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水利分片介绍
河道蓝线

蓝线是指河道工程的保护范围控制线。
河道蓝线范围包括河道水域、沙洲、滩地、堤防、岸线等以及河道管理范围外侧因河道拓宽、整治、生态景观、绿化等目的而规划预留的河道控制保护范围。
[1]河道蓝线是城市规划的控制要素之一,是水务部门依法行政,指导河道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建设用地定界依据之一。
河道蓝线主要作用是控制水面积不被违法填堵,确保防汛安全。
根据市、区水利行政部门批准的水利等河道规划,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河道规划用地范围控制线的绘制。
一般有五条线组成,有河口线,河道中心线和陆域控制线。
[2]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编制河道蓝线的原则河道蓝线的编制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它不仅要考虑河道行洪、排涝、航运等功能,还应考虑到人与水的和谐相处,因此,河道蓝线编制的指导思想应是:以人为本、追求人与水和谐相处,保持上海所具有的江南水乡特色;与上海水务发展总体思路相一致,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相统一,做到水资源“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使河道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达到较好的结合。
这样,河道蓝线的编制就不应是任意的、盲目的,而必须遵循如下一些基本原则:1遵循流域水利规划和区域水利规划的原则。
这是河道蓝线编制的依据。
流域水利规划是全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符合全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是为全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
而区域水利规划是流域规划在一定区域的具体化,它必须符合流域水利规划,是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
对上海而言,上海市河道蓝线的编制既要符合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的水利规划,同时,也必须符合上海市水利分片治理规划,是上海市水利分片治理规划所确定的河湖水网系统的具体体现。
2遵循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这是河道蓝线编制不可缺少的环节。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是上海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和依据,河道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河道蓝线的编制应充分体现河道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
闵行区水利规划

精心整理闵行区水务规划水利篇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年11月院长:周建国精心整理分管副院长: 胡 欣 总工程师: 徐 贵 泉审 核: 卢 鼎 元 徐 贵 泉 项目负责人: 张 海 燕计算负责人: 徐 贵 泉 苏 成 斌 陈长 太 张海 燕 李学 峰第七章 几点意见和建议区位特社会经 存在问 规划依第五节 规划指第一节 防洪(第二节 区域除第一节 规划目第二节 水环境前言上海市属太湖流域最下游的低洼感潮河网地区,历史形成的河网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综合的功能,如行洪、容量、生态环境、小气候调节、内河航运规模,主要受行洪、除涝等防汛安全条件设,河网综合功能已提升到人居环境质量闵行区地处上海中心城区西南部,地两岸,总面积372.73km2。
本区域原是典众多,河网纵横。
近年来,闵行区的城市速的进步,行政区划、人口、用地性质、别是河网水系变化更大;水务一体化的新协调发展的角度对水利规划提出了新的要体规划提出闵行要成为100%城市化地区,要成为具有现代化城市形、生态城区。
