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烧饼的故事
关于泰兴特产黄桥烧饼的作文

关于泰兴特产黄桥烧饼的作文早在明代,黄桥作为江淮一带重要的粮食集散地,黄桥烧饼就充当起姜曲海地区挑夫的“古老而方便的快餐”。
抗战时期,陈毅、粟裕指挥的黄桥决战,黄桥烧饼又成为支前的食粮,为蠃得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的烧饼慰劳忙……”这首由李增援作词、章枚作曲的著名的《黄桥烧饼歌》,从此随新四军的脚步传遍大江南北。
建国初期,毛泽东曾在与身边警卫战士谈话中称赞“黄桥烧饼是好出名的”。
20世纪70年代,一篇《黄桥烧饼歌》的散文被编入中学语言教课书。
黄桥烧饼走出黄桥,走向全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目前,全国县级以上的城市几乎都有黄桥烧饼店。
黄桥烧饼不仅成为黄桥人民致富的重要门路,也成为联结黄桥历史、文化和经济的桥梁。
不远的将来,黄桥烧饼将成为“现代人的快餐”。
黄桥烧饼为黄桥镇传统食品,1940年,新四军东进部队在黄桥地区与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展开决战,黄桥人民用黄桥烧饼支援前线,作出了很大贡献,象征着军民团结抗战的黄桥烧饼,从此闻名全国,黄桥烧饼以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咸甜适中而香飘九州。
一般品种有擦酥烧饼、方饼、麻饼、斜角饼等;精细品种有板油肉松、板油白糖、桂饼甜桂花、龙虎斗、蟹黄、虾仁、枣泥等二十多个品种,是江苏省七十九种名点之一。
------我的家乡在泰兴,是个可爱的地方,她近海滨江,风景秀丽,是长江三角洲上的一颗残暴的明珠。
泰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淳朴,社会安定,是闻名中外的“银杏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
说到银杏,它可是全身都是宝。
银杏又名白果,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遗存植物,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
银杏属于干果类,在诸多的干果中,它的经济价值排名第三,是名副其实的“宝树”。
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食用,生态,木材,,,,,银杏叶是上等的中药原料,用优质银杏鲜叶,配以几种可食用植物加工成上等的银杏茶,具有良好的防癌,抗癌,美容护肤作用······。
黄桥烧饼

黄桥烧饼作者:陈安然来源:《新作文·初中版》2019年第12期黄桥人喜欢黄澄澄的瓦,像黄桥的烧饼,照得人心里暖洋洋。
近日,去游黄桥。
一天下来门票分文未花——黄桥两大公园居然不收钱!临走了,又如何能忘了黄桥烧饼?黄桥烧饼圆又圆,圆圆烧饼慰劳忙。
烧饼要用热火烤,军队要把百姓帮……《黄桥烧饼歌》至今仍在唱着。
1940年10月,“黄桥战役”中新四军以少胜多,收获大捷。
期间,少不了百姓的支持,即使是那样穷苦的日子里,大家也纷纷和面搭灶,抢着做烧饼送去慰劳将士们。
那个时候,光光的烧饼里倾注的是一份军民情。
毛主席曾称赞过黄桥烧饼的,但现在恐怕连主席也不敢认了,烧饼的馅料竟有十多种名目。
满街的烧饼铺也让人隐约担心,黄桥烧饼是否已成了商业滚利的道具?随意一家店门口,我与父亲下了车。
进门看见几张小桌子,过了饭点儿,加之天气溽热,店里没什么人。
下午三点钟,充足而微黄的阳光透过两扇大窗,投在桌上和刚拖完的还潮湿的地上。
电风扇独自转着,响着,案上的卖了有一半的烧饼用塑料纸盖好了。
三个大婶,一个坐于柜台后,另两个坐在厨房前,三人顶着半白的头发,穿着围裙,弯着背,有一茬没一茬地拉话。
一小儿在旁玩耍,想是哪位人家的孙子了。
见我们进来,她们忙就站起招呼着坐。
父亲准备选30元规格的,约莫有五六个,尝尝也就可以了。
