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文化
走进苗族文化

走进苗族文化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
苗族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苗族文化,了解他们独特的艺术、服饰、音乐等方面。
一、苗族的传统服饰苗族的传统服饰以蓝色为主色调,融入了许多独特的元素。
男子的服饰通常由宽松的上衣、长裤、头巾等组成,而女子则有色彩斑斓的蓬裙、上衣、披肩等。
值得一提的是,苗族女子的蓬裙非常有名,被誉为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这些服饰不仅让人们感受到苗族的美丽与神秘,更展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手工艺的精湛。
二、苗族的独特音乐苗族音乐是苗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苗族人民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苗族的歌曲多以山歌、情歌为主题,歌词含义深沉而浪漫。
苗族音乐以其悠扬的旋律、动听的歌声和独具特色的乐器而闻名。
苗族人民善于演奏簧风琴、苗族竹管、拉筝等乐器,这些乐器都带有浓郁的苗族特色,使人们在欣赏乐曲时仿佛置身于苗族的山水间。
三、苗族的传统艺术苗族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
其中,苗族蜡染艺术被誉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手工艺和艳丽的颜色吸引了广大的游客和收藏家。
苗族蜡染通过将蜡烛熔化后滴在布料上,然后进行染色、刮蜡等过程,最终呈现出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苗族蜡染作品既充满了苗族传统的审美观念,又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界的崇敬和热爱。
四、苗族的节日庆典苗族拥有许多独特的节日和庆典活动,这些活动丰富多彩,充满了激情和喜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苗族的芦笙节。
每到芦笙节的时候,苗族人民会身着传统服饰,奏响芦笙、舞动蓬裙,在欢歌笑语中庆祝丰收和新年的到来。
芦笙节不仅是苗族人民表达感恩和喜悦的方式,也成为了吸引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重要旅游活动。
在走进苗族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苗族独特的服饰、音乐和艺术,还能感受到苗族人民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崇尚自然的精神。
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机会。
苗服文化调研报告

苗服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等地区。
苗族文化深厚独特,传统服饰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观。
二、服饰分类苗族传统服饰可以分为男性服饰和女性服饰两大类。
1. 男性服饰苗族男性的传统服饰主要包括衣、裤、鞋三件。
其中,苗族男性的上衣多为长袍式,表现出稳重和庄重的特点。
下身穿戴的裤子较为宽松,舒适度较高。
鞋子通常采用布鞋、草鞋等。
2. 女性服饰苗族女性的传统服饰色彩斑斓、繁复多样,装饰效果丰富。
女性上衣通常为一件式或两件式,采用刺绣工艺进行装饰,给人一种精致华丽的感觉。
下身穿戴的裙子丰富多样,常见的有蓬蓬裙、褶裙等。
鞋子则采用红色布鞋为主,经常加上花边、刺绣等装饰。
三、服饰特点苗族服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样性苗族服饰样式繁多,每个地区、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风格。
在传统服饰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刺绣、花边、珠片等装饰,彰显出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艺术才华。
2. 色彩鲜艳苗族服饰的色彩非常鲜艳,常见的有红色、蓝色、绿色等。
在苗族传统节日和婚礼等场合,人们会选择更为艳丽的服饰来增添喜庆气氛。
3. 重视刺绣工艺刺绣是苗族服饰的重要元素,苗族人民擅长刺绣工艺,能够将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绣在服装上。
刺绣工艺不仅丰富了服饰的视觉效果,也传递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祝愿。
四、现代影响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苗族服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穿着传统服饰的情况逐渐减少。
然而,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仍然很强,许多人在特定的场合中依然会选择传统服饰。
综上所述,苗族服饰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虽然现代化的影响使得传统服饰穿戴的情况减少,但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仍然十分重视。
