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过程控制办法

合集下载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焊接是一种重要的连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

焊接质量的控制对于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焊接质量控制的流程。

一、焊接前准备1.1 确定焊接工艺:根据焊接材料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和工艺参数。

1.2 准备焊接设备:确保焊接设备完好,焊接机、气体、电极等都应该符合要求。

1.3 准备焊接材料:保证焊接材料的质量,材料应符合标准,清洁无油污。

二、焊接过程控制2.1 控制焊接参数:严格控制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参数,确保焊接过程稳定。

2.2 控制焊接环境:保持焊接环境清洁,避免灰尘、油污等杂质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2.3 控制焊接操作:操作人员应具备专业技能,焊接过程中要保持焊接枪的稳定和焊缝的均匀。

三、焊接后检验3.1 目测检查:对焊接接头进行目测检查,检查焊缝是否均匀、无气孔、裂纹等缺陷。

3.2 器具检测:使用焊接检测仪器对焊接接头进行检测,确保焊接质量符合标准。

3.3 无损检测:对焊接接头进行无损检测,如X射线探伤、超声波检测等,确保焊接质量达到要求。

四、焊接质量记录4.1 记录焊接参数:记录焊接过程中的参数,包括电流、电压、速度等,以备日后查证。

4.2 记录焊接检测结果:记录焊接检测的结果,包括目测检查、器具检测、无损检测等,确保焊接质量可追溯。

4.3 建立焊接质量档案:建立焊接质量档案,包括焊接工艺文件、检测报告等,方便日后查阅和分析。

五、焊接质量改进5.1 分析问题原因:对焊接过程中浮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

5.2 制定改进措施:根据问题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调整焊接工艺和操作方法。

5.3 持续改进:持续监控焊接质量,不断改进焊接工艺和控制措施,提高焊接质量水平。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控制,可以有效提高焊接质量,确保焊接接头的坚固性和密封性,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对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焊接过程控制措施

焊接过程控制措施

焊接过程控制措施一、预热、后热及热处理1、本工程中包括的厚板的焊接都要求在焊前必须预热。

焊前预热的主要作用如下:(1)预热能减缓焊后的冷却速度,有利于焊缝金属中扩散氢的逸出,避免产生氢致裂纹。

同时也减少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淬硬程度,提高了焊接接头的抗裂性。

(2)预热可降低焊接应力。

均匀地局部预热或整体预热,可以减少焊接区域被焊工件之间的温度差(也称为温度梯度)。

这样,一方面降低了焊接应力,另一方面,降低了焊接应变速率,有利于避免产生焊接裂纹。

(3)预热可以降低焊接结构的拘束度,对降低角接接头的拘束度尤为明显,随着预热温度的提高,裂纹发生率下降。

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的选择不仅与钢材和焊条的化学成分有关,还与焊接结构的刚性、焊接方法、环境温度等有关,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确定。

另外,预热温度在钢材板厚方向的均匀性和在焊缝区域的均匀性,对降低焊接应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局部预热的宽度,应根据被焊工件的拘束度情况而定,一般应为焊缝区周围各三倍壁厚,且不得少于150-200毫米。

如果预热不均匀,不但不减少焊接应力,反而会出现增大焊接应力的情况。

焊后热处理的目的有三个:消氢、消除焊接应力、改善焊缝组织和综合性能。

焊后消氢处理,是指在焊接完成以后,焊缝尚未冷却至100℃以下时,进行的低温热处理。

一般规范为加热到200~350℃,保温2-6小时。

焊后消氢处理的主要作用是加快焊缝及热影响区中氢的逸出,对于防止低合金钢焊接时产生焊接裂纹的效果极为显著。

在焊接过程中,由于加热和冷却的不均匀性,以及构件本身产生拘束或外加拘束,在焊接工作结束后,在构件中总会产生焊接应力。

焊接应力在构件中的存在,会降低焊接接头区的实际承载能力,产生塑性变形,严重时,还会导致构件的破坏。

消应力热处理是使焊好的工件在高温状态下,其屈服强度下降,来达到松弛焊接应力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整体高温回火,即把焊件整体放入加热炉内,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最后在空气中或炉内冷却。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引言概述:焊接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连接方法,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和建筑业等领域。

然而,焊接质量的控制对于确保连接的强度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焊接质量控制的流程,以确保焊接连接的质量和安全。

