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德里安

合集下载

蒙德里安名词解释

蒙德里安名词解释

蒙德里安名词解释蒙德里安( J.H.Monderry蒙德里安( J.H.Monderry, 1872~1944),法国画家、版画家。

生于荷兰,卒于法国。

曾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和国立美术学校学习, 1891年获罗马奖金, 1906年定居巴黎。

他的作品把明暗处理与光线变化融合为一,形成色调单纯、笔触有力、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独特风格。

他不满足再现自然,而要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

其代表作有《红、蓝、黄构图原理》组画、《百老汇爵士乐》、《遮阳篷》、《白色的粉笔画》、《静物:窗》等。

蒙德里安名词解释1、平面性平面性是指蒙德里安对绘画形式的观点和主张,即艺术家以最简单的手段来处理对象,把对象平面化,创造出“似与不似之间”的视觉效果。

在这种看似随意涂抹的“无意识”状态下,隐藏着创作者有意识的设计和构思,从而达到了新颖、自由的艺术境界。

2、视觉中心说视觉中心说是指艺术家通过强调并突出视觉因素而重塑形象、传达信息的观点。

他认为,绘画本身就是一种单纯的视觉活动,视觉是作品的中心,因此画家必须突出主要的视觉形象,加强视觉因素,才能传递出内在的信息,引起人们的注意。

3、绝对色彩的支配和节奏性画家借助于不同的排列和分割,通过明确的构图和大胆的色彩应用,使画面呈现出具有极强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即所谓“色彩的节奏性”。

蒙德里安主要从两个方面探索了这种色彩效果。

一方面他吸收了色彩明暗处理与光线变化相结合的印象主义手法,另一方面也注重构图上的非传统性和装饰性,以及采用了“黑、白、灰”等基本色作为画面的主要元素,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4、纯粹几何形式的构成蒙德里安( J.H.Monderry, 1872~1944),法国画家、版画家。

生于荷兰,卒于法国。

曾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和国立美术学校学习, 1891年获罗马奖金, 1906年定居巴黎。

他的作品把明暗处理与光线变化融合为一,形成色调单纯、笔触有力、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独特风格。

他不满足再现自然,而要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

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

RED
灰色的树
RED
作品简介 1910年后,蒙德里安开始崇拜立体主义。1911年末,这位年近40岁的艺术家 离开祖国来到了巴黎。当时正值立体派从分析阶段走上立体综合阶段,他被 分析派所吸引。这时他最喜爱的题材是树木、沙丘、海洋、教堂和风车,所 有这些正是与他熟悉的荷兰环境密切相关的。在这一幅《灰色的树》中,他 把凡·高的表现性、野兽派色彩的非描述性以及法国新艺术运动的线形图案熔 于一炉,使之成为一幅构成型的、造型感强烈的,然而仍是极富独创性的作 品。此画作于1912年,有78*107厘米大,现藏荷兰海牙格敏特(Gemcente) 博物馆。1912年,蒙德里安已陷入立体主义的块面结构之中。他在巴黎的最 初几年里,由于受到毕加索、勃拉克的分析性立体主义影响,色彩上仅限于 灰、绿、赭三种颜色。尽管如此,即使在他最富立体主义的绘画中,也仍然 坚持以纯正面形式来表现。他很少画物体的倾斜面或加上一点雕塑般的投影, 只有那种倾斜面或雕塑般的投影才使法国立体派画家的作品产生确切而有限 的三度空间的实体感。蒙德里安虽然热衷于立体主义原则,但他已经超规越 矩,既不需要主题,也不追求三维视觉的深度感。
RED
此后,他已完全不画眼 睛看见的实物,而把绘 画语言限制在最基本的 因素:直线、直角、三 原色(红、黄、蓝)和 三非原色(白、灰、黑) 上,称这种画为新造型 主义。从1917年起,他 画了大量这种作品,题 目彼此差不多。《红、 蓝、黄构图》也是如此, 它作于1930年,有51 厘米见方,现归纽约私 人(MrandMrs, ArmandP,Bartos)收 藏。
RED
立体主义的震撼 1911年~1撼。立体派讲究的立体事实和明确客观都 是蒙德里安追求的目标。随后前往巴黎研究立体派的绘 画风格。他不断分析眼睛所见的影像,并且加入了音乐 性作品充满了节奏感。蒙德里安成功的从立体派中吸取 精华,作品以抽象的方式呈现,并加入了自我的风格, 脱离了立体派。

