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原始社会至隋唐)

中国古代史(原始社会至隋唐).txt——某天你一定会感谢那个遗弃你的人,感谢那个你曾深爱着却置之你不顾的人。做一个没心没肺的人,比什么都强。________舍不得又怎样到最后还不是说散就散。中国古代史(原始社会至隋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2分)
1、下列各项生产技术在新石器时代以前出现的是
A、用麻纺线织布
B、用骨针缝制兽皮衣服
C、使用弓箭猎捕
D、制作彩陶
2、“春秋无义战”是就春秋时期争霸战争性质而言的,正确理解是奴隶主
A、要结束周王朝的统治
B、要结束分封制实现统一
C、要促进民族融合
D、要掠夺土地和人口
3、有关甲骨文的表述:
①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②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③记载了商王的活动
④我国信史的开始⑤记录的日食月食是世界最早的。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4、下列水利活动中具有减轻自然灾害功用的是
①大禹治水 ②都江堰 ③郑国渠 ④灵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主张是墨子提出来的是
①选举贤能
②今胜往昔
③无为而治
④“兼爱”“非攻”
⑤提倡节约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④⑤
6、《国语.鲁语》载:柱“能殖(植)百谷百蔬。”据史推测柱是距今
A、20万年前的人
B、1万8千年前的人
C、六七千年前的人
D、四千年前的人
7、鲁宣公十五年,“民不肯尽力于公田”,说明的根本性问题是
A、井田制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农民用怠工的办法对付贵族的剥削
C、农民都有自己的私田可以耕种
D、农民徭役负担太重,无力耕种公田
8、秦朝时郡守和县令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A、释放奴隶
B、士兵复员
C、征发兵役徭役
D、考察选拔人才
9、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的根本目的是
A、神化君权加强专制
B、发扬光大儒学
C、打击王国势力
D、扩大疆域
10、丝绸之路的开辟说明
①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②中西商贸关系确立
③安敦王朝沿此路遣使来汉
④甘英为此路开辟远行波斯湾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
D、①②④
11、铁器传入珠江流域和西域的时间是
A、战国和秦朝
B、战国和西汉
C、秦朝和西汉
D、秦朝和东汉
12、下图中,被秦王赢政灭亡的国家的先后顺序是(图略)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13、秦统一的历史条件包括
①封建化较彻底
②拥有富饶的关中地区和四川盆地
③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
④秦国的半两钱通行中原江南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14、下列经济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五铢钱通行全国


②水排的应用
③铁锄用于耕地除草
④楚国的宛成为冶铁中心
⑤农民向政府交2/3的收获物作赋税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①②⑤
C、③④①⑤②
D、③④⑤①②
15、《西都赋》称“郑白之沃,衣食之源”,反映的情况是
A、秦国四川盆地的
B、秦朝关中平原的
C、西汉关中平原的
D、东汉四川盆地的
16、东汉明帝时的活动有
①废王莽苛捐杂税
②王景治黄河
③到西域求佛法
④发明提花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下列政权中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曹魏
B、前秦
C、西晋
D、成汉
18、翻车这种生产工具是
A、排涝灌溉工具
B、鼓风冶铁工具
C、运输粮食的工具
D、播种用的工具
19、关于东晋十六国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北方大批农民南迁促进了东晋经济的发展
②北方十六国互相攻战,严重破坏了北方的民族融合
③东晋政府组织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土地
④前秦是十六国政权之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下列说法不符合北魏均田制的是
A、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发
B、农民从中很少得到实际好处
C、地主土地未被触动
D、占田不均的情况仍存在
21、三国时三个政权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
22、南朝和北朝相比,相同点包括
①政权更替频繁 ②佛教广泛传播 ③封建经济发展 ④政权间相互攻战不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下列文化成就反映了南北朝民族融合这一历史特征的包括
①《齐民要求》
②云冈和龙门石窟
③《敕勒歌》
④《归园田居》
⑤《洛阳赋图》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24、排列下图中东汉末年到东晋三大战役的先后顺序(图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②
D、③②①
25、下列政权中被少数民族攻破都城的有
①西周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6、形成三国时期分裂局面的社会经济根源是
A、黄巾起义的影响
B、东汉后期政局混乱的延续
C、东汉末以来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D、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27、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B、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促进北方各族大融合
28、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发展的历史,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
D、封建化的过程
29、唐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的措施中,用以保证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
A、实行均田
B、实行屯田制
C、实行纳庸的办法
D、

实行垦荒免役的办法
30、唐朝废除租庸调制实行两税法的目的是( )
A、改变收税标准
B、增加财政收入
C、放松对农民人身控制
D、调整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
31、隋朝能够灭陈统一全国的条件包括( )
①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联系加强
③隋文帝的正确策略
④人民要求统一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唐朝前期,中央政府在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回纥牙帐
C、安西都护府
D、北庭都护府
33、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的是( )
①两税法实行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均田制破坏
④租庸调制无法实行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②③④①
34、下列四种生产工具中,用于水利灌溉的是( )
①水排
②翻车
③筒车
④耧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5、唐代从内地传入吐蕃的技术有( )
①凿井
②养蚕
③造纸
④印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6、骨力裴罗、大祚荣、皮罗阁的相同点有( )
①建立了本民族政权
②接受唐中央政府领导
③都受过皇帝的册封
④都是边疆少数民族的首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二、主观题(15+12+10+16+15+10=78)
37、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引自《淮南子.人间训》
材料二 (汉武帝)于是发卒万人穿渠,自征引洛水至商颜(山名)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聩(向下流)以绝商颜,东至山领十余里间。井渠之生自此始,穿得龙骨故名龙首渠。
材料三 上(汉武帝)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于是以上用事则自临决河,沉白马玉壁,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填决河。于是塞瓠子,而梁楚之地复宁,无水灾。
材料二、三引自《汉书》
回答:
①指出材料一中水利工程的名称。(2分)
②材料二中的引水办法称什么?用剖面图示意开渠的情况。(4分)
③综合三则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兴修的水利工程的功能。(3分)
④如何评价这三次水利事业?(6分)
38、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君臣既立,众恶日滋,而欲攘臂乎桎梏之间,愁劳于涂炭之中,君臣既立而变化遂滋劳之不休,夺之无已,田芜仓虚,杼轴之空,食不充口,衣不周身,此皆有君之所致也。古者无君,胜于今世。引自《抱朴子》外篇卷
材料二 浮屠(佛教的别称)害政,桑门俗,风惊雾起,驰荡不休,吾哀其弊,思拯其溺。引自《梁书.范缜传》
回答:①两则材