独具特色的苗族服饰文化(关于苗族文化的四大精粹服饰、银饰、蜡染、苗绣你知多少)

独具特色的苗族服饰文化(关于苗族文化的四大精粹服饰、银饰、蜡染、苗绣你知多少)古朴潇洒的芦笙舞;鳞次栉比的吊脚楼;源远流长的手工刺绣、蜡染;声名远播的苗药这是来自苗族的绚烂魅力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文化内涵著称于世。
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
以大为美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证。
堆大为山,呈现出巍峨之美;水大为海,呈现出浩渺之美。
以重为美因为苗族银饰不是单一的形式,在贵州施洞,苗族妇女自幼穿耳后,即用渐次加粗的圆棍扩大穿孔,以确保能戴上当地流行的圆轮形耳环,利用耳环的重量拉长耳垂。
当地耳环单只最重达200克。
在每个苗族家庭户主,都会穷尽财力,为女儿打制一身精美的银饰,装饰在服装上,谁家姑娘身上的银饰越多越重,就显示出这家越富有。
整套银饰要打造半年:单独打制一套银帽(凤冠),要经过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在体积不大的凤冠架上焊接上银花、银雀、银蝴蝶、银铃等饰物,少则几十件,多则几百件。
如果一个人做的话,则需要20多天时间;打制一整套银饰,则需要半年的时间。
10多岁开始学习蜡染,一画就是20多年按苗族习俗,所有的女性都有义务传承蜡染技艺,每位母亲都必须教会自己的女儿制作蜡染。
所以苗族女性自幼便学习这一技艺。
榕江苗族祭鼓社,要用彩蜡绘制十面旗幡,飘飘屹立于仪仗队之前。
苗绣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绣的历史渊源悠久,其装饰纹样的夸张变形,针法丰富多变,色调古朴协调而又鲜艳明丽。
这些,都使苗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希望这些美丽的存在一直保存下去也希望手工艺人们能够永远坚持自己的匠心。
苗族服装的介绍

苗族服装的介绍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是一个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民族,他们的服装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的服装以华丽多彩、独具特色而闻名。
男性苗族服装主要包括长衫、马褂、袍子等。
长衫是苗族男子的主要日常装束,通常由丝绸或染色棉布制成。
长衫的领口、袖口、下摆等处都会绣上精美的花纹,色彩鲜艳夺目。
马褂则是苗族男子的正装,常常用于重要的场合,如婚礼、节日等。
马褂的款式独特,胸前常常绣有龙凤、花鸟等吉祥图案,给人一种庄重大气的感觉。
袍子是苗族男性的一种特殊服饰,通常用于丧葬场合,象征着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
而苗族女性的服装则更为华丽多姿。
苗族女子的主要服装是长衫、蓬蓬裙和对襟袄。
长衫是苗族女性的日常装束,和男性的长衫相似,但更加注重色彩的搭配和细节的处理。
蓬蓬裙是苗族女子的重要特色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绣花而闻名。
蓬蓬裙由若干层裙摆构成,每一层都有精美的刺绣,色彩斑斓,给人一种绚丽多彩的感觉。
对襟袄是苗族女子的传统上衣,常常搭配蓬蓬裙一起穿着。
对襟袄的面料多为丝绸,上面绣有各种吉祥图案和花纹,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除了上述主要服饰,苗族还有一些特殊的服饰和饰品。
例如,苗族男女都喜欢戴银饰,银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苗族人民热爱和追求美的体现。
苗族女性喜欢戴银项链、银耳环、银手镯等,这些银饰通常都非常精巧,用银丝编织而成,给人一种精致细腻的感觉。
此外,苗族女性还喜欢戴花冠,花冠上常常插满了鲜花、丝绸和珠子,给人一种华丽而浪漫的感觉。
苗族服装的独特魅力不仅体现在其华丽多彩的外表,更体现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中。
苗族人民通过服装来表达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也通过服装来展示他们的美丽和自信。
苗族服装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独特的设计和制作工艺,以及对细节的精雕细琢。
苗族服装的流传和发展不仅丰富了苗族文化,也为整个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苗族服装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设计和华丽多彩的外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苗族的传统风俗

苗族的传统风俗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独特的传统风俗是他们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体现了他们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世界。
以下是关于苗族传统风俗的一些参考内容。
1. 苗族服饰:苗族人民的服饰独具特色,以细腻手工刺绣、独特的图案和鲜艳的颜色而闻名。
女性常穿着以花纹、银饰等装饰的手工织锦服,如青年女子的"花衫",中年妇女的"青球"等。
