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合集下载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

名词解释:1.恒量: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定的质量差异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2.空白试验:指除不加样品外,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滴定法中标准滴定液的用量除外),进行平行操作所得的结果。

用于扣除样品中试剂本底和计算检验方法的检出限。

3.准确称取:指用精密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为±0.0001g。

4.农药残留: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食品(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具有毒理学意义。

残存的数量称为残留量。

5.兽药残留:是指动物性产品中含有某种兽药的原形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6.粗蛋白:蛋白质的测定通常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和自动定氮分析法,这两种方法测得的均为食品中的总氮量(蛋白氮+非蛋白氮),故称为粗蛋白。

7.粗脂肪: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抽提后,蒸去溶剂所得的物质,在食品分析上称为脂肪或粗脂肪。

8采样:从一批食品中选出某一特定部分、一定数量的包装产品或单位产品,所取部分(样品)对被取样的整批食品最具代表性,供分析检验用。

第一章1、食品理化检验常用方法可分四大类:感官检查、物理检测、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2、感官检查是指利用人体的感觉器官(眼、耳、鼻、口、手等)的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对食品的色、香、味、形和质等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检验方法。

如果食品的感官检查不合格,或者已经发生明显的腐败变质,则不必再进行营养成分和有害成分的检测,直接判断为不合格食品。

一般嗅觉的敏感度远高于味觉。

触觉检查:用手接触食品,检查食品的轻重、软硬、弹性、粘稠、滑腻等性质。

对于鱼、肉制品、海产品等应检查食品的组织状态、新鲜程度、保存效果等现象。

2、相对密度:测液体浓度与纯度相对密度的测定: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反映液态食品的浓度和纯度。

测定液体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初步判断该食品质量是否正常。

脱脂乳的相对密度比全牛乳高;掺水牛乳相对密度降低。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如下:
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对食品中添加的化学物质、微生物、重金属等进行分析检验。

2. 检品处理:检品应先进行预处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对于微生物检测,应先将检品进行处理,以提高检测效率。

3. 试剂配制:在进行理化检验时,需要使用各种试剂进行配制。

试剂的质量和稳定性对检测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选用优质的试剂,并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4. 仪器使用:理化检验需要使用各种仪器进行分析检测。

在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操作,以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5. 结果判定:检测结果的判定应根据检测标准进行。

检测标准应根据检测项目的性质和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制定。

在判定检测结果时,应充分考虑检测误差和样品背景等因素。

6. 质量控制:在进行理化检验时,应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质量控制包括实验过程质量控制和实验结果质量控制。

实验过程质量控制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等进行监控,以防止实验误差。

实验结果质量控制是指在实验结果出来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监控,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7. 报告编写:检测结果应编写成报告,报告应包括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检测误差等信息。

报告应准确、清晰、简洁,以便于读者理解。

理化部分是食品卫生检验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检测结果对于保障食品
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理化检验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是指对食品进行理化性质的检验所采用的方法和标准。

食品的理化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味道、质地、含水量、营养成分、添加剂等多个方面。

而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指导食品生产和加工、维护消费者权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食品的特性和检验的目的。

不同类型的食品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比如,对于液体食品,需要考虑其透明度、浓度、酸碱度等指标;对于固体食品,需要考虑其含水量、质地、颗粒度等指标。

同时,不同的检验目的也会对方法和标准的制定产生影响,比如对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需要更加精准和快速的检验方法;而对于食品安全监测,需要更加全面和严格的检验标准。

其次,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的制定需要遵循科学、客观、准确的原则。

科学的检验方法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础,因此需要充分考虑食品的特性和检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试剂,制定操作规范和数据处理方法。

客观的检验标准是保证检验结果公正公平的基础,因此需要充分考虑食品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避免主观因素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准确的检验结果是保证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基础,因此需要严格执行检验方法和标准,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最后,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国际化和标准化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食品贸易和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国际性的问题,因此需要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认证,推动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同时,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的制定也需要充分考虑科技发展和行业需求,不断更新和完善检验方法和标准,适应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变化。

