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01-05近现代史真题

合集下载

华东师范大学党史专业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_8836

华东师范大学党史专业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_8836

华东师范大学党史专业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2008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一、简答题1、简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2、简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3、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4、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特点5、简述中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6、简述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二、论述题1、论述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的建立是二十世纪中国伟大的历史巨变2、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2009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一、简答题(15*6)1、简述鸦片战争至20世纪初,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艰辛探索2、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3、简述中共二大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4、简述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5、简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6、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转折二、论述题1、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教训是什么?2、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大成就,这些成就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卷一,简述题(每题15分,共90分)1.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洋务运动的主意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3.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对国民革命的影响。

4.简述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伟大意义。

5.简述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内容。

6.简述中共十三大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论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及其基本经验。

2.简述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

2011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一、简答题1、简述《资政新篇》的内容及意义2、简述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3、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4、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5、简述中共八大的内容6、简述《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内容及意义二、论述题1、论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和意义2、论述《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内容2012年中国近代史真题一、简答题。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199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先秦文化专业:中国古代史3考试科目:明清史专业:中国古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中国近现代史5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专业:中国近现代史6考试科目:中国通史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7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专业:世界上古史、中古史,世界近现代史,专门史8考试科目: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专业:世界上古史,中古史9考试科目:世界当代史专业:专门史,世界近现代史10考试科目:世界通史专业:专门史,世界上古、中古史,世界近现代史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3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5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6考试科目:史学理论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7考试科目:中国历史文献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8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业各研究方向、专门史专业各研究方向9考试科目:世界当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10考试科目:世界通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明清史,中国早期近代化,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社会,港澳台研究3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5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史及史学理论6考试科目:史学理论招生专业:史学理论及史学史7考试科目: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招生专业:西欧中世纪经济史,欧洲中世纪史8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9考试科目:世界当时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10考试科目:中国历史文选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招生专业:世界史2:考试科目:世界当代史招生专业:专门史、世界史3: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明清史,中国早期近代化,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社会,港澳台研究5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6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7考试科目:中国历史文选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8: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9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变迁,明清史,晚清国际关系与外交,港澳台研究,中国现当代史3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5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6考试科目: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招生专业:世界史7考试科目:史学理论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8考试科目:中国历史文选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2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3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专业4考试科目:中外通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专业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课程与教学论4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及史学史5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6考试科目:世界当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7考试科目:世界通史招生专业:专门史、世界史8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3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课程与教学论4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5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6考试科目:世界通史招生专业:专门史、世界史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课程与教学论4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5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6考试科目:世界通史招生专业:专门史、世界史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世界通史2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共73套试卷86页。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近代史考研试题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近代史考研试题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近代史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虎门条约》
2、李提摩太
3、江南制造总局
4、科学补习所
5、“赛先生”
6、“上打洋人下打官”
二、请将下列文字先标点,后译成白话文。

(10分)
所可恨者披坚执锐之人无非豫存弃甲曳兵之想此间恶习陷弱已深不独连州之军传为笑柄今若骤加峻法奈罚不及众何然鄙意必得斩一二人以徇于军方可稍截其流昨已严札易道多将矣总局解无能去炮火自属得和然至香山后祗可由小路出芙蓉沙断不能陆运昨吴令请饬南番二县各协夫一二千名其说殊谬昨遣各船兵勇前往应援则兵至炮随比之专运炮火可期事半功倍
三、问答题(任选两题)(30分)
1、清末国会请愿运动是如何发生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2、从中外文化关系如何看待太平天国革命?
3、民初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为什么?
四、论述题(任选取一题)(30分)
1、结合当前学术动态谈谈您对近代改良(主义)运动的看法。

2、结合当前学术动态谈谈您对辛亥革命成功与否的看法。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1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1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1(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29,分数:58.00)1.评述“新生活运动”。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34年蒋介石在江西“剿共”时,发起了新生活运动。