男性则多穿着蓝色或黑色的衣物,搭配银饰品。
这些服饰无论在婚礼、节日或其他重要场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示出苗族人民优雅而独特的魅力。
2. 苗族婚礼:苗族的婚礼是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时刻。
婚礼通常会持续三天三夜,期间充满了喜庆、热闹和各种传统仪式。
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婚礼游行,新娘穿着精美的苗族婚纱,伴随着锣鼓声和苗族传统音乐,游行前往新郎家。
在新郎家举行祭祀仪式,由长者代表两家祈求新人幸福美满。
整个婚礼过程中,还有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和传统的食品。
3. 苗族建筑:苗族人民居住的建筑也是苗族传统风俗的重要体现。
他们建造的房屋多数为木质结构,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
苗族的传统房屋被称为"吊脚楼",顶部悬空,支撑在高高的木柱上,可以容纳多个家庭共同居住。
这种建筑形式不仅能有效抵御洪水、悬崖峭壁等自然灾害,还是苗族人民社会生活和互动的重要场所。
4. 苗族节日:苗族人民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有名的是"苗年"和“龙船节”。
苗年是苗族的新年,一般举行在农历十月或十一月之间。
苗年期间,人们会观看舞龙舞狮、击鼓传花、祭祀祖先等活动,以庆祝新年的到来,迎接新一年的丰收和幸福。
而龙船节则是苗族人民纪念祖先和迎接丰收的传统节日,以敬神、划船、赛龙舟等活动为主。
这些节日不仅能体现出苗族人民对世界和自然的敬畏,还可以加强族群的凝聚力和社会秩序。
5. 苗族舞蹈和音乐:苗族人民以歌舞和民族音乐而闻名。
苗族服饰简介

苗族服饰简介苗族是中国传统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展示了苗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又体现了苗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苗族服饰的特点吧。
一、苗族男装1.上衣:苗族男子的传统上衣被称为"坎龙",这种上衣的特点是宽肩窄袖,并且较为宽松,使用的材料一般是棉布和麻布。
坎龙上衣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襟式的,一种是叉襟式的。
叉襟式坎龙上衣两侧分叉,穿着方便,很多苗族男子都喜欢这种样式。
2.下装:苗族男子的传统下装被称为"长裤",使用的材料和坎龙一样,通常是棉布和麻布。
长裤的特点是口袋比较多,裤脚也比较宽松,方便行走。
另外,苗族男子还喜欢单腿绑带或两腿绑带等装饰品。
3.配饰:苗族男子喜欢佩戴一些银饰,如银耳环、银脚镯、银项链等。
这些银饰有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如银耳环代表爱情和忠诚,银脚镯则代表健康和长寿等等。
二、苗族女装1.上衣:苗族女子的传统上衣被称为"襸衣",这种上衣通常是长袍式的,使用的材料也是棉布和麻布。
襸衣的特点是开襟或斜襟,领口、袖口和底部都有色彩鲜艳的绣花装饰,有的还有流苏或挂珠等饰品。
2.下装:苗族女子的传统下装被称为"笠裙",这种下装以蓝色、黑色、青色为主色调,上面还有精美的刺绣图案,往往是花鸟、虫鱼等,极具民族特色。
笠裙的特点是紧身、较短,可以秀出苗族女子的纤细腰肢和筷子腿。
3.配饰:苗族女子最爱佩戴的就是银饰了。
传统的银饰品种类很多,有银耳环、银项链、银手镯等等。
有些银饰还用龙、虎、鹰等动物形象来表现,寓意着力量、自由等。
此外,苗族女子还爱戴发簪、头巾等装饰品。
三、苗族儿童装苗族儿童服饰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男孩子穿的一般是短衫、束腰裤或短裤等,有的还有玉佩或银饰的点缀;女孩子则穿着小襸衣、裤裙、笠帽等,同样也会佩戴一些银饰,如小耳环、项链等。
苗族服饰特点简介

苗族服饰特点简介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
苗族的服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本文将从苗族服饰的特点入手,探讨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并结合苗族服饰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苗族服饰的特点苗族服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颜色鲜艳、图案繁复苗族服饰的颜色鲜艳,图案繁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苗族服饰的颜色以红、绿、黄、蓝、紫等为主,这些颜色在苗族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苗族服饰的图案主要以花鸟、虫鱼、人物、山水等为主题,图案繁复,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性。
2. 女性服饰以长衫为主苗族女性的服饰以长衫为主,长衫的长度一般到膝盖以下,衣袖宽大,下摆呈弧形。
长衫的领口和袖口都有绣花装饰,衣身上也有各种图案的绣花。
长衫下面穿着裤子或裙子,脚上穿着绣花鞋或绣花袜子。
3. 男性服饰以马褂为主苗族男性的服饰以马褂为主,马褂的领口和袖口也有绣花装饰,衣身上也有各种图案的绣花。
马褂下面穿着长裤,脚上穿着绣花鞋或绣花袜子。