我撇了眼放在板上的烧饼,圆圆厚厚,猪油烘得皮儿黄亮黄亮的,再撒上芝麻……正出神处,父亲已挑了三种,准备各两样:“这有三十了吧?”那婶儿装着烧饼,听了这话,忽抬起那张常年烟熏火燎变成焦糖色的脸,毫不迟疑地笑道:“哎,还差六个呢!”她一笑,脸上就更像一张揉过的皱纸了,有些发黄的牙齿憨憨地显露出来。
这句话,却令我心中甚有感慨,言之不尽,只觉得那大婶儿黑黄黑黄的脸儿,似乎也在放出些顶耀人的光亮来。
黄桥不再有战争了,黄桥的烧饼品样也多了。
时光走得急,然而再是怎样,终未能够改变黄桥人心底的一份纯朴,一份即使对外乡人也存在的情谊与诚信。
家乡的美食(黄桥烧饼)

黄桥烧饼
说起我的家乡泰兴,你可能是没有听说过的,但说起泰兴的黄桥烧饼,你一定有所耳闻。
小时候,奶奶总是对我说:“天下所有的烧饼都不及老家的黄桥烧饼好吃,而且它可是有历史的吆!”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一边咽着口水,一边缠着奶奶:“奶奶,快给我说说是怎么回事?”“黄桥烧饼啊,最初是在黄桥战役中老百姓送给作战的军人们的烧饼,只是普通的烧饼,但却因此而得名。
”
黄桥附近的大街小巷有着许多这样的烧饼店铺,买上一个,仔细瞧瞧:烧饼的皮面金黄,就像金秋丰收的庄稼一样,外皮十分酥脆,一碰就如雪花般掉落,上面还洒了些白芝麻,散发出扑鼻诱人的香气,让人垂涎三尺。
轻轻咬上一口,一种甜蜜的感觉立刻涌入唇齿之间,绵密的糖馅间还有些松仁,更是平添了几分松脆。
从断口看一眼,松脆的外表似是还有好几层,与内里的糖馅相融合,甜而不腻。
几口便可以将巴掌大的一个吃完,不多不少,刚刚好。
如果还想再吃一个,试试肉松馅的,也是很不错的。
这种美食也可谓是我童年的回忆了,每一个和全家人团聚的新年,我都会买上整整三大盒,为接下来的几个月带上烧饼的酥香,也在团聚的每一个瞬间吃上几口。
现在,每当想起这种味道,我还是很回望那些难忘的时光。
如果大家以后有机会,也可以买上一两个去尝尝,去体验那外酥里绵的美味。
历史悠久的黄桥烧饼

黄桥烧饼因用炉烤,古人称之为炉饼,是黄桥地区人民的传统美食,传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黄桥烧饼源于何时虽无文字记载,却因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而闻名于世。
据《宋史》记载,北宋大孝子顾昕的父亲顾慈,时任唐末东川节度史,乾宁四年被叛军所杀。
年仅十岁的顾昕随母迁居黄桥,母子俩以烤炉饼而相依为命。
十六岁时,其母因病而双目失明。
为了瞻养母亲,顾昕一人扛起了炉饼店继续烤饼谋生。
街坊邻里见顾昕如此厚道孝顺,纷纷来店买饼吃早茶。
为回报和感谢乡邻,顾昕潜心钻研烤饼手艺,他烤出的饼清香诱人、酥脆可口,生意十分红火。
连南来北往的商人路经黄桥时,都必定光顾此店尝饼喝茶,离开时还捎上几个带给家人、送给亲友。
日而久之,黄桥烧饼闻名于大江南北。
后来,黄桥人民不断改进工艺和创新,使黄桥烧饼由单一的烤饼发展为桶烧饼、摊烧饼、涨烧饼、脆烧饼、小烧饼等五大系列近30个品种,现在黄桥烧饼己成为黄桥人民饮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一首流传的古民谣说得好:“黄桥烧饼黄又黄,外撒芝麻内包糖;两个烧饼一碗茶,肚子吃得饱喀喀”,最形象地说明了黄桥烧饼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940年的抗战时期,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军指挥了举世闻名的“黄桥决战”, 率新四军八千健儿抗击近三万来犯之敌;黄桥人民通宵达旦制作烧饼,除街上20多家饼铺全都起炉烤饼外,镇民们也在自家灶房摊烧饼、涨酵饼,并冒着枪林弹雨,把热烤的烧饼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有力地支援了前方新四军将士奋勇杀敌,最终取得了决战的胜利。
当年产生的一首《黄桥烧饼歌》流露着浓厚的军民鱼水深情,一直传唱至今。
30年后,粟裕大将和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旧地重游时,指名要吃黄桥烧饼,老将军们对黄桥烧饼念念不忘。
注:黄桥烧饼在维扬食谱中独具风味,并已编入《中国食品指南》,是江苏省79种名点之一。
