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案2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2》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2》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捷,激发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技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科技产品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科技的认知仅限于表面,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去认识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认识科技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对科技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认识到科技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去认识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捷,激发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科技产品,提高学生对科技的认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2.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科技产品的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与讨论。
3.科技产品展示:准备一些科技产品,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科技产品,如智能手机、电脑、空调等,让学生谈谈对这些产品的认识,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如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让学生分析这些科技产品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2》教学设计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学习目标态度:通过人类文明经历和几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所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认识社会的意识;通过走进信息时代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处理适应社会和学习基础知识的自觉意识,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归纳、概括的能力。
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知识:使学生了解工业革命发展的历史,了解工业革命的其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过程所起到的作用。
使学生了解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主题教学思路本主题由”追溯工业文明进程”和”走进信息时代”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介绍了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划时代的伟大发明蒸汽机,以及在此基础上交通运输业、轮船、火车、电气和汽车的发展,通过此部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的影响: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城市得到发展,部分农业人口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科技发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
第二部分,通过无纸时代和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与现代人生活之间的联系及在节约能源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同时也提示了”无纸时代”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让学生懂得学好知识、掌握本领才能适应社会的道理。
教材用漫画的形式通过一个外企经理,几个小时做成一笔国际贸易的案例,让学生感受信息时代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的更为快捷的服务。
通过北美停电、“海啸求助”病毒能将电脑变成“僵尸”的材料介绍,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看问题的意识和探究能力。
学习准备1.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科技发明的资料。
2. 学生分组搜集资料:19世纪世界上的重大发明创造和20世纪中国的重大发明创造。
3. 学生准备搜集材料后制作的卡片和自我评价卡。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案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关系2. 生活中的科技产品3. 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关系,科技产品的作用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科技案例,引导学生体验科技的魅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科技产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2. 新课导入:讲解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关系,阐述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科技案例,如手机、电脑、互联网等,让学生体验科技的魅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科技的发展。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认识,鼓励他们关注科技动态,学以致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科技改变生活的实践作业,如调查身边的科技产品等。
附:课后作业参考答案调查身边的科技产品,了解它们的作用和特点,谈谈自己对科技改变生活的感悟。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观看科技发展纪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2. 举办科技产品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了解的科技产品及其作用。
3. 开展科技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科技的认识和感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科技改变生活教案5篇范文

科技改变生活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科技改变生活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节科技改变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习、重视科学的人生态度;感受科技魅力,体会我国面临发达国家科技方面的压力,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2、能力:分析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大变化的原因;探究科技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
3、知识: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特别是三次技术革命带来的变化与影响;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上的差距;了解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方面的成就和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强大推动作用;我国科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面对差距我们如何增强责任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下自己的力量。
难点:科技革命对人类的负面影响;如何面对差距,增强责任意识。
第一课时感受科技的魅力(详见附录1)(一)课前准备:搜集相关世界各国古今科技成就。
(二)导入新课播放《哈利*波特》片段、会跑的机器人等视频,从其中的高科技电脑处理、教材引言部分的阅读等,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
(三)学习新课:1、科技发展的足迹(1)感受古代的文明与科技:(2)三次科技革命: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个内容已经在初二的《历史与社会》中学过,所以只要由学生整理出相关知识即可。
2、科技带来的魅力(1)由三次科技革命转入:科技使我们今天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本部分内容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共同感受科技的魅力及其科技带来的影响。
(2)同时展望未来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3、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在学生热烈谈论科技的魅力同时,教师及时出示材料(有关几次工业革命后的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对比材料)进行对比。
可以开展“科技发展的影响利大于弊”VS“科技发展的影响弊大于利”的辩论。
4、布置作业:第二课时直面成就与差距(也可设计成活动课的形式)课前准备:搜集查阅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一系列科技成就。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案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认识到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2. 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3. 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及应用。
4. 科技的发展趋势和未来。
5. 青少年如何应对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及应用。
难点:科技的发展趋势和未来,青少年如何应对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技术的定义、分类、对生活的影响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及应用,让学生直观感受科技的魅力。
3. 小组讨论法:探讨科技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情景模拟法:模拟青少年如何应对科技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2. 讲解:讲解科学技术的定义、分类,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及应用,如手机、电脑、互联网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科技的魅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科技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5. 情景模拟:模拟青少年如何应对科技的发展,如正确使用手机、电脑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及青少年应对科技发展的态度。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列举科技产品并分析其对生活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科学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2. 学生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3. 学生能分析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及其应用。
4. 学生能理解科技的发展趋势和未来。
5. 学生能提出自己对于青少年应对科技发展的观点。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科学技术的资料和案例。
河北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案

河北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认识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2.让学生了解科学方法与技术原理,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反思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探讨对于未来科技发展的构想,培养同学们的创业意识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科技在生活中的现实应用2.科学方法的基本原理3.科技创新对于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科技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与技术原理。
