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千户苗寨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用多元化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并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1]。
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裕,近年来,各民族省区相继出台支持政策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力求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供给质量。
与此同时,自2009年以来全面培育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以下均简称特色村寨)已成为当前保护与发展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培育文化产业的理想试点。
如何将特色村寨丰富的文化存量转化为文化产业,又该如何引导特色村寨的文化产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未来特色村寨建设实现异质化发展,实现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
西江千户苗寨坐拥丰富的苗族文化遗产,是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特色样本,近年来通过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开拓了特色村寨文化产业培育的新业态,也使西江苗寨逐步摆脱了“富饶的贫困”[2],与2007年相比,西江千户苗寨2017年人均收入增长近13倍[3]。
其所蕴含的实践经验与策略措施,有助于我们理清特色村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特色村寨的文化产业培育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特色村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特色村寨建设已成为当前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抓手。
促进特色村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既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决胜脱贫攻坚的突破口,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助推器。
(一)培植新增长点,实现异质化发展的内在要求特色村寨的核心竞争力突出表现在文化力量的竞争力。
潜力巨大的文化产业是特色村寨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质量直接影响到特色村寨综合实力强弱,是实现异质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文化产业的一般发展规律来看,文化产业的本质是一种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产业,有着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特殊属性。
对于特色村寨建设而言,高质量的文化产业是推进特色村寨,乃至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能有效调整产业结构,提供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品,刺激市场需求,充分调动本社区的居民参与受益,从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千户苗寨pest分析

千户苗寨pest分析XX县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如火如荼,景区名声在外,影响力卓尔不群。
“乡村旅游扶贫‘西江模式’被列为贵州改革开放40年40事典型案例”。
据《XX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接待游客1321、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8、97亿元,同比增长2、37%和11、32%”。
XX县旅游产业取得骄人成就,西江景区的产业龙头带动作用功不可没,成为黔东南州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旗帜和标杆。
一、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一)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建设顺应了社会发展大趋势,成为苗族文化的旗帜和标杆。
1、从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一是顺应苗族文化需要一个文化之根,一个立足点,一个历史坐标的大趋势。
西江以千户苗寨的宏大气势,一个具体的富有深厚历史内涵的传统村落,给苗族同胞的寻根情结找到了一个可以依托的具象。
众多研究苗族历史与文化的专家学者,得以将苗族神话传说,如蝴蝶妈妈、洪水滔天,及苗族传统节日牯藏节、苗年节等,依附到了西江的古歌、民俗、和村寨建筑上面,为抽象的民族文化和精神找到一个与之对应的具象,获得历史、客观和现实的验证,增添了苗族文化的历史丰富性和厚重感。
苗族文化收集整理和研究日益深入,成果越丰硕,越迫切需要一个聚集与展示的平台,西江千户苗寨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优质平台;二是顺应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大趋势。
富裕起来的人们需要在千姿百态的乡村寻找诗和远方,需要寻找曾经迷失的文化情怀。
乡村原始的自然风光,原貌的民族文化遗存,原生的民族文化,对现代都市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产生思想上的认同和精神上的依归。
再者,工业跃进式发展后,需要反哺农业,建立新型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
同样,城市与乡村也需要一体化融合发展。
于是,自然山水风光、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应运而生,并逐渐朝着多彩多姿、内涵丰富的乡村和民族文化旅游方向发展。
三是顺应民族文化旅游转型升级的大趋势。
过去的民族文化旅游都是自然的、闲散的,游客参观的是村寨原貌风光,没有任何人为的景观修饰,更没有附加的旅游基础设施。
西江千户苗寨考察报告

西江千户苗寨考察报告篇一:贵州西江千户苗寨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内容: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前言:经过这次,可以说是对我们人生很有意义的一次艺术考察,使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提高。
