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最新版课件1.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形成

合集下载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全套课件) PPT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全套课件) PPT

甜食,点心,冰淇淋或水果等。
中西饮食餐具差异
中国人用筷子夹食物,西方人用刀叉切割食物 。
中国人自古以来大部分以农耕为主,所谓“面朝黄土背朝天”正是这一 文化现象的真实写照,在这种文化环境中,通常以谷类为主食,倾向于 安居乐业,和平与安定,强调以“和”为贵,反对侵略和攻击。而西方 很多国家其祖先为狩猎民族,饮食以肉类为主,为了能在残酷恶劣的环 境下生存,必须善于捕猎,富于进攻性,这两种近乎相反的文化倾向反 映到饮食中就很自然地体现在餐具的选择以及使用方式上,中国人使用 筷子时温文尔雅,很少出现戳、扎等不雅动作,在餐桌上对待食物的态 度制作技艺 (4)饮食品种 (5)饮食民俗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言语与文化的联系密不成分。翻译是
一种特别的跨文化言语寒暄勾当。因 为中西文化千差万别, 因此,作为跨 文化言语寒暄勾当的一种方式,翻译 离不开文化不同对其发作的影响。
当一种言语和另一种言语停止交换时,理想发作的是不合文化
在中国 ,烹饪的方式多种 多样 ,有炒、炸、焖、爆、煎、 烩、煮、蒸、烤、腌、冻、拔 丝、糖醋等 ,做出的菜肴让人 眼花缭乱。在烹饪大师的眼中 ,
做菜和制作工艺品一样有着高
深的学问 ,即使是同一道菜 , 不同的厨师会做出不同的口味 来。
西餐菜肴烹饪的方法 主要是烧、煎、烤、炸、 焖 ,各种原料很少集合烹 调 ,正菜中鱼就是鱼 ,鸡 就是鸡 ,即使是调味料也 是现吃现加。烹饪的全过 程比较规范 ,调料的添加 量精确到克 ,烹调的时间 精确到秒 ,厨师好像化学 实验室的实验员。
西方人没有这样的习惯,他们秉承着游牧民族、 航海民族的文化血脉,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 集、种植为辅,荤菜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 动物,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 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 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 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 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 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体瘦小、肩窄腿短。

中西方文化差异PPT课件

中西方文化差异PPT课件

-
10
赞美和祝贺
Compliments and Congratulations
▪ 表现:听到别人赞扬,美国人 和中国人的回答有些不同:美 国人一般表示接受赞扬,中国 人则一般表示受之有愧。
▪ Performance: hear others praise,
Americans and Chinese people's answer is
西方主要信仰基督教。
Christianity in the west.
-
4
节日差异
Festival difference
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西方的节日有隆重的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在 节日方面,中西方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have Spring Festival, Lantern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 Mid Autumn Festival. Western festivals have a grand Chris- tmas, Thanksgiving, easter. In 5 festivals, the Chinese and the West show great differences.
hostess, said with a smile: that I blush, or to tell him that you are
just a joke?"
-
13
道歉
Apology
▪ 表现:有一个词,从早到晚挂在美国人的嘴边上, 那就Sorry
▪ Performance: one word, from morning to night on the lips of Americans, then Sorry

《中西文化比较》课件

《中西文化比较》课件

,如西方注重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东方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等。
02
文化创新
中西文化的交流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思维和成果,如将西方现代设计
理念与东方传统工艺相结合,创造出更具特色的文化产品。
03
跨文化合作
中西文化的互补和创新可以为跨文化合作提供更多机会和可能性,推动
不同文化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中西文化的全球视野与多元发展
多样性和发展。
中西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中西文化的历史变迁和未来趋势
中西文化的历史变迁
中国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和变革;西方 文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重要时期。
中西文化的未来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西文化将更加深入地交流与融合,同时保持各 自的特色和优势。
中西文化交流是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 分,有助于推动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增进国际友谊
中西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国际友谊,促进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中西文化交流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04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语言交际的影响
语言结构
中西语言在语法、句法、词法等 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可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在跨文化交际中 也有重要作用,某些表情 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具有不 同含义。
空间与距离
不同文化对于个人空间和 人际距离的观念存在差异 ,这可能影响交际氛围和 效果。
Hale Waihona Puke 文化差异对商务活动的影响商务谈判风格
中西文化在商务谈判中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如西方文化倾向于直 接、明确,而中国文化可能更加委婉和含蓄。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一、xx 差异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5、中西方的xx 是迥然不同的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