1949年开国大典时,黄桥烧饼被选入国宴点心之一。
1952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品尝黄桥烧饼时,边吃边对身旁的卫士长陈长江同志盛赞道:“黄桥烧饼好出名的”。
董桥古镇:烧饼与战役的红色传奇

董桥古镇:烧饼与战役的红色传奇-历史论文董桥古镇:烧饼与战役的红色传奇文|淮宸“到了黄桥不能不吃黄桥烧饼”,是当地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正宗的黄桥烧饼就出自江苏泰兴的黄桥古镇。
作为江苏省的著名小吃,黄桥烧饼被列入国宴的点心行列。
毛泽东曾在1952年称赞道“黄桥烧饼好出名的”。
一场著名战役使黄桥烧饼名扬四方。
1940年10月的黄桥镇,陈毅、粟裕指挥新四军以七千人的兵力战胜国民党韩德勤部三万人(实际参战1.5万),歼敌一万一千余人,打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漂亮战。
激战之时,当地群众日夜赶做烧饼,冒着炮火把烧饼送到新四军的前线阵地。
如今镇上的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是江苏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黄桥古镇因此名列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黄桥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始建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距今已近千年。
黄桥素有“北分淮委,南接江潮”的水上枢纽之称,其南濒长江,东连如皋,北接姜堰,是苏中、苏北地区通往苏南的重要门户,也是这_地区规模最大的集镇。
黄桥古镇至今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有2000余间,还能寻觅到少量的宋代建筑,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分布其间,在古风浓郁的小镇上穿行,如同穿越漫步在悠远的历史时空。
人杰地灵的文化古镇黄桥古镇始称“永丰里”,又名“黑松林”,约从明代起改称黄桥镇。
黄桥古镇现有东、南、西三片传统古街区,24条古街巷、3座古寺庙、7座古宗祠错落有致,总面积近30公顷。
古镇有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御史府、何氏宗祠、宋顾孝子亭、牛皋洗马池和“致富”、“文明”二桥,都是值得驻足一赏的景点。
南宋绍兴年间,岳飞将军奉旨抗金,从广德移兵泰州。
黄桥地理位置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岳飞故令大将牛皋到黄桥筹办火药火器,以备攻敌。
牛皋一日率数骑在黄桥东北角一带察探地形,忽见有一藕池,碧波荡漾,绿荷红花,清香沁人肺腑,不禁放声赞道:“好一片藕池!”于是跳下龙驹,在藕池里洗马。
后人为纪念他,将池子改名为“牛皋洗马池”,现存于古镇的黄桥高级中学校内。
抗日功臣黄桥烧饼_传统文化

抗日功臣黄桥烧饼
江苏泰兴黄桥镇有一种烧饼,叫做黄桥烧饼。
这种烧饼是用油酥和面,而且还有馅,馅是用火腿或猪油等做成。
烧饼在缸炉里一烤,酥脆焦黄,香喷喷,非常可口。
这种烧饼只有黄桥镇一个地方有,它外面酥,里面松,油润不腻,人人赞赏。
这种黄桥烧饼,远近闻名,已经有多年的历史。
究竟是谁的发明创造,现在已经没有人能说的清楚。
不过有一件事,大家记得十分清楚,那就是1940年,新四军东进,开辟抗日根据地,在黄桥这里打了一仗,非常激烈,成为著名的黄桥战役。
新四军日夜坚持战斗,有时几天吃不上一顿饭,黄桥当地的老百姓,看到这种情景非常着急,他们后来就想出一个办法,就是用这种烧饼慰劳新四军。
人们日夜赶做,有专人指导,开始小规模做,后来推广开来,全镇的人都做起来。
新四军吃了这种烧饼,浑身增添了力量,打起仗来也非常起劲,最后,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当时还留下一首光为流传的民歌:
