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语和委婉语
语言学委婉语与禁忌语

委婉语的分类
• 禁忌类委婉语
如把亲属或别人死亡说成 “逝世”、“升天”之类;
• 婉转类委婉语 如把“上厕所”说成“方便”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转换
• • • • • • • • •
性病— 暗疾 爱喝酒— 贪杯 老色鬼— 老手 坟墓— 三尺土 地痞流氓— 哨子 贿金— 油水 穷— 手头紧 堕落— 走入歧途 耳聋— 耳背
禁忌语的分类
• • • • • • 猥亵性的禁忌语 命名、称谓方面 人体排泄方面 疾病与死亡方面 社会地位、等级方面 隐私方面
Euphemisms
• Euphemism 一词源于希腊语的前缀 eu(=good,sounding well,好的,好听 的)和词根pheme(=speech or saying, 话语或好话)。Euphemism 字面上的 意思就是“use of pleasant,mild or indirect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of more accurate or direct ones(用 好听的话或令人愉快的方式表达)
Outline
• Taboo
1. 定义 2. 主要分类
•
Euphemisms
1. 定义 2.主要分类 3.委婉语与禁忌语的转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Conclusion
\
Taboo
禁忌语(taboo) 是人们多数情况下不能 说或不想说的话。禁忌语多是与身体某 些器官及功能或与宗教,崇拜有关,包 括脏话(obscene)、粗俗(vulgar)、 和仵犯神灵的话(profane)。
• • • • • • •
胖— 衣服瘦了 怀孕— 吃双份饭 有病—气色不好 死—离开了(人世) 残废— 生理上有缺陷 小便—(Number one)一号 丈夫在家受妻子的气 —气(妻) 管炎(严)
汉英禁忌语

汉英禁忌语一、禁忌语和委婉语语言禁忌 (Language Taboo),语言禁忌源于人类最初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的困惑和误解。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因对日月交替风雨雷电、火山地震以及人和物的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不理解,故幻想创造了神,认为神是万物的主宰、祸福的根源。
因此,神灵不可亵渎,与神灵有关的东西都应被尊为灵物,被列为禁忌,不可冒犯。
英语中,God(上帝)、Satan(魔王撒旦)等均有婉称,汉语中有国讳、圣讳、官讳或家讳。
疾病与死亡为人之大忌,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十分忌讳疾病与死亡,所以在交际时都尽量回避这些字眼,以婉言称之。
禁忌语(taboo)是人们多数情况下不能说或不想说的话。
禁忌语多是与身体某些器官及功能或与宗教,崇拜有关,包括脏话(obscene)、粗俗语(vulgar)、和仵犯神灵的话(profane)。
禁忌语可以不用,可话不能不说,意思不可不表达,因而出现了大量的委婉语来代替禁忌语。
二、英语中委婉语英语中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
前缀“eu”的意思是“good”(好),词根“-phemism”意为“speech”(言语),合起来意思是“word of good omen”(吉言或好听的说法)。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由于语言交际是人类赖以维系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人们在交际中通常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从而损害双方关系的语言,而采取迂回曲折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
因此,委婉语自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润滑”交际的重任。
“如果没有委婉语,世界的运转会因摩擦而停止,人间将充满仇怨”。
正如美国学者Hugh Rawson 所描述的那样,委婉语“如此深深地嵌入我们的语言,以至我们中间没有谁——即便是那些自诩言谈直截了当的人——能够在不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过完一天的”。
(一)有关“死亡”的委婉语人们生活中最忌讳的就是死亡,因此语言禁忌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大量存在。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禁忌语和委婉语是不同文化中使用的两种语言表达方式。
禁忌语是一种被社会规范所禁止或被认为是不礼貌或不恰当的语言,而委婉语则是一种相对温和和礼貌的表达方式,常用于处理敏感或尴尬的话题。
1. 蔑视与忌讳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对于某些话题的态度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相对开放,对于性或疾病这些敏感的话题并不太忌讳,而在中国文化中,这些话题被认为是不雅或令人不悦的,被禁止或不应该直接提及。
