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
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实践提高汉译日和日译汉的翻译水平。
教学中采取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实践为主的方法,在讲授理论的同时,更强调学生的翻译实践,诸如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使学生基本掌握汉语和日语的各种句子成分,语态及常用句式的翻译规律及常用体裁的文章的翻译方法。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可分为四部分:汉语词语和谚语的翻译;一般翻译技巧比如加译、减译等;被动句、使役句等常用句式的翻译;不同文体的文章翻译等。
重点是一般翻译技巧和各种句型的翻译。
从知识结构上看,可分为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
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重点。
讲授的顺序是先讲理论,后进行实践,但理论与实践不可分的,讲理论部分时不能孤立地讲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教材:苏琦(2008)《汉日翻译教程》商务印书馆周明(1994)《日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梁传宝,高宁(2001)《新编日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宋协毅(2008)《新编汉日日汉同声传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谭载喜(2012)《翻译与翻译研究概论——认知·视角·课题》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陈岩(1990)《新编日译汉教程》(第二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考核方式:笔试(闭卷)教学安排:本课程努力突破原有课程学习的局限性,综合汉译日、日译汉笔译、口译等课程内在的知识体系,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
在实际教学中,按照分阶段教学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实现各阶段教学针对性与课程整体设计的系统性项结合。
具体内容汇总如下:课时安排此外,按照精讲多练的原则,加强试题库、参考文献资料库、音像资料库、应用文对译大全、名译赏析等网络数据库的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实战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会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检验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翻译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日语翻译的技巧有哪些

日语翻译的技巧有哪些?
对于日语翻译,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日语和汉语的语言修养和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注意日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技巧。
那么,日语翻译的技巧有哪些呢?
1、直译
直接地照原文翻译,为翻译中最基本的译法。
2、转译
当词典中无适当的词义可翻译时,可根据全文的意思用其他的词进行翻译。
3、加译
为了使译文更加完整通顺,在翻译中增加某些词汇。
4、减译
汉语以简洁著称,在不损害原意的基础上,尽量删去那些可有可无的字、词。
5、反译
日语句子表现形式的一大特点是,经常用双重否定强调肯定的事物,因此,有时可反其道而译之,采取否定与否定的另一种表达方法--肯定来翻译句子。
6、变译
在不改变原文意义的基础上,为了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改变原句子成分相互关系的翻译方法叫变译。
7、移译
日语和汉语的定语语序不同,一般来讲,日语表示描写和说明等限定性定语要放在前面,表示领属性定语要放在后面,而汉语则恰好相反,因此翻译时要把限定性定语移到前面来翻译。
8、分译
把一个长句子分成几个短句子来译,其中之一是把各种包孕句与修饰的词分开,单独提出另译。
论新闻文体中汉日同形词的日译

谢谢观看
然而,汉日同形词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干扰:
(1)造成意义混淆:由于汉日同形词在意义和用法上可能存在差异,日本 学生在使用时容易产生混淆。例如,“大丈夫”在日语中表示“2)影响词汇量的正确掌握:由于汉日同形词的存在,日本学生可能会忽 略一些汉语特有词汇的学习,导致词汇量掌握不足。
实例分析
以“代表”这个汉日同形词为例,在汉语中“代表”通常指代替某人或某团 体表达意见或担任某种职务的人,而在日语中“代表”则可以表示代理人、代表 者等含义。因此,在翻译这个词汇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例如,在以下新闻标题中:
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日本参加G20峰会
可以将“代表团”翻译成“だいひょうたん”或者“とうたん”,以保留其 原有的含义和表达方式。如果需要进一步解释,可以在新闻正文中加以说明。
二、对日本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 方法
针对HSK词汇大纲中的汉日同形词,教师在对日本学生进行汉语词汇教学时, 应采取以下策略:
1、重视汉日同形词的差异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讲解汉日同形词 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差异,帮助学生明确区分。
2、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词典:建议学生使用汉语词典而非日汉词典,以避免 过度依赖日语汉字的注释。同时,要让学生了解词典的使用方法,掌握查阅生词 的能力。
结论
汉日同形词的日译是新闻文体中不可避免的挑战。通过借用日语汉字、直接 翻译成日语、使用其他翻译方法等策略以及针对汉日同形词的特点采取的翻译技 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闻文体的质量和准确性。然而,由于语言的复杂性 和文化差异,汉日同形词的翻译仍然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实践。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技术在汉日同形词翻译中的应用前景和实践效果,以为 新闻文体的翻译提供更多有效的解决方案。
日语翻译技巧36条

