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人才发展报告

合集下载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

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

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

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

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

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

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

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

如的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

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的,众所周知,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第一章: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分析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重点,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资本和文化价值融合的产业。

目前,全球范围内文化产业发展都比较成熟,而中华文化深厚悠久,具备丰富的文化传承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却相对薄弱。

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 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前,中国的文化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文化艺术领域,而其他细分领域则相对较少。

这就导致了市场需求不能充分满足,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2. 产业链不完整在整个文化产业链中,文化产品生产环节总体较强,而服务环节和维护环节则相对薄弱,这就导致了产业链不完整,影响了产业的整体发展。

3. 营销手段单一在文化产品营销方面,目前主要通过传统媒介来推广,缺乏个性化、多元化的宣传手段。

这就导致了文化产品的推广难度增大,也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二章: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分析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国家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文化产业支持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政策的指导和扶持,文化产业得到的发展机遇将更加广阔。

2. 科技技术发展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众多科技技术的发展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逐渐发展,将为文化产业带来更多的创新机会。

3. 消费升级趋势与消费升级趋势相适应,人民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

这就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需求,为文化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第三章: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和建议1. 完善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完善适应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政策法规,包括税收扶持、产业资金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2. 发展多元化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应该更加注重细分市场和细节的打磨,推出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文化金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

《文化金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

《文化金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摘要本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文化产业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一份全面的行业参考。

报告发现中国文化产业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

然而,面临数字转型、市场竞争和国际环境等挑战,中国文化产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升级,以维持其增长势头。

本报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以期中国文化产业能在未来持续繁荣。

1. 引言中国文化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程。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政策扶持,以及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通过对2023年的数据和趋势分析,预测2024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

2. 中国文化产业概述2.1 定义与分类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内容制作、文化传播和文化消费等为核心的生产和服务活动。

中国文化产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领域:- 影视制作与发行- 出版物- 网络文化- 动漫游戏- 文化旅游- 艺术与收藏- 广告与设计2.2 市场规模与增长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中国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已达到XX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XX%。

其中,数字文化产业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特别是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和数字内容分发。

3. 发展环境分析3.1 政策环境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等。

预计2024年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3.2 社会环境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升级,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

年轻一代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多样化,推动了文化产业创新和发展。

3.3 技术环境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4. 挑战与机遇4.1 挑战- 数字转型带来的行业洗牌和就业结构变化- 市场竞争加剧,特别是与国际文化企业的竞争- 版权保护、市场监管等法律和监管挑战4.2 机遇- 国际市场对中国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 国家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持续支持5. 发展策略与建议5.1 加强政策支持- 完善文化产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提供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5.2 促进产业创新- 鼓励文化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 支持文化产业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5.3 提升国际化水平- 加强与国际文化市场的交流与合作- 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5.4 培育人才- 加强文化产业相关学科建设- 设立培训项目和人才引进计划6. 结论中国文化产业在2024年将继续面临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复杂环境。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文化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也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本报告将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首先,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
断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加。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其次,中国文化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文化产业的结构亟待优化,文化
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文化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版权保护、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不充分、人才短缺等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加大
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其次,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推动文化产业向高端、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再次,要加强版权保护,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最后,要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懂文化、懂市场、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总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十分广阔。

只要我们充
分认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解决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相信中国文化产业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及重点工作总结范文

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及重点工作总结范文

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及重点工作总结范文文化产业发展是一个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情况进行概述,并总结重点工作。

一、总体情况1. 快速增长:我国文化产业近年来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5.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

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1.8万亿元,增长势头强劲。

2. 结构优化:我国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文化科技融合、文化旅游融合等新兴领域迅速崛起,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文化创意产业、影视产业、数字出版产业等核心领域实现了高速增长,成为文化产业增长的主要引擎。

3. 跨国合作: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方面,国内文化企业不断“走出去”,推动文化产品国际化;另一方面,大量外国文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二、重点工作总结1. 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文化政策创新,激发文化创意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教育、旅游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培育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

