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苗族服饰艺术 苗绣 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苗绣的研究报告

关于苗绣的研究报告

关于苗绣的研究报告苗绣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刺绣技艺,源于苗族民间文化。

苗绣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巧被广泛应用于服饰、家居饰品等领域。

本研究旨在探讨苗绣的历史、特点以及发展潜力。

苗绣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据考古学家的证据显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苗族人就已经开始使用刺绣技艺进行装饰。

而苗绣作为正式的艺术形式,起源于唐朝以后的宋朝时期。

苗绣的创作过程非常繁琐复杂,需要经年累月的努力才能完成一件作品。

因此,苗绣作品被誉为“绣出人的心血”。

苗绣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苗绣注重色彩的鲜艳和对比,运用红、黄、蓝、绿等明亮的颜色,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

其次,苗绣在设计上多采用形象化的手法,将动植物、山水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刺绣图案中,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再次,苗绣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包括平绣、立绣、敷绣、填刺等多种形式,使得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更强。

最后,苗绣注重细腻精致的刺绣效果,采用特殊的线绣和针法,使作品更加细腻光滑。

苗绣在近年来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还受到了国际市场的青睐。

苗绣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目前,苗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被应用于服饰、家居饰品等领域,还被运用于建筑装饰、品牌形象设计等。

然而,苗绣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苗绣的刺绣工艺较为繁琐,需要手工操作,生产效率较低,难以大规模生产。

其次,苗绣作品的高价值使得其在市场上的普及度有限,难以被更广泛地接受和流传。

最后,由于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逐渐减弱,苗绣传承面临着困境。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可以通过推广苗绣文化和刺绣技艺,增加人们对苗绣的认知和了解,从而增加对苗绣作品的认可和接受度。

其次,可以整合现代科技和工艺,提高苗绣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可以加强苗绣传承的教育和培训,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苗绣的刺绣队伍,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苗族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一、引言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云南等地区。

苗族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包括服饰、音乐、舞蹈、节日等各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苗族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苗族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报告。

二、实践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逐渐面临失传的危险。

为了增强民族认同感,传承民族文化,我们决定开展一次苗族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苗族文化。

三、实践内容1. 服饰体验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首先参观了苗族的服饰展览。

苗族服饰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我们亲身体验了苗族服饰的制作过程,了解了苗族服饰的寓意和传承。

2. 音乐欣赏苗族音乐独具特色,包括苗族古歌、飞歌、情歌等。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邀请了一位苗族音乐家为我们现场演唱,让我们感受到了苗族音乐的韵味。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苗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尝试着自己演唱。

3. 舞蹈表演苗族舞蹈形式多样,有芦笙舞、踩堂舞等。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观看了苗族舞蹈表演,并跟随教练学习了踩堂舞的基本动作。

通过舞蹈,我们感受到了苗族人民的热情与豪放。

4. 节日体验苗族节日众多,如苗年、四月八、赶秋等。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体验了苗族的赶秋节。

赶秋节是苗族人民庆祝丰收的节日,活动中,我们品尝了苗族美食,参与了传统游戏,感受到了苗族人民的团结与和谐。

5. 采访传承人为了更好地了解苗族文化,我们还采访了当地的苗族传承人。

他们为我们讲述了苗族的历史、习俗、技艺等,让我们对苗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实践成果1. 提高了对苗族文化的认识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提高了对苗族文化的认识。

2. 传承了苗族文化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学习了苗族服饰、音乐、舞蹈等技艺,为传承苗族文化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3. 增强了民族认同感通过亲身体验苗族文化,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贵州苗族服饰研究报告

贵州苗族服饰研究报告

贵州苗族服饰研究报告
贵州苗族服饰研究报告
苗族是贵州省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服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就贵州苗族服饰进行研究。