看着西江千户苗寨的人们的每一件每一样艺术品让我是那么的沉醉与流连忘返,为什么苗族人能创造出令世人为之赞叹的传奇?我有时在想,少数民族除了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有自己的神话和传奇,让世界为之赞叹的还是什么?苗族之都——西江千户苗寨,这里有喜欢的风景,这里有喜欢的文化习俗,这里更有喜欢的人!感受原汁原味的风俗文化,领略到苗家人几千年来保存完好的生活习俗。
专业考察,是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审美、拓展知识面。
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收到启示,学习前人的传统智慧;从现代设计的案例中,实际体会设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现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和专业相关的综合素养,诸如自立意识、沟通技巧、团队精神。
雷公山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现代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都是为人服务的。
人的需求决定着设计,现代人们越来越注意的生活的品味,舒适性,人文环境等周边环境。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需要远离城市的喧嚣,外出旅游放松心情过一过日子,但是住在山林野趣的时候,享受大自然的时候就觉得太寂寞了就想到市井繁华中享受物质生活。
在当今这个生存压力很大的社会中,人们更需要亲近大自然。
西江千户苗寨领略人文,雷公山领略自然。
一、考察时间、考察地点考察时间:2013年6月24日至6月30日考察地点:贵州西江千户苗寨、苗峰雷公山二、考察见闻所感西江千户苗寨从贵阳出发,途径足足四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了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下车后我们就看到了西江千户苗寨的们,门口的西江苗寨人有他们古老的方式欢迎者我们的到来,他们载歌载舞,他们热情好客。
贵州省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介绍作文

贵州省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介绍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贵州省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介绍作文1西江位于贵州省凯里市西江镇,今天我和父母来到了西江的千户苗寨游玩。
我对这里印象深刻,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镜头一,建筑苗寨里的房屋全都是用木头做的,在这里不能点蜡烛,如果点蜡烛会有可能引起火灾,发生火灾,不仅是这一个大房子,还会把整个寨子燃烧起来!在每一家房子的房顶下方,有3、4扇木头围成的长方形大窗户,玻璃干净得连里面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我们走进要住宿的“时光里”,房屋里面虽然没有我们那里那么舒适、整洁,可也毫不逊色于我们的家。
房子十分巧妙、独特,一间连着一间,连绵不断,好像看不完一样!镜头二,打糍粑:道路两旁,有许许多多打糍粑的人,他们有男的女的,还有一些40、50岁的,旁边就是打糍粑的道具。
一些面团在一个类似船型的大盆里,盆的里面还有一个大木锤,打糍粑的人举起锤头,我看见那上面沾上了一些白色的面团。
我和爸爸也过去看了看,爸爸先拿起锤子,双手握住锤柄,用力往上拉,爸爸也用了很大的力气才拉开,打了几下就不打了;到了我,我用了很大的力气也不能将锤子和盆子里黏在一起的的面团拉开,好不容易拉开了,我又差一点被锤头砸到脚了,我就不再尝试了。
可是那些打糍粑的人毫不费力气的高高举起了木锤,打了下去,打了好几下他们好像也不累的样子呢(⊙o⊙)!镜头三,苗族的服饰要说苗族的服饰,那可是十分独特呀:先说头饰,头饰的结构十分复杂,就像一顶皇冠;然后是上衣,在领口有两道红色的宽宽的杠上面有一群花,袖子是到胳膊肘的有粉色的、绿色的`和红色的宽杠;腰上也有一样的宽红杠,就像是腰带,下面就是有两道宽约5厘米的直到脚的玫粉色的杠;还有银饰,银饰要戴两个,先戴一个跟手臂一样长的,元宝形的下面是20多个银线,尾部是银珠。
我也穿过这个衣服,头饰很重,银饰挂在脖子上也非常重,不过真的银饰有好几公斤呢!西江千户苗寨真美呀!贵州省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介绍作文2暑假里,我们全家去了贵州省黔东南的西江千户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集村寨,为什么叫“千户苗寨”呢?是因为聚居着一千二百多户苗族人家,所以称为“千户苗寨”。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气候适应性分析

第44卷第16期山西建筑Vol. 44 No. 162 0 18 年6 月SHANXI ARCHITECTURE Jun. 2018•规划•建筑•文章编号:1009-6825 (2018)16-0001 -02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气候适应性分析★邵丽丽何瞞(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以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为研究对象,使用建筑气候分析软件Climate Consultant对当地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适宜的最 佳气候适应的建筑设计策略组合,重点论述了吊脚楼在夏季和冬季的气候适应性策略和其实际的建筑设计方法,最终得到基于气 候影响的苗族吊脚楼设计策略和技术方法。
关键词:吊脚楼,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1西江千户苗寨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西江千户苗寨(北纬26。
49\东经108。
17〇是我国最大的苗族聚集村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海拔833 m。
苗寨所在的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东南高,西北低。
当地气候因地势的高低呈现出复杂的多样性。
根据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的《中国地面累年值月值数据集》(1981年一2010年)和美国太空总署NASA网站提供的气象资料(1983年一2205年)汇总后的西江千户苗寨气象参数,从表1可以看到,西江苗寨累年月平均温度在4.7丈~24.5丈,全年高温区集中在6月~8月,累月平均最高温度29.4丈。
全年低温区集中在12月〜次年2月,累月平均最低气温2丈。
全年均值太阳辐射量为3.14 kWh/(m2 •d),全年相对湿度较大,80%左右。