一、焊接前准备1.1 材料准备在焊接前,必须对焊接材料进行准备。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焊接材料,如焊条或焊丝,并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此外,还需要对焊接材料进行清洁处理,以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氧化物,以确保焊接质量。

1.2 设备准备焊接设备的准备是焊接质量控制的关键。

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焊接机器和设备,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其次,需要根据焊接材料的类型和厚度,调整焊接设备的参数,如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等,以确保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1.3 工艺准备在焊接前,还需要进行工艺准备。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焊接方法,如手工焊接、自动焊接或半自动焊接等,并根据焊接材料和结构的要求,确定适当的焊接工艺参数。

此外,还需要制定焊接工艺规程,明确焊接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质量要求,以确保焊接质量的可控性和一致性。

二、焊接过程控制2.1 温度控制焊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是确保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

首先,需要控制焊接区域的预热温度,以确保焊接材料的熔化和流动性。

其次,需要控制焊接区域的焊接温度,以避免焊接过热或过冷,从而影响焊接质量和连接的强度。

2.2 电流控制焊接过程中的电流控制对焊接质量的影响也很重要。

合适的电流可以确保焊接材料的熔化和熔池的形成,同时避免焊接过热或过冷。

因此,需要根据焊接材料的类型和厚度,调整焊接设备的电流参数,以确保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3 焊接速度控制焊接速度的控制对于焊接质量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焊接速度过快会导致焊接材料未完全熔化和熔池的不充分形成,从而影响焊接质量和连接的强度。

相反,焊接速度过慢会导致焊接区域的过热和过冷,同样会影响焊接质量。

因此,需要根据焊接材料和结构的要求,确定适当的焊接速度,以确保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焊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与控制方法

焊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与控制方法

焊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与控制方法焊接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连接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建筑工程、汽车制造等领域。

然而,焊接质量的控制一直是焊接工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只有确保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才能保证焊接接头的强度和耐久性。

本文将探讨焊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与控制方法,以期为焊接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焊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焊接工作之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焊接过程的顺利进行。

首先,焊接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焊接材料必须与被焊接材料相容,并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强度。

其次,焊接设备的校验和调试也是必要的。

焊接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和校准,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并达到焊接工艺要求的温度和电流。

二、焊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方法焊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是确保焊接质量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焊接质量监控方法:1. 视觉检查:焊接过程中,焊接工人可以通过目视检查焊接接头的形状、尺寸和焊缝的状况,以判断焊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例如,焊接接头应具有正确的焊缝形状、均匀的焊道和无明显的缺陷等。

2. X射线检测:X射线检测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焊接接头中的内部缺陷,如气孔、裂纹等。

通过使用X射线机器扫描焊接接头,可以获得高清晰度的X射线照片,以评估焊接质量。

3. 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是另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

它通过将超声波传播到焊接接头中,再通过接收和分析反射回来的信号,来检测焊接接头中的内部缺陷。

超声波检测可以有效地检测气孔、夹杂物和裂纹等问题。

4. 磁粉检测:磁粉检测是一种适用于检测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方法。

在焊接接头表面涂上磁粉,当磁粉颗粒遇到焊接接头中的缺陷时,会形成可见的磁粉沉积,从而可以判断焊接质量是否合格。

三、焊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除了质量监控外,焊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焊接质量控制方法:1. 控制焊接参数:焊接参数的设置直接影响焊接接头的质量。

焊接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电压、速度和温度等。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

焊接质量控制流程一、引言焊接质量控制是确保焊接过程和焊接接头质量的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焊接质量控制的流程和相关标准,以确保焊接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二、焊接质量控制流程1. 焊接前准备在进行焊接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 检查焊接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和可靠性。

- 清洁焊接材料,确保无油污、氧化物等。

- 确定焊接材料的规格和焊接方法。

2. 焊接参数设定根据焊接材料的规格和要求,设定合适的焊接参数,包括:- 焊接电流、电压、速度等参数的设定。

- 焊接材料的预热温度和焊接温度。

3. 焊接操作进行焊接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按照焊接参数设定进行操作。

- 控制焊接速度和焊接角度,确保焊接接头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 使用合适的焊接材料和辅助材料,如焊丝、焊剂等。

4. 焊接质量检验完成焊接后,必须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符合要求。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 目视检查:检查焊接接头的表面质量、焊缝的均匀性和完整性。

