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语开题报告
委婉语认知开题报告

委婉语的认知角度学生:张娥指导教师:潘正华教学单位: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方向:语言学1课题来源本课题:委婉语的认知角度,作为多年来对隐喻研究这一大课题的一个新的小分支,来自于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年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之一,是一个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题。
2 课题的目的,意义,所属领域和研究现状2.1 课题的目的,意义本课题:委婉语的认知角度着力于研究委婉语的生成机制,发展和生成动力,并通过分析具体语境中委婉语使人们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委婉语的生成过程及其意义,以便人们在不同的社交场合能够选择应用合适的委婉语。
使委婉语更有效的服务于人际交流。
委婉语作为一个修辞格,我们倾向于采用“替代”说,因为从语言层面来看,委婉语就是“用一种在使用者看来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顺耳的词语来‘替代’可能会令听者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
委婉语的运用能反映出心智主体选择性地使用喻体来替代本体的思维过程,突显了主体的意向性。
由此看来,委婉语具有显著的认知意义,人的认知能力影响到对委婉语的创造使用,反之,委婉语的创造使用对人的认知能力会有积极作用。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英语委婉语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委婉语的本质和构成机制,对于主动地,自由地,准确地运用语言有积极地意义。
2.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学术动态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语言中的润滑剂,在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委婉语的产生与使用是与人类的认知心理密切相关的,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及理论对英语委婉语委婉效果产生的内部心理机制的探究无疑是在研究英语委婉语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1980年,George Lakoff & Mark Johnson 发表了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标志着认知观的隐喻研究全面开始。
而委婉语作为隐喻的一个分支也由此成为国外众多研究认知语言学的学者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委婉语的研究也日趋高峰。
汉语委婉语的认知研究的开题报告

汉语委婉语的认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表达交流的媒介,其中除了常规语言外,委婉语也是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汉语中,委婉语以适度控制说话人情感、促进人际关系
和维护面子的功能而受到广泛应用。
因此,探究汉语委婉语的认知特征,对于我们更
好地了解汉语语言系统、提高汉语文化素养、理解人际交往及社会文化发展有着关键
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探究汉语委婉语的基本认知特征,具体包括:
1、汉语委婉语的分类及使用情况;
2、汉语委婉语的表达方式和主要功能;
3、汉语委婉语的理解和理解模式;
4、汉语委婉语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发展趋势。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通过两个方面来探究汉语委婉语的认知特征:一是量化研究,二是定性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
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汉语委婉语相关的信息,包括使用情况、理解难度、应用频率等,以及一些优美、经典的委婉语。
通过问卷调查,掌握华语使
用者的委婉语的使用和理解情况。
2、实验研究:本研究将采用刺激-反应方式,使用自由联想法和词汇联想法来考察汉语委婉语的认知特征。
通过自由联想法,检测汉语委婉语的认知,提出汉语委婉
语的普遍认知模式;通过词汇联想法,探究汉语委婉语的内在触发方式。
四、预期目标
1、探究出汉语委婉语的分类、功能、使用情况以及发展趋势;
2、构建汉语委婉语的基本认知模型;
3、拓展汉语委婉语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提高汉语教学和传播的水平和质量。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在日常沟通交际中,人们常常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情况,有时候需要用到委婉语来表示自己的意思。
在不伤害对方情感的情况下,表达真实的想法,这是委婉语的一大特点。
委婉语是一种重要的语用现象,不仅是社交交往中的必备技能,而且在商业、政治和公共场合的交际中也具有重要的功能。
为此,本文旨在研究委婉语的语用功能,探讨在不同情境下,使用委婉语的语用策略和效果,以期提高人们的交际能力和语用意识。
二、研究方法和内容本研究将采用语料库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委婉语语料,分析其使用情况和搭配规律,比较其与直接说话的表达方式的区别,以探讨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同时,针对不同情境下使用委婉语的策略和效果,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一定规模的受试者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了解委婉语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效果。
三、研究内容和进度安排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和进度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等。
第二章: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介绍委婉语的定义、分类、特点和语用功能等,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委婉语的语用效果。