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中西文化差异(图示)汇总(课堂PPT)

中西文化差异(图示)汇总(课堂PPT)
(A Home-cooked Meal)
breakfast 早餐 lunch 午餐 brunch 早午餐 supper 晚餐 late snack 宵夜 dinner 正餐 main plate主菜盘。 soup spoon汤匙。 glass饮料杯。 salad plate沙拉盘。 napkin餐巾。 main course fork主菜叉 子
一个德国人如何用图阐释中西 文化巨大差异
1
1、表达个人观点时
2
• 点评:中国人在表达个人观点时,总喜欢拐弯抹 角。“是”时不说“是”,却说“不是”。“不 是”时不说“不是”,却总说“是”。生活中发 生的实际状况。并且,最有趣的是,一个中国人 如果像那老外那样直来直去地说出自己的观点的 话(如上图所示),则会被认为“没有城府”, 属于“直肠子”,是要吃亏的。事实上,中国人 的处事哲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话到嘴边留半 句”。因此,在老外眼中来看,中国人表达意思 时,总令他们费解。
dessert spoon甜点匙。
48
Christmas Day,the 25th of December,is the biggest festival(节日)celebrated in the Christian
countries of the world.Although everyone enjoys Christmas Day,it is particularly enjoyed
39
22、孩子
40
• 点评:其实,这是老外不太懂中国当代历 史原因造成的。其实,我们中国人早在 1976年以前,并不是这么重视孩子的一切 的,至少我们小的时候,就不是这样的。 这是个太大的话题。
41
23、对待新事物

中西文化比较ppt课件

中西文化比较ppt课件
13
★华夏土地上的农耕文化
男,丈夫也,从田为力,言男用力于田也。里,居也, 从田从土。疆,界也,从田田;三,其界画也。
诸侯国的土地分封制,徭役制,农业工具的发展,土 地灌溉的发达。
春秋战国时期的帝亲耕、后亲蚕祀社稷、耕籍田,祷求雨, 下劝农令,以祈丰年。
商代末年“肇牵牛车远服贾”的商人已经出现,春秋时的 陶朱公、端木赐,魏国的白圭,秦国的吕不韦等富商巨贾。 14
西方的人道主义在中世纪反抗神权中兴起, 要求人高于神、自然的位置,人是万物的尺度, 鼓励人对自然的征服、驾驭,强调人性、人的主 体价值、人权、平等——人是万物的尺度、宇宙 的精华,坚定人要征服和驾驭自然。
22
23
★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与道德价值 ★科学中心的西方文化
24
★科学中心的西方文化
中国人重仁,西方人重智。
19
二、东西文化的精神—不同的文化选择 不同文化的核心价值,以及所追寻的、珍 视的、有成就的表现出的个性不同。
20
1、中西文化精神差异的探讨
中国文化是静的,西方文化是动的
21
2、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
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指全部传统文化的核心 价值围绕着人的社会存在建立,专注于人的社会 关系的和谐与道德人格的完成的独特的伦理文化。
40
41
★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 ★二元对立的认识前提
42
★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 人为的关系问题——天是化生万物的本源,人是天造化之 物。
黄河、长江、淮河、珠江、黑龙江等大河地 区的元谋人、北京人、丁村人、蓝田人、马坝人、 河套人……形成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 文化、河姆渡文化……。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西方文化差异PPT

