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预习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3.3课题3 元素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4.2元素【学习目标】:1.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及理解。
2.元素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3.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重点: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及理解。
难点:原子与元素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讲练结合,【学习过程】:[新课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这三种常见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而一个氧气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氧化汞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所有这些物质中所有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都归为一类,称为氧元素。
同理,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核电荷数为7的一类原子称为氮元素。
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呢?[学生活动]:阅读P73一.元素1、概念:具有相同____________(即核内质子数)的__________的总称。
[问题]:判断是否是同种元素的依据是什么?如何理解概念中“一类”二字的含义?注意:(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是判断是否是同种元素的依据。
(2)“一类原子”指的是其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所含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所以把它们归成一类,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3)元素是一个描述原子种类的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学生活动]:看书、了解、讨论认识到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氧、硅、铝、铁。
2、地壳中含有元素按含量排列:______________钠钾镁。
(养闺女贴给哪个美)3、元素与人体健康:生命必需元素(20多种)(大量元素:C、H、O、Ca、Na等,微量元素:Fe、I、Zn、Mn等。
)4、原子和元素比较表,体会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正确掌握这一用语,对学好化学科有重要作用。
[学生活动]:阅读P74-75读出元素名称,注意元素符号的写法,并将元素进行分类,总结出元素符号的意义。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课题课题3元素单元第三单元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的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概念。
2022新课标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此前学生已经了解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已学习了原子的结构。
因此本课题就从微观的角度对它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认识统一起来。
由于学生没有同位素的知识,因此元素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实际应用中容易将其与原子混淆。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通过对有关元素符号知识的自主学习,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体会元素符号的科学性。
科学思维: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元素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分析,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包含的信息。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意识。
重点元素符号及其表示的意义。
难点元素符号及其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元素符号和元素中文名称的由来引入新课。
了解元素符号的由来。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元素符号的必要性。
讲授新课一、元素符号1.书写规律:(1)一个字母的大写(碳C 氧O)(2)两个字母的前面大写后面小写(钠Na 镁Mg)书写元素符号,熟记33种元素符号通过对有关元素符号知识的自主学习,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宏观)(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3)部分元素符号有三个意义。
(对于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单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单质。
)【注意】元素符号前面有系数,就只表示微粒个数!只表示微观意义,不表示宏观意义。
【练习应用】1.用化学用语填空3个氢原子_________2个锌原子_________ 10个碳原子________n个硫原子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2H_________ Zn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2+__________3Mg2+___________ 号,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体会元素符号的科学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无答案)

淮滨一中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课题: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主备:黄明福授课时间月日我的收获:(小展示)我的疑惑:(大展示)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了解元素在地壳、生物细胞中的分布;知道元素的分类。
2;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并与微观认识统一起来。
【导学】我们已经知道,英语单词有很多。
但构成这些单词的字母只有26个;同样,世界上的物质也有很多,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也只有100多种。
可见,有些物质中很可能出现相同的元素。
比如:碳酸钙(3)、氧气(O2)、二氧化碳(2)、水(H2O)它们都含有氧元素。
那什么是元素呢?这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独学】1、阅读书本P59页,用分子原子填空。
水←水←氢、氧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氧、碳都含有氧(质子数为8) →氧元素氧气←氧←氧2、结合以上学习,总结出元素定义。
元素是的一类的总称。
我们能确定: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2、氢元素与碳元素的最大区别是,3、在氧气(O2)、二氧化碳(2)、水(H2O)三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因为这类原子具有相同的,故把它们都称为氧元素。
合作探究(一):在原子的结构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此定义中为何说质子数相同而不说电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学法指导:结合原子结构和离子的形成。
)合作探究(二):此定义中“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学法指导:结合课本P56注释(1))答:核电荷数而核内的一类原子。
引导探究:定义中“总称”说明了元素的什么特点?元素是概念。
只讲不讲。
【互学提高】:有下列说法没有错误?错的加以改正:1、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2、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 个元素。
合作探究:阅读书本P59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法指导:结合反应物、生成物的构成微粒和组成元素来思考、比较。
)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原子,元素。
元素原子概念有()化学变化中的()区别宏观,讲不讲微观,既讲又使用范围举例水是由和组成元素描述水分子是由和构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 导学案设计(2课时全,含配套练习 无答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知识梳理1、物质是由构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质是由、、这样的微观粒子。
2、分子的性质为①②③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保持其的最小粒子。
5、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6、构成分子。
二、合作探究实验(一)观看品红扩散实验归纳:分子不断作运动,其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