第三章:委婉语的使用情况收集大量的委婉语语料,分析其使用情况和搭配规律,比较其与直接说话的表达方式的区别,探讨委婉语使用的实际情况和效果。
第四章:委婉语的语用策略探讨在不同情境下使用委婉语的语用策略,分析委婉语的使用效果和应用价值。
第五章:问卷调查分析针对不同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委婉语在实际交际中的使用情况,了解委婉语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
第六章:结论总结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展望委婉语在实际交际中的应用前景。
四、研究实施的可行性、难点和解决途径本研究采用语料库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可行性较高,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但是,难点主要在于如何有效收集到大量标准规范的委婉语语料,以及如何设计能够代表不同人群的问卷调查。
为了解决这些难点,可以采用以下途径:1、利用网络、书籍、语料库等途径,收集大量的委婉语语料,并进行筛选和整理。
俄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的开题报告

俄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俄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研究目的:委婉语是社交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既有礼貌性,又有情感度,是交际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俄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是一项深入研究俄语社会语言学和交际功能的课题,旨在:1.探讨俄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2.揭示俄语委婉语在交际中的应用场景和意义;3.加深对俄罗斯文化和社会历史的了解。
研究内容:1.委婉语的概念和特点探讨委婉语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中的概念和定义,剖析委婉语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分析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和语境条件。
2.俄语委婉语的种类和特征基于大量的语料库资料,分类整理俄语委婉语的种类和特征,如动词、形容词、名词、代词等等。
并且采用语料库的方法,通过实例语料的分析,探讨不同种类委婉语的功能、意义和用法。
3.委婉语在俄语社交交往中的使用结合社交场景,揭示委婉语在俄语社交交往中应用的方方面面,如问候、道歉、赞美、拒绝、建议等等。
分析委婉语在交际中的作用和效果,了解委婉语对话的规律和基本模式。
4.委婉语在语言文化中的地位了解委婉语在俄罗斯语言文化中的地位,分析委婉语的形成与发展、演变与形态,以及委婉语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也涉及委婉语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和影响。
研究方法:1.问题意识和理论探讨: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委婉语的定义和语义特征进行阐述和讨论。
2.语料库分析:构建语料库、收集俄语委婉语语料,并采用语料库的方法,从大量的俄语委婉语实例中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
3.调查问卷:应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普通人士创建或者接受委婉语的方式、频率和场景情况。
4.结论总结:通过以上的研究方法,给出结论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意见和建议。
意义和贡献:本研究可以为俄语学习者、语言使用者提供有效的委婉语应用方式和使用技巧,也有助于俄语教学的改进和促进俄中两国文化的交流和互鉴,同时也为俄语社会语言学和国际交际学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数据。
红楼梦委婉语研究开题报告

红楼梦委婉语研究开题报告《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运用了大量的委婉语,这些语言形式的运用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本文旨在通过对《红楼梦》中委婉语的分析,探讨其在文学中的作用以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
关键词:《红楼梦》;委婉语;社会文化背景一、研究背景《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而其中运用了大量的委婉语,这些语言形式的运用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因此,探讨《红楼梦》中委婉语的作用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于深入理解这一经典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红楼梦》中委婉语的分析,探讨其在文学中的作用以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分析《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种类和形式,探讨其在文学中的作用。
2.考察《红楼梦》中委婉语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揭示其文化内涵。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种类、形式、作用以及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研究。
四、预期成果本文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系统阐述《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种类、形式和作用。
2.揭示《红楼梦》中委婉语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
3.为研究《红楼梦》及中国古典文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五、研究内容1.委婉语的种类和形式委婉语是指为了避免直接表达而使用的含蓄、委婉的语言形式。
在《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种类和形式多种多样,如反问、比喻、暗示、借代、典故等。
本文将对这些委婉语的种类和形式进行系统分析。