中西方文化差异PPT

中西方饮食方式的差异(一)
• (一)就坐形式的差异 在中国的宴席,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圆桌,这 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人们相互敬酒、 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 礼让的美德。 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 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 的不足之处,但它符 合我们民族“大团圆” 的普遍心态。
中西方饮食方式的差异(二)
VS
VS
VS
中西方饮食方式的差异(三)
• (三)就餐方式的差异 通常中国人请客吃饭采取的是一种“共享”的方式, 大家共享一席,共享桌上的菜肴,往往一道菜刚上桌,在 主人的殷勤招呼下,众人通力合作,共同“消灭”盘中之 物,最后结账也是争相付钱。一切行为都强调突出的是一 个“合”字。 而受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西方人请客吃饭的习惯是 每人一份,且主客双方各自点自己的饭菜,不必考虑他人 的口味和喜好,用餐时也只吃自己的盘中餐,付钱也往往 采取AA制,各人自付各人账。
One!中国的传统饮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四大特点
• 3.重味:中国的饮食最注重食物的味,讲究“色、 香、味、型”。孙中山先生讲“辩味不精,则烹 调之述不妙”,将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 4.重理: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 和提升品位的问题。中国的饮食提倡健康优美、 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1208班 第六小组
中西方饮食产生差异的原因
• (一)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渊源 中西方在社会发展、传统文化思想、生活习俗等 方面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 (二)东西文化差异影响饮食差异 在中国人看来,只有不同的东西综合起来才能形 成美,于是生活中以和为贵,烹饪上以和为美。 西方人对形式结构的强调也直接源于其宇宙模式。 西方人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实体的世界,对实体世 界的具体化、精确化就是形式。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课件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课件