总之,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的制定是保障食品安全、指导食品生产和加工、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举措。

只有科学、客观、准确地制定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才能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食品理化检验基本技术

食品理化检验基本技术
3.指定代表性抽样:用于检测有某种特殊检测重 点的样品采样。如对大批罐头中的个别变形罐头采 样:对有沉淀的啤酒的采样等。
10
(五)采样方法
1.不定比例采样:在大批物料堆垛或车皮中,分别从上、 中、下层的中央或四周或四边各取一定数量的样品,然后使 其混合缩分。
2.定比例采样:按产品的批量定出抽样的百分比,如抽取 0.1%、0.2%、0.05%等。
量和采样位点时,首先考虑采样对象的均匀 性。
5
(三)采样的原则
第一,所采集的样品对总体应该具有充分的代表性。能反应 全部被检查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第二,采样过程中要确保原有的理化性质。防止成分的损失 、或样品污染。
1.采样必须注意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 (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样品除外)。采集的数量应能反映该 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试样量的需要,一式三份 ,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份不少于 0.5kg。
2.采样容器根据检验项目,选用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稀制品 。
6
3.粮食、固体、颗粒状样品
应自每批食品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 部位分别采取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 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最后取有代 表性的样品。
4.液体、半流体样品
应先充分混匀后再采样。
样品应分别盛放在三 个干净的容器中。
7
5. 罐头、瓶装食品或其它小包装 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取 样件数,250g以上的包装不得少 于6个,250g以下的包装不得少 于10个。
6. 鱼、肉、果蔬等 组成不均匀的样品 对各个部分分别采 样经过捣碎混合成 为平均样品。
8
7.掺伪食品和食品中毒的样品采集,要具有典型 性。
8.检查后的样品保存:一般样品在检验结束后, 应保留一个月,以备需要时复检。易变质食品不予 保留,保存时应加封并尽量保持原状。检验取样一 般皆指取可食部分,以所检验的样品计算。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食品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测定一、食品中铅的测定及限量标准(一)基本方法及方法要点:本标准检出限:本标准检出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为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为5µg/kg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固体样品为5µg/kg ,液体样品为1µg/kg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为0.1mg/kg ;比色法为0.25 mg/kg.单扫描极谱法检出限为单扫描极谱法检出限为0.17µg 。

(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1.样品预处理:粮食、豆类去杂物后,磨碎、过20目筛、储于塑料瓶中、保存备用。

蔬菜、水果、鱼类、肉类及蛋类等水分含量高的鲜样,用食品加工机或匀浆机打成匀浆,储于塑料瓶中,保存备用。

于塑料瓶中,保存备用。

样品消解可采用压力消解罐消解法、样品消解可采用压力消解罐消解法、样品消解可采用压力消解罐消解法、干法灰化、对硫酸铵灰化法和干法灰化、对硫酸铵灰化法和湿式消解法。

(见GB/T5009.12-2003)。

2.测定:基体改进剂的使用:对有干扰样品,注入适量的基体改进剂磷酸二氢铵(20g/L )一般为5µl 或与样品同量消除干扰。

绘制铅标准曲线时也要加入与样品测定时等量的基体改进剂磷酸二氢铵溶液。

(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样品预处理:萃取法分离法:视样品情况,吸取25~50ml 上述制备的样液及试剂空白液,分别置于125ml 分液漏斗中补加水至60ml 。