2. 否定与保守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对于否定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直接表达不同的观点或批评他人是被接受的,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多地使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以避免冲突或伤害他人的感情。
1. 技巧与隐喻的使用: 在委婉语使用上,西方文化更多地使用技巧和隐喻来表达。
当你不喜欢某人的衣服时,你可能会说“这个衣服很特别”,这样表达了你的意见,但并没有直接批评对方。
而中国文化中,委婉语更多地借助于提问或回答问题时的模棱两可性来表达。
2. 礼仪与尊重的特点: 在委婉语使用上,中西方文化都注重礼仪和尊重他人的特点。
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中,人们倾向于使用一些礼貌辞令和谦虚语气来包装自己的意见。
这有助于维系人际关系和避免冲突。
3. 情感与合作的重要性: 中西方文化都重视情感和合作的重要性,在委婉语使用上也体现了这一点。
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往往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尽量避免伤害和冲突,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和谐。
中西方文化在禁忌语和委婉语的使用上存在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个人权益、团队利益和面子的不同态度。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用法,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禁忌语委婉语

一、委婉语的定义 汉语对委婉语的研究主要在修辞学的范畴内进行,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分设“婉转”和“避讳”;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对“委婉”的解释是:“在封建社会里说话有所顾忌,怕得罪统治阶级,以致惹祸,所以说话时,往往是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出来。
”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中的界定是:“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叫做‘委婉语’。
”英语中的“euphemism”源自希腊语euphemisos,词头“eu”意思是“good orsoundingwell”,词干“pheme”意思是“speech orsay-ing”;“euphemism”的意思是“the substitution of anagreeable or inoffensive expression for one thatmayoffend or suggest something unpleasant”,从而形成“words ofgood speech”。
二、委婉语的分类 英语的委婉语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传统委婉语(traditional euphemisms)和文体委婉语(stylistic ephemisms)。
传统委婉语最早是随禁忌语的出现而出现的。
禁忌语( taboo)指“among people, somthingwith religion or custom regards as forbidden nto touched spoken of”(某些民族的宗教或社会习惯禁止触摸或提及的东西),某些事物的名称既已被列入禁忌范围,则必须用另一种语言形式来替代它,于是便产生了禁忌语,这些禁忌语包括生、老病、死各个方面。
另一种就是文体委婉语,亦称恭维话、溢美词,与禁忌并无关系,在交际过程中,为了表示礼貌、避免刺激,或是为了争取合作,有时候三、汉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一)汉英委婉语的相同之处 无论汉语还是英语,委婉语的语用交际功能基本上是一致的。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禁忌语与委婉语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观念。
中西方文化对禁忌语与委婉语的处理方式有着不同的特征。
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有着不同的特征。
在中国文化中,禁忌语一般与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有关。
对敬老尊贤、崇尚家庭观念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导致了大量的关于长辈、家庭和婚姻的禁忌语。
而在西方文化中,禁忌语更多地涉及到一些敏感的话题,比如宗教、政治、种族等。
在西方文化中,对于一些历史和社会问题的敏感话题往往成为禁忌语。
中西方文化中的委婉语也有着不同的特征。
在中国文化中,委婉语倾向于使用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通常会在措辞上加以避免,或用其他话题来代替。
对一些不好的消息或者不好的话题,往往会用“可能会不太方便”、“不是特别合适”等来代替直接的表达。
而在西方文化中,委婉语可能更多地体现在礼貌用语上。
对于一些请求或者建议,西方文化中的委婉语会更多地使用“请问是否可以”、“非常感谢您的时间”等。