料的核心观点分别是什么?(4分)
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两种观点产生的原因。(8分)
39、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唐玄宗)册封祚荣为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仍以其所统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自是每岁遣使朝贡。引自《旧唐书.渤海传》
材料二 (渤海)初,其王数遣诸生诣京师太学,习识古今制度,至是遂为海东盛国……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引自《新唐书.渤海传》
回答:
①材料一反映出勃海与唐政府的关系是怎样的?(2分)
②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
③国外有人认为渤海国是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古代国家。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6分)
40、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为国之体,在于任寄(任用人才),彼(陈)之公卿,备员而已。我有道而大,彼无德而小,量其甲士,不过十万,西自巫峡,东至沧海,分之则势悬而力弱,聚之则守此而失彼。席卷之势,其在不疑。
引自《隋书.薛道蘅》
材料二 《资治通鉴.陈纪》载:“(陈叔宝)聚敛无厌,士民嗟怨”。
材料三 上尝问取陈之策,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土热,水田早熟。量彼收获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御守,足得废其农时。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贼以为常。后更集兵,彼必不信,犹豫之顷,我乃济师,登陆而战,兵气倍益,又江南土薄,舍多竹茅,所有储积,皆比地窖,密道行人,因风纵火,待彼修之,复更烧之。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上行其策,由于陈人益敝。 引自《隋书》”
材料四 隋出兵五十一万八千人,皆受晋王杨广节度,大举攻陈。不久攻占金陵,陈灭亡。引自《隋唐五代史纲》
回答:
①结合材料,分析隋能灭陈的原因。(10分)
②结合材料,简要评价隋灭陈之战。(6分)
41、汉唐封建经济恢复发展的相似原因是什么?(6分)这两个朝代政策的调整有什么作用?(6分)为什么最终会导致土地兼并?(4分)
42、简要叙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关系变革的情况。(10分)
答 案
选择题
1~5 BDBAC 6~10 CADAC 11~15 CABDC 16~20 DBACB 21~25 BBAAD 26~30 DBCCB 31~35 DBDBB 36、D
主观题
37、①灵渠(2分)
②井渠法或凿井穿渠法;(4分)
③三种功能:用于交通、用于灌溉、用以减轻水患(3分)
④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减轻自然灾害;有利于促进各地区间的联系,巩固统一。因而是应肯定的,虽然也增加了人民的劳役负担。(6分)
38、①材料一是无君论;材料二是反佛教的无神论(4分)
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裂割据,君主们为维护自己的统治,

互相攻战,破坏了社会生产和社会安定,导致人民流离失所,因而认为有君不如无君好。(4分)
当时统治者为消磨人民的斗志,加强统治利用佛教作为统治工具,同时佛教兴盛,使社会生产也受到破坏,因而认为神不存在,反对佛教。(4分)
39、①是唐朝册封的地方郡国,是唐朝正式管辖的一块版图,是臣服于唐朝政府的。(2分)
②渤海政权派人到唐朝学习先进的文化及政治制度,使渤海强大起来。(2分)
③不对。渤海国是唐朝政府册封的,其国君还是唐朝忽汗州的都督,是唐朝政府管辖的地方行政机构。(6分)
40、①陈政治腐败,用人不当;陈统治下阶级矛盾尖锐;隋比陈力量强大;隋采用正确的战争策略。(10分)
②灭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顺应了历史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是进步的;同时战争破坏了江南的社会生产,增加了北方人民的负担,有一定的负面影响。(6分)
41、①都调整了统治政策,从本质上讲都调整了生产关系,统治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都采取措施安定社会秩序,为生产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都注重吸取前代的教训,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人民的伟大力量,统治者作出了让步,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6分)
②作用:
汉朝
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统治,建立了新的封建统治秩序,使农民得到一些土地和生产时间,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为汉的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唐朝
使农民得到一些土地和生产时间,有利于生产的恢复,为唐朝的繁荣打下基础。(每处3分)
③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这是统治者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当封建经济发展,地主阶级的土地欲望随之膨胀,土地兼并又严重起来。(4分)
42、 生产关系的变革从三方面体现出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劳动产品的分配形式、人与人的地位。
①春秋时期,井田制日益破坏。土地由奴隶制国有渐变为私有,出现公田私田化现象。到战国时期,封建主义土地私有制发展,各国通过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地方阶级土地所有权确立。
②春秋时期,奴隶主开始改变剥削方式,由全部占有奴隶的劳动成果改变为部分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劳动者把大部分成果交纳给地主,自己保有一小部分。战国时期,这种方式广泛确立。
③春秋时期,奴隶主占有奴隶的人身,奴隶没有人身自由。战国时期,农民有人身自由,农民依附于地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