实验(二)观看氨水与酚酞的实验归纳:(1)酚酞溶液:色溶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遇碱性溶液变红。
(2)浓氨水溶液:主要成分为,色碱性溶液。
(3)实验现象,盛有氨水的烧杯中溶液;盛有酚酞的烧杯仍为无色。
(4)实验分析:氨水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的烧杯里;氨水具有挥发性;酚酞遇碱性溶液(氨水)变红。
【补充】可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花香扩散、晾干衣服实验(三)观看酒精与水混合的实验归纳:分子之间有,一般来讲,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时所占的体积不同。
【补充】可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热胀冷缩、气体容易压缩。
实验(四)观看水分子分解视频,阅读课本P50页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1、用微观的角度审视原有的概念物理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本身,只是分子的改变。
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本身,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纯净物: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混合物:不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2、分子: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粒子。
概念要点①②③3、同种物质的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的化学性质。
4、分子是由构成。
5、原子:原子是中最的粒子。
概念要点①“最小“指的是在化学变化中不可拆分。
【课堂练习】课时1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构成物质的粒子是不停地运动的C.热胀冷缩是由于粒子大小发生了变化D.通过普通显微镜即可观察到分子和原子2.下列不属于粒子基本性质的是A.分子很小B.分子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对下列课本中涉及的图片或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A.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B.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C.只能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才能使硅原子运动D.品红扩散是品红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4.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D.在固体物质中,分子是静止不动的5.游客闻到芍药花香扑面而来,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不断运动B.分子很小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分子间有间隔6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个数增多C.分子间间隔变大D.分子体积变大7.下列事实,不适合用“粒子间有间隔”的性质来解释的是A.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B.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C.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D.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L8.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通过气味辨别氨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9.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3元素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学习重难点】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难点: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学习过程】一、【自学互助】(一)自学内容及要求1.阅读教材第59页内容,初步了解元素的概念。
2.阅读教材第60页的图3-17,了解地壳中含量排名前四位的元素。
3.阅读教材第60页的图3-18,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4.阅读教材第61页内容,初步了解元素的表示方法和元素符号的意义。
(二)自学检测(1)元素的定义:元素是()相同的一类原子的 . (2)地壳中含量排名前四位的元素分别是。
(3)元素符号采用的是文的第个字母()表示。
(4)物质由元素,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由原子。
我的疑惑:二、【展示互导】钙片的主要作用是补钙,这里所说的“钙”指的是什么?三、【质疑互究】(一)理解元素的定义已知有氕、氘、氚这三种原子,它们的质子数、电子数和中子数如下表所示。
讨论与交流:(1)以上三种原子有什么共同特征?(2)我们把这三种质子数都是“1”的原子统称为氢。
(3)已知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那么在描述“氢元素”时,应该说一个氢元素,还是一种氢元素?“氢原子”又该如何描述?通过以上讨论,请归纳出元素与原子的区别?(4)硫 +氧气二氧化硫;过氧化氢氧气 + 水(S) (O2) (SO2) (H2O2) (O2) (H2O) 在上述化学反应中,由于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都,元素的种类也。
(5)根据教材第60页图3-18,请归纳出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氧化碳(CO)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一氧化碳(CO)是由一个碳元素、一个氧元素组成的()(3)1个一氧化碳分子(CO)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的()(4)一氧化碳(CO)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二)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已知氯元素符号为“Cl”,可以表示氯元素,也可以表示“一个”氯原子。
人教课标版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3元素 导学案(无答案)及教学设计-精选教学文档

`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三元素一温故而知新1 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2 原子由位于原子正中心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构成._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其中__________带正电,___________不带电,______________带负电.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3请你画出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加碘食盐中添加的是碘这种物质吗?[查阅资料]:碘这种物质遇淀粉会变蓝。
[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在试管中加入10滴淀粉溶液,再滴加5滴碘水2在试管中加入10滴淀粉溶液,再滴加5滴食盐水[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加碘盐中添加的是什么呢?二学习新知1 元素的定义: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类___________的总称.这类原子指的是①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不同的.②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不同的.2 元素的种类是由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3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元素只讲__________不讲_____________.原子既讲__________又讲_____________.4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①物质由_________构成.②物质由___________组成.③分子由___________构成.④一个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例如:水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由_______________构成一个水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中考变式训练]1 二氧化碳由___________组成,由_________构成.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2 氦由_________组成,由_________构成.3 氯化钠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由________构成.[讨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思考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探究蔗糖的元素组成:【提出问题】蔗糖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一种食品,你是否想过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猜想】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蔗糖在锅里,加热时间过长,会变成褐色,因此。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 第三单元 课题3 (一) 元素、元素符号(无答案)