中西方文化对于禁忌语与委婉语的处理方式也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文化中,禁忌语与委婉语往往与人际关系、社会和谐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尊重和包容,因此人们常常会通过委婉语和禁忌语来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免伤害别人的感情。
而在西方文化中,禁忌语与委婉语更多地与个人自由和尊重有关。
西方文化更倾向于注重个体的自由和表达,因此禁忌语与委婉语往往更多地呈现在对个人意见和感受的尊重和处理上。
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的传播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禁忌语和委婉语更多地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受到传统文化和社会风俗的影响。
人们在日常交往中,通过长辈、师长的言传身教来学习禁忌语与委婉语。
而在西方文化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禁忌语和委婉语的传播方式更多地呈现在书籍、网络、电视等现代媒介上。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介来获取并学习禁忌语和委婉语的使用方法。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禁忌语和委婉语是不同文化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反映了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人际交往方式的差异。
以下是中西方文化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一些特征:中文中的禁忌语通常涉及到一些敏感的话题,如病痛、灾难、死亡、老年人、负面情绪等。
由于中文语言中对这些话题的表达存在一定的禁忌,人们往往会选择使用委婉语来替代直接表达。
“病危”可以用“身体不适”来替代,“死亡”可以用“去世”或“离世”来替代。
这种表达方式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给对方带来不舒适或伤害。
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更多地涉及到种族、性别、宗教等多元化问题。
由于西方社会强调言论自由和平等,一些对敏感话题的直接表达被视为不礼貌或歧视行为。
人们往往会使用委婉语或更为客观的表达方式来替代。
“fat”可以用“plus-sized”来替代,“black” 可以用“African American”来替代。
在中文中,委婉语的使用常常涉及到语言修辞和象征意义的运用。
人们会使用一些比喻、暗示或间接表达的方式来陈述自己的意思。
这种表达方式形象生动,富有诗意,能够减轻或缓和对方的情绪。
由于中文中还有许多成语、谚语和俗语,人们通过引用这些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实现委婉的表达。
“垂垂老矣”来表示一个人年纪很大,“身体倍棒”来表示一个人身体非常健康。
除了以上的特征,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还受到社会地位、年龄和性别等方面的影响。
在中文中,由于强调尊重、礼貌和恭敬,人们往往会对长辈或有权威地位的人使用更为委婉的表达方式。
而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注重平等和个人权利,无论地位大小,人们普遍使用相似的表达方式。
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反映了不同文化中人们对话语和交往方式的认知和态度。
了解并尊重他人文化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禁忌语与委婉语是语言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中西方文化中。
禁忌语与委婉语是指一些会造成不良影响或伤害他人感情的话语,由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特征。
一、西方文化的特征1. 礼貌委婉西方文化注重礼貌、恭敬和谦虚,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会用委婉语来避免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情感,以此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体谅。
例如,“C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e salt?”(请问,能把盐递给我吗?)用来表示请求,而非直接地命令别人。
2. 不提及个人隐私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隐私权被尊重和保护,因此人们会避免直接谈论他人的私生活或敏感问题。
比如,不在公共场合询问女性的年龄或婚姻状态,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尴尬。
3. 注意语言歧义西方人注重精确和明确的表达,避免歧义和误解。
在日常交往中,人们会采用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语言,尤其是在商业和法律文书中,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准确和详细。