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
烧饼要用热火烤,军队要把百姓帮。
同志们呀吃得饱,多打胜仗多缴枪。
从此,黄桥烧饼就更加出名了。
黄桥烧饼的来历作文

黄桥烧饼的来历作文
今天,我又吃黄桥烧饼。
奶奶说,黄桥烧饼是很有故事的。
它可不是普通的烧饼,是英雄的味道,是胜利的味道。
我看着远处翠绿色的烧饼,上面还带着兴奋淡笑的芝麻香,不由自主咬了一口,它又酥脆又嫩,还有点儿甜,真好吃!
奶奶随即说,很多年前,有一场大战,打得非常凶猛。
战士们都很饿,但是没有吃的,该怎么办呢?
这时,一位聪明的炊事员把家里剩下的面粉和黄豆,还有香料,一起做成了饼,给战士们吃。
战士们吃着香喷喷的烧饼,充满了力量,最终击溃了敌人!
当时,人们就叫那些饼“黄桥烧饼”,也成了家乡最有名的美食。
我静立听奶奶的故事,感觉黄桥烧饼不仅好吃,而且很神奇!
现在,每次来吃黄桥烧饼,我都会想起那些勇敢的战士,也想起他们手中的香喷喷的饼,就像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一样,透着力量!。
泰兴

•
• •
泰兴老 市政 府
• 仙鹤湾有一座古楼
• •
泰兴象征 -—银杏仙子
Hale Waihona Puke 好处多多泰兴白果• 白果的特点:果大,壳薄。出核率高,出仁率高, 仁饱满,浆水足,糯性强,贮藏期长(常规可贮5 个月),其品质为中国之冠。白果已被国家卫生 部列为药食兼用食品。泰兴白果营养丰富,药食 俱佳。据初步研究,白果种仁中还含有16种氨基 酸、26种矿物质及22种微量元素,是上等食疗干 果。经常食用,可防治老年痴呆、哮喘、咳等多 种疾病,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特殊疗效,还 具有强壮身体,健脑提神,嫩肤抗皱等功效,是 滋补身体的首选佳品。
• 古溪--活珠蛋: • 孵化胚胎活珠蛋的原料主要来自附近 农民养殖的草鸡产的蛋,而更为严格的是 孵化时间只能是13天半。这样的蛋不仅味 道鲜美,而且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 和氨基酸,营养价值很高,对人体健康非 常有利。
• 泰兴凉粉 • 凉粉的原材料与四川凉粉类似,有时 候是山芋粉,有时候是绿豆粉。但调料与 其它城市均不同。精致的地方至少除了普 通的香醋、酱油、香油以外还会有:芹菜 末、豆腐香干末、榨菜末、蒜泥、小虾米。 辣椒随个人需要添加。泰兴凉粉也不会象 四川凉粉一样切条或是块,而是用特制的 刨刀一圈一圈刨出来,细细长长。
•银杏之乡
----泰兴
黄桥烧饼的由来
•
黄桥烧饼产于江苏泰兴黄桥镇,它之所以出名, 与著名的黄桥战役是紧密相连的。在陈毅、粟裕 等直接指挥下的黄桥战役打响后,黄桥镇12农磨 坊,60只烧饼炉,日夜赶做烧饼。镇外战火纷飞, 镇内炉火通红,当地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 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 丽凯歌。时隔30余年之后,即1975年5月,粟裕 将军重返黄桥,黄桥人民仍用黄桥烧饼盛情款待 他,他手捧烧饼,激动地勉励大家说:“从黄桥 烧饼我们看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我们要继续发 挥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培育黄桥烧饼特色产业发展的汇报中共黄桥镇委员会黄桥镇人民政府为切实推进我镇特色产业培育发展工作,根据市委办《关于开展乡镇(街道)特色产业培育发展调研论证活动的通知》精神,我镇组织人员对镇域内的特色产业作了认真调研,现将黄桥烧饼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一、黄桥烧饼的产业基础提到黄桥,人们总会想起黄桥决战与黄桥烧饼。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粟裕率新四军东进黄桥,黄桥人民用黄桥烧饼支援了震惊中外的黄桥决战,为赢得黄桥战役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而弛名遐迩。