关于蒙德里安的PPT课件

关于蒙德里安的PPT课件
详细描述
在《灰树》系列中,蒙德里安以灰色调代替了鲜艳的原色,同时增加了画面元素的复杂性,以更加细腻的方式描 绘自然界的细节。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蒙德里安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力,也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思考。
《夜晚与白天》系列
总结词
《夜晚与白天》系列是蒙德里安创作生涯中的晚期作品,该系列以抽象表现主义手法描绘夜晚和白天 的景象,展现了蒙德里安对光线和时间的独特感受。
蒙德里安的艺术风格独特,以 几何图形和色彩搭配为特点, 被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之一 。
蒙德里安的作品在艺术史上占 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认为是 现代艺术的经典之一。
蒙德里安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蒙德里安的作品启发了许多现代 艺术家,他们从他的作品中汲取 灵感,探索几何图形和色彩搭配
的可能性。
蒙德里安的抽象艺术风格影响了 许多现代艺术流派,如极简主义
颜色的象征意义
蒙德里安的颜色选择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红、黄、蓝分别 代表了生命、光明和和平,反映了作者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关 注和追求。
03 蒙德里安的重要 作品分析
《红黄蓝》系列
总结词
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系列是其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该系列以简单的几何图形和 三原色为特点,展现了蒙德里安对形式和色彩的独特理解。
实践经验。
蒙德里安的职业生涯
蒙德里安的职业生涯始于20世纪初, 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 理念。
蒙德里安的艺术理念和实践对后来的 艺术家和设计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成为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作品在欧洲和美国等地广受欢迎 ,对抽象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02 蒙德里安的艺术 风格与特点
详细描述
在《夜晚与白天》系列中,蒙德里安采用了更为自由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变化,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夜 晚和白天的景象。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蒙德里安对光线的敏锐感受,也表达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 考。

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生辰 1872.03.07 - 1944.02.01 逝世海外荷兰1872年3月7日生于阿默斯福特,1944年2月1日卒于美国纽约。

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後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後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蒙德里安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敢于用艺术建构未来生活的人。

他打破了我们认为理所应当的现象:绘画总在平面上进行。

蒙德里安对每一个长度都通过绘画中习惯性的透视效果,去摆脱我们眼睛已习惯的深度的影响。

每一条倾斜的线对他来说都涉及了透视原理。

在蒙德里安那里,空间在平面中是自我独立的。

艺术特点: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

早期大量作品风格介于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之间。

20年代初开始从事纯几何形的抽象创作,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原色红、蓝、黄及灰色。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净化,只有用抽象的形式,才能获得人类共同的精神表现。

蒙德里安是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最典型的作品是油画《百老汇爵士乐》。

1启蒙青少年时期(1880年~1892年)2阿姆斯特丹时期(1907年~1912年)31911年~1914年立体主义的震撼4风格派1914年~1919年5关键的转变1919年~1938年6伦敦时期1938年~1940年7纽约时期1940年~1944年1:启蒙青少年时期(1880年~1892年)蒙德里安生于荷兰中部的阿默斯福特,父亲是一位清教徒和热衷美术的小学校长,环境条件使蒙德里安从小就能接触美术,而宗教对蒙德里安来说更是他的启发、转变风格的关键。