加2ml 柠檬酸铵溶液,溴百里酚蓝指示剂3~5滴,用氨水(1:1)调PH 至溶液有黄变蓝,加硫酸铵溶液10ml ,DDTC 溶液10ml ,摇匀。

放置5分钟左右,加入10.0mlMIBK ,剧烈振摇提取1分钟,静置且分层后,弃去水层,将MIBK 层放入10ml 带塞刻度管中备用。

2.测定:饮品、酒类及包装材料浸泡液可经萃取直接进样测定。

萃取液进样磨口适当减小乙炔气的流量。

(四)双硫腙比色法(五)食品中铅限量指标食 品品 Pb(mg/kg)食食 品品 Pb(mg/kg) 食食 品品 Pb(mg/kg) 谷类谷类谷类 0.2 0.2禽畜肉类禽畜肉类 0.2 0.2水果水果水果 0.1 0.1球茎蔬菜球茎蔬菜 0.3 0.3鲜蛋鲜蛋鲜蛋 0.2 0.2果汁果汁 0.05 0.05 豆类豆类豆类 0.2 0.2 可食用禽畜下水可食用禽畜下水 0.5 0.5 小水果浆果葡萄小水果浆果葡萄 0.2 0.2 叶菜类叶菜类 0.3 0.3 果酒果酒果酒 0.2 0.2 茶叶茶叶茶叶 5 5 薯类薯类薯类 0.2 0.2 鱼类鱼类鱼类 0.5 0.5 蔬菜(球茎、叶菜蔬菜(球茎、叶菜 食用菌除外)食用菌除外) 0.1 0.1 鲜乳鲜乳鲜乳 0.05 0.05 婴儿配方乳粉婴儿配方乳粉 0.02 0.02 二、食品中镉的测定及限量标准(一)基本原理及方法要点:最低检出浓度:最低检出浓度:石墨炉原子化法为石墨炉原子化法为0.1µg/kg ;火焰原子化法为5.0µg/kg ;比色法为50µg/kg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50n g/ml 。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GB/T5009.136 植物性食品中五氯硝基苯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37 食品中锑的测定 GB/T5009.138 食品中镍的测定 GB/T5009.139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 GB/T5009.140 饮料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 GB/T5009.141 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 GB/T5009.142 植物性食品中稳杀得、精稳杀得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43 蔬菜、水果、食用油中双甲脒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44 植物性食品中甲基异柳磷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45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GB/T5009.146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食品中栀子黄的测定
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
食品中锗的测定
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腈-丁二烯- 苯乙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
植物性食品中植酸的测定
食品中维生素B
的测定
6
大米中稻瘟灵残留量的测定
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其制品的浸泡试验方法通则
GB/T5009.157 GB/T5009.158 GB/T5009.159 GB/T5009.160 GB/T5009.161 GB/T5009.162 GB/T5009.163 GB/T5009.164 GB/T5009.165 GB/T5009.166 GB/T5009.167
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蔬菜、水果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40 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41 食醋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42 食盐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43 GB/T5009.44 GB/T5009.45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总则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总则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总则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理化检验方法的检验基本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方法理化部分。

术语与定义1.1 特异性:指方法定性区分待测物和其它物质的能力。

1.2 准确度:指检测结果与样品真值间的一致程度,准确度大小由定量的正确度和精密度决定。

1.3 精密度:指检测结果间的一致程度,通常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1.4 重复性:指在同一实验室在人员、设备、方法等恒定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测定对象进行独立测定的精密度。

1.5 再现性:指在不同实验室间,仅在方法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测定对象进行独立测定的精密度。

样品采集、保存与检验1.6 样品采集基本要求样品采集应有完整的采样信息如生产日期、批号、数量、生产者等,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和均匀性。

当样品量较大时需要采用四分法选出能反应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样品量需要的检测样品,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载,一般每份样品不少于0.5kg,但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样品除外。

1.7 样品包装建议有包装产品应采集包装产品,散装产品应根据所需开展的检验项目,采用适宜的、且可真实反映产品特性的容器。

1.8 液体、半流体食品植物油、鲜乳、酒或其他饮料和用大桶或大罐盛装的大包装产品应先充分混匀后再采样,并分层采样。

1.9 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位分别采部分样品,采样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最后取有代表性样品。