1.翻訳ルールとは日本語を中国語に翻訳するときや中国語作文のとき、われわれが心得ておくべき文法的、語い的なルールを「翻訳ルール46」として一覧で示す。
配列はより基本的なものから応用的なもの、より機能語にかかわるものから実質的語い的なものという順に並べてあるが、これはおおよその傾向であり、かならずしも厳密なものではない。
本辞典の本文において、例文のあとにやなどと示してあるが、これは当該例文において、日本語から中国語へ翻訳するに際し、本欄のやで示されるようなルールが使われていることを表す。
すなわち、正しい中国語にするためには、日本語を字句どおりに訳すのではなく、これらの翻訳ルールの適用が必要であることを意味する。
また、ここに載せているものは日中翻訳においてよく活用される主なルールのみである。
このほかにもさまざまな規則が考えられる。
なかんずく、より常識的なもの、コラム的な知識に属するものは「ルール以前」として本書の各所に囲みとして配置してあるので、そちらも参照されたい。
なお、ルールが適用される例文であっても、かならずしもそのすべてに漏れなくルール番号を付加したわけではない。
わかりやすく典型的な例文に限ったことをお断りしておく。
本辞典を活用されるにあたっては、随時「翻訳ルール46」をひもとかれ、学習し、やがてこれらに通暁し、中国語作文において無意識のうちに諸ルールを適用するに至っていることが望ましい。
日本語の文には「1つ」がないのに、それに当たる中国語の文には“(一)个”などの量詞が現れることがある。
“前边儿来了一个人。
”(前から人がやって来た)“我有个好办法。
”(いいアイデアが浮かんだ)1「彼に電話してみてください」のように、「ちょっと」「ついでに」といった軽いニュアンスがある場合、中国語に訳すと量詞が入る。
例:彼に電話をする。
/给他打个电话。
郵便局に手紙を出しに行く。
/我去邮局寄封信。
2「だれか」「どこか」を用いた日本語の文のうち、「だれか人を見つけて何かをする」「どこか場所をさがして何かをする」という意味を含むときは、中国語では、「人を見つけて」や「場所をさがして」の部分を言語化する。
浅议日译汉中的直译和意译

浅议日译汉中的直译和意译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语言,在该转变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两种语言背后所包含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习惯及不同的思维方式等,这也涉及到翻译技巧的问题。
任何语言在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直译与意译之争,日译汉也不例外。
本文试结合日译汉过程中对直译与意译灵活选择的翻译实例来论证对于直译和意译不能简单机械的划分好坏,不能笼统的判断二者的对错。
标签:直译;意译;日译汉直译与意译是翻译的方法论问题,也是翻译实践中最基本的课题。
翻译是把一套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所负载的信息用另一套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表达出来的创造性文化活动。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由于历史,地理,文化,思维,语言特征,译者主观性等方面的不同,必然导致两种符号系统转换过程中所使用方法的不同,即翻译方法的不同,在这些方法之中,最主要的当属直译与意译。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所以两国的语言在文字和意义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正是因为这些相似之处容易使我们在两种语言互译时,忽略两国之间因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历史背景等跨文化上的差异而使译文生硬牵强,不能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那么我们在日译汉的过程中究竟应该怎样处理直译与意译的关系呢?笔者试通过翻译实例来证明两者各有千秋,相辅相成。
一、中国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历史直译,即直接翻译,忠于原文,尽量保持原文的形式;意译,即创作翻译,为把原文的意思传达出来,而不拘泥于原文的一般形式。
围绕二者的争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
当时的翻译基本为佛经翻译。
支谦在《法句经序》中指出,译者不易,应秉承直译的观点,因循本质,不加文饰。
东晋时的鸠摩罗什则主张自由的意译。
汉唐以来,中国翻译界已经出现了直译派,意译派,新译派等三种译派的门派之争。
近代以来,直译与意译之争达到高潮。
被视为翻译界的“金科玉律”的是严复的“信、达、雅”。
鲁迅主张严格的直译,提出“宁信而不顺”的理论。
傅雷把传统美学观点应用到翻译理论中,认为神似更胜于形似,坚决反对在翻译过程中破坏本国语言的结构和特性。
日汉翻译理论研究—以人民网日语版标题翻译