贵州苗族服饰以其独特的工艺、精美的刺绣和富有特色的图案而闻名。

苗族男子通常穿着长衫、短衫、长裤、短裤等。

他们的服饰主要以黑色为主,黑色袍子,黑色长裤,黑色鞋子,给人一种稳重和庄重的感觉。

苗族妇女的服饰则更为繁复多样。

她们的服装通常由上衣、裙子、牛子裤和头巾组成。

上衣分为长袖和短袖,刺绣精美,图案多样,让人不禁赞叹苗族女子的刺绣技艺。

裙子通常是一种腰身部位贴合的裙子,多以黑色为主,搭配上各种颜色的刺绣,使整个裙子显得绚丽多彩。

妇女们还会佩戴银饰物,例如银项链、银手镯、银耳环等,增加整体造型的华丽感。

此外,苗族族群主要根据地域和婚姻状况的不同,还存在着各自的特殊服饰。

例如长顶苗、大屯苗等苗族分支,他们的服饰颜色和款式独特,可以区分他们的身份和地位。

而苗族的已婚妇女在特定的节日或仪式上则会穿上妇女礼服,礼服上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的图案,非常值得研究和欣赏。

总的来说,贵州苗族的服饰文化独特而丰富。

这些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苗族文化和传统的一种体现。

通过研究苗族
服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苗族的历史、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同时,苗族服饰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设计灵感,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创作。

苗族服饰目标市场调研报告

苗族服饰目标市场调研报告

苗族服饰目标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其中服饰是苗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加,苗族服饰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苗族服饰的市场需求,以便为苗族服饰的推广和销售提供参考依据。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两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针对年轻人和游客群体进行了调查,现场访谈则在苗族聚居地进行。

3. 目标市场调研结果3.1 受访对象的年龄分布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对象中,18-30岁人群占比最高,占总受访人数的60%。

而30-50岁人群占比次之,占总受访人数的30%。

说明苗族服饰在年轻人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接受度。

3.2 对苗族服饰的认知和喜好程度在问卷调查中,有70%的受访者表示对苗族服饰有一定的了解,而其中有一半的人对苗族服饰表达了浓厚的兴趣。

根据现场访谈的结果显示,大部分游客参观苗寨时都会购买苗族服饰作为纪念品,而且在节假日或特殊场合会选择穿着苗族服饰,以体验不同的文化。

3.3 对苗族服饰的需求和购买意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有80%的人表示有购买苗族服饰的需求,并有将近一半的人愿意在合适的价格范围内购买。

在现场访谈中,游客们提到苗族服饰在舞蹈表演、旅游景区和婚礼等场合的需求较高,很多游客表达了对购买苗族服饰的意愿。

3.4 主要购买渠道和考虑因素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在旅游景区购买苗族服饰,因为那里更容易找到正宗的苗族服饰。

同时,价格、款式和品质也是购买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4. 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和建议:1. 苗族服饰在年轻人和游客群体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接受度,对苗族文化有兴趣。

2. 苗族服饰在特殊场合的需求较高,如舞蹈表演、旅游景区和婚礼等,应针对这些场合进行推广。

3. 旅游景区是主要的苗族服饰购买渠道,应在景区提供丰富的选择,同时注重价格、款式和品质的平衡。

苗服文化调研报告

苗服文化调研报告

苗服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等地区。

苗族文化深厚独特,传统服饰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观。

二、服饰分类苗族传统服饰可以分为男性服饰和女性服饰两大类。

1. 男性服饰苗族男性的传统服饰主要包括衣、裤、鞋三件。

其中,苗族男性的上衣多为长袍式,表现出稳重和庄重的特点。

下身穿戴的裤子较为宽松,舒适度较高。

鞋子通常采用布鞋、草鞋等。

2. 女性服饰苗族女性的传统服饰色彩斑斓、繁复多样,装饰效果丰富。

女性上衣通常为一件式或两件式,采用刺绣工艺进行装饰,给人一种精致华丽的感觉。

下身穿戴的裙子丰富多样,常见的有蓬蓬裙、褶裙等。

鞋子则采用红色布鞋为主,经常加上花边、刺绣等装饰。

三、服饰特点苗族服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样性苗族服饰样式繁多,每个地区、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风格。

在传统服饰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刺绣、花边、珠片等装饰,彰显出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艺术才华。

2. 色彩鲜艳苗族服饰的色彩非常鲜艳,常见的有红色、蓝色、绿色等。

在苗族传统节日和婚礼等场合,人们会选择更为艳丽的服饰来增添喜庆气氛。

3. 重视刺绣工艺刺绣是苗族服饰的重要元素,苗族人民擅长刺绣工艺,能够将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绣在服装上。

刺绣工艺不仅丰富了服饰的视觉效果,也传递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祝愿。

四、现代影响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苗族服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穿着传统服饰的情况逐渐减少。

