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理化检验》教学大纲
空气理化检验

思考题:
1.采集空气样品前为什麽要测量气象条件?
2.P64思考题“5”。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空气理化检验中质量控制的意义;
2.掌握质控图、基础实验和常用术语;3.重点掌握实验室质量评价;
教学重点:
1.质量控制图的绘制方法和原理;2.质量控制图的使用方法;
3.实验室质量评价方法
思考题:
1.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氟方法中,pH值有何影响?
2.简述TISAB的组成及作用。
3.磷酸-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测定锰时,样品处理应该注意些什么?
第六章空气中有害无机物的测定§8铅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铅的理化性质,卫生学意义,污染源。
掌握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铅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掌握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铅的原理及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铅的原理。
6.为什么要进行气态和气溶胶同时采样?怎样采集?
第三章气象参数的测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空气理化检验中测定气象参数的检验学意义;
2.掌握气象参数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3.重点掌握气温、气压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4.重点掌握温度计的校正方法;
教学重点:
1.气温的测定;2.气压的测定;
教学难点:
1.温度计的校正方法。
教学难点:
1.质量控制图的绘制;2.质量控制图的使用.
思考题:
1.简述质量控制图的组成?2.编制质量控制图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何谓标准曲线?校准曲线?灵敏度?精密度?检出限?准确度?
4.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有何区别?
第五章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空气理化检验中测定颗粒物的卫生学意义;
空气理化检验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空气理化检验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2)掌握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检测原理和操作步骤。
(3)熟悉空气理化检验的实验仪器和设备。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设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空气质量。
(2)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检测原理和操作步骤。
2. 空气理化检验的实验仪器和设备。
教学难点:1. 空气中污染物检测原理的掌握。
2.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空气理化检验吗?它有什么作用?2. 回答: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理化检验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二、空气理化检验的基本知识1. 讲解空气理化检验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介绍空气理化检验的方法,如气相色谱法、质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3. 举例说明空气理化检验在环保、医疗、科研等领域的应用。
三、实验操作1. 介绍实验仪器和设备,如气相色谱仪、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2. 讲解实验原理,如气相色谱法检测苯、甲苯等有机物。
3. 演示实验操作步骤,如样品制备、仪器调试、数据采集等。
4.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2.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原因。
3.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经验,提高实验技能。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空气理化检验知识。
2. 强调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拓展知识面。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空气理化检验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验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空气理化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空气理化检验教学大纲

空气理化检验教学大纲空气理化检验是环境监测与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它涉及到空气污染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分析、检测和评估。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空气理化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了解空气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影响,为从事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共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部分,其中理论教学为30个学时,实验教学为10个学时。
理论教学部分主要讲解空气理化检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性质等;实验教学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规程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操作和期末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作业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操作主要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程度。
答案: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误差分析主要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设备的精度、实验条件的变化、实验方法的局限性等因素引起的。
为了降低系统误差,需要定期校准仪器设备,控制实验条件,采用标准物质进行验证等。
随机误差是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如环境变化、人员操作差异等。
为了降低随机误差,需要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答案: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和生物鉴定法。
化学分析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来测定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如滴定法、重量法等。
仪器分析法则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如色谱仪、光谱仪等来分析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生物鉴定法则利用人体试验或动物试验来测定食品的营养价值。
《建筑结构》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建筑材料的特性、结构分析和设计、建筑结构的施工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应用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提高其在建筑设计和工程实践中的能力。
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建筑材料的特性、结构分析和设计、建筑结构的施工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第一章 空气理化检验概论-讲课课件PPT