、新形势、新机制、新机遇,原有已被不同有必要进行调整和修编,以达到安全、有效、使之符合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符合城市可受闵行区水务局的委托,我们依托太湖流域,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针对闵行区的区水利分片特点,以提高地区的水安全保障能景观,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为展现闵行全是前提,环境是核心,生态是基础,景观指导思想,编制了较宏观的控制性规划。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自然概况一、区位特征闵行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西南部,位于东经121°15′~121°34′、北纬30°58′~31°15′之间,形似一把钥匙,东与徐汇区、浦东新区、南汇区相接,南与奉贤区隔江相望,西和青浦区、松江区接壤,北邻嘉定区、长宁区,总面积372.73平方公里,见图1-1、图1-2。
吴淞江流经闵行区北沿,黄浦江纵贯南北,把全区分成浦西、浦东两部分,淀浦河又将浦西部分分成淀北区在水利分片上分属“淀北片”、“淀南片,见图1-3。
上海市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

松浦大桥原水取水口
水域:盐铁塘/叶榭港至斜泾河的黄浦江水域。
陆域:
北岸边界为:盐铁塘、黄浦江北岸沿100米、松浦大桥取水泵站北边界、女儿泾、黄浦江北岸沿线50米、斜河泾;
南岸边界为:叶榭港、黄浦江南岸沿线100米、堰泾港东侧约780米。
金山黄浦江原水取水口
水域:一号河/清水港至紫石泾的黄浦江水域。
陆域:
北岸边界为:一号河、黄浦江北岸沿线100米、紫石泾河口对岸;
南岸边界为:清水港、黄浦江南岸沿线100米、金山取水泵站南边界、紫石泾。
松江斜塘取水口
水域:老古浦塘至沪杭铁路的斜塘水域。
陆域:
东岸边界为:老古浦塘、斜塘东岸沿线100米、沪杭铁路;
西岸边界为:老古浦塘河口对岸、斜塘西岸沿线100米、沪杭铁路。
上海市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
———————————————————————————————— 作者:
———————————————————————————————— 日期:
总体说明
(1)青草沙、陈行、东风西沙水源地为封闭的水库型水源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二级保护区。
(2)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为开放的河流型水源地,在划分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的同时,仍保留准保护区。
(3)4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总面积约135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近20%,涉及9个区县。
(1)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边界说明
① 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与边界
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共包括4段,分别为青浦太浦河原水取水口一级保护区、松江斜塘原水取水口一级保护区、金山黄浦江原水取水口一级保护区和松浦大桥原水取水口一级保护区。
上海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

海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第三节 上海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黄浦江是上海市供水的主要水源。
由于历史原因,上海自来水的水源取水口与下水道排水口的位置犬牙交叉,城市水厂 口设在中游,只有 1% 的闵行水厂设在上游。
历年来生活污 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入黄浦江,使黄浦江的水质严重恶化。
1980年6〜10月,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受市政府的委托,组织市内 24 个有关单位的科技人员,专门讨论上海市自来 水的用水发展规划和水质的改善途径。
认为利用现有给水设 备,另觅新水源,是最切实可行的方案。
对新水源的选择, 比较了长江取水、淀山湖取水、黄浦江上游取水 3 个方案的 优缺点。
经过专家反复论证,认为利用现有给水系统,将取 水口移至黄浦江上游作为新水源,在经济上是合理的,技术 上是可行的。