然而,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仍然很强,许多人在特定的场合中依然会选择传统服饰。

综上所述,苗族服饰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虽然现代化的影响使得传统服饰穿戴的情况减少,但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仍然十分重视。

苗族服饰调研报告

苗族服饰调研报告

苗族服饰调研报告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湖南等省份。

苗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其中服饰文化是其重要部分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苗族服饰的历史渊源、特点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苗族服饰的历史渊源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服饰文化受到多个历史时期的影响。

据传,早在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苗族先民就开始使用皮革制作衣物。

而后在唐宋时期,苗族与中原文化交流频繁,开始采用丝绸等材料制作服饰,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苗族服饰风格。

二、苗族服饰的特点苗族服饰有着鲜艳多彩的外观和独特的创作方法,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花纹丰富:苗族服饰常常以各式各样的花纹进行装饰,如绣花、插花、压花等,丰富了服饰的视觉效果。

2. 缝制精细:苗族服饰采用手工缝制,注重细节处理,常常有精致的刺绣、珠片等装饰,彰显出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

3. 色彩鲜艳:苗族服饰的色彩非常鲜艳,常常以红、绿、黄、蓝等明亮的色彩为主,传达出苗族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4. 造型独特:苗族服饰的造型独特,如女性的长衫、马褂,男性的长袍、裹腿等,凸显了苗族人民的特有风格。

三、苗族服饰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苗族服饰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文化传承:苗族服饰作为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传承和发展苗族服饰,可以进一步弘扬苗族文化,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经济发展:苗族服饰的独特风格和高品质成为了旅游和民族工艺品市场的热门产品,为苗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 民族认同:苗族服饰的特点和独特之处,也成为了苗族人民民族认同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通过穿戴苗族服饰,苗族人民可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苗族服饰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特点。

它不仅对苗族人民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也对现代社会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加强对苗族服饰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苗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民间工艺调研报告(苗族服饰)

民间工艺调研报告(苗族服饰)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关于少数民族苗族的调研报告目录1 前言2 苗族简介3 苗族刺绣4 苗族剪纸5 苗族服饰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6 苗族银饰7 苗族蜡染8 苗族舞蹈9 总结10设计定位前沿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度,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注定了我国是一个多样化,多民族的国度。

我国现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据了绝大部分人数,其余55个民族统称少数民族。

对于少数民族我心中一直充满了好奇,也许是我们一直都生活在身边大都是汉人的环境下吧,也许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期盼,我一直都很想深入的了解一下少数民族尤其是苗族。

尽管苗族可能不是我听说过的第一个少数民族,然而绝对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少数民族。

苗族对我来说即使熟悉也是陌生的,熟悉是因为我在书中看到过很多关于苗族的描述,陌生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从未接触过苗族,他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神秘与虚幻同时又是那么的吸引我。

贵州苗族服饰刺绣技艺传承创新的口述整理与研究

贵州苗族服饰刺绣技艺传承创新的口述整理与研究

贵州苗族服饰刺绣技艺传承创新的口述整理与研究作者:庄舒婕周梦来源:《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01期摘要:貴州苗族刺绣技艺是苗族传统服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承人的减少、民族间的交流增强等多种因素影响,许多贵州苗族传统服饰刺绣技艺有逐渐失传的迹象,因此对其的研究与整理迫在眉睫。

在对服饰刺绣技艺进行记录与研究时,刺绣技艺人的口述尤为重要。

本文以贵州省雷山、台江两县为例,结合田野调研,重点对当地苗族刺绣传承人以及村寨居民的口述进行整理与研究,为探索苗族传统服饰刺绣技艺研究拓展新的思路。

关键词:贵州苗族;服饰刺绣技艺;传承人;口述整理中图分类号:TS9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2346(2022)01-0047-06苗族传统服饰是苗族刺绣技艺的载体,关于苗族刺绣技艺的分析与研究主要以苗族传统服饰为切入点。

苗族刺绣作为民间传统手工艺,以贵州黔东南苗族聚居区为代表。

时至今日,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内,苗族传统服饰与苗族刺绣实物流失严重,许多精通苗族刺绣技艺的手工艺人①相继过世或随着年龄的增加不得已停止刺绣,所谓“艺在人身,艺随人走,人在艺在,人亡艺绝”[1]。