环境空气质量检验 室内空气和公共场所空气质量检验 工作场所空气质量检验
1.环境空气质量检验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规定检测环境空气中SO2、NO2、PM10、 PM2.5、CO、O3的浓度
• 近年来,PM10、PM2.5污染越来越严重
(2) 无机物污染物的测定:如铅、汞、锰以及二氧化硫、 氧化氮、臭氧等的测定。
(3) 有机物污染物的测定:如苯系物、苯并(a)芘、甲醛、 农药和杀虫剂等的测定。
(4) 空气污染物的快速测定:防止急性中毒事件,需要对 某些有毒物质进行快速测定,如CO、Hg、SO2等。
(5) 气象参数的测定:气象参数,如气温、气压、气湿、 风速等进行测定。
空气理化检验的分类
(二)按照检验目的分类,事故性监测、仲裁监测、 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3. 污染源的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
• 空气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种类很多 • 很难对所有污染物进行全面的卫生理化检
验 • 不可能对所有污染物制定卫生标准、限制
• 1995年,甲醛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定为可疑致癌物。2004年6月 上升为第1类致癌物质——对人致癌物质。
• 室内甲醛来源很多,对空气污染严重 • 根据WHO定义,常压下,沸点在50-260度
的各种有机化合物称为VOC
• 常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TVOC)表示室内 空气中VOC总的质量浓度。
空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和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表 教学难点 示 法与换算
第一节 空气理化检验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第一节 空气理化检验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空气理化检验绪论》课件

01
02
03
空气的组成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 氩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组 成,其中氮气约占78%, 氧气约占21%。
空气的性质
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具 有无色、无味、无毒、无 臭等特点,其化学性质相 对稳定。
空气的物理性质
空气具有温度、湿度、压 力等物理性质,这些性质 对空气理化检验结果产生 影响。
空气理化检验的原理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记录
准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数 据,包括采样数据、仪器读数
等。
数据处理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 和转换,以满足后续分析的需 要。
结果分析
根据数据处理结果,进行统计 分析、图表制作等,得出实验 结论和建议。
误差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评 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
提出改进措施。
化学反应原理
通过化学反应,利用试剂与空气 中污染物的反应,检测污染物的
存在和浓度。
物理吸附原理
利用吸附剂对空气中污染物的吸附 作用,检测污染物的存在和浓度。
仪器检测原理
利用仪器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检 测,通过测量电导率、电阻率、紫 外线吸收等物理量,推算污染物的 浓度。
空气理化检验的方法
采样方法
根据检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定点采样 、个体采样和累积采样等。
学校卫生检测
监测学校室内空气质量,保障学 生健康。
医院卫生检测
监测医院室内空气质量,降低交 叉感染风险。
公共交通工具检测
对公共汽车、地铁等交通工具的 空气质量进行检测,保障乘客健
康。
05
空气理化检验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空气理化检验

第一章空气理化检验概论1、空气理化检验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是什么?空气理化检验的主要任务是应用理化检验手段,发现、了解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来源、种类、数量、迁移、转化和消长规律,为了消除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群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内容:1.颗粒物的测定生产性粉尘(浓度、分散度)、游离二氧化硅、可吸粒物2.无机污染物(铅、锰、汞、二氧化硫等)的测定3.有机污染物(苯系物、农药、甲醛等)的测定4.空气污染物的快速测定(处理突发事件最常用的检验手段)5.气象参数的测定2、空气理化检验有哪几个基本步骤?1、调查,收集资料,制定采样方案;确定检验项目;设计采样点,采样时间,采样频率和采样方法;空气样品的保存与预处理;样品的分析测定;数据处理与结果报告3、空气的主要成分、次要成分和痕量成分各是什么?氮气和氧气是主要成分,氩气和二氧化碳是次要成分,氦氖氪氙臭氧一氧化二氮甲烷等是痕量成分4、我国的空气污染指数分为几级?有何意思?我国空气污染指数分为五级,API≤50,空气质量为优,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符合自然保护区、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50 <API≤100,空气质量良好,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100 <API ≤200 ,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长期接触,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
200 <API ≤ 300 ,空气质量较差,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一定时间接触后,对人体危害较大。
API>300,空气质量状况属于重度污染,此时,所有人的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第二章、空气样品的采集1.根据空气理化检验的目的,怎样正确选择采样点?对检测区域的污染源类型、位置、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量、排放高度、一次污染物及二次污染物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采样地区的功能、人口分布、居民和动植物受大气污染危害情况及流行病资料2.同时采集以气态和气溶胶两种状态存在的空气污染物,有哪几种采样方法?浸渍滤料法、泡沫塑料采样法、多层滤料法、环形扩形管和滤料组合采样法3.什么是最小采气量?最小采气量有何意义?是指当空气中待测有害物质的浓度为其最高容许浓度值时,保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够检出所需采集的最小空气体积。
(完整版)《空气理化检验》(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