2月19日成立了“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并向全国推广。

新生活运动,就是使全体国民的全部生活(衣、食、住、行)都合乎民族固有道德——“礼义廉耻”的运动。

蒋介石一再强调,新生活运动的“中心准则”就是“礼义廉耻”四个字。

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的目的,是从“改造国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人手,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为具体目标,使“国民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改造社会,复兴国家”。

蒋介石自从提出新生活运动后,连续发表多篇演说,并主持制定了《新生活运动纲要》和《新生活运动须知》两个文件。

1934年7月,成立了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蒋自任总会长,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为主任干事,下设调查、设计、推行三股,并分别聘任数十名高级官员为指导员、干事。

国民政府还制定了各级“新运会”的组织大纲,在全国各地进行组织,大张旗鼓地加以推行。

但是,新生活运动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 解析:2.试述“改组派”的政治主张和活动。

(南京大学2005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改组派即“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是1927年后在国民党内形成的、以汪精卫为精神领袖的反蒋政治集团。

华中师范大学大二历史专业中国现代史试卷及答案2

华中师范大学大二历史专业中国现代史试卷及答案2

华中师范大学20xx - 20xx 学年第X 学期《中国现代史》期末考试试卷(A卷)(时间120分钟)年级院系专业姓名学号座位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把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主要依据是: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比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根底C、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D、“启导广阔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2、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突出地表现为:A、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C、农民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D、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的矛盾3、以下运动中,比拟全面地表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是:A、五四运动B、汉口、九江收回租界C、五卅运动D、省港大罢工4、1928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北伐,其实质是:A、是1926年北伐战争的继续和开展B、实现全国统一C、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的革命战争D、国民党新军阀同旧军阀争权的斗争5、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两党关系开始恶化的重要转折点是:A、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B、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C、汪精卫和陈独秀发表联合宣言D、汪精卫在武汉开“分共〞会议6、片面抗战路线与全面抗战路线的主要区别在于各自的制定者:A、对抗日目的的认识B、对作战方式的决策C、对抗日前途的估计D、对依靠力量的取舍7、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国民政府政策的重心转向:A、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

B、由对内转向对外,由反共转向抗日C、对内反投降,对外继续大规模抗战D、稳固民族统一战线,限制中共开展8、延安整风运动未涉及的是:A、反对官僚主义B、反对主观主义C、反对宗派主义D、反对党八股9、官僚资本在抗日战争时期急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A、大发战争财B、英美扶植C、依靠政权实行经济垄断D、民族资本主义开展10、抗日战争时期,蒋、汪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A、抗战派与投降派的矛盾B、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C、爱国力量与汉奸势力的矛盾D、英美与日本争夺中国的矛盾的反映11、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策中最有利于联合地主抗日的是:A、大生产运动B、“三三制〞原则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D、精兵简政12、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进攻,这是因为:A、全国大陆根本解放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城市C、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D、资产阶级准备向共产党进攻13、重庆谈判和北平和谈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的,主要为了:A、把战争责任推给共产党B、在两党斗争中赢得主动C、共商建国大计D、以和谈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14、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15、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前方挖蒋根〞的口号,“前方挖蒋根〞是指:A、国统区的地下斗争B、民主党派的反蒋斗争C、国统区的民主运动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东北易帜大生产运动重庆谈判七届二中全会三、列举与简答题〔共30分〕1、列举二十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主要成就2.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3.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是怎样形成的?四、论述题〔共35分〕1、试评抗战中的国民党正面战场〔15分〕2、试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次左倾错误产生的原因及教训〔20分〕第二学期中国现代史6班试卷〔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5 ADCDA 6——10 DAACD 11——15 CCDDD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东北易帜:国民党新军阀占领北京、天津后,由于受到日本的威胁,为防止与日本发生正面冲突,便决定不再向东北进军,而改为和平统一的方法,使东北“易帜〞。