1984 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黄浦江游引水工程设计任务书》 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的总规模为 500 万立方米 /日(1994 年期工程兴建时改为 540 万立方米 /日),为节约近期投资,工程分两期建设,均由上海市政院设计。
一期工程从临江取 水,设计规模为每日 290 〜 310 万立方米, 1987 年 7 月 1日建成通水。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芮杏文、市长江泽民参加通期工程于 1994 年起兴建, 从松浦大桥附近取水。
期工程获 1988 年上海市优秀设计一等奖、 1989 年国家优 秀设计银质奖。
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为上海市的重点工程,也是当时国内最 大的城市供水工程。
为了确保这项工程的设计做到优质快速, 中共上海市政院党委决定由院长徐彬士到现场,担任现场工 作组组长,设计负责人陈宝书、中约占 70% 能力的取水口设在黄浦江下游, 28% 能力的取水水典礼范民权常驻现场及时解决各种技术上的难题,直到竣工通水。
、取水构筑物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最终取水点设在黄浦江松浦大桥附近,在女儿泾与得胜港之间,该处河段属凹岸起点,水深流大,与航道的矛盾较小。
上海水系介绍

呈菱形,呈东北~西南方向,南宽北窄,形似葫芦。淀山湖主要受纳太湖流域来水,出水
经黄浦江流人长江口至东海,沿湖进出河流众多,总计59条,周围湖泊毗邻江脉流向千里, 主要进水河有急水港、大朱库、白石矶,出水河有拦路港、西旺港、石塘。
淀山湖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江南黄金水道,江南的水运丝路之一,在历史上江南地区的运
上海水系之吴淞江(苏州河)
上海水系之吴淞江(苏州河)
吴淞江,古称松江或吴江、亦名松陵江、笠泽江,太湖三江之一。发源于苏州市 吴江区松陵镇以南太湖瓜泾口,由西向东,穿过江南运河,在今上海市黄浦公园 北侧外白渡桥以东汇入黄浦江。吴淞江流经吴江、苏州、昆山、嘉定、青浦以及 上海市区。以北新泾为界,吴淞江上游被老百姓称为吴淞江,而北新泾以东为吴 淞江下游,进入上海市区后上海人称之苏州河。吴淞江的别称“松江”是今上海 地区古代行政建置“松江府”的命名来源,苏州河催生了几乎大半个古代上海, 后又用100年时间成为搭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水域框架。吴淞江下游近海处被称为 “沪渎”,是上海市简称的命名来源 吴淞江是重要的航运枢纽。吴淞江全长125公里,上海境内54公里,平均河宽约40 至50米,总流域面积为855平方公里,是一道很美的风景线。
上海水系之简要介绍
上海水系之简要介绍
上海水系之简要介绍
上海地处华东地区,在长江三角洲冲积而成的平原上,地势北东南略高,黄浦江两岸略
低,西部的淀山湖地势最低。上海作为烟雨江南的一部分,江湖河网密布,港叉纵横交 错,就其水系的分析和起源,主要存在三江一湖: 1)中国最大的内陆河-长江的长江口及其周边水网; 2)发源于太湖周边水系汇聚而形成的淀山湖水网; 3)发源于淀山湖的黄浦江水系及沿江水网; 4)发源于太湖的吴淞江水系以沿江水网。 在这三江一湖其间,又有数量众多的河道、桥梁、港汊以及众多的支流沟通疏散,形成 密集而通达的上海水系分布图。
上海四大水源地的故事——陈行水库:上海第一座长江水源水库

物 理 、化学 、生物 学 调 查 : 1987年 ,列 为 市重点
陈 行 水 库 位 于 长江 口附 近 ,属 于 长江 边
科 研 项 目的 《长江 一 海 城 市 供 水 第二 水 源规 滩 水 库 ,一旦 遭 遇 成 潮 ,海 水 倒 灌 便会 影 响水
划 方 案 研 究 》由 L海 市 科 学 技 术 委 员 会 和 上海 库 水 质 陈行 水库 采 取 “避 成 蓄 淡 、避 污 蓄清 ”
作 逐 步 开 展 1986年 起 , L海 市 自来 水 公 一J组 快 一1 程进 俊 2008年 水 J车大堤 加 I古1加 高后 库
织 有关 单 f 对 长江 沿 岸徐 六泾 、 茆沙 币1l宝 钢 水 容增 JJI】至 950万 方 米 ,输 水泉 站 改造 后 能 力
库 等 地 进 行 持 续 3年 、共 70项 监 测 项 目的 水 质 可 达侮 日 206 立 厅米
的 98.8%,但受 潮 汐影 响 .每 年 f^季 、K汀 水
Hale Waihona Puke 陈 行水 厍一 期 J 程 于 J992年 6月竣 j:.没
年 常 受 成 潮 入 侵 影 响 ,水 巾 禽氯 度 离 于 饮 J1J水 汁库 容 830万 立 方 米 .输 水 系统 的 供 水 规模 为
闵行区水利规划