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年平均风速2. 87 m s。
黔东南地区属于亚热带的山地湿润性季风气候,在我国GB 50178—93建筑气候区划标准中属于夏热冬冷气候区。
针对以上气候特点,可以得出苗寨单体建筑吊脚楼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除湿防湿、夏季隔热和自然通风、冬季保温。
表1西江千户苗寨气象参数表月份累年月平均气温/°c累年月平均最r=]~i温/c累年月平均最低气温/c累年月平均相对湿度/%累年平均月降水量mm累年月最多降水量mm累年月最多风向(含静风)累年月10高平均风速m/s累年月平均地表太阳辐射量k W/f m2 •d) 4.78.7 2.08134.970.9 2.3 1.82 6.911. 1 4. 18046. 1124.3 2.5 2.2310. 815.57.67960. 8133. 1 2.6 2. 8416.121. 112.679115.3231.917 2.5 3.4519.924. 816.380191.0358.317 2.3 3.7622.627. 119.482261.0468.017 2. 1 3. 8724.529. 121.379188.0533. 817 2.2 4.5823. 829.420.281134.6301.417 1.9 4.3920.726.516.98185.6265.017 2.2 3.71016.321.213. 18187.9249.917 2.3 2. 81111.717.08.38053. 8217.317 2.3 2.512 6.911.9 3.57825.779.1 2.2 2.2全年平均15.420.312. 180. 1107. 1252. 817 2.3 3. 12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的建筑特征苗寨主体沿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而建,由西南向东北层层 抬高,单体吊脚楼成排连建。
最新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资源调查报告1 前言2xxx年10月12日,为了更好的了解西江苗寨的古镇历史和民俗文化,为古镇的发展提出建议和构想,旅游师101全体同学与两位老师驱车前往位于贵州省凯里市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四小时车程过后,我们终于到达了这个风景秀丽令人如此如醉的苗寨古镇,开启了我们为期两日的旅程。
2 调查点状况西江位于凯里的东南,从雷山路口折向东北,是凯里周围规模最大的苗寨,约有1000多户人家,所以称为“千户苗寨”。
苗寨的房屋大多是木吊脚楼,都是用枫木搭成,依山势向两边展开,暗红色的枫木板壁在夕阳照射下一片金黄,如果游客秋天来此,可看到屋前屋后的巨大枫木红叶片片,丰收的景色真的很美.西江还有远迎闻名的银匠村,银饰制作巧夺天工。
西江千户苗寨姑娘的挑花刺绣,制作相当精美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
一座露天博物馆,展示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3 具体调查内容我们通过这两日的游玩和考察,不论是闲逛在古镇街头,购买古镇刺绣特产,吃长桌宴,喝苗家米酒,听苗姑娘唱祝酒歌,夜幕降临时登上观景台瞭望古镇美景,晚上与三五好友跳舞狂欢,在吊脚楼里一觉睡到天亮,每一种玩法都各有各的趣味。
我们身在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苗寨的独特氛围,游玩的同时也注意到西江苗寨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1别无选择,发展是西江苗寨唯一的出路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来看,西江保持它的原生态是最好的,可是西江不仅仅是个只有物质组成的村寨,它是由人组成的,所以我们不得不站在人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保护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代代相传的文化形态,社会在发展,西江人民也需要发展。
所以旅游开发必然成为西江人民发展的需要。
旅游师把双刃剑,固然有许多的缺点,但却也是西江必然要面临的选择。
从前的西江还是农耕民族,以种植水稻为主,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但是现在,由于外出打工面对社会的人越来越多,受到外界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对钱财的需求也加大。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开发探讨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开发探讨提要旅游是一种产业,苗族生态旅游是旅游业的一种商品。
黔东南生态旅游的发展为本地区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解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民俗风情绚丽多彩,作为正在开发中的西江旅游景区,如何做好开发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关系到整个地区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西江;千户苗寨;生态旅游西江位于贵州省黔东南雷山县西江镇,是苗族第五次大迁徙的主要集结地。
现有1,288户,是全国最大的苗寨,故称“千户苗寨”。
其村落、吊脚楼、美人靠展示了苗族建筑的文化。
被誉为“苗族建筑瑰宝”。
1982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乙类旅游农村旅游区;1987年被列为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92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八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2005年11月16日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西江挂牌成立,同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5年5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实施了“民族文化传承和妇女发展”项目,旨在探索民族文化活形态传承模式,这也从民间的层面上推动西江传统文化保护传承。
一、西江旅游开发现状2008年以前,由于交通不便,旅游产业意识不够,政府引导力度不强,当地旅游经济落后,西江犹如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
直至2008年凯里-西江公路的开通,“一会、一展、一节”的成功举办,拉开了西江旅游产业发展的序幕,顿时“千户苗寨”西江成了苗族生态旅游的热点。
仅2008年“十一”长假期间,西江接待游客达23.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5,000万元。