从元末“黄桥烧饼黄又黄,外嵌芝麻内包糖……”的《黄桥烧饼民谣》到20世纪40年代“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的《黄桥烧饼歌》;从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夸赞“黄桥烧饼是好出名的”到改革开放后黄桥烧饼店遍布祖国大江南北,黄桥烧饼既积淀了悠久而深邃的美食文化底蕴,又凸现出融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为一体的产业特征。
黄桥烧饼已成为黄桥历史、文化的象征,成为黄桥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富民支柱产业。
黄桥烧饼被《中国食品指南》编写入书,是江苏省79种名点之一,品种有六大类二十多个系列。
我镇是全国黄桥烧饼原产地和主要产地,产业发展基础深厚,产业开拓的空间宽广。
黄桥烧饼产业涉及生产加工、小麦种植、面粉加工和辅料供应。
目前,全镇有黄桥烧饼生产加工企业(个人)70多家,占全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46%,占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产值比重18.60%。
其中规模较大的黄桥烧饼生产企业有:黄桥宾馆、天勇永进黄桥烧饼店、黄桥烧饼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桥缘宾馆、美味鲜食品公司、名扬烧饼店和东进烧饼店。
小麦种植主要以中筋小麦为主,有18个生产基地,分布在全镇各村。
面粉加工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苏三零集团苏中制粉公司为龙头,泰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良面粉有限公司、湖头食品有限公司和东进面粉厂为骨干,所生产加工的面粉足以保证黄桥烧饼的品质。
辅料供应有5家企业来支撑。
泰兴市金宇食品厂和泛中食品有限公司是泰兴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生产肉松、肉脯。
泰兴市益民肉制品厂和泰兴市美味鲜食品公司生产肉渣、食用猪油。
振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提供本地高沙土上种植的芝麻和花生油、大豆油。
2004年至今,黄桥烧饼就一直被评为“江苏省食品博览会金奖”,现有“黄桥”、“为群”、“天勇”、“美味鲜”、“东进”、“名扬”、“巴巴乐”等10个注册品牌。
黄桥宾馆的“黄桥”牌黄桥烧饼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并被东航南京公司指定为航空食品。
“为群”牌黄桥烧饼已与苏果超市签定长达10年的供货合同。
“天勇”牌黄桥烧饼在溱湖湿地公园、扬州瘦西湖等景区共设立4个销售窗口。
“名扬”牌黄桥烧饼正与省内外创业者合作,走专供黄桥烧饼的“品牌加盟创业店”的模式。
二、黄桥烧饼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1.悠久的历史渊源。
黄桥自古就是产粮区,名叫永丰里,汉初隶属于海陵仓。
《宋史》有传的顾孝子,即于唐末自蜀中随母迁居黄桥,他们带来了各种技艺.宋朝立,天下一统,商贸空前兴旺,永丰里建制为镇,明初改称黄桥镇。
百工在此得到发展,其中就有黄桥烧饼。
民以食为天,商人精于算帐,黄桥烧饼这一经济实惠之食品成了人们的首选。
流传的古民谣说得好:“黄桥烧饼黄又黄,外撒芝麻内包糖;两个烧饼一碗茶,肚子吃得饱喀喀。
”最形象地说明了黄桥烧饼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940年产生的《黄桥烧饼歌》,第一句就引用了“黄桥烧饼黄又黄”这句民谣。