《空气理化检验》(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272043课程名称:空气理化检验英文名称:Air Quality Analysis开课学期:9学时/学分:40/2.5(其中实验学时:28 )课程类型:理论/实验开课专业:卫生检验专业选用教材:空气理化检验执笔人: 吕毅主要参考书:1.《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年,吴鹏鸣,等2.《大气污染监测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年,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3.《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年,国家环境保护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写组编4.《空气检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杨正文5.《大气质量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二编辑室6.《水与大气质量分析方法国际标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国际标准化组织汇编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空气理化检验是卫生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空气理化因素的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方法及分析手段,为正确评价空气质量提供依据,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空气理化检验的意义、基本任务、主要内容和方法,空气污染的危害和监测、空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和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卫生标准。
掌握空气污染物的浓度表示方法2.了解采样点的选择,包括城镇空气污染状况调查和劳动环境中空气污染状况调查,采样注意事项,掌握最小采气量、采样效率及其评价方法、影响采气效率的因素,掌握采样方法、采样仪器的正确使用。
了解气象条件测定的卫生意义和气温、气湿、气流和气压的卫生意义,掌握气温、气湿、气流和气压的测定原理和方法3.了解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
掌握粉尘浓度、粉尘分散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测定原理与方法,掌握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光散射法,灰尘自然沉降量的测定原理、样品的采集、处理、测定方法和注意事项。
空气理化检验教学大纲.docx