2.委婉语的作用委婉语在文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更可以表现人物性格、情感和社会文化背景。
本文将探讨《红楼梦》中委婉语的作用,包括其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反映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作用。
3.委婉语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委婉语的使用不仅反映了文学艺术的特点,更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和演变。
委婉语开题报告(一)

委婉语开题报告(一)报告:关于委婉语开题1. 概述•委婉语是指在交流中使用含蓄、婉转的措辞来传达信息的一种语言形式。
•在各个领域的写作和口语交流中都广泛采用委婉语,以增强表达的礼貌和尊重。
2. 委婉语的作用•缓解冲突:委婉语可以用于软化表达,避免直接冲突或争执。
•保持社交关系:通过使用委婉语,可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冒犯他人。
•增强说服力:委婉语可以在表达不同观点或建议时更具有说服力。
3. 常见的委婉语表达方式提出请求•可以麻烦您…•如果不是太麻烦的话…•能否请您…拒绝请求•不是很方便…•有点困难…•恐怕不行…表达不同意见•我不太确定…•我的看法有所不同…•或许可以考虑…给出建议•您可以考虑…•或许可以试试…•不妨尝试…4. 委婉语的运用技巧使用缓和词语•适当使用一些缓和词语,如”或许”、“也许”、“恐怕”等,以降低语气的直接性。
使用转移性词语•利用转移性词语,将某种责任转移到其他人或其他因素身上,以避免直接指责或批评。
使用虚拟语气•使用虚拟语气来表达一种假设、建议或请求,以减轻其直接性。
5. 委婉语注意事项•避免过分使用委婉语,以免导致表达含义不清或不具有说服力。
•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和目的来灵活运用委婉语,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结论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技巧,能够有效地提升交流的效果。
通过使用委婉语,我们可以在表达意见、请求或拒绝时更加礼貌和尊重他人。
了解委婉语的常见表达方式和运用技巧,对于提升个人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关于委婉语开题的报告,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6. 实际应用在工作场合中的应用•在团队沟通中,使用委婉语可以减少冲突,有效提升合作效率。
•在与上级、同事或下属交流时,使用委婉语可以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促进团队合作。
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在商务谈判中,使用委婉语可以避免过于直接的表达,缓解紧张氛围,增加双方的互信。
•使用委婉语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利益,并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
委婉语认知开题报告

委婉语的认知角度学生:张娥指导教师:潘正华教学单位: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方向:语言学1课题来源本课题:委婉语的认知角度,作为多年来对隐喻研究这一大课题的一个新的小分支,来自于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年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之一,是一个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题。
2 课题的目的,意义,所属领域和研究现状2.1 课题的目的,意义本课题:委婉语的认知角度着力于研究委婉语的生成机制,发展和生成动力,并通过分析具体语境中委婉语使人们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委婉语的生成过程及其意义,以便人们在不同的社交场合能够选择应用合适的委婉语。
使委婉语更有效的服务于人际交流。
委婉语作为一个修辞格,我们倾向于采用“替代”说,因为从语言层面来看,委婉语就是“用一种在使用者看来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顺耳的词语来‘替代’可能会令听者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
委婉语的运用能反映出心智主体选择性地使用喻体来替代本体的思维过程,突显了主体的意向性。
由此看来,委婉语具有显著的认知意义,人的认知能力影响到对委婉语的创造使用,反之,委婉语的创造使用对人的认知能力会有积极作用。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英语委婉语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委婉语的本质和构成机制,对于主动地,自由地,准确地运用语言有积极地意义。
2.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学术动态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语言中的润滑剂,在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委婉语的产生与使用是与人类的认知心理密切相关的,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及理论对英语委婉语委婉效果产生的内部心理机制的探究无疑是在研究英语委婉语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1980年,George Lakoff & Mark Johnson 发表了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标志着认知观的隐喻研究全面开始。
而委婉语作为隐喻的一个分支也由此成为国外众多研究认知语言学的学者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委婉语的研究也日趋高峰。
《儒林外史》中的委婉语研究的开题报告

《儒林外史》中的委婉语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儒林外史》中的委婉语研究
【研究背景与意义】
《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融合了小说、史书、
笔记等多种文体,揭示了封建社会儒家文化的虚伪、腐败和丑恶,是中
国传统小说中的一部讽刺小说。
其中,委婉语在小说中的运用占据着重
要地位,它为文学作品增添了一份静谧、淡雅的美感,更体现了中国文
学中的一种独特美学之美。