八岁时蒙德里安立志要当画家,但是家人认为艺术家是一项不稳定的工作,蒙德里安与父母多次商量之后,他承诺要取得美术教师资格养家糊口,这才让蒙德里安的父母答应让他学习绘画。

但是蒙德里安拥有教师资格之后,却未曾在教育界服务过。

在17岁取得小学教师资格之前,蒙德里安是在他的叔父福尔兹·蒙德里安的指导下学习绘画。

福尔兹是一位海牙画派的画家,因此蒙德里安得到写实浪漫的真传。

蒙德里安酒店简介

蒙德里安酒店简介

蒙德里安酒店简介
蒙德里安酒店是荷兰最大的豪华酒店之一,位于荷兰中部的伦敦市。

酒店由荷兰最大的建筑公司建造,位于伦敦市中心。

这座宏伟的建筑始建于1769年,为16世纪文艺复兴式建筑。


德里安酒店是欧洲最大的酒店之一,有“世界上最美的酒店”之称。

蒙德里安酒店拥有257间客房和套房,为客人提供了各种
休闲设施和服务,包括:桑拿浴室、按摩浴缸、蒸汽浴室、商务中心、酒吧和休息室等等。

客房内有中央空调、迷你酒吧、高速互联网接口和免费电话。

蒙德里安酒店拥有现代化的设施,是您商务旅行及休闲度假的理想选择。

酒店内设有7个餐厅:“蒙德里安”餐厅,供应法餐、意大利菜以及经典荷兰菜;“法林”餐厅,提供多种精美菜肴;“菲力”餐厅提供纯正的美式西餐;“拉斯科”餐厅为您呈现正宗的英式美食;“蒙德里安”西餐厅为您带来正宗的欧洲风味。

蒙德里安酒店设有酒吧、俱乐部及健身中心等娱乐设施,为客人提供一个舒适惬意的环境,让您在繁忙之余放松身心,充分享受休闲时光。

—— 1 —1 —。

蒙德里安简介

蒙德里安简介

蒙德里安简介**蒙德里安简介****引言:**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是20世纪最为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在抽象艺术领域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形状、颜色的极简主义处理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深入探讨蒙德里安的生平、艺术风格以及对艺术世界的深远影响。

**生平:**蒙德里安于1872年3月7日出生在荷兰的阿梅尔福特。

早年,他展现了对绘画的浓厚兴趣,并在阿姆斯特丹的皇家艺术学院接受了专业培训。

然而,他在艺术道路上的真正突破发生在20世纪初。

初期,他受到自然主义和印象派的影响,但很快他开始追求一种更为抽象和精炼的表达方式。

蒙德里安的艺术生涯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他与德·斯泰尔、范·杜塞尔等艺术家共同创办的“新艺术协会”。

这个协会的成立标志着蒙德里安开始远离传统形式,逐渐朝向抽象主义的方向发展。

他的作品逐渐脱离客观形象,注重表达对形状和色彩的独特认知。

**艺术风格:**蒙德里安的艺术风格被称为“新艺术”或“抽象几何主义”。

他的画作以水平和垂直的黑线条、红、黄、蓝等原色块为主。

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庄严之美》(Composition with Red, Blue, and Yellow),在这幅画中,他通过简化形状和减少色彩的使用,达到了一种抽象而平静的美感。

蒙德里安对构图的追求可谓极致,他将画布分割为方块和矩形,通过精确的线条和块状颜色的组合,创造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抽象表达。

他的作品中透露着一种内在的秩序和平衡,这是他对艺术和生活哲学的深刻思考的体现。

**影响与遗产:**蒙德里安的艺术影响深远,不仅在绘画领域,也对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的抽象几何主义风格为后来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提供了灵感,成为20世纪抽象艺术的奠基之一。