4. 饰品丰富多彩苗族服饰的饰品也非常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发饰、耳饰、项链、手镯、腰带、脚镯等。
这些饰品都是由金属、玉石、珠子、兽骨等材料制成,造型各异,富有民族特色。
二、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与苗族的历史和文化密不可分。
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其服饰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1. 历史渊源苗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其文化和服饰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苗族人主要以农业为生,他们的服饰也主要以棉布、麻布为主,颜色以白色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苗族人逐渐掌握了染色技术,服饰的颜色也逐渐丰富起来。
同时,苗族人也开始使用金属、玉石、珠子等材料制作饰品,使得苗族服饰更加丰富多彩。
2. 文化内涵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象征意义苗族服饰的颜色和图案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贵州苗族服饰纹样的文化内涵浅析

贵州苗族服饰纹样的文化内涵浅析1. 引言1.1 介绍贵州苗族服饰贵州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苗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独特表达。
苗族服饰以其精美的手工艺和独特的纹样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瑰宝”。
苗族服饰包括女装、男装以及各类配饰,其中女装是最具代表性的。
女装通常由长袍、襟衣、短裙、披肩等组成,色彩艳丽,绣花细致,图案多样。
不同的纹样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如红色象征喜庆,绿色象征生机等。
而男装则注重实用性和耐穿性,多以黑色、蓝色为主。
苗族服饰不仅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更融合了苗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服饰,人们可以感受到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和家乡的深情怀,体味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贵州苗族服饰独特的设计和纹样,展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为苗族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1.2 提出文化内涵分析的问题苗族服饰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的纹样与图案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对苗族服饰纹样进行文化内涵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与价值。
我们可以思考纹样的设计理念,如何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我们可以分析纹样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探讨其与苗族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的关系;我们可以探讨纹样的传承和发展,如何在不断变迁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其独特性和传统性。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审视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贵州苗族服饰纹样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并进一步认识到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提出文化内涵分析的问题】的内容结束。
2. 正文2.1 苗族服饰的特点分析苗族服饰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于世,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苗族服饰注重色彩和图案的搭配。
苗族服饰多以鲜艳的颜色为主,如红色、绿色、黄色等,给人以明快的视觉感受。
苗族服饰的图案设计精美,常常以花纹、动物等元素为主题,富有民族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服饰文化目录引言 (3)一、发展历史 (3)二、形式类型 (3)(一)服饰 (3)(二)配饰 (4)1.头饰 (4)2.银饰 (4)3.银梳 (5)4.银镯 (5)5.银项 (5)(三)纹饰 (5)三、服饰文化 (6)参考文献 (6)引言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942.6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湖北、四川、海南、广西等省(区)。
