应该只是“一刀切” 学院:商学院 专业班级:201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学号:120803021027 学生姓名:张梦丽 任课教师:黄锦勇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 2013年11月

环境管理不应该只是“一刀切” 中文摘要 在近年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过度追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频发的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难也使人们意识到现在已经到了对我们破坏环境的行为负责的时候了,但是人们却过于心急,一心想着尽快修复破坏的环境,但“一刀切”的环境治理模式是否合适?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hould not only "one size fits all"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people gradually realize that excessive pursui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rought about by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 Frequent floods, dust storms and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make people realize that now also has come to destruction of environmen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time for us, but people are too impatient, intent on to repair the damage the environ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but the "one size fits al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model is appropriate? 关键词:环境管理一刀切发展 一、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需要依赖环境。环境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活动空间,也为人类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然资源,同时环境也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物提供了弃置消纳的场所。虽然《后天》只是一部电影,但是电影里面给我们的灾难警示决不能忽视,如果我们继续放纵破坏环境的行为的话,也许某天电影里的情节也会走出现实。所以,对于生态破坏行为的环境管理是迫不及待的。环境具有复杂性。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环境,对生态破坏行为的环境管理也应该随着环境的不同而不同。简单地以“一刀切”来管理所有的环境破坏行为显然显得不太适合。环境管理是迫切的,但不应该是盲目的,应该综合各方面的考虑因素,以期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都能兼顾的情况。 二、过去环保治理的误区 (1)没有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以近年来兴起的环保袋为例,虽然它可以循环使用,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是那么的方便,在购买鱼肉类产品时,环保布袋显然没有塑料袋方便,且环保袋也不是可降解的,环保袋使用的热情下降后,塑料袋仍然卷土而来。另外,虽然某些中小型企业也有环保意识,但是,购买脱硫、除尘等设备,建废水沉淀池等投入的资金是非常大的,在后期的运营和维护上,后期投入的数额也远比前期购买设备时的大得多,有些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没有考虑到的因素。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环 境创设 幼儿园里,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区域也是幼儿自由展示自己的空间。幼儿园良好的区域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但在以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些幼儿园的区角一度成为教师技能、手工制作的展示,教师动手动脑的多,幼儿动手动脑的少,教师设想计划多,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根本谈不上幼儿的参与,因此导致失去或影响区角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真正教育价值。为此,我园在如何针对实际,师幼互动准备和运用一定的材料进行区角设置,将空间作为一个可以支持幼儿交往、探索的环境,让环境协助幼儿之间的交流、谈话和互助,促进

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安静有序的区角活动环境 活动区域的设置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果,我园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设置区域时能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1)区域的数量。数量的多少主要依据活动空间和幼儿人数而定。我园的区角主要设置在幼儿午睡楼下的空间,如果区域数量过多则会造成幼儿活动拥挤的现象,因此,一般设5-8个区。 (2)区域的分隔。区域分隔科学、合理,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而且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有限,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很容易分散,若空间没有适当的分隔,则容易使幼儿感到杂乱无序,从而产生不稳定的情绪。如果区隔物过高,则不仅会影响幼儿的相互交往,而且容易使幼儿产生单调、沉闷的感觉。

3)区域的内容。多区单一内容或是多区多种内容。多区单一内容,即围绕一种内容设置多个区域,如围绕科学常识内容,设置小实验、沙盘、调色等,围绕科学数学活动内容,设置数数、匹配、排序等。多区多种内容,则是按照不同的内容设置不同的区,如:建筑、插花、阅读、表演、编织等等。 二、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过去,大多数幼儿参与环境设计创设的形式单一,参与程度表浅,往往仅限于美工方面的绘画、剪帖,有的甚至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即使参与活动变成了一种简单、呆板的"手工劳动",对主题区设计、资料收集、材料准备等方面的参与甚少,"我想布置什么"、"怎么布置"、"需要哪些材料"等问题无法主动思考。现在,教师重视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远比教师独立完成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活动区设什么标志"、"里面摆放什么材料、怎么摆"等问题,都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

幼儿园区域环境布置(科学区)