空气理化检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空气理化检验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is of air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100(其中理论教学48实验教学52)学分:5二、教学目的与要求空气理化检验是高等医药院校卫生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程Z-,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牛必修的考试课程。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室实验、基地实习、讨论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要求学生了解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污染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掌握常见空气污染物卫牛检验方法的原理和检验技术,为今后从事卫生检验工作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牛的口学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适量介绍木学科的发展新动态。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重点掌握空气理化检验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空气理化检验概论掌握空气理化检验(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 i s for ai r)的定义。
掌握空气理化检验的重要意义、基本任务、分类、主要内容和基本步骤;了解空气理化检验的发展趋势和四个发展阶段;了解我国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室内空气理化检验工作经历的两个阶段;熟悉(环境)优先污染物、优先(污染)监测概念。
掌握空气污染的定义、原因;熟悉空气污染的危害;了解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
了解空气污染物的来源,重点掌握空气污染物分类:物理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和生物性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重点掌握空气污染物的三种存在状态: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熟悉尘、烟和雾;熟悉分散性气溶胶、凝聚性气溶胶和化学反应形成的气溶胶的概念。
掌握采样体积的计算和换算,掌握空气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第二章空气样品的采集熟悉采样点的选择方法;掌握风向频率、风向频率图、主风向,掌握烟污强度系数、烟污强度系数的百分比;掌握有效样品的计算方法和判断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理化检验》教学大纲
卫生检验专业用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卫生检验教研室编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空气理化检验(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is of air)
课程号(代码):504074020
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理论教学)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空气理化检验是高等医药院校卫生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考试课程。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验、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要求学生了解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污染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掌握常见空气污染物的检验方法、原理和注意事项,为今后从事卫生检验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当介绍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态。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掌握有关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空气理化检验概论
空气理化检验的意义、空气理化检验的基本任务和分类、空气理化检验的主要内容、空气理化检验的基本步骤、空气理化检验的发展趋势。
空气的组成成分、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的危害。
空气污染物的来源,空气污染物的分类,空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
空气体积的计算与换算,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
大气有害物质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卫生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第二章空气样品的采集
采样点的选择:大气样品采样点的选择、工作场所采样点的选择、室内空气样品采
集采样点的选择。
气态污染物的采样方法(直接采样法、浓缩采样法);气溶胶污染物的采样方法(静电沉降法、滤料采样法、冲击式吸收管采样法)。
气态和气溶胶两种状态污染物的同时采样方法(浸渍滤料法、泡沫塑料采样法、多层滤料采样法、环行扩散管和滤料组合采样法)。
采样仪器:采气动力、气体流量计、专用采样器(大流量来样器、中流量采样器、小流量采样器、分级采样器、粉尘采样器、气体来样器)。
最小采气量、采样效率及其评价方法、影响采样效率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气象参数的测定
气象条件测定的卫生意义,测定点和测定时间的选择。
气温的测定方法、温度计的校正;气压的测定方法(动槽式杯状水银气压计、空盒气压计)、气湿的测定方法(通风干湿计、电湿度计)。
气流的测定方法(杯状风速计、翼状风速计、热球式电风速计)。
新风量的测定(概念和测定方法)。
第四章空气检验的质量保证
标准物质;标准气体配制方法(静态配气法、动态配气法)的原理与方法。
采样的质量保证;采样仪器的检验和校正。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质量评价。
第五章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生产性粉尘、来源和分类、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
粉尘浓度的测定原理与方法(重量法、β射线吸收法)。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原理与方法(自然沉降法、滤膜溶解涂片法)。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测定原理与方法(焦磷酸质量法、红外光谱法、碱熔钼蓝比色法)。
颗粒物粒径表示方法和粒径分布、颗粒物分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的测定原理与方法(重量法、光散射法、β射线吸收法)。
灰尘自然沉降量的测定原理与方法(重量法)、降尘成分分析。
第六章空气中无机污染物的测定
二氧化硫的卫生意义,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原理与方法(盐酸副玫瑰苯胺光度法、紫外荧光法)。
氮氧化物的卫生意义,空气中氧化氮的测定原理与方法(盐酸萘乙二胺
光度法、化学发光法)。
臭氧和氧化剂的卫生意义,室内空气中臭氧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化学发光分法、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库仑原电池法)。
铅的卫生意义,空气中铅的测定原理与方法(二硫腙比色法、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
汞的卫生意义,空气中汞的测定原理与方法(冷原子吸收光度法、原子荧光法)。
锰的卫生意义,空气中锰的测定原理与方法(磷酸-高碘酸钾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
第七章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甲醛的卫生意义,空气中甲醛的测定原理与方法(酚试剂光度法、AHMT 光度法、乙酰丙酮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苯、甲苯、二甲苯的卫生意义,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测定原理与方法(直接进样、溶剂解吸和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苯并芘的卫生意义,常用采样及浓缩方法、常用测定原理与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气质联用法)。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卫生意义,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测定原理和方法(气相色谱法、光离子化气相色谱法)。
第八章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快速测定
快速检验的目的和特点。
试纸法的原理和特点,试纸法的应用(空气中汞的快速检验原理与方法——碘化亚铜试纸法)。
溶液法的原理和特点,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快速检验原理与方法(碘淀粉法)。
检气管法的原理和特点、影响变色柱长度的因素(抽气速度、抽气体积、温度、采样装置、指示粉装管),检气管法的应用(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快速检验原理与方法);仪器测定法(热学式气体测度器、光学式气体测度定器、电化学式气体测定器)。
注:为掌握内容;无符号者为熟悉内容。
附: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空气理化检验概论 2
第二章空气样品的采集 6
第三章气象参数的测定 2
第四章空气检验质量保证 2
第五章空气颗粒物的测定 6
第六章空气中无机污染物的测定7
第七章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测定5
第八章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快速检验 2
四、教材
吕昌银、毋福海主编:《空气理化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五、教材主要参考资料
1.吕昌银,毋福海。
《空气理化检验》,2006
2. 崔九思、王钦源、王汉平主编:大气污染监测方法,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3.大气质量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编。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4.崔九思。
室内空气污染监测方法。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5.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 T 160
6.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7.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七、成绩评定
理论考核50%,平时成绩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