苗族服饰样式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多达200多种样式,年代跨度大,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服装样式都能在苗族服饰上找到痕迹。
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
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
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是我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一、发展历史早在《后汉书·晋记》等书中,就有关于五溪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
现在,每逢节日的时候,苗族妇女依然喜欢穿传统的绣花衣裳。
苗族服饰文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史,如今所呈现出来的苗族服饰文化是历史的积淀。
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也没有关于自己历史的确切文献记载。
所以,苗族口口流传的传说故事成为了了解苗族历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途径。
有关苗族服饰的起源传说之一是:“楼珊”、“楼尼”请来了“楼妹”、“楼姐”,坐船从东球带来了五色棉种,进行播种。
后来勒归发明了织布机、纺车,还教会女人纺纱、织布。
这样,女人才有裙穿,男子才有衣穿。
另一种说法与阿凤和谍雄的爱情故事有关,他们结合后,做出了像金鸡一样漂亮的衣裳,并不辞辛苦地向人们传授技艺,苗族先民才穿上了花衣花裙。
对于苗族服饰文化,各代均有不同程度的文献记录,如《淮南子》、《后汉书·南蛮传》、《隋书·地理志》等书中均对苗族服饰有所描述,从这些文献记录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苗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变迁,而近代考古发掘发现的大量资料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苗族服饰文化的实物依据。
秦汉时期,苗族先民已经与中原人民进行了相互交流,推动了各民族纺织技术的发展。
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先民的变迁、源自族内的改革,以及某些封建王朝的政令和统治民族的强制措施,都影响着苗族服饰文化的发展。
总体来说,上衣下裙的式样,在苗族中比较盛行,衣袖的宽窄裙子的长短衣领的有无纹样的装饰等,都有明显的变异。
上衣下裤也是苗族流行的着装,衣服的长短,裤子的大小,衣襟的格式等也有不同,与服装相搭配的饰品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清代之前,无论男女一直保持着上衣下裙的形式。
雍正年间指令服饰宜分男女,苗族男人的服饰才改为裤子。
现在受到汉族的影响,苗族男装完全汉化了。
二、形式类型(一)服饰苗族妇女的传统服装款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大领或大襟衣,配百褶裙;二是大襟衣配长裤。
根据苗族服饰的款式和苗语方言可将苗族服饰划分成湘西、黔东、黔中南、川黔滇和海南五个类型,而每个类型又分若干式。
湘西苗族由于与汉文化交往密切,其传统服饰已有很大变化,妇女穿的基本上是无领右大襟上衣和宽脚长裤,有很大的头帕盘于头上呈圆筒形;黔东型苗服以自织土布为原料,以交领上衣和百褶裙为基本形式,上衣绣花多,盛装银饰多。
黔中南型苗服兼有东、西方言区的特点,妇女上衣多缀有后披领及“背帕”等,花纹较多,下着青色百褶裙或蜡染花裙;川、黔、滇交界区的苗族横跨川、黔、滇、桂四省区,其服饰色调较浅,女裙多以蜡染布绣花,花纹十分讲究,有严肃的主题、意境,但银饰较少;海南型苗服大都头系桃花蜡染头帕,上着过膝蜡染右襟长衣,下着蜡染白花细裙。
三大方言苗族女性服饰至今仍有盛装,多在求偶、结婚、跳花、祭祀、赴宴时穿戴。
盛装是苗族女性的礼服,有的地区如黔东南还有头等和次等盛装之分,材料一般力求精细,制作务实精巧,佩饰繁复,套数甚多,并要配合大量银饰;一套妇女的盛装,由头髻、头巾、上装、下装及首饰组成。
穿戴的一般顺序是:裙子——腰带——围腰——上衣——背牌——披肩——盘发椎髻——包头巾头帕——着银饰——绑腿。
但具体的差别表现很多,诸如发髻的打法、头巾用几条,帽子与帕子的用途;上下装包括哪些部分,各自的使用场合和功能等等,都不尽相同。
(二)配饰1.头饰苗族男子头饰除从江县岜沙和剑河县久敢摆尾等小部分地区部分成年人蓄发挽髻于头顶外,境内绝大部分地区青年留分头,部分地区所包的头帕直径40厘米。
近几年来,大部分老年男子多戴上皮帽。
苗族儿童头饰多留头顶左、右两撮扎梳成两根小辫或扎成两把,如古代汉人之“总角”。
妇女头饰一般挽高髻于顶,别上银针、银簪及插上银梳、塑料梳、木梳等梳子。
苗族妇女比较重视耳饰,绝大多数都佩戴耳环、耳坠、耳柱等饰物。
耳环有实心银耳环和空心银耳环两种。
此外,还有耳坠、泡花耳环等。
耳坠多附在耳环上,多为瓜子形饰物。
耳柱是苗族妇女中最常见的耳饰,有如缝纫机的梭心卷线器,一头大、一头小,用线将耳柱与耳朵拴在起。
2.银饰流行于黔东南和湘西苗族地区。
有银冠、银珈、项圈、披肩、项链、牙签、髻簪、耳环、手镯、戒指等。
项圈由小到大多达七圈为一套,重二千余克。
造型或呈四棱突起,绕如螺旋,或偏圆,平面上錾出各种花纹图案。
项圈是苗家姑娘恋爱、结婚必备之物。