- 超声波检测:检测焊接接头的内部缺陷,如气孔、裂纹等。

- X射线检测:检测焊接接头的内部缺陷和结构性问题。

- 拉力测试:测试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可靠性。

5. 焊接质量记录对每一次焊接过程和检验结果进行记录,以便追溯和分析。

记录内容包括:- 焊接日期、时间和地点。

- 焊工姓名和焊接设备编号。

- 焊接材料和参数设定。

- 检验方法和结果。

- 异常情况的处理和纠正措施。

6. 焊接质量改进根据焊接质量记录和分析,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改进措施包括:- 对焊接操作进行培训和指导。

- 更新焊接设备和工具,提高生产效率和焊接质量。

- 优化焊接参数设定,减少焊接缺陷的发生。

- 定期进行焊接质量评估和审核。

三、相关标准焊接质量控制需要遵循一系列相关标准,以确保焊接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标准包括:-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焊接标准,如ISO 3834焊接质量要求。

- 美国焊接协会(AWS)的焊接质量标准,如AWS D1.1结构焊接规范。

焊接过程控制办法

焊接过程控制办法

文件目录|快速检索 (2)1.0 制定目的 (3)2。

0 适用范围 (3)3。

0 相关职责 (3)4。

0 定义说明 (4)5。

0 程序内容 (4)5。

1 焊接工艺评定 (4)5。

2 焊接技术规程编制原则、依据 (4)5。

3 焊接人员管理 (4)5。

4 焊接材料控制 (5)5.5 焊接设备控制 (5)5。

6 焊接安全环境控制 (5)5。

7 焊接工艺质量控制 (6)5。

8 焊接检验 (7)5。

9 焊缝的返修 (7)6。

0 关联文件 (8)7.0 应用表单 (8)8。

0 附录 (8)附录一:焊接质量控制流程图 (9)1。

0 制定目的本程序规定了焊接过程必要的焊接指导文件、焊接人员、焊接材料、作业环境及设备管理等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公司对焊接作业过程的控制管理。

2.0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焊接产品工艺要求3.0 相关职责3.1焊接责任人:负责焊工资格的管理;组织实施焊接工艺评定,满足客户产品质量标准,评定试样的保存;审核产品焊接试板的性能报告;指导焊工正确施焊,批准焊接缺陷的第一、二次返修;负责焊接过程管理,焊接质量负总责;实施焊接人员的培训,考核.3.2工程部:负责焊接项目的工艺评估,并监督实施焊接工艺指导书;编制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3.3品质部:负责按照客户要求,对焊接产品进行有效的检验和焊接过程的品质判定;并对焊接质量进行统计以及统计数据的分析;3.4认证部:负责按照工艺文件标准,采购符合要求的焊材,母材及焊接气体;并要求供方提供相应质量报告。

3.5财务部仓库:负责焊材的储存、发放、回收管理;仓库焊材的标识管理。

3.6生产部:负责焊接现场的标识管理,对焊接人员作业质量进行考核;按焊接作业指导书实施生产,监督执行焊接工艺;负责监督车间对焊接设备、工装、模具的管理;3.7人力资源部:负责建立焊接相关人员能力评价信息,并对焊接人员资质的有效期监督。

组织与焊接相关的人员培训,建立培训考核档案。

4.0 定义说明焊接工艺规程(WPS):焊接过程中的一整套工艺程序及其技术规定.内容包括:焊接方法、焊前准备加工、装配、焊接材料、焊接设备、焊接顺序、焊接操作、焊接工艺参数以及焊后处理等。

焊工工艺培训:焊接过程控制要求

焊工工艺培训:焊接过程控制要求

焊工工艺培训:焊接过程控制要求
一、禁止焊后过度打磨焊缝;除特定要求的焊缝,焊接接头的过渡,要减少修磨频率,保证接头强度防止因过度打磨影响焊缝质量及外观。

二、打底焊焊接禁止出现未熔合、未焊透的现象,其产生原因为焊前清理不到位,坡口内有杂质,焊条角度偏斜,焊接速度过快,坡口边缘停留时间不够,电流过小,焊条在坡口根部未充分熔合,未规范选择焊接参数等。

因此焊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对焊接过程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三、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可以有效减少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