华南师范大学大一中国现代文学史样卷

华南师范大学大一中国现代文学史样卷

《中国现代文学史》样卷一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青年杂志》杂志创刊于()A.1914年B.1915年C.1917年D.1919年2、喊出“我是属于我自己的,他们谁都管不着我”的是()A.涓生B.鲁迅C.子君D.艾姑3、提出“以真为主,美则在其中”的文章是()A.《美文》B.《人的文学》C.《平民的文学》D.《文化偏至论》4、“国语的文学与文学的国语”的倡导者是()A.鲁迅B.周作人C.胡适D.傅斯年5、创造社成立于()A.1921年6月B.1921年7月C.1921年1月D.1922年1月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是()A.《女神》B.《尝试集》C.《扬鞭集》D.《野草》7、《家》中信奉托尔斯泰主义的人物是()A.觉新B.觉民C.觉慧D.鸣凤8、被夏志清赞誉为“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的是()A.《阿Q正传》B.《沉沦》C.《金锁记》D.《倾城之恋》9、小说《边城》中的翠翠()A.暗恋天保B.喜欢傩送C.对天保和傩送都有同样的好感D.在天保和傩送间犹豫不定10、《无名书稿》的作者是()A.卜少夫B.卜乃夫C.卜太夫D.卜亦夫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1、文学研究会2、新感觉派3、九叶诗人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谴责小说的情感倾向和艺术特点?2、哲理性的追求对白话散文新诗的意义是什么?3、试论郁达夫小说的主要特点?4、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成就?四、论述题(18分)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哪些主要特点?怎样评价?五、分析题(20分)阅读《沙扬娜拉》这首诗,并给予分析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中国现代文学史》样卷一答案一、选择题1.B2.C3.C4.B5.C6.A7.C8.B9.B 10.C二、简答题1、小说戏曲革命的主张格外看重文学的宣传教育功能。

文学有这样的社会承担,但并不是全部;文学宣传教育功能的发挥也依赖于其可被欣赏的愉悦性得到加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处理好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史2005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史2005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无效)考试科目:中国现代史一. 名词解释,人物简介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向导》周报2.彭湃3.新生活运动4.宁都起义5.中国远征军6.《共同纲领》7.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8. 《新人口论》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材料:遵义会议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 挽救了"左"倾路线所造成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危机,正确地领导了一九三五年的:一二九"救亡运动,正确地解决了一九三六年的西安事变,组织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神圣的抗日战争的爆发.回答问题:(1)上述材料摘自哪一文献(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掌握的知识,谈一谈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2.材料:有的地方把封存的图书都烧了,我看烧的结果就是后悔.应该选择一些旧的书籍给青少年批判地读,使他们知道历史是怎么发展来的.都读新的,哪有那么多要有组织地给他们读一点书,总不能把历史割断吧!否认一切,不一分为二,这是极左思潮,不是毛泽东思想.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问题. 我看现在要出一批书,要广开言路.读马克思,列宁的书和毛主席的书是主要的,但也要读历史,地理,读哲学.有些青年连世界地理位置,重大历史事件都搞不清楚,知识面越来越狭窄,这不行——摘自《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70—471页(1) 根据材料分析周恩来这段谈话的历史背景.(2) 谈谈你对周恩来这段话所涉及的主要问题的看法.三.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48分)1.简要介绍1916—1924年间北洋军阀各派系间的政争,混战状况.2.简析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原因.3.概述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文化大革命"起因研究中的主要观点.4.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理论创新及其意义.四.论述题(任选一题,24分)1.结合近年来学术研究状况,论述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大后方的历史地位.2.结合史实,论述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华东师大历史学考研真题

华东师大历史学考研真题

教材简介-历史学:推荐参考书《中国古代史》朱绍候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史》李侃等著中华书局出版《中国近代史》郑师渠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何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史》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世界史》(古代史)(上、下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朱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中古史》孔祥民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齐涛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世界史》(近代史)(上、下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世界近代史》刘宗绪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齐涛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世界史》(现代史)(上、下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齐涛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世界现代史》张建华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春秋时期“救邢存卫”的国君是A.齐桓公B.秦穆公C.晋文公D.楚庄王2.十六国时期建立政权最多的民族是A.氐B.匈奴C.羌D.鲜卑3.下列君主中大力扶持佛教的是A.北魏太武帝B.梁武帝C.唐武宗D.北周武帝4.中国古代大型天文仪器“水运仪象台”的研制者是A.张衡B.一行C.苏颂D.沈括5.明清皇帝极少改动年号,但也有例外。