他的思想对现代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抽象艺术的奠基之一。

他的作品被广泛收藏,许多博物馆都展示着他的经典之作。

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
风格派 -----De Stijl 第五组
张嘉淇 刘嘉颖 姜佳钰 李开阳 刘金明 姚金鑫
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 荷兰 1912-1944 个人简历 作品介绍
1872年出生于荷兰阿麦斯 福特。 1892年进阿姆斯特丹美术 学院学习。 1903年他去荷兰农村,并在 那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 1909年他对艺术的理解上有 神秘和象征的特点 1911年看到立体主义的原作, 受到深刻影响。 1912年离开荷兰到巴黎。 1930年创作《红,黄,蓝的 构成。同年离开巴黎到伦敦。 1940到纽约直到1944年去世。
《构图》,凡· 杜斯堡作,1929年,布 上油画,30.1x29.8厘米(对角线), 费城艺术博物馆藏
蒙得里安 构图1 1930
列克 1958 Composition with one grey stripe
胡札
Gele bloemen in een vaasna 1929
里特维尔德 红蓝椅 1918
你好!蒙德里安
Hello Mondrian
《红树》
蒙德里安(荷)
《灰色的树》
蒙德里安(荷)
《开花的苹果树》
蒙德里安(荷)
《红黄蓝构成》
纽 约
《纽约市》
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 海 堤 与 海 构 成 十 号 》
0
vogue
Tool
杜斯博格 反建构 1929
蒙德里安在纽约 的画室
1924年的蒙德里安
彼埃.蒙德里安 Piet Cornelies Mondrian 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 荷兰画家 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 绘画的创始者之一 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

蒙德里安资料

蒙德里安资料

埃·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人物关系有错误 12696396 已反馈纠错关闭纠错中文名彼埃·蒙德里安外文名Piet Cornelies Mondrian国籍荷兰出生地阿姆尔弗特出生日期1872年3月7日逝世日期1944年2月1日职业画家主要成就对後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目录1简介2艺术特点3生平经历启蒙青少年时期阿姆斯特丹时期立体主义的震撼风格派 ? 关键的转变伦敦时期纽约时期4灰色的树作品简介背景说明 1简介编辑彼埃·蒙德里安(1872~1944年)生于荷兰中部的阿麦斯福特,逝于纽约。

他出身于一个严格信奉加尔文教的家庭,父亲是位小学教员,要求儿子也从事教育.。

但最终,,他的儿子还是拒绝了这一职业,并在两个公共学校获得了图画教学证书之后,进了阿姆斯特丹美术学院,成为一名勤奋刻苦,颇受教师赏识的学生。

然后,他经历了一个困难时期,画的很多,卖掉的很少,靠在博物馆临画卖和绘制科技挂图过活。

他主要画阿姆斯特丹周围的风景,并经常重复一个题材。

例如,他以同一角度多次重画杜旺德里兹农庄,他的颜色尽管以灰和暗绿为主,却往往柔和秀美。

他的画风爽直,笔法也非常肯定。

1903年,他在荷兰布拉拜特信奉天主教的农民地区住了很长时间,这似乎给他的绘画展开了新的前景。

宗教问题使他着迷,他读着“神智学协会”出版的书籍,并在几年之后,成为它的会员。

他爱画孤立的村舍,淡紫色和灰色的神秘森林内景。

1908年夏,他到瓦尔申岛东布尔的首次旅行彻底改变了他的画风,颜色有了光泽,淡紫色渐渐消失,从而使浅兰色、白色、玫色、金黄色得以自由驰骋(一系列的《沙丘》,《西卡拜尔之塔》,1908~1911年)。

一些朋友劝他前往巴黎,荷兰画家吉克尔把自己在蒙巴纳斯的画室借给了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动目标:
1.乐意运用黑色的线条和各种色块进行美术创作活动,体验创作的乐趣。

2.大胆地尝试运用遮挡的方法表现蒙德里安风格的作品。

3能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添画适当的内容。

设计意图:
蒙德里安是荷兰著名的新造型主义画作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常常用抽象的线条来概括各种事物,简洁而大气,适合幼儿欣赏。