2.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文化产业的合法权益。

加强版权管理,打击盗版盗版行为,提高原创作品的保护水平。

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拓展文化产业的国际市场。

加强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加强与世界各国文化机构和企业的合作。

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提高中外文化产业合作水平。

4.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和激励优秀人才创新创业。

引进国外高水平人才,促进国内外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5. 加强文化垂直领域发展:注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

202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2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2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4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之年。

在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下,文化产业正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对202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为制定未来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一、产业规模与增长趋势2024年,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度文化产业规模达到X万亿元,比去年增长了X%。

这一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X%。

从增长趋势来看,2024年度文化产业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其中,数字文化制品(数字音乐、数字影视等)增长最为显著,增速超过X%。

而传统文化制品(图书、音像制品等)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但仍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

二、文化产业结构与转型升级2024年,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转型升级成为发展的重点。

数字化、智能化成为行业的关键词,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

1. 文化创意设计与互联网融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文化创意设计与互联网融合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在线教育、在线展览、虚拟博物馆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2. 文化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文化旅游成为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024年,各地纷纷加大对文化旅游的投入,加强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

三、文化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2024年,文化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

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成为新的热点。

1. 文化产业进一步对外输出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热捧,数字音乐、网络小说等成为新的文化输出主力。

同时,文化企业纷纷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2. 国际交流与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024年,多种文化交流活动在国内外举办,如文化论坛、文化节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四、发展挑战与对策202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应对。

现代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

现代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

现代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而在当代,中国的文化产业也经历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探讨现代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包括其概念定义、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二、概念定义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产业,包括了艺术、娱乐、传媒、旅游、文化创意等领域。

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如今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三、重要性1. 经济贡献: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国家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巨大的贡献。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的文化产业年均增长率高达15%以上。

2. 培育创新:文化产业不仅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还培育了大批优秀的创新人才。

创意设计、影视制作、音乐创作等领域涌现了众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和作品。

3. 传播文化:文化产业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传播着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价值观念。

不仅推动了文化的多样性发展,还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软实力。

四、影响因素1. 技术进步: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数字化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的运用,使得文化产品的制作、传播和交互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

2.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

例如设立专项资金、减免税费、打造创意产业园区等,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涌入该领域。

3. 市场需求:消费者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还对高品质、个性化、体验式的文化产品有较高的追求,这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五、发展面临的挑战1. 历史文化保护: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但在此过程中需要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避免商业化过程中的破坏与侵蚀。

2. 创意创新不足:与国外相比,中国在原创内容和创新能力方面仍有差距。

如何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培养更多创意人才和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产业结构不平衡: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不同地区存在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一些一二线大城市发展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较为滞后,需要注重平衡和扶持。