闵行区水利规划200311院长: 周建国分管副院长: 胡欣总工程师: 徐貴泉审核: 卢鼎元徐贵泉项目负责人: 张海燕计算负责人: 徐貴泉苏成斌陈长太制图: 苏成斌陈长太张海燕俞谞华其它主要工作人员:丁国川李丽李学峰俞谞华钟黎平目录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区位特征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第三节存在问题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第四节规划依据和规划内容、范围第五节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年限第三章水安全保障规划第一节防洪(潮)规划第二节区域除涝规划第四章水资源调度及水质现状第一节规划目标和水质现状第二节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调度第五章水景观构想第一节景观水系布局总体结构第二节重要节点第三节水景观实施策略第六章分期实施建议第七章几点意见和建议前言上海市属太湖流域最下游的低洼感潮河网地区,历史形成的河网经济、合理等综合目标,使之符合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符合城市可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综合的功能,如行洪、除涝、水资源调度、水环境持续发展的要求。
为此,受闵行区水务局的委托,我们依托太湖流域容量、生态环境、小气候调节、内河航运等,但河网的布局、数量与规划,立足区域水利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针对闵行区的区规模,主要受行洪、除涝等防汛安全条件控制。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建位特点、城市规划特点、水利分片特点,以提高地区的水安全保障能设,河网综合功能已提升到人居环境质量要求达到舒适、安全的高度。
力,改善水环境,营造水景观,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为展现闵行闵行区地处上海中心城区西南部,地跨黄浦江东西和淀浦河南北生态城区形象,本着“安全是前提,环境是核心,生态是基础,景2两岸,总面积372.73km。
本区域原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地区,河流观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的指导思想,编制了较宏观的控制性规划。
众多,河网纵横。
近年来,闵行区的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有了飞速的进步,行政区划、人口、用地性质、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河网水系变化更大;水务一体化的新机制从“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对水利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轮的闵行区城市总体规划提出闵行要成为100,城市化地区,要成为具有现代化城市形象的经济强区、文化大区、生态城区。
上海市分片水资源调度方案优化

s c h e d u l i n g i n S h a n g h a i Ci t y
XU Gu i q u a n ,CHEN Ch a n g t a i ,T ANG Yi n g z h o u
( 1 . S h a n g h a i W a t e r E n v i r o n m e n t R e s e a r c h S t u d i o o f S h a n g h a i Wa t e r A u t h o r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5 0 ,C h i n a 2 . S h a n g h a i Wa t e r P l a n n i n g a n d D e s i g n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S h a n g h a i 2 0 0 2 3 3 , C h i n a )
上海 市分片水资源调度方案优化
徐 贵泉 ,陈长太 , 唐迎 洲
( 1 . 上海市水务局水环境研究工作 室 , 上海 2 0 0 0 5 0 ; 2 . 上海 市水务海 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上海 2 0 0 2 3 3 )
摘要 : 为提高水资源调度改善水质效果 , 利用黄浦江水系、 崇明岛河网水量水质模型 , 在分析评估上