在设计本活动时,我不仅仅着眼于引导幼儿感知蒙德里安绘画的特点,更关注、启发幼儿感受蒙德里安绘画对现实生活的意义,提升活动的价值。

活动目标:
1. 欣赏蒙德里安代表作,观察其中的线条和色块,领略格子画的特点及其含义。

2. 能利用格子画的特点,设计、装饰t恤衫。

3.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大小、形状不一的及时贴若干,黑色长条的及时贴若干,t恤衫若干,蒙德里安的名画若干,课件制作,爵士音乐和动感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蒙德里安作品的特点
1. 出示蒙德里安作品《红、黄、蓝的构成》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线条和色块。

提问:你们看见了图画上有什么?
2. 出示第二幅作品《伦敦构成》,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线条,说说它与第一幅作品的区别。

提问:这幅画上有什么呢?它与第一幅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3. 出示第三幅作品《构图c》,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色块,说说它与上面几幅作品的区别。

提问:这幅画上又有什么呢?它与前面两幅画有什么区别呢?
二、想象蒙德里安作品的含义
1. 出示蒙德里安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
提问:你从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你感觉画家他在画什么呢?
2. 欣赏音乐《爵士乐》
三、了解蒙德里安绘画风格的应用
播放课件制作,请幼儿欣赏蒙德里安的格子画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幼儿自由设计、装饰t恤衫
五、进行时装秀
幼儿随音乐将设计完成的t恤衫,穿上后进行时装表演。

目标:
1、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简单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感,感受画面中的视觉元素。

2、提高视觉感受和审美感受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感受作品带来的视觉魅力,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准备:课件、丝带、魔方、格子画纸、油画棒、展板。

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出示魔方:“老师这有一个彩色的魔方,转呀转呀,彩色的方格不断的变化,变成了一幅奇特的画。


2、这是什么?(课件)幼儿猜想。

画面上都是一些彩色的方形、短直线。

以前我们欣赏过毕加索的《格而尼卡》、马蒂斯的《忧愁的国王》,这幅由方格组成的画是谁画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他出生在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国家荷兰,他的名字叫蒙德里安,他的画都是一些线条、方块和颜色。

他是怎样画出这样的画呢?
二、欣赏《红黄蓝构成》
(课件)看!黑色的横线、竖线分割了画面,然后又加上了短线,分成了大小不同的格子。

再看看填上了哪几块颜色?这就是非常有名的《红黄蓝构成》。

红黄蓝各象什么?
蒙德里安简直迷上了由横线和竖线组成的画面,他还画了许多这样的画。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这些画它们有没有共同的地方?(红黄蓝颜色、横线、竖线)我这里也有蒙德里安的格子,请你听着音乐把蒙德里安的格子变得更加漂亮。

(音乐)分组展示、交流。

三、欣赏《百老汇的爵士乐》
(课件)蒙德里安在他的格子了也表现了音乐,那是他到了美国以后,纽约城里整齐的街道,高大的楼房、夜幕下闪烁的灯光以及充满活力的舞厅和爵士乐队……这一切让他兴奋,他画了这幅画。

你感觉到了什么?
他这幅画表现的是《百老汇的爵士乐》,百老汇是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那里是世界有名的音乐剧表演场所,听!爵士乐响起来了,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起来吧。

(音乐)
四、创造、体验
让我们一起来创造一些蒙德里安的格子。

请八对小朋友用丝带拉出格子,并评价格子的构成。

瞧!我们把蒙德里安的格子变得这么大,我们可以进入格子当中,和着音乐跳舞,音乐停止,我们就摆一个漂亮的造型。

(音乐)
请所有的幼儿和听课的老师都进来一起跳起来!
《蒙德里安作品》教后反思
案例背景:
在幼儿园的分层公开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的爵士》、《构成》、《绘画》等作品,希望通过欣赏,让孩子感知其作品用黑色线条组成的各种大小不一的色块的特点并尝试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品上进行创作。