日汉翻译理论研究—以人民网日语版标题翻译1、研究背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可谓是起起伏伏,尤其是钓鱼岛事件以后,中日关系更是陷入了谷底。
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日本国内,有关“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一系列针对中国的不实报道更是充斥着各大媒体的版面。
因此,为了让日本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就必须着手向外传播中国的软实力,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而在这一过程中,高水平地实现中日两国语言的翻译与转换,精准地向对方传达我们想传达的内容,将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观看外国的新闻时事,人民网作为国内最大的新闻报道网站,具有英、日、法、德等十七种外语的版本。
人民网日语版更是以“用地道的日语讲述中国故事”为己任,致力于向日本网民传播发生在中国的“中国故事”。
2、文献综述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国内,相比于英语、德语等欧美语种的翻译研究,从功能主义翻译学理论的角度对汉译日的研究并不是很多。
以国内为例,陈燕生(2014)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并对汉译的方法进行了分类。
杨柳(2016)也从该理论出发,对不同体裁的新闻内容的日译汉译本进行了研究。
章颖文(2012)则从本国化翻译和异国化翻译的角度出发,结合功能主义理论对人民网的日文新闻标题进行了归类分析。
总而言之,对新闻时事类标题的汉译日的研究深度与视角尚显不足。
因此,本文将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以人民网日本版的新闻标题为例,进一步探讨新闻标题在汉译日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及出现的一些问题。
3、研究流程本文主要结合文献分析的方法对该课题进行考察。
本文从既有的相关先行研究及日语版人民网网站中搜集相关新闻标题实例,将原来的中文版人民网新闻与日文版的翻译版本进行对照,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功能性对等”的角度对日语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并对翻译方法进行分类。
内容结构上,本文先对人民网日语版中的新闻标题做大致的归类,根据不同类型的新闻标题指出各自的翻译特点,再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等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最后从“直译”、“释译”、“借译”、“零译”的翻译方法的角度对搜集到的新闻标题进行归类和分析,同时也指出新闻标题在日译汉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最新 简析日语翻译能力的培养-精品

简析日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日语的文字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中国的汉字,如何分析日语翻译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经济合作的日益加深以及贸易往来的频繁增多,大量的日资企业、日语电视剧、动漫涌入中国市场。
为了满足这一现状,各个大学相继开设了日语专业,以便培养更多的日语专业人才,特别是日语翻译人才。
因此,学生在校期间翻译能力的培养变得格外重要。
所谓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表达另外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日语学习者需要不断地进行训练,以达到准确、流畅、规范的进行汉日互译。
在成为一名真正的翻译工作着之前,日语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如何熟练运用所学日语基础知识。
去进行日汉互译,以达到语言转换的目的。
一、日语翻译课程教学“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学生日语水平、翻译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在翻译课程教学时的引导与帮助,教师对翻译理论的讲解,在翻译技巧方面对学生的训练都是至关重要的。
1.翻译理论的教学理论是基础,只有掌握了基础理论,才能进行实践。
要成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工作者,对于翻译理论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翻译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翻译的实质。
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才能在翻译的过程中更加顺利进行。
2.翻译技巧的教学在日语翻译的过程中,翻译技巧的运用对于日文翻译有很大的作用。
如果能够合理有效地运用翻译技巧,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翻译技巧,尽量达到“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就需要教师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详细介绍直译、意译、加译、减译、倒译、顺译等翻译方法与技巧,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
当然,在翻译方法与技巧的传授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翻译方法的真正含义,比如加译和减译,并不是单纯的对原作进行词汇上的添加和删减,而是依据中日文的语言表达习惯,保持原作语言风格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添加和删减。
3.翻译背景的教学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无论是汉语还是日语都会产生大量的新的流行用语。
日译汉翻译