四、焊后磁粉探伤检查后应及时清理磁粉液渍,如未及时处理,极易造成焊道、材质锈蚀。

五、采取保温措施时,保温棉未能将焊接的主焊缝全部覆盖,使保温棉达到保温效果。

焊接过程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焊接过程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2、焊接变形的控制措施:从以下几点进行控制:
序号
控制事项
控制方法描述
1
焊接方法
采用组合焊接方式:CO2气体半自动保护焊+药芯焊丝及手工焊接。
2
焊接工艺
加大焊接能量密度,减少热输入;采用小电流、快速度、多层、多道焊接工艺措施。
3
焊接材料
选用小直径的焊条、焊丝;所有使用的焊材具有在大电流密度下保持电弧持续稳定的特性。
5
焊接过程中严格控制层间温度。
6
焊道之间熔渣的清除必须彻底。
7
分次完成的焊缝,再次焊接前要进行预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
8
焊接时采取合理的焊接顺序进行施工(如两人、三人或者四人对称焊)。
9
焊后进行后热处理
1、焊接变形控制:本工程现场安装焊接工作量极大,焊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且工作周期长。施工过程中焊接变形如何控制、焊接应力如何消除是保障工程结构安全使用的重要因素。
焊接过程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序号
焊接质量保证措施
1
焊接施工前搭设焊接防护措施(防风棚、防雨棚等)。
2
焊接使用药芯焊丝,并使用大流量的CO2气体进行焊接保护,增加CO2保护气柱的挺度,提高抗风能力,形成对焊接熔池的渣—气联合保护。
3
焊接前进行焊口清理,清除焊口处表面的水、氧化皮、锈、油污等。
4
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评定所得参数施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相关职责3.1焊接责任人:负责焊工资格的管理;组织实施焊接工艺评定,满足客户产品质量标准,评定试样的保存;审核产品焊接试板的性能报告;指导焊工正确施焊,批准焊接缺陷的第一、二次返修;负责焊接过程管理,焊接质量负总责;实施焊接人员的培训,考核。

3.2工程部:负责焊接项目的工艺评估,并监督实施焊接工艺指导书;编制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3.3品质部:负责按照客户要求,对焊接产品进行有效的检验和焊接过程的品质判定;并对焊接质量进行统计以及统计数据的分析;3.4认证部:负责按照工艺文件标准,采购符合要求的焊材,母材及焊接气体;并要求供方提供相应质量报告。

3.5财务部仓库:负责焊材的储存、发放、回收管理;仓库焊材的标识管理。

3.6生产部:负责焊接现场的标识管理,对焊接人员作业质量进行考核;按焊接作业指导书实施生产,监督执行焊接工艺;负责监督车间对焊接设备、工装、模具的管理;3.7人力资源部:负责建立焊接相关人员能力评价信息,并对焊接人员资质的有效期监督。

组织与焊接相关的人员培训,建立培训考核档案。

4.0 定义说明焊接工艺规程(WPS):焊接过程中的一整套工艺程序及其技术规定。

内容包括:焊接方法、焊前准备加工、装配、焊接材料、焊接设备、焊接顺序、焊接操作、焊接工艺参数以及焊后处理等。

焊接工艺评定(WPQR):为验证所拟定的焊件焊接工艺的正确性而进行的试验过程及结果评价。

焊接工艺评定的一般过程为:拟定焊接工艺指导书、施焊试件和制取试样、检验试件和试样、测定焊接接头是否具有所要求的使用性能、提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对拟定焊接工艺指导书进行评定。

5.0 程序内容5.1 焊接工艺评定5.1.1根据客户产品要求,结合相关标准规定,确定焊接工艺评定内容及要求。

5.1.2 焊接工程师编制《预焊接工艺指导书》(PWPS),焊接责任人负责审核。

审核通过后由有资格、经验的焊工施焊,施焊中应详细记录施焊工艺规范参数,填写《施焊记录》。

5.1.3 焊工对焊缝外观质量自检合格后,交焊接检验员检验。

5.1.4焊接检验员按《焊接检验指引》检验合格后,再进行无损检测(需要时)、机械性能试验,按要求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5.1.5 焊接工程师收集各项记录和检验报告,修订《预焊接工艺规程》(PWPS),由焊接责任人联系外部有资质的机构进行;《焊接工艺评定》(WPQR)。

5.1.6如果一次评定不合格,应分析原因制订新的工艺规范参数,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5.1.7通过的焊接工艺评定,第三方将提供《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由DCC存档。

5.2 焊接技术规程编制原则、依据5.2.1《焊接工艺规程》是产品施焊时必须遵循的工艺文件,《焊接工艺规程》编制的依据是已批准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WPQR),产品图纸、技术条件及技术协议提出的有关内容。