例如,在合同中,每个细节都需要明确规定,以避免双方对某些条款产生不同的解释。
1. 尊卑有序在中华文化中,人们注重尊重长者、尊师重道和尊卑有序。
因此,在日常交往中,人们会用委婉语来表现尊重和谦虚。
例如,向长辈问好时常使用敬语,“您好”,或者“麻烦您了”,以表达对长者的尊重和感激。
2. 不直接拒绝在中华文化中,人们避免直接拒绝他人的请求或邀请,尤其是对于长辈和上级的请求不能够直接拒绝,以免引起尴尬和不和谐。
因此,中华文化中的拒绝通常都是间接的,比如“不知道”“有点困难”等。
3. 注重吉凶在中华文化中,人们相信吉凶祸福是有规律的,因此在交往中会采用一些禁忌语来避免不吉利的影响。
比如,不在晚上说“死”字,以免招来不祥之兆。
总之,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特征不尽相同,这与不同的历史、文化、价值观有关。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应该注意这些差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第八讲 委婉语、禁忌语和隐语、黑话

第八讲禁忌语、委婉语和隐语、黑话一.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界定什么是禁忌语?学界的不同意见简直就是南辕北辙。
一种意见认为禁忌语是“由禁忌或避讳民俗所产生的不能直言而用其他语言作为替代的语言现象”,“被禁言和用以代言者,均属禁忌语”。
1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禁忌语指的是“在言语中通常避免使用的词语”,“在多数语言中,涉及死亡、性和生殖、排泄等内容的词语往往在禁忌语之列”,这时候就要“用相应的委婉语来代替禁忌语”。
2而所谓的“委婉语”指的是“为避免引起不愉快或失礼,对某些事物或现象采取的委婉说法”。
3以表“怀孕”的“有喜”为例,按照前一种意见,不论“怀孕”、“有喜”均属禁忌语;而按照后一种意见,只有“怀孕”是禁忌语,“有喜”应属委婉语。
我们赞成后一种意见。
禁忌语和委婉语是一对孪生兄弟,有禁忌语必有委婉语。
如“死”、“怀孕”、“拉屎”等就是禁忌语,而代替它们的“老了”、“有喜”、“方便”等便是委婉语。
可见,禁忌语是委婉语的原形、替代对象,而委婉语则是禁忌语的变形、替代物,禁忌语同委婉语意义上可以有所不同,但所指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所谓的原形和变形之间的关系,并不同于缩略词同其原形之间的关系。
前一些年,有一首歌很流行,其中有一句歌词是“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于是有些大学生就用“长得很温柔”来指称“长的很丑”。
学界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缩略词,是一种“截取式缩略”,是对歌词使用了藏头用法——只截用后半句,而意指前半句的结果。
4你以为这种意见对吗?为什么?二.禁忌语(委婉语)的类别禁忌语(委婉语)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有关人类的一些隐秘器官或部位的词语,如“阳具、女阴、乳房、屁股”等。
(2)有关人类的性、生殖、疾病、死亡等行为以及与这些行为相关的词语,如“月经、性交、怀孕、死”等。
(3)有关人类身体状态、品行的评价的词语,如“貌丑、老、肥胖”等。
(4)各行各业在生产活动中所忌讳的一些词语,如养蚕业将“(蚕)爬、喂(蚕)、(蚕)长了”等都列为禁忌语,而要婉称“(蚕)行、撒叶子、(蚕)高了”;同时也忌说“伸”字,因为蚕只有死了才是伸直的,连与“伸”谐音的“笋”也列为禁忌语,而要改称“萝卜”;而且与蚕病有关的字词也列为禁忌语,如“亮蚕”是蚕病的一种,所以忌说“亮”字,“天亮了”要说成“天开眼了”,“僵蚕”也是一种蚕病,所以也忌言“僵”及其谐音字,“姜”要说成“辣烘”,“酱油”要说成“颜色”或“罐头”;“跑、没、冲”等词也因为其不吉利而被列为禁忌语,连与“冲”谐音的“葱”也得说成“香火”,怕有所冲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使用
①Malinowski提出了context的概念 ②Halliday提出了register的概念。 ③Hymes提出了分析言语活动应注意的八组因素。
从社会文化和语言交际式图解
一般词语
社会文化层次
禁忌避讳词
非禁忌避讳词 言语交际层次
言语交际层次
禁忌避讳词
非禁忌避讳词
准禁忌避讳词
非禁忌避讳词
(一)社会文化背景中的禁忌语 ①宗教信仰、文化传统 名讳
西方委婉语的产生最初与宗教信仰和宗教中的禁忌有关。 禁用Jesus, Christ, Moses, Joseph; God → the Lord, 中国封建宗法思想和礼教观念使我们对人名有所避讳: 为尊者,长者,亲着讳,不能直呼帝王,君主,尊 亲的名字,必须直呼时,用其他词代替或省略。E.g. 李世民:世→代,民→人,观世音→观音;点灯→ 放火;敏→秘;买神像→请神像,
④ 政治体制
中国封建社会集权统治下,对皇帝名讳的避讳 在西方政治生活中,常用委婉语来自我美化,掩 人耳目,也称“化妆词”:prison →the big house; the poor →the under-privileged, the disadvantaged, the have-nots; economics crisis→ recession; strike →industrial action, economic things