牙签一般由数根薄而透明的牙签和四到八条银链、小银铃组成,每条银链又由数十个直径不超过2毫米的小银环连缀而成。
每个零件又编、錾、刻出各种图案,常见的有鸾凤交颈、双凤朝阳、并蒂桃等,以祝愿幸福吉祥;鲤鱼跳龙门、梅花满场等表达好愿;针筒、猴子喜桃、狮子滚绣球等则表现生活情趣;一副牙签要同时具备形美、色明、声脆、实用等优点。
3.银梳流行于黔东南苗族地区。
苗语称“耶尼宋”、“依尼”。
用银和木制的梳子。
长约16厘米,梳面有三只鸟的图案,亦有与之相称的其它图案。
梳背有十一朵银花,吊一个小银链,悬有喇叭状的银筒,稍一摆动,便叮当有声。
梳子的两条副角有银链连着一颗长长的银针,银针插在发簪的左右侧。
4.银镯苗语称“尼秋把”。
是姑娘戴于腕间的银饰品。
出自民间银匠之手。
在苗族,常用通常将银子抽条做成。
较讲究者饰以花纹图案。
5.银项苗语称“谢垛尼”。
姑娘戴于颈脖的银饰品。
出自民间银匠之手。
将银子抽成长条做成,或抽成银丝,由多根银丝穿织图案。
(三)纹饰苗族服饰的图纹是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工艺。
苗族的刺绣历史悠久、色彩艳丽、构图独特、技艺精湛、针法多样,是一种根植于苗族文化土壤上的民族民间艺术。
苗族服饰的图纹以刺绣的方式在苗族服饰中广泛运用,在衣领、衣袖、衣肩、两襟、衣背、衣摆、腰带、围腰、绑腿、鞋子及背扇上做装饰,是服饰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艺术核心。
苗族服饰的图纹特别丰富,花纹图案引人注目,极富美感。
服饰上的图纹不仅具有美化的功能,还将苗族的历史文化、生活环境、图腾崇拜、神话传说、英雄故事都以刺绣的方式记录下来。
苗族服饰上的图纹倾注了苗族妇女的心血和感情,是她们对现实生活的写照和升华,表现了她们的聪明才智和娴熟的技艺,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苗族服饰是现实与理想完美的结合体,是“穿在身上的史书”。
苗族服饰的图纹布局、色彩配置及多元素组合,具有本民族自身的一些基本特征,体现了对美的规律的探求与认识。
苗族的刺绣和蜡染图案,特别讲究“规整性”和“对称性”。
桃花刺绣的针点和蜡染时的染距均有一定的规格,一定的变化规律,或等距,或对称,或重复循环。
图案结构严谨,很容易在其中找到圆心,坐标轴不论沿横向还是纵向折叠,都是对称的。
不仅大的组合图案如此,且大图案与小图案之间也是对称的。
点、线、面构成元素处理得体,纹样视觉效果既简单又丰富,呈现出浑厚、粗犷的民族性格和特色。
苗族服饰图案、纹样多取材于自然物,且以动物为主、植物为辅,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农业社会的特点。
动物往往称为构图的中心,常见的有牛、马、猪、羊、鸡、鸭、鹅、兔、猫、狗等家畜家禽,还有狮、虎、猴、鹿等走兽,喜鹊、鹤、野鸡、猫头鹰等飞禽,以及蝴蝶、蝙蝠、蜜蜂、鱼、虾、龙、凤等。
其中,龙以造型多变的“苗龙”别具一格。
植物以花卉为主,有具象的牡丹、石榴、桐子花、刺梨花、桃花、李花、梅花、油菜花、芝麻花、柿花等,也有诸多半形象半抽象或纯抽象的几何图形。
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也称为图案和纹样的题材,如“姜央开天地”、“英雄务么细”、“龙神勇士”、“骑龙勇士”、“龙头蚕身”、“骑凤的人”、“农夫耕牛”、“人面蝶身”等。
艺术表现手法简朴传神,不受自然形的约束,在造型上朴质、稚拙、粗犷、优美,纹饰多样,构图别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把写实与想象有机结合在一起,表现自然和心灵美。
虎身有鱼鳞,蝴蝶翅膀长在鸟身上,有鸟形的花,有花形的鸟,似鸟又似花,大胆夸张,天真烂漫,充满幻想。
可谓写真与装饰,现实与理想融为一体。
三、服饰文化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服饰中可看出苗族历史的发展进程和文化沉积,集中反映了苗族在与自然的抗衡中对事物的认识和升华,在此间也就产生了苗族的审美意识。
文山地区有句俗语:“苗族住山头,壮族住水头,汉族住街头”。
这句俗语大致勾勒出文山少数民族的分布状况,也反映了文山苗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条件。
他们所居住的环境奠定了苗族对山中事物由感性识别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基础。
服饰是进行民族识别的手段之一,也是区分民族间的特征之一,直接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审美观或世界观。
苗族服饰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反映出制作者对自然、生活、社会的理解,表现出对生命源流的猜想、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对民族历史的追寻,展示出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审美理想。
经过千百年的历史传承、演变和创新,苗族服饰包含了更为丰富的语汇,蕴涵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值得我们去珍视与保护。
苗族服饰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美的享受,而且具有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肖慧芬.《银衣绣饰——独具风情的苗族服饰文化》张敏.《苗族服饰文化变迁的调查和考证》汤建容、何悦.《苗族服饰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