5.2.2 《焊接工艺规程》用来指导重要部件接点的施焊。

必要时,应制定专用焊接工艺卡。

5.3 焊接人员管理5.3.1 焊工必须经专门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经考试合格和主管部门的同意,方可担任指定项目的焊接工作。

5.3.2 人力资源部应建立每个焊接人员的档案,详细记录焊接人员的基本信息和学习、考核、编号、焊接业绩等情况。

5.3.3 焊工必须持证上岗,并不得承担超越其合格证允许范围的工作。

5.3.4 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焊接人员到有资格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通过资格考核取得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外借普通焊工应进行上岗前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

5.3.5 焊工证的有效期为六年,每两年应复审一次,人力资源部对需复审或到期的焊接人员应及时组织复审或换证,否则焊工证自动失效。

5.3.6 合格焊工中断焊接工作六个月以上,再次承担焊接工作时,焊接责任人应对其焊接能力进行实验确认。

5.3.7 焊接人员的标识采取编号或在施焊记录上签字的方式。

5.4 焊接材料控制5.4.1焊材的采购。

●工程部根据客户要求、产品标准;规定明确的焊材型号及牌号、规格、重量以及其它技术条件。

●采购人员在采购运输焊接材料时应注意不得损坏包装物,并做好防雨、防潮措施。

5.4.2 焊材的检验品质部检验员按《焊接材料检验标准》对焊材实施检验。

5.4.3 焊材的保管:仓库按《仓库作业管理办法》对焊材进行保管。

5.4.4 焊材的烘干●焊条的烘干规范、烘干温度和保温时间,应严格按焊条生产厂推荐的要求进行。

●焊条烘干时应徐徐升温、缓慢冷却,严禁将冷焊条放入已升至高温的烘箱中,或者将烘至高温的焊条从高温炉中突然取出冷却。

●同一烘干箱每次只能装入同种烘干规范的焊条进行烘干。

对烘干规范相同,但批号、牌号、规格不同的焊条,堆放时必须有一定的间隔,且焊条堆放不宜过高,保证焊材烘干均匀。

●烘干后的焊材,贮放在温度为120℃-150℃的恒温保温箱中,随用随取。

●焊条露天放置超过4小时后,应对焊条重新烘干处理,但焊条反复烘干次数不得超过3次。

5.5 焊接设备控制5.5.1焊机统一由生产部管理调拔,应确保提供的设备能满足作业要求。

5.5.2新材料、新钢种的焊接作业应对焊机的能力(包括精确度、安全性、可用性等)进行鉴定认可。

5.5.3焊机管理、维护和保养按《设施设备控制程序》执行。

5.5.4 焊机应放置稳妥并保持良好的秩序,使之不会对附近的作业或过往人员构成妨碍,并满足以下要求:●焊机宜按区域集中布置,前后留有方便人员通行的安全通道。

焊机及其外接点均宜有相应的标牌及编号,一、二次线应布置整齐,固定牢靠;●焊机应有单独的电源控制装置,焊机的外壳均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符合要求,并不得多台串联接地;●焊钳及电焊导线的绝缘应良好;导线截面应与工作参数相适应。

焊钳应具有良好的隔热能力。

5.6 焊接安全环境控制5.6.1 焊接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应满足以下要求:①所有焊接人员作业时,应穿戴专用工作服、绝缘鞋、耐火防护手套等符合专业防护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衣着不得敞领卷袖;②焊接作业时,应有防止触电、爆炸和防止金属飞溅物引起火灾的措施,并应防止灼伤;③焊接人员在观察电弧时,应使用带有滤光镜的头罩或手持面罩、护目镜或其他合适的眼镜。

辅助人员也应配戴类似的眼睛保护装置;④当身体前部需要对火花和辐射作附加保护时,应使用经久耐火或其他材质的围裙,当需要对腿部作附加保护时,应使用耐火的护腿或其他等效的用具;⑤在进行仰焊或其他作业过程中,必要时佩戴皮制或其他耐火材质的套袖或披肩罩,也可在头罩下佩带耐火质地的斗篷以防头部灼伤;5.6.2焊接作业的工作场所应有良好的照明,应采取措施排除有害气体、粉尘和烟雾等,在人员密集的场所进行焊接工作时,宜设挡光屏。

5.6.3 不得在易燃、易爆物品储存库周围10m范围内进行焊接工作。

在焊接地点5m范围内,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确实无法清除时,应采取可靠的隔离或防护措施。