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

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

员,于是 。全球 电影业最具 竞争力的地 方非好 莱坞莫
属 了。换 句 话 可 以 说 ,发 展 文化 产 业 的 最 关键 的 人 才 支撑 力 , 来 自文 化 产 品 的 开 发 人 才 ;各 地 在 文 化 产 业
家画 店 变为 几 家 画 店 , 变 为 画 店 一 务 街 . 变 为 画 店 个 村 , 最终 造 就 了 “ 芬 油 画村 ” 品 牌 。 大
得 极 快发 展
和 时代 条件 的优 势 ,抢 占 了市 场 先 机 , 然后 源 源 不 断
地 获 得 了人 才 支撑 。
大 芬 村 是 龙 岗 区布 吉 街 道 下 辖 的 一 个 居 民 小 组
1 8 年 ,香港一位 画家来到大芬 ,考虑到这里房租便 99 宜 . 坐 车去 罗湖 口岸 回 香 港 也 方便 , 于 是 在 这 里 租 用 民房 ,开设 画坊 ,招 募学生和 画工进行 油画创作 、临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 明显具 有精神 消费特征的产业 ,产
品 开 发 已上 升 成 为 最凝 聚 智 力 、凝 聚 价值 ,也 最 具 核 心 竞 争 力 的 组 成 环 节 ,其 重 要 性 已 经 优 于 复 制 、 储 存 、运 输 等 其 他 部 分 例 如 要 制 作推 出 一 部 电影 ,可 以在 全球 所 有 国 家轻 易找 到 有 拍 摄 器 材 、有 菲 林拷 贝 设 备 、能 发 行 影 片 的 公 司 ; 而 要 造 出 最 精 彩 的 影 片 , 关键 却 在 于 创 作 人 才 , 在 于 拥 有 最优 秀 的 导 演 和 演
芬村源源不断地吸 引来全 国各地 的画师。而深圳 自身 从未拥有一所专 门培养绘 画人 才的美术学院 ,大芬村
因 地 、 因时 制 宜地 开 拓 产 业 , 完 成 了 “ 巢 引 来 外 来 筑 凤 ” 的 工作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摘要: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文化系统中文化产业人才的发展状况,认为目前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发展状况有四多一少的特征:娱乐业从业人员多、经营性从业人员多、非公有制从业人员多、非文化部门从业人员多,而高级人才偏少。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状况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复合型管理人才少,新兴行业专业人才少,容创意型人才少,文化人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及其实践培养不够等。

本文从人才培养机制和文化体制两方面简要地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我国文化产业人才问题的基本对策。

Abstract: The article firstly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ulture industry talents in recent 6 years in China’s culture system. It regarded that at present many of the culture industry talents were employed in the service trade of the entertainment and the management by the employers of the private ownership which were not belonged to the branch of culture system. It also found that high-grade talented person were in exguity. And then it pointed out the primal problems of culture industry talents: the talented person and the talents of compound type, newly emerging industry and content innovation were few,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talented person was imbalant and many of them were short of practice in cultivation. Then it analyzed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from two aspects of training mechanism and culture system. At last it brought forward.正文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系列产业,其涵包括广播电视电影传媒、报刊出版、广告传播等核心产业,外延上包括卡通、娱乐、游戏、旅游、教育、网络及信息服务、音乐、戏剧、艺术博物馆等等与精神消费相关的具体行业。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很快,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文化人才,它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文化产业领域的竞争,其核心也是人才竞争。

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于人才。

因此发展文化产业的最关键是文化人才培养和开发。

要把我国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也就必须大力发展我们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也逐步意识到文化产业人才建设的重要性,文化部部长家正在 2003年12月举行的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就已经提出要实施“人才兴文”战略。

2004年4月文化部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兴文”战略,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就实施“人才兴文”战略、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2005年4月,文化部部长助理丁伟在国家文化产业人才培训示基地揭幕仪式上大声疾呼:文化产业人才的匮乏已经影响到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强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

事实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突飞猛进,我国所面临的文化产业人才短缺问题将更为严重。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分布状况,除了2004年国家统计局曾有过一次全面的统计之外,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全面、权威的年度数据统计和分析。

为此给研究带来很大的不便,因而相关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之少。

目前文化部编印的《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是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文化主管部门报送的上一年文化产业统计年报和文化部对外联络司的有关报表整理而成的。

它反映的是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发展年度状况。

本研究专门搜集了其中有关文化产业人才状况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虽然本研究反映的是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人才状况,但在目前缺乏完整的全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各年度统计数据的情况下,此研究也不失为有着借管窥豹的重要意义,它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和折射出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的发展状况。

下面主要以近六年来《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的数据来源为依据,从文化系统文化产业人才状况与分布、文化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对策等几个方面全面展开论述。

一、我国目前文化产业人才的发展状况与特点文化部对我国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有着不同的分类统计。

如按照部门区分的话分为文化部门和非文化部门两大类别;按照行业类别进行区分的话可以分为图书馆业、文艺科研、群众文化服务业、艺术业以及文物业等;按照所有制进行区分的话可以分为国有、集体、其他经济等三大类别;还有按照职称进行区分以及按照单位的事业性质与经营性质进行区分的情况。