举世闻名的“黄桥战役”,黄桥街上20多家烧饼店通宵达旦制作黄桥烧饼,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有力地支援了前方将士,取得了决战的胜利。
几十年后,粟裕国防部长旧地重游,指名要吃黄桥烧饼,老将军对黄桥烧饼犹未能忘怀。
2.优越的地理环境。
黄桥处于高沙土与粘土交界处,属腰黑沙土、中性、PH值7.1。
自然条件好,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无霜期长,水质甜美,生态环境好,最适宜于麦、豆、花生、芝麻等农作物生长。
自宋以来即榷酒税,酒糟喂猪,猪粪垩田,形成良性循环。
黄桥地区高沙质土壤上所产之花生、黄豆,出油率高,味道香。
油饼、萝卜、山芋、玉米等混合饲料喂猪,猪板油、肉松、肉脯细嫩香松,其口味都比他处黄桥烧饼之馅料即有本地所产之面粉、猪板油、肉松、芝麻、大豆和花生油制作。
3.传统的制作工艺。
黄桥烧饼具有传统的制作工艺。
从揣酵“和面”开始就很讲究:天冷烫酵,天暖“雪花籽”,不冷不热“老鼠喷沙”,否则产出的烧饼口感欠佳。
兑碱也是看时而定。
飘碱面起泡,反之则粘牙。
馅和酥分别用猪油和花生油拌面粉擦酥,萝卜丝饼馅须配进剁碎的猪花油渣。
制作烧饼时,酥搭于面团上,用手搓长再卷起,然后用响子轻捶一下(捶重了烧饼死板)。
翻转在底上再捶一下,掉转方向再捶一下,然后将底翻朝下,刷上糖稀,撒上芝麻,贴入炉体中烤制。
贴饼前用布将炉壁抹干净,看火候贴饼。
如果炉壁不烫,烧饼坯贴不上,太烫,烧饼铲不下来,火小了,烧饼不发身,火大,烧饼要焦;所以火候一定要及时掌握准确。
经精心加工烤熟的烧饼,外形饱满美观,圆则浑圆,长则椭圆,皆中规矩。
色泽金黄如蟹壳,香味诱人涎滴,入口酥松,稍嚼即化。
由于品种多样,能适应各种消费者的口味,因此深受大家的欢迎。
4.独特的品质风味。
黄桥烧饼外形美观、色泽焦黄,如蒸熟之蟹壳,诱人涎滴,入口酥松,稍嚼即化,甜、咸适中,老少皆宜。
由于酥、馅所用油料面粉皆本地出产,异于他处,因而口味也不与他处相同。
由于面和得好,酵发得好,酥用得匀,手工轻巧,火候准确,吃到嘴里先感到酥,一口咬下,毫不费力,稍嚼即全部化开,边皮带脆,越嚼越香,吊起食欲,涎水渗出,甚至不用喝茶,即可咽下。
5.良好的市场声誉。
一曲《黄桥烧饼歌》将黄桥烧饼这古老的传统食品推向了全国,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几乎都有挂“黄桥烧饼”牌子的店。
1949年开国大典,黄桥烧饼就成为国宴食品。
1977年8月3日,《人民日报》在第四版刊登了顾寄南的文章《黄桥烧饼》,该文被选入了中学课文。
1983年,黄桥烧饼荣获江苏省名特优产品称号。
1999年,杭州卷烟厂在杭州牌香烟中放有香烟牌子,有一套百工图,其中就有黄桥烧饼。
2001年,美国华盛顿附近,比萨斯托大酒店的菜单上,也有黄桥烧饼;2001年11月,我镇举办了首届“中国·黄桥”烧饼节,好多新四军老战士及上海、南京等报社记者出席大会。
期间,来黄旅游的人数达2万人,销售黄桥烧饼200多万只,营业额150万元;2003年1月,在南京召开的第八届江苏省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
3月22日在上海豫园商城中民俗厨艺大观上亦载誉而归,2003年5月,黄桥烧饼进入江苏苏果超市,金润发、时代等大卖场、现场烤制销售。
2004年,黄桥烧饼被中国烹饪协会评定为“中华名小吃”。
6.规范的产业管理。
黄桥烧饼原产于我市黄桥地区,因其有独特的传统生产工艺和严格的质量管理,其品质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镇黄桥烧饼产业发展办公室、黄桥烧饼协会通过对其实行原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来加强烧饼产业的规范管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将使黄桥烧饼这一美味食品,不仅能保护其声誉,而且也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利益,还能进一步提高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增加其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的附加值。