因此,研究《儒林外史》中的委婉语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小说的深入
理解和认识,而且也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其成书的文化背景。
同时,在语
言学的角度上,透过对委婉语的研究,有助于探究语言交际中的含蓄、
礼貌、隐喻等面向,拓展语言学的视野。
【研究目的】
1. 了解《儒林外史》委婉语的类型和特点。
2. 探究委婉语的运用在小说中的文化背景。
3. 分析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研究方法】
1. 文献阅读法:主要通过阅读《儒林外史》的文本和相关研究文献,对小说中委婉语的类型、特征、运用进行梳理和归纳。
2. 定量分析法:通过对小说中委婉语的数量、频率、功能等进行统
计分析,探究委婉语在小说中的作用。
3.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儒林外史》中的委婉语和其他文学作品
中的委婉语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寻找委婉语的共性和差异。
【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儒林外史》中委婉语的类型、特点、文化背景和语用功能,拓展了对小说的理解和认识,也为语言学领域中委婉语研究提供了新的案例和视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A Pragmatic Study of English Euphemisms英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系部:英语系专业:英语(国际商务方向)学生姓名:冯娜娜指导教师:张楹开题时间:2011 年 1 月 4 日沈阳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英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指导教师张楹设计(论文)起止时间2010.11.22-2011.6.10学生姓名冯娜娜专业、班级英语(国际商务方向)071学号06一、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不断增多,因此人们也就更加注意语言的使用技巧。
人类在长期活动中,对一些必须表达的事物,因忌讳、礼貌、掩饰等心理的作用,不愿直言其事,以求吉避凶,免去交际中的不快,通常采取迂回婉转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完成交际。
在这种表达的方式中,人们就广泛的使用了委婉语。
委婉语是世界各种语言文化普遍运用的一种语言修辞现象。
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以及和平年代人们保持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切身需要,相应地带动了委婉语的发展。
英语委婉语的使用主要采取顺应理论,包括说话人角色;对话双方的情感以及对人礼貌、受人尊重的心理需求;社会地位、性别、英语国家的宗教信仰以及该群体的道德观和价值体系;还有会话发生的物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它及时地反映人们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态度,同时又时刻受其生存环境的社会要素的制约,而委婉语就是语言社会发展的产物,在人们不断地社交活动中,它都有着无法估计的现实意义,它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融洽,也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委婉语的运用换句话说,可以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它能体现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载体。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委婉语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使用的频率不断增加,涉及到社会及个人生活的许多方面,因此了解委婉语的使用手段和语用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二、文献综述与国内外研究动态委婉是语言使用中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英语委婉语是一种用曲折的方法表达说话者思想的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
作为英语词汇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语委婉语一直都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多年来,语言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我国英语委婉语研究者邵军航和樊葳葳在《委婉机制的认知语言学诠释》中,对委婉语机制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究。
他们指出委婉是一种心理现象,虽然构成委婉语的手段不同,其机制大体上是相同的,只是表达方式有所区别:通过转移听者的注意焦点、分散听者的注意力,以使听者在头脑中唤起不同认知意象;阻断听者的理解过程,是被禁忌的概念所引起的冲击在听者努力修复理解的过程中减弱。
美国学者Neaman和Sliver在词典Kind Words-A Treasure of Euphemisms中,详细描述了委婉语的起源、历史、发展和变化。
三、写作(研究)方法例证法,分类法,演绎法,归纳法四、论文的框架结构、主要内容及写作计划(一)基本框架构造Introduction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1 The Defini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1.2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Euphemism1.3The Categories of Euphemism2.1.1 The Traditional Euphemism2.1.2 The Stylistic Euphemism2.1.3 The Exaggerated Euphemism2.1.4 The Understated EuphemismChapter Two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uphemisms2.1 Taboo Function2.2 Politeness Function2.3 Covering up Function2.4 Esthetics FunctionChapter Three The Purpose and the Usage of Euphemisms3.1 The Purpose of Using