中西方文化符号 在审美中的体现
07
中西方宗教信仰差异
宗教信仰体系与特点
中国宗教信仰体系: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 西方宗教信仰体系: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 中西方宗教信仰特点:中国宗教信仰多元化,西方宗教信仰一元化等
中西方宗教信仰差异:中国宗教信仰注重个人修行,西方宗教信仰强调社会责任感等
宗教信仰对文化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西方教育内容差异:西方教育 注重实践和应用,强调学科交叉 和综合性,而中国则更注重基础 知识和理论学习。
中西方教育评价差异:西方教育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包括考试、 作业、项目、论文等多种形式, 而中国则更注重考试成绩和分数。
教育方式与方法
西方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 神的培养
• 婚姻观念
• 婚姻形式:中西方在婚姻形式上存在差异,如西方更注重浪漫和爱情基础,而中国则更注重家庭和传统习俗。
• 婚姻责任:中西方在婚姻责任上存在差异,如西方夫妻双方更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而中国夫妻则更注重相互扶持 和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 婚姻价值观:中西方在婚姻价值观上存在差异,如西方更注重个人幸福和自由选择,而中国则更注重家庭背景和传 统价值观。
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进程
古代丝绸之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起点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对东方文化的兴趣与学习 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与碰撞 现代社会: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趋势与展望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中西方文化融合的途径与方式 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未来展望
艺术形式与风格
中西方绘画风格差异 中西方音乐风格差异 中西方舞蹈风格差异 中西方戏剧风格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历史上因受农业生产的影响和作用而形成的农业民族所特有的素 质、观念和意识、民族整体性格特征,以及农耕文明所具有的一系 列文化特征,在中华民族身上表现得尤为鲜明、充分。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二、农业生产对中华民族的影响(3)
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和作物生长规律性强的特点,反映了自然规律决定农业 生产活动这一基本准则。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或对自然已提供的条 件进行改良或改善,或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自然规律带来的不利影响。任 何仅凭主观意志和意愿改变自然规律的做法,都注定是失败的。由于必须 遵循客观的自然规律,不能凭借主观意志改变自然规律,所以中华民族养 成了安分守己、恪守本分的心理素养,并且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自我克 制能力。任何强求他人、使人感到勉为其难的行为,都被视为是缺乏修养 和道德的。
农业生产的一些鲜明的特点:
• 第一,农业生产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与季节的变化关系密切。 这一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必须严格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适时 劳作。
• 第二,农作物生长具有规律性强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农业生 产者必须严格按照作物生长规律,适时从事相应的劳动。
• 第三,降水、光照、温度等气候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乃至收 成有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二、畜牧业生产对西方民族的影响(2)
➢ 畜牧民族所具有的冒险精神、自我中心意识和对自由权力的崇尚、对个性 化的追求,还促成了西方民族“难耐沉寂”、不习惯平庸生活的性格特征。 他们喜欢通过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寻求冒险、刺激等方式,打破沉寂、 平庸,充分表现自我,显示自我的价值。所以西方的娱乐方式多冒险、刺 激,多彰显个体的价值,这也是其社会心态的一种显现。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发达的畜牧业占据着社会经济的主流。 所以,畜牧业生产对西方民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包括饮食和生 活习俗、观念和意识、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二、畜牧业生产对西方民族的影响(1)
畜牧业生产是以放牧牲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生产劳动。为使牲畜能吃到饲 草,人们需要驱赶它们,去寻找适宜放牧的草场,所以畜牧业者的劳动地 点不固定,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故被称为游牧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通过劳动,人类的体质不断进化,脑 容量逐渐增大,并且对自然环境有了较强的适应性。
同时,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各地的猿人都逐渐认识到了 自然变化的规律,有意识地躲避自然灾害给自己造成的危害, 逐渐提高自己生存的能力。
这样,人类才得以繁衍生息,逐步扩大种群,并在不同的自 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逐渐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人种群落。
主业与副业,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下, 为了生存和适应环境而创造出的原始文明。
在农业生产中所形成的一些观念和认识,也必然会对农耕民族的 整体素质、性格、心理特征、观念意识甚至传统文化,产生极其 重要的影响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二、农业生产对中华民族的影响(1)
➢ 畜牧业生产的特点和西方社会发展的特性决定了西方各民族所特有的素质、 观念、意识,以及整体民族性格,而这些又制约和影响着传统文化的发展, 使西方的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性强、个性化鲜明、写实性突出的特点。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二、畜牧业生产对西方民族的影响(3)
畜牧业生产是以放牧牲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生产劳动。为使牲畜能吃到饲 草,人们需要驱赶它们,去寻找适宜放牧的草场,所以畜牧业者的劳动地 点不固定,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故被称为游牧民族。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第一章
中西方文化差 异的形成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文化比较
CONTENTS
1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历史根源 2 农业生产与农耕文明 3 畜牧业生产的特点及影响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PART 1