有两个年号的明朝皇帝是A.成祖B.仁宗C.宣宗D.英宗6.中国近代早期科技刊物《格致汇编》的主编者是A.伟烈亚力B.傅兰雅C.合信D.李提摩太7.1885年,清廷在台湾设省。

第一任台湾巡抚是A.姚莹B.沈葆桢C.刘铭传D.唐景崧8.民国时期,提出划区实验与发展乡村教育的是黄炎培及其主持的A.《村治月刊》B.中华职业教育社C.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D.中华教育促进社9.最早由中国人主持的重大科学考古是A.北京人遗址的发掘B.敦煌文书的发现C.殷墟的发掘D.半坡遗址的发掘10.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处理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原则的文献是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联合政府》11.下列各组古代民族,其语言都属于印欧语系的是A.雅利安人、赫梯人、波斯人B.雅利安人、赫梯人、以色列人C.苏美尔人、雅利安人、以色列人D.苏美尔人、以色列人、波斯人12.下列哲学学派中,不属于希腊化时期的是A.斯多噶学派B.伊壁鸠鲁学派C.犬儒学派D.毕达哥拉斯学派13.罗马帝国时期,在不列颠北部修建长城的皇帝是A.图拉真B.哈德良C.奥列略D.涅尔瓦14.中国僧人玄奘和义净西行求法时到过的大乘佛教中心是A.飞行寺B.超岩寺C.那烂陀寺D.大寺15.下列蒙古四大汗国中,被欧洲人称为“金帐汗国”的是A.窝阔台汗国B.察合台汗国C.伊儿汗国D.钦察汗国16.下列人物中,参与起草美国1787年宪法的是A.麦迪逊B.富兰克林C.杰斐逊D.潘恩17.18世纪从事大西洋HA奴隶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是A.西班牙B.法国C.荷兰D.英国18.签订1807年《提尔西特和约》的两个国家是A.法国和俄国B.俄国和奥地利C.法国和西班牙D.俄国和英国19.1918年,揭开协约国武装干涉苏维埃俄国序幕的事件是A.捷克军团叛乱B.英军进入巴库C.英军登陆摩尔曼斯克D.日军登陆海参崴20.1962年,美国女作家雷切尔?卡尔森出版《寂静的春天》,引起对A.热带雨林砍伐的关注B.杀虫剂使用的关注C.大气环境圈污染的关注D.地质与土壤环境的关注二、名词解释:第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近代史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虎门条约》2、李提摩太3、江南制造总局4、科学补习所5、“赛先生”6、“上打洋人下打官”二、请将下列文字先标点,后译成白话文(10分)所可恨者披坚执锐之人无非豫存弃甲曳兵之想此间恶习陷弱已深不独连州之军传为笑柄今若骤加峻法奈罚不及众何然鄙意必得斩一二人以徇于军方可稍截其流昨已严札易道多将矣总局解无能去炮火自属得和然至香山后祗可由小路出芙蓉沙断不能陆运昨吴令请饬南番二县各协夫一二千名其说殊谬昨遣各船兵勇前往应援则兵至炮随比之专运炮火可期事半功倍三、问答题(任选两题)(30分)1、清末国会请愿运动是如何发生的,产生了什么影响?2、从中外文化关系如何看待太平天国革命?3、民初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为什么?四、论述题(任选取一题)(30分)1、结合当前学术动态谈谈您对近代改良(主义)运动的看法。

2、结合当前学术动态谈谈您对辛亥革命成功与否的看法。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现代史考研试题一、名词简释(每小题6分,共36分)1、北上宣言2、训政纲领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4、民生实业公司5、工业内迁6、中原突围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同40分)1、简析五四运动至中国共产党成立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2、简述“新生活运动”的目的、内容及结局。