Euphemisms3.1.1 Ineffable Purpose3.1.2 Urbanization Purpose3.1.3 Palliative Purpose3.2 The Usage of Euphemisms in CP and PP3.2.1 Euphemisms in Cooperative Principle3.2.2 Euphemisms in Politeness PrincipleChapter Four The Application of Euphemisms in English4.1 Euphemisms in Our Daily Life4.1.1 The Human Death Euphemisms4.1.2 Pregnant and Sexual Intercourse’s Euphemisms4.1.3 The Society Occupation’s Euphemisms4.2 Euphemisms in Economy Field4.2.1 The Sell Commodity’s Euphemisms4.2.1 The Poor Euphemisms and the out of Euphemisms4.3 Euphemisms in Politics Field4.4 Euphemisms in Education FieldConclusion(二)论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从委婉语的概念入手,追溯了委婉语的发展,分析了其分类和构成,并且重点的论述了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应用领域。
第一章简单介绍了委婉语的基本知识,包括委婉语的概念、使用范围及其发展历史,同时明确了委婉语的类型。
第二章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委婉语的交际功用。
第三章是本文的核心,介绍了使用英语委婉语的目的以及委婉语的使用原则。
第四章分析了委婉语的具体应用。
本文通过对委婉语的语用研究,阐述了委婉语与语用学的密切关系,帮助人们缓冲心理对抗,形成积极交流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关系,从而使读者学会在交流中正确地使用委婉语。
(三)论文写作计划安排(内容和时间安排)2010年11月22日-2009年12月24日查找资料,与指导老师沟通,确定论文题目。
2010年12月27日-2011年 1月 7日根据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完成论文开题。
2011年 1月10日-2011年 3月28日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
2011年 4月 4日-2011年 4月29日不断修改和完善,完成论文二稿。
2011年 5月 2日-2011年 5月27日在导师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形成论文成稿。
2011年5月30日-2011年 6月10日提交答辩申请,完成论文答辩。
五、检索的参考文献(一)中文资料、书刊[1] 程丽,曹勇.英语委婉语新探.英语知识,2010,2,(245):4-6[2] 程勇,时谨.试析英语委婉语的类型及构成.英语知识,2009,1,(232):4-6[3] 江玲.政治委婉语的交际功能探析.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9):57-58[4] 邵军航,樊葳葳.委婉语的分类.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2):61-68[5] 吴丹凤.浅析英语委婉语.科技探索,2010,6,(363)[6] 徐天舒.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浅析.渝西学院学报,2002,(4):63-66[7] 杨鹏鲲,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英语知识,2005,5,(188):27-28[8] 张桂芝,成方志.英语委婉语使用目的探究.英语知识,2008,12,(231):6-8[9] 张文娟,严立东.论英语委婉语.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10):32-34[10] 朱丽.英汉委婉语比较.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55-57 (二)外文文献[1] Allen, K. and Burridge, K.. Euphemism and Dysphemism: Language Used asShield and Weap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2] Guo Dayong. Toward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Euphemism in English. SichuanNormal University, 2006[3] Guo Li.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Translation.Xiamen University, 2008[4] Hu Xiaoxia. A Study of English Euphemisms from 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Xidian University, 2007[5] Huang Yunyan. A Pragmatic Anatomy of Euphemism. Xiamen University,2008[6] Jiang Xiaoyu, 2006, The Gender Difference in Acquiring English Euphemisms.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08[7] Neaman, J.S. & C.G. Sliver. Kind Words: A Thesaurus of Euphemisms. New York:Facts On File, Inc, 1990[8] Stephen C. Levinson. Pragmatic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9] Xiong Yin. A Study on the Motiva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 South-central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2008[10] Zhu Xiangrong, Xia hui. Euphemism in English. Journal of Shanghai College ofElectricity & Machinery Technology, 2003六、论文完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论文创作的过程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