人类的起源和原始文明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生活在中国和西方的原始人类,并不存在体质、大脑及思维 等方面的明显差别,而且都沿袭着灵长目动物的本性和生活 习性。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一、人类的起源和原始文明(2)
在相同的生活和劳动中,世界各地的猿人并没有出现本质的 区别,如各地猿人普遍采用的工具制作技术是打制技术;同 样进行采集、狩猎劳动;都生活在自然形成的山体洞穴中, 过着群居生活;等等。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二、农业生产对中华民族的影响(4)
农耕民族共同遵循着同一个自然规律,共同承受着大自然给予的种种恩赐 和磨难,由于人们有相同的遭遇、磨难和挫折,也有相同的企盼、希望和 利益,因此人与人之间极易沟通,且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在此基础上,为 了维护共同的利益,也极易达成共识。而一旦达成共识,人们便会自觉遵 守和维护它,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 第四,农业生产还具有劳动地点相对固定的特点。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二、农业生产对中华民族的影响(2)
这四个农业生产特点,决定了农耕民族所特有的观念、意识和性格 以及文化特征的形成。同时,农业生产这个经济基础,还决定了中 国古代社会的上层建筑。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中 唯一一个将本民族的文化一直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
一、人类的起源和原始文明(1)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是从高级灵长目动物进化而来的, 即从泛称类人猿的人类始祖进化而来的。现代人身上仍保留 着许多灵长目动物的特性和生活习性,如杂食性的食物构 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规律等。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原始人类即猿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就在于能否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工具。
畜牧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相比,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劳动的方式、活动的范 围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是完全不同于农业生产的另一类生产劳 动。
畜牧业生产所具有的流动性强,受季节和气候、天气影响小,劳动方式灵 活等特点,影响了历史上曾长期从事畜牧业生产的西方民族的整体素质、 性格特征,以及观念、意识和文化特征的形成,导致了西方民族与中华民 族在观念意识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
农业生产受制于自然规律,因此按照季节变化和作物生长的规律适时进行 相应的生产劳动,是保证农业收成的首要条件。因此,农业生产要求有稳 定的社会秩序和生活环境,以保证各种生产劳动不误农时。祈盼平安、向 往和平,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矢志不渝的追求。由此也形成了“稳定”的 社会共识,以及“求稳”的社会心态。
课后思考
1.如何理解中西方观念、意识差异的根源? 2.农业生产对农耕民族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3.畜牧业生产对游牧民族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谢谢观看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的历史背景(1)
在中西方漫长的历史进程和劳动、生活实践中,人类都在不断地总 结经验,探索提高劳动效率的可能性。
生产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 和生活方式,进而引发了人们观念、意识的改变。
当剩余产品出现后,人们又设法保存这些采集到的果实和捕获的 猎物,以备食物匮乏时再食用。进而演化出原始种植业和家畜饲 养业。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一、人类的起源和原始文明(3)
➢ 在原始社会早期,中西方的原始人类并没有出现差别。也就 是说,中西方民族及文化传统的差异,不是从人类诞生之时 就产生的。
➢ 文化差异的产生,是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主要受各自的经 济生产以及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制约与影响而产生的结 果。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PART 3
畜牧业生产的
特点及影响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一、肉食和毛纺织业
中西文化比较
欧洲自最后一次冰河期过后,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畜牧 业逐渐成为欧洲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内容。
发达的畜牧业对欧洲等西方民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诸如食肉 多的饮食习俗、以羊毛为原料的传统毛纺织业等。
由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人们更希望能预知气候变化,以便及早 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和危害。这就促使人们不断地总结气候变化的规律, 积极探索自然变化的前兆。这种探索绝非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往往需要 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和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但因为生存的需要,人们在 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中重新振作精神,继续探寻自然的奥秘。长此以往, 中华民族就养成了善于总结经验、不屈不挠、勇于探索、顽强拼搏的精神 以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品质。
畜牧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相比,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劳动的方式、活动的范 围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是完全不同于农业生产的另一类生产劳 动。
畜牧业生产所具有的流动性强,受季节和气候、天气影响小,劳动方式灵 活等特点,影响了历史上曾长期从事畜牧业生产的西方民族的整体素质、 性格特征,以及观念、意识和文化特征的形成,导致了西方民族与中华民 族在观念意识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
在以后的历史中,随着国家的建立,农耕区域扩大,畜牧业生产 的范围不断缩小。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历史上经常发生游牧民族 与农耕民族之间的征战。
中西方两种不同的经济生产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思想、观念、意 识,以及文化艺术、生活习俗等文化传统,深深植根于其本民族 的头脑和潜意识中,至今依然外化于他们日常的社会生活。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二、农业生产对中华民族的影响(5)
➢ 不断的总结和探索成就了中国诸多领先于当时世界其他国家的发明,中华 民族也因此被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誉为勤劳智慧的民族。在古代,中国人 创造出许多伟大的发明,说明中华民族是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创造能 力的。但与此同时,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中华民族的创新意识又受到一 定程度的压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