本文在明确传承人重要性的基础上对苗绣传承人与村寨居民的口述进行记录与研究。

1 贵州苗族传统服饰刺绣技艺留存近况1.1 苗族服饰与苗族刺绣技艺苗族人民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艺术,苗族学者石启贵先生形容道:“苗族姑娘四、五岁即习挑花刺绣。

在乡间无须拜师,能者乐教。

她们心灵手巧,一般长到十四五岁,运针已熟练,配色已了然于胸中。

”[2] 因此苗族女性是传统苗族刺绣技艺与苗族服饰传承的关键,在缝制衣服的过程中,她们逐渐掌握并精通苗族刺绣技艺,同时加深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

过去的苗族女性,日常在田间务农,刺绣、纺纱、织布、缝制衣服是她们的闲暇乐趣,也是母女、姊妹、朋友之间情感交流的途径之一。

随着商品经济潮流的涌入,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成衣快速取代手工制作的传统服饰,在低廉、易清洗、耐磨耐脏、方便透气的现代服饰与费时费力费财的传统苗族服饰之间,众多苗族群众选择了前者,如今苗族服饰呈现出工艺机器化(图1、图2)、简单化,且逐渐退出日常生活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山苗族服饰艺术苗绣调查报告本资料由marxistwooden搜集
更多文档请点击
雷山苗族服饰艺术(苗绣)调查报告
2010-09-26
雷山县苗族人民世代居住在雷公山区的山箐沟壑之间,辛勤耕耘,与自然和谐发展,创造了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的苗族服饰工艺文化。

从服饰结构和风格来划分,雷山苗族服饰有西江型(长裙)、也蒙型(中裙)、公统型(短裙)、大塘型(超短裙)四种。

西江型:主要分布在雷山县各乡镇,周边的凯里市、台江县、剑河县、丹寨县均有分布。

也蒙型:主要分布在雷山县达地乡,周边的丹寨县、三都县、榕江县部分村寨均有分布。

公统型;主要分布在雷山县望丰乡,周边的凯里市和丹寨县也有分布。

大塘型:主要分布在雷山县大塘乡、桃江乡,周边的丹寨县也有分布。

苗族服饰势必伴随着苗族社会发展的历史而发展、变迁,尽管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典籍对其服饰的发展变化脉络进行清晰的记录,但从零星的汉文文献中,从现存的雷山苗族服饰形制中,仍可以看到苗族服饰的历史渊源。

据《楚辞离骚》载:"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配之陆离。

"表明当时包括苗族先民在内的楚人好服高冠;《后汉书南蛮传》记载,苗族先民"积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宋郭虚若《图画见闻志》记载,唐代"东谢"苗族"卉服鸟章";朱辅《溪蛮丛笑》中说苗族"通以斑细布为之裳"。

"高冠"、"五色服"、"卉服鸟章"、"斑布"既表明古代苗族服饰的风格,也说明苗族先民掌握了制作这些服饰风格的技艺。

足见苗族先民,曾与中
原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服饰文化。

虽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苗族服饰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外族文化的影响,
但仍较好地沿袭了其历史传统风格。

现在雷山苗族服饰,无论是服饰的形制,纹饰的造型、颜色的喜好以及织绣、染色的技术都与历史一脉相承。

具体而言,雷山四个不同类型的服饰都有用银饰装饰而成的"高冠",特别是西江型、大塘型银冠,特色突出;用各种刺绣、织锦装饰成的"百鸟衣"(也蒙型),鸟纹、蚕龙、蝴蝶妈妈衣袖装饰的"乌贝"衣(西江型)有古代"五色服"、"卉服鸟章"的遗风;蜡染、植物染的花布就是"斑布"传统的延续。

进入21世纪的今天,苗族服饰及其工艺也已经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从布料考察,是由早期的葛藤、苎麻植物纤维织布,到与养蚕巢丝织布到植棉纺纱织布并存后,再到现代以棉布、丝绸及化学纤维作为衣料的历史发展过程。