3、简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条件。

4、简述抗战胜利前后民主党派发展的状况主其政治主张。

三、论述题(24分)结合近年来学术研究状况论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中国近代史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1、龚自珍2、圆明园3、北洋水师4、“东南互保”5、《二十世纪大舞台》6、“德先生”二、标点并成现代汉语(10分)尝思御众以慈爱为本而结下以诚信为归宇宙祥和之气胥缘一念之悱恻所结而成盖爱民如子之心休戚相关远近本无歧视堂廉虽隔以孔迩联之抚恤深情使亿万人为一心斯能得民矣其贞观朝使李靖等十三人分行天下察长吏不肖问民间疾苦官无旷职民无怨心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乃昭其临御之诚爱护之至保民之道得矣三、问答题(30分,每题15分,任选两题)1、什么是拜上帝会?有什么特点和影响?2、洋务派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历史作用?3、辛亥革命对民初思想文化有什么影响?四、论述题(30分,任选一题)1、结合学术动态谈谈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近代变迁的影响。

2、结合学术动态谈谈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中国现代史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48分)1、和会拒约2、向导围刊3、迁都之争4、劳动互助社织纲要5、废两改元6、抗战建国纲领7、中国民主政团同盟8、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办法的协议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北洋军阀混战与政府权力的更迭。

2、简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主要条件3、简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的建国方针四、论述题(22分)结合学术研究的新成果试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代价。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近代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48分)1、照旧交粮纳税2、《使西纪程》3、黄海海战4、《劝学篇》5、东南互保6、南社7、资政院8、新建陆军二、将下列文字先标点,后译成白话文(15分)昔商君之论富强也以耕战为务而西人之谋富强也以工商为先耕战植其基工商扩其用也然论西人致富之术非工不足以开商之源则工又为其基而商为其用迩者英人经营国事上下一心殚精竭虑工商之务蒸蒸日上其富强甲于地球诸国诸国从而效之迭起争雄泰西强盛之势遂为亘古所未有夫商务未兴之时各国闭关而治享其地利而有余及天下既以此为务设或此衰彼旺则此国之利源源而往彼国之利不能源源而来无久而不贫之理所以地球诸国居今日而竞事通商亦事有不得已也今以各国商船论其于中国每岁进出口货价银在二万万两上下约计洋商所赢之利当不下三千万以十年计之则三万万此皆中国之利有往而无来者也无怪今日民穷财尽有岌岌不终日之势矣然则为中国计者既不能禁各国之通商惟有自理其商务而已三、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思想领域的变化及其影响。

2、洋务派创办了那些官督商办企业,如何评价官督商办企业?四、论述题1、结合学术观点谈谈你对李鸿章评价问题的看法。

(25分)2、已故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提出: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是存在着联系和继承关系的,彼此之间有一个扬弃和吸收的复杂过程。

结合史实论证这种关系,并阐述这种关系的发展说明了什么?(32分)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现代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64分)1.西北战争2.《训政时期约法》3.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4.《新华日报》5.《中美平等新约》6.西藏和平解放7.“一国两制”8.沈钧儒二.材料解析题(24分)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便是此种结合的代表。

•••••24年来的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了,并且还在证明着,毛泽东同志所代表的我们党和全国广大人民的奋斗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今天我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已经取得的伟大胜利及其所起的决定作用,就是这条正确路线的生动的证明。

”摘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材料二“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和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

对毛泽东同志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以为凡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愿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并且还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这种态度也是完全错误的。

”摘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答以下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来源的两个决议,分别是何时召开的什么会议通过的?2.材料一中所指的“中国革命的实践”是指的哪一个革命时段的实践,材料二论及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要谈谈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三.简答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1.结合近年来学术研究成果,简述南京国民政府处建时期(1927—1937年)的教育政策及学校教育状况。