黄桥烧饼现有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规模公司5家;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品牌企业15家;年销售额20万元以上会员企业50家,全都实行规范食品包装要求,产品已销售省内苏果等知名超市、大卖场。
全镇有近10000人直接或间接从事黄桥烧饼产业的生产、制作、销售。
目前,我镇正在向国家工商总局积极申报“黄桥烧饼”集体商标,实行产业保护的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并组织产品开发,将黄桥烧饼销往全国各大超市、卖场、并推进企业连锁。
三、黄桥烧饼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主要是:实现“三个坚持”,打造“四个基地”。
三个坚持,即坚持黄桥烧饼产业的优良品质不改变,坚持黄桥烧饼产业的历史文化品味不改变,坚持黄桥烧饼产业的市场品牌战略不改变。
四个基地,即黄桥烧饼产业生产加工基地、学员培训基地、产品展销基地、文化旅游基地。
发展目标主要是:到2016年,黄桥烧饼产业销售收入达6亿元,建成黄桥烧饼产业发展集团公司,下设生产加工、人员培训、产品检测、市场开拓等部门。
在泰州市内设30个分店,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30家分公司和300个连锁店,将黄桥烧饼做成“中国第一饼”。
四、今后的工作措施黄桥烧饼的辉煌历程是昨天的故事,与时俱进,做大做强烧饼产业,争创“中国第一饼”是我们今后奋斗的目标。
为使黄桥烧饼产业蓬勃发展,我们的工作措施是:1.以《商标法》为抓手,规范黄桥烧饼经营秩序,不断提升黄桥烧饼品质。
黄桥烧饼证明商标已注册受理,品牌将从法规上得到保护。
为规范黄桥烧饼经营秩序,我们将严格以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和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标准,规范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办法》规范管理经营使用要求,认真抓好标准制定,不断进行工艺的改进和创新,积极适应消费者需求,不断提升黄桥烧饼的品质和品牌。
2.以继承创新为突破点,大力发展黄桥烧饼产业。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将发生新的转变。
消费者对食品的追求将是文化、风味、时尚的完美体现。
黄桥烧饼的发展应在继承创新上求突破。
在传统上,讲文化底蕴,继续举办好“中国·黄桥烧饼节”,扩张美誉度。
在市场舞台上,讲特色风味,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紧密与科研单位合作,定风味求提升,改工艺求突破,增品种求扩张。
3.以市场为纽带,推进连锁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企业连锁是品牌迅速发展扩张最有效的途径。
黄桥烧饼将组建黄桥烧饼产业发展集团公司,以中国式的快餐经营模式专卖向全国推进连锁。
首先在北京、上海、南京等有影响的地区建立形象店,带动连锁发展,争取做到每县市授权发展一家连锁店。
形成30家省分公司、300家县市连锁店的经营网络,打造中国式的快餐品牌。
4.以产供销为一体,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关键。
行业领头雁是产业发展的支柱。
我镇将全力培植企业大户,联合经济强体,利用品牌借托、合作等方式,推进龙头企业的发展,让黄桥烧饼企业化生产走进超市、卖场,走进千家万户,逐步形成原料、生产、销售和培训一条龙经营的产业链,以品牌带产业,唱响新世纪的黄桥烧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