海 市水资 源调度 现状 效 果的基 础上 , 从 引排 水 口 门配 置 、 水 闸开 启方 式 、 水位控 制条件 等 方 面考虑 , 研 究分片水 资 源调 度 优化 方案 。通过 引排 水量 大小 、 水 质 改善效 果等 多方案 分析 比较 , 提 出了分 片 水 资 源调度 优化 方案 。 结果表 明 :分 片 C O D 平均 浓度 改善 3 . 1 % ~1 6 . 9 %; 分片 N H 一 N平均 浓度 改善 3 . 4 %~ 2 8 . 1 % 。C O D浓度 为 : 劣V类水的 河网面积减 少 3 7 . 1 %, I I I 类水 的河 网面积增加 3 3 . 4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青松大控制片
青松大控制片包括吴淞江以南、黄浦江以北、淀山湖-拦路港-斜塘以东、东向阳河-茜浦泾-女儿河以西的大片低洼腹地,控制圈周长163公里,控制区总面积758.23平方公里,其中可调蓄水面积占9.25%,耕地面积73.05万亩。
行政区域涉及青浦县的城厢镇、徐泾、赵巷、华新、凤溪、重固、白鹤、赵屯、大盈、香花桥、环城、盈中、朱家角、沈巷以及松江县的松江镇、泗泾、洞泾、仓桥、五里塘、华阳桥、车墩、泗联、佘山、天马、昆冈、大港、塔汇、新桥、九亭等28个乡镇。
这一地区处于太湖流域下游碟形洼地的东缘,地面高程大多在3.5米以下,其中3.2
米以下的低田有52.5万余亩,2.5~2.8米占全境面积一半以上。
境内河网密布,进行圩区建设以前,洪涝、渍害严重,大部分低洼田常年产量远低于高田。
50年代后期,开始实施联圩、并圩,加固圩堤以及建闸置泵等小包围圩区建设,至70年代中期,该地区内已建设大小圩区133个,明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然而由于新联并的圩区规模仍然较小,地下水位和内河水位都较难控制,农业生产的发展继续受到制约。
为此,市革委会郊区组太湖流域规划调查组于1972年会同青浦、松江两县水利部门,进行了普查和论证,提出了青松大控制工程的初步方案。
1977年6月,市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组建议加快青松黄浦江以北地区的大控制工程建设,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又研究了“洪涝分治、高低(田)分开”的治理措施。
1978年提出《青松大控制包围工程计划任务书》,明确提出主要的工程措施是沿控制区周边修筑起统一标准的防洪大堤。
当时依据1954年型洪水水位(米市渡水文站测得最高水位为3.8米)确定堤顶标高近期达到4.5米、远期达到5.0米,顶宽2.0米,内外坡比为1∶2。
与此同时,在控制区沿线骨干河道建闸控制。
圩堤建成总长度为163公里,而原有小包围圩区堤线长约1060公里,大大缩短了防洪战线。
自70年代以来,先后建造了淀浦河西闸和东闸、朱泖河、西大盈、小莲湖、华漕浦、东大盈、西洋淀、盐仓浦、洞泾、俞塘、通波塘、泖泾、得胜港、古浦塘(西泵闸)、小斜塘、六磊塘、华田泾、油墩港、大涨泾等节制闸、套闸和水利枢纽工程;此外,在沿控制线一些支河河口也都建造了配套小型水闸或筑坝封堵。
至1992年底,除松江县毛竹港河口有待建闸控制外,整个青松大控制片基建骨干控制工程已完成。
按照总体规划,青松大控制片内原有水系河网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治。
除1977年新开挖贯通了淀浦河外,又先后陆续开挖、贯通或拓浚延伸了油墩港、西大盈、新通波塘、朱泖河、洞泾等一批骨干河道,使全片引排能力大为提高,同时也为江、浙、沪水上交通增辟了新的航道。
青松大控制片圈内已建有小包围圩区207个,配套圩区水闸601座,排灌泵站1417座(内纯排涝泵站479座),圩区岸堤一般均达到标高3.8~4.2米标准,基本实现二级控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青松大控制片存在的主要问题:外围江泖堤防在上游工情、水情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尚有相当部分未能达到应有标准;早期修建的圩区排灌泵站由于灌区变动以及设备老化等情况亟待进行合理布局和更新机泵设施;排涝标准偏低,规划中的大中型排涝泵站要加快实施;低洼圩区治渍工程有待加快步伐。
第二节太北片与太南片
一、太北片
太北片位于太浦河以北,淀山湖以南,元荡、雪落漾以东,拦路港以西,总面积85.0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积大于10%,耕地面积6.39万亩。
行政区域包括青浦县的金泽、西岑、莲盛3个乡和练塘乡的北部。
这一地区的地理条件比较特殊,境内湖泊较多,地势高低差比较明显,西部大部分为高田,地面高程在3.5~4.2米之间,个别地块可达4.5米;而东部低荡田都在2.2~2.8米之间。
金泽、西岑的低荡田大多傍湖(河)分布,小片分散,极易洪涝成灾。
根据二级控制线的规划,必须建立的控制线总周长约48.5公里。
境内已建圩区14个,圩区配套水闸26座,排灌泵站81座(内纯排涝泵站21座),小包围工程基本建成。