案例实录:
(一)一开始教师便让孩子自由欣赏蒙德里安的几幅代表作。

“你喜欢这些画吗,为什么”?让孩子自由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教师:“你在这些画上看到了什么?”
“很多颜色?”、“正方形、长方形”、“黑色的线”……
(三)你从这些画上看出了什么?它们像什么?
“棋盘”、“汽车”、“迷宫”、“手机”……
(四)幼儿在大纸盒、白T恤、鸟笼上学习蒙德里安的创作风格进行装饰。

幼儿在多种操作材料上的创作并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孩子更多的是运用大面积的色块或甚至还有的孩子用图案(蝴蝶、花)进行装饰,有些“文不对题”(引自朱姓伟人的经典语录)的尴尬。

案例反思:
(一)不同的美术欣赏活动,教师的启发引导的策略也应不同。

我对美术欣赏活动的知识经验比较匮乏,我所接触到的、所认为的欣赏活动就是感受-表达-想象-创作的过程。

通过这一次实践,我感受到不同的美术欣赏活动,教师的启发引导的方法策略也是不同的。

本次活动欣赏的作品比较特殊,它与我们孩子以往欣赏的作品不一样。

因此,本次的美术欣赏活动的环节也不能照搬以前的方法。

中国待人处事的原则之一——“开门见山”适用在这次活动的中。

之前孩子欣赏过的作品一般都有具体的形象,如徐悲鸿的马等,而这次欣赏的蒙德里安的画主要是通过大小不一的色块来表现内容,这一点孩子们一下子就可以感受到并可以通过语言讲述出来的的。

为什么教师不直接开门见山的问:“这些画和我们以往的作品有什么不同?”而非得左一个问右有一个来引出这个答案。

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应该选择最近的方法,省时省力何乐不为呢?
(二)不同的美术欣赏活动,对教师示范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此前的一些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一般都尽可能地不出示范例或减少示范。

设计此活动时,我也一直考量着给孩子示范的必要性,最后我还是放弃了,我担心自己的示范会影响孩子的创作和想象的空间。

但实践证明错误的估计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表现的能力,从而顿悟到我错误的估计了示范的重要性,。

由于孩子对事物的美感、形象思维还处在启蒙阶段,缺乏相应的表现能力,若任凭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会出现空有过程而没有结果的局面。

孩子虽然感受到了蒙德里安作品的各种大小不一的色块的特点,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大小不一的色块是怎样产生的、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大小不一的色块与黑色的线条之间有着怎样亲密无间的关系。

因此在创作时问题就出现了,孩子的创作五形形色色,但很少有切题之作。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示范进行启发和引导,为幼儿的创作提供一定的思考范围,帮助幼儿唤起想要表达的物体的清晰意象。

如果教师的范例和所做的示范只是作为一种提供给幼儿参考和讨论的话题,是不会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学习的。

如果在孩子欣赏表达的时候,教师有意识的在画上比划几下,亦或是先问“那这些大小不一的色块是怎样产生的呢?”,教师在白板上示范,边示范边与幼儿一起讨论商量,最后让幼儿明白这些的色块是由于黑色的线条交织后涂上鲜艳的颜色而成,而黑色线条的疏密排列形成了这些色块的大小不一。

(三)不同的美术欣赏活动,最后都有着感知美、创造美的目的。

我认为美术创作活动应是现实和艺术的巧妙结合。

我们欣赏的东西如果与我们的生活毫不相干,那么其意义何在?蒙德里安的作品风格被我们生活中的广告业、建筑装潢业、服装业巧妙的借鉴和运用,因此我为孩子提供了大纸盒、白T恤、鸟笼等多种操作材料为孩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平台。

孩子在创作过程中感到新奇有快乐,富有成就感,创作积极性、主动性都很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