1.10 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品或混合后采样。

1.11 罐头、瓶装食品或其他小包装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同一批号取样件数,250g 以上的包装不得少于6个,250g 以下的包装不得少于10个。

1.12 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采集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要尽可能反映出其可能具有的中毒因素。

1.13 样品保存定型包装产品应在产品规定有效期按样品的保存条件予以保存,散装产品应参照相关产品的保存条件予以保存,且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样品不变质。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ppt课件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ppt课件

离子色谱法
03
专门用于离子型物质的分离和分析,适用于食品中无机阴离子、
阳离子以及有机酸等物质的测定。
质谱分析法
质谱仪的基本原理
介绍质谱仪的工作原理、主要部件及功能。
质谱图的解析
阐述如何解析质谱图,包括分子离子峰、碎片离子峰等的识别。
质谱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质谱法在食品营养成分、添加剂、农药残留、污染物等分 析中的应用。
组分分离并依次检测。
应用
色谱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离和 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各 种成分的检测,如脂肪酸、氨基
酸、维生素、农药残留等。
03
化学分析方法
重量分析法
原理
通过测量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 来确定待测组分的含量。
优点
准确度高,适用于常量组分的测定。
缺点
操作繁琐,耗时较长。
应用
水分、灰分、脂肪等常量组分的测定。
05
食品中常见成分的测定
水分的测定
直接干燥法
将食品样品置于干燥箱中,在100-105℃下干燥至恒重,计算水 分含量。
减压干燥法
在减压条件下,降低水的沸点,使样品中的水分在较低温度下蒸发, 适用于含糖、脂肪等高温易氧化样品的测定。
蒸馏法
将食品样品与无水溶剂混合,加热蒸馏,收集馏出液并测定其体积, 计算水分含量。
其他有害物质的测定
微生物毒素的测定
采用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免 疫层析法等对微生物毒素进行快速检测和定量 分析。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
根据不同添加剂的性质,采用相应的色谱、光谱或电 化学方法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利用高分辨质谱技术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对持久性有机污染 物进行痕量分析和确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5009.51 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52 发酵性豆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53 淀粉类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54 酱腌菜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55 食糖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56 蛋糕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57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58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59 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60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食品中蔗糖的测定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
GB/T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T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5009.13 食品中铜的测定 GB/T5009.14 食品中锌的测定 GB/T5009.15 食品中镉的测定 GB/T5009.16 食品中锡的测定 GB/T5009.17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5009.18 食品中氟的测定 GB/T5009.1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食品中有机酸的测定 蔬菜中维生素K1的测定 食品中L-抗坏血酸的测定 水果中单甲脒残留量的测定 动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农药多组分残留的测定 动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多组分残留的测定 动物性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组分残留的测定 大米中丁草胺残留量的测定 谷物中2.4-D丁酯残留量的测定 食品包装用树脂及其制品的预试验 饮用矿泉水中戊种阴离子(F-、C-l、Br-、N03-、S42-)含量的测定
GB/T5009.21 粮、油、菜中西维因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22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GB/T5009.2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 B1、B2、G1、G2的测定 GB/T5009.24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与 B1的测定 GB/T5009.25 植物性食品中杂色曲霉素的测定 GB/T5009.26 食品中N-亚硝胺类的测定 GB/T5009.27 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 GB/T5009.28 食品中糖精钠的测定 GB/T5009.29 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 GB/T5009.30 食品中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与2,6-二叔丁基对甲酚
分析方法
GB/T5009.61 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62 陶瓷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63 搪瓷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64 食品用橡胶垫片(圈)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65 食品用高压锅密封圈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66 橡胶奶嘴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67 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68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69 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树脂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70 食品容器内壁聚酰胺环氧树脂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71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食品添加剂 使用卫生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使用卫生标准
食品分类卫生标准 保健食品标准*
食品企业通用 卫生规范
辐照食品卫生标准 各类食品生产厂 食(饮)具卫生标准 卫生规范 (包括洗涤、消毒剂)
食品容器与包装材料 卫生标准
方法标准 采样方法* 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方法
食品卫生微生物 检验方法
食品毒理学安全 评价程序 保健食品功能 评价程序和方法