日译汉翻译日译汉翻译是一种将日语文本翻译成中文的语言转换过程。
随着中日之间交流合作的不断增加,日译汉翻译在国际交流、商务合作、文化文学交流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相关参考内容,帮助读者了解日译汉翻译的一些基本要点。
1. 翻译理论与方法在日译汉翻译中,翻译理论和方法是基础和指导。
翻译理论的研究包括功能对等翻译理论、《金刚经》翻译论、失当翻译理论等。
常用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加译等。
翻译者需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目的和读者的需求,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
2. 翻译技巧与策略翻译技巧和策略对于完成高质量的日译汉翻译工作至关重要。
常用的翻译技巧包括掌握专业知识、灵活运用语言工具、词汇精确匹配等。
翻译策略包括上下文重构、语境转换、保留涵义等,帮助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 文化背景与语言环境在进行日译汉翻译时,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有助于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符合读者的需求。
翻译者需要熟悉日本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以及语言特点,融入到翻译中,同时还需要考虑汉语的表达习惯和特点,使译文更符合中文读者的习惯和理解。
4. 技术和工具的应用技术和工具的应用对于提高日译汉翻译的效率和质量非常重要。
翻译工作者可以使用翻译软件、在线词典、术语数据库等工具,辅助翻译过程中的词汇查找、语言对比等操作。
同时,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日译汉翻译的需求。
5. 翻译实践与经验在进行日译汉翻译之前,有一定的翻译实践和经验对于提高翻译质量非常有帮助。
翻译者可以参考其他经典翻译作品,了解不同领域的翻译要求,并尝试进行实际的翻译练习和训练,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和能力。
总之,日译汉翻译是一门复杂而有挑战的语言转换过程。
翻译者需要掌握翻译理论和方法,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和策略,理解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并应用技术和工具。
通过不断的翻译实践和经验积累,翻译者可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更好地满足中日交流合作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具体形式 1. 拟声词、拟态词的翻译 2. 外来语的翻译 3. 人称代词的翻译 4. 指示词的翻译
5. 形式名词的翻译 6. 成语的翻译 7. 谚语的翻译 8. 习惯语的翻译
(二)句子层面
A. 抽象形式 1. 顺译 2. 倒译 3. 分译与合译
4. 意译 5. 加译 6. 简译 7. 变译
B. 具体形式
1. 使役句的翻译 2.被动句的翻译 3. 复杂长句的翻译 4. 敬语的翻译
3)具体性引伸
例:おい,きみ。きみをまじめな青年と信用し,金 錢を扱う重要な地位につけた。それなのに,それ を裹切り,気の遠くなるような額の使い込みを やった。
译文:喂!你!我相信你是一个正派的青年,把你安排 到管钱的重要岗位上,你却辜负了这些,用掉了令 人难以置信的巨额款项。
4.转换词语 5.正反表达
日语翻译(日译汉)
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总结
一. 翻译理论
(一)翻译的定义
翻译是一种深入阅读的过程,是一种学习的过与交往。
(三)翻译的标准
➢ ➢ ➢
➢ 化:即“化境”,不生硬牵强,保存原味。
(四)翻译的原则
1.对比原则 2.神似原则 3.汉化(或日化)原则
译文:但是,本性单纯的托尔斯泰并不满足这种生活, 内心向往着健康、纯洁的爱情。
2)抽象性引伸
例:今は林立した高层ビルが駅の周りを幾重にも取 り囲み,切符売り場の前の広場の辺りに,地下道 が張り巡らされて,冷たい変な臭いのする商店街 になっている。
译文:现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把车站围了好几层。 售票处前面的广场附近布满了地下通道,已经成了 冷清且怪味四溢的商店街了。
(五)翻译的过程
1.充分准备 2.吃透表层 3.捕捉寓意 4.自由表达 5.修改校对
二. 翻译技巧
(一)词语层面
A. 抽象形式 1.增词 2.减词
3.引申
1)解释性引伸
例:けれども,根が純粹なトルストイは,こうした 生活に心から满足しているわけではなかった。内 心,健康や純潔に憧れていた……。