5.6.4 不宜在雨、雪及大风天气进行露天焊接,如特殊需要时,应采取遮蔽、防止触电和防止火花飞溅的措施。

5.6.5 焊接工作台(或区域)应可靠接地;在狭小或潮湿地点施焊时,应垫以木板或采取其它防止触电的措施,并设监护人。

5.7 焊接工艺质量控制5.7.1应严格按《焊接作业指导书》或WPS的参数和要求进行焊接,对《焊接作业指导书》有疑问时应及时与技术人员联系。

焊工不得擅自更改工艺参数。

5.7.2要求对首批首只焊口进行验证、停工待检的,焊接质检人员应汇同焊接技术人员填写焊接过程控制检查表,对焊接环境、焊接工艺等进行详细的记录,焊口经无损检测合格和有关部门评定后,方可对该批焊口进行焊接。

5.7.3领用焊条时应使用保温筒,对重要部件施焊应将保温筒通电保温,焊条随用随取,禁止保温筒长时间开启,当天焊接完工,应回收焊条和焊头,禁止乱扔。

5.7.4 出现下列任一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改进措施,否则禁止施焊。

①焊件温度:碳素钢低于-20℃,低合金钢、普通低合金钢低于-10℃,中、高合金钢低于0℃;②风速:气体保护焊时大于2m/S时,其它焊接方法大于10m/S时;③雨雪天气;④相对湿度大于90%。

5.7.5严禁在被焊工件焊口以外部位引燃电弧、试验电流或随意焊接临时支撑物,防止地线、电缆线、焊钳与焊件相碰打弧。

严禁在焊接接头上进行加热校正。

5.7.6 定位焊(点固焊)时,应采用与正式施焊时相同的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和预热温度。

在对口定位焊时,如有缺陷应立即清除并重新进行定位焊,对采用填加物方法定位者,在去除其临时点固物时,不应损坏母材,并将其残留焊疤清除干净,打磨修整。

5.7.7施焊过程中,焊接层间温度应不低于预热的温度下限。

5.7.8施焊时,应特别注意焊缝接口和收弧的质量,收弧时应将熔池填满,对多层道焊的焊缝接口应错开,并在施焊焊缝的层间或道间进行清理,仔细检查并确认无裂纹或其它焊接表面缺陷后,方可继续施焊。

5.7.9对设置停工待检点的焊缝,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5.7.10焊接接头的返修必须彻底清除缺陷,并按返修工艺要求进行焊补,对有热处理要求的焊接接头,返修后应按工艺要求重新热处理。

5.7.11焊接完毕,焊工应及时清理药皮和焊接接头飞溅物。

5.8 焊接检验5.8.1焊前检验①焊接人员是否了解焊接作业文件的要求及内容;②焊接人员焊工证的有效性;③焊条是否符合焊接作业文件要求;④焊缝装配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坡口两侧内外表面20mm范围内应无油污、锈蚀、尘土且应露出金属光泽;⑤焊接设备应完好,稳定可靠,各种仪表应在校准有效期内并指示灵敏。

5.8.2焊接过程检验①施焊参数是否符合焊接作业文件要求;②是否按图纸及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焊接。

5.8.3焊后检验按《焊接检验指引》,检验内容如下:①焊缝表面熔渣及飞溅物必须清除干净;②焊缝表面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表面气孔、表面夹渣、凹陷和明显的弧坑;5.8.4检验人员应对焊接质量进行统计分析。

5.9 焊缝的返修5.9.1焊缝返修条件①无论是何种形式接头的焊缝,其外表质量不符合产品焊接要求时,则必须对该焊缝进行返修。

②无论是何种位置、何种焊接方法焊接的拼板对接焊缝,当焊缝经无损探伤后,其焊缝内部或表面存在超过该产品无损检查要求的焊接缺陷时,则必须对该对接焊缝进行返修。

5.9.2焊缝返修方法①工程部应编制返修作业文件。

返修作业文件应包括缺陷产生原因、避免再次产生缺陷的技术措施、焊接参数的确定、返修焊接人员的指定、焊条牌号及规格,以及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等②对焊缝的返修,可采用手工电弧焊或CO2气体保护焊进行返修处理。

③当采用特殊焊接方法进行返修,该焊接方法需得到检验与试验责任人的认可。

5.9.3焊缝返修材料焊接材料的选用必须为公司内焊接工艺认可试验合格的焊材。

5.9.4、焊缝返修前清理①返修前,焊工必须对返修部位的焊缝及焊缝两侧各宽20mm范围内清除氧化物、水份、油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