味精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肉与肉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水产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46 GB/T5009.47 GB/T5009.48 GB/T5009.49
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蛋与蛋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蒸馏酒与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发酵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50 冷饮食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食物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 食品中烟酸的测定 食品中铁、镁、锰的测定 食品中钾、钠的测定
GB/T5009.92 食品中钙的测定
GB/T5009.93 食品中硒的测定
GB/T5009.94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测定
GB/T5009.95 蜂蜜中四环素族抗生素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96 谷物和大豆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食品中脱氢乙酸的测定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氯乙烯树脂及成型品中残留量1,1- 二氯乙烷的分析方法
食品中铬的测定
GB/T5009.124 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
GB/T5009.125 尼龙6树脂及成型品中己内酰胺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126 植物性食品中三唑酮(粉锈宁)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27 食品包装用聚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锗的测定 GB/T5009.128 食品中胆固醇的测定 GB/T5009.129 水果中乙氧基喹残留量的检验方法 GB/T5009.130 大豆及谷物中氟磺胺草醚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31 食品中亚胺硫磷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32 食品中阿特拉津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33 粮食中氯麦隆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34 大米中禾大壮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35 植物性食品中灭幼脲残留量的测定
谷物中三环唑残留量的测定
畜禽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 谱法) 食用豆粕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小麦中T-2毒素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复合食品包装袋中二氨基甲苯测定
GB/T5009.120 GB/T5009.121 GB/T5009.122
GB/T5009.123
食品中丙酸钠、丙酸钙的测定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共有203个方法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 总则
GB/T 5009.1-2003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2003-08-11
2004-01-01
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体系表
卫生标准
卫生规范
基础标准
产品标准
HACCP*
污染物限量标准 (包括霉菌毒素、 天然毒素) 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兽药残留限量标准
GB/T5009.147 GB/T5009.148 GB/T5009.149 GB/T5009.150 GB/T5009.151 GB/T5009.152
GB/T5009.153 GB/T5009.154 GB/T5009.155 GB/T5009.156
植物性食品中除虫脲残留量的测定
植物性食品中游离棉酚的测定
编号 GB/T5009.1 GB/T5009.2 GB/T5009.3 GB/T5009.4 GB/T5009.5 GB/T5009.6 GB/T5009.7 GB/T5009.8 GB/T5009.9 GB/T5009.10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 总则
食品的相对密度的测定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BHT)的测定
GB/T5009.31 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测定 GB/T5009.32 油酯中没食子酸丙酯(PG)测定
GB/T5009.33 GB/T5009.34 GB/T5009.35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GB/T5009.36 GB/T5009.37 GB/T5009.38 GB/T5009.39
GB/T5009.83 食品中胡萝卜素的测定 GB/T5009.84 食品中硫胺素(维生素B1)的测定
GB/T5009.85 GB/T5009.86 GB/T5009.87
食品中核黄素(维生素B2)的测定 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食品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及磷酸盐的测定
GB/T5009.88 GB/T5009.89 GB/T5009.90 GB/T5009.91
GB/T5009.102 植物性食品中辛硫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03 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04 植物性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05 植物性食品中百菌清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06 植物性食品中二氯苯醚菊酯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07 食品中地亚农(二嗪农)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08 花生仁、棉籽油、花生油中涕灭威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09 柑桔中水胺硫磷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10 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
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蔬菜、水果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40 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41 食醋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42 食盐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43 GB/T5009.44 GB/T5009.45
GB/T5009.72 铝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73 粮食中二溴乙烷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74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法 GB/T5009.75 食品添加剂中铅的测定 GB/T5009.76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 GB/T5009.77 食用氢化、人造奶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78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79 食品用橡胶管卫生检验方法 GB/T5009.80 食品容器内壁聚四氟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81 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82 食品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