津南六幼教师理论学习内容 中一班张庆娜 幼儿园区域环境布置(科学区) 1、材料应有目的性。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是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也就是说,是将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中的。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把握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以班级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并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投放对幼儿有促进作用的材料。如,在认识“各种各样的锁”活动中,我们就在科学区里投放了各种各样的锁或图片,让幼儿自己在玩玩,看看中认识各种锁,了解其用途等。2、材料应有趣味性。 实践中我们觉得有趣的材料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主要是因为幼儿觉得材料好玩,他们能在操作中感受材料的动感变化,觉得有趣。所以投放材料要适合幼儿“玩中学”的特点,减少幼儿的压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果材料不注意趣味性,即使再有科学因素的材料也没有实际意义。 3、材料的丰富性。 丰富性首先可以理解为可供幼儿选择的材料具有多样性,如认知类和探索类;再则体现在材料的数量要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按自己的意愿添加和改变等。 4、材料的暗示性。 人对周围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疑惑,在缺乏对已有知识经验掌握的情况下,常常借助于知识的暗示性来进行认知,如认识某一产品,先阅读说明书等。因此也可以将暗示性蕴涵于材料中,这样无需教师手把手地教,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找出规律,按规律再进行模仿或创造。如,让幼儿观察蛋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浮起来的过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鸡妈妈救蛋宝宝的步骤图,让幼儿按步骤去试一试,感知蛋宝宝在盐水中浮起来的过程。 此外,投放材料时,教师还要学会从幼儿谈论的话题,选择玩具时的“抢手货”等细节中,发现幼儿正在关注的事物,发动幼儿收集相关的信息、材料充实到区域中。

环境科学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 (2008 届) 题目银川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泥原位 消减技术的研究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专业环境科学 年级08级 学生学号12008244683 学生姓名刘蕴超 指导教师李功 2011年11 月30日

毕业论文任务书 附表一 论文题目银川是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泥原位消减技术的研究选题方向环境科学 学生姓名刘蕴超所学专业环境科学班级 3 指导教师姓名李功所学专业职称 一、毕业论文基本要求(指导教师填写:包括学生论文应完成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要求、学生应遵循的学术规范、论文对本专业相关能力的训练要求等)。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二、学生学术诚信承诺: 郑重承诺:本论文在选题、写作、修订完稿过程中将保守学术诚信之要,由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所使用的相关资料、数据、观点等均真实可靠,凡论文引用他人观点、材料均将注明出处,保证不剽窃或不正当引用他人学术成果。如有违反上述内容者,本人愿承担一切后果。 学生签名:年月日 三、毕业论文合作者及分工: 四、毕业论文进度安排 阶段各阶段内容起止时间指导教师 检查签名第一阶段填写开题报告,确定论文题目2011.11.20——2011.12.25 第二阶段文献检索及综述,撰写论文大纲2011.12.26——2012.01.20 第三阶段实验,撰写论文初稿2012.01.21——2012.02.20 第四阶段修改论文初稿,提交论文二稿2012.02.21——2012.03.20 第五阶段修改论文二稿,提交论文三稿2012.03.21——2012.04.20 第六阶段修改论文三稿并定稿2012.04.21——2012.05.20