二、西江旅游开发的思路(一)加强西江苗族生态旅游文化内涵建设。
生态旅游是旅游业的一种商品,西江千户苗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民俗风情绚丽多彩,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建造一个为旅游者能够流连忘返的西江苗族生态旅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西江旅游内涵建设:1、感受苗族文化。
访中国西江千户苗寨

访中国西江千户苗寨那是七月的一个艳阳天。
我清早出门,在贵阳体育馆的停车场里遇到了我的同伴李潘先生。
而后,我们于9点15分钟乘贵阳至凯里的旅游大巴车离开贵阳,沿着一条平展乌黑的一级公路前进,途中经过了龙里、贵定、麻江三县,中午到达了凯里。
我们在凯里车站的一家餐馆进了午餐后,转乘凯里至雷山西江的中巴车,朝着我们要去的目标攀程。
大约在下午4时许,我们已经来到了西江千户苗寨的山门——那是一座别致而有特色的山寨之门。
(刊照片-1)到此,我们立即下了车,在山门旁边的一个能够了望千户苗寨的亭子里歇息了片刻。
乘此机会,我们拿起了自己带去的相机,在其周围拍摄了一些难于捉到的风光景色。
但是要拍摄整个西江千户苗寨的全景,此处还是不太理想。
于是,我们沿着下山的公路步行,在千户苗寨主寨对门的梁家寨的右侧坡爬山。
面前是一条上山的羊肠小道,时儿是石子路,时儿是泥土路,时儿是岩头路,两边丛草芳香扑鼻,我们闻香而忘记了行路之艰难。
前面穿过一个山坳,大树林立,绿荫覆盖,蝉声幽幽,顿时激起我们心血来潮,我和我的同伴李潘都沉醉于这幽雅而迷人的自然音乐之中。
走过那林阴蝉声,前面是一个陡峭的小山沟。
这里山泉流淌,使人有一种清醒的感觉。
不知道是哪一位山民,在那山泉流淌的地方插上一小节巴茅,使山泉从巴茅中流出,自然形成了一个小涧槽,泉水从中流下,敲击沟中的岩石和水面叮叮咚咚着响。
此时,我有点口渴了,迎上去张口就喝了好几口山泉,一股清香而凉透的山泉灌入我的心肺,顿时感到非常舒适和轻松。
李潘走在我的前面去了,他几步攀上了次高点。
我喝完了山泉以后,脚步感到轻松了,于是也举步攀上李潘攀登的次高点。
到了次到点,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西江千户苗寨的上下左右的风景,尽在我们的镜头之中。
顿时,我们感到一阵惊喜。
于是,我们举起相机喀嚓喀嚓地拍摄了好些个精彩的镜头。
(刊照片-2)李潘在摄影方面有相当的丰富经验,他告诉我说:“要等到6点钟左右,等到太阳从西边山上射出光线来,那时候来拍摄西江千户苗寨就相当可观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穆焱红学号:1020020487 班级:旅游师101
实习地点:西江千户苗寨指导教师:宋晓虹
了成绩: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穆焱红
(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旅管101)
1.前言
调查时间:2012年10月12日——2012年10月13日
调查地点: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目的:通过本次教学实践,了解西江千户苗寨的资源特征,资源组合情况,旅游现状。
2.调查点状况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
由十
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西江有远近闻明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
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
西江牯藏节、苗年,闻名四海,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
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西江苗
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
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
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这里的苗族居民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在每个村寨的坡头都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树,成为当地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除了自然旅游资源,西江也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
西江苗族是黔东南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
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
西江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中部方言的北部次方言,这里现使用的文字是通用的汉语言文字,尽管汉语言是西江苗族与外界交流的必备语言工具,但苗族之间的语言交流仍然使用传统的苗语。
也是重要的苗族之一,这也是黔东南的重要的代表之一。
西江人民居住的建筑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鳞次栉比,错落有方,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
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
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
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
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
除了吊脚楼外,风雨桥也是西江千户苗寨的重要建筑之一。
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
西江以前有风雨木桥,主要有平寨通往欧嘎的平寨风雨桥和南贵村关锁整个西江大寨风水的南寿风雨桥。
由于是木质结构,几经修复又被洪水冲毁。
现在西江修建的风雨桥有五座,是连接大寨和西江中学的弓形水泥风雨桥、主道一号弓形水泥风雨桥、连接大寨对面的也薅寨二号及四号弓形水泥风雨
桥、连接南贵弓形水泥风雨桥,由于以前的风雨桥的建造属全木式结构,容易被大水冲垮,现所修建的风雨桥全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使得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加。
3.调查体会及收获
西江千户苗寨以其独特的民风民俗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游客,旅游人数众多,从我们这次去西江看到哥斯达黎加的民间艺术表演团队中可以看出西江的魅力可见一斑,体现了西江千户苗寨的民族文化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