课题3 (一)元素、元素符号一.元素1.概念:具有相同(即)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决定元素的种类是,不同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
3.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决定。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填“改变”或“不改变”下同),原子,元素。
5.在地壳中的含量,位于前五位的元素符号依次是,其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它与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符号是。
二.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组成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由组成。
2.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由或或构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等。
(举三例)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等。
(举三例)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等。
(举两例)三.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书写:第一个字母要,第二个字母要。
2.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2)表示;如果这种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元素符号还可表示。
3.元素的分类:可分为元素和元素。
1.在下列表里填写符合要求的符号或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填空。
(1)铁是由铁组成的,由铁构成的;(2)二氧化碳由碳和氧组成的。
由二氧化碳构成的。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和氧构成的。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和2个氧构成的。
(3)氯化钠由钠和氯组成的;由钠和氯构成的。
3.下列对元素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粒子的总称B.相对原子质量相同的一类原子原子氢原子C .中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D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4.部分品牌香烟中镉含量为3.21μg/g ,铅为2.65μg/g ,这里的镉、铅是指( )A .原子B .离子C .分子D .元素5.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是( )A .金刚石B .硫酸铜C .一氧化碳D .铁6.下列关于NaNO 2、Na 2O 2、SO 2、O 2等四种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都含氧气B .都含氧元素C .都含氧分子D .都含2个氧原子7.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二者的不同点有( )①原子中的电子 ①核内的中子数 ①核内的质子数 ①相对原子质量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8.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设计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无答案)

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学习目标】1. 记住并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2. 了解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的不同;3.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并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4. 学习应用对比、分类、概括、归纳等思想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
重难点: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第一课时【探究新知】【活动1】元素的概念 思考与交流:1.氧气(O 2)、水(H 2O)、二氧化碳(CO 2)的组成有何共同点?归纳小结: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统称为_____。
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统称为________。
请你给元素下定义: 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质子数为8的一类原子统称为______________。
延伸拓展:※1. _________________决定元素种类,即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①元素—— 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例:水(H 20)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②分子、原子——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例:水(H 20)由______________构成;水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一个水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针对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KMnO 4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
( )(2)KMnO 4由一个钾元素、一个锰元素、四个氧元素组成。
( )2. 大多矿泉水瓶的标签上印有如下字样:Ca ≥4.0mg/L 、Mg ≥0.5mg/L 、K ≥0.35mg/L 、Na ≥0.8mg/L 等,这里的Ca 、Mg 、K 、Na 是指( )A .元素B .分子C .原子D .都不是 交流讨论:下列反应中:水 氢气+ 氧气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H 2O ) (H 2) (O 2) (S )(O 2) (SO 2)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原子以及元素种类分别是否发生改变?小结归纳:在化学反应中,________种类改变,而 和 的种类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元素
●○预习导学
1. 完成下表,并回答相关问题:
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碳原
子① 6 6
② 6 7
③ 6 14
表中三种碳原子的共同特点是相同,总称为氧。
2. 氧氧气(O2)氧氧
3. 元素符号“O”表示的意义:,。
●○知识梳理
1. 元素
(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即)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不同点是它们原子的的不同。
(3)请完成元素、原子、分子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图。
物质
(4)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按质量分数,居前四位的元素为。
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2. 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特点
水分解:H2O H2 + O2
反应前反应后
物质
分子
原子
元素
结论: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元素种类
3. 元素符号
(1)书写: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_____ ,第二个字母要_____ 。
如铝元素的符号为______。
(2)含义:①(宏观);②(微观);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后,只表示,不能表示。
(3)元素
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
注意:Fe、C、He等三类,其元素符号还可表示相应的物质。
4. 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按元素原子的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原子序数= = = 。
(2)横行(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
每周期(第1周期除外)以元素开始,过渡到元素,最后以元素结束。
(3)纵行(族):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
(4)单元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占据一格,包括四个方面的信息:
●○中考范例
1.(2018 •牡丹江)硒有防癌、抗癌作用,这里的“硒”指的是()
A.分子B.原子C.元素D.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