生态环境概论英语论文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may feel that the climate has been getting steadily warmer and warmer in recent years. Places which used to be abundant in snowfall have frequently experienced no-snow winters. Drought lasts longer in some dry areas. People find that without air conditioners they could hardly work or fall asleep on hotter summer days. The sid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are alarming. A warmer global climate melts the ice caps, raising sea levels. What is more, it disturbs weather patterns, causing droughts, severe storms, hurricanes (飓风). People suffer a lot from disasters relevant to global warming. However global warming is mainly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greenhouse gases generated by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nitrogen oxides and carbon dioxide. If the atmosphere in the absence of such gases, the Earth will become too cold and not suitable for biological survival. In the atmosphere of greenhouse gases have a certain thing is only natural that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there is evidence that even in the absence of human impact, we will enter another ice age. But our concern is the face of the earth's greenhouse gases increasing so quickly has been a threat to life on Earth. Human activities have led to global warming, such as deforestation, which means that a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into oxygen, and the burning of fossil fuels lead to sea-level rise, Antarctic melting snow and ice temperature. Mean sea-level rise can be used to reduce the land area, melting the ice means that the release of any hazardous substances may also cause further sea-level rise. 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of bacteria and viruses will also provide a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我国古代对此就有精辟的论述,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强调环境对人的感染作用。“孟母三迁”的故事又说明培养人才要重视环境的选择。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认为,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幼儿园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之一,对幼儿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教育意义尤为重要。科学地创设幼儿园环境,有利于让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直观和综合的教育,让幼儿参与和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科学地创设幼儿园环境呢? 1.结合幼儿兴趣增加区域环境内容 增加区域环境内容与幼儿活动质量息息相关,能够让幼儿尽情尽兴地探索他们的世界。活动区域必须是丰富多彩且具有科学性的,但增加环境内容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幼儿的注意力并不能长时间集中,且过于复杂的环境虽然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但是也可能让他们三心二意,这和幼儿教育目标是相违背的。所以我们在创设区域活动环境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活动主题,做到有的放矢,结合幼儿的兴

趣对环境进行创造。一般来说在进行区域活动之前应该事先与幼儿进行沟通,再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教育目标,制订区域活动规则。 2.环境创设要考虑幼儿的个性差异 环境的创设还应结合幼儿的不同需求与实际能力,尽量地提供一些实际操作性强、趣味性高的材料来让他们自己动手研究。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是有差异性的,不同的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创设区域活动环境的过程中不能有“一刀切”的思想,不但要考虑到“吃不了”的幼儿,同时也应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合适的环境中成长。例如,为了帮助幼儿动手能力的提升,我们可以在活动区域设置“夹豆豆”这一游戏内容,准备好豆豆和特殊的筷子之后,让孩子用筷子将放置于玻璃瓶中的豆豆夹出来,而一些动手能力较弱的孩子或者动作较为缓慢不习惯使用筷子的孩子,我们可以在旁边放置几把小勺子,让他们用勺子将豆豆舀出来。这样每个幼儿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让他们都能够获得满足感。 3.区域活动中创设“互动性环境” 幼儿园区域活动主要目的是为幼儿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依旧离不开师生的互动。我们应该为孩子们创设愉悦、宽松的区域活动环境,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活动内容与活动伙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类活动之中,为此,我们应该将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成为互动性环境。但是现阶段很多教师

【完整版毕业论文】环境科学概论论文

北京环境现状问题及影响 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人类生存基本物质需要的、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大气污染造成的几大公害事件,令世人震惊,也使世人觉醒。虽然经过不懈努力,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大气环境状况得到了改善,但全球性的、新的大气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大气环境的问题一再提醒人们在追求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要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大气环境。我国城市环境状况十分令人担忧,据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测算,全球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八个,首都北京被列为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早在1998,年和1999年,北京就曾经出现过严重的大气污染情形。在华北地区,包括欢度国庆节的首都,都被五级污染物所笼罩,连续几天没有好转。而且还显示出,这是一种区域性的,而不是北京地区局部性的大气环境质量问题。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郑州、济南等城市群的大气污染趋势的同步性相当一致。这表明华北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变化具有区域性特征。当时,由于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不大,空气质量状况问题严重。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防治研究的不断深入,从以人为本、绿色城市等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为加深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认识和转变观念提供了前景和希望。北京市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将改善城区周边地区大气环境质量作为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北京市大气污染问题的治理还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北京己进入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光化学