从染料上考察,是由早期的泥矿物、植物染色,发展到当今的植物、化学药物染色交叉进行。

然而,苗族服饰作为表达苗族宇宙观、信仰观,以及族源、迁徙、情感、认知、神话、传说、故事和族群意识的符号意义依然延续至今。

雷山县苗族服饰按结构和风格来划分主要有长裙、中裙、短裙、超短裙四种,即西江型、也蒙型、公统型、大塘型四种。

四种类型服饰的形成与居住在雷山的四个不尽相同的苗族支系有关。

虽因支系不同,服饰有所区别,但都有便装、盛装之分。

这四种服饰的便装大体相似。

男便装上装一般为左衽上衣和对襟上衣,以对襟上衣为最普遍。

下装一般为裤脚宽盈尺的大脚长裤,制作简便。

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装和无领胸前交叉式上装两类。

右衽上装结构与男上装中的左衽上装大体一致,唯方向相反。

无领胸前交叉式上装是传统的苗族女装,无纽扣,以布带束腰。

下装皆为裙。

有的妇女着右衽上装时,围绣花鸟围腰,系银质围腰练。

西江型盛装:系长裙服饰,上装分内层和外层,内层用手织棉布,靛染成浅蓝色,外层也是棉布,经植物染色成紫黑色,款式为交襟大领衣,领向后倾(当地苗
语称"乌贝")。

衣袖、衣襟、衣领为刺绣装饰部位,图案多为双头龙、蝴蝶妈妈、宗庙及各种花、鸟、鱼、虫等。

下装为百褶裙,用紫黑色棉布制成,长至于踝后跟。

裙外罩有15至25根绣花飘带,飘带分三节式或五节式,每节用平绣绣有各种动、植物图案,并镶金片、银片。

穿绣花的船型鞋和圆口型布鞋。

着盛装时还穿戴银饰。

其中头饰有银角、银鸟、银马帕(苗语称"忒")、银梳和耳环;颈饰有麻花项圈、平纹项圈;胸饰有压领(苗语音译)、银链。

上衣后背缀饰有动植物图案的银片、银坠。

为国内苗族服装中银饰最多的类型之一。

也蒙型盛装:上装内穿绣花胸兜,外为紧袖对襟圆领衣,衣料为青色斗纹亮布,袖口周围用白布镶饰。

下装为及小腿的多褶长裙,紫黑色。

衣服上绣有各种装饰花纹,着装时头挽云髻,佩戴有各种银饰。

该服饰型中的"百鸟衣",满身绣饰鸟纹,其渊源远古,极有特色,主要是在节庆或重大仪式时穿着。

公统型盛装:盛装多以紫缎为料,半短袖对襟衣,衣背、衣肩钉银圆泡、银片装饰。

腰束织锦腰带。

着及膝盖的短裙,裙外系前后围腰,前围腰以马尾绣、彩色丝絮贴花绣装饰,图案为水车纹、牛角纹、太阳纹等,古朴典雅。

套布脚简或绑腿,脚穿刺绣花鞋。

着装时佩戴有各种银饰。

大塘型盛装:俗称"超短裙"苗盛装,被民族学者称誉为锦鸡式服饰。

上装为宽袖对襟敞领衣,衣料是用七彩花线精织而成彩锦,花纹精致,呈几何传统条纹,色彩自然、雅观、大方、协调。

下装是青布百褶短裙,短者仅为5-6寸,两层叠加,裙的前沿系上一块长方形绣片,后腰垂吊的织锦彩带有10-20条之多,各彩带宽6-7公分,彩带花纹呈几何纹,色彩鲜艳,条理分明。

头饰银鸟、银花、长角梳、大耳环,颈戴项圈,套筒状银手镯。

一身色彩斑斓,确似锦鸡般美。

雷山苗族服饰制作,主要包括纺织、靛染、裁缝、刺绣、织锦、制作银饰、镶缀饰物等工艺:
纺织:苗族人民用自己种植的棉花或从市面上买来棉花,用纺车纺成棉纱后,再用土织布机织成一尺来宽的布匹,作为苗族服饰的布料。

靛染:主要种植蓝靛叶为原料,用木桶浸泡六至九天,然后加入适量的石灰水,经过多次反复上下搅拌,待沉淀后的靛料成浆状即可。

靛染时将蓝靛浆溶于染缸,并加上适量的烧酒,把自织的白布放入其中浸染十来次即成深蓝布料。

若要蓝黑中带红,用红刺根煮出红水浸染一次。

短裙苗制作的
历史上的今天:
中国首次向美明确表态:南海是中国核心利益2010-09-26散户手续费几年间猛降80%基金炒股手续费竟更贵2010-09-26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本资料由marxistwooden搜集
更多文档请点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