2.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及主要措施。

四.论述题(30分)结合学术研究状况,谈谈关于中国现代史分期问题的几种主要观点及依据,并说明你所赞成的观点及原因。

华师范大学2004年中国近代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1.林维喜事件2.京师同文馆3. 湘军4.百日维新5.祺祥政变6.光复会7.严复8.镇南关大捷二、简要回答(每道题15分,共60分)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变化。

2、“东南互保”的经过及其影响。

3、南京临时政府的主要政策与措施。

4、洪宪帝制与张勋复辟的异同。

三、史料解读(每道题10分,共20分)1、给下面这段文献标点并回答问题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即通万国蒸蒸大势相迫非可淤制变亦变不变亦变亦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人束缚之驰骤之(1)这段话出自()的《》。

(2)这段话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2、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长素又曰:所谓奴隶者,若波兰之属俄,印度之属英,南洋之属荷,吕宋之属于西班牙,人民但供租税,绝无政权,是则不能不奋求自立耳。

若国朝之制,满汉平等,汉人有才者,匹夫可以为宰相。

自同治以来,沈、李、翁、孙迭相柄政,曾、左及李,倚为外相,恭、醇二邸拱手待成耳,即今除荣禄、庆邸外,何一非汉人为政!若夫政治不善,则全由汉、唐、宋、明之旧,而非满洲特制也然则举明世廷杖、镇盗、大户加税、开矿之酷政而尽除之。

圣祖立一条鞭法,纳丁于地,永复差徭,此唐、虞至明之所无,大地万国所未有。

他日移变,吾四万万人必有政权自由,可不待革命而得之也。

夫所谓奴隶者,岂徒以形势言耶?曾、左诸将,倚畏虽重位在藩镇。

撮尔弹丸,未参内政。

且福康安一破台湾,而遂有贝子郡王之赏;曾、左反噬洪氏,挈大圭九鼎以付满洲,爵不过通侯,位不过虚名之内阁。

曾氏在日,尤必陷事官文,始得保全首领。

较其轻重,计其利害,岂可同日而道!近世军机首领,必在宗潘。

夫大君无为而百度自治,为首领者,亦以众员供其策使。

彼恭、醇二邸之仰成,而沈、李、翁、孙之有事,乃适见此为奴隶而彼为主人也。

阶位虽高,犹之阉宦仆竖而赐爵仪同者,彼固仰承风旨云尔,曷能独行其意哉!--------------《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1)这是章太炎为了驳斥“长素”的观点而发表的一封公开信,文中的“长素”是谁?(2)这段文章中所提到的沈李翁孙曾左李及恭醇二邸都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具体名字。

(3)章太炎与“长素”的分歧何在?根本对立的实质是什么?四、论述题(30分)结合近代史上几次大的论战,论述晚清以来中国政治发展进程的主要特点。

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中国现代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6分)1、壬戌学制2、土地革命3、西南大后方4、黄土岭战斗5、人民解放军宣言6、第一个五年计划二、材料分析(24分)材料:今当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国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和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倪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源于什么机构在什么时间发表的什么名称的文件。

2、结合所掌握的知识说明该文件发表的背景与动因。

三、问答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简述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的历史意义。

2、试析抗日战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3、怎样看待1957年的反右运动。

四、论述题(30分)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并结合近年来学术研究动态,试论述国民党败退大陆的原因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中国近代史试题一. 名词解释(每道题4分,共32分)1.《虎门条约》2.乡官制度3.发昌机器厂4.幼童留美5.“台湾民主国”6.《应诏统筹全局折》7.国会请愿运动8.中国科学社二.简要回答(每小题12分,共48分)1.“拜上帝教”的特点及其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作用。

2.洋务派举办了哪些主要的官督商办企业?官督商办企业的特点是什么?3.简述戊戌维新时期思想文化的变化。

4.如何认识1905—1907年革命派和立宪派的论战?三.史料解析(共20分,其中第一题5分,第二题7分,第三题8分)阅读材料一,仔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弟事合肥三十年,从不争牌子,合肥亦抑之使不得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