3.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四、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2.如何让学生探究科学方法与技术原理,并掌握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方法。
3.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创新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
五、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科学家或者境外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和对生活的影响。
2.模拟实验法:设计小实验,让学生实践探究科学方法与技术原理,掌握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方法。
3.活动教学法:通过小组互动设计课堂游戏等活动,引导同学们思考科技创新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
六、教学流程1.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现实应用1)情境教学法引入设计科科学家的故事或者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现代科技的时代背景,让同学们感受生活中科技发展的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
2)突破口发散大思路教师与学生共同思考,整理出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情境和案例。
3)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课堂之前搜集到的有关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思考当科技失去后,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
2.探究科学方法的基本原理1)突破口发散大思路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究关于科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开放式的讨论找出不同的科学方法。
2)模拟实验法探究科学方法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科学方法,设计实验小项目,组织学生实践演练,深刻领会科学方法,理解科技实现原理。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案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认识到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和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科技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关系2. 常见的科技成果及其应用3. 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认识到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科技成果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关系,介绍常见的科技成果及其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关系,介绍常见的科技成果及其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其对科技与生活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科技影响生活案例的分析能力和科技应用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科技改变生活的看法和认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提供丰富的科技生活案例和相关信息。
2. 多媒体设备: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技资讯和生活案例。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科技展览或科技企业,直观感受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开展科技竞赛: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竞赛,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3. 科技主题班会:定期举办以科技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科技生活经验,激发科技兴趣。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案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认识到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3.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科技对生活的影响2. 科技的发展趋势3. 科技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认识科技的发展趋势。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科技的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2. 讲解:讲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科技的发展趋势。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列举出科技对生活的具体影响,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
2. 学生能理解科技的发展趋势,如、大数据等。
3. 学生能认识到科技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理解科技对生活的改变。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2. 课件:科技对生活的影响、科技的发展趋势、科技与生活的关系等。
3. 案例素材:互联网、智能手机、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2. 第3-4课时:讲解科技的发展趋势。
3. 第5-6课时: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4. 第7-8课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第9-10课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九、作业布置:1. 请列举出你认为对未来生活影响最大的科技发展趋势。
2.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科技如何改变了你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案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对人类文明经历的几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所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认识社会的意识;通过走进信息时代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处理适应社会和学习基础知识的自觉意识,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归纳、概括的能力。
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知识:使学生了解工业革命发展的历史,了解工业革命的其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过程所起到的作用。
使学生了解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有关科技发明的资料。
2.学生分组搜集资料:19世纪世界上的重大发明创造和20世纪中国的重大发明创造。
3.学生准备搜集材料后制作的卡片和自我评价卡。
教学重难点:
1.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影响。
2.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步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教学过程:
1.追溯工业文明进程
(1)生活入手,引入主题
工业革命时代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在生活中的火车和轮船引入主题。
((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方面,谈谈今天的生活。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现代工业社会,由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呢?从哪里开始的呢?今天我们就主要了解这些。
(2)展示资料,感性理解
师生一起通过资料或图片了解先进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所起到作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念。
这些知识较抽象,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感性的资料。
展示农业社会里传统的交通工具:步行、骑马、马拉车。
展示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
展示改良蒸汽机出现以后的交通工具:火车、轮船。
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电灯、电话、三轮车
(1)阅读课本,深化概念
在学生对感性材料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读课本第9页的内容,强化对工业革命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的理解。
(2)讨论交流,感受变化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对电灯和汽车发展变化的交流和讲座,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科技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走进信息时代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课题
在信息社会里,电脑已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家,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生活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以“你都知道哪些信息工具”为题引入课题。
让学生在师生对话中,感受到信息工具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抓住“电脑”这一信息工具,让接触过电脑或家里有电脑的学生说一说电脑的作用。
(2)展示形象直观的资料
以“对计算机你还知道哪些”为题,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然后教学展示资料或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1页的内容,感受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感受它的发展速度。
通过出示一位外企比理在电脑网络中几小时做成一笔国际贸易的事例,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的更为快捷的服务。
(3)质疑问难,展开合理的想象
以“如果没有计算机,世界将会怎样”为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在全班交流。
进一步体会信息时代,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只要学生想象合理,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
(4)阅读教材,整归纳
通过读课本中的材料,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提出误码题:“想一想,还有哪些负面影响?”最后整理归纳。
(5)小组辩论,形成明确
教学时教师可以分小组开展小小辩论会的活动,通过正反双方的辩论,使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负面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真善美学生正确看待问题的态度。
为了使活动有效落实,在进行活动前,要让正、反比方围绕主题搜集有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辩论。
(6)展望未来,增强学习的信心
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还有许多科学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认识到科学技术与我们基础知识的学习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