烟雾的复合型污染时期,北京城区的通风能力不断降低,热岛现象有逐年增强的趋势,解决好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使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建立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系统,这样才能保证北京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步伐。特别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如何更好的防治大气污染,提高北京的环境空气质量,展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解决北京大气污染问题迫在眉睫,改善北京的国际形象势在必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撰写此文,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为完善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奉献绵薄之力。 回顾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的历史,大气污染像一个梦魔,一直萦绕在地球上空,徘徊不去,愈演愈烈。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己明白地告诉人们:梦魔已经化作现实。而作为文明集中、工业发达的城市,则遭受着更为严重的大气污染。全球许多大城市的空气质量,已恶化到威胁人们健康的程度。我国的大城市在20世纪70年代拥有比较好的环境质量,蓝天碧水、空气清新。而现在,我国有8个城市名列全球10名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列,全国500多座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卫生标准的不到1%,我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是环境保护的首善之区,在环境保护上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目前北京市大气污染仍很严重,大气环境质量不容乐观。随着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临近,如何实现绿色奥运的理念对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举办奥运会对北京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此,控制大气污染、提高北京市的环境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 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那两种汞化物毒性最大1.4 (1)HgO(2)Hg2Cl2(3)Hg(4)Hg(CH3)2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优势1.2 (1)资源低消耗(2)成本多效益(3)设计多样化(4)工程人为化 3、全球环境变化中次生环境问题1.3(1)酸雨污染(2)水土流失(3)生物多 样性锐减(4)海洋资源保护 4、复合污染生态效应机制1.4 (1)协作作用(2)相互作用(3)降低作用(4)独立作用 5、环境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1.3 (1)环境监测(2)网络(3)科技期刊(4)学术讲座 6、河流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原则3.4 (1)城市污染(2)面源污染(3)河流的宽度(4)河流的深度与流速 7、有效预防污染最重要的手段2.4 (1)污染控制技术(2)法律与法规(3)环境经济手段(4)公众参与 8、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指标1.2 (1)TSP(2)NOX(3)灰尘(4)病毒 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4 (1)节约资源与能源(2)推行污染治理与管理(3)制定法律与法规(4)绿 色生活方式 10、与绿色核算相比经济核算的不足:1.4 没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2)计算成本不准确(3)没有计算人类的消费(4)(1)

环境成本费用 二、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 1、有机污染物与POPs 有机污染物是指由人为因素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由于超出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而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并造成危害的有机物质。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2、全球环境变化与温室效应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CO2、CH4、N2O、O3、CFCS、O3等物质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特性,即温室效应。 3、污染物河口扩散模式与海水入侵 污染物河口入海的扩散模式:p233 由河口向海湾的流线多呈喇叭状,在稳定条件下,污染物以半圆形散布。设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相等,连续流入的污染物浓度为p0,则在半径为r处的污染物浓度。 海水入侵:指河口生态系统由于入海水量的不足或断流,导致咸淡水平衡被打破,使海水倒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量、水沙平衡,同时也会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产生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和地下水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4、生态系统结构与景观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研究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今天的幼儿教育已经走向开放的教育。时间、空间、教材、结构的开放、完整幼儿的培养、整合教育的出现、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模式等等,都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而且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于是区域活动便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并获得幼儿教师及孩子们的喜爱。幼儿的主体性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感知来积累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显然,环境在区域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探索如何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在区域活动中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具有开放性的环境,体现幼儿园特色,使其发挥环境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环境及材料作为区域活动的基础,是幼儿构建知识的依托,良好的环境还容易建立起和谐、自由、轻松的教育氛围,有利于推动幼儿教育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2、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参与者,有利于培养其任务意识,有目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讨论决策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形成。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活动区域,体现合理、开放、宽松的教育理念,使幼儿获得充分、和谐发展。 2、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3、引导教师克服区域环境创设过程中在目标上的盲目性及对环境认识的片面性。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区域活动及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供研究参考,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前瞻性。 2、调查法。通过观察、座谈、问卷等方法把握研究动态,收集事实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3、行动研究法。即通过对各班区域活动组织情况的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制定措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得出结论并在实践情境中进一步检验这些结论。 4、总结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召开有关研讨会、观摩会等,积极推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有效经验,及时指导做好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资料积累工作。 五、相关概念 1、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以个别化学习为前提,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材料、玩具和学具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拼搭等活动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2、环境创设: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指以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目标的,在幼儿、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下,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影响、美化和积极利用,使之更加适合幼儿成长的一个动态发展的活动过程。 六、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1、选定课题,成立课题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