下面我们以之为依据来分析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发展情况。

(一)从从业人员行业类别上看,娱乐业从业人员居多就我国近6年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的总数量来看,数量很大,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很多。

表1是我国近6年以来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总数量情况。

2001年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人数为145万多人,到2006年,增加到191万多人,从总数量上看,近几年来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

表1:近6年来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数量表(单位:人)01年02年03年04年05年06年艺术业190032 184717 181134 180353 186112 183044图书馆业51368 48579 48447 49646 49069 50423群众文化128420 120156 119072 123458 121441 122500艺术教育15578 15219 14285 13907 13813 13464娱乐713931 668152 755482 854824 1826882 1393898文艺科研3150 3205 3181 3155 3097 3138文物68038 70923 66125 66676 77101 82988其他285682 292994 483535 366774 42012 63107总计1456199 1403945 1671261 1658793 2319527 1912562 (资料来源: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整理,下同)但从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具体行业类别的从业人数来看,近6年来从业人员数量基本趋于稳定的是图书馆业、文艺科研、群众文化服务业、艺术业以及文物业等,人员数量变化最大的行业是娱乐业。

娱乐业的从业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2005年达到了近几年来该行业从业人员的最顶峰,2006年以后趋于下滑(见图1)。

再从娱乐业从业人员在整个年度的文化产业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情况来看,2001年、2002年、2003年的娱乐业从业人员分别是49%、48%、 45%,几乎接近整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一半。

2004年的娱乐业从业人员已经突破了一半,达到51%。

随后的2005年和2006年,娱乐业从业人员已经高达79%和73%,占据了整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一多半(见表2)。

图1:近6年来文化及相关产业各类从业人员的数量变化状况(单位:人)年度01年02年03年04年05年06年娱乐业人数713931 668152 755482 854824 1826882 1393898总从业人数1456199 1403945 1671261 1658793 2319527 1912562所占百分比49% 48% 45% 51% 79% 73%表2:近6年来娱乐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分布状况及其所占百分比(单位:人)(二)从从业人员的职称来看,中高级职称者极少,无职称者居多2004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表明,我国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存在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比重偏低的情况。

就文化部文化系统的统计数据来看,这种情况在文化系统也同样存在。

从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职称人数来看,高级职称的从业人员数量在近6年来有所增长,但增幅不大。

2005年的总人数突破了3万,2006年再持续增长,全国文化产业高级职称的人数达33000多人。

具备中级职称的人数每年在总量上远远超出了高级职称的人数总量,几乎是后者的3倍多(如图2),而且呈现出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

到2006年具备中级职称的总人数已经达到90000多人(如表3)。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高级职称?26863 28254 28828 31415 33001中级职称?83499 84273 84526 89407 90252文化产业人员总数1456199 1403945 1671261 1658793 2319527 1912562 表3:近6年来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中、高级职称人数状况(单位:人)图2:近6年来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中、高级职称人数状况(单位:人)再从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职称所占的比例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发现,高级职称所占比重小,中级职称的比重比高级职称稍多一点。

中高级职称人员在整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少,绝大部分从业人员根本无职称。

就近六年总的变化情况而言,高级职称人数所占的比例还不到2%,中级职称人数的比例虽略高,但总的而言基本维持在5%左右(如表4)。

而且近两年在此基础上有所下滑,这可能与最近两年新的从业人员增多有关。

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尚不具备任何的职称。

从2002年到2006年,每年度没有任何职称的人数所占的比例高达95%左右。

因此,如果从从业人员的职称状况来考察的话,中高级职称所占的比重非常小,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任何的职称。

有研究显示,2002年省文化厅系统专业人员有129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有253人,只占19.5%,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只有36人,占2.8%;在具有正高职称的人员中,有50%的人年龄在55岁以上。

(邹建军,2002:21)由此可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职称分布状况的不均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