太北片大控制工程亦于1979、1980年分别修建了尤浜节制闸和大莲湖套闸,太浦河沿岸堤防及控制水闸已结合太浦河工程实施。
其他配套工程有待拦路港扩大工程同步实施。
二、太南片
太南片位于太浦河以南,红旗塘(大蒸塘)以北,东沿泖河、斜塘,西与浙江省交界,总面积99.96平方公里,片内水面积占9%,耕地面积6.4万亩。
行政区域包括青浦县的小蒸、蒸淀、练塘乡的大部和莲盛、沈巷2乡的少部分地块;松江县古松乡的部分地区亦在此控制片内。
该片是淀泖地区低荡地较集中之地,低洼地面积占50%以上,地面高程多在3.5米以下,最低处不足2米,而且地处太浦河、红旗塘两路客水夹攻之中,洪、潮、涝、渍危害均较严重。
规划在原有圩区小包围工程的基础上建立控制线,实行二级控制。
控制线周长47公里。
太浦河沿岸堤防及控制水闸已基本建成,其他与红旗塘浚拓工程相配套的围控工程,有待根据工程总体规划设计同步进行。
片内已建有小包围圩区22个,配套圩区水闸58座,设置排灌泵站87座(内纯排涝泵站38座)。
第三节浦南东片
浦南东片地处黄浦江以南、杭州湾以北,西以大泖港、掘石港、惠高泾为界,东与奉贤县接邻。
行政区域涉及金山县的漕泾、山阳、金卫、张堰、朱行、亭林、钱圩、廊下、干巷、
新农、松隐,松江县的叶榭、张泽、泖港等乡镇以及石化总厂厂区。
总面积为479平方公里,片内水面积约占6.53%。
共有耕地47.66万亩,其中低洼地10万余亩。
该片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多在3.5~4.5米之间,高亢地约有1.4万亩,北部低地一般在3.2米以下,南北高差达1.5米左右。
水系紊乱,历史上由于筑堤封堵几无向杭州湾排水的口门,排水不畅,南水均排入黄浦江。
1963年9月间12号台风及暴雨侵袭期间,南部随塘河水位高达4.28米,比黄浦江米市渡水位高出73厘米,因之可利用杭州湾潮差大、低潮位低的特点,建造漕泾出海闸,实行高水高排、就近排水为主,辅以沿黄浦江叶榭塘、紫石泾(张泽塘)等干河河口建闸控制的措施。
已逐步加固沿江堤防,在低洼地区完善小包围控制工程。
建国以来,已整治疏浚和新开了原张泽塘—紫石泾、新张泾、中运河、龙泉港等骨干河道,西线池泾套闸已经兴建。
全片已建成了小包围圩区15个,配套圩区水闸105座,排灌泵站207座(内纯排涝泵站63座),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系,引排调蓄能力较强。
但周边控制性工程,即沿黄浦江大控制枢纽工程尚未兴建。
第四节浦南西片与商榻片
据太湖流域治理规划的要求,上海地区在制订全市水利分片综合治理规划时,本着团结治水、上下游兼顾的原则,既要考虑为江苏、浙江两省客水下泄留出必要的通道,又要妥善解决上海地区的防洪除涝问题。
所以在某些相邻地区通道型干河上不宜建闸控制,而以实施小包围圩区一级控制抗御洪潮灾害为宜。
但其干流防洪标准,必须达到“五十年一遇”的标准。
浦南西片和商榻片即属于此类型地区。
一、浦南西片
浦南西片西部、南部均与浙江省交界,北部为红旗塘,东以大泖港、掘石港、惠高泾为界,总面积为293.06平方公里,境内水面积比重较大。
行政区域包括金山县的枫泾、兴塔、朱泾、吕巷、廊下和松江县的新浜、新五、泖港、古松等乡(镇)以及青浦县的小蒸、蒸淀等乡的部分。
该片的特点是大河甚多,流经境内的有范塘、新泾港、北石港、茹塘、步石塘、黄良富港、三秀塘、秀州塘、面杖港、胥浦塘、六里塘,大泖港、掘石港、惠高泾等多条干河贯穿其间,骨干河道平均每平方公里内有5公里之长。
其上游的大蒸塘、红旗塘、平湖塘等大河构成浙江杭嘉湖地区向下游排水的主要通道,惠高泾为最后截流河道,汇合上游来水排入黄浦江。
金山县西北境的枫泾、松江县南境的新五、新浜等乡又多为低洼地带(新五乡地面高程2.8米以下的泖田即近1.5万亩),极易遭受洪涝灾害。
治水以联圩并圩、建闸置
泵、进行小包围工程为主要控制手段。
其中新五乡泖西圩区和古松乡西泖圩区的新圩区建设均已取得减灾保收的良好效果。
[治理后的浦南西片]
该片境内所进行的综合治理工程,除圩外河道的整治疏浚与防洪堤防建设外,还在大片低洼地区开挖了一些圩内河道(如新五乡建设河等),改善了低泖荡田的引排水条件。
小包围圩区的堤防标高要求达到4.5米。
片内共建成小包围圩区28个,配套设置水闸126座,排灌泵站112座(内纯排涝泵站88座),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随着上游工情、水情的变化,已有堤防、水闸的抗灾标准亟需进一步提高,排涝泵站动力和设施配置亦有待增加或更新。
二、商榻片
商榻片位于上海市西端淀山湖西岸与江苏省交界处,境内有大河急水港横亘其中,也是苏州淀泖区客水泄入淀山湖的通道之一。
该片行政区划属青浦县的商榻乡,总面积约32.4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积比重也较大,耕地面积仅为2.56万亩。
分为3个圩区,已建水闸6座,排涝泵站5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