(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禁忌语在语言交际层次的 半禁忌避讳词语 ①由于语言交际的需要:看病或问幼儿时,排 泄行为得说 ②作为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的一种手法,《红 楼梦》,《水浒传》中用了许多禁忌避讳词 ③在语言交际冲突时常用的咒语,骂人的脏话。 ④讲话者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憎感情而用的禁忌 避讳词语。鄙夷,憎恨的人直接说 “他死了”
③价值取向
英美文化被称为“我文化”或“个人价值”至上文化, 西方人崇尚独立,自由,平等,个人取向;为了体现 平等,人权,许多“卑微地下”的职业获得各种婉称 也称“安慰词”:garbage collector →sanitation engineer(环卫师),tree-trimmer →tree-surgeon, plumber →pipe engineer 英美文化对“老”有所避讳,老意味着无用,死亡, 得不到别人的尊敬,有关老的委婉语:senior citizens, seasoned man, advantaged age, reach one’s golden age
②社会结构
行为规范
美国人类学家甘柏兹曾指出语言的运用与社会行为规范和社 会结构之间存在着有规律的联系。每一个社会都有一套社会 规范在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a). 有关性及与此行为有关的词 b). 人体排泄器官,排泄行为及有关的词语:去方便,wash my hands, answer nature’s call c). 有关病,死及其他不利的词语(语言灵物崇拜和趋吉避凶 的心理作用)。 死:帝王-驾崩,王子-薨,大臣-卒,和尚-圆寂;长眠,作 古,与世长辞,to cross over, go to one’s long home, go to the heaven, fall asleep in the Lord, join one’s ancestors. 病:cancer →the big C, long illness 精神病→she is not all there, she is a little confused 艾滋病→social disease
(三)在社会文化层次是非禁忌避讳词在言语交际层 次准禁忌避讳词,要慎用甚至不能用。 ①与语言交际者的背景有关的词语。警察释放罪犯时, 不能说“再见”;船家忌“沉” “翻” ②与语言交际者的场合有关的词语,在法律,外交场 合:e.g. Present argument→ Make submission
委婉语:( Euphemism) 一词发源于希腊语, 意思是说好听的话。委婉语是人类各语种 大都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指在正式场合或 日常交流中,人们常用一些温和的、委婉的、 吉利的、间接的词语来替代一些让人听起 来感到粗俗的、不便直说的、忌讳的、不 吉利或失礼的词语。
传统委婉语(traditional euphemism):是与禁忌语密切相关,像生, 老,病,死,葬,性,裸,拉撒等禁忌有关的 文体委婉语(stylistic euphemism):亦称恭维词或誉美之词,与禁 忌语无关
禁忌语和委婉语
Taboo and Euphemism
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 一门边缘学科,主要是研究语言使用中的变 异现象( variation)与社会环境( social context)之间的相互关系。委婉语和禁忌 语就是一种语言变异现象,与社会文化和 交际语境有很大关系
一.定义 禁忌语(taboo):发源于波利尼亚汤加语,意思 是“需要极端注意的事情”,也可以被写作tabu 或者是tapu。所谓禁忌语则指“那些不能说出 口的事物, 尤其是那些不能使用的词语与表达, 也就是那些神圣的、忌讳的或不洁的东西, 并 由此被认为具有危险性的事物或概念”。由于 人们对语言的迷信, 形成了种种禁忌, 如关于 宗教方面的, 关于性方面的等。
3. 时代性(可变性) 这是因为委婉语在使用了一 段时间后就不再有委婉语的特点, 会再度成为 禁忌语。e.g. lavatory → bathroom, washroom, restroom. 。还表现在适用范围上,与十九世纪 人相比, 现代人似乎禁忌越来越少(科学技术与 思想观念的转变)。 4. 民族性 民族和民族之间, 总是存在某种程度 上的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而这种民族差异在 委婉语的使用上表现的尤其明显。 e.g. 老, 名字
意见有分歧→坦率交换意见 对某事不满意→深表遗憾
③与语言交际者的方式有关的词语,同音字,词;舌 头→招财 ④与语言交际者的反应有关的词语。
总结
崇拜与禁忌是社会群体的共同文化心理,人们 生活在某一社会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社会 的文化环境、文化传统、文化秩序的制约和 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创造的委婉语反映 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掌握文化间的差异,不 仅可以增强我们的语言交际能力,还可以从中 窥视英语国家的社会心理和文化习俗,进一步 了解西方文化,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二、委婉的语用特征 1.普遍性 无沦高度文明社会不是原始部落,无 论是大语种还是少数民族语,社会各阶层和领 域都存在委婉语。这跟礼貌原则几乎存在于有 言语交际的任何时间和地方有关。 2.间接性(模糊性) 委婉语最大的特点是含蓄和间 接。委婉语绝对不能精确,越模糊越好,模糊 到让人不得要领才是真正的委婉。E.g. pay the debt of nature, go the glory, do one’s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